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湿热中药方
脾胃湿热的中药方
脾胃湿热的中药方阿胶补血膏:药物组成为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等,其冲剂、口服液等制剂功用相同。
功能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
口服每次15-30克,早、晚各1次,温开水冲服。
本品为温补之剂,风感冒,消化不良瘀滞者忌服。
参苓白术散:药物组成为人参、山药、茯苓、炒白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
具有补益脾胃之功效。
口服每次4-石克,每日2-3次。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等药物组成。
功能健脾养胃,消补兼施。
口服每次6-12克,每日2次。
阿归养血颗粒:由当归、阿胶、茯苓、党参、黄芪、白芍、川芎、熟地黄、炙甘草等药物组成。
功能补养气血。
服法:颗粒冲剂,每次10克;糖浆剂,每次15毫升;均为每日3次。
附子理中丸: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
口服每次6—9克,每日3次。
孕妇慎用。
对于中药,一贯都知道其见效比较的蛮且熬制起来费时。
若有时间和精力,你还是可以试一下上述的中药方子的。
现在很多脾胃虚热的患者更倾向于下面的调理方式:1、神养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
所以,应该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
2、睡养保证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
要学会科学生活,养成现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不吃零食,戒烟限酒,不在月经期或产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同房等。
3、动养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生育过的女性,更要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半小时。
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可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
4、食养日常应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
5.润之尔康雪彦茶润之尔康雪彦茶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从根源上补血,对改善贫血、强身健体、美容养颜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补血效果的长久持续。
治疗脾胃湿热的药方
治疗脾胃湿热的药方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
“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
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
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
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
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
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
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
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
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
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
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
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
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
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
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
需要注意的是,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
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治疗肠道湿热的中药方剂
治疗肠道湿热的中药方剂治疗肠道湿热的中药方剂有多种,包括平胃散、三仁汤、茵陈蒿汤等。
这些方剂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可以发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等功效,帮助患者缓解肠道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平胃散:主要由苍术、厚朴、陈皮等中药材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滞脾胃所引起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肠道湿热的情况,平胃散可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
•三仁汤: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等中药材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温初起以及暑温夹湿所导致的湿重于热证,如头痛恶寒、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症状。
对于肠道湿热引起的脘腹痞满、肢体倦怠、大便黏滞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等中药材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所导致的面目俱黄、发热、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肠道湿热所导致的小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四肢乏力等症状可起到缓解作用。
在使用这些中药方剂时,患者需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方剂期间,还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免加重肠道湿热症状。
