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自然条件
焦作地质概况
![焦作地质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25b1e553168884868762d6d6.png)
精心整理一、地貌焦作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
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
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自然平均坡度为2‰。
最高处海拔1955米,最低处海拔90米。
地面高差达1800多米。
(一)山地。
焦作地区的山地为中山(1000米以上)和低山(500-1000米),分布于修武北部,经焦作、博爱至沁阳西部,是太行山系的组成部分。
该区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坡向多为南坡或西南坡,坡度在20度以上。
焦作的山地地形复杂,各山岭间由峡谷相连,山势陡峻,山谷切割较深,呈"V"形,阴坡一般较陡,土层深厚。
焦作地区的主要山脉是太行山。
太行山位于焦作地区北部,西接王屋山,向东延伸至修武,走向近东西。
山势宏伟,绵延数千里,坡度在1(1汇入。
(1958年)。
丰枯年变化较大,年内变化亦很大,6-9月约占全年水量的80%,给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由于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境内河床平均高出堤外地面2-3米,历史上曾决口66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治理,变害为利,先后兴建了人民胜利渠、武嘉灌区、白马泉灌区、孟县白坡灌区等引黄灌溉工程,黄河由此变害为利。
(2)沁河:沁河是焦作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
向东流经沁阳、博爱、温县,在武陟县注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
过境长度90余公里。
沁河径流资源丰富,河口站多年平均流量49.5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16.1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32.5%,含沙量低,稳定可靠。
(3)丹河:是沁河最大的支流,在博爱县青天河村入境,水资源丰富,山路平站多年平均流量11.1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6.8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61.3%。
(4)大沙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
流经博爱、武陟、修武县,经新乡县入共产主义渠,上游河宽15米,下游河宽30米,平均河深3米,平均径流深度150毫米。
最大流量650立方米/秒,基流量为80立方米/秒。
焦 作 市 简 介
![焦 作 市 简 介](https://img.taocdn.com/s3/m/c6f64a0ee87101f69e3195b8.png)
焦作市简介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辖2市4县4区,面积4071平方公里,人口330万人。
市区建成区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74万人。
焦作是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发祥地,是历史名人韩愈、李商隐、司马懿、许衡、朱载育的故里。
这里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坛等旅游胜地,有嘉应观、妙乐寺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条件优越,原煤、耐火粘土、铝钒土等矿产丰富,水资源充足,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柳、焦新、太焦、侯月四条铁路线在此交汇,全市公路密度居于河南省首位,地方自筹资金修建了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黄河公路大桥,使焦作成为豫西北、晋东南地区重要枢纽。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都将从焦作经过。
改革开放以来,焦作经济迅速发展,由单一的煤炭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以冶金、能源、旅游、化工、建材、轻纺、食品等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市。
焦作工业实力雄厚,是全国重要的化工、能源和铝工业基地。
农业基础条件良好,是全国三大粮食高产区之一,优质专用小麦、特用玉米、种子和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在国内享有盛名。
旅游业发展迅速,重点景区客流量居全省前列。
焦作自然环境优美,正在着力打造山水游品牌,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旅游城市。
焦作经济发展环境优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经济秩序的规范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焦作社会稳定,民风淳朴,诚实守信,人心思进,拥有投资兴业、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
2001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5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0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均居河南全省前列。
焦作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与条件
![焦作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与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35f0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7.png)
焦作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与条件1.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焦作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它周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这为焦作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焦作市还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通过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焦作市与周边城市以及全国各地相连。
这为企业的运输和物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结构和优势焦作市拥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
其中,焦作市的主要产业是煤炭和化工产业。
煤炭资源的丰富使得焦作市成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化工产业则以焦化、煤化工和磷化工为主,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
除此之外,焦作市还发展了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焦作市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环境。
焦作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设立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项目,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此外,焦作市还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为焦作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焦作市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焦作市居民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超市和专业市场,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同时,焦作市也吸引了许多知名品牌和零售企业进驻,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5.政府支持和投资环境焦作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建设。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举措,鼓励企业投资兴业。
焦作市还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土地、税收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
这些政府支持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6.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焦作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行动计划,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
焦作市还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焦作所辖县(市区)概况
