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精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孔学,试图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 障碍,但历史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 中国行不通。 提倡改造国民性,但缺乏改造其所产生的 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存在片面的 形式主义问题。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 李大钊 代表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各地共产主义小 组建立后,明确地把 从事工人运动作为自 己的重要任务,更加 自觉地、有组织、有 计划地向工人传播马 克思列宁主义,从而 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 结合。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共产主义小组分布图
他们出版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 俗刊物,创办工人学校、劳动补习学校、工人 夜校等,向工人灌输革命思想。他们还组织工 会领导工人向资本家进行斗争,有效地提高了 工人阶级的觉悟。此外,共产主义者对各种反 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十月革命所开始的, “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 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 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 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 光的一线,仿佛在沉沉的 深夜中地一小小的明星, 照见新人生的路。 ——李大钊
2、中国革命转变的产物
中国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失败, 说明中国革命需 要由一个新的阶 级组建一个新的 革命政党来领导。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内容切中时弊,挑战和批判了两千年来神圣 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
没有因批判孔学而否定全部中国传统文化, 而是批判孔学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动摇孔学的 绝对权威地位,促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鲍罗廷 • 鲍罗廷,俄国拉脱维亚人。 • 1923年9月被任命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苏联驻 国民政府代表。 • 来华后被聘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帮助孙中山推 进国民党的改组工作。随后被聘为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顾问,国民政府高等顾问, 协助孙中山的工作。 • 参与筹建黄埔军校,积极为军校调派苏联军事顾 问,介绍苏联红军建军经验,推行军事和政治并 重的建军路线,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争取了 大批的军事装备物资。1927年6月被解除顾问职务 回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中国共产党的一大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四)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1、国际背景 2、中国革命转变的产物
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 独 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科学 为了实现在中国建立“西洋式的新国家”即西 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认为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 国灭种之病根”,决心发动新的启蒙运动。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中国革命知识分子 通过五四运动认识了工 人的力量。五四运动后,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子走出书斋, 到工人群众中去,向工 人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 主义,开始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初步结合起来。
邓中夏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 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各 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成立。1920年8月,上 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从1920年秋至1921 年春,李大钊、邓中夏、张国焘等在北京, 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 何叔衡等在长沙,王烬美、邓恩铭等在济南, 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主 义小组。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 也成立了共产主义组织。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 章三人终于被免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的时代: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 迅速壮大和日益成熟,是中国共产党诞 生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
1、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2、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3、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有力推动。
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制定党内合作的政策 孙中山对国民党的改组
共产国际的帮助
• • • 1920年4月,威经斯基来华。 1921年,马林来华。 1922年,列宁要求中共
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国民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四)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
(五)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一)国共合作形成
• • • • 国共合作原因 国共合作的过程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 大会会场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 诞生,是一件开天 辟地的大事,它给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 民带来了光明和希 望,使中国革命焕 然一新。
新的革命领导阶级和革命政党。
新的彻底的革命纲领。
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方法:依靠人民群众。
新的革命前途: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四)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制定党内合作的政策
• • 1922年8月,西湖会议。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三大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 的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
陈独秀
国共合作的形式:党内合作
• 含义:是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 党组织内进行合作。国民党因此就演变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国民党的领导权也就是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 作用:1、使中共有可能更有力地影响国民党的政策,推动国民 党的革新,推动在其影响下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入革命; 2、有利于通过国民党的组织去发动工农运动,从而使国民党具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新的生命;3、有利于共产党从比较狭 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迎接大革 命高潮的到来。 • 存在的问题:放弃了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 攻不能够采用“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而是一再妥协退让,出 现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一大”会址(今上海兴业路76号)和出席会议的代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大”十三位代表的人生归宿
其一,践约信念,奋斗终生:
包括 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
其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 包括 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三,性格倔强,身离心仪: 包括 李达和李汉俊 其四,误入歧途,迷途知返: 包括 刘仁静和包惠僧 其五,投敌叛党,下场可耻: 包括 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
从1911-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工人阶 级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斗争水平也日益提 高。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 正式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成为了一支独 立的社会政治力量,并提出了组建自己政 党的愿望。
4、思想基础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得到广泛传播,并成 为新思潮传播的主流, 影响日益扩大。为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 了思想基础。
6、外部条件
列宁领导的 共产国际从各个 方面对中国马克 思主义者给予帮 助和指导,推动 了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
维经斯基
马林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23—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 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 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还规定了民主集 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选举了党 的中央局领导机构。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 国共产党成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在 经济基础、阶级结构、思想文化 等方面发生急剧变化,推动着中 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 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标志就是 1919年的五四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的爆发
巴黎和会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在 和出 约席 上巴 签黎 字和 的会 通的 告中 国 代 表 拒 绝
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共 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 想流派进行了斗争。
