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
如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如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各种不同类型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一场以发展高技术武器为先导的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战争形态、战场环境、作战手段、指挥方法等各个方面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未来局部战争将可能面对具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敌人。
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央军委制定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要从应付一般条件下的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
军队的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都要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和统揽,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方针的需要,都要为确保这一方针的顺利实现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关键词】现代战争;军事体育;作战主体;发展战略;相关思考;军事战略方针;战略指导;政治工作【正文】随着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普及,推动着战争发展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不对称战争、不对等战争、非接触式战争、太空战争、超限战等等新的战争观点、战争思想和战争理论层出不穷。
战争胜负表现在战争结束之日,孕育于和平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之时。
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准备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关键是要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大力加强军队的质量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精兵之路努力提高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
在思想观念上要做到“五个转变”:一是由准备打一般技术的局部战争,转变到打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二是由准备立足本土打外敌入侵的战争,转变到捍卫领土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战争上来;三是由准备在熟悉的战场与敌作战,转变到在生疏的战场与敌作战上来;四是由原来运用的常规战法,转变到运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法上来;五是由原来必须经过临战准备才能遂行作战任务,转变到不经(或经短时间)临战准备就能遂行作战任务上来。
中国如何打赢打赢信息化战争
中国如何打赢打赢信息化战争随着新军事变革在世界军事领域的发展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国家战略利益的越来越严峻的新挑战。
因此,加速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拥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一方能够轻易地控制战场,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打赢信息化战争,我们要先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信息。
信息化战争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基础上的新型战争。
具体而言,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方应;二是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战争的出现;三是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的意志;四是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种方式进行;五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为了打赢信息化战争,我有以下建议:一、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为核心中央军委从国家利益出发,不时调整和完善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根据我国的国情,必需坚持和发展防御战略指导思想,这是我国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指导思想。
积极防御这一战略方针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赋予它新的内涵,要与时俱进,去研究新问题、新特点、迎接新挑战,树立新观念。
1、要严格服从政治的需要由于信息化战争的手段能够对战争全局产生重大影响,战争的决策者必需从国家利益的高度为出发点,准确判断战争威胁的性质、程度、方向等情况,根据政治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决定在军事上的反应程度。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李恩学、刘运泉、宫岩人类进入21世纪,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威胁一天也没有减少,战争不仅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也严重地摧残着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
档案作为人类历史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损坏都可能是无法挽回的。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深刻地改变了战争形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战争效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战争的破坏程度。
因此,作为档案部门,如何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确保档案的安全,做到“平时保得住、战时用得上;战时保得住、服务能保障”,从而为“打得赢”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是我们军队档案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主要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而进行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以其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以及后勤保障集约化等鲜明特点,构成了与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
体现在制胜因素上,主导战争胜负的是信息能力,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更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导权;体现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方式;体现在作战目的和手段上,实现作战目的更强调精确地运用“硬”、“软”一体手段,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节点,瘫痪敌整个作战体系;体现在对抗方式上,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各种力量的一体化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
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高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乃至外层空间,使战场空间越来越广,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战场时间越来越短,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战争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
二、战争对档案的破坏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每次战争对档案的破坏都是空前的,也是无法弥补的。
打赢高技术环境下局部战争
打赢高技术环境下局部战争[摘要]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互为条件、共同发展。
战争作为“流血的政治”,其根本属性并没有随着科技进步而改变。
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严重冲突,更是特定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的对立。
与以往的战争模式相比,高技术战争看似“人道”,却凸显出人与环境之关系更趋紧张的态势。
一、提高打赢战争的能力一支军队要想具有高强的威慑能力,要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必须具备打赢能力。
没有打赢能力,要想实施有效的军事威慑只能是一句空话。
不论社会历史如何发展,军队只要还存在,其基本职能就是打仗。