![焦作所辖县(市区)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2b14cb6648d7c1c708a14575.png)
市 情 简 介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
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52.03万,其中市区人口81.12万,城镇人口133.1万。
2005年,焦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8.8亿元,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7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33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430元、383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80.91亿元。
焦作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
它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
焦作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
它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焦枝(焦作--枝城)、焦太(焦作--太原)、焦新(焦作--新乡)、月侯(月山--侯马)四条铁路线,有月山、待王两个较大的货运编组站,铁路交通便利。
全市公路总里程达4953公里,公路密度121.6公里/百平方公里,远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境内已建成焦郑、焦晋两条高速,通车里程达125公里,正在建设焦温、新焦济、济洛三条高速,“十五”末,焦作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中心城市到各县市均可实现高速连接,届时将构筑起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全市的高速公路网也将与京珠、太澳、连霍等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连通,焦作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经济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焦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一是矿藏十分丰富。
有矿产资源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田可开采储量6亿吨,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埋藏浅,易开采, 是生产陶瓷、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已探明储量5049万吨;铁矿保有储量2726万吨,工业储量740.6 万吨,以磁铁矿为主,含铁量32%;石灰石预测储量100亿吨,是生产纯碱、乙炔、水泥等产品的优质原料;硫铁矿保有储量3475.5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1%。
焦作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焦作区域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37f0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8.png)
焦作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焦作是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的一个主要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区域发展正在加速推进。
以下是对焦作区域发展现状的分析。
经济发展:焦作市经济以工业为主导,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焦作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主要煤炭和化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同时,焦作还发展了一些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电子商务等。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增强。
市场潜力:焦作地处中国中原经济区,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为焦作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焦作辐射周边的农村区域,发展农业产业也具备巨大的潜力。
城市建设:焦作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环境。
城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提升,城市生活便利度大幅提高。
同时,焦作还注重绿化建设,增加了公园和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环境。
教育和科技:焦作在教育和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建设加快,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焦作还拥有一些优质的中小学,为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旅游业:焦作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焦作市依托云台山、嵩山等风景名胜区进行旅
游资源开发,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焦作还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焦作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产业结构转型等。
但总体来说,焦作在经济、城市建设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具备持续推动区域发展的潜力。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70dade2310661ed9ac51f30f.png)
1、焦作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焦作市地处北纬34°48′16″~35°29′30″,东经112°32′48″~113°39′45″之间,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的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郑州市的荥阳、巩义,洛阳市的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新乡市的辉县、获嘉、原阳接壤,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地形地貌全市的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的特点。
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溪流潺潺。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是焦作“梦幻山水”的杰出代表。
区内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1327米和1116.9米,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的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和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130米左右。
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是我省主要的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的褶裙斜坡与黄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的凹地平原,平均海拔95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
该区域是我市最重要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和工业原料林的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85~1300米。
东西最长处98公里,南北最宽处55公里,国土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
其中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约2959.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3.5%,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区约1066.5平方公里,占26.5%。
(三)气候概况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
全年平均气温为11.4~14.9℃,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43.6℃。
焦作简介介绍
![焦作简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66387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9.png)
和历史文化底蕴。
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交通基础设施
焦作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合理,公共 交通系统便捷。此外,焦作还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 网,便于城市与外部的联接。
