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3条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途经的城市介绍
丝绸之路途经的城市介绍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西汉时期的长安作为整条路线的起点,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到达著名的敦煌。
但是从敦煌开始就分为南北两条路:南路是从敦煌开始,然后依次是楼兰、于阗、莎车、帕米尔到达大月氏、安息,最后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开始,经过交河、龟兹、疏勒、大宛最终到达安息和大秦。
丝绸之路途径中国省份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独联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
4000多公里,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南海为中心,所以还被成为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在三国和隋朝时期的到了发展,在唐宋时期变得愈加繁荣。
这些路线途经的城市包括楼兰、于阗、莎车、帕米尔、大月氏、安息、条支、大秦、交河、龟兹、疏勒、大宛等。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城市则包括南海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于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线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线路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
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其中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最远到达了犁轩(今天埃及亚历山大港,附属罗马)。
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直达欧非大陆;首次将这条路线延伸到了欧洲和非洲。
直接联通了西方和汉朝之间的联系。
两汉丝绸之路线路图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
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
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
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亚非欧商业往来(2世纪初)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
丝绸之路高三知识点
丝绸之路高三知识点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
它连接了中国和欧亚大陆,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作用,也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三个方面介绍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一、地理位置丝绸之路地理位置广泛,主要贯穿亚欧大陆,连接了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
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西端终点则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塔里木盆地向南,通过南亚和印度洋抵达印度;另一条是通过喀喇昆仑山口,经过中亚和伊朗到达地中海沿岸。
二、历史演变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丝绸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从一个单纯的贸易道路逐渐发展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政治往来的重要通道。
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和天山走廊,与中亚和西亚贸易往来频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径逐渐发生变化,通过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向南经过南亚到达印度洋地区。
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并与欧洲贸易开展了联系。
三、文化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商业往来的增强,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带到了西方,而西方的黄金、马匹、宝石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引进到中国。
这种商品交流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东西方文明得以互相借鉴和发展。
例如,佛教在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艺术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丝绸之路还成为了各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如希腊艺术、波斯故事、阿拉伯语言和天文学知识等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总结起来,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商业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它连接了东西方,通过商品贸易和文化传播,促进了各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十分重要,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一步。
世界历史上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
撰文/彭 昕世界历史上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正如Robert Clark 在The Global Imperative 中指出的那样,“毫无疑问,像丝绸之路这样的贸易网络使古代文明的繁荣和传播成为可能。
”商品、人员和思想都沿着这些横跨或绕过亚欧大陆的长距离路线行进。
自古以来,有三条主要路线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从中国到地中海横跨亚欧大陆的陆路路线,统称为“丝绸之路”;从中国南海进入印度洋及其他地区的香料贸易运输路线,今天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西南丝绸之路”,一个从中国中部通过四川、贵州和云南的山区进入南亚东部国家的陆路通道网络。
虽然前两条路线更被人们所熟知,但西南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也在联系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南丝绸之路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古代东西方的联系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和印度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重要接触点,也是东西方贸易通行的主要渠道。
杨斌在他最近出版的关于西南丝绸之路的书《季风之北,彩云之南:云南的形成(公元前2世纪~公元20世纪)》中认为,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西南路线就支持了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区域贸易,但目前的考古证据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细节来确认这一较早时期的贸易量或具体性质。
“西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起点是四川省会成都,主要的路线经过云南、缅甸,并进入南亚。
这条路线被称为“印度之路”或“川滇缅印古道”,在经过四川进入云南时分成了两个主要的分支。
其中一条被称为“古牦牛道”,从成都向西南延伸,穿过四川盆地平原,到达名山山麓。
从这里开始,沿青衣江继续向西南,到达雅安,雅安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茶叶贸易中心,与青藏高原相连,与通往西藏的“茶马古道”路线相连,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分支。
“茶马古道”很重要,因为它说明了中国与其邻国之间强有力的互惠关系。
