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关于感觉和知觉
1-2感觉与知觉的分类
![1-2感觉与知觉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d0cf7e9fd0a79563d1e7224.png)
目录 02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03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01
感觉的种类
心理学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把感 觉 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01
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
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02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
的、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
时间 知觉
人除了在一定空间 中活动以外,也总是在一定的时间 中活动。
运动 知觉
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问题,是人 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人要想产生运动知觉,首先要确定 参照系。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例 如,鸟在飞,鱼在游,火车在动,河水在流 动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 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
社会 知觉
是关于个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中,
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特征的知觉,社
会知觉包括:
(包括对他
人和自我的知觉)、
、
。
错觉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 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引起错觉的原因很多,感知条件不佳、 客观刺激不清晰、视听觉功能减退、强 烈情绪影响、想象、暗示以及意识障碍 等都能引起错觉。现代心理学将错觉分 为以下七种:
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鼻腔 上部的嗅细胞所引起的,一般嗅觉的感 受性很高。
味觉是溶解于液体的化学物质作用
于舌头和软腭上的味蕾所引起的。
人基本的味觉有
四
种。
肤觉包括痛觉、触觉、压觉、温度觉, 这些感觉的感受器呈点状不均匀分布于 全身,痛觉是有机体的“报警系统”,它 提供着刺激物带来的危害信号。
第一章 心理学基础(二)
![第一章 心理学基础(二)](https://img.taocdn.com/s3/m/0e55a7f6ba0d4a7302763ab9.png)
个性的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内在统一,使人的内心世界、动机 和行为之间保持和谐一致.
个性的特征
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个性既具有
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
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 是人行为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 泉。 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意识是核心 。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C 稳定性 E 恃强性
高分含义
外向、热情、乐群 聪明、富于想象、善于思考 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好强、固执、自负、支配性
低分含义
孤独、冷淡 思想迟钝、缺乏想象、思考能力弱 情绪激动、幼稚、易烦恼 谦虚、顺从、胆怯、慎重
F兴奋性
G 有恒性 H 敢为性 I 敏感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N 世故性 O 忧虑性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区别: 1)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高 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 础,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变化比较慢, 可塑性较小。 2)性格是后天形成,由生活实践决定, 可塑性大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联系: 1)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较明显表现在 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 2)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 3)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修饰气质, 使之符合社会实践要求。 4)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 征,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样的 性格特征。
胆汁质
抑郁质
兴奋型
抑制型
精力充沛,动作有力,性情急躁,情绪易爆发,体 验强烈且外露,不易自制,易冲动
反应迟缓,敏感怯懦,情绪体验深刻、持久且不外 露,动作缓慢,易伤感,孤僻,善观察小事细节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ce2595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8.png)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划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小学心理学知识要点
![小学心理学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7046e95ef7ba0d4a733bec.png)
小学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4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形成后又会影响心理过程。
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6.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等.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
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是比较严格的客观的研究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3.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8,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9,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1,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2.注意的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6db9db0e763231126edb1178.png)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
感觉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2、感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
3、感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如“感觉剥夺”实验。
(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时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
产生感觉神经机构叫分析器,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系统。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个部分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
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l、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2、区别:(1)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2)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3)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4)经验在感觉和知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通过知觉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提示事物的意义。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种类。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5c1abe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c.png)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
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ce2772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8.png)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形成对 世界的完整认识。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 加工和组织,感觉信 息是知觉的原材料。
感觉与知觉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取外界信息,进而形成对世 界的认识和理解。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行为的基础,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影响个体的行为反 应。
个体能够觉察到的刺激的微小变化量。
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
02
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 生的,是对感觉信息进行 组织、解释、构建和整合 的过程。
知觉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需要人的大脑参与对感觉 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情感的基础,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引发个体的情感体 验和情绪反应。
04
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刺激
感觉刺激是引起感觉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光、声、气味等。它们通过特定的感受器被接 收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感受器