总之,治疗肠道湿热的中药方剂有多种,患者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剂进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助于缓解肠道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湿热药材汤包配方大全
湿热药材汤包配方大全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是常见的体质类型,通常表现为身体沉重、口苦、小便黄等症状。
针对湿热体质,传统的中药材汤包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帮助去除体内的湿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湿热药材汤包配方,供您参考。
1. 清热利湿汤- 材料: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茯苓15克。
- 做法:将所有药材清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去渣取汁饮用。
2. 健脾祛湿汤- 材料: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甘草5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放入砂锅,加入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取汁饮用。
3. 解毒祛湿汤- 材料:蒲公英15克,紫苏叶10克,薄荷10克,荷叶10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放入砂锅,加入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取汁饮用。
4. 利水消肿汤- 材料:冬瓜皮30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
- 做法:将冬瓜皮和药材清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取汁饮用。
5. 清热祛湿汤- 材料:黄连5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山栀子10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放入砂锅,加入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取汁饮用。
6. 健脾利湿汤- 材料:山药30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放入砂锅,加入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取汁饮用。
7. 清热解暑汤- 材料:荷叶10克,薄荷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5克。
- 做法:将药材清洗干净,放入砂锅,加入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取汁饮用。
8. 祛湿养颜汤- 材料:玫瑰花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红枣10克。
-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放入砂锅,加入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取汁饮用。
请注意,以上配方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使用中药材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安全有效。
中医治脾胃湿热药方
中医治脾胃湿热药方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
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医治脾胃湿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医治脾胃湿热药方1、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苡仁18g,半夏15g,焦三仙各9g,枳实9g,木香6g,黄连6g2、白虎汤加茯苓:石膏60知母15甘草6山药15茯苓30(克)3、方拟藿香、佩兰各9克,白蔻仁6克,茯苓、猪苓各12克,土炒白术15克,甘草3克,酒制大黄6克,炒山楂肉10克,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藿香、佩兰、白蔻仁、酒制大黄在关火前3分钟时下入汤剂内,所有药物都要用水先泡润,并用此水煎药,水面要没过药物,除以上四味药后下外,其余药煎15分钟左右)二:饮食不节易造成脾胃湿热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
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
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
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
脾与胃共为中土,生理上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湿热证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故称脾胃湿热症。
三:脾胃湿热症:口苦、口干、口粘、烦渴、渴不欲饮、面赤春红、口舌生疮、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恶寒、头痛身重、厌油、不思饮食、上腹胀满、腹痛、里急后重、角膜雾状浑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玄数、濡数。
四:脾胃寒湿症: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喜温喜按、倦怠、大便溏薄、腰跨肢体冷痛、少腹凉感、受凉后或天气潮湿加剧、持续性钝痛、发作性加剧、夜间剧痛、苔薄白、脉沉紧、玄紧、濡缓。
健脾祛湿的药方
健脾祛湿的药方
健脾祛湿的中医药方通常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减轻湿邪对身体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药方,但请注意,使用这些药方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因为药物的使用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君子汤:
组成:白术、党参、茯苓、甘草。
功效:补脾健胃,益气祛湿。
理中丸: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干姜、大枣。
功效:调和脾胃,健脾祛湿。
