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性能的测量原理
实验三: 电介质材料介电性能的测试
![实验三: 电介质材料介电性能的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5e35950db52acfc788ebc905.png)
经推导(1)介电常数:
(1)
式中:C1—标准状态下的电容量;
C2—样品测试的电容量;
d—试样的厚度(cm);
Φ—试样的直径(cm);
(2)介质损耗角正切:
(2)
式中:Q1—标准状态下的Q值;
Q2—样品测试的Q值;
(3) Q值:
(3)
【实验内容】
1、本仪器适用于110V/220V,50Hz交流电,使用前要检查电压情况,以保证测试条件的稳定。
3、掌握室温下用高频Q表测定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实验仪器】
1、仪器设备:
(1) TH2818阻抗分析仪、电感箱、样品夹具等;
(2)千分游标卡尺;
(3)导电银浆;
2、样品要求:圆形片:厚度2±0.5mm,直径为Φ38±1mm。
【实验原理】
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会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对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Q表的测量回路是一个简单的R—L—C回路,如图1所示。当回路两瑞加上电压V后,电容器C的两端电压为Vc,调节电容器C使回路谐振后,回路的品质因数Q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L—回路电感;
R—回路电阻;
Vc—电容器C两端电压;
V—回路两端电压;
图1 Q表测量原理图
由上式可知,当输入电压V不变时,则Q与Vc成正比。因此在一定输入下,Vc值可直接标示为Q值。Q值表即根据这一原理来制造。
2、试样厚度对介电常数的测量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 ,试样厚度越大,介电常数越大。
3、电场频率对极化、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有何影响,为什么?
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
![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5ac8a14add88d0d232d46a07.png)
无机材料的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定、实验目的1. 掌握无机材料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
2. 学会使用Agilent4991A 射频阻抗分析仪的各种功能及操作方法。
3. 分析影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 介电性能介电材料(又称电介质)是一类具有电极化能力的功能材料,它是以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 电极化方式来传递和储存电的作用。
极化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构成电介质材料的内部微观粒子, 如原子,离子和分子这些微观粒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分离,并沿着外部电场的方向在一定的范围 内做短距离移动,从而形成偶极子的过程。
极化现象和频率密切相关,在特定的的频率范围主要有 四种极化机制:电子极化(electronicpolarization , 1015Hz),离子极化(ionic polarization , 10 〜10 Hz),转向极化(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 10 〜10 Hz)和空间电荷极化(space charge polarizati on , 103Hz)。
这些极化的基本形式又分为位移极化和松弛极化,位移极化是弹性的,不 需要消耗时间,也无能量消耗,如电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
而松弛极化与质点的热运动密切 相关,极化的建立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也通常伴随有能量的消耗,如电子松弛极化和离子松弛极 化。
相对介电常数(£),简称为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材料介电性能的最重要的基本参数, 它反映了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程度。
& 的数值等于以该材料为介质所作的电容器的电 容量与以真空为介质所作的同样形状的电容器的电容量之比值。
表达式如下:式中C 为含有电介质材料的电容器的电容量; G 为相同情况下真空电容器的电容量;A 为电极极板 面积;d 为电极间距离;& 0为真空介电常数,等于8.85 X 10-12F/m 。
另外一个表征材料的介电性能的重要参数是介电损耗,一般用损耗角的正切(tan S)表示。
介电测试的原理及应用
![介电测试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c4ea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2.png)
介电测试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介电测试是一种用于研究固体、液体以及气体等材料电介质性质的测试方法。
通过对材料进行电场作用,测量其对电场的响应,以获得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
本文将介绍介电测试的基本原理,并介绍其在电子、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2. 介电测试原理介电测试基于介电材料在外加电场中的行为,通过测量材料的电容和电阻等参数来研究其介电性质。
下面是介电测试的基本原理:2.1 电介质极化当介电材料处于外加电场中时,其分子或原子会受到电场的极化作用。
这种极化可以是定向排列或者是异向排列的。
定向极化是指介电材料内的分子或原子在电场作用下由于定向排列而导致的极化,而异向极化是指介电材料内的分子或原子在电场作用下由于非定向排列而导致的极化。
2.2 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介电常数是一个反映介电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在外加交变电场中,介电材料会发生介质损耗,即电能消耗和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介质损耗可以通过介电材料的复电容和复介电常数来描述,其中复电容和复介电常数是实部和虚部的复数。
2.3 介电弛豫和极化机制介电测试还可以研究介电材料的弛豫现象和极化机制。
弛豫是介电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分子或原子由于外加电场的改变而产生的瞬时性极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极化机制是指介电材料内部极化过程的具体机理,比如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和空穴极化等。
3. 介电测试的应用介电测试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3.1 电子行业在电子行业中,介电测试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
