林业碳汇研究进展简述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到2005年,大气中CO 2的浓度已经由工业革命前的280mg/kg 升到379mg/kg ,2005年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65万年以来浓度的自然变化范围(180~330mg/kg ),最近100年(1906—2005年)来,全球地表温度已上升了0.74℃。
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将对农牧业生产、水资源、海岸带资源环境、森林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和各地区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威胁着人类生存[1]。
1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广大学者的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森林不仅具有调节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储存了10000亿t 有机碳,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以上[2]。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减少温室气体积累的作用,因此在温室气体减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森林碳汇也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得到广泛重视,巴厘岛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开始把森林问题作为一个主题纳入气候谈判,《京都议定书》规定的4种温室气体的减排方式中,2种与森林有直接的关系,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固定的部分和通过采用绿色开发机制(CDM )来减排,清洁发展机制(CDM )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和森林管理等活动允许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来抵消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所有这些工作必须建立在量化森林碳储量的工作基础之上,通过量化森林碳储量来评价不同类型的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为碳循环的研究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相关数据依据,关注量化森林碳储量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引起了碳循环研究的兴起,近些年,大量学者投入到碳储量的研究队伍,研究范围既有区域性小斑块和生态系统,也涉及森林群落。
本溪林业碳汇研究分析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华兴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二月目录一、引言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三、发展森林碳汇的意义四、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现状五、国森林碳汇市场现状六、森林碳汇市场的要素七、市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必要性分析八、市森林碳汇项目市场竞争力分析九、如何发展与提升市森林碳汇市场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一、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
一方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
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另一方面,改变林地用途、不合理采伐,不进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复,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增加碳排放。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摘自祝列克副局长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讲话。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人类由于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及大规模的水泥生产以及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毁林开荒、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导致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科学家及公众强烈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UNFCCC,1992)。
1997年UNFCCC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通过了《京都议定书》,首次为41个工业化国家(附件Ⅰ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限排目标,即在2008-2012年期间,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
林业碳汇研究发展进展与展望
林业碳汇研究发展进展与展望作者:余涛廉培勇宋希明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6年第03期摘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森林碳库的重要地区之一,是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首先对碳汇及碳交易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详细叙述中国林业碳汇研究的发展、碳汇项目发展潜力及实施条件;同时,对近几年国家发改委确认的2个方法学进行了解释,最终期望在林区能够形成林区林业碳汇监测体系。
关键词林业碳汇;碳汇项目;方法学;碳汇监测中图分类号:X196;F224.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31 碳汇及碳交易概念1.1 碳汇任何释放碳素的过程谓之“源”,固定碳素的过程称为“汇”。
碳源和碳汇都是以大气圈为参照系,以向大气中输入碳或从大气中输出碳为标准来确定。
最终决定一个体系是源还是汇的是碳的净收支。
欧洲科学家研究计算表明:通过造林获得二氧化碳减排权比直接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要低很多,前者只有后者的1/30左右,更主要的是这种方法不会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速度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1]。
1.2 碳交易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据IPCC估计,从1990年到2100年,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将上升49 cm左右。
《京都议定书》制定的减排思路:一是着眼于减少排放源,进行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成本巨大,影响经济发展);二是通过造林和再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以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抵消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2]。
根据《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s)或碳交易指标实现减排。
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一种市场机制;《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造林对陆地碳汇影响的研究进展
造林对陆地碳汇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孙俊青韩耀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6期俊青韩耀(定边县贺圈木材检查站,陕西榆林 718600)摘要:本主要针对造林对陆地碳汇影响进行研究,肯定了造林对陆地碳汇变化的联系,详细阐述造林对陆地碳汇的影响,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造林;陆地碳汇;土壤碳;研究进展1陆地碳汇的主要形成因素目前许多研究学者普遍认为陆地碳汇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大气氮的沉降、气候的变化以及施肥的效应和森林的再生等,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对于陆地碳汇仍然秉持着不同的看法。
气候的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陆地碳汇的增加,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对于陆地碳汇的影响仍然不够确定[1]。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变化能够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减少,从而影响到陆地碳汇的情况。
其次,全球氮的沉降也会相应的增加陆地碳汇,在早期氮沉降对于陆地碳汇的影响值较高,但是通过Nadelhoffer研究表明以往所估计的碳沉降施肥效应其实对于碳汇的影响较高,其中所富含的氮,只有1/3能够完全被有关的植物所吸收,所以氮沉降对于生态系统所吸收CO2的贡献相对较高。
最后就是造林方面,森林业的再生以及对于林业方面的管理都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有很多研究人员也都对出做出相应的研究工作,他们普遍认为森林的再生,即造林是促使陆地碳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地区陆地碳汇的出现通常都是由于弃耕造林所造成的。
另外,Fang也针对中国的森林生物量所具有的碳储量以及其在时空方面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相应的研究当中明确指出中国陆地碳汇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内部森林面积的扩大以及其中的林木再生所造成的。
其实真正引起陆地碳汇增加的各种原因以及所具有的作用机制都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就比如气候变化、CO2施肥以及氮沉降等多方面都是通过对树木的生长来不断地吸收碳。
造林则主要是通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以及类型来进行吸碳操作。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