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功效:补脾健胃,温中祛湿。
香砂养胃汤:
组成:苍术、白术、砂仁、茯苓、甘草、半夏。
功效:补脾胃,燥湿化痰。
陈皮柚子汤:
组成:陈皮、柚子、薄荷。
功效:降逆化痰,祛湿健脾。
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功效:补脾胃,益气健脾。
请记住,中医药方需要根据个体体质、病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避免生冷、寒凉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规律。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配方用量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配方用量补脾胃去湿气的汤配方是中医药学中用来调理人体脾胃的经典方剂,经常使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湿气过重及相关症状,例如胃胀、消化不良、口臭等。
配方包括黄芪、陈皮、茯苓、泽泻、白术、炙甘草共六味,方量及用量可以根据个人病情和体质差异进行适当调整。
配方中六味药材的功效如下:黄芪:益气、固表、提高身体免疫力;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利湿、益气、调和脾胃;泽泻:利水、利湿、滑肠;白术:健脾胃、除湿、缓解腹泻;炙甘草:调和药性、益气补中。
用量和制作步骤如下:黄芪15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首先,将黄芪、茯苓和炙甘草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入10倍水量,放入炖锅中用中火煎30分钟。
接着,加入陈皮、泽泻和白术,接着用隔水炖约1-2小时,当水量煮至1/3时再加水炖至剩只剩500毫升水量即可。
注意事项:1.该药方具有补益脾胃的功效,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有所禁忌,特别是孕妇、小儿、老年人以及肾脏和肝脏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2.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口干口渴、纳差、呕吐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食用该汤,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养生建议:补脾胃去湿气的汤配方是适当饮食调理的一种,他不仅能够对抗秋季的湿气和疾病,也能够对抗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压力。
但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最好定期进行体检和体能测试,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并预防疾病。
另外,应尽量多休息,避免疲劳。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养生的方法,以便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避免疾病的侵袭,从而长盛不衰。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是一种有效的中药配方,它可以帮助人们达到抵抗湿气和改善脾胃消化的目的。
同时,通过配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养生保健,增强身体免疫力。
一、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1、材料:(1)白术10克(2)半夏10克(3)陈皮10克(4)山药10克(5)泽泻10克(6)炙甘草6克(7)桂枝10克(8)姜片6克(9)大枣4枚2、制作过程:(1)将白术、半夏、陈皮、山药、泽泻、炙甘草、桂枝、姜片、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
(2)煮沸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煮约30分钟。
(3)去掉锅中的渣后即可食用。
二、食谱及偏方用量及制作步骤1、食谱:首先,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忌油腻、辛辣、烟酒等食物,推荐菜品是草鱼、苦瓜、蘑菇、龙眼、薏米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消除湿气、健脾益胃的作用。
2、偏方:(1)草莓泥:将草莓榨汁,加入适量的蜂蜜,食用时加入适量的燕麦,调制成泥状即可。
(2)陈皮柠檬水:将陈皮、柠檬片加入清水中一起煮沸,稍待冷却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3)山药粥:先将山药削皮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煮至山药烂熟后加入适量白米,再煮约半小时左右,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相关注意事项:在使用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食用辛辣、油腻食品,包括烟酒等刺激性食品。
(2)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如腹泻或者胃肠道反应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3)对于肝肾不足、孕妇等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如果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三、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身体健康。
2、每天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内脏功能,从而有助于预防与治疗一些慢性病。
3、饮食健康:保持饮食的清淡健康,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少食油腻、辛辣食品,有利于减轻身体负担和促进脾胃消化功能。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我们每天都关注和维护,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效的养生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的心态。