对于从事与东南亚和南亚中心贸易的旅行者来说,他们的路线是向南走,这些商人和朝圣者从雅安出发,沿着佛教通过几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中国西南地区,佛教思想的三个主要流派,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在西南丝绸之路的不同支线上发挥着作用。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 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为“凿空”,张骞第一次 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 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时间
张骞通西域 目的
意义
第一次 第二次
➢ 继续管理:13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 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课后活动 1.尝试从多个角度说说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一方面,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 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 系,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另一方面,张骞通 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 济文化的交流。
新课展开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概念
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 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
玉门关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路线:长安(前138年)→楼兰→龟兹→大宛
课堂小结
西域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绸
张骞通
时间 目的
西域 意义
路线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交流 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
之路 对西域 西汉
的管理 东汉
课堂练习
1.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 B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丝绸之路线路简介
丝绸之路,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很多丝绸是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所经路线①北线由长安(东汉时由洛阳至关中)沿渭河至虢县(宝鸡),过汧县(陇县),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天水)、狄道(临洮)、枹罕(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
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
中段。
敦煌至葱岭(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
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分为南、中、北3道: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费尔干纳)、康(撒马尔罕)、安(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衰落。
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烟台)、扬州、明州泉州、刘家港等。
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学生邢萌萌指导教师张连杰讲师学号************年级2005级专接本科专业历史学系别政史系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2007年5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张连杰讲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标题 (1)中文摘要 (1)关键词 (1)正文 (1)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 (1)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交流 (3)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特点和意义 (5)参考文献 (8)致谢 (10)外文页 (11)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邢萌萌摘要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的重要通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有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
它具有由两汉到隋唐的过渡性、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南北两政权同时与西域频繁交往三方面的特点。
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交流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
这种交流,在政治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经济上,促进了双方之间经济贸易、生产技术的交流;在文化上,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兴盛和礼乐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西域等地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
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汉、唐、元三个时期丝绸之路的研究,史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研究,史学界相关的论文比较少,研究的内容很片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丰富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线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三国鼎立、南北对峙,北方的中原王朝和南方的江南王朝均与西域的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流。
其交流的丝绸之路路线主要有三条,即西北丝绸之路(又叫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又叫永昌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后来又叫瓷器之路)。
文化交流的历史丝绸之路的故事
文化交流的历史丝绸之路的故事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东方和西方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
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径,更是沟通不同文明的桥梁,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鉴。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通过讲述丝绸之路上的一些故事,探讨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第一段:丝绸之路的兴起公元2世纪中后期,汉朝与罗马帝国的外交使者通过中亚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形成了一条东西方贸易的陆上通道,即丝绸之路。
这条通道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途经中亚地区,穿越哈萨克草原,经过波斯,最终延伸到地中海地区。
丝绸之路的兴起,使得东方和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有了空前的繁荣。
第二段: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随着商品的流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
同时,西方的香料、红宝石、金银、玛瑙等也传入了中国。