通过测量电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等参数,可以评估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
3.2 通信行业在通信行业中,介电测试常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缆和光纤材料的质量检测。
通过测量光缆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可以判断光缆的传输性能和损耗情况,并确保光纤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能源行业在能源行业中,介电测试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和储能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中。
介电常数测试原理
![介电常数测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f7a1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7.png)
介电常数测试原理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是一个描述物质电介质特性的
物理量。
它表示了一种介质相对于真空(或其他参考介质)的电容性能。
在测试介电常数的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一个被测物质的样品,这个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具体的形式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而定。
接下来,需要使用一个电容器,这个电容器一般由两个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中间夹着被测介质样品。
两个金属板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在实验中,首先将电容器接入一个电源,使其形成一个电路。
然后,通过测量电容器中的电压和电容器上施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一个电容-电压测试仪或者其他电测设备来进行测量。
测量的原理是,介质中的电场会导致介质中的电子和离子移动,从而引起电极上的极化现象。
极化过程会在电极上产生一个额外的电荷,这个电荷与电极上施加的电势有关。
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电压和施加在电容器上的电压,可以推导出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被测介质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对介电常数的影响。
因此,在测量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环境条件,并进行相应的修正计算,以获得准确的介电常数值。
总之,介电常数测试是通过测量电容器中电压和施加电压之间的关系,得到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的一种方法。
这种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电容法测试介电常数
![电容法测试介电常数](https://img.taocdn.com/s3/m/ead5d05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8.png)
电容法测试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描述介质电性质的物理量,它反映了介质在电场中的响应能力。
在工程领域和科学研究中,准确测量介电常数对于研究材料的电性质以及设计电子元器件至关重要。
电容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本文将探讨电容法测试介电常数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电容法测试介电常数的原理电容法是通过测量电容器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容变化来确定介电常数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εA/d,其中C为电容,ε为介电常数,A为电容器的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当电容器中充满不同介质时,介质的介电常数ε会影响电容器的电容值。
因此,通过测量电容器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容变化,可以间接地得到介质的介电常数。
二、电容法测试介电常数的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电容器和介质样品。
电容器通常选择平行板电容器或圆柱电容器,而介质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测量电容:将电容器与待测介质连接,通过电容计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
此时,电容器中充满了待测介质。
3. 更换介质:将待测介质更换为其他介质,重复第2步的测量。
可以选择多种不同介质进行测量。
4. 计算介电常数:根据电容公式C=εA/d,利用测得的电容值和已知参数计算介质的介电常数。
三、电容法测试介电常数的应用电容法测试介电常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材料研究: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介电常数,可以了解材料的电性质,为材料的选取和设计提供依据。
例如,在电子器件设计中,选择具有合适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减小电容器的体积和提高性能。
2. 电介质性能评估:介电常数是评估电介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试介电常数,可以评估电介质的绝缘性能、能量存储能力等,为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3. 电子元器件设计:在电子元器件中,介电常数对于电容器的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电容法测试介电常数,可以选择合适的介质材料,提高电容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4. 环境监测:某些液体介质的介电常数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tanδ测量标准
![tanδ测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a07e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3.png)
tanδ测量标准tanδ是电气工程中用来描述材料介电性能的一个参数。
它是介质中非线性响应的一种测量方式,可以测量介质的电阻损耗和电容损耗,并通过tanδ值来评估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在直流电路中,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的能量损耗,而电容则是电流在介质中储存和释放的能量。
