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著名的实验:反应时研究实验。
反应时实验
什么是反应时实验 如何操作?
“相关策略”
目的 影响因素
THE END
研究领域: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 职业心理领域。 例如:职业指导与选择、作业者训 练和成绩评价等。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英国· 迈尔斯的贡献:致力于将心理 学和生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工商业的 管理问题中,并创建了英国全国实 验心理学学会。 澳大利亚· 穆斯西奥:同样强调泰勒 制中的工时与动作研究对组织中人 的要素,尤其是心理因素研究的忽 视。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背景:
20世纪初 作为对泰勒制对其在生产上个人研 究的机械主义观点的反对而兴起的.
代表人物:
闵斯特伯格 工业心理学之父 冯特
研究重点:
发现人的心理素质,按此安置最合适的岗位; 如何营造最佳工作氛围以及如何影响工作情绪, 使其最积极地工作。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名著:
《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
(五)形成阶段
二战后,管理心理学获得巨大发展.
1958年,美· 黎维特的《管理心理学》发表. 研究范围:由企业向非赢利型组织扩展; 研究方法:多样化; 研究课题:除了传统的劳资纠纷外,参与管理\目
标管理\动机\需求\人性假设\挫伤等;
前苏联的发展 相比于西方的研究,前苏联的研究主要集中与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企业内环境系统.
技术环境: 工作性质\程度\技术 水平 技术 资金 原料 法规 工作人员 消费者爱好 文化规范 ……
人群关系环 境: 群体中个人 之间; 领导与被领 导之间; 不同群体之 间; ……
个体环境: 动机 认知 态度 ……
组织机构环 境: 角色; 地位; 沟通方式; 决策过程; 人事监督; 制度; ……
产品 服务
一、研究对象
1. 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 动规律 的科学 理解
(1) 从管理的内涵上看 群体性\目的性\共同性 (2)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①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②科学技术越发展,管理中人的因素越重要 ③人永远是而且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3) 企业成败的评价指标应该是职工的心理评价 ①方向感 ②信任感 ③成就感 ④温暖感 ⑤舒 适感 ⑥实惠感
一、研究对象
基本问题:激励与挫伤
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根 本的心理问题; 它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个体积极性涨落的根本原
因之一; 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活动中基本的群体心态之 一。
激励与挫伤是管理心理学最高层次的问题。 激励与挫伤是稳定增长地存在于企业历史长 河中的心理现象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企业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
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1) 企业中个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2) 企业中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3)企业中领导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4) 企业中组织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三、管理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第10章
第1,2章
个体心理 需要 动机 感情 态度 个性 …… 群体心理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管理心理学与其它领域中的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与其它领域中的心理学都是应用心理学 的分支,它们有各自的研究领域与服务对象。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存在决定意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运动发展变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系统科学的
系统原理 信息原理 控制原理
重要的是同其他人协作,而不是一群无组织的
乌合之众互相进行竞争;
所有的人都为保卫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而不
是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行动;
(三)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生产效率不仅受生产条件,工作方法制约,更主 要的是受职工的工作情绪,即“士气”,从而导 出需要新的领导能力的培养; 影响工作效率的不仅是企业中的正式组织,还有 大量的非正式组织。
企业管理有关的方面,其研究范围与领域比较狭 窄.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 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现代企业是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两个子 系统:
人_人系统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 动人的积极性,提 高生产率.
与
人_机系统 如何让与人机器相互 适应,这是工效学或 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 象.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人_人系统.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企业中纯粹的人的因素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是从职工的角度探讨了职工态度以及暗示对职工行 为,进而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三是对广告心理学的论述: 强调广告的感情诉求的价值; 强调各种心理学理论对广告的指导作用; 论述了广告说服的方法:论证和暗示 对人性假设的探讨——既是社会实体,又是经济实体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比利时的索利尔
管理心理学
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 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 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 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 不徒在显现之迹。
------毛泽东评曾国藩
即人的 心理
管理心理学
思想决定行动, 行动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如何学习本门课程
多读
古典名著 现代管理经典 读报刊
会见与交谈研究
目的:了解职工对公司各方面情况的意见 结论:职工说的与想的并不一致,但结果却是生产率的提高;其次,了解到要
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与职工进行沟通.
