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_第08章 设计
midascivil常见问题总结
![midascivil常见问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f0a09903d8ce2f01662311.png)
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
;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
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
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
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目前正在开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
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
可参考有关书籍,推荐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3、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
您也可以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画出您的截面,然后生成一个截面名称,程序会计算出相应截面的特性值。
您也可以从CAD中导入截面(比如单线条的箱型截面,然后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赋予线宽代表板宽)。
midascivil常见问题总结
![midascivil常见问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2171bd7cd184254b3535ec.png)
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
;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
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
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
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目前正在开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
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
可参考有关书籍,推荐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3、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
您也可以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画出您的截面,然后生成一个截面名称,程序会计算出相应截面的特性值。
您也可以从CAD中导入截面(比如单线条的箱型截面,然后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赋予线宽代表板宽)。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0b3d95765ce0508773213ae.png)
m i d a s常见问题与解答(总7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目录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对于satwe模型转换这块,需要注意的那些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DXF文件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程序如何实现相似层,相同的楼层是否能修改一个就可以了.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如果要考虑地下室的地基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请问弹簧刚度怎样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一柱托双梁时,采用主从节点约束时,在从节点上加荷载,程序能否自动考虑扭转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不大明白“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系数”中设定参数,比如在“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和“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等应该怎么设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在建模中,设计的截面在MIDAS截面库中没有,请问对于不规则的截面输入有什么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梁工程midas_Civil常见问题解答
![桥梁工程midas_Civil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b0fe2c2caaedd3382c4d32f.png)
第一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 2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 2如何导入CAD图形文件 2如何将几个模型文件合并成一个模型文件 3如何将模型窗口显示的内容保存为图形文件 4第二章“编辑”中的常见问题 2如何实现一次撤销多步操作 2第三章“视图”中的常见问题第四章“模型”中的常见问题 3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3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3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3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4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4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 5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 5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6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 6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7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8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 8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9如何定义变截面梁* 9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 10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11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 11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 12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13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13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14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16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17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18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19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20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21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 21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22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24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24如何模拟满堂支架25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25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26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26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 27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 27“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28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29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29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30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30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31如何删除重复单元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 2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2“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 2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 3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荷载 4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5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 6如何按照04公路规范定义温度梯度荷载7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8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管道注浆8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的计算结果有差别9“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内力”的区别10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力的区别11为什么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系数对自振周期计算结果没有影响11 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11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函数12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13为什么按照04公路规范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宽度不起作用14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15如何定义曲线车道15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15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16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16“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17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区别17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Cy”的含义17第六章“分析”中的常见问题第七章“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3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CS:恒荷载”等的含义 3为什么“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恒荷载组合了两次 3为什么“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 4为什么在自动生成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不是或 5为什么在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上出现了反力 5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模型,在自重作用下的反力不同 6为什么小半径曲线梁自重作用下内侧支反力偏大 6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与手算结果不符7为什么考虑收缩徐变后得到的拱顶变形增大数十倍8为什么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成桥阶段中荷载产生的位移没有影响8为什么进行钢混叠合梁分析时,桥面板与主梁变形不协调9为什么悬臂施工时,自重作用下悬臂端发生向上变形10为什么使用“刚性连接”连接的两点,竖向位移相差很大11为什么连续梁桥合龙后变形达上百米12为什么主缆在竖直向下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上拱变形13为什么索单元在自重荷载作用下转角变形不协调14为什么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下出现了轴力14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时,车道所在纵梁单元的内力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的内力15 如何在“移动荷载分析”时,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15空心板梁用单梁和梁格分析结果相差15% 17为什么徐变产生的结构内力比经验值大上百倍17如何查看板单元任意剖断面的内力图18为什么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厚度板单元的内力结果不一样19为什么无法查看“板单元节点平均内力”21如何一次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21如何调整内力图形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和角度22为什么在城-A车道荷载作用下,“梁单元组合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不等25 为什么“梁单元组合应力”不等于各分项正应力之和25为什么连续梁在整体升温作用下,跨中梁顶出现压应力25为什么PSC截面应力与PSC设计结果的截面应力不一致26为什么“梁单元应力PSC”结果不为零,而“梁单元应力”结果为零26如何仅显示超过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的应力图形27为什么“水化热分析”得到的地基温度小于初始温度29“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局部应力集中30为什么修改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结果没有影响30为什么截面偏心会影响特征值计算结果31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没有扭转模态结果32“屈曲分析”时,临界荷载系数出现负值的含义32“移动荷载分析”后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all工况的含义33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结果没有考虑冲击作用33如何得到跨中发生最大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情况34为什么选择影响线加载时,影响线的正区和负区还会同时作用有移动荷载35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等效静力荷载分析得到结果不同35如何求解斜拉桥的最佳初始索力36为什么求斜拉桥成桥索力时,“未知荷载系数”会出现负值38为什么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控制”时,提示“主梁结构组出错”38如何在预拱度计算中考虑活载效应38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的含义39由“桥梁内力图”得到的截面应力的文本结果,各项应力结果的含义40为什么定义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生错误!”41 为什么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41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自动生成的“POST:CS”的含义42为什么没有预应力的分析结果42如何查看“弹性连接”的内力44为什么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正值44如何查看预应力损失分项结果45为什么定义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后,无法查看“梁单元应力”图形46为什么拱桥计算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47如何在程序关闭后,查询“分析信息”的内容48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 2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 2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 3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 3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 3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 3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4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4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 4 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 5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 5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 6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7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9第九章“查询”中的常见问题 2如何查询任意节点间距离 2如何查询梁单元长度、板单元面积、实体单元体积 2如何查询模型的节点质量 3第十章“工具”中的常见问题 2如何取消自动保存功能 2如何定义快捷键 2如何查询工程量 3为什么采用SPC计算的薄壁钢箱截面的抗扭惯性矩小于理论计算值 4为什么相同的截面用CAD与SPC计算的截面特性不同 5为什么SPC里定义的截面无法导出sec格式文件 5第一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1.1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具体问题本模型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在分析第一施工阶段时出现“WARNING : NODE NO. 7 DX DOF MAY BE SINGULAR”,如下图所示。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8babb39a0242a8956bece4ef.png)
