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的经济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产业化的经济学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制约被知识、科技进步所取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成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生产竞争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人力资本的积累日益成为影响一国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积累的规模依赖于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推动教育产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我国迎接新世纪挑战,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战略重点。
一、教育产业化的经济争论
(1)教育不能产业化
一个系统的价值,跟环境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一个系统的固定资产越高,对环境稳定性的要求越高。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教育是否也应该市场化呢?倘若教育市场化,那么一个市场化的教育体系,有两种付款方式,父母付款,或是学生自己贷款。如果是父母付款,由于人们收入相差很大,能够给孩子的教育投资相差也很大。这样,上一代的财富基本上决定了下一代的前途。在这种体系下,穷人(永远是大多数)的孩子很难对这个社会有认同感。久而久之,这个社会将成为革命的沃土。因此,很少有人主张由父母直接付款。然而个人贷款的还款率很低,国家政府机构发放贷款实际上是一种赔本生意。从学生个人讲,教育是一项极大的投资,占据了一个人最有活力的十几,二十年时间,而我们知道,大的投资对稳定性要求很高。如果学生求学期间背上巨额债务,风险会增加很多,这样会大大降低教育的价值和社会的财富。相反,如果毕业生多学识,少债务,他们创造的财富会增加国家的税收,从而保证教育的支出。从系统价值与环境稳定的经济理论方面看,教育产业化不利于教育价值的更高化与社会的稳定。
(2)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
W P1 、教育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潜力巨大。
巨大的“卖方市场”给教育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就目前的教育市场而言,几乎所有的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占据到总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也就是说教育支出占据家庭总支出的重要一部分。根据调查显示,目前的中国教育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空间,我国现在只有74%的小学生能够升入初中,只有48%的初中生能够升入高中,只有47%的高中生能够升入高校。截止到1998 年,我国大学生在同龄青年中的比例只有6%。现在全国高中、大学的入学竞争十分激烈。而与此对应的美国早已普及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能够容纳适龄人口50%以上),日本早在1978 年中等教育入学率便已达到96.2%。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教育资源有限,市场和社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高教领域蕴藏着大量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但缺少必要的启动资金,目前这些存量还难以盘活。如果我们能推进教育的产业化,用发展产业的方式来重新配置这部分教育资源,其市场供给的潜力应该是相当大的。在完全竞争状态下,供求的不平衡,使得教育产业化成为大势所趋。
2、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促使教育产业化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中国中、高等教育大多是靠政府的资助,政府的资金有限,教育资源也有限,因此很大一部分人得不到高等教育,不像美国等已经普及高等教育。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从而促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市场秩序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这里的“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教育资源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然要走向产业化。
3、产业结构理论分析教育产业化的必然性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
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传统的教育是事业性的,由政府资助实行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也大多是由政府资助建立,制定招生计划,教育资源有限。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知识水平的培养要求更加高,对教育的支出更高。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教育的产业化,更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居民已经普遍认识到教育程度与其将来的收益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个人愿意在受教育上花费和投资,多年来民间形成的大量财富,需要增加投资领域;只要采取适当政策,把教育供给的潜力与教育需求的潜力开发出来,我国教育市场必将得到发展,不断扩大。
4、教育产业是新的历史时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来投资推动的,这种增长方式的严重问题是后劲不足,要想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将这种方式转移到以人力资本力量增长为主的增长方式上来。而教育投资是实现人力资本存量增加的途径。其次,扩大居民个人的教育支出对拉动投资,刺激消费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推动近20 年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市场机制的引入和不断强化。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组织变迁和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已经成为我国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产业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更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构想
(1)教育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既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又是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体现。积极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以技术进步来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因为教育产业化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与出版、广播、培训等相关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育产业可称得上是战略产业。目前。对于教育产业的产业结构策略是实现教育产权的多元化。
教育产权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教育投资的主题可以使国家,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团体、企业、个人。教育产权多元化变革就是在把教育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