然而,在交流电路中,介质的电阻和电容都会引起能量损耗,由于介质本身的特性,会导致介质内部发生能量转换的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介质的损耗。
在交流电路中,当电流通过介质时,会在电阻中消耗一部分能量,并在电截中以电场形式储存和释放电能。
而介质的损耗则包括电阻损耗和电容损耗。
电阻损耗是指介质内各种不完善和不均匀因素引起的电流通过介质时的能量损耗。
电容损耗是指介质中的电场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损耗。
tanδ被定义为介质中电阻损耗与电容损耗的比值。
它表示了介质中能量损耗的程度和相对大小。
tanδ越小,说明介质的损耗越小,介质的电能储存和转换能力越强。
而tanδ越大,说明介质的损耗越大,介质的电能储存和转换能力越弱。
tanδ可以用来评估介质的质量和性能。
在电力系统中,大部分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都会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老化和破损。
当绝缘材料老化或破损时,会导致绝缘材料的性能下降,电介质中的损耗增加。
通过测量绝缘材料中tanδ的值,可以及时发现绝缘材料的老化和破损情况,以及绝缘材料中的缺陷和损伤。
在电力设备的选型和质量控制过程中,tan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tanδ值,可以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比较和评估。
通常情况下,tanδ值越小的材料,在电力设备中的使用寿命越长,质量越好。
因此,电力设备制造商在选材和定位的过程中,会将tanδ作为一个评估材料性能和质量的重要参数。
tanδ的测量方法通常采用交流桥电路的原理。
交流桥电路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来计算tanδ值。
实际测量中,通过正弦波激励电源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并测量两者之间的相位差,然后根据tanδ的定义来计算tanδ的值。
(完整word版)材料物理性能 实验五材料介电常数测定
![(完整word版)材料物理性能 实验五材料介电常数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4acd02e176c66137ef061928.png)
材料介电常数的测定一、目的意义介电特性是电介质材料极其重要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例如,制造电容器的材料要求介电系数尽量大而介电损耗尽量小。
相反地,制造仪表绝缘机构和其他绝缘器件的材料则要求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都尽量小。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要求材料的介质损耗较大。
所以,研究材料的介电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①探讨介质极化与介电系数、介电损耗的关系; ②了解高频Q 表的工作原理;③掌握室温下用高频Q 表测定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值。
二、基本原理2。
1材料的介电系数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性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固有偶极子和感应偶极子会沿电场方向排列,结果使电介质表面产生等量异号的电荷,即整个介质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
极化过程可分为位移极化、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极化以及热离子极化.对于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1)材料的相对介电系数ε 介电系数是电介质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选择绝缘材料或介质贮能材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此外,由于介电系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材料的分子结构。
介电系数的一般定义为:电容器两极板间充满均匀绝缘介质后的电容,与不存在介质时(即真空)的电容相比所增加的倍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 0a x C C ε= (1) 式中 x C ——两极板充满介质时的电容; 0a C —-两极板为真空时的电容;ε——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相对介电常数.从电容等于极板间提高单位电压所需的电量这一概念出发,相对介电常数可理解为表征电容器储能能力程度的物理量。
从极化的观点来看,相对介电常数也是表征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电缆介电常数的测量
![电缆介电常数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6b3096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9.png)
电缆介电常数的测量电缆是现代通信和电力传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缆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信号传输的质量和能量的损耗。
而电缆的介电常数是衡量电缆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电缆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和意义。
一、电缆介电常数的定义和意义介电常数,又称相对介电常数或相对电容率,是介质相对真空的电容率。
它反映了介质的绝缘性能。
电缆介电常数的测量对于判断电缆绝缘性能的好坏和合理选用电缆具有重要意义。
电缆的介电常数越小,说明电缆的绝缘性能越好,信号传输的质量越高。
而电缆的介电常数越大,说明电缆的绝缘性能越差,信号传输的质量越低。
1. 电桥法电桥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电缆介电常数的方法。
它利用电桥平衡原理,通过测量电缆两端的阻抗差异来计算介电常数。
2. 高频法高频法是一种利用高频信号测量电缆介电常数的方法。
它通过在电缆上施加高频信号,测量电缆的反射和传输特性,从而计算出电缆的介电常数。
3. 空气法空气法是一种利用空气介质来测量电缆介电常数的方法。
它通过将电缆插入空气中,利用空气的介电常数与电缆介电常数的对比,从而计算出电缆的介电常数。
三、电缆介电常数的影响因素1. 绝缘材料的性质绝缘材料的性质是影响电缆介电常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绝缘材料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从而影响着电缆的绝缘性能。
2. 温度温度是影响电缆介电常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电缆的介电常数往往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测量电缆介电常数时,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
