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dcc41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0.png)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天净沙·秋思》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够背诵和运用这首词。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词的语言特点,掌握词中的生字新词和疑难词句。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词中的生字新词和疑难词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营造秋意氛围1. 情境导入,感受秋天气息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秋天景色的图片或短视频,如落叶纷飞的林间小道、金黄稻田中的劳作农民等,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秋意之中。
我会邀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秋风的声音,感受秋天的温度,以此作为进入《天净沙·秋思》这首词学习的情感铺垫。
2. 互动交流,探索秋思之源接下来,我会向学生提问:“在你们的心中,秋天是怎样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秋天的感受。
然后,我会将话题转向课文:“那么,诗人马致远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呢?他的秋思与我们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3. 诗意导入,铺垫学习情感最后,我会以朗读的方式呈现《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会注重情感的传递,使学生能够在初听之下就对词中的情感有所体悟。
朗读结束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词的初步印象和感受,以此作为进入正式学习前的情感铺垫。
通过这样的导入新课环节,我旨在营造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特点,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1. 自主阅读与初步理解(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天净沙·秋思》,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出不理解或觉得有深意的词语和句子。
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
![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d15f0c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d.png)
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本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和作用,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诵读和意象分析,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 难点:理解诗歌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五、教学过程采用问题式的探究性学习。
(一)导入展示一些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三)深入探究1. 提出问题:“枯藤老树昏鸦”这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分别给人怎样的感觉?它们组合在一起有什么效果?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教师总结归纳,强调意象的作用和诗歌意境的营造。
(四)情感体会再次诵读诗歌,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六)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
六、活动设计举行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诵,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改写,将其改写成一篇散文,要求体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bb062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f.png)
秋思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生齐读课题。
3、解题:“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1、师:秋风又起,客居洛阳的张籍准备写一封家信抒发自己万重心意。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诶,我突然发现全诗28个字中没有一个“思”字,那诗人的思念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诗人把思念藏在哪儿呢?捧起书,拿起笔,再读读诗句,哪些词的背后藏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呢?2、学生自由读悟。
3、交流。
预设:洛阳城里见秋风。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
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预设:意万重: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思》优秀教案
![《秋思》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a064c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1.png)
《秋思》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秋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是为数不多的表达了秋天景色的诗作之一。
通过教授《秋思》这首优秀的散文诗,旨在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哀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思》的背景和意义。
2.学会诵读《秋思》。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于秋天美丽和凋零的感受和思考。
5.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随后,教师发出问题:你们对秋天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请说出你们的感受和想法。
2.学习《秋思》的背景和意义(15分钟)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介绍《秋思》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可以介绍作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主要表达的主题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秋天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秋天你们会感受到什么?3.诵读《秋思》(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轮流诵读《秋思》,并注重朗读的语言感染力和节奏感。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表情进行诵读,体验《秋思》中的情感和意境。
4.理解《秋思》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秋思》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秋思中的秋叶、秋风、寒雨等意象有何含义?作者通过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对秋天的思念和忧伤?5.自由写作(25分钟)学生以《秋思》为题,自由发挥进行写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临时写下自己对秋天的感受,也可以在家里写完后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范例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进行优化和修正。
6.作品分享和点评(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轮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留意彼此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与意境,提醒学生文采的提升和创作技巧。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鉴赏。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4篇)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ba2d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9.png)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4篇)《秋思》教学设计篇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讲解字音)生再读。
师:很好。
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准备起。
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
师:真不错。
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
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
那他看不见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
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
