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气象学作业及复习资料报告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候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探讨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气候要素观测与分析、农作物气候学、农田环境气象学、农业灾害气象学等方面。

本文将对农业气象学的复习资料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气候要素观测与分析1.气温观测:气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气温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不同气温条件下作物的适应性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2.降水观测:降水对于作物的生长和灌溉农业至关重要。

农业气象学通过观测和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强度和类型等参数,为作物的生长管理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3.日照观测:日照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至关重要。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日照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日照时数、光照强度等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4.风速观测:风速对于灌溉、植被生长和病虫害传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风速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风速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5.湿度观测:湿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湿度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湿度对作物的影响机制及管理要点。

二、农作物气候学1.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农业气象学需要研究作物的温度、降水、光照和湿度等条件要求,为种植合理作物和合理管理提供依据。

2.作物的生态适应特性:不同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特性,包括生长季节、耐旱耐涝性、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合产物积累等方面。

农业气象学需要了解作物的生态特性,为作物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作物的生产力模型:通过对气候、土壤和农作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农业气象学可以建立作物生产力模型,预测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变化。

这对于作物的种植决策、灌溉调度和病虫害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气象学作业[1]-15页word资料

农业气象学作业[1]-15页word资料

一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平行观测法:同时观测气象要素和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

2、地理播种法:在气候条件不同地区,选择土壤条件相同的地段,于各地最适宜的播种期播种同一品种,进行平行观测。

3、分期播种法:在同一地区,间隔5~10d播种同一作物,根据研究任务,可播5~10期,最少不少于3期。

4、地理分期播种法:将地理播种法和分期播种法结合起来的一种试验方法,弥补了单纯地理播种法很难取得地形、土壤、栽培技术完全一致与分期播种法只在一个点上进行试验的不足,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田间试验方法。

5、人工气候实验法: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得出作物要求的定量指标,6、气候分析法:把所需要的农业资料和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求得作物产量或品质与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7、统计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8、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第一章大气一、大气的垂直结构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 对流层特点:对流层: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km,在中纬地区平均10-12km,在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

一般夏季对流层厚度比冬季厚。

(1)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间,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0.65℃/ 100m)。

(2)空气具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

(3)集中了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4)高度水平方向上的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5)天气变化最复杂的一层,发生许多地面看到的天气现象,如云、降雨、雪等。

第二章辐射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称为。

一、辐射具有二象性波动性粒子性(一)辐射波动性物体时刻不停的放射和吸收电磁波,其波长(λ),频率(f),波速(v)三者关系为:v = λf通常取光速v =3×108m/s ,λ(nm),f(Hz)或(KHz)频率高的波长短,频率低的波长长。

所以根据波长的相对长短,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二)辐射粒子性辐射粒子学说认为,电磁辐射是由具有一定质量、能量和动量的微粒子流组成,每个光量子的能量(EL)与频率或波长的关系式为:EL= hf = hv / λ光量子高的物体,其辐射频率高,辐射波长短;光量子低的物体,频率低,波长长。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2024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2024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旨在通过实验和观测,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从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影响、气象因素对灌溉管理的影响、气象因素对施肥管理的影响以及气象监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气象因素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正文:一、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象因素:1.1 温度的影响1.2 光照的影响1.3 降水的影响1.4 相对湿度的影响1.5 风速的影响二、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影响:2.1 温度对病虫害的影响2.2 光照对病虫害的影响2.3 降水对病虫害的影响2.4 相对湿度对病虫害的影响2.5 风速对病虫害的影响三、气象因素对灌溉管理的影响:3.1 降水条件下的灌溉管理3.2 干旱条件下的灌溉管理3.3 高温条件下的灌溉管理3.4 风速对灌溉管理的影响3.5 相对湿度对灌溉管理的影响四、气象因素对施肥管理的影响:4.1 温度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2 降水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3 光照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4 风速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5 相对湿度对施肥效果的影响五、气象监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5.1 气象监测仪器的选择5.2 气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5.3 气象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4 气象监测对灾害防范的作用5.5 气象监测技术在精细化农业管理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实验和观测,我们可以发现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温度、光照、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合理的灌溉管理和施肥管理也需要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

因此,借助气象监测技术对气象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报,对于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合理利用和应用气象因素能够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气象学复习资料(0002)

气象学复习资料(0002)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以正南为0,从正南顺时钟向变化为正,逆时针向变化为负,如正东方为-90°,正西方为90°。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与因大气散射作用而产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时间之和。