3. 湿度湿度是影响电缆介电常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湿度的增加会导致电缆介电常数的增大,从而影响电缆的绝缘性能。
四、电缆介电常数的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电缆介电常数的测量在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通过测量电缆的介电常数,可以评估电缆的传输性能,从而选择合适的电缆用于通信传输。
2. 电力传输领域电缆介电常数的测量在电力传输领域也具有重要应用。
通过测量电缆的介电常数,可以评估电缆的绝缘性能,从而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和稳定。
电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
![电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ad42a0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d.png)
电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电介质材料在电子器件和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介电性能是评价材料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介电性能测试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和仪器来评估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性能,包括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绝缘电阻等参数。
本文将简要介绍电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一、介电性能测试方法1. 介电常数测试介电常数是描述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储存和传输电能能力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1)并行板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来计算电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
具体步骤是将待测介质固定在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然后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
(2)回波法:该方法基于微波信号在电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过测量信号的传输时间来计算介电常数。
测试时需要利用衰减器和定频放大器等设备,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介质损耗测试介质损耗是指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吸收和转化电能为热能的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1)三角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电介质材料在高频电场下的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之比来计算介质损耗的值。
具体步骤是将待测介质固定在电容器之间, 通过改变电容器的频率来测量两种损耗的值。
(2)传输线法:该方法利用特制的传输线测量电介质材料在特定频率下的损耗。
测试时需使用网络分析仪等仪器,通过测量信号的功率损耗来计算介质损耗的值。
3. 绝缘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是指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抵抗漏电流流动的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1)绝缘电阻表法:该方法通过将待测电介质样品与电极相连,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电介质材料的绝缘电阻值。
测试需在规定的电压和温度条件下进行。
(2)恒压法:该方法通过给待测电介质样品施加较高的电压来测量绝缘电阻值。
测试时需使用电压源和电流表等设备,以实现电介质样品上常态电流的测量。
二、介电性能测试的应用1. 电子器件领域介电性能测试在电子器件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通过测试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可以评估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稳定性。
粉末介电常数测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粉末介电常数测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b5df0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5.png)
粉末介电常数测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粉末介电常数是指在电磁场作用下,粉末中电场的分布和导电性质的参数。
它是评估粉末材料在电磁场中的响应能力和电气性能的重要指标。
粉末介电常数测试则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粉末样品在不同电磁场下的介电常数。
粉末介电常数的值对于粉末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它直接关系到粉末材料在电子器件、电磁波吸收材料、微波材料等众多领域中的应用性能。
通过测试粉末介电常数,可以了解材料对电场的响应特性,从而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粉末介电常数测试方法和原理是本文的重点之一。
主要包括两种常用的测试方法:静电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电测试通过在不同电压下测量电场强度,从而计算出介电常数。
动态测试则是通过施加不同频率的电场,通过测试样品的电流响应,来计算介电常数。
测试原理基于电磁学理论,结合电场强度、电磁波传播等因素,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粉末介电常数测试的应用领域广泛。
在电子器件领域,了解材料的介电常数对于电容器、绝缘材料的设计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在电磁波吸收材料领域,了解材料的介电常数对于改善电磁波吸收性能有重要意义。
在微波材料领域,粉末介电常数的测试可以优化微波传输和通信的效果。