第一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21.1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21.2如何导入CAD图形文件?21.3如何将几个模型文件合并成一个模型文件?31.4如何将模型窗口显示的内容保存为图形文件?4第二章“编辑”中的常见问题22.1如何实现一次撤销多步操作?2第三章“视图”中的常见问题第四章“模型”中的常见问题34.1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34.2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34.3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34.4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44.5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44.6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54.7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54.8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64.9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64.10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74.11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84.12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84.13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94.14如何定义变截面梁?*94.15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104.16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114.17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114.18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124.19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134.20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134.21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144.22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164.23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174.24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184.25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194.26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20 4.27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214.28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214.29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224.30如何定义弯桥支座?*244.31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244.32如何模拟满堂支架?254.33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254.34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264.35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264.36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274.37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274.38“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284.39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294.40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294.41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304.42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304.43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314.44如何删除重复单元?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25.1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25.2“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25.3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35.4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荷载?45.5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55.6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65.7如何按照04公路规范定义温度梯度荷载?75.8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85.9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管道注浆?85.10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的计算结果有差别?95.11“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内力”的区别?105.12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力的区别?115.13为什么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系数对自振周期计算结果没有影响?11 5.14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115.15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函数?125.16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135.17为什么按照04公路规范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宽度不起作用?145.18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155.19如何定义曲线车道?155.20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155.21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165.22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165.23“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175.24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区别?175.25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Cy”的含义?17第六章“分析”中的常见问题第七章“结果”中的常见问题37.1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CS:恒荷载”等的含义?37.2为什么“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恒荷载组合了两次?37.3为什么“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47.4为什么在自动生成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不是0.4或0.7?5 7.5为什么在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上出现了反力?57.6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模型,在自重作用下的反力不同?67.7为什么小半径曲线梁自重作用下内侧支反力偏大?67.8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与手算结果不符?77.9为什么考虑收缩徐变后得到的拱顶变形增大数十倍?87.10为什么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成桥阶段中荷载产生的位移没有影响?87.11为什么进行钢混叠合梁分析时,桥面板与主梁变形不协调?97.12为什么悬臂施工时,自重作用下悬臂端发生向上变形?107.13为什么使用“刚性连接”连接的两点,竖向位移相差很大?117.14为什么连续梁桥合龙后变形达上百米?127.15为什么主缆在竖直向下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上拱变形?137.16为什么索单元在自重荷载作用下转角变形不协调?147.17为什么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下出现了轴力?147.18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时,车道所在纵梁单元的内力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的内力?15 7.19如何在“移动荷载分析”时,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157.20空心板梁用单梁和梁格分析结果相差15%?177.21为什么徐变产生的结构内力比经验值大上百倍?177.22如何查看板单元任意剖断面的内力图?187.23为什么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厚度板单元的内力结果不一样?197.24为什么无法查看“板单元节点平均内力”?217.25如何一次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217.26如何调整内力图形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和角度?227.27为什么在城-A车道荷载作用下,“梁单元组合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不等?257.28为什么“梁单元组合应力”不等于各分项正应力之和?257.29为什么连续梁在整体升温作用下,跨中梁顶出现压应力?257.30为什么PSC截面应力与PSC设计结果的截面应力不一致?267.31为什么“梁单元应力PSC”结果不为零,而“梁单元应力”结果为零?267.32如何仅显示超过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的应力图形?277.33为什么“水化热分析”得到的地基温度小于初始温度?297.34“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局部应力集中?307.35为什么修改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结果没有影响?307.36为什么截面偏心会影响特征值计算结果?317.37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没有扭转模态结果?327.38“屈曲分析”时,临界荷载系数出现负值的含义?327.39“移动荷载分析”后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all工况的含义?337.40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结果没有考虑冲击作用?337.41如何得到跨中发生最大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情况?347.42为什么选择影响线加载时,影响线的正区和负区还会同时作用有移动荷载?357.43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等效静力荷载分析得到结果不同?357.44如何求解斜拉桥的最佳初始索力?367.45为什么求斜拉桥成桥索力时,“未知荷载系数”会出现负值?387.46为什么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控制”时,提示“主梁结构组出错”?387.47如何在预拱度计算中考虑活载效应?387.48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的含义?397.49由“桥梁内力图”得到的截面应力的文本结果,各项应力结果的含义?407.50为什么定义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生错误!”?41 7.51为什么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417.52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自动生成的“POST:CS”的含义?427.53为什么没有预应力的分析结果?427.54如何查看“弹性连接”的内力?447.55为什么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正值?447.56如何查看预应力损失分项结果?457.57为什么定义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后,无法查看“梁单元应力”图形?467.58为什么拱桥计算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477.59如何在程序关闭后,查询“分析信息”的内容?48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28.1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28.2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28.3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38.4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38.5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38.6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38.7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48.8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48.9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4 8.10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58.11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58.12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68.13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78.14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9第九章“查询”中的常见问题29.1如何查询任意节点间距离?29.2如何查询梁单元长度、板单元面积、实体单元体积?29.3如何查询模型的节点质量?3第十章“工具”中的常见问题210.1如何取消自动保存功能?210.2如何定义快捷键?210.3如何查询工程量?310.4为什么采用SPC计算的薄壁钢箱截面的抗扭惯性矩小于理论计算值?410.5为什么相同的截面用CAD与SPC计算的截面特性不同?510.6为什么SPC里定义的截面无法导出sec格式文件?5第一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1.1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具体问题本模型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在分析第一施工阶段时出现“W ARNING:NODE NO.7DX DOF MAY BE SINGULAR”,如下图所示。
