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地区霜冻天气的气候特征
石河子市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石河子市降水气候特征分析作者:许浩翊,唐震,洪程之,贾超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7年第4期摘要:本文利用石河子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石河子市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石河子市年降水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每10 a增加8.3 mm;(2)在1960—1985年期间年降水量较少,1986—2010年期间年降水量较多;(3) 1984年为年降水量突变年;(4)对石河子市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分析得出,年降水量与相对湿度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
关键词:石河子;气候特征;突变0引言近年来有资料显示,全球自然气候的异常变化,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气候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造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每年洪涝灾害将造成2 00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1]。
全球气候的一系列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区域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郝立生和丁一汇[4]从华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出发,研究海温、东亚夏季风、积雪等因素变化对夏季降水量的影响机制。
安文芝等[5]使用西北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对西北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降水呈现从东南和西北两侧向中部减少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降水呈逐年递减趋势,西部则呈增多趋势。
尹承美等[6]利用济南市高空和地面地向资料,对济南市降水年际、月、时以及强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王燕等[7]利用甘肃省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EOF正交函数分析、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甘肃省降水自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量较多,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不显著。
黄樱和钱永甫[8]分析了近40年华北地区逐月降水与南亚高压特征指数的关系,指出同年6月南亚高压中心经度与华北夏季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当高压中心位置比常年平均位置偏西时,华北降水偏多;反之则偏少。
前一年6月南亚高压中心强度也与降水呈负相关,高压强度比多年平均强度偏弱时,降水偏多;反之则偏少。
霜降的温度变化与气候特征
霜降的温度变化与气候特征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出现。
它标志着秋季进一步深入,进入到寒冷的冬季。
霜降的到来,带来了气温的明显下降,这种温度变化与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霜降的温度变化和与其相关的气候特征。
一、霜降的气温变化霜降标志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是秋季结束和冬季开始的过渡期。
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特别是夜晚的气温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霜降后,地面上的日照减少,夜晚的辐射冷却增强,从而使得气温更加寒冷。
在北方地区,霜降后经常出现的霜冻天气,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困难。
二、霜降的气候特征1. 干燥的天气随着霜降的到来,大气的湿度减少,往往伴随着干燥的天气。
这是因为霜降后,北方地区的冷空气开始活跃,并且暖湿空气受阻,导致湿度下降。
这种干燥的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多风的天气在霜降期间,冷空气开始南下,与暖湿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冷暖气流交界处形成锋面,从而引发了频繁的气象活动。
这种气象活动会导致风速的增大,使得霜降期间的风比较多,给户外活动带来不便。
3. 温差大霜降期间,北方地区白天阳光照射较少,地面的辐射冷却明显,导致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较大。
白天气温相对较低,夜晚则更加寒冷。
这种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对于作物生长和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霜降对人们的影响霜降的温度变化与气候特征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气温下降可能引起人们的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其次,干燥的天气会导致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
加之多风的天气,容易引发感冒和其他疾病。
此外,霜降之后的昼夜温差大,使得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应对霜降的措施面对霜降带来的温度变化和气候特征,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首先,注意增加衣物,保持身体的温暖。
其次,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室内湿度过低。
此外,要注意保护皮肤,使用滋润剂等皮肤保养品,防止皮肤干燥和龟裂。
石河子气象
石河子气象
3.2.2气候气象