浅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与发展摘要:“碳汇”是近几年森林生态建设围绕的重点,本文通过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浅论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发展的趋势,用以指导今后在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碳汇工作。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发展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与之相反的,向大气中排放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就称为“碳源”。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co2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政策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发挥森林作用的核心之义,就是要努力减少由于森林破坏引起的co2排放,增加森林碳汇,抵销工业co2排放,从而减少大气中的含量co2。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t 碳,其中1.15万亿t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46%。
实践表明,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各种努力中,林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集中反映在:增强碳吸收、碳替代和保护碳储存。
1 当前森林生态系统减缓全球变暖的作用根据我国第七次(2004—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的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hm2,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m3,森林蓄积137.21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4.01%,蓄积19.61亿m3;森林植被总碳蓄量78.11亿t,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
我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6位。
近年来,co2排放量升高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存储和分布的关注[1]。
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森林作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碳平衡及潜在的碳储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有机体,它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总碳库的46.3%,森林植被部分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植被碳库的77.1%,土壤碳贮量约占世界陆地土壤总碳库的73% [2]。
基于CiteSpace_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㊀第3卷㊀第3期2023年9月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JournalofForestryandGrasslandPolicyVol 3㊀No 3Sep 2023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易昌民㊀付㊀伟㊀赵春艳(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㊀昆明㊀650224)㊀收稿日期:2023-02-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异质性视角下西部家庭消费间接碳排放的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 (72264035)ꎻ云南省兴滇㊀㊀㊀㊀㊀㊀英才青年人才专项项目 数字经济对云南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减排机制研究 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㊀㊀㊀㊀㊀㊀究基金项目 数字经济对高碳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4Y625)㊀第一作者:易昌民(2000-)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经济ꎮE-mail:2624662098@qq com㊀通信作者:付伟(1986-)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ꎮE-mail:fuweiynlzd@163 com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ꎬ中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ꎬ提出 双碳 目标ꎬ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打造世界最大的林业碳汇市场ꎮ文中以2001 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林业碳汇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ꎬ运用CiteSpace对林业碳汇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ꎮ结果表明:林业碳汇的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ꎬ其发展历程为萌芽积累期㊁高速发展期和逐渐成熟期3个阶段ꎻ中国林业碳汇的演进路径经历了由基础概念的探讨向多主题共现的演变过程ꎻ林业碳汇聚类的重点主题是林业碳汇研究㊁碳中和研究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以及乡村振兴研究ꎻ林业碳汇热点变迁为森林碳汇和林业碳汇概念ң碳汇项目和低碳经济ң生态补偿和碳储量ң碳中和ꎮ在此基础上ꎬ提出4点建议:1)促进林业碳汇的市场化ꎬ指导碳汇交易市场建设ꎻ2)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ꎻ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ꎬ健全林业碳汇项目评价体系ꎻ4)加强跨学科交叉与学术合作研究ꎮ关键词:林业碳汇ꎻ 双碳 目标ꎻ可视化分析ꎻCiteSpace中图分类号:F326 2ꎻS718 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6-9546(2023)03-0089-08DOI:10.12344/lczcyj.2023.02.04.0001易昌民ꎬ付伟ꎬ赵春艳.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林草政策研究ꎬ2023ꎬ3(3):89-96.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inChinaBasedonCiteSpace:ProgressandTrendYiChangmin㊀FuWei㊀ZhaoChunyan(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ꎬ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ꎬKunming650224ꎬYunnanꎬChina)Abstract:Globalwarminghasbecomeaglobalchallenge Chinaistakingactiveactionsinresponsetoclimatechangeꎬwiththeaimtoachievethe DualCarbon goals Oneoftheimportantactionsistobuildtheworld slargestforestrycarbontradingmarket AdoptingthebibliometricmethodꎬthepapertakestheChinaNationalJournalsFull ̄textDatabase(CNKI)asadatasourceanduseCiteSpacetopresentthecurrentsituationꎬhotspotsandprogressoftheresearchon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inChina Theresultsshowthat:1)thenumberofarticlespublishedonforestrycarbonsinksshowsafluctuatingupwardtrendꎬanditsdevelopmenthistoryisinthreestages:germinationandaccumulationperiodꎬhigh ̄speed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3卷developmentperiodꎬandgradualmaturityperiodꎻ2)theevolutionpathofChina sforestrycarbonsinkshasgonethroughanevolutionaryprocessfromtheexplorationofbasicconceptstotheemergenceofmulti ̄thematicco ̄occurrencesꎻ3)thekeythemesintheforestrycarbonsinkscategoryareresearchonforestrycarbonsinksꎬresearchoncarbonneutralityꎬresearchontherealizationofecologicalproductvalueꎬandresearchontherevitalizationofruralareasꎻ4)forestrycarbonhotspotsarethekeythemesinthefieldofforestrycarbonsinks revitalizationresearchꎻ4thehotspotsofforestrycarbonsinkschangeintotheconceptofforestcarbonsinksandforestrycarbonsinks ̄carbonsinkprojectsandlowcarboneconomy ̄ecologicalcompensationandcarbonstorage ̄carbonneutralization Foursuggestionsareputforthꎬincluding:1)Facilitatingthemarketizeddevelopmentofforestcarbonꎻ2)Reinforcingthesupervisionoverforestcarbonsequestrationꎻ3)Carryingoutthemulti ̄facetanalysisoftheevaluationofforestcarbonprojectsꎻand4)Strengthentheinterdisciplinarycross ̄disciplinaryandacademiccooperationresearch Keywords: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ꎻ DualCarbon goalsꎻvisualizationanalysisꎻCiteSpace㊀㊀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环境议题ꎬ事关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共同目标的实现ꎮ中国一直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当中ꎬ并将系统性理念融入 碳达峰 碳中和 