MIDASCivil迈达斯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MIDASCivil迈达斯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dd363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4.png)
MIDASCivil迈达斯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MIDASCivil 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a.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b.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c.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d.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e.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 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f.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A.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2eac4546be1e650e52ea99b1.png)
分析完成后的警告信息只针对成桥阶段,各施工阶段的详细分析信息需要查看信息窗口
的显示内容。
1.2 如何导入 CAD 图形文件?
具体问题 弯桥的桥梁中心线已在 AutoCAD 中做好,如何将其导入到 MIDAS 中?
相关命令 文件〉导入〉AutoCAD DXF 文件...
问题解答 将 CAD 文件保存为 dxf 格式,然后在 MIDAS/Civil 中选择导入 AutoCAD 文件,然后
4.4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 4
4.5
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 4
4.6
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特别是对于使用板单元或者实体单元等建立的比较大的模型,所占用
的内存空间会非常大,有时甚至会出现内存空间不足的警告。此时需要先保存一下模型,关
闭程序后再重新打开模型。这样操作后虽然释放了内存空间,但同时意味着之前的操作无法
再进行撤销或重做了,这点使用者需要予以注意。
第三章 “视图”中的常见问题
选择需要导入的图层确认即可。如图 1.2.1 所示。
相关知识
图 1.2.1 MIDAS 导入 CAD 文件
图 1.2.2 可导入的数据文件
在导入 AutoCAD 的 dxf 文件时,程序可以导入直线(L)、多段线(P)、三维网格曲面,
分别对应杆系单元和板单元。一条直线对应 MIDAS 程序中的一个杆系单元;直线的两端点
形式两种,荷载显示数值的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由位置数来表示。如图 2.3.3 所示。
相关知识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1d2d5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d.png)
1)问: 在MIDAS软件中施工阶段分析采用何种模型?答: 施工阶段模拟中的模型概念有两种,一种是累加模型概念,一种是独立模型概念。
累加模型的概念就是下一个阶段模型继承了上一个阶段模型的内容(位移、内力等),累加模型比较容易解决收缩和徐变问题。
但较难解决非线性问题。
举例说,当下一个施工阶段荷载加载时,上一个阶段已发生位移的模型容易发生挠动时(比如悬索桥模型),上一阶段的荷载也应同时参与该施工阶段的非线性分析中,而此时累加模型很难解决该类问题。
独立模型的概念就是每施工阶段均按当前施工阶段的所有荷载、当前模型进行分析,然后作为当前施工阶段的分析结果,两个施工阶段分析结果的差作为累加结果。
此类模型较容易使用于大位移等非线性分析中。
但不能正确反应收缩和徐变。
目前MIDAS的施工阶段模拟实际上隐含了这两种模型的选择。
在分析>施工阶段分析控制中,当选择"考虑非线性分析"选项时,程序按独立模型计算,当没有选择该项时,按累加模型分析。
至于具体的工程,应选择哪种模型,应由用户判断。
MIDAS软件目前正考虑升级的部分:1. 将施工阶段采用模型,由隐式改为用户选择。
这不是单纯的改文字。
2. 在帮助文件中尽量对各种结构的施工阶段模拟提供分析模式。
2)问: 在MIDAS软件中静力荷载工况定义中的类型中包括了所有的荷载,为什么菜单下面还有移动荷载工况和支座荷载工况等内容呢?答: 静力荷载工况中的荷载类型正如它的名字为"静力"类型。
当用户需要分析移动荷载处于某一个位置时的情况,即手动决定移动荷载位置后,再做静力分析时,需要在此定义相应的移动荷载工况,也为后处理中自动生成荷载组合做准备。
支座沉降分析数据中的支座荷载工况其实与移动荷载的概念差不多。
举例说明,当有9个支座时,每个支座都可能发生沉降时,该功能可以由自动计算所有可能的沉降组合,因此提供的也是相当于"动态"的结果。
midas-Civil拱桥分析专题
![midas-Civil拱桥分析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1881d043323968001c92ca.png)
17
midas Civil 抗震专题—08公路抗震规范设计专题
抗震
拱桥成桥稳定分析
方法一:可以借鉴施工阶段的稳定分析,得到最后一个施工阶段的初始单元内力作 为成桥的几何刚度,然后定义成桥的可变荷载做问题分析。
方法二:直接以成桥模型为基础,对成桥结构进行可变荷载或者不变荷载的定义, 然后对此状态做成桥的稳定分析。
midas Civil 2010拱桥专题—拱桥分析专题
1.不同结构中索单元的使用:
• 悬索桥的主缆和吊杆:建议使用考虑大变形的悬索单元 • 大跨斜拉桥的斜拉索:对于近千米或者超过千米的斜拉桥建议使用考虑大 变形的索单元 • 中小跨斜拉桥的斜拉索:建议使用考虑恩斯特公式修正的等效桁架单元 • 拱桥的吊杆:建议使用桁架单元或只受拉桁架单元 • 系杆拱桥的系杆:建议使用桁架单元 • 体内预应力或体外预应力的钢索(钢束):与索单元无关,使用预应力荷 载功能按荷载来模拟即可。
10
midas Civil 抗震专题—08公路抗震规范设计专题
抗震
分析>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数据 斜拉桥施工时,最终阶段往往是跨中合拢的施工。跨中合拢的一刹那,
结构体系完全转换。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成桥模型计算未知荷载系数时,跨 中合拢段处于连续状态。但在施工合拢段时,合拢段并非处于连续状态,即 两端的弯矩为0。按照前面介绍的分析方法,结果会出现闭合的情况。
拱上填料在整个结构中起到竖向传递桥面系荷载的作用,因此是否正确模拟拱上填料, 是建模成败关键点。 拱上填料模拟方法一:采用弹性连接进行模拟,不考虑面外荷载效应,所以可以模拟 成Sry=0的弹性连接,轴向刚度模拟时要合理; 拱上填料模拟方法二:采用立柱单元进行传力模拟,此单元用梁单元进行模拟,不考 虑面外荷载效应,所以可以对它采用释放梁端My的约束进行等效传力模拟。 如果考虑面外荷载效应时,三维模型的等效上述方法就不可行,结构就得要另外处理 了。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d5dccb3af45b307e87197cd.png)
答:在定义好用户坐标系统的参数后,先点击“适用”键,然后再点击“保存当前UCS”,则可以看到,原点和向量都会有变化了。
问:在建立层数据时如何使中间层节点不形成层数据?
答:程序一般默认将根据竖向பைடு நூலகம்点的坐标生成各层及名称,你可以将不真实的层 (层间节点生成的)移到左面去除,然后再形成层数据即可。
问:在定义层数据时,输入的地面标高是起什么作用的?
答:在“模型>建筑物数据>控制数据”中输入相应的地面标高时,程序自动计算风荷载时,程序将自动判别地面标高以下的楼层不考虑风荷载作用,注意此功能不是用来定义地下室的。
问:程序如何实现相似层,相同的楼层是否能修改一个就可以了?
答:Midas中没有相似层的概念,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方便处理:
1, 对于相似的楼层,建立一层利用复制的功能就可以了,包括楼面荷载信息;
2,利用excel表格方便修改。
问:如果要考虑地下室的地基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请问弹簧刚度怎样确定?
答:对于地下室的处理一般两种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不考虑土的侧限作用,也即仅考虑刚性楼板假定(如果按弹性楼板计算则建立弹性板),但是不在对临土节点进行约束;另外一种就是在顶板处对所有节点的DX、DY进行约束,同时不考虑刚性楼板假定;如果要考虑比较真实的土对结构的作用,那么可以考虑刚性楼板假定(或建立弹性板)的同时,对临土的所有节点加节点弹簧,弹簧刚度的取值和土的力学性质相关。
问:
答:可设置成不同的刚性连接,但不可以重复约束相同的自由度。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1ef543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d.png)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1、>动力分析反应谱分析时是要将自重转化为质量的>但稳定分析要不要将自重转化为质量?>稳定分析要用到质量矩阵吗?屈曲分析不需要质量矩阵,所以稳定分析不需要将荷载转化为质量。
前面所述是猜想您的模型中有动力或反应谱分析控制数据而没有删除所致。
2、>我用板单元建了一个单箱四室的连续梁模型。
加自重及二期恒载的时候,是可以从结果->分析结果表格里得到每个单元每个节点内力值的,但是我把移动荷载和支座沉降的却不能得到,在结果->内力->板单元内力里可以看到节点的平均值,但是表格里的值却都是0,不知道为什么?表格里目前提供每延米长的内力,请在表格中查看内力(单位长度)。
另外,因为该功能输出的均为最大值(或最小值),您不能将他们累加而得截面内力。
由局部方向内力的合力功能获得截面内力时,需要将移动荷载转换为静力荷载。
即先求出不利位臵,然后乘以冲击系数后进行加载。
在单箱四室的板单元模型中,由局部方向内力的合力功能获得截面内力时,要注意选取的点应为各端点(上部外挑翼缘端点和底板端点),注意查看是否选择了所有需要选择的截面。
3、>1 做一座钢管拱桥的稳定分析,为柔性吊杆,用索单元模拟,结果系统提示索单元> 不能用于稳定分析,该怎么模拟好?>2 另外,系统提示移动荷载分析不能与稳定分析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我只能手动> 加载汽车车队等活载,如果桥跨大,而车道又多的话,手动加载很费力,不知道有没有方便点的方法?>3 还有,做稳定分析时,要把自重转化到xyz三个方向吗,如果是的话,可以说一下原因吗,别的软件好象没有这一说法的?1.索单元不能做稳定分析,需要将索单元转换为桁架单元。
2.稳定分析是针对某一种荷载工况或荷载组合的,属于静力分析的范畴。
移动荷载是一种动态荷载,荷载的位臵是变化的,也就是说每个加载位臵的稳定安全系数是不同的。
所以移动荷载的稳定分析只能依靠用户手动决定移动荷载的位臵,并针对该位臵的荷载做稳定分析。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_第08章 设计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_第08章 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bf98304028915f814dc272.png)
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8。
1 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 (2)8.2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 (2)8。
3 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 (3)8.4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 (3)8。
5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 (4)8。
6 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 (4)8。
7 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5)8.8 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5)8。
9 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 58。
10 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 (6)8。
11 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 (7)8.12 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 (7)8.13 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 (8)8.14 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 (10)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8.1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具体问题如题!相关命令设计>SRC设计问题解答可以使用“设计〉SRC设计”对钢管混凝土结构进行结构验算。
相关知识进行SRC设计时,首先要建立组合结构并分析,注意组合结构的材料和截面必须选择组合材料和组合截面.分析完成后,定义SRC设计用荷载组合(结果)荷载组合>SRC设计),定义了荷载组合后,还需要定义“SRC组合构件设计参数”指定设计参考的规范和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能,执行设计即可.对于SRC结构不仅可以进行结构验算,还可以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8.2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具体问题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可以进行PSC设计吗?使用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相关命令设计〉PSC设计问题解答对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可以进行PSC设计,但仅对部分验算内容进行截面验算,如不能进行混凝土截面正应力验算.且执行PSC设计时有其特殊的设计原则.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执行PSC设计原则如下:(1)不能进行截面正应力验算;(2)使用阶段截面应力验算:截面特性采用的是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中最终截面特性并考虑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后的换算截面特性。
MIDAS Civil 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MIDAS Civil 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edee60b79563c1ec5da7163.png)
MIDASCivil 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a.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b.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c.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d.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e.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 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f.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A.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_第08章 设计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_第08章 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b70bb40b4e767f5bcfce99.png)
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38.1 ........................ 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38.2 ..................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38.3 ........................................... 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48.4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58.5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68.6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 68.7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78.8 .. 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78.9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88.10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88.11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 98.12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10 8.13 .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12 8.14 ........ 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14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8.1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具体问题如题!相关命令设计〉SRC设计问题解答可以使用“设计〉SRC设计”对钢管混凝土结构进行结构验算。
相关知识进行SRC设计时,首先要建立组合结构并分析,注意组合结构的材料和截面必须选择组合材料和组合截面。
分析完成后,定义SRC设计用荷载组合(结果)荷载组合〉SRC设计),定义了荷载组合后,还需要定义“SRC组合构件设计参数”指定设计参考的规范和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能,执行设计即可。
对于SRC结构不仅可以进行结构验算,还可以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全)
![桥梁工程Midas Civil常见问题解答(全)](https://img.taocdn.com/s3/m/c7bbe4e719e8b8f67c1cb94f.png)
具体问题
人行桥的梯道部分和桥身部分分别建模,如何将两个模型合并为一个模型文件?
