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歌鉴赏专题 PPT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课件(共35张PPT).ppt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课件(共35张PPT).ppt
委婉含蓄—— 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 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 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新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陶渊明《归园田居》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 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4)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景象。(2分)
烘托的意境(抒发的感情):
“隐”和“没”字写出了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 晚延续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写 法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2分)
练习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
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
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
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

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事—苏轼共20页

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事—苏轼共20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ຫໍສະໝຸດ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事—苏轼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 课件
通过本次课件,我们将深入探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了解作者 背景,咏史赋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以及对我们学习的意义。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诗人、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生平及文学成就介绍
苏轼一生经历丰富,作品丰富多样,是北宋时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这首诗歌描绘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争事件,帮助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 对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可以培养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自己 的审美水平。
结束语
课程总结
通过本次课件,我们详细了解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索了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主要创作题材和特点
苏轼的作品涵盖了诗、词、赋、散文等多个文学体裁,多以自然山水、离愁别绪为主题。
诗歌背景介绍
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背景介绍
这首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展示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战争英雄的崇敬。
2 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是蜀汉和吴国联军对抗曹魏的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历史 上一段著名的战事。
3 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表达了对英雄壮举的赞美、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家国情 怀的抒发。
诗歌赏析
1
诗歌结构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采用七绝古韵 韵律之美。
通过诗中的细腻描绘和生动的意象描
述,苏轼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赤
壁之战的震撼。
3
诗歌意境解析
诗歌通过对山川河流和英雄事迹的讴

苏轼诗歌鉴赏

苏轼诗歌鉴赏

《苏轼诗歌鉴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大诗人苏轼的诗歌哟!苏轼爷爷写过一首诗叫《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你们看,他说晴天的时候西湖的水波光粼粼,特别好看;下雨的时候,山被雾气笼罩着,也很奇妙。

他还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都很漂亮。

是不是很有趣呀?还有一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爷爷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样子都不一样。

我们有时候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是因为我们就在事情当中呢。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次,苏轼爷爷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游山玩水,看到了很美的景色,他就诗兴大发,写下了好多好多优美的诗。

小朋友们,苏轼爷爷的诗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苏轼诗歌鉴赏》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欣赏苏轼爷爷的诗哟!苏轼爷爷写过一首《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他说竹林外有两三枝桃花开放了,鸭子在水里游,最先知道春天江水变暖了。

地上长满了蒌蒿和芦芽,这个时候正是河豚要游上来的时候。

读着这首诗,好像春天的美景就在我们眼前呢。

还有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他写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雨点像珍珠一样跳进船里。

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水和天连成了一片。

有一天,我去公园玩,看到了美丽的花朵和飞舞的蝴蝶,就想起了苏轼爷爷的诗。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能从生活中想到苏轼爷爷的诗呀?《苏轼诗歌鉴赏》小朋友们,咱们再来看看苏轼爷爷的诗歌哟!苏轼爷爷有一首《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他说荷花凋谢了,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然残了,但是还有枝条在傲霜。

他告诉我们一年中最好的景色要记住,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

苏轼诗歌鉴赏专题 ppt课件

苏轼诗歌鉴赏专题 ppt课件
诗词、文赋、书法、绘 画样样精通。受到儒家和佛老
思想双重影响,思想十分矛盾。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 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 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 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 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 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 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 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 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 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 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 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 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 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 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 想。
淡欲山水 妆把色光 浓西空潋 抹湖蒙艳 总比雨晴 相西亦放 宜子奇好 。,。,
Hale Waihona Puke 饮 湖 苏上 轼初 晴 后 雨
这首诗一、二两句描写西湖美景。作者
略去花草鱼鸟,大笔挥洒,直写湖光山色。
晴雨变化,显示出西湖景色多姿多态,也点
明“初晴后雨”的诗题。“方好”、“亦奇”
说明不论晴雨,西湖景色俱臻极妙。 三、 四两句利用绝妙的比喻,把西湖美景升华到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 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 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 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 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 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 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高中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