市政设施
可持续发展
焦作市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通过产业结构优化、 资源节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途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绿化建设
焦作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工程不仅美化城市 环境,还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
06
社会事业和民生福祉
Chapter
社会保障和民生福祉提升
1 2 3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焦作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 活。
住房保障工作加强
焦作市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完善住房供应体 系,推进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城乡居民 住房条件。
扶贫攻坚成果巩固
焦作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实现全面小康。
焦作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 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 • 经济产业和发展现状 • 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 社会事业和民生福祉
01
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Chapter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地理位置
焦作市位于中国华中地区,河南 省西北部。
区域范围
焦作市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 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4,071平 方公里。
焦作概况2
![焦作概况2](https://img.taocdn.com/s3/m/5d78434133687e21af45a93b.png)
2 研究区域概况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畔,太行山南麓,处于华北、华东、华中通向西北的咽喉地带,地跨东经112º43'31"-113º38'35"和北纬34º49'03"-35º29'45"之间。
市境东西长102.05 公里,南北宽75.43 公里,土地总面积4000.89平方公里。
现辖山阳区、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四个行政区和一个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温县四县和沁阳、孟州两个县级市。
东与新乡市的获嘉县、辉县市、原阳县毗邻,南隔黄河与郑州市及其所辖的荥阳县、巩义市和洛阳市的偃师县、孟津县相望,西与济源市相邻,北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
2.1.1自然条件概况(1)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量适中,能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焦作市处于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少雪、年平均气温14.1-14.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79.4 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6.93 千卡/平方厘米,年活动积温在4500℃-4900℃,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降水量600-700 毫米,无霜期200 天,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2)水资源丰富,为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提供了良好条件焦作市境内有黄河、沁河、丹河、沙河等河流通过,水资源丰富,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弥补了灌溉水资源及生活用水的不足,也是平原区土壤产生、形成的主要动力条件。
另外,这里还是太行山地下水的天然汇集地,总储量达12.4亿立方米。
丰富的水资源,为该市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地貌类型多样、土壤种类多、耕地质量好该市地貌类型多样,由山区和平原两大基本结构单元构成,北部为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南部为黄河、沁河冲击平原,造就了潮土、褐土、石质土、粗骨土、棕壤等繁多的土壤类型(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 分类,下同)。
《焦作市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方案》
![《焦作市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411136ce2f0066f4332234.png)
《焦作市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方案》摘要。
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焦作市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
从焦作市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的现状入手,重点介绍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水土保持的总体规划目标,综合治理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
全面合理地针对焦作市水土流失情况提出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方案。
关键词:焦作市;水土保持规划;小流域治理;治理措施0引言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北纬34° 49’〜35° 30’,东经112° 35’〜213° 387之间,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
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焦作市的地貌由平原与山区两大基木结构单元构成,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
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
焦作市为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根据焦作气象站2956〜202x 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80mm,自北向南递减。
受季风影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其中又以7、8两月降水量最为集中,其降水量占年总量的45%。
1水土流失现状1.1水土流失类型按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焦作市属于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一南方丘陵土壤区,全市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其次还存在着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土壤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岗地的荒山、疏林地与陡坡。
2.2水土流失分区焦作市北、西部有山区、丘陵、岗坡,东、南部为平原滩区,地形比较复杂,地面坡度变化较大,分属黄河、海河两个流域。
由于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形成洪水来汹去猛,造成较为严重的冲刷,致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黄河流域主要有南那沟、云阳河等22条小流域,其中水土流失强度区有67.9km2,中度区有123.42km2,轻度区有72.48km2,分别占本市该流域流失面积的25.74%, 46.79%,27.48%;海河流域主要有月山沟、纸坊河等20多条小流域,其中水土流失强度区有54.26km2,中度区有153.74km2,轻度区有161.2km2,分别占本市该流域流失面积的24.7%, 41.64%, 43.66%。
地理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地理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https://img.taocdn.com/s3/m/9b755a7b0b1c59eef8c7b474.png)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焦作 市的形成和发展?
(1)焦作--------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 与山西省晋城、陵川接壤,南隔黄河与郑州 市、洛阳市相望,西邻济源,东接新乡。焦 作市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全境以平原为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优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交通便利
阅读资料2. 分析:焦作市进一步发展 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挖 掘潜力?