相关命令
文件〉合并数据文件...
问题解答
打开其中一个模型文件,然后选择“合并数据文件”功能,搜索要合并的另一个模型文件,选择要合并的内容,并指定被合并模型的原点在当前模型中的坐标和模型的旋转角度,即可将两个模型合并为一个模型。操作如图1.3.1所示。
相关知识
在“复制和移动”对话框中,有“复制节点属性”和“复制单元属性”选项。当点击 按钮后,将显示所有可复制的属性选项,根据用户的需要勾选选项即可。
相关问题
4.7
具体问题
复制某结构组的单元,生成的新单元为什么不是该结构组?是不是还要重新定义?
相关命令
树型菜单〉组表单〉结构组
问题解答
复制单元时不能同时复制原结构组信息。选择复制生成的新单元,然后在树型菜单的“组”表单里选择原结构组名称,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中选择“再分配”即可。或者选择所有相应单元和节点,在树型菜单的“组”表单里选择原结构组名称鼠标拖放至模型窗也可。
图1.3.1合并数据文件
图1.3.2合并数据前拱身模型
图1.3.3合并数据前梯道模型
图1.3.4合并后人行拱桥模型
相关知识
对于复杂模型,可以将模型分为几部分分别建模,然后通过“合并数据文件”命令将多个模型整合为一个模型。
“合并多个数据文件”命令所合并的是模型的单元和节点数据,对于模型的边界条件、荷载条件需要对整合后的模型进行再定义或再编辑。
荷载数值的显示方式可以通过 后面的对话框来定义。其中格式代表显示方式,位置代表显示数值的精度。荷载数值的显示方式分为一般数值显示方式(固定方式)和指数形式两种,荷载显示数值的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由位置数来表示。如图2.3.3所示。
桥梁工程软件midas+civil常见问题解答
![桥梁工程软件midas+civil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4bba6c9603d8ce2f006623c2.png)
目录第1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 (1)1.1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 (1)1.2如何导入CAD图形文件? (1)1.3如何将几个模型文件合并成一个模型文件? (2)1.4如何将模型窗口显示的内容保存为图形文件? (4)第2章“编辑”中的常见问题 (6)2.1如何实现一次撤销多步操作? (6)第3章“视图”中的常见问题 (7)3.1如何方便地检查平面模型中相交单元是否共节点? (7)3.2为什么板单元消隐后不能显示厚度? (8)3.3如何在模型窗口中显示施加在结构上的荷载? (9)3.4如何修改模型窗口背景颜色? (11)3.5如何修改内力结果图形中数值3.2为什么板单元消隐后具体问题 (12)第4章“模型”中的常见问题 (15)4.1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15)4.2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15)4.3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15)4.4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16)4.5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16)4.6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 (17)4.7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 (17)4.8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18)4.9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 (18)4.10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 (19)4.11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20)4.12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 (20)4.13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 (21)4.14如何定义变截面梁?* (21)4.15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 (22)4.16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 (23)4.17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 (23)4.18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 (24)4.19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 (25)4.20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 (25)4.21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 (26)4.22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 (28)4.23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 (29)4.24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 (30)4.25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 (31)4.26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 (32)4.27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 (33)4.28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 (33)4.29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 (34)4.30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36)4.31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 (37)4.32如何模拟满堂支架? (37)4.33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 (37)4.34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38)4.35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 (39)4.36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 (39)4.37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 (40)4.38 “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 (40)4.39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 (41)4.40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 (41)4.41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 (42)4.42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42)4.43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 (43)4.44如何删除重复单元? (43)第5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 (45)5.1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45)5.2“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 (45)5.3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 (46)5.4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荷载? (47)5.5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48)5.6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 (49)5.7如何按照04公路规范定义温度梯度荷载? (50)5.8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 (51)5.9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管道注浆? (51)5.10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的计算结果有差别? (52)5.11“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内力”的区别? (53)5.12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力的区别? (54)5.13为什么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系数对自振周期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54)5.14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 (55)5.15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函数? (55)5.16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57)5.17为什么按照04公路规范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宽度不起作用? (57)5.18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 (58)5.19如何定义曲线车道? (58)5.20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 (58)5.21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 (59)5.22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 (59)5.23“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 (60)5.24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区别? (60)5.25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Cy”的含义? (60)第6章“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62)6.1为什么稳定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差很大?(是否考虑剪切对稳定的影响)626.2为什么定义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对结构的屈曲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63)6.3为什么不能同时执行屈曲分析与移动荷载分析? (64)6.4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时,提示“错误:没有质量数据”? (64)6.5如何在“特征值分析”时,考虑索单元初始刚度? (64)6.6为什么“反应谱分析”时,提示“没有质量数据”? (65)6.7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时,影响线加载与所有点加载的区别? (66)6.8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时,“每个线单元上影响点数量”的含义? (66)6.9如何对某个施工阶段进行稳定分析? (67)6.10如何对存在索单元的模型进行“移动荷载分析”? (68)6.11如何考虑普通钢筋对收缩徐变的影响? (69)6.12定义“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时,体内力与体外力的区别? (70)6.13为什么不能使用“施工阶段非线性累加模型分析”功能? (71)6.14为什么定义了“悬索桥分析控制”,执行分析后不能进入后处理? (72)6.15定义“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时,更新节点组与垂点组区别? (72)6.16能否指定分析所需内存? (73)第7章“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74)7.1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CS:恒荷载”等的含义? (74)7.2为什么“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恒荷载组合了两次? (74)7.3为什么“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 (75)7.4为什么在自动生成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不是0.4或0.7? (76)7.5为什么在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上出现了反力? (76)7.6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模型,在自重作用下的反力不同? (77)7.7为什么小半径曲线梁自重作用下内侧支反力偏大? (77)7.8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与手算结果不符? (78)7.9为什么考虑收缩徐变后得到的拱顶变形增大数十倍? (79)7.10为什么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成桥阶段中荷载产生的位移没有影响? (79)7.11为什么进行钢混叠合梁分析时,桥面板与主梁变形不协调? (80)7.12为什么悬臂施工时,自重作用下悬臂端发生向上变形? (81)7.13为什么使用“刚性连接”连接的两点,竖向位移相差很大? (82)7.14为什么连续梁桥合龙后变形达上百米? (83)7.15为什么主缆在竖直向下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上拱变形? (84)7.16为什么索单元在自重荷载作用下转角变形不协调? (85)7.17为什么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下出现了轴力? (85)7.18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时,车道所在纵梁单元的内力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的内力? (86)7.19如何在“移动荷载分析”时,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 (86)7.20空心板梁用单梁和梁格分析结果相差15%? (88)7.21为什么徐变产生的结构内力比经验值大上百倍? (88)7.22如何查看板单元任意剖断面的内力图? (89)7.23为什么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厚度板单元的内力结果不一样? (91)7.24为什么无法查看“板单元节点平均内力”? (92)7.25如何一次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 (92)7.26如何调整内力图形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和角度? (93)7.27为什么在城-A车道荷载作用下,“梁单元组合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不等? 96 7.28为什么“梁单元组合应力”不等于各分项正应力之和? (96)7.29为什么连续梁在整体升温作用下,跨中梁顶出现压应力? (96)7.30为什么PSC截面应力与PSC设计结果的截面应力不一致? (97)7.31为什么“梁单元应力PSC”结果不为零,而“梁单元应力”结果为零? (97)7.32如何仅显示超过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的应力图形? (98)7.33为什么“水化热分析”得到的地基温度小于初始温度? (100)7.34“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局部应力集中? (101)7.35为什么修改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101)7.36为什么截面偏心会影响特征值计算结果? (102)7.37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没有扭转模态结果? (103)7.38“屈曲分析”时,临界荷载系数出现负值的含义? (103)7.39 “移动荷载分析”后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 all工况的含义? (104)7.40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结果没有考虑冲击作用? (104)7.41如何得到跨中发生最大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情况? (105)7.42为什么选择影响线加载时,影响线的正区和负区还会同时作用有移动荷载? (106)7.43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等效静力荷载分析得到结果不同? (107)7.44如何求解斜拉桥的最佳初始索力? (107)7.45为什么求斜拉桥成桥索力时,“未知荷载系数”会出现负值? (109)7.46为什么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控制”时,提示“主梁结构组出错”? (109)7.47如何在预拱度计算中考虑活载效应? (110)7.48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的含义? (110)7.49由“桥梁内力图”得到的截面应力的文本结果,各项应力结果的含义? (111)7.50为什么定义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生错误!”? (112)7.51为什么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 (113)7.52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自动生成的“POST:CS”的含义? (113)7.53为什么没有预应力的分析结果? (114)7.54如何查看“弹性连接”的内力? (115)7.55为什么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正值? (116)7.56如何查看预应力损失分项结果? (116)7.57为什么定义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后,无法查看“梁单元应力”图形? (117)7.58为什么拱桥计算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 (118)7.59如何在程序关闭后,查询“分析信息”的内容? (119)第8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21)8.1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 (121)8.2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 (121)8.3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 (121)8.4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 (122)8.5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 (123)8.6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 (123)8.7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124)8.8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124)8.9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 1248.10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 (125)8.11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 (126)8.12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 (126)8.13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 (127)8.14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 (129)第9章“查询”中的常见问题 (131)9.1如何查询任意节点间距离? (131)9.2如何查询梁单元长度、板单元面积、实体单元体积? (131)9.3如何查询模型的节点质量? (131)第10章“工具”中的常见问题 (133)10.1如何取消自动保存功能? (133)10.2如何定义快捷键? (133)10.3如何查询工程量? (134)10.4为什么采用SPC计算的薄壁钢箱截面的抗扭惯性矩小于理论计算值? (135)10.5为什么相同的截面用CAD与SPC计算的截面特性不同? (136)10.6为什么SPC里定义的截面无法导出sec格式文件? (136)第1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1.1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具体问题本模型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在分析第一施工阶段时出现“WARNING : NODE NO. 7 DX DOF MAY BE SINGULAR”,如下图所示。
MIDAS Civil 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MIDAS Civil 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edee60b79563c1ec5da7163.png)
MIDASCivil 使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a.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b.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c.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d.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e.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 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f.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A.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Midas civil常见问题详解
![Midas civil常见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91dbd166bd97f192279e927.png)
1. >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能否将您手上用板单元建立的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给我发一个?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1. 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2. 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
3. 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
4. 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
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
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
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
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目前正在开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您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
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
您可参考有关书籍,我们推荐E.C.Hambly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谢谢您的支持!>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3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您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
桥梁工程Midas_Civil常见问题解答剖析
![桥梁工程Midas_Civil常见问题解答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c53aef87c24028905fc313.png)
第一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 (1)1.1 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 (1)1.2 如何导入CAD图形文件?1.3 如何将几个模型文件合并成一个模型文件?1.4 如何将模型窗口显示的内容保存为图形文件?第二章“编辑”中的常见问题 (6)第三章“视图”中的常见问题 (7)第四章“模型”中的常见问题 (15)1.1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15)1.12 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15)1.13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15)1.14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16)1.15 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16)1.16 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 (17)1.17 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 (17)1.18 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18)1.19 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 (18)1.20 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 (19)1.21 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20)1.22 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 (20)1.23 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 (21)1.24 如何定义变截面梁?* (21)1.25 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 (22)1.26 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 (23)1.27 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 (23)1.28 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 (24)1.29 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 (25)1.30 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 (25)1.31 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 (26)1.32 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 (28)1.33 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 (29)1.34 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 (30)1.35 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 (31)1.36 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 (32)1.37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 (33)1.38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 (33)1.39 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 (34)1.40 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36)1.41 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 (36)1.42 如何模拟满堂支架? (37)1.43 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 (37)1.44 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38)1.45 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 (38)1.46 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 (39)1.47 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 (39)1.48 “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 (40)1.49 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 (41)1.50 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 (41)1.51 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 (42)1.52 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42)1.53 