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剂大全补脾胃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湿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剂大全,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缓解身体中湿气的影响,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来介绍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剂大全,以及相关的食谱和偏方,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养生建议。
一、中药方剂大全1、苓桂术甘汤【组成】白术、白茯苓、桂枝、甘草。
【功效】参茸口服液的保健功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它能够补气养血、温肾壮阳、滋阴润燥,可以改善身体状况,让身体更加健康。
苓桂术甘汤也有相似的功效,但主要是针对脾胃虚弱和湿气较重的人,能够补脾健胃、除湿止泻、和中益气。
【使用方法】将所有药材放在一起加水煮,去渣后服用。
2、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甘草、大枣。
【功效】四君子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补脾健胃的方剂,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同时,四君子汤也有助于排除身体中的湿气,改善身体的循环系统。
【使用方法】人参、白术先煎入汤中,加大枣、甘草煮开,去除沉淀。
3、薏苡仁茯苓汤【组成】薏苡仁、茯苓、甘草。
【功效】薏苡仁茯苓汤是一种非常好的消除湿气的方剂,也是一种去湿养胃的中药方剂。
薏苡仁、茯苓能够促进身体的水代谢,减轻水肿和湿气的影响;甘草则有和中益气的功效,可以增强脾胃功能。
【使用方法】将薏苡仁、茯苓、甘草放在一起煮开,然后去除渣,服用汤液。
4、清热化湿汤【组成】黄连、黄耆、白术、茯苓、甘草、炙甘草。
【功效】清热化湿汤是一种非常好的清热去湿的方剂,适用于湿气重导致的口苦口干、腹胀腹泻等问题。
黄连和黄耆能够清热解毒、祛湿排毒,白术和茯苓也有和中利水的功效,可以缓解湿气的影响,甘草则有益气养血的作用。
【使用方法】将所有药材一起煮,去渣后服用。
二、相关食谱或偏方1、苦瓜木耳汤【用料】苦瓜、木耳、煮鸡蛋、鸡汤、生姜、蒜、盐、油。
【制作方法】将苦瓜切成薄片,木耳洗净切丝,鸡蛋煮熟切片。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剂大全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当脾胃功能出现问题时,容易导致湿气滞留,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为了改善脾胃功能、去除湿气,中药方剂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补脾胃并去湿气的中药方剂。
一、苍术陈皮汤【药材】苍术15克,陈皮9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半夏9克,甘草6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药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分为3次温服,每次100毫升。
【功效】苍术陈皮汤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湿滞引起的腹胀、便溏等症状。
二、破积汤【药材】焦谷芽15克,白扁豆9克,红尖花10克,郁李仁9克,红大花12克,艾叶9克,槟榔6克,香附6克,决明仁6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药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分为2次温服,每次150毫升。
【功效】破积汤可祛除体内湿气,常用于治疗脾胃湿滞引发的胸腹胀满、厌食等症状。
三、参苓白朮散【药材】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朮15克,半夏9克,甘草6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温水冲服。
【功效】参苓白朮散具有益气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气重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等。
四、升白汤【药材】白朮15克,半夏9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苍术9克,茯苓10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药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煮5分钟,然后改用小火慢煎3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分为2次温服,每次100毫升。
【功效】升白汤可健脾化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发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五、白朮茯苓滚散【药材】白朮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山药15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药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温水冲服。
【功效】白朮茯苓滚散可健脾化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发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脾虚湿热中医验方医案
脾虚湿热中医验方医案
【医案】
患者李某,男,45岁,体质较虚弱,常感疲乏无力,面色晦暗,容易
感冒流感,最近出现腹胀口渴、口干、口臭等症状。
中医诊断为脾虚
湿热,验方如下:
【方剂】薏苡仁30g,白术9g,茯苓15g,陈皮6g,山楂10g,甘草
3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7天。
【方解】
1. 薏苡仁:具有渗湿利尿、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消除腹胀等症状,
调理体内水液代谢,缓解湿热症状。
2. 白术:能够益气健脾,除湿化痰,治疗脾虚湿重、腹胀便溏等症状。
3. 茯苓:能够渗湿利水,去湿散寒,常常与白术一起使用,具有祛湿
除湿功效,防止病情加重。
4. 陈皮:喉咙干燥口渴,大便干燥或胸闷腹胀者,可用陈皮入药,治
疗脾虚湿热症。
5. 山楂:能够降低血脂,广泛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心脏病等,具有健
脾化湿的作用。
6. 甘草:调和其他药性,以保持方剂的平衡性,增强药效,降低毒性。
【效果】
经过连续7天的中药治疗,李某的症状得到显著缓解,腹胀口渴、口干、口臭等症状消失,精神状态也有所恢复,身体感觉轻松愉快。
【注意事项】