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其值为1367瓦•米-2。

大气质量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通过的路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的比值。

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大气逆辐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向各个方向放射长波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差额:某时段内,地面吸收的总辐射与放出的有效辐射之差。

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与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复习资料绪论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称为天气。

3、气候: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它一般用气候要素的统计量表示。

4、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5、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1)研究与农业相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农业气象要素:在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称农业气象要素,重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有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7、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8、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是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气体是氮(N2,容积78.09%),氧(O2,容积20.95%),氩(Ar ,容积0.93%),还有不定的二氧化碳(CO2,平均容积0.03%),臭氧(O3)和各种氮的氧化物,此外,还含有很少量的氦、氖、氩、氪、氢等。

9、大气污染: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某些物质(如粉尘微粒、各种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卤化物、有机化合物等)进入大气,使大气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或危害各种生物的生存,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设备、建筑物等的现象。

10、大气成分中的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在气象学和生物学上有何意义?二氧化碳:由于大气中的CO2能强烈地吸收红外线,使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中的很大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的温度因之升高或使降温速度减慢,因而大气向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增多,地面的平均温度因此而升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臭氧:①可以吸收掉过多的太阳紫外辐射,不致太多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对生物构成伤害,又能透过少许的紫外线杀灭地面对动植物有害的一些病菌。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辐射。

2、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

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4、空气绝热变化——一块空气在没有热量收支时,由于环境气压的变化,引起气块体积改变而导致温度变化称为空气绝热变化。

5、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

6、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7、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8、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称为小气候。

9、水平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

10、生物学零度——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

11、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产生的以年为周期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大范围地区盛行的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2、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13、太阳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生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

14、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

15、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

17、雾——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1km的现象。

18、梯度风——自由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19、气候系统——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象学作业

气象学作业

气象学作业第一篇:气象学作业观后感在观看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从影片里了解到,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二氮)的上升导致地球的温度在不断地上升。

然而观看《全球变暖的谎言》了解到全球变暖是由于太阳的活动造成的,由于温度升高,导致二氧化碳的升高。

虽然两者的观点不同,但是共同都说明了一点,地球的温度在升高,如果温度持续升高,将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的什么,这个目前还不清楚,但从地球的发展来看一个物种的灭绝,迎来另一个物种对地球的统治。

我想全球变暖会不会使我们人类灭亡,这还说不清楚。

但是我看完两部片子后,我相信是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全球温度升高使我们海平面的上升,带来恶劣的天气的现象,如台风,干旱和强暴雨等等。

同时,地球变暖还是我联想到他对于农业的影响。

比如现在正在发生许多事。

温室效应导致我国现在的冬天开始变暖了,这可能对于我们人来说,冬天变暖,我们就没有那么冷,但是冬天变暖,对于作物的影响很大。

因为我们经常说瑞雪丰年,冬天下大雪,那麽第二年一定有好的丰收。

可是现在冬天变暖,很难在看到下雪了。

冬天天气变暖,使好多对于农作物有害的生物不能被冻死,导致害虫基数过大,使第二年害虫增多,使得第二年要施很多的农药,从而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

还有就是冬天变暖,对于一些作物不能达到春花所需的低温,严重影响到产量。

同时暖冬使作物生长过快,提前进入成熟期,也严重使作物产量减产,例如2006年冬,中国平均气温9.92度,成为50多年来创纪录的暖年。

受暖冬影响,我国黄淮海、华北、西北等冬麦区小麦受害严重。

乌鲁木齐市2320hm2冬小麦,有533.33hm2左右枯萎死忙;贵州小麦生长过快,提前进入成熟期,夏粮产生量比同期减产5000t左右;河南、山东2007年40%的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山西2007年夏粮产量比同期减产约25%。

以上数据表明,暖冬现象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使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和布局有待调整。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绪论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

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5、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

其成分主要是N、O、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

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

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

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着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农学类《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学类《气象学》复习资料

绪论一、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大气圈专门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气象学二、气象学分为三个部分: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

三、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1、它作为自然资源为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的提供它们所需要的能量与物质。

2、农业生物的生命过程必然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3、通过气象条件对外界其他因子的作用,从而综合影响农业生产。

4、气象条件中光、热、水、气等因子的不同组合对农业生产会有不同的影响。

四、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二)农业气象学的任务:1、对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和区划。

2、确定农业气象指标,根据指标鉴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3、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4、开展农业气象测报、预报和情报的服务工作。