如果把和平时期的战备任务也考虑进去,军队的基本职能就是打仗和准备打仗。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
”既然,打仗是军队的基本职能,那么,研究作战问题就理所应当是军队的主要任务,而且应当是经久不衰的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这是由军队的基本职能决定的。
研究作战问题切中当前我军建设的薄弱环节。
这些年,我军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建设中的问题依然存在。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军的打赢能力不足。
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的“两个不足”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胡主席在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的“四个危险”,其中一个是能力不足的危险。
这个危险可以说也正是军队面临的严峻挑战。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和平建军的危险。
和平环境,对于军队来说,永远是强度最大、浓度最高的“腐蚀剂”。
二、打一高技术环境下的局部战争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1.作战规律。
研究作战规律是我们研究作战问题的首要任务。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作战规律的研究包括客观规律和主观指导规律两个方面。
所谓客观规律,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战争或作战的诸要素中所呈现的必然联系和稳定的发展走向。
新时期国防动员要实现的几点转变
新时期国防动员要实现的几点转变作者:万里浪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12期新时期新阶段下,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
自20世纪海湾战争的结束,世界战争模式实现了由传统战争向现代战争的演变。
军事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战争形态的每一次历史性转变及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使国防动员的内容也相应变化。
一、动员构成的转变随着机械化战争的身影渐渐远去,信息化战争成为战争新形态,战争动员的核心也逐渐转移到了信息、科技动员。
现代战争必须要有信息化动员的强大支持,实施现代战争动员,没有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很难实现的。
信息化战争体现的是对打击力的增效和向战斗力的转化、信息本身虽不能直接杀伤敌人,但使用信息实现打击兵器的智能化控制就产生了威力巨大的精确打击和非接触打击。
在现代信息战争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传感、侦察、探测等信息化装备的使用,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后备力量动员方式也呈多样化,直接战斗人员动员比例相对减少,而作为保障的非战斗人员动员比例大幅增加。
因此,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更要针对性地做好专业人员动员的准备工作。
电子、通信、雷达、计算机、激光、生物技术等行业的相关科研人员及相关科研机构成为动员重点。
大力储备适应战场需要的民用科技人才。
加大以民用高技术带动军用高技术的发展,在民间汇集了一大批高知识、高智慧人才群体。
随着信息、电子计算机、雷达、气象、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人员愈来愈多地走上战争舞台,投入战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比例逐渐增大,更要顺应形势,努力推进武装人力动员由“白领”取代“蓝领”的转变,尽快实现由适应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科技密集型、质量效能型转变。
二、动员演练内容的转变新时期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本质是充分发挥信息要素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使信息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核心是依靠科技进步,创新作战样式,实现指挥员、操作员与武器之间的最佳结合;重点是加强军事训练转型;最终目标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军事理论有所感想(你肯定有用的)
军事理论课感想众所周知中国的国防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回眸历史,凝望未来。
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谋划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兴军之策、强军之道。
在军事理论的课程中,我了解到:胡锦涛主席对新时期,新阶段军队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解决好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生长战斗力;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这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军方略,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指引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今年两会上,温总理的报告中也指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圆满完成国庆首都阅兵、重点地区维稳等重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
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
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
我国秉持的军事战略方针是
我国秉持的军事战略方针是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为基础,以积极防御思想为指导,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建设与运用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而对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全面、全过程的运筹与指导。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十大亮点亮点一“四个维护”成为中国军队新使命“中国军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军事战略部研究员赵德喜:军队使命是指军队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所承担的重大职责和基本任务。
随着时代发展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的职能使命不断拓展,“四个维护”为推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基本遵循。
亮点二中国军队八项战略任务“中国军队主要担负以下战略任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温冰:关于军队的任务,过去我们一般用“总任务”“总目标”等表述方式来作出要求。
亮点三“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如何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
如何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是胡主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
我军应进一步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
全军部队应始终坚持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不动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当代军人应该牢固树立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进行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思想观念;整体推进训练内容、方法、管理、保障等配套改革,逐步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科学体系;深入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大力加强诸军兵种联合训练,不断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重视推进训练转变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把深化训练改革、推进训练转变,贯穿院校教学、科研的全过程,努力为部队推进训练转变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持。
一、加强基础训练是取得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关键基础训练,是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的训练,是生成军队作战能力的基础。
在信息化浪潮奔涌、军队转型百舸争流的新时期,基础训练合着变革的节拍跃动嬗变,在传承与超越的激荡中诠释着新的时代特质,亟需以新的视角去聚焦,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来落实。
基础训练在战斗力生成中的关键性作用在增加。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的对抗。