五年级秋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秋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7656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8.png)
五年级秋思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秋思主题课程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通过秋思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变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掌握一些描述秋天的常见词汇和句子;- 了解古人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古人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用词语和句子描绘秋天的美景。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打印好的秋思相关的诗歌、古文等材料;- 学生练习册。
2. 教学工具:- 课件;- 黑板、粉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口语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秋天有什么特点和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秋天特点和变化。
2. 新知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一些描述秋天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并记住它们。
3. 阅读秋思文本(15分钟)- 教师将秋思相关的诗歌、古文等文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秋思相关的诗歌或古文,进行深入讨论。
学生可以从比喻、象征、描写等方面分析诗句或古文中的意境和感情,并进行分享。
5. 个人练习(15分钟)- 学生领取练习册,根据书上的练习题,练习用词语和句子描绘秋天的美景。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e47f3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d.png)
《秋思》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
2、学生准备:搜集表现思想之情的古诗词,并多读几遍。
课时设计:一课时。
设计理念:“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
见秋而生乡愁也就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种题材的一首古诗。
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书”再“寄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要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真切体会那无法排解的思乡情却很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一、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渲染情绪,为古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
通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诗学习,意在以意思意境相近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
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读中深入学生心中。
四、补充资料,辅助理解。
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古诗情感。
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见秋生情。
在咱们国家有一个节日与月亮有关,是(中秋节),同样在唐朝有一个特别喜欢月亮的诗人,曾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也写过《静夜思》,睹一轮明月寄满怀思乡之情。
秋思教学设计幼儿园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秋思教学设计幼儿园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3335b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d.png)
秋思教学设计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阶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幼儿的思维、感知和创造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秋季作为一个充满着变化和丰收的季节,为幼儿园中的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如秋天的果实、秋天的色彩和秋天的天气等。
秋思教学设计为幼儿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通过将幼儿园教学与季节主题相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目标设定:1. 培养幼儿对秋季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感知和比较能力;4. 提升幼儿的社交和合作能力;二、活动设计:1. 秋叶拼贴:幼儿园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秋叶,并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将它们拼贴成美丽的画作。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的叶子,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2. 叶子大寻找:在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中,布置一个有许多树叶的场景,然后邀请幼儿一起寻找不同种类的叶子,并将它们贴在自己的记忆板上,了解每片叶子的不同之处。
3. 果蔬采摘:秋季是水果和蔬菜丰收的季节,可以组织幼儿园的小朋友去附近的果园采摘水果,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收获和劳动的乐趣。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水果和蔬菜,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纸艺创作:幼儿园可以提供一些秋季主题的剪纸、折纸和贴纸等材料,鼓励幼儿使用这些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锻炼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5. 秋天的故事:通过讲解和观看适合幼儿的秋季主题故事书,激发幼儿对秋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故事时间可以结合手偶和音乐表演,使幼儿更加投入,获得更多的乐趣。
三、评估和反思:1. 幼儿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2. 幼儿的观察、感知和比较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3.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否得到了激发?4. 幼儿的社交和合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结论:秋思教学设计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1384b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7.png)
秋思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诗歌,能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学会初步赏析诗歌内容。
(重点)3、在品读中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
(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引导与点拨学生以读为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朗读音频课时安排:25分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是苏州吴县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介绍背景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李元昊集结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攻取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被围攻七天七夜。
这时,不期而至的大雪纷纷而降,李元昊因粮草难以为继,无奈撤军。
延州的险些失手,震动了朝野,上下顿时惊慌失措。
在这危急江山社稷的时刻,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坐镇延州军事要塞。
当时西夏初立,气焰炽盛,锋芒正锐,而宋朝边塞一线,支离破碎,人心涣散。
这首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他的家在江苏的吴县,一个生于江南的'文人,此时此地有何感想呢?让咱们一步步走近作者。