5、农业与气候的调节、利用和改造研究。

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平行观测法2、地理播种法3、分期播种法4、地理分期播种法5、人工气候法6、气候分析法7、统计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8、气象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第一章大气§1 大气圈概述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液体微粒= 大气1、干洁空气:除掉水汽、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的混合空气。

作用:干洁空气中对天气和气候影响明显的有CO2、O3两种气体。

✧CO2最大特点: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主要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

对大气有增温作用,被称为“温室气体”。

✧地球之上的臭氧层如同保护伞:O3吸收太阳紫外辐射,阻止过多紫外线到达地球。

2、水汽:其来源于下垫面,因而越靠近地面水汽含量越多。

作用:①水汽是造成天气变化的基础,具有成云致雨的作用。

②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向周围放出长波辐射,有保温作用。

③在水相变化中吸收、放出热量,对地面和大气的热状况有一定作用。

3、固杂:尘埃、尘土、污染粒子等。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放射和传送能量的方式。

2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3 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4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5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6 太阳赤纬δ: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7 可照时数: 指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亦称昼长。

8 光照时数:指日出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地面得到的高层大气的散射光。

9 日照百分率:任一地点的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 大气质量数: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的厚度。

11 大气透明系数: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的辐照度的比值。

12 散射:指太阳辐射被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方向而投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13 太阳直接辐射: 指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14 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通过大气时被空气和其他悬浮颗粒所散射的部分。

15 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微米之间。

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又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

16 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W ?m -2。

对某一物体表面而言有辐照度和辐出度的分别。

17 总辐射:指直接辐射辐照度(S′ )和散射辐射辐照度(D)总和18 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投向地面的部分(弱于地面辐射)。

19 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e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 ? Ea之差。

20 净辐射:指地球表面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或称辐射平衡或地面辐射差额)。

21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22 植物的感光性: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

23 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农业气象学是一门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到气候资源的利用、农业气候区划、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农业灾害的预防与减轻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农业气象学复习题的内容:一、基础概念1.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哪些方面?4. 什么是农业气候区划?其目的是什么?二、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5. 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6. 如何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7. 描述气候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8. 气候条件如何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三、农业气候区划9. 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0. 描述农业气候区划的一般步骤。

11. 农业气候区划对农业生产有何指导意义?四、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12. 作物生长需要哪些气象条件?13. 描述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4. 降水量如何影响作物生长?15. 光照对作物生长有何作用?五、农业灾害与气象16.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哪些?17. 描述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 什么是洪涝灾害?它如何影响农业生产?19. 如何通过气象预报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六、农业气象服务20. 农业气象服务的目的是什么?21. 描述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

22. 如何利用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七、案例分析23.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气象条件对特定农作物的影响。

24. 讨论气象条件对农业灾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

八、综合应用25. 如何将农业气象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26. 描述农业气象学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通过这些复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农业气象复习资料.doc

农业气象复习资料.doc

名词解释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后,以辐射方式向四周释放能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切边线:风向、风速发生急剧改变的中间不连续线小气候:在大气候条件相同情况下,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同引起局部辐射、水分、乱流交换收支不平衡低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

气压值有中心向外逐渐增高。

蒸腾系数:作物形成一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含量。

大气环流:大范围空气运动的平均状态。

导热率: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 °C/M,单位时间通过水平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形成。

终霜期:春季末次霜冻。

初霜冻:秋季初次霜冻。

无霜期:春季最后一次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之间的天数。

有霜期: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

大陆度:表示某地的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

水分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的带状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带。

锋面:是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交界面。

二:天空题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邈宝、氫和二氧化碳。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_,夏天比冬天低。

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农业气象学复习要点

农业气象学复习要点

农业气象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大气本章重点和难点:明确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掌握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再铅直方向上各层次的主要特点。

1.1 大气的组成1.1.1 干洁大气的组成主要成分(前四种成分排序);氧和臭氧的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在农业上的意义。

1.1.2 水汽的作用1.2 大气的铅直结构大气铅直方向的分层依据;层次名称;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流层特点第二章辐射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辐射定律、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学会太阳高度角、可照时间、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

