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
君子一词,始于孔子,孔子之前,君子一语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君子主要意思偏向于“君”。然而到孔子时代,君子一词开始具有道德品质的属性,在儒学中,君子是孔子理想化的人格。
然而什么是君子?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九种思虑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一样,都是规范一个人言行的顶上功夫,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儒教的清规戒律,所谓君子必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古之君子具有仁、智、勇等常德,而君子于现代之意又有所拓展,“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德才兼备之人亦可为君子。
其次,当代社会为什么需要君子?君子具备善良、正直、博爱、宽容、无私等优良品质。孔子的“仁”是靠君子来落实的,他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人的生存和繁荣就取决于群的缔造和维护,君子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一群人如何才能组织起来,建立并执行规则,从而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这首先需要人们普遍具有不忍人之心;但也需要某个人,几个人,具有道德威望,令人信服;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生产和分配公共品。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他们是自然涌现的。从发生的角度看,群是围绕着君子结成的,并由君子维持。因此,君子就是拥有卓越的合群技艺的人。古往今来之君子,所做的就是一件事:让人们联合起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分享合作剩余君子。君子当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撑者,是义的担当者,是理的卫士。实际上,这是一个中国古典时代的命题,却在今天如此地有力和不堪回答。市场经济激发了人的各种欲望,把精神和道德抑制了。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君子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当今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
最后,何以为君子?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简单来说就是爱人、智人、有勇。作为君子,第一,要以仁为重,《论语》中记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在君子之中的重要意义,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仁者是君子的最高等级,“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君子首先应当是一个仁者,然而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其也尚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是义,是事业的正当性。“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无义而有勇可能作乱,也可能成为强盗。第二,君子处事要恰当好处,要遵循中庸之道。孔子很强调中庸,在孔子看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君子需要将中庸做到恰当好处。第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君子为人处世的人生方法。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应该像大地一样,气势厚实和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君子所追求的是正义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这种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并非君子本来就穷困,天生就穷困,而是“君子穷亦固”。君子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即使处于穷困的条件下,还能够固守自己的志向,还能够坚持自
己的操守,还能够坚持自己的追求。第四,作为君子,必须懂得自觉。在儒家看来,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完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成人,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就力求向他看齐;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不好的表现,就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思想或行为,从而告诫自己不应当再发生类似的事,这是一种基本的修养方法,所以孔子又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君子以为仁行义为己任,而为仁行义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为仁由己”,为仁行义不需要他人命令,甚至也不需要他人鼓励。第五,为君子者必须重视自己的个人修养。孔子自述其人生道路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君子不是天生而成的,要成为君子,当然需要人格修养。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要成为一个仁人君子,首先应当学诗。成为仁人君子,固然应以仁为根本,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有内在的品德还不够,还须有外在的文采。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子于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人们“游于艺”,亦即泛历各种艺事。此艺虽然也具有内在品德的因素,但无疑更是一种外在的修饰。孔子以六艺授徒,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非常明显地注重于培养人的外在文采。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质,实也,指人的内在品质;文,饰也,指人的外在文采。有质无文则土头土脑,有文无质则华而不实。只有文质兼备,内外双修,才称得上君子。
总而言之,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其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君子”在儒学中出现最多,其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是每一个人可以从当下做的;而那个梦想,那个目标,既是高远的,又不是遥不可及,它其实就存在于当下,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