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 (43)1.54 如何删除重复单元? (43)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 (45)第一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 (1)1.1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 (1)1.2如何导入CAD图形文件? (1)1.3如何将几个模型文件合并成一个模型文件? (2)1.4如何将模型窗口显示的内容保存为图形文件? (4)第二章“编辑”中的常见问题 (6)1.5如何实现一次撤销多步操作? (6)第三章“视图”中的常见问题 (7)1.6如何方便地检查平面模型中相交单元是否共节点? (7)1.7为什么板单元消隐后不能显示厚度? (8)1.8如何在模型窗口中显示施加在结构上的荷载? (9)1.9如何修改模型窗口背景颜色? (11)1.10如何修改内力结果图形中数值显示的字体大小和颜色? (12)第四章“模型”中的常见问题 (15)1.11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15)1.12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15)1.13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15)1.14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16)1.15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16)1.16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 (17)1.17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 (17)1.18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18)1.19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 (18)1.20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 (19)1.21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20)1.22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 (20)1.23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 (21)1.24如何定义变截面梁?* (21)1.25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 (22)1.26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 (23)1.27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 (23)1.28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 (24)1.29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 (25)1.30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 (25)1.31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 (26)1.32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 (28)1.33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 (29)1.34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 (30)1.35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 (31)1.36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321.37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 (33)1.38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 (33)1.39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 (34)1.40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36)1.41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 (37)1.42如何模拟满堂支架? (37)1.43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 (37)1.44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38)1.45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 (39)1.46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 (39)1.47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 (40)1.48“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 (40)1.49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 (41)1.50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 (41)1.51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 (42)1.52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42)1.53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 (43)1.54如何删除重复单元? (43)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 (45)1.55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45)1.56“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 (45)1.57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 (46)1.58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荷载? (47)1.59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48)1.60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 (49)1.61如何按照04公路规范定义温度梯度荷载? (50)1.62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 (51)1.63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管道注浆? (51)1.64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的计算结果有差别? (52)1.65“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内力”的区别? (53)1.66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力的区别? (54)1.67为什么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系数对自振周期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54)1.68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 (55)1.69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函数? (55)1.70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57)1.71为什么按照04公路规范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宽度不起作用? (57)1.72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 (58)1.73如何定义曲线车道? (58)1.74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 (58)1.75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 (59)1.76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 (59)1.77“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 (60)1.78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区别? (60)1.79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Cy”的含义? (60)第六章“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62)1.80为什么稳定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差很大?(是否考虑剪切对稳定的影响)621.81为什么定义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对结构的屈曲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63)1.82为什么不能同时执行屈曲分析与移动荷载分析? (64)1.83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时,提示“错误:没有质量数据”? (64)1.84如何在“特征值分析”时,考虑索单元初始刚度? (64)1.85为什么“反应谱分析”时,提示“没有质量数据”? (65)1.86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时,影响线加载与所有点加载的区别? (66)1.87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时,“每个线单元上影响点数量”的含义? (66)1.88如何对某个施工阶段进行稳定分析? (67)1.89如何对存在索单元的模型进行“移动荷载分析”? (68)1.90如何考虑普通钢筋对收缩徐变的影响? (69)1.91定义“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时,体内力与体外力的区别? (70)1.92为什么不能使用“施工阶段非线性累加模型分析”功能? (71)1.93为什么定义了“悬索桥分析控制”,执行分析后不能进入后处理? (72)1.94定义“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时,更新节点组与垂点组区别? (72)1.95能否指定分析所需内存? (73)第七章“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74)1.96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CS:恒荷载”等的含义? (74)1.97为什么“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恒荷载组合了两次? (74)1.98为什么“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 (75)1.99为什么在自动生成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不是0.4或0.7? (76)1.100为什么在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上出现了反力? (76)1.101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模型,在自重作用下的反力不同? (77)1.102为什么小半径曲线梁自重作用下内侧支反力偏大? (77)1.103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与手算结果不符? (78)1.104为什么考虑收缩徐变后得到的拱顶变形增大数十倍? (79)1.105为什么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成桥阶段中荷载产生的位移没有影响? (79)1.106为什么进行钢混叠合梁分析时,桥面板与主梁变形不协调? (80)1.107为什么悬臂施工时,自重作用下悬臂端发生向上变形? (81)1.108为什么使用“刚性连接”连接的两点,竖向位移相差很大? (82)1.109为什么连续梁桥合龙后变形达上百米? (83)1.110为什么主缆在竖直向下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上拱变形? (84)1.111为什么索单元在自重荷载作用下转角变形不协调? (85)1.112为什么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下出现了轴力? (85)1.113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时,车道所在纵梁单元的内力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的内力?861.114如何在“移动荷载分析”时,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 (86)1.115空心板梁用单梁和梁格分析结果相差15%? (88)1.116为什么徐变产生的结构内力比经验值大上百倍? (88)1.117如何查看板单元任意剖断面的内力图? (89)1.118为什么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厚度板单元的内力结果不一样? (90)1.119为什么无法查看“板单元节点平均内力”? (92)1.120如何一次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 (92)1.121如何调整内力图形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和角度? (93)1.122为什么在城-A车道荷载作用下,“梁单元组合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不等?961.123为什么“梁单元组合应力”不等于各分项正应力之和? (96)1.124为什么连续梁在整体升温作用下,跨中梁顶出现压应力? (96)1.125为什么PSC截面应力与PSC设计结果的截面应力不一致? (97)1.126为什么“梁单元应力PSC”结果不为零,而“梁单元应力”结果为零? (97)1.127如何仅显示超过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的应力图形? (98)1.128为什么“水化热分析”得到的地基温度小于初始温度? (100)1.129“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局部应力集中? (101)1.130为什么修改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101)1.131为什么截面偏心会影响特征值计算结果? (102)1.132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没有扭转模态结果? (103)1.133“屈曲分析”时,临界荷载系数出现负值的含义? (103)1.134“移动荷载分析”后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all工况的含义? (104)1.135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结果没有考虑冲击作用? (104)1.136如何得到跨中发生最大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情况? (105)1.137为什么选择影响线加载时,影响线的正区和负区还会同时作用有移动荷载?1061.138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等效静力荷载分析得到结果不同? (106)1.139如何求解斜拉桥的最佳初始索力? (107)1.140为什么求斜拉桥成桥索力时,“未知荷载系数”会出现负值? (109)1.141为什么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控制”时,提示“主梁结构组出错”? (109)1.142如何在预拱度计算中考虑活载效应? (110)1.143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的含义? (110)1.144由“桥梁内力图”得到的截面应力的文本结果,各项应力结果的含义? (111)1.145为什么定义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生错误!”