新疆石河子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部,远离海洋,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量稀少,气候干燥,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风多、雨水少,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如下:冬季平均气温:-17.3℃
夏季平均气温:28.5℃
极端最高气温:40.0℃
极端最低气温:-33.5℃
年平均相对湿度:67%
年平均大气压:968.1hPa
多年平均风速:1.2m/s
夏季最大风速:17.7m/s
冬季最大风速:10.2m/s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偏南
冬季主导风向:西南偏南
年平均降水量:235mm
年平均蒸发量:1051.1mm
年平均日照时间:2800小时
最大冻土深度:132cm。
石河子地区棉花种植气候条件分析及气象服务措施
石河子地区棉花种植气候条件分析及气象服务措施摘要:本次文章通过分析石河子地区的气象条件和棉花种植所需要的温度、关照、水分条件,总结出了有利于促进石河子地区棉花种植的气象服务措施。
关键词:石河子;棉花种植;气候条件;气象服务引言石河子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又长又冷,夏天又短又热。
北部温度较低,南部温度较高。
全年平均气温为25.1至26.1℃,年雨量由125.0毫米至207.7毫米不等。
阳光明媚,每年2721至2818小时的日照时长。
棉花是石河子地区的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石河子地区逐渐将棉花生产作为主业。
1.石河子地区棉花种植气候条件分析1.1棉花种植的温度条件分析棉花作为石河子地区主要农业经济产物之一,每年的石河子气象变化和气象部门的农业气象服务都备受农业从业人员的重视。
棉花生长喜欢较高的温度,对日照有一定的要求,经过资料查询可以了解到,种植棉花的年平均温度保持在十五度左右为最佳,棉花生长期间的温度变化上下差异不超过十度才能保持棉花的生长。
棉花种植之后经历的发芽、拔苗到成熟阶段都对气象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在播种阶段,环境气温需要满足十度到十五度之间才能够让棉花顺利出芽,棉花在出芽后的拔苗阶段最喜爱的温度是三十度以下十五度以上;这些温度区间如果不能满足,持续过低的温度和持续高温都会让棉花受到损伤,持续的低温容易引发疾病,田间易发生虫害等状况,温度持续高于棉花生长需求区间温度值,就会让棉花停滞生长,严重的会致使棉花大面子死亡,无论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减少棉花的产量,造成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的损失。
目前棉花生长期的相应温度为二十度左右,满足这个环境温度可以让棉花的生长速度加快、棉花质量增高。
棉花过了生长期后即将成熟的时期对温度的需求为三十度左右,这个温度数值可以上下小幅度浮动,但是要保证夜间的气温也高于十五度,才能让棉花顺利成熟。
成熟后的棉花开花吐絮阶段不再需要较高的温度,每日的温度保持在十五度以上即可,随着棉花吐絮温度再升高五度至十度是最为理想的,同样的,不能满足这些温度要求,棉花的最终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石河子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
石河子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石河子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这是一块美丽富饶,色彩斑斓,风光旖旎迷人的土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石河子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石河子的气候特点石河子属大陆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冬夏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8.1℃, 最佳旅游时间:春、秋两季。
石河子位处北疆中段,东南高西北低,山地、沙漠、平原为石河子的主要地貌形态,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石河子地区为灌溉农业区,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年平均气温7-8℃,北部地区气温低,南部高。
日照2300-2700小时,年降雨量180-270毫米,年蒸发量1000-1500毫米。
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气温25~26℃;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15℃左右。
石河子的地理位置境域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师部所在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石河子垦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4'58"-86'24",北纬43'26"-45'20"。
东以玛纳斯河为界,与玛纳斯县为邻;南、西、北三面与沙湾县环接市区。
市区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50千米,西距霍尔果斯口岸500千米。
地形地貌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450.8米。
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
石河子垦区地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山山区、山前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风成沙漠区。
土壤石河子土壤多系灰漠土、潮土、草甸土,土质多系砾质土、沙质土、粘质土等。
石河子的景点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位于新疆石河子北三路,是在原“军垦第一楼”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于2004年10月开馆。
1995年,军垦博物馆被农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农八师石河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自治区党委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29件军垦文物被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霜降的气象特征与变化规律