在材料科学领域,粉末介电常数的测试可以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粉末介电常数测试在材料科学和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介绍粉末介电常数的定义、测试方法和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粉末介电常数测试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推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粉末介电常数测试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我们会对粉末介电常数的定义和意义进行概述,说明它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主要章节和各章节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文结构。
介电性能的测量原理
![介电性能的测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473a04f78a6529647d53ce.png)
电介质击穿形式分类
①热击穿
不均匀介质中的电压分配
②电击穿
内电离 表面放电和边缘击穿
③电化学击穿
介电性能的测量方法
依据所测量的基本原理可分为三大类
①电桥法
②谐振回路法
③阻抗矢量法
电桥法
测量范围:0.01HZ~150MHZ 测量原理: 根据电桥平衡时两对边阻抗乘积相等,从 而来确定被测电容器或介质材料试样的CX 和tanX。
2
s
u 2 I S ln D2 D1
管状试样
u2 L g v = r I v ln 2 r 1
u 2 r2 s IS g
电极材料可用粘贴铝箔、导电橡皮、真空镀铝、胶体石墨等
相对介电常数(εr)测试
相对介电常数通常是通过测量试样与电极组成 的电容、试样厚度和电极尺寸求得。
场强度E之比ε= D/E ,其单位为F/m 。
介电常数小的电介质,其分子为非极性或弱极性结构, 介电常数大的电介质,其分子为极性或强极性结构。
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的最基本的参量,是衡量电介 质在电场下的极化行为或储存电荷能力的参数。
电介质电容、介电常数 真空电容 C0=Q0/V=0s/d 电介质电容 C=Q/V=ros/d 相对介电常数 εr = C/C0
同时,介电损耗也是表示绝缘材料(如绝缘油 料)质量的指标之一。介电损耗愈小,绝缘材料的 质量愈好,绝缘性能也愈好。 tanδ=1/WCR(式中W为交变电场的角频率;C为 介质电容;R为损耗电阻)。
tan是频率的函数,是电介质的自身属性,与试样的大 小和形状无关。可以和介电常数同时测量,用介质损耗 仪、电桥、Q表等测量。
平板试样
d r 0.144 10 Cx 2 D1
电介质陶瓷介电性能测试
![电介质陶瓷介电性能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0c8ea12a5727a5e9856a61d2.png)
串联和并联等效方式选择
1,被测电容器的实际等效电路首先可以生产厂 的技术规定或某些标准的规定得到; 2,如果无法得到规定或标准,可以两个不同的 测试频率下损耗因子的变化性来决定:若频率 升高而损耗增加,则应选用串联等效电路(上 表公式中, 串联方式D与频率成正比) ;若频 率升高而损耗减小,则应选用并联等效电路 (并联方式D与频率成反比)。对于电感来说, 情况正好与电容相反。
短路校正
按下“MeasOpen”右边的功能键,开始短 路校正。屏幕下方显示“Short Measurement in progress”,开始短路校 正。 等待几分钟时间,屏幕下方显示“Saving Data”、“Short Measurement Complete”。 短路校正完成。
2,厦门宇光AI708P控温及测温系统
实验步骤
启动测试软件-选择热电偶测量-选择开 启仪器-选择数据自动存盘-加载循环测 试脚本(测量频率1kHz, 4kHz, 16kHz, 64kHz, 256kHz)-选择执行脚本。 仪器自动从室温到180oC在不同温度点, 改变频率对BaTiO3陶瓷电容及损耗进行 测量。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第一列为频率,第二列为电容, 第三列为损耗,第四列为温度; 从体积参数用平板电容器公式可以计算 BaTiO3陶瓷的介电常数,获得BaTiO3介 电常数及损耗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
串联和并联等效方式
串联和并联等效方式
有几个电容器,其串联等效电容均为Cs=0.1μF, 而损耗分别为D1=0.0100,D2=0.1000, D3=1.0000,根据上表中公式,并联等效电容 应为: Cpl=0.09999μF Cp2=0.09901μF Cp3=0.05μF 由此可见,当D小于0.0 l时,Cs与Cp基本相同, 而大于0.0 l时,将有明显的区别,如D=0.1时, 两者相差l%,而D=1时,两者差了一倍。
介电性能实验报告
![介电性能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49a5c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1.png)
介电性能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介电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介电性能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介电材料的电容、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
二、实验原理1. 电容(C)的定义: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电场,导体能够存储能量,此时两个导体即可以看作电容器的两个电极。
2. 介电材料:介电材料是指在电场作用下,不产生导电现象,而是发生位移极化现象的材料。
常见的介电材料有玻璃、石英、塑料等。
3. 介电常数(ε):介电常数是表征介电材料与真空(或空气)相比,在相同电场作用下的绝缘能力的大小。
介电常数越大,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好。
4. 损耗因数(tanδ):损耗因数是介电材料在电场中发生能量损耗程度大小的指标。
损耗因数越小,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好。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介电性能测试仪器:包括电容测试仪、介电常数测试仪和损耗因数测试仪。
2. 介电材料:实验所用介电材料可以选择玻璃片、石英片、塑料片等。
四、实验步骤1. 使用电容测试仪器测量介电材料的电容。
将待测介电材料放在电容测试仪的电极之间,调整电容测试仪的参数使其稳定,记录下电容数值。
2. 使用介电常数测试仪器测量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
将待测介电材料放在介电常数测试仪的电极之间,调整介电常数测试仪的参数使其稳定,记录下介电常数数值。
3. 使用损耗因数测试仪器测量介电材料的损耗因数。
将待测介电材料放在损耗因数测试仪的电极之间,调整损耗因数测试仪的参数使其稳定,记录下损耗因数数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介电材料电容(C)介电常数(ε)损耗因数(tanδ)玻璃片20nF 4 0.002石英片15nF 5 0.001塑料片10nF 3 0.0032.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玻璃片的电容最大,石英片次之,塑料片最小。
说明玻璃片和石英片的绝缘能力较好,塑料片的绝缘能力较差。
