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课件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课件

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长期卧床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总结词
长期卧床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关键在于维持肠道功能、预防并发症和保证营养供给。
详细描述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定期腹部按摩、使用益生菌等方式,促进 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功能。同时,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供给方案,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课件
• 肠内营养支持概述
肠内营养支持概述
肠内营养支持的定义
01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口服或管 饲方式,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提 供给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
02
它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营 养供给方式,能够维持患者的营 养状况和生命活动。
肠内营养支持的适用人群
无法进食或吞咽困难的患者
如口腔、食管、胃手术后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 来源,如植物油和鱼油,以提 供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
维生素与矿物质
确保肠内营养制剂含有适量的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患者
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输注的方式
口服给药
对于能够吞咽的患者,可选择口 服给药方式。注意观察患者是否
有呛咳或误吸的风险。
管饲给药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采用 管饲给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管饲途径和工具。
案例三:胃肠道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总结词
胃肠道手术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重点在于促进术后 恢复、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消化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容易出 现营养不良和相关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以通过 术后早期给予适量的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软 食等方式,促进术后恢复。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 养状况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营养供给方案。此外,要 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方式指导,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支持讲课护理课件

肠内营养支持讲课护理课件

腹泻
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及时 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输注 速度,必要时使用止泻药 物。
恶心、呕吐
减缓输注速度,抬高床头 ,严重者可暂停输注或给 予止吐药物。
管道堵塞
定期使用温水冲洗管道, 避免管道内残留物堵塞。
肠内营养支持的监测指标
体重变化
监测患者体重变化,了解营养状 况和恢复情况。
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患者肠道蠕动、排便情况,评 估肠道功能恢复程度。
03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确保肠内营养管路通畅
定期检查管道位置,避免管道扭曲、 压迫,确保营养液顺利输注。
定期评估肠道功能
密切观察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根 据病情调整肠内营养的量和种类。
控制营养液温度
保持营养液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 热,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处理
肠内营养支持讲课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肠内营养支持概述 • 肠内营养支持的种类和选择 •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 肠内营养支持的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肠内营养支持概述
肠内营养支持的定义
01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口服或管 饲方式,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 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 的营养支持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长期卧床或吞咽困难的患者,肠 内营养支持能够保证其基本营养需求 ,提高生活质量。
02
肠内营养支持的种类和选择
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
提供必需氨基酸,适用于严重营养不良、胃 肠道功能障碍患者。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
含有较完整的营养成分,适用于胃肠道功能 正常患者。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及护理ppt课件全文

肠内营养及护理ppt课件全文

严重腹泻 严重呕吐 SAP急性期
空肠瘘
肠内营养的投给途径
投给途径
口服
管饲技术
鼻胃管
鼻肠管




鼻 十 二 指 肠
鼻 空 肠 管
瘘 管
造 瘘 管

肠内营养的投给途径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鼻胃(肠)管途径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肠外营养
膳食摄入>90%需要量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饲喂养 膳食摄入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意识障碍 昏迷
吞咽咀 嚼困难
消化道瘘
脏器功 能障碍
口、咽 食道手术
高代谢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小肠广泛切除术后早期 麻痹性、机械性肠梗阻
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吸收不良综合症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肠内营养及护理
主要内容
1 肠内营养的概念 2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3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 4 肠内营养的投给途径
5 肠内营养投给前的注意事项 4
6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 5
肠内营养的概念

肠外营养



肠内 营 养
是指经肠道用口服、鼻胃(肠)管或胃肠 造瘘来提供可满足、超过或补充机体代谢需要 的营养物质及其它营养素的支持方式。
经皮内镜引导下空肠造口
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法