?1121.146为什么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 (113)1.147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自动生成的“POST:CS”的含义? (113)1.148为什么没有预应力的分析结果? (114)1.149如何查看“弹性连接”的内力? (115)1.150为什么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正值? (116)1.151如何查看预应力损失分项结果? (116)1.152为什么定义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后,无法查看“梁单元应力”图形? (117)1.153为什么拱桥计算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 (118)1.154如何在程序关闭后,查询“分析信息”的内容? (119)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20)1.155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 (120)1.156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 (120)1.157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 (121)1.158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 (121)1.159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 (122)1.160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 (122)1.161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123)1.162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123)1.163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1231.164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 (124)1.165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 (125)1.166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 (125)1.167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 (126)1.168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 (128)第九章“查询”中的常见问题 (130)1.169如何查询任意节点间距离? (130)1.170如何查询梁单元长度、板单元面积、实体单元体积? (130)1.171如何查询模型的节点质量? (130)第十章“工具”中的常见问题 (132)1.172如何取消自动保存功能? (132)1.173如何定义快捷键? (132)1.174如何查询工程量? (133)1.175为什么采用SPC计算的薄壁钢箱截面的抗扭惯性矩小于理论计算值? (134)1.176为什么相同的截面用CAD与SPC计算的截面特性不同? (135)1.177为什么SPC里定义的截面无法导出sec格式文件? (135)第六章“分析”中的常见问题62第七章“结果”中的常见问题 (74)1.96 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CS:恒荷载”等的含义? (74)1.97 为什么“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恒荷载组合了两次? (74)1.98 为什么“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 (75)1.99 为什么在自动生成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不是0.4或0.7? (76)1.100 为什么在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上出现了反力? (76)1.101 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模型,在自重作用下的反力不同? (77)1.102 为什么小半径曲线梁自重作用下内侧支反力偏大? (77)1.103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与手算结果不符? (78)1.104 为什么考虑收缩徐变后得到的拱顶变形增大数十倍? (79)1.105 为什么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成桥阶段中荷载产生的位移没有影响? (79)1.106 为什么进行钢混叠合梁分析时,桥面板与主梁变形不协调? (80)1.107 为什么悬臂施工时,自重作用下悬臂端发生向上变形? (81)1.108 为什么使用“刚性连接”连接的两点,竖向位移相差很大? (82)1.109 为什么连续梁桥合龙后变形达上百米? (83)1.110 为什么主缆在竖直向下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上拱变形? (84)1.111 为什么索单元在自重荷载作用下转角变形不协调? (85)1.112 为什么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下出现了轴力? (85)1.113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时,车道所在纵梁单元的内力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的内力? (86)1.114 如何在“移动荷载分析”时,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 (86)1.115 空心板梁用单梁和梁格分析结果相差15%? (88)1.116 为什么徐变产生的结构内力比经验值大上百倍? (88)1.117 如何查看板单元任意剖断面的内力图? (89)1.118 为什么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厚度板单元的内力结果不一样? (90)1.119 为什么无法查看“板单元节点平均内力”? (92)1.120 如何一次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 (92)1.121 如何调整内力图形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和角度? (93)1.122 为什么在城-A车道荷载作用下,“梁单元组合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不等?961.123 为什么“梁单元组合应力”不等于各分项正应力之和? (96)1.124 为什么连续梁在整体升温作用下,跨中梁顶出现压应力? (96)1.125 为什么PSC截面应力与PSC设计结果的截面应力不一致? (97)1.126 为什么“梁单元应力PSC”结果不为零,而“梁单元应力”结果为零? (97)1.127 如何仅显示超过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的应力图形? (98)1.128 为什么“水化热分析”得到的地基温度小于初始温度? (100)1.129 “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局部应力集中? (101)1.130 为什么修改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101)1.131 为什么截面偏心会影响特征值计算结果? (102)1.132 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没有扭转模态结果? (103)1.133 “屈曲分析”时,临界荷载系数出现负值的含义? (103)1.134 “移动荷载分析”后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all工况的含义? . 104 1.135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结果没有考虑冲击作用? (104)1.136 如何得到跨中发生最大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情况? (105)1.137 为什么选择影响线加载时,影响线的正区和负区还会同时作用有移动荷载?1061.138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等效静力荷载分析得到结果不同? (106)1.139 如何求解斜拉桥的最佳初始索力? (107)1.140 为什么求斜拉桥成桥索力时,“未知荷载系数”会出现负值? (109)1.141 为什么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控制”时,提示“主梁结构组出错”? (109)1.142 如何在预拱度计算中考虑活载效应? (110)1.143 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的含义? (110)1.144 由“桥梁内力图”得到的截面应力的文本结果,各项应力结果的含义? (111)1.145 为什么定义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生错误!”? (112)1.146 为什么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 (113)1.147 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自动生成的“POST:CS”的含义? (113)1.148 为什么没有预应力的分析结果? (114)1.149 如何查看“弹性连接”的内力? (115)1.150 为什么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正值? (116)1.151 如何查看预应力损失分项结果? (116)1.152 为什么定义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后,无法查看“梁单元应力”图形?1171.153 为什么拱桥计算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 (118)1.154 如何在程序关闭后,查询“分析信息”的内容? (119)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20)1.155 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 (120)1.156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 (120)1.157 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 (121)1.158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 (121)1.159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 (122)1.160 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 (122)1.161 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123)1.162 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123)1.163 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1231.164 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 (124)1.165 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 (125)1.166 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 (125)1.167 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 (126)1.168 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 (128)第九章“查询”中的常见问题 (130)1.169 如何查询任意节点间距离? (130)1.170 如何查询梁单元长度、板单元面积、实体单元体积? (130)1.171 如何查询模型的节点质量? (130)第十章“工具”中的常见问题 (132)1.172 如何取消自动保存功能? (132)1.173 如何定义快捷键? (132)1.174 如何查询工程量? (133)1.175 为什么采用SPC计算的薄壁钢箱截面的抗扭惯性矩小于理论计算值? (134)1.176 为什么相同的截面用CAD与SPC计算的截面特性不同? (135)1.177 为什么SPC里定义的截面无法导出sec格式文件? (135)第一章“文件”中的常见问题1.1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具体问题本模型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在分析第一施工阶段时出现“W ARNING : NODE NO. 7 DX DOF MAY BE SINGULAR”,如下图所示。
《桥梁工程midas-Civil常见问题解答》教学提纲
![《桥梁工程midas-Civil常见问题解答》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2ac180227916888586d788.png)
5.1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2i<<NKv8;5.2 “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2KQsS)ju5.3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3S-^y;
#=5.4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荷载?4mo%9UL,#W5.5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5{E!"^^0`5.6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6$-""=O|"