感受器是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殊结构,如眼睛对光线的感受、耳朵对声音的感受等。 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解释。
质量控制
在工业和工程领域中,感觉与知觉原 理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产品进行快速 、准确的判断,保证产品质量。
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
通过感觉与知觉的干预手段,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帮 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康复。
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利用感觉与知觉原理,了解患者的认 知和情感状态,采用相应的咨询技巧和方法,帮助患者解决 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章---第九章心理试题
![第一章---第九章心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f4812c3169a4517723a3b6.png)
第一章绪论——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4、心理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 )A.脑B.客观现实C.实践活动D.主观意识5、心理学是研究( A )的科学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B.除神经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D.正常成人心理现象6、心理学是( D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既不是自然科学又不是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7、感觉是指( A )A.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B.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C.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8、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B )A.视觉和听觉B.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C.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D.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9、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并进行综合,进而形成苹果这一整体映像,这种心理活动是( B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10、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11、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 D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12、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是(C )A.闪光融合B.视觉对比C.后象D.联觉13、为了保护对暗适应( B )A.最好戴上一个墨镜 B .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C.戴上一个蓝色的眼镜就可以D.戴上一个色彩的眼镜就可以14、( D )叫联觉A.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B.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C.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D.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15、基本的味觉有(A )A.咸、甜、苦、酸B.酸、甜、苦、辣C.甜、咸、麻、辣D.酥、脆、甜、咸16、味觉的感受器是( A )A.味蕾B.科蒂氏器官C.半规管D.前庭器官17、( B )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考点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76658b011ca300a7c39022.png)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考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2.认知: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3.感觉:人们通过各个感觉器官认识了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一个一个属性,产生了感觉。
4.知觉:人们能把各种感觉结合起来,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
5.记忆: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过程。
这种过程的产生依赖于记忆,记忆提供了过去获得的经验,使人们能把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经历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理性认识。
6.需要:人的心理活动都有其内部推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人的需要。
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7.动机: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8.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9.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0.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11.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12.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13.心理特性:一个人的心理特性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也表现在他的能力和人格上,人格又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14.心理过程: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我们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88d35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5.png)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知觉现象学》是一本关于人类感知和知觉的重要著作。
每一章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以下是对每一章主要内容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本章介绍了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感知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作者详细解释了感知的五个基本特征:以感觉为基础、以结构化为特点、具有选择性、受注意力影响、并与意识紧密相关。
第二章: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该章节重点讨论了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
作者介绍了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和脑区激活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感知与情绪、记忆以及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作者详细解释了实验方法、调查方法以及观察方法在感觉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感觉测量技术,如心理物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等。
第四章:视觉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视觉知觉。
作者详细介绍了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讨论了视觉感知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光线投射、视网膜成像、视觉注意力等。
此外,还涉及到视觉错觉和视觉注意力的研究。
第五章:听觉知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听觉知觉。
作者探讨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详细解释了声音的物理特性和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讨论了音乐知觉和语言知觉等与听觉相关的研究领域。
第六章:触觉和痛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触觉和痛觉的知觉。
作者介绍了皮肤触觉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痛觉的类型和感知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触觉和痛觉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嗅觉和味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嗅觉和味觉的知觉。
作者详细解释了嗅觉和味觉的感知机制,包括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讨论了嗅觉和味觉在进化和行为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八章: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
作者介绍了多感官知觉的概念和特点,并解释了多感官整合的神经机制。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环境心理学 6.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https://img.taocdn.com/s3/m/156e3bc6d15abe23492f4d08.png)
主要内容
02
私密性
01
个人空 间与人 际距离
领域性
03
第二节 私密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
可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退缩和信息控制。 1、退缩:独处、与世隔绝 2、信息控制:匿名、隐瞒减少交往
第二节 私密性
二、私密性的功能
1、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 2、有助于个人建立和保持自律 善于交往是一种能力,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种能力。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千手观音
雍和宫万福阁 迈达拉弥勒大佛
由整根白檀木雕成。通高26米,8米埋 地下,地上18米。从万福阁大门进入,距 离大佛像仅4米左右,D:H远远小于1,给 人以极近距离感,使得人们不得不产生高 山仰止膜拜的姿态。