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一、预防误吸 1、管道护理:
*妥善固定喂养管:注意观察喂养管在体外的标记; 经鼻置管者妥善固定于面颊部,病人翻身、床上活动 时防止压迫、扭曲、拉脱鼻胃管; *输注前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恰当,可用PH试纸测定抽 吸液的酸碱度,必要时可借助x线透视、摄片确定管 端位置;
二、提高胃肠道耐受性
1、加强观察:倾听病人主诉,注意有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 道不耐受症状。若病人出现上述不适,查明原因;针对性采取措施如减 慢速度或降低浓度;若对乳糖不耐受,应该用无乳糖配方营养制剂。 2、输注环节的调控:输注时注意营养液的浓度、速度及温度。
二、鼻咽食管和胃黏膜损伤及炎症
如何及时处理肠内营养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注意观察血糖、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根据医嘱监测血糖,必要时 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精神性并发症 各种不适感、饥饿感、悲观感等。
肠内营养护理健康教育
首先告知营养重要性 肠内营养的适应过程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及时处理并发症 因人施护
随着规范的临床营养护理指南的推广和普及,可有效指导护理人员的
工作,以保证高质量开展专科护理工作,促进肠内营养专科护理的持
续发展。
使复杂操作简单化
了解肠内营养的实施
并发症下降
深入了解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医护人员负担降低
病人能较好耐受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一、经鼻胃管途径 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以及经段时间管饲即可过渡;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加。
二、经鼻空肠途径 常用于胃功能不良,误吸风险性较大 ; 优点:返流与误吸的发病率降低,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 缺点:喂养开始阶段,营养液渗透压不宜过高。
*经胃管给予:开始即可用全浓度(20%~24%),滴速约50ml/h,每 日给予500~1000ml,3~4日内逐渐增加滴速至100ml/h,达到1日所需 总量2000ml; *经空肠管给予:先用1/4~1/2全浓度(即等渗液),滴速宜慢 (25~50ml/h),从500~1000ml/d开始,逐日增加滴速、浓度,5~7 日达到病人能耐受和需要的最大输入量。用肠内营养专用输注泵控 制输注速度为佳。输注时保持营养液温度合适(38~40℃),室温 较低时可用恒加热器。

《肠内营养支持》课件

《肠内营养支持》课件

肠内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
胃肠道并发症
腹泻、恶心、呕吐、腹胀等。
代谢并发症
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 等。
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导管相关感染等 。
机械性并发症
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
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
控制营养液的温度和流速,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输 注速度,适当使用止吐药和止泻药。
消化道疾病的营养复。
老年人的营养支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渐减弱,肠内营养支持 可以帮助他们维持身体健康。
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评价方法
01
02
0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身体状况和实验室指标 等,评估肠内营养支持的 效果。
目的
为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提供必要 的营养物质,满足其营养需求, 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康复 。
肠内营养支持的适用人群
01
02
03
04
消化道梗阻、昏迷、意识障碍 等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
吞咽困难、口腔疾病等无法正 常咀嚼和吞咽的患者。
严重烧伤、创伤等高代谢状态 的患者。
需要接受化疗、放疗等特殊治 疗的患者。
由于肠道炎症、感染、缺血等原因导致肠 道功能衰竭,无法正常进食,需要肠内营 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
创伤、大手术或严重感染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减慢, 需要肠内营养支持以维持肠道功能和营养 摄入。
这些情况下,患者由于应激反应导致肠道 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进食,需要肠内营养 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
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与使用方法
配制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肠内营养制剂 的种类,按照说明书或医师指导进行 配制。

肠内营养支持pptPPT课件

肠内营养支持pptPPT课件
从静脉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
量、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 质及微量元素,使病人在不进食的状况下 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创伤愈 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和发育。
37
肠外营养可分为两种:
◆ 完全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全部营养需求均由静脉内提供输注, 而无任何肠内营养摄入
41
15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6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7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8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9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20
肠内营养输注方法比较
优点
缺点
适应证
分次推注
操作简单
胃肠道并发症 多
仅适用于插鼻 胃管和胃造口 的患者
间歇性重力滴注
操作简单,患
者有较多的活 胃肠道并发症
动空间
仍较多
适用于鼻饲喂 养的患者
33
胃潴留预防及处理
◆ 经胃喂养 第一个48h每4h检测胃残留量,达到喂 养目标或使用小口径的胃肠管可1次/6~8h
◆ 胃残留量>200ml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 ◆ 经幽门后喂养 出现胃储留时可同时置胃管减压,
继续使用肠内营养 ◆ 氧供不足情况下肠道喂养可加重肠粘膜缺血,在
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乳酸小于2mmol/L时应暂停EN
◆ 目前国内尚无组件式 肠内营养制剂的上市 产品。
26
27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
◆ 肠道功能正常患者:首选整蛋白标准配方,有条件时选用含
有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
◆ 消化或吸收功能障碍的患者:选用短肽型或氨基酸型配方 ◆ 便秘患者:选用含不溶性膳食纤维配方 ◆ 糖尿病或血糖增高患者:选用糖尿病适用型配方 ◆ 限制液体入量患者:选用高能量密度配方