工作的全过程ꎬ强化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ꎮ林业在保障生态环境ꎬ改善民生和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ꎬ并取得了良好成效[1]ꎮ林业碳汇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碳汇形式之一ꎮ最早对林业碳汇问题的研究探索始于1965年ꎬ主要源自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CouncilforScienceUnionsꎬICSU)领导的国际生物计划(InternationalBiologicalProgrammeꎬIBP)[2]ꎮ早期关于林业碳汇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ꎬ如森林碳汇的测量及其空间和时间维度的动态变化ꎮ近年来ꎬ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文书相继起草和签署ꎬ后京都时代已经开始ꎬ林业碳汇问题也开始逐渐受到学界关注ꎮ 巴厘路线图 及«哥本哈根协议»«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的逐步实施ꎬ以及碳汇测量技术和市场交易标准的日益成熟ꎬ使得国际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和产业迅速发展ꎮ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ꎬ林业碳汇已成为碳减排的重要选择ꎬ呈现了林业碳汇在国际碳市场上的地位ꎮ面对气候变化与深化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ꎬ林业碳汇不可忽视ꎮ经过近40年的发展ꎬ中国的林业碳汇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复杂研究领域ꎬ逐渐成为政策设计和文献研究的中心议题ꎮ林业碳汇研究项目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数量大幅增加ꎬ但全面㊁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依然不足ꎮ鉴于此ꎬ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整理了2001 2022年发表的408篇与本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作为原始数据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图谱方法进行定量研究ꎬ绘制相关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㊁关键词聚类等知识图谱ꎬ并分析和挖掘其研究主题㊁热点和趋势ꎬ以期为林业碳汇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关于林业碳汇研究的文献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ꎬ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和文献计量学相关分析方法ꎬ按照定量研究的基本思路ꎬ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各类知识图谱ꎬ从而对我国关于林业碳汇研究主题㊁热点㊁趋势等内容进行整体分析ꎮ1 1㊀文献来源文献检索范围包括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中收录的 SCI EI 北大核心 CSSCI CSCD 来源期刊ꎬ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ꎮ为了确保文献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ꎬ能够搜集到全部的林业碳汇相关文献ꎬ检索时采用高级检索功能ꎬ以 森林碳汇 和 林业碳汇 为主题词依次进行检索ꎬ初步检索出502篇文献ꎮ为了保证已得数据的准确性ꎬ再对检索结果进行09㊀第3期㊀易昌民㊀付㊀伟㊀赵春艳: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㊀㊀手动筛选ꎬ进一步通过人工判读文献标题和摘要等ꎬ除去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或非学术类论文ꎬ据此针对初步检索到的502篇文献制定了5个纳入/排除标准ꎻ最终保留了408条文献数据ꎬ作为数据样本进行后续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ꎮ1 2㊀研究方法选用CiteSpace6 1 R6版作为分析工具ꎬ导入最终保留的文献数据ꎬ运用文献计量学中知识图谱技术可视化分析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样本文献及知识网络结构ꎮ首先ꎬ对检索得到的文献数据进行初步解析ꎬ再根据作者对文献数据的精读与理解ꎬ建立起发文时间切片及其相关知识图谱ꎬ从而掌握林业碳汇研究概貌ꎻ其次ꎬ利用关键词聚类和突变词等功能ꎬ从研究主题㊁发展路径和研究热点3个方面归纳林业碳汇研究的进展和演进趋势ꎻ最后ꎬ对林业碳汇研究进展及趋势等内容进行解读ꎬ评析林业碳汇研究的整体动向和研究前沿ꎬ并指出未来林业碳汇领域的研究方向ꎮ2㊀林业碳汇研究文献的数量化分析按年份划分文献的分布程度ꎬ可以呈现出某一年对某一特定研究课题的研究关注度和研究热度ꎮ在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前ꎬ先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自带的统计工具对论文数据的年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ꎬ绘制出了林业碳汇领域的文献分布图(图1)ꎮ在2005年以前ꎬ该领域的文献产出基本为每年1~2篇ꎬ而2005年之后发表的论文数量开始快速增加ꎬ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ꎮ基于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变化情况ꎬ可以按该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分为3个主要阶段ꎮ图1㊀2005 2022年林业碳汇领域研究文献分布图2 1㊀林业碳汇研究的萌芽积累阶段(1990 2005年)㊀㊀中国林业碳汇研究经历了较长的萌芽积累阶段ꎮ在研究之初ꎬ林业碳汇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相对有限ꎬ增幅并不明显ꎮ第1篇相关文献发表于1990年ꎬ标志着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起点ꎻ次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拟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ꎬ旨在到21世纪中叶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降低50%ꎮ自那时起ꎬ缔约方每年都会举行会议ꎬ各国学者对林业与碳汇问题持续关注ꎬ从而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连贯性ꎬ并时有学术论文发表ꎮ但总体而言ꎬ2005年以前很少有文献在期刊发表ꎬ且作者多为国外学者ꎬ国内研究者尚未对该领域给予足够关注ꎬ相关研究成果较为匮乏ꎮ这个阶段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ꎬ反映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问题并未得到学术界充分关注和重视ꎬ科研成果总体不多ꎮ2 2㊀林业碳汇研究的高速发展阶段(2006 2010年)㊀㊀自2006年起ꎬ国内林业碳汇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前期明显增加ꎬ特别是在2006 2010年出现爆发式增长ꎬ于2010年达到峰值ꎮ这一趋势与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紧密相19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3卷关ꎬ因其规定的强制性减排义务ꎬ使得当时的发达国家着手减少其碳排放量ꎬ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ꎮ在此背景下ꎬ中国也开启了林业碳汇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入探索ꎬ这一转变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热情ꎬ推动了林业碳汇研究文献数量的快速增长ꎮ2 3㊀林业碳汇研究成熟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㊀㊀在2011年ꎬ文献数量略有下降ꎬ部分原因是在经历了一段研究热潮后ꎬ关于林业碳汇的研究朝着更深入㊁更具体的方向和领域发展ꎬ这种文献数量适度减少是正常的学术发展趋势ꎮ2012年后ꎬ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开始履行国际碳减排义务ꎬ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到林业碳汇研究中ꎮ2015年ꎬ196个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作出了各自的碳汇承诺ꎮ到2020年9月ꎬ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了 双碳 目标ꎬ这一重要举措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对林业碳汇的广泛关注ꎬ相关的讨论和研究也形成了一波小高潮ꎮ因此ꎬ这一时期关于林业碳汇的研究依然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议题ꎬ且研究深度不断提升ꎬ逐步迈向了稳定且成熟的发展阶段ꎮ3㊀林业碳汇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3 1㊀林业碳汇研究的演进路径分析一个研究领域的演变过程ꎬ有助于清楚了解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和方向ꎬ并根据其演变轨迹预测该主题的未来趋势ꎮ借助CiteSpace软件的 TimelineView 功能可以将这种演变轨迹及相关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呈现ꎬ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主题演化的路径ꎮ同时ꎬ利用该软件还可以将关键词的关联程度按每一行的主题进行聚类分析ꎬ并通过选择对数极大似然率的算法对每个聚类予以标注ꎬ列出林业碳汇研究轨迹中排名前10的关键词聚类(图2)ꎮ图2㊀林业碳汇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㊀㊀林业碳汇研究的演进过程体现在2个层面:一是依据时间线图谱中各聚类按年度划分的具体内容与主要关注点ꎬ以深入了解各聚类的发展重心ꎻ二是看具体时间期限内ꎬ哪些关键词类别作为该时期的研究热点被学者重视ꎮCiteSpace聚类生成的林业碳汇领域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ꎬ清晰地展示了关键词首次在各聚类中出现的年份以及聚类间的相互关系ꎮ中国林业碳汇研究经历了从基础概念的探讨到多主题共现的演变过程ꎮ图2所呈现的关键词分布ꎬ可以清晰地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轨迹ꎮ在早期的林业碳汇研究中ꎬ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森林㊁碳汇㊁林业和气候变化等基础概念上ꎮ这表明在该时期ꎬ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林业碳汇的基本概念和其在应对29㊀第3期㊀易昌民㊀付㊀伟㊀赵春艳: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㊀㊀气候变化中的作用ꎮ这些基础概念的研究为后来的深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ꎮ值得注意的是ꎬ核心节点 林业碳汇 和 森林碳汇 