为了产生繁华热闹的气氛,商业步行街临街建筑必须相对呼应,行人之 间、行人和商店之间也必须相互视觉和听觉涉及;街面宽度和临街建筑的高 度以接近为好,比值至少不应大于2,过大则与车水马龙的交通干道无异。
法国议会最早在剧场中开会,代表或议员坐观众席,发言者站在舞台 上。当今的法国议会虽然也受教堂的影响,但更多体现的是歌剧院的风格 而仍保留了这一布局传统。
台湾虽然吸取了法国的 议会风格,但主席台更 低,离议员座位也更近。
人人都想当主席,人人都 想抢话筒,为议员间上演 “全武行”提供了方便。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别过来,让我静一静!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1、被入侵者的反应 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都影响 着被入侵者的反应。
第一节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一、个人空间
(三)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 2、入侵者的反应 (1)入侵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被别人侵犯,所以入 侵者自己也会感觉不自在。 (2)人们忌讳穿越正在交谈的两人所形成的空间,尤其 是男女交谈的“双人空间”。 (3)人们不愿入侵正相互交谈的群体成员的个人空间, 更不愿意侵犯社会地位较高者的群体空间。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4f125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a.png)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和知觉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感知周围的世界,让我们能够适应环境、做出决策,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感觉与知觉的奥秘。
感觉,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感官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朵鲜艳的花,眼睛接收到的色彩和形状的信息就是感觉;当我们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耳朵捕捉到的声音就是感觉;当我们闻到美食的香气,鼻子感受到的气味就是感觉;当我们触摸到柔软的丝绸,皮肤感知到的质地就是感觉;当我们品尝到甜美的水果,舌头体验到的味道就是感觉。
感觉是我们获取信息的第一步,它为我们的知觉提供了原始的素材。
每种感觉都有其特定的感受器和神经通路。
例如,眼睛中的视网膜包含了对光敏感的细胞,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耳朵中的耳蜗则负责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
而且,感觉的产生还受到刺激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刺激强度越大,我们感觉到的就越强烈;但当刺激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我们的感觉可能不再增强,甚至会产生损伤。
然而,感觉只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的综合理解。
知觉会将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从而赋予事物以意义。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圆形物体、闻到香甜的味道、触摸到光滑的表面、感觉到一定的重量,我们的知觉会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苹果。
知觉不仅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息,还受到我们的经验、期望、动机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经验会影响知觉。
如果我们过去有过与某个事物相关的经验,那么在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们往往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理解和感知当前的事物。
比如,一个经常打篮球的人,在看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物体时,可能更容易知觉到这是一个篮球;而一个从未接触过篮球的人,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快速判断。
期望也会在知觉中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期望看到某个东西,那么我们更有可能知觉到它,即使它实际上并不存在。
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_2022年学习资料
![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_2022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8c3b6f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5.png)
第一节感觉-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注意-十八话身-容更好图-解上典是-d5
第一节感觉-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注意-客观事物能否引起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特点,-另一方面取决 人自身状态:-1、刺激物的对比强度:相对强度更重要-2、刺激物的状态:变化的更能引起注意-3、刺激的新异性 避免千篇一律-4、注意的广度:散乱的事物经过有效组织后能增加广度-5、个人特征:兴趣、需要、情绪或健康状态
第一节感觉-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相互加强或削弱-一般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 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微声刺激能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焙坊-迪士尼乐园米奇大街放轻 乐-放音乐减轻牙科手术患者疼痛-以增强视觉效果
第一节感觉-相同感觉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正后象、负后象。-正后像-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相同-觉与认知-第二章:环境知觉-第三章:环境认知-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第八章:场所 评价意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
h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PPT
绪论-基本任务-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学科特点
1、环境心理学基本任务-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这方面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生活 量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最早:纪元前,希腊帕提农神庙的错觉校正-神庙错觉矫正设计分析-1、正面8根柱,中央 柱完-全垂直,其余均向内倾斜。-若全部垂直,在高处两侧石-柱会被沉重的石楣压得显得-向外分开。-2、基石非 平,向上略凸形成孤线。-弥补上方石楣和石柱压迫下略显凹入的错觉。-3、石柱均有微妙弧线,上小下大。-弥补长 行线带来的中部凹入的错觉。-4、石柱粗细不一,两边粗中间细。-按照明度视觉,衬着明亮背景时显得比较细;衬着 色背景显得比较粗,而神庙两-侧衬着天空,中间衬着殿堂,因此设计为两边粗,中间细,以平衡错觉。-5、神庙各部 饰大小不同,越往高处,比例越大。-根据观者的仰角大小均匀变化。
[感觉和知觉概述]知觉和感觉
![[感觉和知觉概述]知觉和感觉](https://img.taocdn.com/s3/m/017941c1312b3169a551a44b.png)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复杂多样的。
感觉和知觉是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着各不相同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感觉。
通过感觉使我们获得了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冷热、粗糙、光滑等感觉信息。
感觉除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外,还反映机体内部状况,例如,通过感觉我们可以反映有关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以及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状态等种种感觉信息。
人的各种感受器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而成的,各种感受器分别反映事物的不同属性。
如视感受器专门反映客体的光刺激;听感受器专门反映客体的声刺激。
能够引起某种感受器反应的刺激,就是该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但是客观事物必须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影响人脑,才能产生感觉,一旦客观事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感觉便不再产生。
总之,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时,人脑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根据引起感觉的适宜刺激物的性质和刺激物所作用的感受器,可把人类的感觉分成八种,见表7-1。
表7-1 人的八种感觉感觉种类适宜刺激感受器反映属性视觉760~400毫微米的光波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黑、白、彩色听觉16~20 000次/秒音波耳蜗的毛细胞声音味觉溶于水的有味的化学物质舌、咽上的味蕾的味细胞甜、酸、苦、咸等味道嗅觉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鼻腔黏膜的嗅细胞气味肤觉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用或伤害性刺激皮肤和黏膜上的冷点、温点、痛点、触点冷、温、痛、压、触运动觉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位置变化肌肉、筋腱、韧带、关节中的神经末梢身体运动状态、位置变化平衡觉身体位置、方向的变化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毛细胞身体位置变化机体觉内脏器官活动变化时的物理化学刺激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我们以视觉和机体觉为例,说明感觉的适宜刺激、感受器形成过程等。
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知识
![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3609fc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9.png)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冯特,1879年,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二、学派的纷争五个学派名称,主要代表人物三、研究取向
第四节 记忆
再现与再认遗忘规律 保持曲线 艾宾浩斯三个记忆系统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主要特征与基本形式第二单元 思维种类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第三单元 思维过程思维定势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第五单元 想象种类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种类第三单元 注意特征四个特征