这种贸易的兴盛,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也为两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第三段:宗教传播与文化转变丝绸之路也是宗教传播的重要渠道。
佛教是最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之一。
公元1世纪,印度的佛教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后迅速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佛教艺术也传到了中国,对当地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拜火教、基督教等宗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宗教文化带来了多元和开放。
第四段:科学技术的交换与进步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与进步。
古代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重要科技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西方。
同时,西方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等知识也传到了中国,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种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东西方科学文化的交融,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五段:文化艺术的融合与发展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的简介
丝绸之路的简介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 .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4、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
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专题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解析版)
专题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梳理一、张骞通西域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19年(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商品:中国的丝绸、漆器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各国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还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输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路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3、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三、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公元前60年(2)职责: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2)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丝绸之路,是中国和欧洲、南亚、中亚等地区的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商贸通道,贯穿了秦、汉、唐等王朝的历史长河。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丝绸之路有两条主要的路线,一条为陆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终点为罗马帝国的迦太基;另一条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广州,终点为印度洋的各个国家。
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商周时期,当时商人们通过骆驼车队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运送到中亚、波斯等地。
后来,唐朝开放国门,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商品被带到了欧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随着历史的演进,丝绸之路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商人和文化使者,他们通过交流和贸易,使得不同地区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其中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以其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优秀的品质,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明星产品,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
商家之间通过合作和竞争,挖掘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孕育了许多商业奇迹。
同时,各个地区也通过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推动了各自的发展。
今天,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历史遗产,不仅记录着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丝绸之路的发展又将再次掀起新的高潮,为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带来更多的机遇。
总之,丝绸之路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商业贸易通道,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挖掘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潜力和价值,为更好地推动世界各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及文化影响
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及文化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贡献,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开始穿越中亚,到唐朝时期繁盛的范围覆盖了中国、中亚、印度、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丝绸之路经历了漫长千年的沧桑变迁。
1.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为了开辟西域,维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委任张骞出使西域,并掌握了甘肃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
张骞历时13年穿越中亚,打通了渠道,为丝绸之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张骞还带回了中亚王国的种种文化和宗教,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唐朝时期的全盛时期在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辉煌到达了巅峰。
唐玄宗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显而易见。
唐玄宗时期的功臣玄奘、裴世清等著名人物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迹。
唐代出口到外国的商品以丝绸、瓷器、铜器、骨器、漆器、青铜果实、羊毛、黄金、珍珠、贝壳等为主。
不仅商品大量输出,而且文化、宗教等内容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唐代的佛教曲别林古城,就是典型的佛教文化遗产。
3. 东西方文化融合丝绸之路的兴起,不仅带来了大量物质和文化的互通,而且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平台。
东西方文化在贸易之余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例如,佛教就是一种汇集了广泛的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宗教,随着东西方的相遇,佛教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和发展。