绕线观察实验 目的:了解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及影响. 结论:
–确实存在非正式群体及其产生的群体规则(非正式 的劳动定额),和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其次,了解到组织中人际关系结构及影响其形成的 因素(地理位置\职务等因素).
“体” “用”
多思
“梯”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本章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体系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四、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 起
背景:1800年
源
代表人物:威尼斯· 欧文——人事管理 之父
主要观点:拒绝童工,提醒工人注意 卫生、节制酗酒,改善工作条件, 提供热茶、医疗保健、病假补贴等。
(三)人际关系学说
美· 福莱特——承上启下 基本思想:
通过利益结合的方法减少冲突; 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 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 领导的基本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 互影响;
领导的职责:一是定目标;二是搞协调
(三)人际关系学说
代表人物:梅奥
主要著作: <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工业心理学基础>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测验法 (5)个案法
冯特简介
德国人,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
孔维特--莱比锡大学一个寄宿招待所,现代心理
学家的朝圣地。
贡献:
在于倡导心理过程可以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并 通过他所创的内省法把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带到了
心理学之中。
主要观点:
一是尽可能找最好的工人;二是尽可能安排最 好的工作;三是尽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用途:
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职业选择,劳动合理 化,以及改进工作方法,建立最佳工作条件等 方面。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美国的斯科特,工商心理学的开创者
基本思想:
• 一是管理中忽视人的因素,缺乏对工作的科学选择和 管理;
I1 I2
(三)人际关系学说
W1
W2
W3
S1
W4
W5
W6
S2
W7
W8 W9
S3
(三)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
对群氓假设的否定: 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
利益的方式来行事; 每一个人都尽力按逻辑,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 努力; 梅奥反对这种假设,并提出:
每一个人,都按着能达到自我保存和实现自我
(三)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局限
缺乏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全面、深入的考察,比较
片面地强调把提高职工的满意感作为生产效率的
主要途径;
过多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未能看到群体动力
学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缺乏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权变观点。
(四)扩散和普及
群体动力理论
代表人物:勒 温 观点: 群体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非正式群体(组织); 群体的构成要素:活动\相互影响\情绪; 群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相互作用形成的” 场”; 群体有自己不同于组织的目标,目标有利于维持群体, 并使群体持续发挥作用; 群体的结构比较模糊; 一般情况下,群体存在三种领导方式:专制型\民主型 \自由放任型; 群体成员的参与(影响因素\参与方式等); 群体规模与群体效率有直接关系;
冯特简介
主要著作:
<感官知觉理论文集>(1862)在这本书中,他 向权威发起挑战,他说,心理学只有建立在实验 结果的基础上时,才能成为科学,不说心理是可 以通过实验手段进行研究的。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在这本书里, 他毫不含蓄地说:“本人在此奉献给公众的作品, 是想划分出一个新的科学领域。”
领导心理 成员心理
组织心理 变革 发展
第11章
激励 挫伤
第8,9章
第3-7章
四、 管理心理学与其它学科 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规律,管理学研究的是企 业管理本身;
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与企业管理活动有关的心理规 律,它服务于企业管理;而心理学则是普遍的、一 般的心理规律;
<人们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 工业中不明确的思想>等
(三)人际关系学说
1924年—1934年的霍桑实验:
照明实验 假设:工作环境与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 系。 结论:无论照明亮度如何变化,生产率都提高了,从而推翻了以 前的假设。 继电器装配实验
目的:验证照明实验 结论:参加实验的工作成为一个社会单位,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而影响他 们的工作情绪,即士气,最后就影响到了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