1919年与胡适进行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 论战。 1920年底,张东荪、梁启超挑起关于社 会主义的论战。 同黄凌霜、区声白等无政府主义者进行 的论战。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同 工人运动相结合是 工人阶级政党产生 的一般规律,这是 列宁建党学说的基 本原则。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 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其 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其 代表是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 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 武等。
蔡和森 瞿秋白 董必武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 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 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 众相结合的思想。
视频:十月革命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革命军队占领冬宫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新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反 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也属于这个革命的组成 部分。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通过社会主 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新生的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并以平等态 度对待中国,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 的传播。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士兵被广 泛发动并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 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促使对马克 思主义的研究。 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转向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外部条件
1、国际背景
首先,第一次世 界大战充分暴露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 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 涨,也促使中国先进 分子开始思考中国发 展的方向。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各国代表
其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 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 家争鸣”的景象。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新取向: 从生存竞争到提倡互助: 从民主主义到提倡平民主义; 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到 提倡世界主义、大同主义;
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提倡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组织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员合影
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进一步研究 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他们着重从马克思、恩 格斯的原著来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宣传马克 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经验。他们积极进行马克 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工作。 1920年8月, 陈望道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公 开出版。
同国民党合作
。
苏联全权大使越飞来华。 1923年10月,苏联顾问鲍罗廷 马林
到达广州,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 党。
越飞
全名阿道尔夫.阿卜兰莫
维奇.越飞。 1883年生于俄国克里米
亚一商人家庭,
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 派从事军事领
导工作。十月革命后转
任外交工作, 任外交部副部长。1922 年7月26日任驻华全权代表,1923年1月26日与孙中山联 合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成为孙中山确定联俄政策的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 地问题的理论,以及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 初步探索,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 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 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 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 知识界中得到传播。
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 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 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 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 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长 辛 店 工 人 俱 乐 部 文 件
李 启 汉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通过同工人群众相结合,通过进一步学 习马列主义,从而在政治思想上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进一步改造了世界观,形 成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准备了干部条件。这样,在 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 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存在片面的 形式主义问题。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 李大钊 代表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各地共产主义小 组建立后,明确地把 从事工人运动作为自 己的重要任务,更加 自觉地、有组织、有 计划地向工人传播马 克思列宁主义,从而 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 结合。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共产主义小组分布图
他们出版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 俗刊物,创办工人学校、劳动补习学校、工人 夜校等,向工人灌输革命思想。他们还组织工 会领导工人向资本家进行斗争,有效地提高了 工人阶级的觉悟。此外,共产主义者对各种反 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十月革命所开始的, “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 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 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 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 光的一线,仿佛在沉沉的 深夜中地一小小的明星, 照见新人生的路。 ——李大钊
2、中国革命转变的产物
中国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失败, 说明中国革命需 要由一个新的阶 级组建一个新的 革命政党来领导。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内容切中时弊,挑战和批判了两千年来神圣 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
没有因批判孔学而否定全部中国传统文化, 而是批判孔学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动摇孔学的 绝对权威地位,促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鲍罗廷 • 鲍罗廷,俄国拉脱维亚人。 • 1923年9月被任命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苏联驻 国民政府代表。 • 来华后被聘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帮助孙中山推 进国民党的改组工作。随后被聘为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顾问,国民政府高等顾问, 协助孙中山的工作。 • 参与筹建黄埔军校,积极为军校调派苏联军事顾 问,介绍苏联红军建军经验,推行军事和政治并 重的建军路线,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争取了 大批的军事装备物资。1927年6月被解除顾问职务 回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中国共产党的一大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四)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1、国际背景 2、中国革命转变的产物
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 独 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科学 为了实现在中国建立“西洋式的新国家”即西 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认为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 国灭种之病根”,决心发动新的启蒙运动。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中国革命知识分子 通过五四运动认识了工 人的力量。五四运动后,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子走出书斋, 到工人群众中去,向工 人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 主义,开始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初步结合起来。
邓中夏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 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各 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成立。1920年8月,上 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从1920年秋至1921 年春,李大钊、邓中夏、张国焘等在北京, 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 何叔衡等在长沙,王烬美、邓恩铭等在济南, 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主 义小组。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 也成立了共产主义组织。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 章三人终于被免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的时代: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 迅速壮大和日益成熟,是中国共产党诞 生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
1、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2、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3、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有力推动。
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制定党内合作的政策 孙中山对国民党的改组
共产国际的帮助
• • • 1920年4月,威经斯基来华。 1921年,马林来华。 1922年,列宁要求中共