霜降的气象特征与变化规律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10月23日或24日。
随着气候的转凉,霜降标志着秋季渐近尾声,冬季正式来临。
本文将介绍霜降的气象特征以及其变化规律。
一、气象特征1. 温度下降:霜降时,气温显著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开始加大。
尤其是夜晚,气温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容易导致地面结霜。
2. 天空晴朗:在霜降时节,大气层中的水汽逐渐减少,天空晴朗的日子变得更多。
蓝天白云常常是霜降时的典型天气。
3. 干燥少雨:霜降后,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减少。
随着气温的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降低,形成一个相对干燥的天气环境。
4. 寒潮频繁:霜降时北方地区常常受到寒潮的影响,寒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风力增强。
寒潮会导致严寒天气和强风等极端天气条件。
二、变化规律1. 时间波动:霜降的具体时间在阳历10月23日或24日左右,但实际日期可能会因年份、地域、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北方地区,霜降可能较早到来,而南方地区则会相对较晚。
2. 降雨量逐渐减少:霜降后,大多数地区的降雨量开始逐渐减少。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水汽减少,且平均温度下降,降雨的形成条件相对较差。
3. 温差增大:随着气温的下降,霜降时白天和夜晚的温差逐渐加大。
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时更容易结霜。
这也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
4. 天气干燥稳定:霜降后,大部分地区的天气趋向干燥,天空晴朗的日子较多。
这种干燥的天气状况有利于农作物的收获和贮藏。
三、防御措施1. 注意保暖: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需要增加衣物来保持身体的温暖,特别是在夜间。
穿戴适当的衣物、帽子、手套等可有效防寒保暖。
2. 防治霜冻:霜冻天气对一些农作物造成的威胁较大。
农民可以采取覆盖、烟熏、喷水等方法来保护庄稼,减少霜冻对农作物的损害。
3. 注意交通安全:在寒冷天气条件下,道路容易结冰,车辆行驶起来更加困难。
驾驶员应提前做好交通安全准备,保持车辆状态良好,减慢车速,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结论霜降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具有明显的气象特征和变化规律。
石河子温度变化特征及影响
一
大 [2, 农 作 物 ( 冬 小 麦 ) 育 期 提 前 , 9 ]使 - 1 如 生 种植 北 界
北 移 , 些 强 冬 性 品 种 , 于 无 法 适 应 气 候 变 化 而 不 一 由
2月 为 冬 季 , 3月 一5月 为 春 季 , 6月 一8月 为 夏 季 ,
石 河 子 垦 区地 处 天 山 北 麓 中 段 , 尔班 通 古 古 特 大沙 漠 南 缘 , 即 8 4。 5 ~ 8 8 6。 2 , 4
法 估计 , 用 回归 系数与 相关 系数 之 间的关 系 , 出 利 求
时 间 与 变 量 X 之 间 的 相 关 系 数 。 文 用 线 性 和 5年 本
1 0O 5 mm 。
08 , .℃ 略高 于 同期全 球增 温平 均 值, 温最显 著 的季 增 节在 冬季 。全 国大部分 地 区气 候 出现气 温 升高 的 同 时存 在有 一定 的 突变 和周 期特 性 I 8 , ] 但不 同地 区 、 7 - 不 同 时期 有 差异 。农业 对 气 候 变 化 反 映最 为敏 感 。
气 候 变 暖 , 加 了 农 业 生 产 的 不 稳 定 性 , 量 波 动 增 增 产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资 料 来 源 1
选 用 了新 疆 石河 子 4个气 象站 ( 石河 子 、 乌兰 乌
苏 、 台和莫 索 湾 气 象 站 ) 9 1 一2 0 炮 16 年 0 8年 平 均 气
而 严 寒 , 季 短 而 炎 热 。 极 端 最 高 气 温 4 . , 端 夏 28 极 最 低 气 温 一3 .℃ 。 垦 区 光 热 资 源 较 丰 富 , 年 日 8 9 全
石河子市概况
石河子市概况石河子市概况电话区号:0993 邮政编码:832001石河子地区位于43°20′N~45°20′N, 84°45′~86°40′之间,海拔高度差异较大。
无霜期为168~171天。
≥0℃的活动积温为4023℃~4118℃,≥10℃的活动积温为3570℃~3729℃。
石河子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各地年平均气温在6.5~7.2℃之间,北部地区气温低,南部高。
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气温25.1~26.1℃,其中以北地区高于以南地区;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18.6~-15.5℃,其中以北地区低于以南地区。
从61年至今,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975年7月13日,达42.2℃;日最低气温出现在1966年12月10日,达-36.8℃。
1979年1月24日~25日24小时升温幅度达12.1℃,为历史24小时升温之最; 1975年12月26日~28日48小时升温幅度达14.6℃,为历史48小时升温之最。
1966年12月18日~19日24小时降温达-15.9℃,为历史24小时降温之最;1984年12月3日~5日48小时降温达-19.8℃,为历史48小时降温之最。
石河子地区为灌溉农业区,年降水量为125.0~207.7mm之间,一年中降水较多的月份,以北地区主要出现在7月、5月、6月和4月,降水量13.0~20.0mm;以南地区出现在4月、5月、7月和6月,降水量21.7~27.6mm。
历史上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99年8月14日达39.2mm,日最大降雪量出现在2000年1月3日达19.6mm。
石河子地区日照充沛,年日照时数为2721~2818小时,北部地区日照时数多于南部地区。
各地历年平均最多日照出现在7月。
石河子地区年(1961~2000年)平均风速1.5m/s,静风占32%,偏南风占22%,偏西风17%,偏北风占15%,偏东风占14%。
中国,美在新疆;新疆,美在石河子。
石河子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