2.1 辐射的基本知识2.1.1 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单位;黑体和灰体2.1.2 辐射的基本定律普朗克定律的意义、基尔霍夫定律推论,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意义、计算;维恩定律意义2.2 太阳辐射2.2.1 太阳常数和太阳辐射光谱2.2.2 太阳辐射在大气的减弱2.2.2.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吸收辐射的物质;吸收的量很少(不是大气的主要热源)2.2.2.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散射的概念;分子散射规律(能解释天空和海洋的颜色);粗粒散射规律2.2.3 太阳视运动:太阳高度角定义、计算(特别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2.2.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2.4.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质量数与透明系数的概念;水平面与坡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表达式;影响因素散射辐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总辐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2.2.4.2 地面反射辐射;反射率的影响因素2.3 地面和大气辐射2.3.1 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波普、强度、作用。

2.3.2 大气辐射:大气辐射波普、强度、作用;“温室效应”概念。

2.3.3 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影响因素2.3.4 地面净辐射地面净辐射的概念与表达式2.4辐射与农业光合有效辐射的概念可照时间定义、可照时间及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光照时间的概念;光照时间和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第三章温度本章重点和难点:深刻认识物质的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土温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长我温度与农业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学会积温学说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对气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气成分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差别?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对气象领域有重大意义的大气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

俩者差别·氮气氧气基本稳定不变,而二氧化碳甲烷在时间和空间上会有些改变。

2、大气分哪五层?对流层与平流层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大气层在中立作用下分为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暖层散逸层对流层与平流层形成的机理是空气流动方式不同加上水汽等物质含量不同而形成。

3、对流层有什么特点?特点:对流层占大气层物质总量的80%以上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空气垂直对流强烈;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温湿度水平分布不均匀。

4、表征大气性状的要素有哪些?气压温度:气温、地温;温标空气湿度: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饱和差、绝对湿度、相对湿度5、如何看待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大气中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碳等。

人为释放如不加以限制,容易引起全球大气变暖。

但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地区增温最大,中纬农业区可向高纬区大幅度推进。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也有利于增进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提高有机物产量。

6、二氧化碳上升对农业用什么影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有利于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植物的耐盐性提高有机物产量。

7、臭氧空洞是如何形成的?由于人类制造出来的氯氟烃化合物,正在大量破坏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使俩极地区臭氧层明显变薄,甚至出现臭氧空洞。

8、基林曲线有什么意义?基林曲线是描述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有助于大家了解近百年来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给科学家以温室效应的数据支持,要加大对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关注力度,进行预防,给世人以警醒作用。

9、廿四节气对农业有什么意义?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考察了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而总结出来的基于天文观测的农业经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反应了季节、气候特征、物候现象,便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

第二章1、辐射强度与亮度有什么关系?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亮度不等于辐射强度。

2、黑体辐射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黑体辐射定律表现了不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辐射能力随波长的分布,维恩位移定律指出物体发射能量的最大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

3、什么是(太阳)光谱?以横轴为波长分布、以纵轴为能量的多少为坐标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内建立某种电磁波的能量随波长分布的曲线。

4、什么是太阳常数?有什么意义?太阳常数是指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辐照度)。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数,一切有关研究太阳辐射的问题,都要以它为参数。

5.如何利用太阳高度公式计算昼长?已知时区时间-(已知时区-要计算时区)=计算的时区时间东的为正,西的为负地方时=当地经线除以15度太阳高度指地球表面某点的切平面与照在该点上的太阳光线之间的夹角。

某一地区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 =90-|Φ-ζ|6.如何用瑞利定律解释不同条件下天空颜色?散射光的强度与光波长四次方成反比. 因此阳光中蓝紫色光被散射的强度较之绿色与红色光的强度更大. 所有散射光混合后进入人眼产生的视觉效应即使浅蓝色.7.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太阳直接辐射:一天中,无云的天气条件下,一般是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直接辐射最强;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角最小,直接辐射最弱。

散射辐射:一天中散射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前后,一年中散射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

8.大气质量与太阳辐射强度衰减之间有什么关系?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到达地球表面。

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表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平流层至地面主要是水汽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被大气成分吸收的这部分太阳辐射,将转化为热能而不再到达地面。

由于大气成分的吸收多位于太阳辐射光谱两端,而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因此可以说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

9.中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西南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少但仍然可以栽培喜热作物?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们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空间: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河谷地区地势低,温度相对较高。

水分,河谷地区有较充足的水分,可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水分。

10.大气辐射与大气逆辐射有什么不同?大气逆辐射有什么效应?为什么?大气辐射:指的是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大气逆辐射是地面以及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维持地层大气温度以及地面温度有重要意义。