同时,东方的数学、天文、医学等知识也传递到了西方,世界知识的发展与进步也离不开这些文化和肢体的交流。
4. 文化影响的持续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也经历了历史的沧桑。
但在全球化和文明进程的今天,丝绸之路的精神和文化影响仍然在不断发挥着作用。
我们可以从当今的中国和中亚各国的文化遗产中,找到丝绸之路存在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伊斯兰教文化底蕴深厚、传承历久;汉字传入了中亚和中东地区,也被东欧国家所采纳;道教、佛教等精神文化的影响更是持续至今,在中亚地区深入人心。
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金字招牌,这条血肉相连的贸易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世界文明的尊重和包容。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连接了东西方的文化、经济和人民。
它不仅仅是一条交通路线,更是一段承载着沧桑和繁荣的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一、夏商周时期的古代丝绸之路(约公元前 2200 年-公元 256 年)夏商周时期,丝绸之路还只是一条陆上贸易路线的雏形。
在这个时候,陕西、甘肃和新疆地区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节点。
商代时期的殷墟也出土了一些与西方地区有关的贸易品,如铜器和翡翠等。
这些早期的贸易活动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基础。
二、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公元前 256 年-公元 907 年)公元前 256 年,中国的西北部地区开始兴建大规模的道路网络,这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形成。
随着汉朝和唐朝的兴起,丝绸之路迅速发展成为历史上最为繁荣的贸易路线之一。
丝绸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品之一,它以其轻盈柔软、华美耐磨的特性吸引了无数西方商人。
此外,还有诸如瓷器、茶叶、铁器、马匹等中国特色的商品也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畅销品。
丝绸之路还运输了许多来自西方地区的贵重物品,如白金、欧亚动物、药材等,这些商品丰富了东亚地区的市场。
三、蒙元时期的丝绸之路(1206 年-1368 年)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丝绸之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成吉思汗和其子孙拓展了帝国的版图,使丝绸之路连接了更多的地区。
此时期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贸易通道,还在文化、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古帝国的统一,使得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东亚、中亚和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加深。
蒙元时期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出现,如马可·波罗的游历和蒙古征服者的传奇故事。
这段时期充满了传奇和冒险,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四、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1368 年-1840 年)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此时期的丝绸之路以安全和顺畅的贸易进行为特征。
各类商品在东西方之间频繁往来,经济繁荣导致了社会发展的进步。
【2018-2019】丝绸之路(古代交通路线)-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丝绸之路(古代交通路线)篇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201X年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以政治目的为主;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政策。
4、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的丝绸之路历史
中国的丝绸之路历史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亚欧大陆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
它连接了中国的西部和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经济和技术的交流。
中国的丝绸之路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丝绸之路的起源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西安,东起长安(今中国陕西西安),至黎巴嫩的贝鲁特,全长约七千公里。
它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2年,当时中国汉朝的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贸易通道。
这一贸易通道随后引起了中国与西域、中亚、波斯、印度、罗马帝国等地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的发展也因此逐渐形成。
2. 丝绸之路的发展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中国以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远销西域和其他地区,同时也从这些地区进口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如黄金、宝石、香料和马匹等。
这种贸易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为中国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然而,丝绸之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历史的变迁,丝绸之路往来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也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蒙古帝国的崛起和扩张对丝绸之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通过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除了经济贸易,丝绸之路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沿途各地的商人、学者、艺术家和宗教传教士的往来,加速了不同文化的交汇和融合。
例如,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逐渐融入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体系中。
同时,中国的文化、科技和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丝绸之路的衰落与复兴随着欧洲航海技术和交通工具的改进,特别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丝绸之路逐渐失去了其重要性。
欧洲通过海上贸易与亚洲进行直接交流,使得丝绸之路的贸易逐渐减少。
另外,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动荡也对丝绸之路的畅通形成了阻碍。
然而,21世纪的世界更加注重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经济合作和交流来复兴丝绸之路的精神。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篇一:丝绸之路资料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
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
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背景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口。
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
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
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为其中的丝绸贸易著名而得名。