二、朗读诗词,初步感知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展示读,听读,齐读,点评(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教师活动:引导与点评三、品读词句,深入体会请再读全词,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相应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1、在上阕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这景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在品读中,深入体会诗歌意境与作者情感。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拨学生品与读。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据课堂交流情况归纳)五、布置作业1、请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请搜集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秋思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了解元敬曲小令的特点;2、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1、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难点: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初一已经具备初步鉴定诗歌的能力,只要教学时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帮助学生解读作品,学生能够感觉到诗歌的优美环境,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古诗秋思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古诗秋思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5b904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f.png)
古诗秋思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古代诗词中,秋意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慨。
通过学习古诗《秋思》,学生们将了解秋天的特点并体验到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设计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掌握古诗《秋思》的意境和结构。
2. 学习古代文化和诗词表达的特点。
3. 探索秋天的美和人们对秋天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一份包含古诗《秋思》的文本材料。
2. 学生课本和作业本。
3. 录音设备(如手机或录音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感受,可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播放秋天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气候和颜色等。
二、学习古诗《秋思》1. 分段解读古诗《秋思》,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感受。
2. 学生大声诵读古诗,并录音留存以供之后的学习和欣赏。
三、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表达特点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古代文化对秋天的理解和描绘。
2. 与学生分享古代文化中与秋天相关的词语和意象。
四、感受秋天和思考1. 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秋天的气息和美好。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并与古诗《秋思》中的描写进行对比和联系。
3. 让学生记录下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可以写成诗歌、日记或绘画等形式。
五、学生作品分享1. 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他们的秋天感受和思考。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分享和讨论。
六、课堂总结和延伸1. 整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教室中。
2. 回顾古诗《秋思》中的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秋天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和特点。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使用古诗《秋思》中的词句和意象,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或诗歌。
2. 提醒学生准备下节课的学习材料和参考资料。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古诗《秋思》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美和古代文学的魅力。
语文上册古诗《秋思》优秀教学设计最新15篇
![语文上册古诗《秋思》优秀教学设计最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5a3ac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f.png)
语文上册古诗《秋思》优秀教学设计最新15篇《秋思》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运用想象和联想勾画这首小令的意境2) 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3) 学会品味语言4) 感悟对祖国对亲人深切感情教学方法启发合作学习讨论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元曲四大家导入课题(投影展示)1 识记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学常识2 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3关于这则小令的定评“秋思之祖”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字音及初步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凄凉哀婉浓浓的归思)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诵这首小令并作出评论四小组选派朗诵最好的作展示大家做点评。
老师总结五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讨论和交流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意境。
《秋思》教学设计篇二内容来源:七年级语文(上册)主题:《天净沙·秋思》课时:1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张兆迪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2.学情分析:本诗歌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但是对诗歌中语言文字的妙处体会不深、对诗歌的节奏感把握不强,不利于感悟和理解诗歌。
此外,七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较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抓住诗歌情节发展,体悟诗人心境,从而产生读好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3.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曲作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也是学生进入中学接触的第一首小令。
该诗以简单的话语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最为闻名,这首诗通过写景,表现出了游子的羁旅之情与思乡之情。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在读中理解与想象,分析这首诗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和写作特点;2.分析全诗是如何展开的,归纳体现诗人抒发感情的诗句。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0fa978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6.png)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1、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解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解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
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2、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的思乡之情。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d0963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6.png)
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主题:秋思(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景;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赏析能力;3.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秋天的特点和美景;2.秋天的常见物象;3.秋天的动物和植物;4.秋天的习俗和节日。
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一些秋天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用于制作海报和手工作品的材料;2.准备一些与秋天有关的文学作品,诗歌或散文;3.提前了解秋天的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活动一:秋天的特点和美景(介绍,观察和讨论)1.让学生观察秋天的图片和视频;2.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和美景,例如:天空晴朗,气温适宜,树叶变黄,果实累累等;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喜爱之处。
活动二:秋天的常见物象(观察和表达)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秋天常见的物象,例如:落叶,松果,栗子,苹果等;2.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象的特点和美丽之处;3.学生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物象,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活动三:秋天的动物和植物(制作海报)1.学生分组一起调查秋天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收集相关资料;2.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制作海报,展示秋天的动物和植物;3.学生进行海报展示,分享自己的调查发现和认识。