2024版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

2024版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

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肠内营养基本概念与重要性•肠内营养制剂与选择•肠内营养输注途径与方法•肠内营养护理实践与技巧分享目录•肠内营养效果评价及质量监控•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肠内营养基本概念与重要性肠内营养定义及作用定义作用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及休克均是EN的禁忌证。

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和严重吸收不良综合症也应当慎用。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较肠外营养优点肠内营养优点可以迅速地提供能量和蛋白质,有效地纠正营养不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比较重要性及临床意义重要性临床意义肠内营养制剂与选择肠内营养制剂分类要素型非要素型组件型不同疾病状态下制剂选择可选择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肠内营养制剂,如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

选择含支链氨基酸(BCAA)比例较高的肠内营养制剂。

选择含必需氨基酸比例较高的肠内营养制剂。

选择含抗氧化剂及高能量密度的肠内营养制剂。

糖尿病肝病肾病肺病010204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疾病状态等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

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消化吸收能力、有无并发症等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好等调整肠内营养制剂的口感和配方。

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和医保政策等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品牌和价格。

03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01020304肠内营养输注途径与方法鼻胃/肠管途径胃造瘘途径空肠造瘘途径030201输注途径介绍及优缺点比较输注方法选择依据和操作步骤间歇性重力滴注操作简单,但输注速度较慢,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较好患者。

连续性经泵输注可精确控制输注速度和量,减少胃肠道不适,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

操作步骤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营养制剂、确定输注速度和量、定期监测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机械性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教育内容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重要性、输注途径和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ppt课件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ppt课件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胃肠道并发症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减慢 输注速度、降低浓度或暂停输注
,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代谢并发症
如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应定 期监测血糖、电解质等指标,及 时调整营养液配方和输注速度。
感染并发症
如管道污染、肺部感染等,应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管道 和清洁口腔等措施,同时给予抗
感染治疗。
PART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营养知识普及
01
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包括营养素的种类、作用及摄
入量等。
肠内营养方式介绍
02
详细讲解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鼻胃管、
鼻肠管等。
饮食调整建议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包括食物选择
、烹饪方式等。
定义: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胃肠道途 径提供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的营养支持方法。
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及相关并发症
目的
促进合成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维持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但摄入不足的患者
存在高代谢状态的患者,如烧伤、创伤、大手术后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 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已发生营养不良的患者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过程,如协助喂食、观察患 者反应等。
沟通技巧
指导家属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共同应对肠 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PART 05
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营养状况评估指标介绍
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 为体重(kg)/身高(m)^2 ,用于评估患者肥胖或消瘦程

ICU患者的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

ICU患者的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
压迫而引起粘膜水肿、糜烂或坏死。
• 喂养管堵管: • 喂养管脱出:
• 喂养管道堵塞原因和措施
原因
措施
未定期冲管
喂养管管径过 小
管饲前后冲洗喂养管 持续经泵输注时Q4h冲洗喂养管 用碳酸氢钠冲洗,无效时更换导管 改用CH10喂养管
营养液过于粘 稠
磨碎的药物
用CH10喂养管 Q2h冲洗喂养管(脉冲式冲管比直冲效 果好)
养支持应在入院后第一个24-48小时内开始,并在 以后的48-72小时达到预期量。早期肠内营养能显 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热量的选择:
1、早期(应激期<1W)20-25kcal/kg/d
2、中期(稳定期<2W)25-30kcal/kg/d
3、后期(康复期>2W)30-35kcal/kg/d