丝绸之路主要分为两条,一条是北线,经过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另一条是南线,经过四川、云南等省区,连接着中国和中亚、欧洲等地。
丝绸之路的开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迈向世界,也印证了中国的睿智和开放。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当时,在西汉时期的张骞领导下,中国开辟了一条向西方的贸易道路,使中国和其周边国家之间建立起了贸易往来,并在北疆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中亚地区的控制。
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唐玄宗时期的长安成为中国和世界时代最繁荣的都城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唐昭宗、唐宪宗时期,丝绸之路南线的广南、禄丰、成都、永昌等州成为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心。
丝绸之路的贸易品种极为丰富,除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特产,还有中亚和欧洲的珍宝,如金银、宝石、马匹、鸟兽、香料、绸绢等。
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铁器等产品在东西方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它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使得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得以实现。
中国道教、佛教、儒家思想、汉字、中医等重要文化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到其他国家,成为跨文化交流的纽带。
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为人类历史留下了许多佳话。
唐代僧人玄奘经过印度,前往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叙利亚等地学习佛法,回来后,他把所学的佛经翻译成中文,为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还有唐朝高僧鸠摩罗什,他不仅传播了佛教艺术,还开创了译经翻译工作,使佛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在文化和艺术上,丝绸之路为互相借鉴提供了机会,也使得艺术交流的辐射力增强,开辟了全新的文化领域。
不可否认,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巨大的角色。
它标志着中国文明进入了世界,也让中国文化走向多元。
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中国走向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对于世界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被视为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
历史上的3条丝绸之路
历史上的3条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七次到过中国)于1877年提出,此后,各种著述层出不穷,关于丝绸之路的概念也有所拓展,如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
丝绸之路其实并不是一条明确的路,只是一个通道,或是一个交流带。
这个通道是东起中国、西达欧洲、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带。
丝绸之路的路线、兴衰、物品交流、作用及影响等,都值得不断地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也是我们今天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份必要的历史资源。
丝绸之路到底有几条路线?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欧亚之间的一条陆路通道(后被称为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中途经过亚洲腹地,在干旱的沙漠、戈壁和高原中由绿洲相连而成。
而中间又有分道,如从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就在新疆境内分为南、中、北三道,其中南、中两道到喀什又汇成一道,翻越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亚地区。
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为主的中亚两河流域,到达伊朗高原,然后再到达地中海沿岸。
其实,这一路线在中国古籍《隋书·裴矩传》中已有记载,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相似。
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或可以算是法国汉学家沙畹,1903年,他在其《西突厥史料》书中说到丝绸之路可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
1968年,日本三杉隆敏出版《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而在中国,陈炎是最早关注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他于1980年正式提出、而后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
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则包括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阿曼、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菲律宾、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
关于草原丝绸之路的提出,目前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说法。
西方学者更多地将其称作草原之路,其实就是一条天然的草原通道。
因为在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中,北亚遍布寒冷的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林,中亚又有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只有在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才有利于人类的东西向交通。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知识要点]1、张骞通西域(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后西域各国纷纷归汉(3)西域都护设立,管理西域事物——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
从此西域地区(今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的大秦。
交流物品:中国的丝绸、瓷器、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作用: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年。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访问洛阳。
[难点解析]1.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东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或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中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近几十年来,在中国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丝织品、钱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了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重点考点]1、新疆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公元前60)年。
当时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
2、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
3.开通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历史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
历史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它起源于汉代,贯穿整个亚洲,将中国与西方相连。