3. 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石英片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最大,说明石英片的绝缘能力最好。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介电常数测量使用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介电常数测量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3939e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3.png)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介电常数测量使用方法引言:在物理实验中,介电常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
介电常数描述了介质对电场的响应性质,是评价介质电绝缘性能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和使用技巧。
一、电容法测量介电常数:电容法是最常见的介电常数测量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通过测量被测材料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值来获得介电常数。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两块平行金属板,将被测材料放置在两板之间。
2. 将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到电源和电容计上。
3. 调节电压使电容器达到稳态,记录下电容计的读数。
4. 将被测材料更换为真空介质,重复步骤3。
5. 根据所测得的电容值和真空电容值,计算出被测材料的介电常数。
二、恒电流法测量介电常数:恒电流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被测材料上施加一个恒定的电压,然后测量通过材料的电流来确定介电常数。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一块被测材料的样品。
2. 将样品放置在电流计回路中,施加一个恒定电压。
3. 测量通过样品的电流。
4. 根据实际电流和所施加电压,计算出被测材料的介电常数。
三、微波法测量介电常数:微波法是一种无线电波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微波源和探测器来测量介质的透射和反射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来计算介电常数。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设置微波源和探测器,使它们相对于被测样品呈一定的几何关系。
2. 发射微波信号,并观察被测样品的透射和反射特性。
3. 根据透射和反射特性计算出被测样品的介电常数。
四、离子迁移法测量介电常数:离子迁移法是一种特殊的介电常数测量方法,适用于液态介质。
该方法通过测量电离物质在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和电场强度来确定介电常数。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在被测介质中加入适量的电离物质。
2. 在介质中施加一个电场,并观察电离物质的迁移速度。
3. 根据迁移速度和电场强度计算出介质的介电常数。
结论:通过以上介绍的几种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实验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测量介电常数。
介损试验的目的和原理
![介损试验的目的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069a41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c.png)
介损试验的目的和原理一、介损试验的目的介损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电磁性能测试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材料的介电性能。
其目的是通过测量材料在电磁场中的介电损耗,了解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能力,进而判断材料的电磁性能和适用范围。
二、介损试验的原理介损试验基于材料的介电性质和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加电场或磁场,测量材料中的功率损耗,从而计算介电损耗。
其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介电性质:材料在电磁场中的响应可以通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来描述。
介电常数反映了材料中电场的分布和电荷极化程度,磁导率反映了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
2.电磁场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电磁波作用于材料时,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将导致材料中的电荷和磁化强度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会耗散能量,导致材料产生介电损耗。
3.功率损耗的测量:在介损试验中,一般通过测量材料中吸收的功率和散射的功率来计算功率损耗。
吸收的功率是指电磁波能量被材料吸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散射的功率是指电磁波能量从材料中散射出去。
4.介电损耗的计算:通过测量吸收的功率和散射的功率,可计算出材料的介电损耗。
介电损耗可用介电损耗因子(tanδ)或介电损耗角(δ)来表示。
介电损耗因子是介电损耗与材料的电磁性能相关参数之比,介电损耗角是介电损耗相对于电磁场频率的相位差。
材料选择和实验设置一、材料选择在进行介损试验时,通常需要选择满足实验要求的材料。
材料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频率范围、温度范围、厚度和材料类型等。
1.频率范围:不同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能力受频率影响较大。
因此,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的频率范围。
2.温度范围:温度对材料的介电性能有一定影响,需要考虑材料在实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厚度:材料的厚度对其吸收和散射能力也有影响。
可以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厚度。
4.材料类型:不同材料的介电性能存在差异,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类型,如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等。
二、实验设置进行介损试验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设置,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测量 2
![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测量 2](https://img.taocdn.com/s3/m/a2a6e4de240c844769eaeed4.png)
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测量一.背景介电特性是电介质材料极其重要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例如,制造电容器的材料要求介电系数尽量大,而介质损耗尽量小。
