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应用-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震,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痛。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地震灾害,减少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科学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遥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地震灾害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等,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它如同我们的“千里眼”,能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的情况下,获取大量的信息。

在地震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两种方式来实现。

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获取数据快等优点。

在地震发生前,卫星可以对地壳的形变进行长期监测。

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对比,科学家们能够发现地壳运动的细微变化,从而为地震的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当地壳板块相互挤压时,可能会导致地表出现微小的隆起或沉降。

这些变化虽然在地面上难以察觉,但在卫星遥感影像中却能够清晰地显现出来。

地震发生时,卫星遥感能够迅速获取受灾地区的宏观信息。

它可以拍摄到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山体滑坡、建筑物倒塌等情况,为救援工作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救援人员可以根据这些影像,快速确定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合理规划救援路线,提高救援效率。

此外,卫星遥感还能够监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堰塞湖的形成、泥石流的发生等。

通过对这些次生灾害的动态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次生灾害造成的进一步损失。

航空遥感则在地震灾害监测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活性。

在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可以迅速出动搭载遥感设备的飞机,对受灾区域进行低空拍摄。

相比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能够获取更加详细和精确的地面信息。

它可以清晰地拍摄到建筑物的损坏程度、道路的阻塞情况,甚至是废墟中的生命迹象。

这对于精准救援和灾害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获取影像信息,还包括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ppt课件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ppt课件
灾区住宅分布图、住宅密度图及相应的 比例尺。
3.完成第2题需要用到地理信 息系统的哪些功能?
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的输入、处理、 查询、分析等功能。
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IS的区别:
RS
获取影像信息(眼睛)
全球卫 星导航 系统
空间定位和导航(脚)
GISΒιβλιοθήκη 地理数据分析、处理、 表达、应用(大脑)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
差,不能全天候观测
好,能全天候观测
调查人员


调查成本 调查范围

小,有些地方不能人 工调查
低 广,能获得人眼看不到的
信息
5.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实时监测台风、洪涝等灾害的形成过程
10月7日
10月6日
10月4日
10月5日
◆快速识别地震等灾害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
汶川5.12地震前后RS影像对比
美 国 国 防 部 五 角
资料分析
1.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点多面广,地域差异大。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 不仅种类多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 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2.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南部为旱灾多发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为洪涝灾害多发区; 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岛及西北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 东南沿海为台风多发区
用户系统--GPS接收机
经纬度位置
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
用户系统--GPS接收机
手机和手表上的 GPS
手持型的 GPS
测绘使用的 GPS
航空与航海使用的 GPS
地面监控部分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与防范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与防范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与防范中的应用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及早预警和迅速响应变得越来越重要。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和防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与防范方面的应用。

I.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基于传感器获取大范围区域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高分辨率图像、植被指数、火险等级和地球物理参数。

遥感技术使用的传感器可以是遥感卫星或航空器,这些传感器能够获取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在内的各种不同波段的数据。

在完整的遥感图像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这些处理和分析可用于监测和评估灾害,同时也可用于预防或减轻灾害。

II. 遥感技术在洪水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洪水是造成大规模破坏的自然灾害之一,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洪水监测所需的数据。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在大规模区域内实时监测洪水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同时识别洪水的影响范围,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调度方案。

III. 遥感技术在山体滑坡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山体滑坡是另一种自然灾害,但它们的发生通常更加突然和难以预测。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山体滑坡事件,卫星遥感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图像,而安装在飞机或直升飞机上的遥感设备可以提供更加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

另外,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还可以用于研究一些导致山体滑坡发生的地质和气象因素。

IV. 遥感技术在火灾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火灾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在遥感技术的帮助下,消防员和有关部门可以及时采取行动,并评估火灾损失情况。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在大面积区域监测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而使用激光雷达等技术的航空设备可以在地形复杂、森林茂密的地区实现高精度的遥感监测。

V. 遥感技术在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气象灾害可以对人类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遥感技术可帮助监测气象灾害风险,预测可能的灾害事件。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例如气温、湿度、降雨量和风向。

遥感技术在雨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雨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雨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它利用飞机、卫星或其他载体搭载的传感器,收集地表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而分析地表特征和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监测和评估自然灾害,尤其是雨涝灾害的重要工具。

1.1 遥感技术的核心特性遥感技术的核心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天候监测:遥感技术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