最早出现在2006年的文献中ꎮ这意味着在这个时期ꎬ研究者们开始将焦点转向林业碳汇的具体研究和实践应用ꎮ随着时间的推移ꎬ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逐渐丰富起来ꎬ涉及碳交易㊁生态补偿㊁碳密度㊁森林经营㊁固碳潜力㊁碳储量㊁天保工程和碳汇经济等多个方面ꎮ这些关键词的涌现ꎬ反映了研究者们对林业碳汇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ꎬ也表明学术界开始关注林业碳汇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问题ꎬ例如如何进行有效的碳交易㊁如何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㊁如何提高森林的碳密度和固碳潜力等ꎮ系统生成的聚类结果表明ꎬ碳汇㊁森林㊁林业碳汇㊁森林碳汇㊁生态补偿㊁碳中和等聚类之间的连线丰富ꎬ显示出林业碳汇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多主题共现的现象ꎮ这种多主题共现的特点进一步体现了当前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和交叉性ꎮ从2020年以来的文献数据中ꎬ可以看到碳排放权㊁生态扶贫㊁乡村振兴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碳达峰㊁碳中和等新关键词的出现ꎬ反映了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ꎮ其中ꎬ碳排放权㊁碳达峰㊁碳中和等关键词表明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ꎻ而生态扶贫㊁乡村振兴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关键词的频繁出现ꎬ则反映了林业碳汇研究在助力脱贫攻坚㊁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ꎮ3 2㊀林业碳汇研究的重点主题将林业碳汇研究关键词排名前10的聚类模块划分为4个主题ꎬ分别是林业碳汇研究㊁碳中和研究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㊁乡村振兴研究(表1)ꎮ这一分类不仅凸显了林业碳汇研究的广泛性与深入性ꎬ而且为进一步理解和探索林业碳汇领域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ꎮ㊀㊀主题一是林业碳汇研究ꎮ该主题包括#0森林碳汇和#1林业碳汇2个概述性聚类ꎬ主要关表1 林业碳汇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序号聚类名称㊀㊀重点主题#0森林碳汇林业碳汇#1林业碳汇#2碳汇市场碳中和#3气候变化#4固碳潜力#6碳汇经济#5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7影响因素#8生态产品#9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键词是森林经营㊁清洁发展机制㊁林业项目㊁杉木ꎬ表明了林业碳汇在减排增汇方面的重要性[3]ꎮ此聚类的研究重点是林业碳汇的发展现状和潜力ꎬ森林碳汇价值的核算ꎬ以及林业碳汇的供需和市场交易ꎮ张华明等[4]讨论了清洁发展机制下项目的碳汇成本㊁中国通过碳汇项目发展林业的机会以及中国森林碳汇政策的创新机制ꎮ张颖等[5]认为中国的森林碳汇研究仍然缺乏明确的预算ꎬ单从国家生态系统的安全角度研究是不充分的ꎻ考虑到森林兼具生态与经济双重资产属性ꎬ森林碳汇在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ꎮ因此ꎬ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ꎬ必须高度关注林业碳汇的发展ꎬ并充分发挥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ꎮ主题二是碳中和研究ꎮ其中ꎬ#2碳汇市场涉及了 排放交易 市场化 碳排放权 等高频关键词ꎻ#3气候变化聚焦于 碳达峰 碳减放 新造林 等高频关键词ꎻ#4固碳潜力汇集了 碳储量 碳汇潜力 实物期权 等高频关键词ꎻ#6碳汇经济则包括了 低碳经济 碳交易 碳汇评价 等高频关键词ꎮ由此可见ꎬ碳中和研究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ꎮ为此ꎬ中国已明确提出了 2030年达到碳达峰ꎬ2060年实现碳中和 的战略目标ꎮ需采取加强森林资源管理ꎬ鼓励企业参与造林活动ꎬ重视发展生态林业等措施ꎬ通过以林业碳汇为主的各种方式助力实现碳中和ꎮ然而ꎬ林业碳汇市场是一种政策诱导性㊁39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3卷需求拉动型的市场ꎬ中国的碳交易体系在参与主体和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ꎬ碳汇变现平台也需要积极探索[6]ꎮ主题三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ꎮ该主题包含了#5生态补偿㊁#7影响因素㊁#8生态产品这3个聚类ꎮ其中#5生态补偿聚焦于 农户生计 供需分析 机制构建 等高频关键词ꎬ农户作为生态补偿的重要参与者ꎬ其生计问题直接关系到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和持续性ꎮ同时ꎬ曹先磊等[7]建议ꎬ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基于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ꎬ在宏观和微观经济层面上对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进行实现和优化管理ꎮ此外ꎬ#5生态补偿和#8生态产品这2个聚类各有侧重点ꎬ生态产品的价值直接由其稀缺度和满足度决定ꎬ当人类逐渐意识到行为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使资源也变得稀缺时ꎬ自然资源的边际效益将逐渐增加ꎬ生态产品的价值就会降低[8]ꎮ总体而言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重要桥梁ꎬ需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来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ꎬ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台ꎮ主题四是乡村振兴研究ꎮ该主题只有#9乡村振兴1个聚类ꎬ包括 低碳农业生态扶贫 林农 等高频关键词ꎬ体现了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政策导向和治理重心ꎮ发展低碳农业是符合农业经济自身规律的需要选择ꎬ也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9]ꎬ表明了学者对于林业碳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ꎮ曾维忠等[10]研究发现ꎬ随着碳汇项目进一步落实ꎬ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逐渐提升ꎬ扶贫效果日益凸显ꎮ近年来ꎬ更多学者对森林管理中不同主体ꎬ包括林务员㊁林农及农村精英等ꎬ在提供碳汇意愿㊁能力和碳汇可用性差异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11]ꎬ促使森林管理者对经营碳汇林意愿及其参与碳汇项目的相关文献增多ꎮ因此ꎬ鼓励农户开展低碳经营的同时继续动员林农参与建设林业碳汇项目ꎬ有利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ꎬ更有利于乡村振兴ꎮ3 3㊀林业碳汇研究的热点变迁使用CiteSpace突现词检测得到各时间段10个表现力最强的突现词(图3)ꎬ不仅可以反映研究热点的演变ꎬ还可以反映近年来的研究趋势和未来的发展动向ꎮ而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间的突现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㊁强调林业碳汇对减排贡献的背景密切相关ꎮ图3㊀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热门突现词(排名前10位)㊀㊀突现词在不同时间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强度ꎬ可以反映出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热点变化情况ꎮ由图3可知ꎬ在研究的初期ꎬ特别是在2001 2008年ꎬ 森林 碳汇 和 林业 成为了该领域内的主要热词ꎮ而后ꎬ自2005年起ꎬ碳汇项目 逐渐受到广泛关注ꎬ并于2011年达到高峰ꎮ通过遵循减排流程ꎬ开发符合特定条件的项目ꎬ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ꎬ这为达成碳减排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12]ꎮ此外ꎬ尽管目前我国森林碳汇交易主要聚焦于项目层面[13]ꎬ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市场的逐步成熟ꎬ碳汇交易有望从项目层面扩展至更49㊀第3期㊀易昌民㊀付㊀伟㊀赵春艳: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㊀㊀广泛领域ꎬ从而使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ꎮ因此ꎬ林业碳汇项目在未来有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ꎮ在2010年后ꎬ 碳汇林业 和 低碳经济 开始逐渐受到关注ꎬ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紧密相关ꎮ气候变化㊁碳排放等全球性环境挑战ꎬ进一步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ꎮ此外ꎬ 生态补偿 的热度也从2016年开始迅速提高ꎬ显示出一种持续增长的趋势ꎮ毛显强等[14]认为ꎬ生态补偿是通过增加破坏环境的成本和保护环境的收益来减少环境损害ꎬ最终减少外部失衡ꎬ增加外部储蓄ꎬ保护了生态环境ꎮ而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提供经济补偿来修复治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损害[15]ꎮ生态补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补偿规则的制定㊁补偿模式的选择㊁政策结果的评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ꎬ而目前的文献仍具有盲点[16]ꎬ需要不断加强对碳汇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研究ꎬ特别是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方面ꎬ这使得 林农 的突显强度也不断提升ꎮ而 碳储量 自2017年开始热度逐渐增强ꎬ成为林业碳汇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ꎮ通过有效和及时的碳储量评估来比较碳储量变化的收益和损失ꎬ对于增进碳汇研究㊁减缓气候变化㊁合理规划能源结构和保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7]ꎮ然而ꎬ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ꎬ目前很难定量预测不同地区的碳储量差异ꎬ关于碳储量的估算方法仍有巨大的研究空间ꎮ另外ꎬ从突显强度来看ꎬ 碳中和 的突显强度最高(5 90)ꎬ是林业碳汇研究领域受广泛关注的研究前沿ꎮ4㊀结论与展望4 1㊀结论本研究对2001 