相反地,制造仪表绝缘器件的材料则要求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都尽量小。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要求材料的介质损耗较大。
所以,通过测定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角正切(tg),可进一步了解影响介质损耗和介电常数的各种因素,为提高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
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会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
对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选择绝缘材料或介质贮能材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此外,由于介电常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
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材料的分子结构。
二.基本原理电子材料与元件的电学性能参数的测量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这些电学参数包括不同频率、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电容、阻抗、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值等特性测量。
全面而准确地掌握这些特性,对分析、改进电子材料与元件的性能十分重要。
数字式LCR 测量仪(数字电桥)是随着数字测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智能化材料和元件参数测量仪器,具有使用简便、效率高、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在电子材料与元件特性参数测量和研究中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数字式LCR 测量仪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通过采集给定激励下被测样品和标准元件的电压、电流信号并按照—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被测样品的参数计算。
数字式LCR 测量仪测量原理以阻抗参数的数字化测量为基础,典型测量方法为矢量电流—电压法。
测量电路原理如图1 所示,其中R s 为标准电阻值,Z x 为待测样品的阻抗。
图 1 测量电路原理图2 数字式LCR 测量仪原理框图阻抗参数的测量可首先转化为电压测量及电压分量的计算,最终可得到复阻抗的电阻参数和电抗参数,并可间接计算其他参数,如损耗参数、不同等效模式下的阻抗参数等。
如何判断电器设备的介电性能
![如何判断电器设备的介电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fbc973ef6294dd88d0d26b1a.png)
如何判断电器设备的介电性能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的目的是检查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主要包括绝缘电阻试验、耐压试验、泄漏电流试验和介质损耗试验等。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的最基本指标。
通过绝缘电阻的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某些电气设备的绝缘好坏,判断某些电气设备的受潮情况等,以防因绝缘电阻降低或损坏而造成漏电、短路、电击等电气事故。
判断方法:一、用万用表检查:确认设备不带电的情况下,将万用表打在MΩ挡,一根表棒接触到电源线上,另一根表棒接触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
若万用表无阻值,表示漏电。
若有阻值,则阻值越低漏电越严重。
若万用表指示阻值无穷大,则为绝缘较好。
但不作为出厂检验数据。
二、用兆欧表(摇表)测量检查,确认设备不带电的情况下,将一根表棒接触到电源线上,另一根表棒接触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
若表显示无阻值,表示漏电。
若有阻值,则阻值越低漏电越严重。
若阻值无穷大,则为绝缘较好。
依照煤炭行业标准MT/T661-1997附录A煤矿井下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的要求:常温下≤60V≥2MΩ;127V-380V>20MΩ;660V>50MΩ;1140V>100MΩ;3300V>5000MΩ。
兆欧表主要由作为电源的手摇发电机(或其他直流电源)和作为测量机构的磁电式流比计(双动线圈流比计)组成。
测量时,实际上是给被测物加上直流电压,测量其通过的泄漏电流,在表的盘面上读到的是经过换算的绝缘电阻值。
因此可作为出厂检验数据。
三、工频耐压试验:技术要求根据MT111第7.2.1条,试验方法:根据GB14048.1第8.3.3.4条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额定绝缘电压≤60V试验电压1000V;660V试验电压3000V;1140V试验电压4200V。
施压时间1分钟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试验电压3000V、4200V施压部位(主电路):主电路相间;主电路对地;断开触头之间。
试验电压1000V施压部位(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对地。
绝缘材料介电常数与损耗角的测定实验思考题
![绝缘材料介电常数与损耗角的测定实验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c0c7c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d.png)
绝缘材料介电常数与损耗角的测定实验思考题一、前言绝缘材料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其介电性能是评价绝缘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是衡量绝缘材料介电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因此对其进行准确测定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
二、实验原理1.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指在同一电场强度下,单位体积内物质所储存的静电能与真空中同样体积所储存的静电能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εr = C/C0其中,C为带试样时测得的电容值,C0为不带试样时测得的电容值。
2. 损耗角损耗角是指绝缘材料在交流场下吸收和散失能量所引起相位差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为:tanδ = Pd/Pe其中,Pd为损耗功率,Pe为输入功率。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万用表、LCR桥、试样等。
2. 实验前检查: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并校准LCR桥。