活动四:秋天的习俗和节日(阅读和讨论)1.教师向学生们介绍秋天的习俗和节日,例如:中秋节,重阳节等;2.分发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们阅读并理解其中的习俗和节日内涵;3.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习俗和节日的认知和见解。
活动五:创作秋天的诗歌(创作和表达)1.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感觉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2.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风格,写出自己心中的秋天;3.分享诗歌,让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秋天的理解和赏析能力;2.根据学生在表达活动中的发言和作品,评估他们的感知和表达能力;3.通过学生的创作和创意,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9eb3c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5.png)
《秋思》的优秀教案《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思》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诗句的大意,并能讲述诗句的大意。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教学难点: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文的教学插图,古诗的配乐,搜集拓展的思乡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2、揭题,板书题目。
3、释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反馈。
(特别是“重”。
)2、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齐读以作反馈。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节奏→点名读以作反馈。
4、教师范读,学生读,强化知识。
5、引导学生回顾以往读懂古诗的方法,进行诗意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
)三、展开想像,品读诗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
配乐读诗,边读边感受诗情。
五、拓展。
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古诗,师作补充。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通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
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
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
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438037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3.png)
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撷来曲一首,慰我乡愁心——《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诵背此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曲中的意象特征,领悟融情于景和反衬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曲中的意象特征,领悟融情于景和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作品意象叠加的写景技巧,学写小令。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入秋思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短诗《乡愁》,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教师:是啊,从诗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可以说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弥新的主题。
每个落日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曲作家,七百年前他也是一位“充满乡愁气息的"、“奔波在外”的人,他就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马致远,走进是他的《天净沙秋思》,去感受他秋日的那份思绪。
二、知人论世初识曲1.找学生介绍马致远。
2.教师补充介绍: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他是元朝著名的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有“曲状元”的美誉,代表作有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和元杂剧《汉宫秋》。
马致远年少时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可以说,他一生穷困潦倒,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他在羁旅途中写下的。
3.说说“曲"这种文体:曲是继诗词之后,在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进入戏剧的唱词,称为杂剧,另一种一是散曲。
散曲,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包括套数和小令。
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如《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和词相似,会有曲牌名和题目,因此《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就是题目。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9e7f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e.png)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感情铺陈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我,我为什么有吸引力啊?生:老师您戴眼镜显得知识渊博。
生:您幽默风趣。
师:是啊,幽默是人非常好的特质,它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英俊潇洒。
生:仪表堂堂。
师:好了,同学们,谁能用关联词把这些词组成一句话?生:老师不但英俊潇洒,而且风趣幽默。
(生纷纷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描述老师意犹未尽啊。
来,看看你们该怎样描述一下它呢?(师出示月夜的课件。
)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生:我看见深蓝的天空上有雾蒙蒙的云,在云层之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它发出的亮光,从云层之间穿出来,照在大地上。
生:在寂静的月空中,人们看见月亮,觉得内心很温暖。
师:在这美丽的夜空之下,仰望这轮明月,你会想到什么?生:我会想到团圆。
生:我会想到自己在远方的亲人,因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人的房子上,会想家。
师:如果身处异乡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怎样去做呢?生:会饮酒赋诗。
师:哦,那谁能用学过的古诗,描述一下此情此景?生:《静夜思》,李白。
(生背诵。
)师: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生:思乡情。
师:李白是借助什么来反映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生:明月。
(齐答。
)师:借一种景物而表达一种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是——生:借景抒情。
古诗秋思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秋思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8af1b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b.png)
古诗秋思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古诗《秋思》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秋思》的基本词语和句子;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感悟能力;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复印《秋思》古诗;2. 教学工具:黑板、笔、录音机;3. 教学辅助:PPT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约5分钟)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
2. 展示PPT幻灯片,播放秋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受。
Step 2:阅读与理解(约15分钟)1. 教师朗读《秋思》古诗,并解读诗中的意义和主题。
2. 学生跟读古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诗人通过《秋思》表达了哪些情感?Step 3:词语解析与运用(约15分钟)1. 教师解释并讲解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如“依依”、“苒”等。
2. 学生逐句阅读古诗,研究句子结构和词语搭配。
3. 小组活动:学生自行分组,每组选择一句古诗进行解读和讨论,然后汇报给全班。
Step 4:感悟与表达(约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秋思》中的景物和情感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2. 学生自由发挥,写出自己在秋天中的思绪和感受,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表达。