石河子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类型石河子市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新疆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
石河子市属于干旱气候区,其气候特点主要包括降水稀少、干燥、寒冷漫长的冬季和短暂而炎热的夏季。
首先,石河子市的降水量极低。
由于位于亚洲内陆,其受到了两个高山系统(天山和阿尔泰山)的屏障效应,导致西北风冬季主导,从而使云团难以形成并带来降水。
因此,石河子市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70毫米左右,全年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其次,石河子市的气候干燥。
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而且受到干燥的西北风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湿度很低。
综合考虑年降水量、蒸发量和潮湿度指数等因素,石河子市属于干旱地区。
大部分时间里,空气中缺少水分,相对湿度低于30%,极少有露水出现。
再次,石河子市的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炎热。
由于高纬度、大陆性气候和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石河子市的冬季非常寒冷,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极端低温可以达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上。
而夏季则相对短暂,高温天气却非常常见。
夏季平均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温度可超过40摄氏度。
与此同时,石河子市的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在沙漠地区。
由于地形的原因,石河子市的地形较为平坦,缺乏山脉和丘陵,且沙漠的特点使得辐射和对流形成的温差更加明显。
白天阳光强烈,温度升高迅速,而晚上则因为缺乏保温层,气温迅速下降。
气温的昼夜差异可能达到10摄氏度以上。
此外,石河子市还常常受到沙漠风暴和沙尘暴的影响。
该地区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和沙尘风暴活动频繁。
在干燥的环境中,风扬起的沙尘覆盖了城市,影响能见度和空气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不便。
综上所述,石河子市的气候特点属于干旱气候。
降水稀少、干燥、寒冷漫长的冬季和短暂而炎热的夏季是该地区的主要气象特征。
这种气候在决定了石河子市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模式,在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发展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种气候,在该地区的规划和发展中需要综合考虑保温性建筑、节水用地和水资源管理等因素,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霜降霜降的气候特征与变化
霜降霜降的气候特征与变化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进入了深秋季节。
在这一节气中,气温逐渐下降,天空晴朗,露水凝结成霜,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本文将探讨霜降的气候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一、气候特征在霜降节气期间,往往出现以下气候特征:1. 温度下降:霜降前后,气温逐渐下降,开始逼近零度。
晚上气温较低,时常出现霜冻现象。
2. 天空晴朗:随着秋季的深入,霜降的天空多呈现出晴朗的状态。
白天阳光明媚,晚上星空璀璨。
3. 露水凝结:因为气温下降,霜降节气时大地上的水汽凝结成露水、霜水,给植物和物体表面形成一层水珠或冰晶。
二、近年变化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霜降的特征也在逐渐发生一些变化。
以下是一些近年来观察到的变化:1. 气温波动:虽然霜降仍然代表着气温的明显下降,但近年来,气温波动更加剧烈。
有时会出现气温骤降或暖流过境的情况,使得霜降的寒意减弱。
2. 降雨增加:一些地区在霜降节气期间出现了降雨增加的情况,多云天气比以往更为常见。
这可能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湿度增加有关。
3. 霜冻减少:由于全球变暖,部分地区的霜冻现象相对减少。
霜降时,夜间的霜冻凝结较少,植物受到的冻害降低,对农作物的影响减小。
三、影响与应对霜降节气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1. 农业:气温波动和霜冻减少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有影响。
农民可以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种植时间和作物结构,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
2. 生态环境:霜降节气的变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3. 生活:气温变化可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如衣物搭配、取暖、室内通风等。
人们应根据气温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确保舒适度和健康。
总结: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气温的逐渐下降。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霜降的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气温波动增大、雨水增加和霜冻减少等。
霜降的气候特征与变化
霜降的气候特征与变化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标志着冬季的临近,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大地逐渐冷却,出现了霜冻现象。
本文将从气温变化、降水情况和农业生产等方面来论述霜降的气候特征与变化。
一、气温变化霜降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寒冷的冬季。
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增大。
尤其是北方地区,气温骤降,出现了连续的寒潮天气,寒冷感更为明显。