温室效应;由于大气本身的温度也低,放射的辐射能的波长较长,故也称为大气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同时大气逆辐射也能被地面吸收,这就使地面以长波形式辐射所损耗的热量得到一定的补偿,即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这种作用类似花房中玻璃窗的保暖作用,故常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11.地面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有什么不同?其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有什么关系?地面辐射: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指在一定时期内,地面吸收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值。

日变化:辐射平衡最大值出现在正午以前,最小值出现在傍晚,一天有两次通过零点,一次在日出后,一次在日落前(太阳高度角约10~15度)。

12.地球的地-气能量平衡有什么重要意义?局地或短时的能量偏离平衡态,造成能量以各种方式的转移(辐射、平流、蒸发、凝结等),并在此趋于平衡态,总体上来看,地-气系统衡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平衡-破坏-再次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

整个地气系统能量平衡被破坏,其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也会经历一个平衡态再次重建的过程,但是对整个地球生物圈都有很大的影响,大气、海洋的状况将有非常大的改变,各种灾害天气频发、干旱、洪涝将非常频繁。

13.什么是光合有效辐射?所处波段是多长?光合有效辐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辐射中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的那部分光谱能量。

波长约为400~700纳米。

1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有什么农业意义?光饱和点的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增加转慢,当达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在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的概念:同一片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

实际意义: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与消耗相等,不能积累有机物,而且晚上还要消耗有机物,因此从全天来看,植物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光补偿点。

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

这在实践上有很大意义,间作和套种使作物种类的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间苗、修剪、采伐的程度、冬季温室栽培蔬菜等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15.什么是光周期?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

光周期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

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

除开花外,块根、块茎的形成,叶的脱落和芽的休眠等也受到光周期(指一天中白昼与黑夜的相对长度)的控制。

植物对周期性的、特别是昼夜间的光暗变化及光暗时间长短的生理响应特点。

尤指某些植物要求经历一定的光周期才能形成花芽的现象。

但其他生理活动也受光周期影响。

16.从农业的角度,提高光能利用率有什么意义?又如何提高?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总产量和单产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提高之前应该先了解哪些因素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有,叶面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分等等,从气象角度考虑,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农作物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

这里主要包括作物间作、套种和复种,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光能利用率。

二是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

选育光合作用能力强、呼吸消耗低,叶面积适当、株型和叶型合理、适合高密度种植不倒伏的品种。

三是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

在不妨碍田间二氧化碳流动的前提下,扩大田间叶面积系数(,使作物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增加对太阳光能的吸收部分,减少反射、透射的部分,减小顶层光强超过饱和和下层光强不足的矛盾,这样就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四是提高叶绿素的光合效能。

比如,利用人造光源补充田间光照,可提高光合效能,还可以通过调节播种时间,改变光照时段有效地增加产量。

五是通过使用植物叶面积仪来进行测量叶面积的大小,再进行适当的摘心、去除叶片等方法来进行提高光的反应面,从而提高光合作用。

1.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热(能)量收支对地球表层系统温度的影响?地球不存在热量收支平衡。

从目前流行的行星起源来说,最初的地球是个气态的炽热星球,最后逐渐冷却,开始形成山川和河流。

对古代地球研究也表明,最初地球表面酷热,到处都有火山喷发,如今只是偶尔有火山爆发。

因为上述原因,可以认为,地球正在逐渐冷却。

当然这个过程及其缓慢,并不影响现在的气候变暖,因为即使是气候变暖,地表温度也不过上升零点几度而已,并不影响地球的总体趋势。

2.土壤温度周期变化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有哪些?随着太阳辐射昼夜或季节变化,地表温度亦随之发生周期变化。

在每一个温度变化周期里,各出现一次最高值和一次最低值。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温度最高或最低出现的时间逐渐延迟。

同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温的年变幅将迅速变小。

日变化:太阳高度土壤热特性土壤颜色地形天气年变化:土壤表面温度的年变化,主要取决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

土壤表面温度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土壤的自然覆盖(植被和雪的覆盖),对土壤温度年较差有很大影响。

其它如土壤热特性、地形、天气条件等因子对年较差的影响与日较差大体相同。

3.活动层和活动面是什么?活动层:在冻土学里,活动层指的是多年冻土区夏季融化而冬季冻结的地表层。

活动面:由于辐射作用直接吸热和放热,从而影响其上下物质层(包括气层、土层、水层、作物层等)热状况的表面。

4.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各是什么?决定日较差、年较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温度日较差(日变程)是一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它反映了该地气温日变化情况;温度年较差(年变程)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它反映了该地区气温年变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