• 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Q4h回抽喂养管(最大胃残留量50-
150ml)
• 反流风险大的高危患者及早留置鼻胃十二指肠管或空肠造

• 胃潴留患者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 • 持续滴注代替间断喂养可减低胃残留量,减低反流风险 • 喂养前需确认喂养管道的位置
胃肠道并发症(腹泻)
腹泻常见原因和措施1
原因 输入速度过快
低钠
监测患者每天钠的出入,保持体液平衡
腹泻原因及措施2
低蛋白血症
纠正低蛋白后或配合PN
抗生素
菌落失调时家用肠道益生菌
乳糖不耐受
选用低乳糖成分的营养液
消化吸收不良 胃肠道炎症
选用短肽类或氨基酸类肠内营养制 剂
治疗感染恢复肠道功能
高血糖
检查代谢情况,强化胰岛素治疗
机械并发症
• 粘膜损伤:操作时或置管后对局部组织的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护理ppt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护理ppt

易于消化吸收
病人的饮食应易于消化和吸收,以减 轻肠道负担,避免腹泻、腹胀等不良 反应。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饮食搭配
高蛋白食物
01
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制品等,以满
足身体的蛋白质需求。
丰富多样的蔬菜和水果
02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应多
样化选择。
适量的主食
记录出入量
准确记录患者每日的出 入量,包括肠内营养输
注量、排便量等。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流程
01
02
03
04
准备
根据医嘱准备合适的肠内营养 制剂,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
输注
将肠内营养制剂通过鼻饲管或 胃管输注到患者肠道内,控制
输注速度和量。
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记录
记录输注时间、输注量、患者 反应等信息,以便于后续分析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饮 食指导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饮食原则
保证营养供给
避免刺激性食物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饮食应以提供足够的营 养为目标,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坚硬、刺激性 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或引起不适 。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心理护理案例
案例一
一位老年肠内营养支持病人,长期卧床,孤独感强烈。通过 与家人沟通,安排志愿者陪伴,逐渐缓解了病人的孤独感, 提高了治疗效果。
案例二
一位年轻肠内营养支持病人,因为抵触鼻饲管而拒绝接受肠 内营养支持。经过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和心理疏导,病人逐 渐接受了鼻饲管,并积极配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环节。 能量代谢终止,生命就会结束。 某些营养物质可改善病理代谢状态。
5
6
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EN支持疗法是危重病人治疗中的 重要一环,营养支持的目的是供给 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 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满足机 体的需要;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 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 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 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 养支持的总目标。
肠内营养的优点
1、营养物质经静脉吸收输送至肝脏, 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 节。
2、长期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 及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 营养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结构 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有效地防 止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
9
肠内营养的优点
3、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对循环 干扰较小,而肠外营养使内脏血流 和心排出量增加,因而对代谢营养 物质所需的能量增加。
鼻贴每日更换,单日固定于鼻尖部, 双日固定于鼻翼部;
每日用湿棉签清洁鼻腔; 每班检查固定部位皮肤,有无破损; 每班检查营养管的位置并记录; 保持营养管路的长度,避免牵拉。
14
留置营养管
注意事项:
置管前应固定好导丝,防止导丝穿 出损伤胃肠黏膜
不要在已置入体内的管道中再插入 导丝,以免钢丝刺破管道(胃管置 入后无需留置导丝)
(二)管饲营养:是指对于上消化 道通过障碍者,经鼻-胃、鼻-十二 指肠、鼻-空肠置管,或经颈食管、 胃、空肠造瘘置管,输注肠内营养 制剂的营养支持方法。
12
胃管型号的选择
聚氯乙烯(PVC) 胃肠减压 CH12
14天更换
CH14
短期鼻饲
聚氨酯(PUR) 42天更换
长期鼻饲 CH8 CH10
13
留置营养管15Fra bibliotek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非要素制剂 要素制剂 组件制剂
16
非要素制剂