而南方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下降速度相对较慢,但也能感受到明显的降温。
二、降水情况随着气温的下降,霜降时期降水量明显减少。
北方地区降水逐渐减弱,至霜降之后,降水主要以小雨或小雪的形式出现。
南方地区则会出现较多的阴雨天气,但降水量相对较小。
三、农业生产霜降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霜降后气温寒冷,农作物逐渐进入休眠期,生长速度减缓。
此时,农民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霜冻的侵害。
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覆盖农作物、加强排水、开展水旱轮作等。
霜降也标志着播种和收割季节的结束,农户们开始收割庄稼、储存粮食,为寒冷的冬季做准备。
四、气候变化对霜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霜降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
首先,霜降的到来时间有所提前,尤其是北方地区。
其次,霜降期间的气温变化幅度加大,出现较多的冷空气活动,导致温差增大、冷暖空气交替频繁。
再次,降水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偏少或偏多的现象,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霜降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到来。
气温的下降、降水的减少以及农业生产的变化,都是霜降的典型特征。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发展,霜降的气候特征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贵州省霜冻天气的时空分布与气候变化特征
贵州省霜冻天气的时空分布与气候变化特征陈静;白慧;潘徐燕【摘要】该文利用贵州省81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年7月-2015年6月逐日最低地面温度和霜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均值分步法、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对贵州省霜冻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霜冻天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容易出现在高海拔地区及北部、东北部地区;近55 a 来,贵州省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省的西北部霜冻开始得较早,终止得较晚;南部边缘地区,开始得较晚,终止得较早;无霜冻期由西向东、向南逐渐延长;霜冻天气主要在10月—翌年4月出现;全省初霜冻日呈推迟趋势,终霜冻日呈提早的变化趋势,无霜冻期呈现延长的变化趋势;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初霜冻日期21世纪初发生突变,开始明显推迟,终霜冻日期上世纪70年代开始明显提早,无霜冻期在90年代开始明显延长.【期刊名称】《贵州气象》【年(卷),期】2016(040)003【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初霜冻日;终霜冻日;无霜冻期;Mann-Kendall突变检验【作者】陈静;白慧;潘徐燕【作者单位】贵州省气候中心,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气候中心,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信息中心,贵州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3.4霜冻是在温暖季节中日平均气温在0 ℃以上时,在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空气层发生短时间温度降低到0 ℃或0 ℃以下的现象。
发生霜冻的时候,可以有霜(白色的冻结物,称白霜),也可以没有霜。
霜冻可以使许多农作物,特别是喜热作物遭到相当大的损失,是贵州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初霜冻对处于贵州低热河谷地带的罗甸、黎平、从江、榕江、关岭等地的农作物影响很大,如果在当地盛产茄子、西红柿、辣椒等经济作物的月份,遭遇霜冻就会使这些经济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给农户造成损失;晚霜冻会影响春播作物播种和幼苗生长,而且对已拔节的小麦、开花的油菜及果树带来危害。
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关系分析
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干系分析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干系分析1990—2019年毕节春季霜冻气候特征及温度干系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气候异常频发。
石河子气象
3.2.2气候气象
新疆石河子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部,远离海洋,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量稀少,气候干燥,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风多、雨水少,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如下:冬季平均气温:-17.3℃
夏季平均气温:28.5℃
极端最高气温:40.0℃
极端最低气温:-33.5℃
年平均相对湿度:67%
年平均大气压:968.1hPa
多年平均风速:1.2m/s
夏季最大风速:17.7m/s
冬季最大风速:10.2m/s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偏南
冬季主导风向:西南偏南
年平均降水量:235mm
年平均蒸发量:1051.1mm
年平均日照时间:2800小时
最大冻土深度:132cm。
石家庄市霜冻期的气候异常特征分析