《高中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

•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 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 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 格和理想。 墨梅 元代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高中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
沙场点兵
填补诗词中的省略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如何表达对李白的的思念 之情的?(4分) (翻译: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 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 ①想象。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3.填补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 《高中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 下的空白。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吹起),玉露(凝结的时候),(牛郎 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次相逢)。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年少争(送)缠头,(弹奏)一曲,(琵琶 女得到)红绡不知数。
《高中诗歌鉴赏》课件(30张PPT)
一、不同类别诗歌中的意象及表现要点
1.山水田园诗: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2.边塞军旅诗: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 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 情批驳等。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共30张)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共30张)PPT课件
比较语言
11
比较角度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衬托这种 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比较技巧
12
比较角度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酒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无人人说说。此生飘荡何 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 也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比较技巧、内容情感
14
鉴赏小结1
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小结
审读题干,明确考点: 从形象、语言、表现技巧、
内容情感等角度出发,进行比 较。
15
课前练习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也 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16
问题分析
7
问题分析
阅卷分析一
不知道考题的比较角度!
8
考点回顾
命题考点
◎1、比较形象 ◎2、比较语言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内容情感
9
比较角度
宿石邑山中 韩翃
山中 王维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专题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专题PPT课件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如“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暗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不用比喻词, 常用“是”、“变成”等词代替。如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 高洁,待到雪化时”。
2024/1/25
13
拟人手法运用
2024/1/25
把事物人格化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 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多传达思乡怀亲之情和 羁旅伤感。
多传达离愁别绪和旅途 艰险。
多传达哀怨、凄恻、思 归之情。
2024/1/25
9
植物类意象
柳树
多传达送别、留恋、伤感之情 。
2024/1/25
落花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 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柏
多传达孤直耐寒、坚韧不拔之 品格。

多传达气节、虚心、坚贞等品 格。
10
人造物品类意象
意象定义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 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简单地说,意象 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 的客观物象。
客观性
意象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艺术加工 和提炼。
2024/1/25
主观性
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融入源自诗人的主观 情感和审美体验。象征性
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会真记》(《西厢记》)的情景,展现了二人纯真的爱情 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二人悲剧性的命运。
吴承恩《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
通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勇敢和正义感,同时也揭示了 妖怪的狡猾和邪恶。这一章节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篇章之一 。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复习+内容分类+思想主题++课件(31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复习+内容分类+思想主题++课件(31张PPT)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 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 虑。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 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闲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水 诗田 园诗
山村、 农村生 活环境 优美、 恬静
雄心壮志 赞物,闲适,富有情趣 赞春、惜春 忧国忧民、壮志难酬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
七、哲理诗
以诗说理,在 宋诗中多见。一 种是诗人在创作 时,便赋予了哲 理的内涵;一种 其哲理内涵是人 们在欣赏时领悟 到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边塞诗中许多作品体现了 爱国主义的思想。
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王昌龄等。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 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 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诗词鉴赏之重点诗词流派 课件(共27张PPT)

古诗词鉴赏之重点诗词流派 课件(共27张PPT)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 友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 耕田亩的决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答: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志向。
诗经—现实主义源头 楚辞—浪漫主义源头
汉乐府 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 《木兰辞》
诗歌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 朝
唐朝
一、 “建安七子” 二、“竹林七贤” 三、东晋:
陶渊明—田园诗 四、南北朝:
谢灵运—山水诗
一、初唐 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 二、盛唐 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王昌龄、高适、 岑参 三、中唐 白居易,韩愈,孟郊 四、晚唐:李商隐,杜牧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我欺。
田园派诗歌的特点 及陶渊明作品的风格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 表现了什么乐趣,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元曲四大家:
《西游记》《金瓶梅》
①关汉卿 ②白 朴 ③马致远 ④郑光祖 元曲四大悲剧:
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红楼梦》
①关汉卿《窦娥冤》②白朴《梧桐雨》2.戏曲:明—汤显祖:《牡丹亭》
③马致远《汉宫秋》④纪君祥《赵氏孤儿》 清—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第一部分
三大流派及代表人物
猜猜我是谁?
具体风格:
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 率,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用事较多,不拘守 音律

高考语文苏轼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苏轼诗词鉴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精江选课月件 。
1

赤壁赋 苏轼
3.联系主题,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精选课件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课件
2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影只”的意思。
描述画面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
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
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 感情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 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精选课件
9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精选课件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9张PPT).ppt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9张PPT).ppt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
初步感知 深入研读 布置作业 品读诗歌 解读诗歌 评价反馈
本词的豪放体现在哪里?
① 景物描写的豪放: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纵横驰聘、游刃有余的描写, 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② 周瑜形象的豪放:选取了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智慧才能卓越三个方面, 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生动形象。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 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

初步感知 品读诗歌
知人论世
初步感知 深入研读 布置作业 品读诗歌 解决诗歌 评价反馈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 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 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 (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 (lèi)∕
江月。
知人论世
初步感知 深入研读 布置作业 品读诗歌 解决诗歌 评价反馈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
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 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 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 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写作背景
苏轼二十岁入京参加科举,从此名满天 下。继而陷入变革派与守旧派的政党之争, 身陷囹圄,即“乌台诗案”(苏轼因作诗讽 刺新法被捕)。出狱被释后被贬黄州任团练 副使,此职为虚职。为派遣政治上的失意, 他游历访古,泛舟赤壁,写下了《念奴 娇·赤壁怀古》。