1.工业转型:
开发多种优势资源,发展化工、电力、 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等多种工业,实现工 业结构多样化。 • 积极发展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
2.农业转型:
措施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措施2: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业产 业化水平。 措施3: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3.第三产业发展:
• 现代物流业: 位于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 北,特别是背靠山西,一直是晋煤外 运的重要通道。作为交通枢纽,为人 流、物流的集散、中转地。丰富的矿 产需要输出。 •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
(2) 资源丰富----------矿藏十分丰富。 ①水资源:焦作市是中西部地区不可多得的水资 源富集区。 ②多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 共有40余种。 ③土地资源:种类齐全,耕作面积大。 ④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四大怀药"(怀山 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闻名中外。 ⑤旅游资源丰富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数千年 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人 文景观,已形成"四大旅游区、十大景区、八大景 点"的总体格局。
焦作简介
![焦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e301f395727a5e9856a6187.png)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东连新乡,西接洛阳,南临黄河与省会一衣带水,北依太行与晋东南一脉相连。
焦作的自然风光秀美壮丽。
太行山层峦叠嶂,母亲河渊源流长,大山大河造化了焦作山水之大气,成就了焦作旅游之大气。
焦作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焦作古称山阳,是人类早期活动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在此留下了众多珍贵史迹。
焦作的人文景观星光灿烂,多姿多彩。
焦作古为怀庆府所在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女娲补天,黄帝祈天、神农尝百草等美丽传说源于此地;韩愈、李商隐、司马懿、许衡、朱载土育等历史名人诞生在这里;武王伐纣遗址、山阳城遗址、古羊肠坂道(曹操北上壶关讨伐高干曾路经此地,写下名篇《苦寒行》)、汉献帝陵、竹林七贤遗址等古迹犹存;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元代建筑瑰宝——慈胜寺、五代御塔——妙乐寺塔、河南三大金塔之首——三圣塔、世界文化名人朱载土育墓、早商府城遗址等被国务院公布为六大文物“国宝”;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月山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陵园等名胜荟萃。
焦作温县陈家沟为中华太极拳发祥地,是中外太极拳爱好者向往的太极圣地,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多太极拳流派皆源于此。
太极拳历经300多年的沧桑变幻,目前已成为人类共同参与的、人数最多的世界第一武术运动,堪称中华民族武术奇葩和世界文化瑰宝。
这里还有中央电视台外景拍摄基地——焦作影视城、现代高科技水上乐园——龙源湖乐园、城市森林动物园等旅游项目。
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织,与山水风光交相辉映,使得焦作山水更具文化神韵和内涵。
位置: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面积:4071平方公里人口:330万行政区划:辖沁阳、孟州二市,温县、武陟、修武、博爱四县,解放、山阳、中站、马村、高新五区。
概貌: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五千年灿烂的人类文明,赋予了焦作山水以独特的灵性和丰厚的内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问题探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问题探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https://img.taocdn.com/s3/m/a405c8b6dd3383c4bb4cd27a.png)
青龙 (2)自然资源 峡 ①水资源:焦作市是中西部地区不可多得的 水资源富集区。 青天 河 ②多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 较好,共有40余种。 神农 ③土地资源:种类齐全,耕作面积大。 山 ④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四大中药 "(山药、牛膝、地黄、菊花)闻名中外。 (3)风景名胜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数 嘉应 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而独特的 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已形成“四大旅游区、十 大 景区、八大景点"的总体格局。
• 做强做大铝工业:焦作市铝矾土矿丰富, 又有丰富的水资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工程都从此经过,有发展铝工业的前提条 件,力争改变过去那种经济全部依赖煤炭 的状况。 • 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 转变:这是焦作市政府制订的三大战略转 变之一,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从地下矿产资源转向地上山水资源,以旅游 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焦 作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地质公 园--云台山,省级风景名胜--青龙峡等。发 展旅游业这种"无烟工业"不仅增加了当地农 民收入,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为 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云台 山
如何挖掘潜力?
• 开发多种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 发展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由采煤 到炼铝); • 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 积极发展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从资源主导转向科技主导:即今后的发展并不是 以大量地消耗资源来获得经济的发展,而是在经 济发展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从 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经济 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并不是说要大力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因为发展高新技术需要雄厚的资金和强 大的科技力量,该地区区位条件并不适合。 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焦作发 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良好,农产品工,可有效地安排富余人员,延 长产业链,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焦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焦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869ca9dd4d8d15abe234e8d.png)
焦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年——2015年)第一章前言一、焦作市概况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黄河北岸。
北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郑州、洛阳,西连济源,东接新乡。