石家庄市霜冻期的气候异常特征分析杨荣珍;朱伟军;岳艳霞;曹春丽【摘要】基于1955-2009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石家庄市霜冻期的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从气候平均上来看,石家庄市初霜冻日为11月7日,终霜冻日为3月21日,无霜冻期为230d;石家庄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5%,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16%,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4%,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15%;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石家庄市霜冻期在90年代后,有初霜冻日推后、终霜冻日提前、无霜冻期延长的趋势;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85、-4.10、6.95d/(10a).【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1(034)002【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霜冻;最低气温;气候异常【作者】杨荣珍;朱伟军;岳艳霞;曹春丽【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81;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3.1霜冻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霜冻作为一种气象灾害和农业灾害,历来是气象科学、农业科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从20世纪初到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8℃[1]。
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2-3],但近50年增温比全球平均状况显著[4]。
近十几年来,气温出现了明显升高趋势,尤其在冬季[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许多地区的气温也有不同程度上升。
戴熙敏等[6]分析表明,江西冬季在20世纪70—80年代各气候要素变化幅度小,而进入90年代后出现气候异常的概率高,且特别异常。
马德栗等[7]分析了1953—2005年合肥市的气温资料后认为合肥市年极端最低气温呈强烈的上升趋势。
霜降的气候特点
霜降的气候特点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
霜降标志着秋季进一步深入,天气逐渐寒冷,地面开始出现霜冻。
本文将从温度变化、降雪情况和气象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霜降的气候特点。
一、温度变化霜降是秋季最寒冷的节气之一,气温大幅下降。
随着霜降的到来,白天的温度逐渐降低,一般在15℃以下,而夜晚的温度则更加寒冷,常常在0℃以下。
气温的降低使得人们感觉到寒意,开始着装保暖,适时添加衣物以应对寒冷的天气。
二、降雪情况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霜降时节往往会出现初雪。
由于气温日趋寒冷,雨水逐渐变成雪花,地面开始飘洒雪花并积雪。
初雪的出现为大地披上了华丽的白色,增添了秋季的美感。
初雪也意味着冬季的来临,对于农业来说,这是一种有益的现象,有助于提供冬季的灌溉水源。
三、气象特点1.湿度下降:随着霜降的到来,气候的湿度逐渐下降。
由于气温的下降,空气湿度减少,水分开始凝结成露水和霜。
这也是霜降名称的来源之一。
2.风力增加:霜降时节,大风开始盛行。
这些寒风又常常伴随着一些冷空气的来袭,使得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更加寒冷。
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并及时关闭窗户,以抵御寒风的侵袭。
3.秋叶凋零:在霜降时节,温度的下降也会导致树叶的颜色由绿色逐渐转变成红色、黄色和褐色。
这是树木准备进入冬眠状态的表现,也是秋季景色的另一大特点。
4.昼短夜长:霜降过后,白天的时间逐渐变短,夜晚的时间则相应延长。
这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黄昏日的现象。
随着夜晚的增加,人们的日常作息也会有所改变。
综上所述,霜降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温度的降低、降雪的出现和湿度的下降等。
这些天气变化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也为自然界的移行打下了基础。
在霜降时节,我们应当适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并欣赏初雪带来的美丽景色。
霜降的地理现象和特征
霜降的地理现象和特征霜降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0月23日到25日之间。
在这个节气中,夜间气温逐渐下降,地表温度降至冰点以下,导致水汽凝结成霜。
霜降标志着秋季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
在地理上,霜降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现象和特征。
首先,霜降时气温开始显著下降。
由于夜间气温较低,地表上的热量很容易散发,因此在这个节气中,霜降地区的气温常常会低于其他地区。
这一现象在北方地区尤为突出,因为北方气候干燥,辐射散热能力强,夜晚往往较冷。
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湿度较高,辐射冷却的散热效果相对较小。
因此,在北方地区,霜降时寒意更加明显。
其次,霜降后地面出现霜冻现象。
当夜间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时,地面上积聚的水汽会结成霜冻。
这对农作物和植物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霜冻对一些较为脆弱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的生长与产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一些寒冷地区,农民需要采取措施,如覆盖保护等,以避免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此外,霜降也意味着气象干燥和空气清新。
随着秋季的深入,空气的湿度逐渐减少。
霜降时,湿度低,天空晴朗,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霜。
这样的天气条件使得很多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尤其是城市地区,霜降过后空气清新,雾霾等不良天气状况得到减轻。
同时,霜降后的干燥气候也有利于农作物的收割和干燥。
在地理学的研究中,霜降还是一个重要的气候现象。