1. 服用中药需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2. 服用中药时需要注意饮食,尽可能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
药效。
3.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4. 长期脾虚湿热症状需要及时就医,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逐步
恢复身体健康状态。
中医治疗湿热的方剂
中医治疗湿热的方剂湿热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内部的湿邪与热邪相结合,导致身体出现多种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湿热的产生与脾胃功能失调、饮食不节、情绪不畅等因素有关。
治疗湿热的方剂众多,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方剂:1. 三仁汤- 组成: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甘草。
- 功效:清热利湿,宣肺化痰。
- 主治:湿热内蕴,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2.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山栀子、泽泻、木通、生地黄、丹皮、柴胡、黄芩、当归、甘草。
- 功效:清热泻火,疏肝解郁。
- 主治:肝经湿热,胁痛口苦,目赤肿痛。
3. 五苓散- 组成: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 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头身重痛。
4. 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黄柏、滑石、甘草。
- 功效: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 主治:湿热黄疸,身黄尿黄,大便干结。
5. 葛根芩连汤-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 功效:清热解表,生津止渴。
- 主治:外感风热,内蕴湿热,发热口渴,头痛身痛。
6. 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凉血。
- 主治:热毒内盛,高热不退,烦躁不安。
7. 四妙丸- 组成: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
- 功效:清热利湿,强筋壮骨。
- 主治:湿热下注,腰膝酸软,筋骨疼痛。
8. 藿香正气散- 组成:藿香、苏叶、白芷、桔梗、厚朴、茯苓、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 功效:解表化湿,和中止呕。
-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胸闷呕吐。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助湿生热的食物,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剂有哪些药
补脾胃去湿的中药方剂有哪些药补脾胃、去湿是人们常用的中药方剂之一,适用于肠胃功能不良、腹泻、胃痛、口干等症状。
以下是一款经典的中药方剂,包括药物、用量及制作步骤,并附有相关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中药方剂:1. 草果仁(15g)2. 砂仁(15g)3. 茯苓(30g)4. 泽泻(30g)5. 苓白术(30g)6. 干姜(10g)7. 陈皮(10g)药物功效:药物的配方适合调理消化系统和补充体力,其中草果仁、砂仁、陈皮等暖性药物有助于改善脾胃的消化功能;泽泻、茯苓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体内湿气的滋生;苓白术则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制作步骤:1. 将所有中药材洗净,放入沸水中焯烫一分钟。
2. 将焯烫后的中药材倒入瓦煲中,加入适量的水(约2000ml),煮沸后转小火煮2小时左右。
3. 滤掉药渣,将药汁再倒回瓦煲中,再用小火煮约10分钟即可。
最后将药汁倒入杯子中,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相关注意事项:1. 本方剂中的砂仁、草果仁有微量的咖啡因,故孕妇、儿童、高血压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本方剂有滋阴作用,故中虚者、体质偏寒、体寒者应慎用。
配套食谱:此外,以下几种食物也适宜食用:1. 豆腐和豆浆:豆腐和豆浆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对身体有很大的补益作用,可以改善身体的营养状态。
2. 圆白菜和生姜:圆白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盐,生姜则具有温阳散寒和舒筋活血的作用,两者搭配可以帮助调理身体的气血状况和消化系统。
3. 南瓜和红枣:南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可以帮助人体消化,红枣则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养生建议:补脾胃、去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尤为重要,因为人们日常饮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现代人普遍偏向于富含糖分和油脂高的食物,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保健,避免身体的湿气困扰。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身体的运动和睡眠情况,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悦,才能更好地享受健康的生活。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有哪些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有哪些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养生方法,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肠胃功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同时还可以减轻湿气对身体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方子,并对其中提到的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中药方子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子,由四种中草药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以及甘草。