在这条古老的商业路线上,丝绸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在促进中外贸易、文化交流、人员流动和科技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
从长安出发,沿着陆地向西,经过甘肃、新疆等地,穿越天山、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地区。
然后,经过克里米亚地区,进入西亚和东欧。
丝绸之路的另一条支路是沿着海岸线向西,经过广东、海南,穿越南海,进入东南亚。
丝绸作为中国的特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因此在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丝绸的出口带动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丝绸之路的存在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加深了双方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除了丝绸,中国还通过丝绸之路输出了其他宝贵物品,如瓷器、茶叶、香料、药材等。
这些商品在西方国家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在质量和品种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西方国家通过与中国的贸易,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也将自己的产品带到了中国。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个贸易通道,它还是一个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贸易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也传播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
很多瓷器、绘画和雕刻艺术品都在西方国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西方国家也将自己的文化和技术带到了中国,促进了双方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发展。
丝绸之路也是人员流动的重要通道。
随着贸易的发展,很多商人、学者、旅行家和外交使臣都来到了中国,与中国人民建立了联系和交流。
他们带回了中国的技术和知识,为本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中国人民也通过丝绸之路了解了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丝绸之路的存在也促进了科技传播。
在古代,中国在农业、制造业、药学和数学等方面有很多先进的技术。
通过丝绸之路,这些技术传播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西方国家也将自己的科技带到了中国,推动了中国的科学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3条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七次到过中国)于1877年提出,此后,各种著述层出不穷,关于丝绸之路的概念也有所拓展,如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
丝绸之路其实并不是一条明确的路,只是一个通道,或是一个交流带。
这个通道是东起中国、西达欧洲、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带。
丝绸之路的路线、兴衰、物品交流、作用及影响等,都值得不断地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也是我们今天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份必要的历史资源。
丝绸之路到底有几条路线?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欧亚之间的一条陆路通道(后被称为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中途经过亚洲腹地,在干旱的沙漠、戈壁和高原中由绿洲相连而成。
而中间又有分道,如从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就在新疆境内分为南、中、北三道,其中南、中两道到喀什又汇成一道,翻越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亚地区。
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为主的中亚两河流域,到达伊朗高原,然后再到达地中海沿岸。
其实,这一路线在中国古籍《隋书·裴矩传》中已有记载,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相似。
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或可以算是法国汉学家沙畹,1903年,他在其《西突厥史料》书中说到丝绸之路可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
1968年,日本三杉隆敏出版《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而在中国,陈炎是最早关注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他于1980年正式提出、而后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
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则包括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阿曼、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菲律宾、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
关于草原丝绸之路的提出,目前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说法。
西方学者更多地将其称作草原之路,其实就是一条天然的草原通道。
因为在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中,北亚遍布寒冷的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林,中亚又有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只有在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才有利于人类的东西向交通。
而这个地区恰好就是草原地带,向西可以连接中亚和东欧,向南越过阿勒泰山可以连接新疆,向东南则可通往中国的中原地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丝绸之路路线的五次考察关于丝绸之路的路线,最有影响力的应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的整体研究:对话之路”。
这是自1988年开始历时10年的大型学术活动,共进行了五次考察:1990年从西安到喀什的沙漠丝绸之路、1990-1991年从威尼斯到大阪的海上丝绸之路、1991年中亚草原丝绸之路、1992年蒙古游牧丝绸之路,以及1995年尼泊尔佛教丝绸之路。
除了佛教这一小段亚洲国家之间的通道外,其余的就是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及草原丝绸之路(中亚草原丝绸之路和蒙古游牧丝绸之路刚好是一条草原丝绸之路)。
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有几条?关于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中国学者徐苹芳在《考古学上所见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文章中提到四条,一是汉唐两京(长安和洛阳)经河西走廊至西域路,这是丝绸之路的主道,它因通过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中亚的若干沙漠地区而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沙漠路线;二是中国北部的草原丝绸之路;三是中国四川、云南和西藏的西南丝绸之路;四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欧亚大陆上的东西文化交流通道来说,现在较为公认的丝绸之路有三大路线: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真正完整描述三条丝绸之路的学者要数著名中外交流史专家黄时鉴,他于1991年为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厅绘制了一幅网络式的丝绸之路全图,此图黄时鉴有专文论述,经他同意收录在我主编的《中国丝绸通史》中。
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进入西藏,过尼泊尔而到达印度,或经大理而入缅甸。