通过对霜降时的温度变化和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和研究,可以了解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演变趋势。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气候规律,并为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而言,霜降是一个在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气,它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冬季的逐渐来临。
在地理上,霜降表现出气温下降、地面出现霜冻、空气干燥清新等特征。
对于研究地区气候和农业生产等问题,对霜降现象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通过掌握和研究这些地理现象,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探寻霜降的气候特征
探寻霜降的气候特征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标志着秋季正式进入尾声,冬季即将来临。
霜降的气候特征是清晨地面经常出现霜冻现象,白天气温逐渐下降,寒意逐渐增加。
本文将从气温、天气和自然现象三个方面探究霜降的气候特征。
一、气温特征进入霜降节气后,气温昼虽然还有或多或少的暖意,但夜晚则逐渐变得寒冷。
这是因为夜间长时间受日照影响较弱,散热快,同时空气中的湿度也相对较高,这种温湿度条件为霜降的出现提供了便利。
在霜降期间,昼夜温差加大,白天最高气温在10-20摄氏度左右,而夜晚最低气温可以骤降至0摄氏度以下,甚至零下数度。
有时候随着冷空气向南推进,北方地区的冷空气回击会导致气温暴跌,出现较重的霜冻。
二、天气特征霜降期间,天空晴朗的日子较多。
每逢阳光明媚的晴天,由于气温的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加之露水凝结,地面上很容易出现霜冻。
这时候,景色美丽,甚至会出现银装素裹的风景。
但霜降节气也不乏多雨天气,此时秋雨绵绵,阴雨连绵,这种天气往往意味着冬季的临近。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随着冷空气的南下,霜降节气一过,往往气温更低,降雪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三、自然现象特征霜降节气是秋季景色变化最为明显的时候,此时自然界的一切都似乎在告别秋天,迎接冬季。
在霜降节气中,植物逐渐凋零,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大地逐渐变得萧瑟。
此时,人们常常可以感受到秋天的余韵和冬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
此外,霜降还是鸟类迁徙的高峰期。
气温的骤降会促使温带鸟类南迁,寻找更温暖的栖息地和食物。
因此,在霜降节气中,人们常常能看到大批候鸟飞过,穿越大陆的画面。
综上所述,霜降节气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天气和自然现象三个方面。
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天空晴朗多雨交替,景色逐渐变得萧瑟。
探究霜降的气候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气,更好地适应和感受季节变迁带给我们的变化。
贵州省1980—2019年霜冻气候特征分析
贵州省1980—2019年霜冻气候特征分析王兴菊;白慧;罗喜平;李启芬;周文钰;符凤平【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年(卷),期】2022(16)1【摘要】选取1980—2019年贵州省84个地面观测站的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单相关分析、M-K检验等方法,对贵州省的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霜冻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贵州省年霜冻日数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呈西多东少分布特征,大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的赫章县和威宁;霜冻日数、初霜日数、终霜日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分别为12、10、3月。
1980—2019年贵州省气候趋势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气温变暖;其中初霜日在1989年出现突变,突变后初霜日推迟;终霜日出现多个瞬间突变点,年际突变特征不如初霜日明显;无霜期在1991年出现了突变,突变后无霜期延长了54 d;9—10月低温与初霜日呈正相关,其中9月低温相关系数高于其它气候因子。
提前期与推后期在高度距平场上环流形势大致相反;停滞期在高纬度地区与提前期接近;贝加尔湖附近的区域为贵州省初霜日影响关键区。
【总页数】8页(P62-69)【作者】王兴菊;白慧;罗喜平;李启芬;周文钰;符凤平【作者单位】安顺市气象局;贵州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贵州省气象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贵州省霜冻天气的时空分布与气候变化特征2.气候变暖下柴达木盆地晚霜冻变化特征分析3.1961—2020年青海共和地区终霜冻气候特征分析4.古田近40年霜及霜冻的气候特征分析5.山东龙口不同强度霜冻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和一些对预报有用的判据 。
1 资 料 的选 取
本 文 所 指 的 霜 冻 定 义 为 : 日最 低 气 温 小 于 等 于 0 当 ℃
【 。统计 资料选 取了 17 ~ 0 9 2 ] 9 1 2 0 年石河 子地 区4 气象 观 个 测站为研究对 象, 分别为 : 石河子气象站 ( 站号 5 36 位 于东 15 ,
为脊 区 , 欧洲 脊仍存在 。相对 两种环流 型 , 一槽 一脊 易造成
全 区大面积的霜冻。在 8 0 p 图上 , 5 ha 石河子地 区为一高值系 统控制 , 并有温度槽在我区 , 中心值 在 18—14 4 6 之间 , 我区的
欧洲到 乌拉尔 山为 脊区 , 乌拉尔山 高压脊东北 方向发展 , 西
降温与辐射 降温共 同造成 了石河子地 区的霜冻天气。
31 高 空 环流 .
伯利亚低槽西南方 向发展 , 同时温度场与 高度场 的槽脊系统
一
致 。而两脊一槽型槽 区窄而深厚 , 东西伯利亚和我国东部
在发生霜 冻的前期高空 50 p 上欧亚范 围为一槽 一脊 0ha 的环流形势 占多数 , 有少数为两脊一槽 。无论 是一 槽一脊还 是两脊一槽 , 区都 处于乌拉 尔山到西 伯利亚之 间 , 槽 一槽 一
21年第 1 00 期
石 河 子地 区霜 冻 天气 的气 候 特 征
.