孩子的想法与愿望(学生问题)
青春期孩子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三)一般心理规律与父母第二次分离(心理断乳)人格处于逐步发展完善中,自尊心强关注自我,寻求自我认同情绪容易波动,有较强逆反心理学业及升学压力大性意识的觉醒,性生理的变化带来巨大心理变化人际关系敏感,渴望同伴的归属,渴望友谊包括异性情感
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青春后期:其特征是性器官发育完全成熟,体格形态发展也完全成熟。青春中期,虽然性器官、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但要到22-25岁才能完全成熟。人体的骨骼系统,经过青春期的突长之后,到25岁左右,骺软骨停止生长,全部骨化,至此人体的高度不再增加,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也同样,青春中期之后心脏的重量及外形接近成人,要迟至3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成熟;就呼吸功能而论,也要到青春后期才能完善。
1-1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1-1感觉与知觉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82dd48459eef8c75fbfb3e2.png)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叫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 物间的最小差异量。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 感受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和差别 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
03 知觉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也影响着感觉的鲜明性和精
确性。
04
感觉的测量
感受性: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 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 的基本指标,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受性(即感觉能力) 是不同的。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脏六腑的情况。
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 要的意义,是人的认识、情感、行为等方 面的重要先导,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 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 础。
认识
情感
行为
02
什么是知觉?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整体,并知道它的 意义,这就是知觉。
01
目录 02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03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01
什么是感觉?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个
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
感觉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通过感觉,可以分辨事物的颜色、明
度、气味、软硬等外界特征,而且通过
感觉也能反映人体各部分(眼、耳、鼻
、舌、身、四肢)的运动和人体内部五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 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 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
1流派简介、感觉和知觉
![1流派简介、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fefb4b1614791711cc7917ef.png)
嗅觉
适宜刺激:能溶解的、有气味的气体分子。 感觉器官:鼻腔上部的嗅细胞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二、主要心理学流派简介
1、精神分析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1896年创立 医学博士——精神病医生
接触的对象多为精神病患者,因此
其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偏颇。
“泛性论”
《梦的解析》 影片:《爱德华大夫》
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1、精神层次学生:意识、下意识、潜意识 2、人格结构学说:本我:唯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3、人格动力学说:力比多(libido)、生之本能、 死之本能 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 起着重要的作用 。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对时间长短的感受,与个人心情有关。
获得时间知觉的外在线索:自然环境的变化 生活中的工作程序 获得时间知觉的内在线索:生理时钟
身体上的代谢作用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按照运动现象的形成条
件将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实运动、相对运动、似动现象
感觉器官:眼球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
混色与补色
后像 颜色对比
混色与补色
混色: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波混合之后所得到的色觉。 补色:处在色环相对位置的两种颜色,称为补色。
三原色:RG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一看到葡
萄架比自己高,愿望落空了,便破口大 骂,撕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正巧被农 夫发现,一铁锹把它拍死了
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一看自
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显得如此的渺小, 便伤心地哭起来了。它伤心为什么自己 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样,不是想吃 什么就 吃什么吗?它伤心为什么葡萄架 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 为能吃到,没想到是这种结果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一直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许多学者苦苦 思索,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答案,然而无一人给 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做“自我知觉”。它是个体对 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对自己的认识越 清醒,越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总 是和认识他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对自己有清醒 认识的人,也会对他人、周围的环境有着清晰的认识, 从而能在交际、竞争时发挥自己的优势而获得成功 。
第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仰望着
葡萄架,心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别 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如果这样的话, 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 样
第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站在高
高的葡萄架下,心情非常不好,它在想 为什么我吃不到呢,我的命运怎么这么 悲惨啊,想吃个葡萄的愿望都满足不了, 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啊?越想它越郁闷, 最后郁郁而终
为什么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与首因效应相反,心理学中还存在近因效应,是指 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 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 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 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 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 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 期,近因效应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
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 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 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 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 在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主要是年龄、衣着、相貌、气
质等“外部特征”。“外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 既然在人际交往中有这样一个首因效应在起作用,我们 就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销:首 先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 的印象;其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整洁容易留下严谨、 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 对我们的推销总是有益处;第三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 这一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最后尽 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 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您的判断。
第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尝试着
跳起来去够葡萄没有成功,它试图让自 己不再去想葡萄,可是它抵抗不了,它 还试了一些其他的办法也没有见效。它 听说有 别的狐狸吃到了葡萄,心情更加 不好,最后它一头撞死在葡萄架下
第九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同样是够