它可以调理肠胃功能,消除湿气。
在制作时,将4种中草药洗净,然后煮沸30分钟,去渣后食用即可。
建议每次服用10-30克。
2. 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由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等药材组成,它主要适用于中湿下气、腹胀、泄泻等病症。
在制作时,将药材洗净后煮沸1小时,去渣后饮用。
建议每次服用10-30克。
3. 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一种滋补养生的中药方子,主要由黄芪、当归、人参、白术、枸杞、熟地、巴戟等多种药材组合而成。
它可以补气养血、调理脾胃功能、去湿化痰。
在制作时,将药材洗净后煮沸1小时,去渣后饮用。
建议每次服用10-30克。
二、食谱和偏方1. 桂圆红枣粥桂圆红枣粥是一种常见的食谱,它可以帮助补益脾胃,增强体力,同时还可以消除湿气。
在制作时,将50克糯米、20克红枣、10克桂圆肉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建议每天食用一次。
2. 红枣山药汤红枣山药汤是一种中药食谱,它可以补脾胃、去湿气、缓解疲劳。
在制作时,将100克山药切块,20克红枣洗净,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锅中煮沸,小火炖煮20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建议每天食用一次。
三、相关注意事项1. 建议在服用中药方子或者采用中药食谱时,一定要注意药材的质量和来源,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 在制作中药方子时,注意煮药的时间和温度,避免药材过度煮沸引起药性变质。
3. 中药方子或者中药食谱只是辅助养生方法,如有严重疾病还需就医治疗。
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以下是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脾虚湿气大是中医常见的证候,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肢体困倦等症状。
以下是一个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以益肺气,为佐使药。
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注意事项:本方为健脾渗湿止泻的常用方,脾虚湿盛证以泄泻为主者尤为适宜。
若湿热泄泻者,禁用本方。
以上方子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在使用中药方子之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
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展开全文养生之道网导读: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有什么?健脾祛湿是养生的重要事项,许多人都是病倒以后才开始着急调理治疗,那么你知道日常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有什么吗?今天就一起来看下吧!文章目录一、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二、哪些水果健脾祛湿三、健脾祛湿喝什么茶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1、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1.1、中药方子1金钱草15 牛膝15 薏苡仁30 山药15 白术15 茯苓15 防风10剂一天一剂一剂煮2次早晚空腹用!忌生冷油腻!1.2、中药方子2山药15 薏苡仁30 茯苓15 防风10 煮粥!1.3、中药方子3祛湿最基础的方剂是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平时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肢体沉重的可以用。
另外,参苓白术散也可以健脾祛湿,平时大便溏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可以使用!1.4、中药方子4体内寒湿气中重,诱发湿疹,睡眠也不好,建议服用参苓白术口服液,藿香正气丸治疗。
2、健脾祛湿的食疗方法2.1、白鲫鱼煲汤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
然后加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
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
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2.2、五指毛桃鸡脚煲猪脊骨功效:益阳健脾祛湿、活络强筋健骨。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鸡脚3对、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
鸡脚去甲、敲裂;猪脊骨敲裂。
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
3、健脾祛湿的穴位3.1、健脾祛湿的穴位有血海穴。
我们可以屈膝,大腿的内侧及髌底内侧,往上两寸位置,股四头肌的内侧有一个隆起的地方。
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膝盖内侧会出现个凹陷位置,隆起的肌肉就是血海穴了。
该穴位可以有效减轻月经不调及闭经、治疗气逆腹胀及湿疹、皮肤瘙痒及贫血等。
3.2、丰隆穴也可以健脾祛湿。
去湿气的中药配方
去湿气的中药配方去湿气是很多人关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和湿气较重的地区。
湿气会导致身体不适,如身体困重、四肢无力、食欲减退、精神疲劳等,甚至可能引发一些疾病。
传统中药有很多方法可以去除湿气,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配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种配方是参苓白术汤。
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药方剂,可以有效消除湿气。
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党参、茯苓、白术等。
党参具有增加人体免疫力、祛湿利水的作用;茯苓可以利尿、化湿;白术则能调理脾胃功能,帮助消化湿气。
将这些药材一起煎煮,每日饮用,可以改善湿气引起的身体不适。
第二种配方是猪苓茯祛湿汤。
这是一种常用于中医肾虚湿盛的方剂,对于湿气引发的症状也有很好的效果。
它的组成成分有猪苓、茯苓、山药、益智仁等。
猪苓和茯苓可以祛湿化痰,消除体内湿气;山药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益智仁则能调理肠胃功能,帮助消化湿气。