非要素制剂(多聚体膳,polymeric formulas):以整蛋白或蛋白游离 物为氮源,具有渗透压接近等渗、 口感好、使用方便、病人易耐受等 优点,既适于经口喂养,也可管饲。
包括:匀浆制剂,混合奶,以整蛋 白为氮源的非要素制剂
10
肠内营养的优点
4、在摄入相同热能相同氮量情况下, 经肠内营养治疗病人的体重增加及 氮潴留程度均优于全肠外营养治疗。
5、肠内营养对技术、设备要求较低, 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 用也较低。
11
肠内营养的供给方式
(一)口服营养:是指在非自然饮 食条件下,口服由极易吸收的中小 分子营养素配制的营养液。
19
组件制剂
也称不完全营养制剂,是以某种或 某类营养素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 它可对完全制剂进行补充或强化, 以弥补完全制剂在适应个体差异方 面欠缺灵活的不足;亦可采用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组件制剂构成组件配 方,以适合病人的特殊需要。
20
组件制剂
常用的:蛋白质组件、碳水化合物 组件、脂肪组件、维生素组件和矿 物质组件。
出血、顽固性呕吐、严重腹泻或腹膜炎 小肠广泛切除4-6周内 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完全性肠梗阻及胃肠蠕动严重减慢的病人 胃大部切除后易产生倾倒综合征的病人
25
肠内营养的禁忌征
慎用肠内营养支持: 1、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
的病人 2、小肠缺乏足够吸收面积的空肠瘘病人 3、休克、昏迷的病人 4、症状明显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病
7
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应该指出,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阻 止和逆转重症病人严重应激的分解 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病人对 于补充的蛋白质的保存能力很差。 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 分解及增加合成,纠正负氮平衡, 对促进病人康复起了良好的作用, 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 防止其并发症。
8
17
要素制剂
也称单体膳,是一种营养素齐全、 不需消化或稍加消化即可吸收的少 渣营养剂,一般以氨基酸为氮源, 以葡萄糖、蔗糖或糊精为碳水化合 物,以植物油、MCT为脂肪来源, 并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又称化 学组成明确制剂。
例如:氨基酸单体类:爱伦多
短肽类:
百普素
18
要素制剂
1、营养全面 2、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 3、成分明确 4、不含残渣或残渣极少 5、不含乳糖 6、刺激性小 7、适合特殊用途 8、就用途径多
21
肠内营养的适应征
(一)不能经口进食、摄食不足或 有摄食禁忌者:
1、经口进食困难 2、经口摄食不足 3、无法经口摄食
22
肠内营养的适应征
(二)胃肠道疾病: 1、短肠综合征 2、胃肠道瘘 3、炎性肠道疾病 4、患有吸收不良综合征 5、胰腺疾病 6、结肠手术与诊断准备 7、对于神经性厌食或胃瘫痪的病人
23
肠内营养的适应征
(三)胃肠道外疾病 1、术前、术后营养支持 2、肿瘤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 3、烧伤、创伤 4、肝功能衰竭 5、肾衰竭 6、心血管疾病 7、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8、肠外营养的补充或过渡
24
肠内营养的禁忌征
不宜应用肠内营养: 重症胰腺炎急性期 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优 秀课件
1
目录
肠内营养定义 肠内营养供给方式 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肠内营养适应征 肠内营养禁忌征 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
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正常 膳食的病人,经口服或管饲途径, 将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 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 注入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方法。
3
为什么要提倡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较静脉营养更符合人体生 理过程,更安全可靠,只要肠道功 能允许,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已 作为营养支持的基本准则 。
4
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营养是疾病恢复的基本条件。 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
要物质。 营养状况和免疫力有密切关系。 各种营养底物参与人体代谢的每一
人、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的病 人
26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优越性
重症病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早 使用肠内营养。
早期肠内营养是指进入ICU的24-48h内, 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肠内营养禁 忌征的情况下开始肠道喂养。
术后病人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与肠 外营养相比,胃肠道营养具有符合生 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 恢复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