不到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柠 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 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 在一棵 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 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为什么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 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 应即为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 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 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印象作用 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 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 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 “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 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实验】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
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 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 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 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 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 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 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你喜欢同情弱者。 你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有一些缺点,可 经过努力大都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虑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 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率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第十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这是一
只漂亮的狐狸小姐。它想我一个弱女子 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了,我何不利用 别人的力量呢?因此,它找了一个男朋 友,这只狐狸先生,它对葡
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满,这导致了它不能 尝到甜美的葡萄,于是它就怪罪起葡萄 藤来。说因为葡萄藤太好高骛远,爬那 么高,说葡萄的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看 上去那么漂亮。发泄完后,它平静地离 开了
为什么大家都羡慕受惩罚的同伴呢?
虚假一致偏差是指人们坚信自己的信念、判断正确性
的一种方式。当遇见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 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实际上人们往往会高估或 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 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在他人身上, 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正是由于认为有很多人的 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同自己相一致,所以人们才坚信 自己的判断及行为的正确性。
酸葡萄甜柠檬心理学
李娜
前言
酸葡萄心理:把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 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聊以 自慰,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 应。得不到的就说不好。 与酸葡萄心态相对应,还有一种心态被称为“甜柠檬” 心态,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 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 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 象,被称为“甜柠檬”机制。它指的是人们对得到的 东西,尽管不喜欢或者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
拿破仑为什么兵败滑铁卢?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 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 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 不能胜任的地方。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 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 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到到达他 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为了便于分析,把员工分成三级: 胜任、适度胜任以及不胜任。
十八个狐狸吃葡萄的故事
在一个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
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 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寨在附近的狐狸们, 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葡
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 想了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 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 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因此,它也 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 葡萄
算命先生为什么能神机妙算?
巴纳姆效应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发 现:人很容易相信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 使这种描述空洞而模糊,他仍然以为基本反映了自己 的人格面貌。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 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 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 微。
第十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看到自
己的能力与高高的葡萄架之间的差距, 认识到以现在的水平和能力想吃到葡萄 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它决定利用时间给 自己充 下电,报了一个研究生课程进修 班,学习采摘葡萄的技术,最后当然是 如愿以偿了
第十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同样
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它转了一下眼睛, 把几个同伴骗了来,然后趁它们不注意, 用铁锹将它们拍昏,将同伴摞起来,踩 着 同伴的身体,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葡萄
其实,“酸葡萄”与“甜柠檬”是心理学中合
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 用,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 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 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 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现实。 合理化作用是人们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心理 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 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 内心的安宁。
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
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 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dins,1957)用编撰的两
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首因效应现象。他编 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 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并外向 的人,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 的人。例如,第一段中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 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 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中说吉姆放学 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他没 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在实验中,卢 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
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也发现以
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 此他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 了也不好受,还不如不吃,于是心情愉快 地离开了
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刚刚读
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主 人公的精神打动。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 并没有气馁,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 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志者 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事与愿违, 它跳得越来越低,最后累死在了葡萄架 下,献身做了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