面积4068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958km2,平原面积3110km2,分别为全区总面积的23.53%和76.47%。
人口约325万,辖4区(中站区、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2市(孟州市、沁阳市)、4县(修武县、博爱县、温县、武陟县),25个街道办事处,85个乡(镇)。
全市年工农业总产值达95亿元,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为采矿业和旅游业,为河南省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之一。
二、地质环境条件焦作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610毫米,全年无霜期221天。
水系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沁河、蟒河、丹河属黄河水系,大沙河、大狮涝河属海河水系。
焦作市地处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太行山地、丘陵,最高海拔1362m。
东南部为黄河、沁河冲积平原,最低标高79.3m,地形变化大,地貌单元复杂。
焦作市北部山区、丘陵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层区,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少量的二叠系,岩性以灰岩、砂岩、页岩、泥岩为主,南部平原区地表岩性是第四系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及砂。
根据“河南省地质构造图”,焦作市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属山西台隆与华北坳陷的结合部位,三级构造单元属济源—开封凹陷的西北部和太行山拱断束的结合部位。
地质构造上位于太行山前近南北向复背斜的东翼反射弧地带,太行山前新华夏系大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盘古寺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活动性断裂构造比较发育。
地震烈度为Ⅶ度区,基本重力加速度为0.10g。
焦作市矿产丰富,主要为煤、耐火粘土、石灰石、硫铁矿、白云岩等五大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矿储量大,煤质优,中外驰名。
综上所述,焦作市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人类活动较为强烈,地质环境脆弱。
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实施防治规划的必要性近年来,市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视,组织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地裂缝填充、塌陷区排水、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等,治理成效显著。
市域分析与规划背景
![市域分析与规划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6375bc1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a.png)
市域分析与规划背景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土地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的1/4,天津市的1/3和上海市的2/3,2003年总人口340.34万人,占河南省的3.5%,GDP334亿元,占河南省的4.64%,人均GDP 9825元,居河南省第4位。
现辖四区(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中站区)、四县(博爱县、修武县、温县、武陟县)、两市(沁阳市、孟州市)。
从发展历史分析,焦作是一个曾几度辉煌、为国家能源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煤城;从发展现状分析,焦作既是一个空间上的“小城市”,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城市”,既是目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最快的城市之一,又是一个在短期内有望建成以资源深加工、新型材料和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山水旅游城市;从发展前景分析,焦作是一个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
一、区位条件分析1、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经济区位焦作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临经济发展强劲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西接资源丰富的西部广大地区,南跨黄河与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主轴线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相连,北越太行山与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省毗邻,中穿正在建设中的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和即将动工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这种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和边际优势,使焦作成为国家晋陕蒙接壤地区重要能源基地东部边缘的重要门户和晋煤南下东运的咽喉要道,同豫西、晋东南地区之间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工农业产品等方面优势互补,有利于实现双向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经济协作,为焦作市大力发展以资源深加工、新型材料和能源重化工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区位基础(参见焦作市区位与对外交通分析图、焦作市卫星遥感影象位置图)。
穿过市域境内的“西气东输”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部建成之后,将从根本上打破制约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素与生态环境瓶颈,为焦作市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创造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焦作山药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焦作山药产业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a389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a.png)
焦作山药产业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山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健康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焦作市是中国主要的山药产区之一,该地的山药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旨在分析焦作山药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2. 焦作山药产业的产量和产值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焦作市的山药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山药产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
从产值角度来看,焦作山药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0亿元,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3. 发展优势分析焦作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这为山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1 地理条件优势焦作市地处中国中部,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有利于山药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3.2 人文资源优势焦作市有着丰富的山药种植经验和传统技艺,世代耕种山药的农民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