3. 学生逐组组织诵读和表达,展示自己的作品。
Step 5:朗读与表演(约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秋思》的朗读和表演,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技巧和情感传达能力。
Step 6:总结与评价(约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激励。
2. 学生个人反思:对古诗秋思有何收获?自己在朗读和表演中有何表现?四、课堂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阅读和朗读《秋思》,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引导学生参观图书馆或文化活动,了解更多的古诗和诗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秋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诗歌朗读和表演能力。
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https://img.taocdn.com/s3/m/e3a666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6.png)
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文本,感知诗歌大意。
2、品读文本,品味意象,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3、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心境。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马致远的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
补充:1.作者。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杂剧作家。
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2.元曲。
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
散曲,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套数两大类。
源于宋金之际,元代大盛。
《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中的小令。
二、文本解读,学习新知(一)初读,诵秋词1、看小视频,了解作者,听录音范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检测。
4、师生节奏分明的的齐读一遍,一词一顿,一句三顿。
(二)美读,赏秋景1、听范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凄婉、哀伤、悲凉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
3、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学生找出文中的词语。
4.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
5、还用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类似的感受?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十种意象)6、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那拨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这些拨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有小桥、有流水还有人家,古道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夕阳渐渐西沉入山......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的交叠,这,是一副怎样的图画?)秋日黄昏图深秋夕照图(三)研读,品意境1、枯藤老树昏鸦树老藤枯而显萧条无生气,勾起人哀伤的心绪;鸦归巢加重思乡愁绪。
秋思教学设计素材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秋思教学设计素材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0f02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3.png)
秋思教学设计素材引言:秋天是一个令人沉浸于美丽和寂静中的季节。
红叶飘落、稻谷金黄、凉风送爽,这些景色和气息给人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秋思教学设计素材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秋天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触感官和情感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秋天的自然景观1. 红叶飘落:秋天是红叶飘落的季节,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让学生亲自去观察,鼓励他们描述红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话题展开自然和生态系统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循环和变化。
2. 稻谷金黄:稻谷金黄的田地是秋天的标志之一。
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或展示图片展开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话题,了解农民的辛勤工作,并引导学生思考粮食的重要性及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3. 凉风送爽:秋天的凉风是非常惬意的,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或音频资料来感受凉风的儿时记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或绘画表达他们对凉风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秋天的文化活动1.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可以通过传说、风俗和习惯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月饼,并鼓励他们通过写作或绘画表达中秋节对他们的意义。
2. 感恩节:感恩节是西方的节日,也是一个在秋季庆祝丰收的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鼓励学生写一份感恩清单,表达他们对亲人、朋友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3. 落日余晖:秋天的晚霞是令人陶醉的美丽景色,可以通过媒体资料展示给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晚霞的颜色和形状,并通过写一篇描述晚霞的短文或绘画来表达他们对秋天晚霞的感悟。
三、秋天的教学活动1. 秋天的说唱:通过学习和创作秋天相关的歌曲或韵文,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首有关秋天的歌曲或韵文,并进行表演。
2. 秋天的手工艺: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水果和蔬菜的模型,让学生了解秋季农作物的品种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天净沙•秋思
执教者:代璐
时间:2013年12月10日
地点:重庆市实验中学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感受曲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意象、知人论世以及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秋思》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
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
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这是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唐诗宋词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带给我们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二、文本解读,学习新知
(一)初读,诵秋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对学生进行抽读检测。
3.让我们节奏分明的齐读一遍,一词一顿,一句三顿。
(二)美读,赏秋景
1.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凄婉、哀伤、悲凉
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
3.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
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
枯藤老树
4.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
5.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
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
6.还有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
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意象)
7.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那波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
(孩子们,让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去想象这些拨动诗人心弦的十种意象,有枯藤、有老树、昏鸦,有小桥、有流水还有人家,古道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夕阳渐渐西沉入山……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的交叠,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8.这是一副怎样的图画?