}n,4.22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16/fC@T4.23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17Vw.c05x4.24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18NSH20$A<4.25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19y`O!,kW4.26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202 g5Ft4.27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21u3) Oj7cX4.28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21#-$ \f(+<4.29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22Ylbh_ d~BU4.30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24Ah:!4.31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24GyI(1OAW4.32如何模拟满堂支架?25<Wc98m4.33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25/N6sH!w4.34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26/MFy%=0l4.35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26[DrG;k?4.36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 27%-ih$ZY4.37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 27*?jU$&Qpj*4.38 “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28#hL<9j4.39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290{M =^964.40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29v&g(6~b_>4.41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303&Dln4.42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30.5=Qf vi*4.43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314k' 2FkDA4.44如何删除重复单元?nLK%5C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8.1 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 (2)8.2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 (2)8.3 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 (3)8.4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 (3)8.5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 (4)8.6 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 (4)8.7 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5)8.8 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5)8.9 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 58.10 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 (6)8.11 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 (7)8.12 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 (7)8.13 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 (8)8.14 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 (10)第八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8.1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具体问题如题!相关命令设计〉SRC设计问题解答可以使用“设计〉SRC设计”对钢管混凝土结构进行结构验算。
相关知识进行SRC设计时,首先要建立组合结构并分析,注意组合结构的材料和截面必须选择组合材料和组合截面。
分析完成后,定义SRC设计用荷载组合(结果)荷载组合〉SRC设计),定义了荷载组合后,还需要定义“SRC组合构件设计参数”指定设计参考的规范和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能,执行设计即可。
对于SRC结构不仅可以进行结构验算,还可以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8.2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具体问题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可以进行PSC设计吗?使用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相关命令设计〉PSC设计问题解答对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可以进行PSC设计,但仅对部分验算内容进行截面验算,如不能进行混凝土截面正应力验算。
且执行PSC设计时有其特殊的设计原则。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执行PSC设计原则如下:(1)不能进行截面正应力验算;(2)使用阶段截面应力验算:截面特性采用的是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中最终截面特性并考虑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后的换算截面特性。
(3)承载能力验算:采用的是建模所用截面的截面特性进行承载能力计算。
相关问题问题4.26。
8.3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具体问题进行PSC设计时,程序能否对各个截面进行截面配筋设计?相关命令设计〉PSC设计问题解答目前PSC设计可以对验算截面进行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配筋设计。
如下图所示,给出钢筋用量、钢筋布置位置以及预应力钢筋张拉荷载的估算值,为设计人员在编辑截面配筋时提供参考。
相关知识对于预应力钢筋估算,程序参考的是《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梁桥》(徐光辉、胡明义主编,2000年,人民交通出版社)中的表2-5-3中的估算公式进行计算的。
预应力钢筋估算时不考虑已配普通钢筋作用,但在普通钢筋估算时要考虑已配预应力钢筋提供的抗弯承载力作用,然后根据最大弯矩设计值计算所需的普通钢筋用量。
进行普通钢筋估算必须在前处理定义“截面配筋”,否则不能进行普通钢筋估算。
8.4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具体问题分析完成后执行PSC设计时,提示如图8.4.1所示。
图8.4.1 PSC设计提示信息相关命令模型〉单元〉单元〉分割...问题解答本模型因为预应力钢束穿入最外侧的两个单元(单元45和单元46)太短,通常程序默认如果钢束在单元内布置长度小于单元长度的1/5时,则忽略钢束在此单元的布置。
可以通过对45和46号单元进行单元细分来改正此问题。
相关知识定义预应力布置形状时,钢束分配单元必须连续,程序默认最多可以在分配单元中出现一处不连续的情况,如果不连续位置超过两处,则程序会提示“钢束分配单元没有长拉”。
相关问题问题11.5。
8.5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具体问题分析完成后执行PSC设计,提示错误不予进行设计,如图8.5.1所示。
相关命令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问题解答同样钢束组中的只能有一个钢束特性值。
因为钢束组定义的意义是将预应力损失情况一样或接近的钢束放置在同一组内,程序以钢束组为单元查看预应力损失结果表格,钢束组的定义对其他分析没有影响。
8.6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具体问题定义了PSC设计各项参数后,执行PSC设计时,程序提示设计用荷载组合不存在,为什么?相关命令结果〉荷载组合...问题解答PSC设计所用荷载组合必须在“结果〉荷载组合〉混凝土设计”栏内定义,在“一般”栏内定义的荷载组合不能进行PSC设计。
相关知识荷载组合共有四栏,其中混凝土设计、钢结构设计、SRC设计分别用混凝土结构验算、钢结构验算、SRC结构验算用组合,“一般”栏内定义的荷载组合仅用于分析结果的查看,“一般”栏内可以包含其它三种荷载组合类型,还可以定义荷载组合包络。
8.7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具体问题对于A类构件的正截面抗裂验算,规范要求分别按长短期组合进行验算,那么程序能否同时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呢?相关命令设计〉PSC设计问题解答在Civil2006中可以同时输出A类构件在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如下图所示,SIG-ALL为0项对应的是在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SIG-ALL 非0项对应的是在长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相关知识在Civil671中,A类构件的正截面抗裂验算仅输出一种最不利结果。
程序对长、短期荷载组合分别进行验算,取最不利一种荷载组合下的验算结果输出。
相关问题问题7.8。
8.8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具体问题进行PSC设计完成后,为什么唯独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相关命令设计〉PSC设计〉PSC设计结果表格〉...问题解答因为荷载组合中没有短期荷载组合,所以对于全预应力构件,程序无法执行正截面抗裂和斜截面抗裂。
重新生成短期荷载组合。
8.9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具体问题PSC 截面应力查看截面应力时,发现在psc 计算结果-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验算表格中结果与梁应力(PSC)中PS1结果相差较大,请问:1)这两个结果可以比较吗?2)1、2两点相差较大正常吗? 相关命令设计〉PSC 设计〉PSC 设计结果表格... 结果〉应力〉梁单元应力(PSC )...问题解答在有移动荷载作用的情况下的截面应力程序给出的都是最大最小值,因此得到的组合应力值都是按最不利应力得到的组合值,而PSC 设计得到的截面应力结果是同是发生内力计算得到的应力值,所以在有移动荷载作用的情况下还是要以PSC 设计中的截面应力计算值为准。
对没有移动荷载作用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8.10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 ”?具体问题在PSC 设计结果表格中得到的设计承载能力Vn 数值大于设计剪力d V 0 ,可验算结果一栏仍然显示“NG ”。
是什么原因呢?相关命令设计〉PSC 设计...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问题解答MIDAS 在进行截面承载能力验算的同时还按照规范5.2.9条的规定要验算截面是否满足最小尺寸要求。
只有当截面尺寸验算、承载力验算两者都符合要求时,验算结果才为“OK ”,有一项验算没有通过,其结果都会是“NG ”。
相关知识对于斜截面抗剪和使用阶段抗扭承载力验算,规范除规定承载力验算计算方法外,还规定抗剪截面和抗扭截面必须满足最小截面要求,分别是规范公式(5.2.9)和规范公式(5.5.3-1)。
相关问题问题7.11,问题7.12。
8.11PSC 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具体问题在“PSC 设计结果表格〉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表格中,最后一栏“验算”栏显示“跳过”代表什么意思?图7.11.1 斜截面抗剪验算中跳过的含义相关命令设计〉PSC 设计...问题解答跳过表示该验算截面满足规范公式(5.2.10)的规定,可以不必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1050.00230KN nh f V td d αγ-⨯≤ 规范公式(5.2.10)相关知识对于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当验算截面满足规范公式(5.2.10)时,可以不进行斜截面抗剪验算,程序在PSC 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格的验算栏内以“跳过”显示。
对于不满足规范公式(5.2.10)的截面在PSC 设计验算结果表格的验算栏内以“验算”显示。
在使用阶段抗扭验算中,规范也有类似的规定,当截面满足规范公式(5.5.3-2)时,可不进行构件的抗扭承载李计算。
因此在PSC 设计“使用阶段抗扭验算”结果表格的验算栏中以“跳过”表示,如果不满足规范公式(5.5.3-2),在验算栏内以“验算”表示。
)/(1050.0223000mm KN f W T bh V td tddαγγ-⨯≤+规范公式(5.5.3-2)8.12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具体问题箍筋对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有显著提高作用,但在本模型中增大普通箍筋的面积,混凝土斜截面抗剪面积没什么改变,为什么?相关命令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问题解答本模型采用数值型截面模拟,在定义PSC数值型截面时,要求指定剪切验算的位置,否则程序默认截面腹板厚度为0,因此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时,虽然增大了箍筋的面积,但因为腹板厚度为0,所以对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
图7.12.1 数值型截面没有指定腹板厚度图7.12.2 在数值型截面中指定验算位置相关知识PSC数值型截面在指定剪切验算位置时,不仅对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有影响,而且还对剪切应力计算、抗弯承载能力影响很大。
因为这些计算都涉及到腹板厚度的取值。
8.13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具体问题编辑与删除截面钢筋,对PSC设计得到的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为什么?相关命令分析〉主控数据...问题解答如果要考虑普通钢筋的作用,需要在分析主控数据中勾选考虑普通钢筋作用。
否则无论是分析过程中还是在设计验算过程中,程序默认不考虑普通钢筋作用。
相关知识截面钢筋在程序中模拟的是非预应力钢筋作用,截面钢筋中可以设置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箍筋、竖向预应力筋、弯起钢筋等。
图7.13.1 分析考虑普通钢筋作用图7.13.2 纵向截面钢筋图7.13.3 其他截面钢筋类型相关问题问题7.12,8.14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具体问题计算书封面上有计算、校核、审核人员信息,这些信息在哪里可以输入?相关命令文件〉项目信息...问题解答这些信息需要在项目信息中指定,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