- 广域覆盖:遥感技术可以覆盖广阔的区域,实现大范围的同步监测。

- 高分辨率:现代遥感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更精确地识别和分析地表特征。

- 多光谱/高光谱能力:遥感技术可以捕捉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提供更丰富的地表信息。

1.2 遥感技术的应用场景遥感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监测和管理中,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灾害预警:通过分析遥感数据,可以提前发现灾害征兆,实现灾害预警。

- 灾害评估:灾害发生后,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评估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

- 救援指导:遥感技术可以为救援行动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指导救援资源的分配。

二、遥感技术在雨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雨涝灾害是由于降雨量超过地表排水能力而导致的灾害。

遥感技术在雨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雨涝灾害监测的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雨涝灾害监测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类技术:- 光学遥感: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遥感数据,监测地表水体变化。

- 微波遥感:利用雷达等微波传感器,穿透云层和植被,监测地表水体和地形。

- 红外遥感:通过分析地表温度,识别水体和热异常区域。

2.2 雨涝灾害监测的遥感数据处理遥感数据的获取只是第一步,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实现有效监测的关键。

这包括:- 数据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以提高数据质量。

- 特征提取: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水体、植被、城市建筑等特征信息。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第一章:介绍自然灾害是指地球在运转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和普遍性的自然灾害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

这些自然灾害往往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自然灾害,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并减少损失,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领域。

第二章: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指利用人工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所提供的远距离感知装置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通过接收、记录、处理以及解译获取的电磁波辐射能量,获得地球表面物体的形态、结构、组成以及动态变化等信息。

第三章: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形变和地表温度等数据,提供地震的预警和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地震前后地形的微小变化,进而分析地震的规模和震源位置。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监测地震后的地表变形和地质灾害情况,为抢险救灾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第四章:遥感技术在洪水监测中的应用洪水是由降水量过大、融雪、山洪暴发等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水体以及陆地植被指数等数据,提供洪水的监测和预警。

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和面积变化,及时预警洪水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洪水的影响范围和损失情况,为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支持。

第五章:遥感技术在火灾监测中的应用火灾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和快速蔓延性的自然灾害。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热红外影像数据,监测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情况。

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到火灾热点和烟雾的分布情况,实时监控火灾的发展趋势。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火灾热区的面积和热量,为消防救援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第六章:遥感技术在其他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除了地震、洪水和火灾外,遥感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其他自然灾害的监测中。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海啸的波高和波长,为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预警信息;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干旱的程度和范围,为农业灾害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为民众的安全撤离提供指导。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分解课件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分解课件
02 遥感与GIS、GPS的结合:实现森林火灾的实时监 测、预警和应急响应
02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 、自动化和协同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降低成本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火灾监测可以降低成本。一方面,遥感技术的运行和维护成本相对 较低;另一方面,由于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实时监测数据,因此可以减 少人工巡查和现场调查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遥感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原
02

遥感监测森林火灾的基本原理
遥感监测原理
遥感技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物体,通过传感器捕获目 标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而对目标物体进行 识别、分类和监测。
总结词:无人机遥感具有灵活性 强、响应速度快、分辨率高等特 点,适用于近地面观测和实时监 测森林火灾。
1. 无人机பைடு நூலகம்感通过搭载高分辨率 相机、热红外传感器等设备,实 现对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
3. 无人机遥感还可以为地面灭火 队伍提供实时火场情报和导航支 持,提高灭火效率。
案例三:利用红外遥感监测森林火灾
遥感监测森林火灾的处理流程与方法
数据预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 理,包括辐射定标、 大气校正、几何校正 等,以提高数据的质 量和精度。
火点提取
通过对预处理后的数 据进行火点提取,即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识 别异常高温区域,提 取疑似火点。
火势蔓延分析
通过对火点进行时空 演变分析,预测火势 的蔓延趋势和范围, 为扑灭火灾提供决策 支持。
2. 利用卫星遥感可以实现对大范围森林 火灾的持续监测,及时发现火源、火势 和烟雾等信息。
详细描述
1. 卫星遥感通过搭载不同的传感器,如 红外、可见光、多光谱等,实现对森林 火灾的监测。