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国民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四)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
(五)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一)国共合作形成
• • • • 国共合作原因 国共合作的过程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 大会会场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 诞生,是一件开天 辟地的大事,它给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 民带来了光明和希 望,使中国革命焕 然一新。
新的革命领导阶级和革命政党。
新的彻底的革命纲领。
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方法:依靠人民群众。
新的革命前途: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四)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制定党内合作的政策
• • 1922年8月,西湖会议。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三大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 的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
陈独秀
国共合作的形式:党内合作
• 含义:是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 党组织内进行合作。国民党因此就演变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国民党的领导权也就是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 作用:1、使中共有可能更有力地影响国民党的政策,推动国民 党的革新,推动在其影响下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入革命; 2、有利于通过国民党的组织去发动工农运动,从而使国民党具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新的生命;3、有利于共产党从比较狭 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迎接大革 命高潮的到来。 • 存在的问题:放弃了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 攻不能够采用“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而是一再妥协退让,出 现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一大”会址(今上海兴业路76号)和出席会议的代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大”十三位代表的人生归宿
其一,践约信念,奋斗终生:
包括 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
其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 包括 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三,性格倔强,身离心仪: 包括 李达和李汉俊 其四,误入歧途,迷途知返: 包括 刘仁静和包惠僧 其五,投敌叛党,下场可耻: 包括 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
从1911-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工人阶 级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斗争水平也日益提 高。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 正式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成为了一支独 立的社会政治力量,并提出了组建自己政 党的愿望。
4、思想基础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得到广泛传播,并成 为新思潮传播的主流, 影响日益扩大。为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 了思想基础。
6、外部条件
列宁领导的 共产国际从各个 方面对中国马克 思主义者给予帮 助和指导,推动 了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
维经斯基
马林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23—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 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 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还规定了民主集 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选举了党 的中央局领导机构。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 国共产党成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在 经济基础、阶级结构、思想文化 等方面发生急剧变化,推动着中 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 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标志就是 1919年的五四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的爆发
巴黎和会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在 和出 约席 上巴 签黎 字和 的会 通的 告中 国 代 表 拒 绝
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共 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 想流派进行了斗争。
1919年与胡适进行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 论战。 1920年底,张东荪、梁启超挑起关于社 会主义的论战。 同黄凌霜、区声白等无政府主义者进行 的论战。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同 工人运动相结合是 工人阶级政党产生 的一般规律,这是 列宁建党学说的基 本原则。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 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其 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其 代表是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 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 武等。
蔡和森 瞿秋白 董必武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 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 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 众相结合的思想。
视频:十月革命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革命军队占领冬宫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新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反 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也属于这个革命的组成 部分。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通过社会主 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新生的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并以平等态 度对待中国,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 的传播。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士兵被广 泛发动并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 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促使对马克 思主义的研究。 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转向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外部条件
1、国际背景
首先,第一次世 界大战充分暴露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 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 涨,也促使中国先进 分子开始思考中国发 展的方向。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各国代表
其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 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 家争鸣”的景象。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新取向: 从生存竞争到提倡互助: 从民主主义到提倡平民主义; 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到 提倡世界主义、大同主义;
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提倡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组织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员合影
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进一步研究 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他们着重从马克思、恩 格斯的原著来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宣传马克 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经验。他们积极进行马克 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工作。 1920年8月, 陈望道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公 开出版。
同国民党合作
。
苏联全权大使越飞来华。 1923年10月,苏联顾问鲍罗廷 马林
到达广州,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 党。
越飞
全名阿道尔夫.阿卜兰莫
维奇.越飞。 1883年生于俄国克里米
亚一商人家庭,
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 派从事军事领
导工作。十月革命后转
任外交工作, 任外交部副部长。1922 年7月26日任驻华全权代表,1923年1月26日与孙中山联 合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成为孙中山确定联俄政策的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 地问题的理论,以及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 初步探索,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 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 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 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 知识界中得到传播。
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 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 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 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 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长 辛 店 工 人 俱 乐 部 文 件
李 启 汉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通过同工人群众相结合,通过进一步学 习马列主义,从而在政治思想上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进一步改造了世界观,形 成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准备了干部条件。这样,在 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 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