将这些药材煎煮成汤,每日饮用,可以有效去除湿气。
第三种配方是桂附地黄丸。
这是一种常用于中医肾阳虚引起的湿气的方剂,也适用于湿寒体质的人群。
它的组成成分有肉桂、附子、地黄等。
肉桂可以暖阳,祛湿驱寒;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地黄则能滋阴补肾,使体内气血运行顺畅,湿气得到消散。
将这些药材研成丸剂,每日服用,可以改善湿气引发的身体不适。
第四种配方是薏苡陈皮汤。
这是一种中药调理脾胃湿气的经典方剂。
它的组成成分有薏苡仁、陈皮、白术等。
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陈皮可以健脾祛湿,改善脾胃功能;白术则有温中健脾之功效。
将这些药材一起煎煮成汤,每日饮用,可以有效改善湿气引发的不适症状。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中药配方,还有许多其他中药可以帮助去除湿气,例如白术茯苓汤、半夏泻心汤等。
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方剂是关键,建议您在找到合适的方剂后,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具体用药指导。
总之,中药配方是一种有效的去湿气方法,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湿气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中药配方去除湿气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建议。
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中医药历来强调“脾主运化”,脾胃功能的失调往往是导致湿气滞留和肥胖的重
要原因。
因此,针对湿气重、脾胃功能不佳导致的肥胖问题,中医药提供了一些健脾祛湿的方剂。
这些方剂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分解湿气,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方剂一:四物汤
组成
•当归10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0克
作用
该方剂主要是温补气血,调和气血,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湿气积聚的情况,有利于减肥。
用法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方剂二:苓苦饮
组成
•苦参30克
•茯苓20克
•独活10克
•川芎10克
•甘草6克
作用
此方剂主要起到清热化湿、祛风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体内湿气滞留的情况,
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肥。
用法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方剂三:六君子汤
组成
•人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生姜10克
•大枣5枚
作用
此方剂主要作用于健脾和胃,益气和中,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湿气,有助于减肥。
用法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通过合理选择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剂,结合适量运动和科学饮食,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但在服用中药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嘱咐,避免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启发,更多关于健康和养生的信息,欢迎咨询中医师或营养师。
19种调理湿热蕴脾证的中药方
19种调理湿热蕴脾证的中药方湿热蕴脾证是中医辨证的一种病证,通常表现为腹部胀满、口干口渴、大便稀软、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
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寒湿攻击、气血不畅等原因导致脾胃失常,湿热邪气蕴滞在脾胃之间,引起上述症状。
中医治疗该病证的方法是清热解毒、燥湿健脾,具体药物选用可以包括黄连、黄瓜藤、泽泻、茯苓、白术等。
此外,合理饮食调节、适当运动等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对于患有该病证的患者,应该尽早就诊,获取专业的中医治疗。
以下是19种调理湿热蕴脾证的中药方:1. 保和丸:黄连、黄柏、苦参、泽泻、茯苓、半夏等疏利湿热、健脾和胃的中药组成,可治疗引起湿热蕴脾证的各种病因,如感冒、食积等。
每次5-10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2. 二妙散:黄连、厚朴、苍术、陈皮、枳实、广皮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健脾的功效。
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有脾气虚弱的人群。
每次5-10克,每日3次。
3.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等清热解毒、解郁、疏肝理气的中药组成,经常用于治疗湿热蕴脾证伴有肝郁脾虚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4. 柿饼汤:柿子、炒麦芽等清热解毒、健脾消食的中药组成,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有饮食积滞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5. 苍术汤:苍术、陈皮、干姜等疏散湿热、健脾消食的中药组成,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随气滞不畅、食欲不振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6. 五苓散:茯苓、白术、澳门新葡亰平台游戏等湿热利水、健脾消食的中药组成,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有水湿内盛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7. 冬瓜汤:冬瓜皮、苦叶菜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中药组成,适用于湿热蕴脾证伴有暑热气滞、口渴舌红的人群。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8. 泽泻汤:泽泻、桔梗等健脾利水、清热解毒的中药组成,适用于轻度湿热蕴脾证,如腹泻、口渴等。