遥感技术在地震领域的应用PPT课件

遥感技术在地震领域的应用PPT课件
8
第8页/共47页
遥感地震监测
• 热红外遥感 • 原理:所有的物质,只要其温度超过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发射红外能量。常温 的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能量主要在大于3μm的中远红外区,是热辐射。它不仅 与物质的表面状态有关,而且是物质内部组成和温度的函数。在大气传输过程 中,它能通过3-5μm和8-14μm两个窗口。热红外遥感就是利用星载或机载传 感器收集、记录地物的这种热红外信息,并利用这种热红外信息来识别地物和 反演地表参数如温度、湿度和热惯量等。 • 应用:热红外遥感对研究全球能量变换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表 温度反演、城市热岛效应、林火监测、旱灾监测、探矿、探地热,岩溶区探水 等领域都有很广泛的研究。
• 临震热红外异常特征 • 热红外温度异常 • 地球长波辐射异常 • 大多数情况是OLR异常在前 然后才出现异常增温现象 • OLR异常很少出现在1年以上或者晚到15内内才出现 • 总结: • 将热异常作为一种临震前兆对强震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映震效应。可以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识 别和提取地震“热征兆”的这种温度异常信息或OLR异常区进行地震的预报工作,并可望在地震 的监测预测领域上开创出新的技术途径。
26
第26页/共47页
一个例子-汶川地震前卫星遥感热红外异常
• 卫星热红外异常的第 1 阶段(2008 年 03 月 18 日)
27
第27页/共47页
一个例子-汶川地震前卫星遥感热红外异常
• 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后续发展
28
第28页/共47页
一个例子-汶川地震前卫星遥感热红外异常
• 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后续发展(震后)
30
第30页/共47页
地震灾害遥感快速提取技术
• 主要研究内容 • 地震破坏的遥感表征分析 • 多源遥感数据支持的综合地震灾害 • 有先验知识支持下的高可靠性地震灾害信息提取方法

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课件

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课件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 C.⑥⑦⑧⑨ D.⑤⑥⑦⑧
学习交流PPT
11
学习交流PPT
12
• 青岛市位于山东沿海地带,城市发展迅速。 结合下图,完7~8题。
• 7.图中反映出青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海洋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 B.对外开放不断引进外资
• C.引黄济青工程的胜利竣工
• 9.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
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
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
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GIS
B.乙是GIS
• C.丙是RS D.甲是GPS
学习交流PPT
15
学习交流PPT
16
• 10.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
• 5.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 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 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
学习交流PPT
10
• 6.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 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需调用的专题图 层有下列中的 ( )
• ①地形图层 ②土壤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农业图层 ⑦工业图 层 ⑧城市图层 ⑨交通图层
• 3.应用领域: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 灾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农业产出、解决 政治经济危机
学习交流PPT
6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了 完善的计算机配送体系,从计算机开出订单到商品上柜,比竞争对手 快三天,成本节约2.5%。通过沃尔玛自己的卫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 对全球范围内的4500多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销售量全部盘点一 次,为高效的配送系统提供保证。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任 何一家卖场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使它可以维持极少的库存甚 至零库存,但可以保证正常销售节约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和费用。据此 完成1~2题。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的优势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航空飞行器或地面传感器等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信息获取的一种技术。

它具有以下优势:1)快速高效: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为灾害勘查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2)全面综合: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维度、多尺度的数据,全面反映地表环境的状况,为泥石流灾害勘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3)非接触式:遥感技术可以远距离获取地表信息,无需进入灾区,避免了人员安全风险。

2.1. 地形地貌特征识别泥石流常常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而地形地貌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背景条件之一。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形地貌进行快速、全面的识别和分析。

可以通过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识别出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形地貌特征,如陡峭的山坡、河谷地形等,并进行相关的地质灾害潜感性评价。

2.2. 灾害范围判定一旦泥石流发生,及时准确地掌握灾害范围对灾害救援和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能够利用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快速获取灾害范围的信息,为灾害救援和灾害范围的判定提供及时的参考。

2.3. 灾害演变监测泥石流是一种动态的自然灾害,其灾害过程常常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影像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实现对泥石流灾害演变过程的监测和分析。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可以监测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地表变化情况,为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2.4. 灾害损失评估泥石流灾害会给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灾害现场的信息,辅助进行灾害损失评估。

可以利用遥感影像进行灾害损失的遥感测量和统计,为灾害损失的精准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也将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未来,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泥石流灾害勘查系统,实现对泥石流灾害的全面、高效的监测和评估。

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大量的遥感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发现更多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规律,为泥石流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