石 河子 气 象局 (3 0 0 魏 820 )
勇安冬Biblioteka 亮 中图分类号 :4 1. 文献标 识码: P 6 3 B
文章 编 号 : 08 09 (0 0 0— 0 7 0 1 0 — 8 92 1 )2 0 2 — 2
霜 日期 , 别 为 : 15 站 为 4 1 分 536 月 4日、 15 站 为 4 1 538 月 4日、 5 3 3 为 4月 l 15 站 3日、 1 5 为 4 1 、 区平 均 初 霜 为 4 532 月 0日 该 月 1 , 到 石 河 子 地 区 终 霜 期 分 布 特 征 : 部 较 南 部 略偏 3日 得 北
有 不 同程 度 的 降 水 , 天 气 转 晴后 , 前 的 偏 北 气 流 引 导 北 在 脊
图1
石 河 子 地 区初 霜 期 分 布 图
图2
石 河 子 地 区 平均 初 霜 期 分 布 图
一
2 — 7
石 河子科技
方的冷空气南下 , 地面 由冷高压控制 , 以晴好天气为主 , 平流
本文利用 实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 , 17 ~20 年 对 91 09
石 河 子 地 区 出 现 的 霜 冻 地 理 分 布 规 律 、 际 变化 以及 环 流 特 年 征 、 响 天 气 系 统 进 行 了分 析 , 出 了 霜 冻 发生 的 天 气 学 条 影 给
22 终霜冻 的分布特征 - 3 月份 下旬 石河子地 区陆续开始 出现霜冻 , 最早与 最晚 出现 日期之间相差 3 5 天 , 9~ 4 统计得到各测站及该区平均终
偏早外 , 其他 主要集 中在 9 3 月 O日 ~1 月 2 0 0日之 间。制作
石河子地区初霜距平 图, 得图 2 可 以看 出: 8 年代末到现 , 从 0
在 , 霜期 偏 晚 的 年 份 较 多 , 且 在 偏 晚 的 幅 度 上 也 有 所 增 初 而 加 , 霜 期偏 晚 , 利 于农 业 的生 产 和 丰 收 。 初 有
号 5 3 2 位 于 东经 8 。 2 北 纬 4 。8 ) 15 , 5 3 4 7 。对 所 选 气 象 观 测站 17 ~20 年 出现 霜 冻 日最 低气 温 ≤O 91 09 ℃进 行 了统 计 。
2 霜 冻 的 分 布
从图 3 可以看 出, 5 33 除 15 站特别偏早和5 3 8 15 站特别偏 晚的个别年份外 , 霜主要集 中在 4月 5 5日之 间。制作 终 ~2 石河子地 区终 霜距 平图 , 图4 可以看出 :O 得 , 8 年代终霜普遍
经 8 。 8 , 纬 4 。 2 ) 乌 兰 乌 苏 气 象站 ( 号 5 3 8 5 1 北 4 9 、 站 15 ,
早 , 15 站离 城市较近 , 536 由于城市效益 致使其气温较 5 3 8 15
站 略 高 , 东 西 部 空 间分 布 特 征 不 明 显 。 使
位 于东经 8 。4 , 6 1 北纬 4 。3 ) 莫 索湾 气象 站 ( 号 4 2 、 站 5 33 位 于东经 8 。0 , 纬 4 。4 )炮 台气象站 ( 15 , 6 8 北 5 1 、 站
偏 晚 , 20 年 后 , 霜 偏早 的较 多 。 到 00 终 3 霜 冻 的天 气 学 模 型 石河 子 地 区 的 霜 冻 产生 在一 定 的 大 尺度 环 流背 景 下 , 其
21 初 霜 冻 的 分 布特 征 . 从 9 中旬 石 河 子 地 区 陆 续 开 始 出现 霜 冻 , 月 最早 与 最 晚 出现 日期 之 间 相 差 3 ~4 天 , 3 0 在统 计 得 到各 测 站 及 该 区平 均 初 霜 日期 , 分别 为 :15 站为 l 月 1 日 、15 站 为 1 月 1 536 0 1 538 O O 日、 15 站 为 1 月 1 、15 为 1 月 1 533 0 0日 5 3 2 O 3日、 区平 均 初 霜 该 为 1 月 1 日 , 到 石 河 子 地 区 初 霜 地 域 分 布 特 征 : 部 较 南 0 1 得 北 部 略 偏 早 。 从 图 1 以 看 出 : 个 别 年 份 5 3 8 初 霜 特 别 可 除 15 站
主要原因是冷空气的入 侵导致 温度下降 , 产生霜冻。按 具体 成因可分为 3 : 类 平流霜冻 、 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石河 子地 区的霜冻一般都为平 流辐射霜冻 。根据它发生前后 的
天 气 学 条 件 , 3 年 的环 流 形 势特 征进 行 分 析 , 到 以 下 的 对 8 得
结果 : 霜冻发生一般 都伴有冷空气 的入侵 , 前期石河子地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