秋日黄昏图,深秋夕照图
9.引导学生逐句品析上述10种意象有什么特征,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枯藤老树昏鸦
树老藤枯而显萧条无生气,勾起人哀伤心绪;鸦归巢加重思乡愁绪。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表现出的是静雅、安适、温暖的境界。
这句的基调是否与全曲的悲愁基调不和谐呢?这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景和作者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勾起了游子思家的急切心情。
衬托(反衬)。
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气盎然而又恬美、安适的景象,衬托出游子还在“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飘零无归的悲凉。
人贵直,文贵曲。
乐景写愁使愁更愁,使情更伤!
古道西风瘦马
瘦马古道行走增加孤独悲凉之感;西风寒冷添凄冷之意。
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倍添回乡无望之感伤。
10.我现在想问问我们的同学,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浓烈的思乡之情。
11.深情的诵读最后两句
12.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诗文,要求,读出每一个词的重音。
请学生谈谈为何要这样处理重音。
13.老师总结:
季有春、秋,而选其秋;藤有荣、枯,而选其枯;树有老、幼,而选其老;时有晨、昏,而选其昏;鸟有鸦、鹊,而选其鸦;马有肥、瘦,而选其瘦;风有东、西,而选其西;道有新、古,而选其古;阳有朝、夕,而选其夕。
全篇既无“秋”字,也无“思”字。
但在静水深流的外表下我们却能深深体会到了作者传递出来的强大辐射所凝聚成的巨大磁场。
这都归功于诗人苦心孤诣精选出来的10个典型的意象。
无需浓墨重彩的大肆渲染,无需动词介词的连接,只需让这些意象叠加出一个一个的镜头,我们便能触景生情,感同身受。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一)研读,析秋篇
1.对比阅读白朴《天净沙•秋》
体会两手小令同为天净沙,同为写秋,在意象的选择上有何相同?为何相同?又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相同点:同为昏,同有鸦,同取老树村落
不同点:马诗暗淡,凄凉白诗色彩绚烂清新
2.在情感的抒发上是否一致?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也曾想要积极地求取功名,但它未得赏识,可以说,他一生穷困潦倒,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于是在漂泊旅途中,他写下《天净沙秋思》。
白朴简介:
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曾有人推荐他为官,他对当时的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
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
从此寄情于山水之间。
总结:景随情生,情随情起。
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化读,绘秋景
1.这些景物都是我们在秋天里常见的景物,可是它们在诗人的眼中,却这般不同。
请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所想的,用散文化、诗画般的语言,把这个萧瑟的深秋夕照图勾勒出来
吧。
(100字左右)
2.选取10种意象来表达你的忧伤(喜悦)心情,按照《天净沙》的曲调填写一首小令参考场景:在操场上,教室里,回家的路上,乡间小路上,公园里……
四、结束语
秋思之美,美在意境,美在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孩子们,也许现在的大家对故乡还没有特别的感悟,但有一天,你们背上了行囊,走向了远方,寻找属于大家自己的世界。
你会发现,无论这世间多么繁华,都比不上家人欢聚时刻的热闹;无论走过的旅途有多么美丽,你,最喜爱的还是那条归家的小路。
所以,孩子们,请珍视我们现在的点点滴滴。
因为,若干年后,在那个秋风拂过瞬间或是月亮升起的夜晚,这些往事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伤痛与甜蜜。
六、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十种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