遥感与水灾监测分解课件

遥感与水灾监测分解课件

遥感技术与GIS技术在水灾监测中的集成应用
空间数据分析
GIS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与遥感数据结合,可 以进行更深入的水灾成因和影响分析。
数据可视化与表达
GIS技术可以将遥感数据以更直观、易懂的图形和图像表达出来, 提高决策效率。
灾害预测与模拟
通过集成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可以建立水灾预测模型,模拟水灾 的可能发展和影响,为防灾减灾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与水灾监测分解 课件
目录
• 遥感技术在水灾监测中的应用概述 • 遥感技术在水灾监测中的方法和原理 • 遥感技术在水灾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 遥感技术与其他监测手段的比较与集成 • 未来展望与前沿探讨
01
遥感技术在水灾监测中的应用概述
遥感技术简介
遥感技术定义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远距离 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声波 、重力场等信息,对目标进行探 测、识别和分析的技术。
05
未来展望与前沿探讨
新型遥感技术在水灾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成为可能,这将大大提升水灾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使我们能够更准确 地评估灾情。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利用不同类型、不同平台的遥感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监测水灾,为抗洪救灾提供更全面 的数据支持。
02
引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提高水灾监测
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监测精度。
智能预警系统
03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对
水灾的提前预警,从而减少灾害损失。
遥感技术在水灾监测中的挑战与对策
•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挑战:随着遥感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 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一大挑战,需要引入更高效、更稳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 法。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课件-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课件-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监测等。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应用: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实现救灾过程的准确空
投,确保物资能够高效,准确到达灾区。
练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 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 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 通信能力。据材料回答下题。
3.对台风(或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 要手段是( ) A.GNSS B.GIS
C.RS D.雷达
4.减轻台风(或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有(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限制工
业生产规模 ③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
④加固海岸堤防 ⑤修建水库A.①
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练习
5.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
2019年夏季,“利奇马” 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巨 大的经济损失,利用遥感等地 理信息技术在灾情预警和评估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 (2)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 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
地理信息技术
• 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 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NS)和地理信息系 统(GIS)等。
地理信息技术
• 主要用途 •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
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 (2)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
息系统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方法ppt课件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方法ppt课件

13
;.
二、洪涝灾害遥感检பைடு நூலகம்原理
遥感的特点
•1、大面积同步观测 •2、时效性强、动态监测 •3、数据的综合性与可比
性好 •4、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

14
;.
目前用于洪水监测的遥感资料主要: 美国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 与ETM +、美国的极轨气象业务卫星NOAA/ AVHRR资料、美国的对地观测系统卫星EOS/MODIS 法国的资源卫星SPOT、 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FY-1、FY-2, 加拿大的雷达卫星Radarsat SAR等,在实际应用中也各有特点
;.
我国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的风云三号A星(FY-3A)极轨气象卫星携带的中分辨 率成像光谱仪(MERSI)的5个250m分辨率通道,该星装载有11台高性能的有效载 荷探测仪器,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功能,在洪水监 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
遥感洪涝灾害应用
24
灾害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
于是如何准确预报灾害来临,实时监控灾情发展,为灾害的防控提供强有 力的支持,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
;.
一、洪涝灾害简介
洪涝灾害: 指因气象原因使水位异常升 高冲破堤岸,淹没田地、房 屋淹死人畜并引发疾病等自 然灾害现象。
4
镇等信息的分离。 CIW I=NDVI+NIR+C
其中, c为常数
ND VCIH 2C1 H CNIRCH7C
CH 2C1 H
CH7
35
;.
原理
水体光谱特征: CH3小于图像平均值为洪水期,反之为非洪水期; CH1相对减小,CH2相对增加,有向陆地逐渐过渡的趋势,往往该部分水体被陆地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