此外,焦作市还建立了多个山药研究机构,为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3 市场需求优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山药作为一种独特的营养食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国内市场巨大的需求为焦作山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4. 挑战和问题在焦作山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4.1 品质问题一些山药种植户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品质,导致市场上的山药品质参差不齐,难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4.2 品牌问题焦作山药品牌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推广,限制了山药产业的发展。
4.3 产业链问题目前焦作山药产业仍然以初加工为主,加工环节薄弱,降低了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需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条。
5. 发展建议为了促进焦作山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5.1 加强品质控制鼓励山药种植户注重品质,采取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确保山药的品质和口感稳定。
5.2 提升品牌形象加强山药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市场占有率。
焦作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焦作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34ef2dd76eeaeaad1f330c4.png)
学术论坛2331、前言城市的兴起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地域内多种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焦作地区的兴起和发展就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发达的农业经济和极高的军事价值综合作用的结果。
2、历史时期焦作地区的自然环境黄河是华夏文明孕育、诞生的摇篮,中国人类文明的足迹遍布其两岸。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曰:“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
夫三河在天下之中,王者所更居也。
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
”[1]对焦作独特的山川地理风貌曾有这样的解释:焦作古称河内,位于太行山南麓、黄河北岸,地势呈高山突入、大河怀抱之势,集山阳、河阳于一身,属于“乾乾为坤、阳阳为阴”之地,所生之物必以“阴”见长,比如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四大怀药”是滋阴补阳 (2)2.1气候条件焦作地区地处黄河与太行山之间,北部主要是山地,南部为沁、黄河形成的冲积平原。
在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殷商时期的焦作地区是大象栖息之地,属亚热带气候[4]。
西北方面为太行王屋山脉,对寒潮有着明显的阻挡作用。
现在的焦作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热、秋凉冬寒。
2.2资源状况焦作一带,古又称“覃怀”,自古以来焦作地区就是一个多条河流交汇、湖泊沼泽遍地的冲积平原,黄河、济水、丹河、沁河等各大水系像拧麻花一样在这里滚来滚去,将各壤土汇聚于此[2]。
捎带了流经地的各种土壤和微量元素的各地而来的水系,形成了这片冲积平原,逐年积累,同时吸纳太行山岩熔地貌渗透的大量微量元素,形成了焦作“四大怀药”的温床。
焦作因其水源充沛,从而开创了灌溉农耕文化,水利灌溉尤其是利用地下水灌溉就是由这里创始的[1]。
复杂的地质构造,使焦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硫铁矿、石灰石、耐火黏土等,从而在宋金元时期形成焦作瓷器生产和商贸中心。
直至今日,焦作矿产资源仍很丰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都将途经焦作。
丰富的资源优势奠定了焦作工业的基础,2003年,工业占整个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0.3%[3]。
对项目基本情况了解和本次设计任务的熟悉程度
![对项目基本情况了解和本次设计任务的熟悉程度](https://img.taocdn.com/s3/m/10e23f4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7.png)
对项目基本情况了解和本次设计任务的熟悉程度1对项目基本情况了解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辖6县(市)4区和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77.5万。
焦作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C-14.8°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3-1°C,历史极端最高43.6°C(1966年6月22日),历史最低气温:-22.4°C (1990年2月1日)。
2018年,焦作市生产总值增长6.3%,总量达2371.5亿元。
结构调整深入推进。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4%,居全省第四位,提高1.4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2018年,焦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8%,税收收入增长18.7%,提高6.4个百分点。
税收占比达70.3%,创近10年来最好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9%。
焦作是郑州大都市区门户枢纽城市、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郑焦城际铁路和焦作直达北京、上海、深圳的高铁均已开通运营,太焦铁路和呼南高铁、焦济洛城际铁路等正在快速推进。
进入新时代,焦作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围绕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的目标,抢抓郑焦深度融合上升为省级战略机遇,积极构建“一枢纽、一中心、两新城、两走廊、三平台、四绿带”发展格局,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持续提升焦作日益成为蓄势崛起的发展高地、商机涌动的投资宝地、成就梦想的创业福地。
焦作市滨河路(山阳路-文丰路)、(中原路-阳明路)工程位于焦作市示范区境内,是焦作市示范区的城市次干路,全长约2600米。
本次设计项目主要包括:道路、排水、照明及交通工程。
焦作地质概况
![焦作地质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eb4a24c12cc58bd63186bd22.png)
(二)地下水
1、平原区浅层地下水 (1)水文地质条件:焦作的平原包括山前倾斜平原与冲洪积平原,北靠太 行山南麓,南邻黄河。在古地理环境、河网发育、地理构造的影响制约下, 形成两种储水构造,即自流斜地与自流盆地。自流斜地主要分布于山前一 带,由冲洪积扇组成,地下水丰富,中部地下水埋深4-6米,单井出水量 60-80 立方米/小时,为井泉灌区;地下水排泄形式,东部以泉群溢出带为 主,西部以潜流为主。自流盆地分布于焦作西部地区,山前侧渗及地表水 下渗是盆地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盆地北、西、南部为补给区,东部为 排泄区,水力坡度1-4‰。焦作市浅层地下水的流向是西北--东南。 (2)浅层地下水的利用:按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开采、灌溉条件的差异 性,焦作市平原区可划分成五个均衡区,即山前倾斜平原区、沁蟒河平原 区、山前洼地区、郇封岗地区及黄河滩地区。按水均衡法计算,全市浅层 地下水的天然补给总量为7.96亿立方米/年,利用价值很高。现开采量达 7.68亿立方米/年,采补基本平衡。由于各均衡区补给条件、开采量的差异, 浅层地下水资源丰贫程度有所不同。