3. 样品制备:将试样切成规定大小,并用研磨机将其表面光滑。
4. 实验操作:将试样放置在LCR桥的测试台上,测量不带试样时的电容值C0,再测量带试样时的电容值C,计算出介电常数εr和损耗角tanδ。
5.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注意事项1. 试样表面应平整光滑,以保证测量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3. 在进行实验前应仔细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并校准LCR桥以保证测量精度。
4. 实验数据处理时应注意误差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如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五、实验思考题1. 介电常数与损耗角是衡量绝缘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请简述其物理意义及重要性。
答:介电常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所储存的静电能与真空中同样体积所储存的静电能之比,是衡量绝缘材料储存能量能力的重要参数。
而损耗角是指绝缘材料在交流场下吸收和散失能量所引起相位差的大小,是衡量绝缘材料能够承受交流电场的能力的重要参数。
介电常数和损耗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绝缘材料的性能,因此对其进行准确测定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导时tan与频率ω的关系
介电损耗的形式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内部通过的电流包括:
(1)电容电流:由样品的几何电容充电引起电流(位 移电流);
(2)吸收电流:由松弛极化引起,是介质在交变电压 作用下引起介质损耗的主要来源; (3)漏电电流:由介质电导引起,与自由电荷有关, 使介质产生电导损耗。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具体损耗的能量主要包括:
电桥平衡时
tan C4 R4
R4 Cx CN R3 R4 1 tan CN R 3
2
CN
C4
——标准电容 ——可调电容
西林电桥法
R4
R3
——固定电阻
——可调电阻
当频率为几十千赫到几百兆赫范围时,可用 集总参数的谐振法进行测量,如图所示
击穿电场强度测定
绝缘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以平均击穿电场强 度 EB 表示 uB EB d
2
s
u 2 I S ln D2 D1
管状试样
u2 L g v = r I v ln 2 r 1
u 2 r2 s IS g
电极材料可用粘贴铝箔、导电橡皮、真空镀铝、胶体石墨等
相对介电常数(εr)测试
相对介电常数通常是通过测量试样与电极组成 的电容、试样厚度和电极尺寸求得。
场强度E之比ε= D/E ,其单位为F/m 。
介电常数小的电介质,其分子为非极性或弱极性结构, 介电常数大的电介质,其分子为极性或强极性结构。
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的最基本的参量,是衡量电介 质在电场下的极化行为或储存电荷能力的参数。
电介质电容、介电常数 真空电容 C0=Q0/V=0s/d 电介质电容 C=Q/V=ros/d 相对介电常数 εr = C/C0
u B ——击穿电压
d ——试样的平均厚度
击穿电压可用静电电压表、电压互感器、放电球隙 等仪器并联于试样两端直接测出。 击穿电压很高时,需采用电容分压器。 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电场强度测试,一般用冲击电压发 生器产生的标准冲击电压施加于试样,逐渐升高冲击电 压的峰值直至击穿。
冲击电压可用50%球隙放电法,也可用阻容分压器加 上脉冲示波器或峰值电压表测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谐振回路法
测量范围:40KHZ~200MHZ 测量原理:
依据谐振回路的谐振特性进行测量的。 根据谐振时角频率ω与回路的电感、电容之 间的特定关系式,求得Cx和tanδX。
阻抗矢量法
测量范围:0.01HZ~200MHZ 测量原理: 通过矢量电压一电流的比值的测量来确 定复阻抗的,进而获得网络、元件或材料 的有关参数。
介电性能的测量原理
介电性能的测量原理
介电常数 介质损耗 击穿电场强度 测量方法 测试内容
介电性能定义:
介电性能是指在电场作用下,表现出对静 电能的储蓄和损耗的性质,通常用介电常数 和介质损耗来表示.
介电常数
定义:
dielectric constant
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permittivity ),是电位移D与电
基本公式
平行板电容器
Dielectric
Co = Q/V = oA/d
C = A/d
r= /o
介电损耗
定义:
Dielectric loss
介质的介电损耗是指电介质在单位时间内每 单位体积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而损耗的能量。
电介质的介电损耗一般用损耗角正切tan
表示,并定义为:
介质损耗的功率(即有功功率) tan 无功功率
⑴极化损耗:在外电场中各种介质极化的建立引起了
电流,此电流与极化松弛等有关,引起的损耗称为极 化损耗。
⑵电导损耗:在电场作用下,导电载流子做定向漂移,
形成传导电流,电流大小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这部 分传导电流以热的形式消耗掉,称之为电导损耗。
⑶电离损耗和结构损耗
击穿电场强度
一般外电场不太强时,电介质只被极化,不影响其绝 缘性能。 当其处在很强的外电场中时,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 中心被拉开,甚至脱离约束而成为自由电荷,电介质变为 导电材料。当施加在电介质上的电压增大到一定值时,使 电介质失去绝缘性的现象称为击穿(breakdown)。 外加电场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介质由介电状态变 为导电状态的现象。
电介质击穿形式分类
①热击穿
不均匀介质中的电压分配
②电击穿
内电离 表面放电和边缘击穿
③电化学击穿
介电性能的测量方法
依据所测量的基本原理可分为三大类
①电桥法
②谐振回路法
③阻抗矢量法
电桥法
测量范围:0.01HZ~150MHZ 测量原理: 根据电桥平衡时两对边阻抗乘积相等,从 而来确定被测电容器或介质材料试样的CX 和tanX。
平板试样
d r 0.144 10 Cx 2 D1
12
管状试样
r2 ln r r2 1 1 1 12 C x r Cx 0.018 10 ln 2 0 L L r1
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的测定 通过测量试样的等效参数经计算求得,也 可在仪器上直接读取。 工频、音频下一般都采用电桥法测量,高 电压时采用西林电桥法。
同时,介电损耗也是表示绝缘材料(如绝缘油 料)质量的指标之一。介电损耗愈小,绝缘材料的 质量愈好,绝缘性能也愈好。 tanδ=1/WCR(式中W为交变电场的角频率;C为 介质电容;R为损耗电阻)。
tan是频率的函数,是电介质的自身属性,与试样的大 小和形状无关。可以和介电常数同时测量,用介质损耗 仪、电桥、Q表等测量。
介电性能测试主要内容
简介
介电性能测试内容主要包括 ⑴绝缘电阻率 ⑵相对介电常数
⑶介质损耗角正切
⑷击穿电场强度
绝缘电阻率测试
绝缘电阻率测试通常采用三电极系统,可以分别测出试 样的体积电阻率ρv和表面电阻率ρs,测量电路图如下图所 示。
体积电阻率测试线路图
表面电阻测量线路图
平板试样
u D1 g v = Iv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