3.3 适合各种地形
• 遥感技术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如沙漠、沼泽、高山等,可以使用遥感技术替代人类去进 行数据的采集与探测。 此外,通过选用不同的波段和遥 感仪器,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地物内部进行探测。 例如, 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 性等,如微波遥感。
2、地质灾害监测的必要性
• 就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性和多发性特点以及我国国民 经济总体水平不高的状况而言,我国不可能有足够的经济 力量和技术力量对有潜在危险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的工 程治理。因此,作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 就是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风险区划,为国土规划、减 灾救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危害性严重的 地质灾害点加强监测预报,避免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
• 地质灾害中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以及它们组 合形成的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 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区别。地质灾害解译 分析主要步骤为:(1) 根据解译标志确定地质灾害体, 利用 ERDAS、POTOSHOP 等软件平台,在已处理好的 数字影像上对地质、地表环境、灾害的全貌、局部及周围 的观察和分析,根据地形线确定滑坡的滑动方向,获取最 初解译结果;(2)在最初解译结果中选取有疑问的、重 要的、交通可能到达的部分地质灾害体进行现场验证; (3)现场验证后再作进一步分析解译、修改,形成初步 解译成果。在实践工作中,要结合遥感数据源特点,针对 不同的数据源,建立高分辨率数据源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害调查, 可达到及时、详 细、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能监测出 地质灾害隐患区段, 还能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实时或准 实时的灾情调查、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在“5·12”汶川 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 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做出正确决策 提供了依据。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 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 PIX-ELGIRD,对无人飞机获取的 PIX-ELGIRD 数据进行镶嵌、拼接、纠正,获取了灾区高分辨率影像数 据。运用软件将这些抽象的数据“变”为直观的地图,利 用灾后航空影像并结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资料,快 速对舟曲县进行灾害遥感解译和评估,开展比对分析,获 得了倒塌城镇房屋,受损公路、桥梁、农田、林地,堰塞 湖、泥石流、滑坡等各种灾情的位置、类型、规模、分布 特征等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且赢得了宝贵 的时间。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应用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应用

三、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突发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1 遥感技术已在滑坡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广 泛的应用,对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滑坡区调 查和滑坡的动态监测两个方面。
▪ 2000年5月9日,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地 区发生了罕见的大滑坡,雅鲁藏布江的支
流易贡藏布河被堵塞,引起了洪灾。滑坡 上端发展到海拔5100米处,受淹面积较4月13 日增加15.99km2,达33.99km2。受淹区内有 农场、公路和居民点。
西藏易贡藏布大滑坡
TM影像,获取日期1998年11月15日

SPOT影像,获取日期 2000年5月4日
1.2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 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影响泥石流发育的因素十分复 杂,且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特点。利用卫星遥感图像( TM) 判断泥石流隐患区,是以隐患区与已发生区存在的共通性 特征为基础,结合地理分析法,运用形象思维,建立起泥 石流隐患区遥感图像特征,然后综合考虑这些特征,对一 个小流域是否是泥石流隐患区作出判断。
▪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 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 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 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 形成堰塞湖。
1.3 洪涝灾情
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国长江 中游从宜昌至南京全线突破警戒水位,7月 份中、下旬川、黔、湘、鄂、赣再次下大 到暴雨,沿江各省告急,尤其是湖北省簰 州湾发生决口,侵吞了簰州湾合镇岭,造 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 由于水灾期间往往阴雨连绵,常规遥感方 法已无法探测,而雷达图像能穿云过雾, 因此遥感是监测洪涝灾害的有效手段。
▪ 为了监测水情,还须将现时的雷达影像与 原先的TM图像进行精确配准后作融合处理, 在融合影像上先清楚地显示出清水、浊水、 新淹没积水区,地表无明水但土壤为水份 饱和的内涝滞水区、植物正常生长的无灾 区及城镇居民点等。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范围
• ( 1 )洪涝灾害 • 洪水灾害具有突然性、持续时间短、危害大等特 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洪水, 必须及时、迅速、 准确了解灾情, 并及时对其做出反应。遥感技术是 实现这一过程的先进手段, 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 洪灾的遥感监测在 80年代就进入了实用阶段。 遥感技术可以不受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 通过航空 、航天手段获取监测影像资料, 实时对洪灾进行监 测, 应用相关软件迅速分析出洪水态势, 然后将分 析结果以直观的图形、图表等形式传递给决策部 门, 作为制定防洪减灾对策的重要依据。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概括
我国地域辽阔, 地理条件错综复杂, 是灾害发生 率极高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一 度恶化, 这一问题愈演愈烈: 北方沙尘暴疯狂肆虐, 黄河水干见底; 南方洪灾连年 1991 年华东地区特 大洪水, 华北大旱; 1992~ 1995 年华北地区虫害 蔓延, 同时连年旱灾; 1996年云南丽江地震; 1998 年夏华南空前特大洪灾; 1999年长江中下游、太 湖流域特大洪水, 2000 年至今华北一直连年干旱 它们或为天灾, 或为人祸, 每年都造成数以千计人 员的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人民币。 所 有这一切无不令人担忧, 于是如何准确预灾害来临 , 实时监控灾情发展, 为灾害的防控提供强有力的 支持, 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 目前, 沙尘暴光学厚度、含沙量和强度等的定量计 算离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但从方法上已经有了一些 积累。主要制约因素是地面实测数据缺乏、下垫 面条件复杂多样, 应该着重对这两方面进行有针对 性的研究和试验。此外, 沙尘暴过程与下垫面状况 之间关系还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 二者间的定量关 系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立。研究表明, 应用卫 星遥感结合GIS 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沙尘暴灾 害监测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8月1日早6时前
2019年8月1日晚8时后
2、遥感在土地荒漠化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但由于人类 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天然植被减 少以及某些自然因素的作用,土地荒漠化 现象不断加剧。遥感技术具有信息量大、 观测范围广、精度高和速度快的特点,其 强实时性和动态性更是传统的资源环境监 测和预报方法难以比拟的。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 用
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历史回顾。
二、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必要性。 三、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四、地质灾害遥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历史回顾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可追溯到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国外,开展得比较 好的有日本、美国、欧共体等。我国利用 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起步较晚,为 山区大型工程( 水电站、铁路、公路) 建设 服务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2019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
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 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 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 形成堰塞湖。
1.3 洪涝灾情 2019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国长江 中游从宜昌至南京全线突破警戒水位,7月 份中、下旬川、黔、湘、鄂、赣再次下大 到暴雨,沿江各省告急,尤其是湖北省簰 州湾发生决口,侵吞了簰州湾合镇岭,造 成重大三峡大坝( quickbird)
二、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必要性