2022年的CNKI数据库中关于林业碳汇的样本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ꎬ得出以下结论:1)从研究文献的量化分析来看ꎬ林业碳汇的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ꎬ可以划分为萌芽积累期㊁高速发展期和逐渐成熟期3个阶段ꎮ每个阶段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㊁深度都不相同ꎬ总体呈现从定性到定量㊁从静态到动态㊁逐步深入的趋势ꎮ2)从研究的演进路径来看ꎬ中国林业碳汇研究经历了由基础概念的探讨向多主题共现的演变过程ꎮ碳排放权㊁乡村振兴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及碳中和等关键词的出现ꎬ为进一步理解和探索林业碳汇领域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ꎮ3)从研究的主题来看ꎬ林业碳汇聚类的4个重点主题是林业碳汇研究㊁碳中和研究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㊁乡村振兴研究ꎬ充分说明林业碳汇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ꎬ但同时也面临着学术研究范围偏向的问题ꎬ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学科交叉融合ꎬ推动林业碳汇研究的全面发展ꎮ4)从研究的热点变迁来看ꎬ研究热点从森林碳汇㊁林业碳汇等概念探讨和界定逐渐向碳汇项目㊁碳汇林业与低碳经济㊁生态补偿与碳储量转变ꎬ目前碳中和成为研究前沿ꎮ相关研究越来越强调合作与系统性ꎬ不再是片面强调生态效益ꎬ而是逐步扩展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ꎮ4 2㊀展望近年来ꎬ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ꎬ但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㊁林业碳汇市场机制不成熟㊁碳汇计量监测技术难度大等依旧是难题ꎮ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4个层面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1)促进林业碳汇的市场化ꎬ指导碳汇交易市场建设ꎮ目前ꎬ中国的林业碳汇大部分是无偿或低价使用ꎬ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ꎬ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ꎬ所以林业碳汇应逐步走向市场ꎮ培育和发展碳汇市场主体ꎬ包括碳汇交易平台㊁碳汇评估机构㊁碳汇投资机构等ꎬ为碳汇交易提供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ꎻ同时ꎬ制定相应的碳汇交易制度和规则ꎬ明确碳汇交易的流程㊁标准㊁监管等ꎮ另外ꎬ林业碳汇交易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局限性ꎬ需要进一步明确林业碳汇的法律权属ꎬ提高碳汇投资和交易59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3卷的效率ꎬ以确保其可持续健康发展ꎮ2)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ꎮ林业碳汇的准确计量和监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ꎬ需要精确的数据支持ꎬ包括森林的面积㊁类型㊁年龄㊁生长状况等ꎮ为了获取㊁更新和分析这些数据ꎬ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㊁物力和财力资源ꎮ此外ꎬ森林碳汇的计量还受到气候变化㊁森林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ꎬ这无疑增加了监测的难度ꎮ未来中国林业碳汇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森林碳汇技术研发ꎬ并加强森林碳汇的监管ꎻ要提高森林碳汇的可持续性ꎬ推动森林碳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ꎻ进一步完善森林碳汇政策ꎬ以及推动森林植被恢复和森林碳汇管理ꎻ健全林业碳汇核算方法与框架ꎬ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的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ꎮ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ꎬ健全林业碳汇项目评价体系ꎮ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政策ꎬ明确补偿标准㊁补偿对象和补偿方式ꎬ确保补偿资金的有效利用ꎻ加大资金投入ꎬ通过政府财政㊁社会资本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ꎬ为生态补偿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ꎻ加强监管和评估ꎬ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监管体系和评估机制ꎬ确保补偿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ꎮ同时ꎬ健全林业碳汇项目评价体系是提升林业碳汇能力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ꎬ需要注重林业碳汇项目与其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协调配合ꎬ积极探索林业碳汇项目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路径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ꎬ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ꎮ此外ꎬ关于林农自身的感知行为㊁林业碳汇项目中各类利益相关者链接以及环境的复杂程度等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ꎬ在此后的研究中应该考虑到碳汇项目和林农的损失ꎮ4)加强跨学科交叉与学术合作研究ꎮ强化林业碳汇领域的跨学科交叉和学术合作交流是提升全球林业碳汇能力的关键ꎮ经过了数十年的探索ꎬ中国的林业碳汇研究已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ꎬ国内学者对于林业碳汇的研究方向与国家生态政策主导方向具有一致性ꎮ后续研究应加强作者㊁机构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学术交流合作ꎬ以吸引更多学者参与相关研究ꎬ拓宽林业碳汇领域的研究视角ꎬ共同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应用ꎬ丰富研究范式ꎬ进一步推动此领域的发展与演进ꎬ促进国家 双碳 目标的达成ꎮ参考文献[1]生态环境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摘编)[J].环境保护ꎬ2022ꎬ50(21):45-56.[2]李顺龙.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ꎬ2005.[3]李怒云ꎬ袁金鸿.林业碳汇自愿交易的中国样本:创建碳汇交易体系实现生态产品货币化[J].林业资源管理ꎬ2015(5):1-7. [4]张华明ꎬ赵庆建.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政策创新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ꎬ2011ꎬ27(11):74-77.[5]张颖ꎬ李晓格ꎬ温亚利.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森林碳汇潜力分析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ꎬ2022ꎬ44(1):38-47. [6]陈建成ꎬ关海玲.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ꎬ2014ꎬ24(增刊1):445-448. [7]曹先磊ꎬ张颖ꎬ石小亮ꎬ等.碳交易视角下森林碳汇生态补偿优化管理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ꎬ2017ꎬ33(4):430-435. [8]刘江宜ꎬ牟德刚.生态产品价值及实现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ꎬ2020ꎬ36(10):207-212.[9]刘静暖ꎬ于畅ꎬ孙亚南.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J].经济纵横ꎬ2012(6):64-67.[10]曾维忠ꎬ成蓥ꎬ杨帆.基于CDM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ꎬ42(4):9-17.[11]李嘉成ꎬ董捷.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行为及福利效应研究:基于社会资本异质性的视角[J].林业经济ꎬ2021ꎬ43(6):21-34. [12]张小全ꎬ谢茜ꎬ曾楠.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ꎬ2020ꎬ16(3):336-344.[13]季然ꎬ宋烨.我国碳汇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ꎬ2020(5):81-83.[14]毛显强ꎬ钟瑜ꎬ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ꎬ2002ꎬ12(4):38-41.[15]吕忠梅.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更新[J].科技与法律ꎬ2005(2):111-118.[16]李国志.森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ꎬ2019ꎬ41(1):32-40.[17]谢和生ꎬ何亚婷ꎬ何友均.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现状㊁问题与政策建议[J].林草政策研究ꎬ2021ꎬ1(3):1-9.69。
造林对陆地碳汇影响的研究进展
造林对陆地碳汇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泽强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7年第3期李泽强(惠州市国营鸡笼山林场,广东惠州5161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我国每年都会向大气中排放巨量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引发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极大。
现阶段,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造林工作,希望通过增加陆地林木植被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大量事实表明,造林运动能够有效地增强土壤的碳汇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候。
【关键词】造林;碳汇;陆地【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 (2017) 03-0098-02【作者简介】李泽强(1972-),男,广东惠州人,从事林业管理研究。
1 碳汇概述碳汇指的是通过采取森林管理、植被恢复以及植树造林等措施,利用相关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固定在土壤或植被当中,进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机制或者活动。
碳汇也指森林吸收与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人们口中的碳汇指的是森林碳汇,森林中植被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森林具备极强的吸收与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事实上,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是土壤,森林的生长依赖于土壤,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大量二氧化碳固定在土壤中[1]。