咏史怀古诗鉴赏复习专题 课件(共1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咏史怀古诗鉴赏复习专题 课件(共1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第三步,分析手法:两首诗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第一首诗通过空间上(宫内宫外)对比,第二首诗通过时间上(过去与现
在)对比。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 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②第一首诗宫
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是用意不同,请分析 其情感不同之处。(4分)
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感情→分析技巧
线索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情
《满江红·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
线索 临古地
思古人
《满江红·赤壁怀古》 赤壁
周郎年少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
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 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 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第一首诗通过 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 第二首 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 思答对即可。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为什么思此人此事
屡遭不幸(被贬) 早生华发 壮志未酬
孙权:景仰惋惜 刘裕:仰慕向往 刘义隆:不屑讽刺 拓跋焘:耻辱悲哀 廉颇:同情悲愤
北宋王朝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不满之情
任务二:别出心裁赏古诗
活动二:抒己情,分类别
帮助校刊主编深度把握以下三首诗(词),探讨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完成分类 整理。
篇目及作者
王安石《桂枝 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叹, 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的魅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 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 余生欲老海南村,
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帝遣巫阳招我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杳杳天低鹘没处,
去 ,也无风雨也晴。 青山一发是中原。
(被贬黄州)
(被贬海南)
解读苏东坡
为情——笃厚真挚、慷慨豪迈 为政——心系民众、胸怀社稷 为人——豁达超脱、苦乐随缘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 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
试问野人家。
诗词欣赏
本诗以朴实、清新、准确、传神的笔
触描绘了农村初夏的特有景色。
苏轼把初夏的缫丝、卖瓜等情景都写 入词中,百姓的欣喜与农作物的繁茂,
不难窥见,而作者与农民的融洽之情,
更洋溢在词中。
第 二 教 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新旧两派政治势 力斗争激烈,朝廷政局多变。因苏轼为人正 直,指责两派中的弊端,加上他才华出众, 所以两派中的投机分子都排挤迫害他,甚至 捏造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后来免于杀害,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幸而他心胸豁达,没 有就此消沉下去,在畅游长江时写下了千古 名篇, 前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 古》 等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就是在黄州期间 遭人陷害的时候写成的。
纯净的境界,把西湖比西子,既新奇又贴切, 真是神来之笔,揭示出西湖的风情韵致。如
果说前两句是作者发现了西湖美,那么后两
句是对西湖美的欣赏与评价,极富魅力。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 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化,村南村北响 缫车,牛衣古柳买黄瓜。 酒困路 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
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 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 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 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 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 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 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 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 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 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 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 (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 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 抒发感情的?这首词“自有横槊气概”,哪些词句涌 动着泼墨山水般的慷慨豪迈的真性情? 二、请说说“豪放”与“婉约”两种词风的不同点。 三、苏轼一生遭遇坎坷,曾通判杭州、密州、徐州等 地,后又贬谪黄州 。韶圣初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 之罪远谪惠州、琼州。在人生最无奈、最绝望的环境 里,为什么还能挥洒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 冠平生”的旷达洒脱的气度?在你的记忆里,历史上 还有哪些人比较超脱豁达?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 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 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 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 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 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 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 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 士等职。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 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 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 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 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 国古代第一全才。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
苏轼诗歌鉴赏专题
苏 轼
走近苏东坡
诗词、文赋、书法、绘 画样样精通。受到儒家和佛老
思想双重影响,思想十分矛盾。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 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 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 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 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 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
只不远横

缘识近看 身庐高成
西
在山低岭

此真各侧 山面不成
苏 轼

中目同峰 。,。,
这首诗的特点是形象与哲理的高度统一。 前两句描写庐山峰峦的多姿多态,第三句笔 锋一转,引出下文看山的感受,阐明了为人
处事的哲理: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 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有一 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 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的成见。所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是这个道理。
淡欲山水 妆把色光 浓西空潋 抹湖蒙艳 总比雨晴 相西亦放 宜子奇好 。,。,
饮 湖 苏上 轼初 晴 后 雨
这首诗一、二两句描写西湖美景。作者
略去花草鱼鸟,大笔挥洒,直写湖光山色。
晴雨变化,显示出西湖景色多姿多态,也点
明“初晴后雨”的诗题。“方好”、“亦奇”
说明不论晴雨,西湖景色俱臻极妙。 三、 四两句利用绝妙的比喻,把西湖美景升华到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 “ 唐宋八大家 ”
诗—— “苏
黄”
词—— “苏
辛”
书、画—— “宋 四 家”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 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 南宋词人辛弃疾 以苏、辛词为豪 放派迹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 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 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 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 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 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 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 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 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 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 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