地质灾害的日益严重要求采用当代高新技术开展调查工作。在各种自 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占有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发展中国 家每年由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 在我国各类灾害及其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中,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约 占整个灾害损失的35%。这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人类工程活 动诱发的浅表生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55%。这些灾害的一次性 规模虽小于地震、洪涝灾害等,但其发生频度和涉及范围则远远高于 和广于这两种灾害,一年的总损失约达200 亿元。由此可见,地质灾 害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其突发性与救灾的迫切性使得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调查、 监测和防治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遥感技术宏观性强、时效性好、信息量丰富等特点,不仅能有效地监 测预报天气状况,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研究查明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 地质灾害隐患区段,同时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也能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 灾情调查、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卫星遥感中的“星载雷达技术”具 有穿透云雨特点,不受天气条件影响。利用星载雷达可以实时而准确 地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因此,为了能及时地调查地质灾害状况, 为防灾与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采用遥感技术这 一先进手段,是尤为必要的,这也是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必然趋 势。 汶川大地震发生初期,由于中国卫星少而空间覆盖不够,而光学卫星 怕云且分辨率低,雷达卫星更少,以致在最初两天没有满意的影像可 获取。只能靠日本、法国、德国的卫星支援,以及借助“空间与重大 灾害国际宪章”成员国的身份向美国政府求助,直到5月16日尚未得 到明确的答复。
四、地质灾害遥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图像分辨率较低。
尚没有充分利用地质灾害遥感的光谱信息。 当前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未能反映不同时
相下的地物波谱特征变化, 也难以识别地物 的空间变化。 主要反映的是地面表层静态信息, 未能反映 深部信息, 也不能反映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规律。
The end!
区发生了罕见的大滑坡,雅鲁藏布江的支 流易贡藏布河被堵塞,引起了洪灾。滑坡 上端发展到海拔5100米处,受淹面积较4月13 日增加15.99km2,达33.99km2。受淹区内有 农场、公路和居民点。
西藏易贡藏布大滑坡
TM影像,获取日期2019年11月15日
SPOT影像,获取日期 2000年5月4日
Thank you for your viewing!
1.2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 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影响泥石流发育的因素十分复 杂,且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特点。利用卫星遥感图像( TM) 判断泥石流隐患区,是以隐患区与已发生区存在的共通性 特征为基础,结合地理分析法,运用形象思维,建立起泥 石流隐患区遥感图像特征,然后综合考虑这些特征,对一 个小流域是否是泥石流隐患区作出判断。

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即飞赴灾区,飞机上工作的照片显示,手里拿的 还是地图,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
三、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突发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1 遥感技术已在滑坡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广 泛的应用,对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滑坡区调 查和滑坡的动态监测两个方面。
2000年5月9日,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地
由于水灾期间往往阴雨连绵,常规遥感方
法已无法探测,而雷达图像能穿云过雾, 因此遥感是监测洪涝灾害的有效手段。 为了监测水情,还须将现时的雷达影像与 原先的TM图像进行精确配准后作融合处理, 在融合影像上先清楚地显示出清水、浊水、 新淹没积水区,地表无明水但土壤为水份 饱和的内涝滞水区、植物正常生长的无灾 区及城镇居民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