2 陆地碳汇的时空分布变化确定“未知汇”在陆地上随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规律是陆地碳循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对陆地碳汇的吸收强度与空间分布的估算工作尚未取得较大的进展,主要是因为相关的计算模型不健全以及研究资料的稀缺。
应当看到,多种因素会导致陆地碳汇的变化,一般来讲,外界环境条件与时间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陆地碳汇的变化。
部分学者赞同气候变化会影响陆地生物呼吸、光合等生命作用的观点,他们认为气候变化会对土壤微生物等生命周期型碳库产生影响,最终导致陆地碳汇的时间变化。
3 陆地碳汇的形成因素当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森林的再生、大气氮的沉降以及气候的变化是催生陆地碳汇的主要因素。
林草碳汇开发经营发展现状
林草碳汇开发经营发展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林草碳汇是指通过种植林木和草皮等植被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生态系统服务。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全球对于林草碳汇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林草碳汇的概念和意义林草碳汇是指通过植被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
林草碳汇不仅可以帮助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促进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林草碳汇的开发与经营1. 种植大规模的林业和草地。
为了增加林草碳汇的容量,需要大规模地种植树木和草地,特别是一些长寿树种和草原植被,以提高碳汇效率。
2. 推广合理的耕作制度。
改善农田和草地的管理和耕作制度,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碳汇能力。
3. 开展碳交易和碳市场。
建立和完善碳市场机制,推动碳交易,促进林草碳汇的开发和经营,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碳汇项目中。
4. 发展技术和装备。
加大对林草碳汇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碳汇项目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投资回报率。
5. 改善政策和法规。
建立健全有利于林草碳汇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同推动碳汇产业的发展。
三、林草碳汇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林草碳汇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体系。
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工作要求,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碳汇林、碳汇草建设项目,加大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力度,提高林草碳汇量,降低碳排放量。
各地政府也积极促进林草碳汇项目的实施,加大对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造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示范区,促进林草碳汇项目的经营和发展。
在技术和装备方面,我国林草碳汇产业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林草碳汇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投资回报率逐渐增加,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碳汇项目中。
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
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陆地碳循环研究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陆地碳循环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碳源、碳汇、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本文旨在揭示陆地碳循环的内在机制,评估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陆地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阐述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从碳源和碳汇的角度,分别探讨植被、土壤和大气等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关注近年来关于陆地碳通量、碳储量和碳循环动态变化的研究,分析这些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对未来陆地碳循环研究的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的视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陆地碳循环的基本过程陆地碳循环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大气、植被、土壤和水体等多个系统之间的碳交换和转化过程。
其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以及碳的输入输出等。
光合作用是陆地碳循环的起点,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转化为有机碳,固定在植物体内。
这一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全球碳循环中最重要的碳汇之一。
呼吸作用则是碳从有机体释放回大气的过程。
植物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碳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释放碳回到大气中。
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土壤碳释放到大气的重要途径。
分解作用主要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完成,它们将死亡的植物和动物残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形成稳定的土壤有机碳。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土壤碳库的稳定和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基本过程外,陆地碳循环还包括碳的输入输出过程。
中国人工林碳汇研究进展
量模 型 ,主要有 :(1)胸 径和树高 与生物量 回归关 系 ,表 达为 幂 函 数 :a),W=a(D2H) ;(b),W=ao+alD H+a2(D H)z+…+ an(D:H)n;(2)生 物 量 与 胸 径 、树 高 、枝 下 高 的 回归 关 系 W=ao+alD+a2H+a3H枝。F+c冠 ;(3)生物量与 H/D13和 D13回归 关 系 ,haW =ao+a。lnD +a21nH/D ,;(4)生物量 与胸 径 的回归关 系 ,lnw =ao+a。lnD ,;(5)生物量 与胸径 、树 高 、材 积的 回归关 系 ,lnW :a0+. d1lnD H+a2lnV,lnW =ao+a1lnDB ̄a21nH+a ̄nV,W=ao+ alD+a2DH+aaV,在对 样地进行调查 后 ,可 以 R 值 的大小确 定 最优模 型。而李轩然㈣等在拟合 人工林生物量相关 方程时 , 不 同 器 官 分 别 拟 合 与 散 点 分 布 趋 势 接 近 的 线 性 函 数 Y=a+bX,幂 函数 Y=ax 和指 数 函 数 Y=ae觇。 杉木 人 工林 , Chapman.Rielaardstn对 总生物量 (B,t/hm ),及各器官生物量 随 林龄 (A)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拟合。B=k (1-e ) ,并对杉木的 速生特 牲拟合杉木 人工林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B,t/hm )与 树 高(H,m)和胸径 (D,cm)之间 的相关关系 B=a*D "。方精 云等 利用 中国第三 次森林 资源清查 不 同龄级杉 木人工林 蓄积 资料 ,拟合 蓄积 量 (V,m,)计算 各 龄级 平 均生 物量 (B, t/hm:):B=0.3999"V+22.541。侯振宏㈣等并对杉木不 同器官生 物量与胸径(D),树高(H)做拟合 ,得 ̄IJW=a*DbHc模型。应金花[ 41 等对—代杉木 人工林生物量与胸径(D)、树高(H)和密度(株 /hm ) 进行拟合:W=a*DbH N ,其中 a,b,C,d为 回归参数 。对杨树人 工林研究 中,冯 宗炜 _151等根据林木相对生长法则 ,利用各径 级 伐 倒 木 各 表 1杨 树 各 部 分 生 物 量 与 D、D H 的 拟 合 方 程 部 分 器官 的生物量 与胸高直径 D、D2H之 间幂 函数的相关关 系,分 别建立 生物量模 型 W=a*Db,W=a(DzH) 其 中后 者相 关 性更 高 ;李建 华 【l6】在 相对 生 长法 原 则基 础上 ,拟 合 的生 物 量 扩 展 因子 求 算 杨 树 林 分 的 生物 量 (TB):TB=[V·DN·BEF1. (I+RSR),其中 TB为总生物量 ;V为林分蓄积;DN为木材基 本密度 (0.395 g/cm );BEF为生 物量扩展 因子 ;RSR为根 的生
森林碳汇研究综述
森林碳汇研究综述【摘要】本文论述了森林碳汇的发展概念以及研究方法,总结了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碳平衡,森林碳汇的计量方法以及林业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之关联。
最后,指出森林碳汇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建议。
【关键词】森林碳汇;生态效益补偿;碳贮量;碳平衡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温室气体。
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且制造碳氢化合物,即生物量,它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于森林植物中。
当下,由于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己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产出,而地球气候变化对天然的或管理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复原力或生产力,或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或对人类的健康和福利产生重大的有害影响[1]。
1 碳汇的研究的概念和分布规律1.1 碳汇的概念“碳循环”,它是指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碳素在不同的碳库之间的交换过程。
在碳循环的过程中,通常把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库称为“碳源”,而把吸收二氧化碳的库称为“碳汇”。
“碳汇”中提到的吸收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和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并且把他固定在植物的体内和土壤中。