每次10-15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
调理脾胃湿热中药方
调理脾胃湿热中药方调理脾胃的中药有哪些?脾胃虚弱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要对症用药。
下面小编准备了调理脾胃湿热中药方,希望对您有帮助!调理脾胃湿热中药方中药方1【组成】嫩肥羊肉、白酒适量。
【用法】羊肉煮极烂,加酒搅匀服。
【主治】阳虚,脾胃不健,肌肉消减,及妇人产后蓐劳。
【说明】平素有风损。
疥疮忌用。
中药方2【组成】绿茶1 克、浮小麦200 克、大枣30 克、莲子25 克、生甘草10克。
【用法】后四味加水1500 毫升,先煎至浮小麦熟后再加入绿茶即可,每次服100 毫升,日服3~4 次,可复煎服。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
中药方3【组成】云茯苓6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封固7 天以上即可,每晚临睡前饮1 小盅。
【主治】脾虚夫运,四肢失养,肌肉麻痹,沉重,甚成日渐消瘦者中药方4【组成】白面120 克、生姜汁30 毫升、羊肉120 克、鸡蛋清2 个。
【用法】羊肉切碎,调入姜、葱、盐煮汤,用蛋清、姜汁和白面作饼放入羊肉汤内煮熟,空腹当主食服用。
【主治】脾胃虚弱,身体赢瘦等亏损病证。
建议食用山药薏米粥,山药去药店买就成,最好就打成粉。
薏米超市有卖。
两种材料,按1:1混合,煮粥,可调节脾胃。
肠胃不好怎么调理1、饮食清淡。
让肠胃有一个休生养息的机会,让肠胃的代偿功能自行修复损伤,这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可以熬点蜜粥自养,可以选择比较稠厚的米粥食用,小米尤佳,粥内可加入少许百合、大枣、薏苡仁,有助于调理肠胃,且米粥口感更好。
原标题:肠胃不好吃什么? 4个饮食方增强肠动力2、忌口。
一定要忌食刺激性大的辛辣食物和酒类,尽量减少对肠胃的不良刺激,这也是一个调理肠胃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饮食有度,避免过饥过饱,生活要有规律,这对调理肠胃的“生物钟”有益无害。
原标题:肠胃不好吃什么? 4个饮食方增强肠动力3、劳逸结合。
肠胃功能与劳逸结合关系也很密切,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过劳、过逸的生活习惯对肠胃功能的影响都很大,节后保持有规律的良好工作生活习惯也是调理肠胃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理脾胃湿热中药方
调理脾胃湿热中药方中药方1
【组成】嫩肥羊肉、白酒适量。
【用法】羊肉煮极烂,加酒搅匀服。
【主治】阳虚,脾胃不健,肌肉消减,及妇人产后蓐劳。
【说明】平素有风损。
疥疮忌用。
中药方2
【组成】绿茶1 克、浮小麦200 克、大枣30 克、莲子25 克、生甘草10克。
【用法】后四味加水1500 毫升,先煎至浮小麦熟后再加入绿茶即可,每次服100 毫升,日服3~4 次,可复煎服。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
中药方3
【组成】云茯苓60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封固7 天以上即可,每晚临睡前饮1 小盅。
【主治】脾虚夫运,四肢失养,肌肉麻痹,沉重,甚成日渐消瘦者
中药方4
【组成】白面120 克、生姜汁30 毫升、羊肉120 克、鸡蛋清2 个。
【用法】羊肉切碎,调入姜、葱、盐煮汤,用蛋清、姜汁和白面作饼放入羊肉汤内煮熟,空腹当主食服用。
【主治】脾胃虚弱,身体赢瘦等亏损病证。
建议食用山药薏米粥,山药去药店买就成,最好就打成粉。
薏米超市有卖。
两种材料,按1:1混合,煮粥,可调节脾胃。
肠胃不好怎么调理
1、饮食清淡。
让肠胃有一个休生养息的机会,让肠胃的代偿功能自行修复损伤,这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可以熬点蜜粥自养,可以选择比较稠厚的米粥食用,小米尤佳,粥内可加入少许百合、大枣、薏苡仁,有助于调理肠胃,且米粥口感更好。
原标题:肠胃不好吃什么? 4个饮食方增强肠动力
2、忌口。
一定要忌食刺激性大的辛辣食物和酒类,尽量减少对肠胃的不良刺激,这也是一个调理肠胃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饮食有度,避免过饥过饱,生活要有规律,这对调理肠胃的“生物钟”有益无害。
原标题:肠胃不好吃什么? 4个饮食方增强肠动力
3、劳逸结合。
肠胃功能与劳逸结合关系也很密切,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过劳、过逸的生活习惯对肠胃功能的影响都很大,节后保持有规律的良好工作生活习惯也是调理肠胃的重要环节。
肠胃不好怎么调理1、饮食清淡。
让肠胃有一个休生养息的机会,让肠胃的代偿功能自行修复
损伤,这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可以熬点蜜粥自养,可以选择比较稠厚的米粥食用,小米尤佳,粥内可加入少许百合、大枣、薏苡仁,有助于调理肠胃,且米粥口感更好。
原标题:肠胃不好吃什么? 4个饮食方增强肠动力
2、忌口。
一定要忌食刺激性大的辛辣食物和酒类,尽量减少对肠胃的不良刺激,这也是一个调理肠胃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饮食有度,避免过饥过饱,生活要有规律,这对调理肠胃的“生物钟”有益无害。
原标题:肠胃不好吃什么? 4个饮食方增强肠动力
3、劳逸结合。
肠胃功能与劳逸结合关系也很密切,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过劳、过逸的生活习惯对肠胃功能的影响都很大,节后保持有规律的良好工作生活习惯也是调理肠胃的重要环节。
保养肠胃的食谱雪梨菊花茶—消食解腻清热润肺
用料:雪梨1个贡菊2把冰糖一汤勺
做法:将雪梨洗净去皮(不去亦可),切成大块与菊花入冷水汤煲中,放上一些冰糖,大火煮开后,以小火焖煮半小时,再关火焖半小时即成。
冰糖不可过多,一般是一个雪梨两把菊花,一升水,一汤勺冰糖。
关火再焖的过程,在于使菊花的香味溢出与雪梨的汁水融合,达到口感香醇的效果。
功效:
雪梨果肉细嫩汁水丰富,具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功效,加上菊花清肝明目的作用,可算得上是一种天然无毒副作用,老少
皆宜的好茶水。
原标题:肠胃不好吃什么? 4个饮食方增强肠动力
白术茯苓茶—舒缓腹痛
适用对象:腹部闷痛、冷痛者,但非急性腹痛,稍热敷或按摩往往可缓解。
材料:白术和茯苓各5克、小茴香4克、干姜3克。
各材料一起冲泡即可。
功效:
白术调和脾胃及止泻;茯苓健脾胃、利水除湿;小茴香暖胃、行气止痛;干姜暖胃。
原标题:肠胃不好吃什么? 4个饮食方增强肠动力
桂枝芍药茶—止腹泻。
适用对象:吃点辣就易腹泻、常排不成形软大便者。
材料:桂枝、芍药、生姜和甘草3克,去核红枣1颗。
各材料一起冲泡即可。
功效:
桂枝补虚暖胃、发汗及疏通体表热气、抑制溃疡;芍药止痛止泻;生姜温胃止呕;红枣调补脾胃、滋阴补血。
原标题:肠胃不好吃什么? 4个饮食方增强肠动力
党参麦芽茶—促食欲。
适用对象:食欲不振者,且常伴易疲倦、手脚冰冷症状者。
材料:党参和黄芪各5克、炒麦芽4克、肉桂0.5克。
各材料一起冲泡即可。
功效:
党参补脾健胃、补中益气;黄芪补气;肉桂行气健胃、暖脾肾;炒麦芽帮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