2、矿区岩溶地下水 (1)形成与分布:焦作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 渗,补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70毫米,面积1843平方公里,其中灰岩出露面 积1803平方公里,且岩层巨厚,降水入渗系数平均0.36左右,为地下水的 形成和储存提供了良好条件。补给区边界为:东界峪河西侧;北界丹河与漳 河分水岭;西界北段为陵川西--附城--白洋泉--三姑泉一线,南段为沁河、丹 河分水岭;南界山区与平原交界线。由于沁河以西及峪河以东均有震旦纪地 层出露,形成东西两大挡水墙,南面有东西向断层阻水,因此,形成焦作矿 区地下水天然汇集盆地。区内含水层有四层,即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石 炭系薄层灰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含水层、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 含水层,其中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水量最大。 (2)岩溶水的开发利用 焦作矿区地下水补给面积大,补给、汇集、储存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稳定 可靠。水质无色、无味,透明度好,酸碱度适中,总硬度、暂时硬度及硫酸 根离子、氯离子、游离二氧化碳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质良好,适宜饮 用及工业冷却用水。矿井水水质与岩溶水相同,因煤粉污染,需加以净化、 消毒,方可达到饮用水标准。
高中地理《焦作市的发展优势及面临问题和转型之路》
![高中地理《焦作市的发展优势及面临问题和转型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b180c3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e.png)
高中地理《焦作市的发展优势及面临问题和转型之路》
1.焦作市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焦作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社会经济方面:产业结构单一;失业率高;经济的衰退。
(2)生态环境方面:矿产开采造成的资源枯竭、土地塌陷、滑坡、泥石流;环境污染。
3.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1)工业上
①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多种优势资源,发展化工、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及高新技术等产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②改造煤炭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的规模。
③积极发展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如下图:
(2)农业上
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③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4)整治、优化环境
(5)发展科技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景观特征
区域概况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畔,太行山南麓,处于华北、华东、华中通向西北的咽喉地带,地跨东经112º43'31"-113º38'35"和北纬34º49'03"-35º29'45"之间。
市境东西长102.05 公里,南北宽75.43 公里,土地总面积4000.89平方公里。
现辖山阳区、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四个行政区和一个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温县四县和沁阳、孟州两个县级市。
东与新乡市的获嘉县、辉县市、原阳县毗邻,南隔黄河与郑州市及其所辖的荥阳县、巩义市和洛阳市的偃师县、孟津县相望,西与济源市相
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
气象
焦作市地处中纬度,全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C-14.8°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3-1°C。
能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焦作市处于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少雪、年平均气温14.1-14.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79.4 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6.93 千卡/
平方厘米,年活动积温在4500℃-4900℃,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降水量600-700 毫米,无霜期200 天,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焦作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19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累计减排率分别为38.19%和15.46%,采煤沉陷区、矿山生态治理恢复面积累计12平方公里。
另外,焦作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未来将为城市中心地带增加50余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和180余万平方米的绿地。
地形地貌:
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着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同时也非常适宜建造高层建筑。
地质:
1)地貌类型多样、土壤种类多、耕地质量好 : 该市地貌类型多样,由山区和平原两大基本结构单元构成,北部为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南部为黄河、沁河冲击平原,造就了潮土、褐土、石质土、粗骨土、棕壤等繁多的土壤类型。
其中潮土土类是该市面积最大的土类,是平原区最重要的耕作土壤,广泛分布在山前交接洼地,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及黄河河漫滩地区。
土壤按区域分,中部平原的土壤养份含量较高,南部次之,北部山区再次之。
2)矿藏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在远久的地质作用中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现已发现40 多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铝、磷、铜、锌、铅、熔剂灰岩、耐火粘土等20 多种,优势矿产有种。
耐火粘土集中分布在太行山一带,石灰岩广泛分布于太行山区,属优质熔剂灰岩、化工岩和水泥灰岩,是全国石灰石资源中最好的一处,北部山区还有硫铁9矿、铝土矿和优质白云岩。
水文:
焦作是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富水区,水资源充沛。
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青天河、白墙、顺涧等较大水库,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调工程也从中心城区斜穿而过,这些都给焦作带来了充裕的地表水资源;特别重要的是,焦作市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北部山区及晋东南山地约14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均为焦作地下水的补给区,这些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控制下,汇集到该市,形成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
景观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资源组合,众多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使焦作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区,青天河省级风景区,有47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 多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全国最高落差的云台山瀑布,有“小桂林”之称的青天河水库,均以其优美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
以上有利的自然条件,为该市土地的总体利
用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