根据植物生理理论,只有当叶面积指数超过4时,才有可能达到NPP峰值,森林几乎在整个生长季节,叶面积指数都在5以上[2]。
因此森林和其他植物相比具有显著的光合作用优势,是二氧化碳的汇和库。
1.2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及碳平衡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库包括植被、土壤和凋落物层3个部分。
根据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1989-1993年最新统计的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估算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81.16·108t,其中植被碳库、土壤碳库、凋落物层碳库分别为62.00·108t,210.23·108t,8.92·108t。
而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云冷杉(Picea-Abies)林、落叶松(Larix)林占森林总碳贮量的87%,是我国森林主要的碳库。
最新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研究进展-精品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研究进展森林土壤是全球碳循环中一个巨大的碳汇,近一半森林植被固定的CO2,以地上或地下凋落物的形式进入土壤,形成较为稳定的SOC 库。
植被、气候、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等自然和人为因素,不仅影响森林植物光合碳固定能力,也影响输入到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对SOC的积累和分解速率进行控制,调控土壤碳源、汇、库功能和动态[1]。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可导致森林土壤变成大的碳源,增加大气中的CO2浓度,加剧全球气候温室效应。
改造森林为农田,就会减少SOC 的来源、升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加土壤碳的释放量,降低土壤碳库储量和碳汇功能。
土壤作为一个巨大的碳源,退耕还林、营建防护林等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增加土壤SOC 储量。
[2]林业活动在减缓气候变暖的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保护碳储存、增强碳吸收和碳替代等能力。
2 人工林碳汇功能的研究进展森林碳汇的载体是森林,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有效增加森林碳汇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据上世纪80年代初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全球碳平衡及潜在的碳储存中,作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森林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有机体,它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总碳库的46.3%,土壤碳储量约占世界陆地土壤总碳库的73%,森林植被部分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植被碳库的77.1%。
森林通过生长从大气中吸收储存大量的CO2,其存储能力取决于森林类型、种类组成、林龄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近年来,由于CO2排放量的升高而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再次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存储和分布的关注。
为了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以达到减缓全球变暖速度的目的,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来积累有机碳是许多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通过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生产力这两个方面来增加森林蓄积量,从而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当前,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营建人工林,既能改变土地的退化过程,又能增强对大气CO2的吸收。
林业碳汇问题研究进展概述
是 木质 林产 品) 替 能源 密集 型材 料 , 代 发展 生物 质能
源 ,回收利用采伐剩余物等 以减少生产过程 中 C : O 排放 。对 森 林经 营 者来 说 , 汇对 其 经 营 活动 的影 碳 响主要体现在最优轮伐期上 ; 学者则将其 纳人可持
续 经 营研 究 中 , 通过 加 强森 林 可持 续 森林 经 营 可有 效 地 防止 毁林 破 坏 和森 林退 化 , 而 提 高森 林 固碳 从 能力 以应对 气候 变化 。
安徽 林 业科技 ,0 13 ( )4- 7 2 1 ,7 6 :4 4
An iF e ty S i n e a d T e hn l g hu or sr ce c n c o o y
林业碳汇 问题 研究进展概 述
苗婷婷 , 郝焰平 , 刘圣清
( 安徽 省林 业科 学研 究院 , 安徽 合肥 2 0 3 ) 301
机制。而 20 年达成的 《 01 波恩政治协定》 《 、马喀什 协定》 同意将造林 、 再造林作为 C M 的项 目 ] D , 鼓 励 各 国通 过绿 化 、造林 来抵 消一 部 分工 业源 的 C O
排放 量 。这标 志着 森林 的生 态功 能在政 治 和经 济上 得 到 了国际社 会 的认 可 , 也标 志着 森林碳 汇 产权 化 、 生 态效 益有形 化 和生态 服务 有偿 化 的实现 。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 C M活动引起的 D
排放减 少或 汇清 除必须 是透 明 的 、可证 实 的和核 查 的, 因此要 对项 目结果 进 行科 学评 价 和监测 l 。碳 z 汇贮 量 的测 定是 研 究 土地 利用 、 土地 利用 变化 和林 业活 动碳 源 碳 汇功 能 的 主要 手 段 之一 , 本方 法有 基
推进林草碳汇工作。
推进林草碳汇工作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汇作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林草碳汇,作为自然界中最大的碳库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促进绿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积极推进林草碳汇工作,不仅是对国际减排承诺的响应,更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林草碳汇的重要性林草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这一过程对于减缓全球变暖、维护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林草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
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和草原每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其固碳能力远超其他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增加林草植被的覆盖面积,可以显著提高地表的碳吸收能力,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其次,林草碳汇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茂密的林木和丰茂的草原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同时,林草植被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二、当前林草碳汇工作的挑战尽管林草碳汇的意义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地域辽阔,林草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植被覆盖率低,碳汇能力有限。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
林草碳汇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科研监测等方面,但目前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三是科技支撑不够。
在碳汇计量、监测、评估等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加精确、高效的技术手段来支撑。
四是社会认知度不高。
公众对于林草碳汇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了解不足,参与碳汇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推进林草碳汇工作的策略为了有效应对上述挑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林草碳汇工作:加强规划引领。
制定国家层面的林草碳汇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引入、国际合作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林草碳汇工作的资金需求。
森林碳汇功能的研究进展
森林碳汇市场形成的研究进展【范本模板】
森林碳汇市场形成的研究进展及研究趋势中文摘要:本文先对森林碳汇相关概念综述及其经济学含义进行解析,然后从碳汇的减排成本优势,碳汇市场的发展潜力,碳汇的交易成本,碳汇市场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对森林碳汇市场形成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森林碳汇市场交易成本减排成本随着《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生效,森林碳汇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各国的重视。
所谓森林碳汇就是指森林具有的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作用,森林碳汇使森林成为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可以说森林起到了储存碳的“库"的作用。
森林碳汇效果的发挥使其能够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并起到抑制和减缓温室效应的效果。
一、森林碳汇相关概念综述及其经济学解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汇”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
与此相对的“碳汇"概念是指从大气中清除气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者机制;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游离的固定下来,转变为有机碳,这就是森林的固碳功能(胡品平等)我们可以从外部性理论,基于科斯定理的排放权交易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解析森林碳汇的经济学含义。