但此后它又可以分为两路,一路可以北上到达中亚,融入沙漠丝绸之路,另一路南下连通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一个原因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阿拉伯人的海上航行技术,包括造船技术、帆船驾驶以及对海洋知识的积累。
同时,人们对海洋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航海工具的创新,特别是指南针的应用和地图的绘制,使得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更加顺畅。
最早的丝绸之路是哪条路线?起源于何时?丝绸之路是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
从目前来看,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以草原丝路为主的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以沙漠和绿洲丝路为主的战国汉唐时期和以海上丝路为主的宋元明时期。
早在五千年前,世界上的古代文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欧洲则是米诺斯-迈锡尼文明。
但人们对这一时期的草原几乎一无所知。
当整个世界进入青铜时代后,这些文明的区域都相对集中,在中间则是文明的过渡地带,而文明的交往选择了最为方便的草原途径依赖游牧民族来进行。
于是,人们对辽阔无垠的草原民族开始有所了解。
他们的活动地域,就在欧亚草原之上,从东到西,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
虽然草原丝绸之路的很多贸易细节已不清晰,但其结果却十分明显,我们可以在希腊文献中读到大量的关于丝绸的记载。
维吉尔在《田园诗》中写道:“赛里斯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集下了非常纤细的羊毛”。
老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一书上生动地描述了赛里斯人和他们向树木喷水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并用此完成纺线和织造这两道工序。
直到包撒尼雅斯(公元2世纪)开始,人们才知道丝绸来自一种叫蚕的昆虫,但他在《希腊志》中对蚕的描述却近似于蜘蛛。
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何以在汉朝兴盛、到唐朝衰落?2000多年前,东西方分别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对丝绸之路沙漠线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西侧是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在东方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征服并统治了整个希腊。
然后,他又开始了对东方的征战,歼灭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军队,占领了印度的大部。
但亚历山大去世后,曾经被他占领的土地就被他的部将分裂成了若干国家。
从汉武帝开始,位于东方的汉朝国力逐渐强盛,一方面他们与匈奴正面作战,另一方面也联合其他部落围攻匈奴。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但张骞一出西域就被匈奴人所囚禁,若干年后逃回长安。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前往西域。
这次,张骞偕同副使、将士等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万头、金币帛数千万从长安出发,在到达乌孙(今之新疆)后派副使、副手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大宛相当于费尔干纳,康居相当于撒马尔罕,大月氏也在中亚地区,大夏位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带)。
这样,一条在沙漠戈壁里行走、通过一个个绿洲连起来的丝绸之路就基本形成了。
一旦通道形成,大家都开始利用这一通道。
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或部落之间均有使者、商人、僧人等都开始行走在这条通道上。
由国家主导的军事力量也开始管理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如汉代在西北地区的军事屯田,修筑的长城一直到敦煌一带。
而唐代的疆土更为辽阔,四大都护府的建立,各处边关的运作,都在极力保护和经营着丝绸之路。
这种情况一直到阿拉伯兴起,特别是在高仙芝一战之后,唐代放弃了对丝路的经营,中亚落入伊斯兰的手中,沙漠绿洲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大量的南海沉船中为什么载的是瓷器而不是丝绸?从中唐开始,中国西部逐渐分裂成若干势力范围,中原朝廷无力控制丝绸之路。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沿海港口的成熟,东南地区的出海贸易变得十分活跃。
唐朝于显庆六年(661年)棉的起源地无疑是在南亚次大陆,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享朱达罗遗址中,已经发现了棉织物。
在汉晋时期,棉布从北印度一带通过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向中国西北地区传播。
新疆一带的汉晋时期墓地中基本都有棉布出土,最为有名的一件是尼雅遗址的蜡染棉布,其上有提喀女神、赫拉克利斯等希腊化艺术造型。
到唐代,棉花在新疆已得到栽培,并在敦煌一带得到纺织。
对于棉布来说,更为重要的道路是海路。
宋赵汝适《诸蕃志》经常提到海上丝绸之路上棉布的贸易,不过,当时东南亚一带不仅有棉布贸易,而且棉纺织生产也已十分发达。
元代黄道婆在海南黎族学到棉纺织技术、再传播到松江一带的故事就说明了东南亚棉纺织生产的发达。
明朝黄省曾在《西洋朝贡典录》中也提到了东南亚各国对中国的贡物中有很多纺织品,其中大部分都是棉布,如芜蔓番纱、红印花布、油红绵布、圆壁花布、番花手巾、番花手帕、兜罗绵被、苾布、西洋布、缠头布等,种类十分丰富。
丝路之棉:西洋布西洋布,是指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棉纺织品,这一词汇首见于元代,赵孟頫就曾收到僧人晋之送他的西洋布。
更有意思的是,西洋布还在江西明墓中有所出土。
益宣王朱翊鈏墓中出土了一块写有墨书“西洋布”的棉布,可能是目前所知唯一有明确依据的明代进口棉布。
此外,意大利人利玛窦在明末北上谨见明神宗时,也带去了“大西洋布与葛布共五匹”。
丝绸不仅是一种商品,还是一种货币丝绸之路,自然是一条经济贸易的通道,所有东西方的商品都可以通过这条通道进行交换。
这种交换,使得丝路沿途的人们生活上得到极大的丰富。
其实,丝绸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的角色不光是一种商品,而且是一种货币。
很多大宗贸易就是用丝绸作为货币进行交易的,特别是牲口和奴婢,当时敦煌和吐鲁番一带的马价一般在15匹练左右,较次的在10匹练左右,而奴婢的买卖价格有时可达40匹练。
用丝绸作为货币的另一个好处是丝绸不会贬值。
丝绸之路沿途,特别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流通着波斯银币、铜币和丝织品三种货币。
据我们对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唐武周年间(690年前后)和天宝时期(745年前后)的55年间,银币与丝织品之间的兑换率一直是一匹练换十文银,而铜钱则从一文银换32文铜贬值到一文银换46文铜,贬值约30%。
很显然,相对来说,绢练对于中西诸方来说具有公认的价值,具有较高的信誉,因此,它在丝路沿途可以作为硬通货来使用。
丝绸之路为何又被称为:玉石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贸易的通道,所有东西方的商品都可以在此进行交换。
在草原丝路时期,青铜、玻璃、羊毛、小麦以及玉石的传播;到沙漠之路时,则是大量的丝绸、黄金、银器、玻璃、美酒;到海上丝路时,各种布匹、香料、瓷器、染料等都在这里得到交换。
所以,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称呼,如玉石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等,但都不全面。
带去的是丝绸和物品,带来的则是民族的融合在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和亲和使者是部落间的常见联络方式,无论是昭君出塞,还是文成公主,还是张骞出塞,带去的是丝绸和物品,带来的则是血缘上的融合。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传丝公主。
据《大唐西域记》载:“昔者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之,命使以求。
时东国君秘而不赐,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
瞿萨旦那王乃卑词下礼,求婚东国。
……命使迎妇而诫曰:我国素无丝绵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
女闻其言,密求其种,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
于是蚕种就这样传入了瞿萨旦那(今新疆和田一带)。
同样是因为丝绸的贸易,大批商人和商队的来往也带来了民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