根据萨谬尔森的观点,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产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附加于他人身上,而产生这种影响的人并没有因此而付出代价或报酬;更为确切的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资源配置状态,使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庇古(1920)外部性理论从经济学意义上揭示了排污问题的外部性质,提出了著名的“庇古税”,典型的办法体现在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负,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
征税可以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而补贴可以激励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庇古的外部性理论可作为排污费的理论渊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碳汇研究进展简述
摘要:简述林业碳汇的概念及价值,从碳汇计量方法、林业碳汇项目、碳交易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对未来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
关键词:林业碳汇;研究;计量方法;碳交易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导致地球气候不断变暖,而全球气候变化又反过来严重影响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大气中c02的浓度,而森林所固有的吸收和固定c02的功能即林业碳汇功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c02浓度,起到减缓气候变暖的作用。
因此,林业碳汇研究随着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气候问题的日益关注而不断向前发展。
一、林业碳汇
林业碳汇是指森林植物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它在减少大气co2浓度上升问题上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并列为地球三大碳库,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储存了约占陆地生物圈地上碳储量的80%和地下碳储量的40%,因此,林业碳汇对于调控全球碳循环的动态和影响气候变化作用非常重要。
二、林业碳汇的价值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
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它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为了帮助发达国家实现确定的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规定了3种机制,即排放贸易(et)、联合履约(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其中排放贸易是指已经达到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把温室气体排放权卖给其他发达国家;联合履约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共同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将获得的减排额度相互转让;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将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
这三种机制的制定,推动了国际碳贸易,使林业碳汇具有了价值。
1.经济价值
2006年6月,“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一个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被批准,该项目从2006年开始在广西苍梧、环江县营造人工林4000公顷,在未来15年内由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购买该项目产生的60万吨二氧化碳量。
此外,在国际上,还存在着不受《议定书》规则限制的“非京都市场”(志愿市场)。
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
这些市场的产生与形成,显示出了林业碳汇在政府政策的影响下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2.环境价值与社会价值
林业碳汇通过吸收co2,释放o2,把co2转化为有机物。
在这一固碳过程中,林业碳汇降低了空气中的c02含量,延缓了气候变暖,间接减小了由气候变暖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等不良影响。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此次大会讨论并形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在第六条中再次强调了减少滥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放的
重要性,林业碳汇所具有的减缓气候变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社会价值更加明显。
三、林业碳汇的研究现状
1.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评估方法
“碳汇交易”活动,实际上是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的具体体现。
而碳汇计量是评价森林碳汇生态效益大小的基础工作和科学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目前国内在森林碳汇计量方面主要使用的方法为蓄积量法、生物量法和基于蓄积量法、生物量法的生物清单法。
其中生物量法因为其简单、明确的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其主要是根据单位面积生物量、森林面积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树木各器官的平均碳含量等参数计算而成。
由于生物量法在计算生物量时往往只考虑地上部分,即使考虑了地下部分,由于当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取样的困难,也很难得到精确数据,使得计量精度会有一定的下降。
对林业碳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充分了解我国的林业碳汇的现
状和潜力,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近年来,中国
林科院等相关科研单位在碳汇的监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9年,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从成本有效性原则出发,采用的基于固定样地的连续测定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基于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下的造林项目产生的碳汇监测工作,也对类似造林项目的监测提供了参考。
2.林业碳汇项目
林业碳汇项目是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我国林业的一个机遇,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对保护国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面对新机遇,中国已经积极展开了与林业碳汇项目相关的工作,及时启动广西、四川、云南和内蒙等地的林业碳汇试点项目,为熟悉林业碳汇项目实施的有关规则和积累经验。
200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的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cbtsec)”,为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提供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数据贮备;2002年国家937计划,“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ccdmcte)”得到国家立项;2003年,日本ggi公司到我国南方考察,签订了新造林11万hm2、低产林改造15万hm2的林业合作项目;2006年6月,“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作为全世界唯一的一个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被批准。
3.碳市场与碳交易
碳市场清洁发展机制(cdm)是《议定书》中规定的唯一一种与发展中国家相关的减排机制。
在《议定书》的规则下,发达国家为了实现低成本减排和获取碳排放权,逐步产生了碳市场,减排单位的现货合同、期货合同和选择权合同也随着碳市场的产生而逐步出现。
碳汇在交易的过程中,除产生了京都减排单位交易市场外,在一些国家还出现了地方性交易体系,如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
这些市场的出现推动了整个温室气体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当前的碳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我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2007年2月发布公告,明确表示中国无计划建立气候交易所,但是我国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植树造林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07年7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它的设立为企业、团体、个人参与减排创造了平台,为企业和团体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满足个人参与公益活动和缓解气候变化提供了机会。
四、林业碳汇发展展望
2009年12月7日,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应对气候变化安排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我国政府在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因为林业自身的碳汇功能,这个目标的提出将对加快我国林业发展,促进林业碳汇研究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望未来,笔者建议,一方面应加快我国与林业碳汇相关的政策研究,逐步推进规章制度建设,为林业碳汇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应加强
碳汇宣传和林业碳汇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们对林业碳汇的认识,激发公众参与林业碳汇的积极性,推进林业碳汇的可持续发展,为减缓气候变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