作战体系的层次越高、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就越是要求基础要素之间相互精准协调。
如果不解决关键岗位、作战平台、作战要素和作战单元加入军种作战集团和联合作战体系前的能力基础问题,形成联合作战整体能力就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部队遂行任务的成功率必然大打折扣。
基础训练的“细节”,训得是否到位和过硬,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作战行动的成败。
基础训练在新大纲体系中的考量权重在增加。
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是训练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和显著特征,就是深入强调打牢官兵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能力素质基础。
新大纲加大了基础训练的时间、内容比重,并首次将联合基础作为三军必训内容进行了规范。
2004年,军委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条
2004年,军委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条2004年,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要坚持以下原则:
1、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2、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态势,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斗争密切配合,积极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综合安全威胁;
3、保持维权维稳平衡,统筹维权和维稳两个大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周边安全稳定;
4、努力争取军事斗争战略主动,积极运筹谋划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和发展;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挥联合作战整体效能,集中优势力量,综合运用战法手段;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妥善应对、措置裕;
5、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深化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关系,促进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架构。
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
如何打赢信息化战争【内容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武器装备人才军事技术【正文】随着新军事变革在世界军事领域的发展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国家战略利益的越来越严峻的新挑战。
因此,加速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1、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
2、信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信息武器系统。
3、构成信息网络化战场。
4、全时空的制信息权的斗争。
因此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信息化编制体制优化结构,压缩规模,精简层次,合成高效,建设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组织体制和信息化的合成军队。
信息时代的军队体制从层级树状到横向一体化指挥,信息化战争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即所谓时间竞赛周期,自1870年以来,德军推行委托式指挥原则,指挥方法只关心结果,不干涉为达预期结果采取何种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发挥部属的主观能动性,机械化时代军队指挥体制为树状体制,好处便于集中统一指挥,坏处是一损俱损,信息时代军队指挥体制为扁平化、网络化与横向一体化。
二培养信息化人才依托院校,改革教育,科技兴训,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如何打赢打赢信息化战争?
中国如何打赢打赢信息化战争?随着新军事变革在世界军事领域的发展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国家战略利益的越来越严峻的新挑战。
因此,加速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拥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一方能够轻易地控制战场,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信息化战争形态虽然与以往的传统战争形态有很大的不同,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没有变。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作战运用促使编制体制和作战样式产生变化,最终推动军事理论和战争形态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发展和变化其实并不是信息化时代所特有的东西,任何战争形态都会发生这样的规律性军事变革,所不同的是信息时代变革的节奏更快、效能更高罢了。
不论是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还是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战争的三个基本规律不变:一是弱肉强食。
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弱者总是被强者欺负,软弱者经常沦为强胜者的盘中餐;二是强者为王。
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先进武器装备的一方,总能把握先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并攫取更多的利益,从而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三是反败为胜。
弱小国家和民族,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依托本土作战,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以星星之火积聚成燎原之势,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获得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
在信息化战争的进程中,人民战争理论渐行渐远。
“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说到底,侵略者最怕的不是几件先进武器装备,而是人民战争的思想武器;不是从美英和苏俄那里克隆的舶来品,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
打赢战争是军队的神圣职责,没有哪支军队是为打败仗而存在的。
什么都可以重复,什么都可以尝试,惟独战争是个例外。
小国失败不起,大国更经不起失败,因为一场战争的失败将意味着一个政权的倒台和一个国家的沦亡。
胜利属于上一场战争,如何打赢下一场战争,还要从头做起。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运用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运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了突出的战略指导作用,成为我军无往不胜的三大法宝之一。
在现代条件下的战争中,各国也积极运用人民战争思想,并且取得实效。
在“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军队转型时期,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出现了新的特点,通过一些战争实践分析人民战争思想运用的启示,以期得到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加快推进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和军民结合整体作战效能。
标签: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信息化;军民结合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应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现阶段我们确有困难与短处,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真正的优势还是人民战争”。
目前,我军综合军事能力与我军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还不相适应,当前在强敌“不对称作战”条件下,我们对付强敌的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依靠政治优势,实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人民战争。
一、人民战争思想在战争实践中的运用基础在现代“不对称作战”中,人民战争是小国、弱国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制胜法宝,更是强国速战速决的催化剂。
在战争实践中,人民战争思想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显著战绩。
1.民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群众基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争的胜利依赖于广大人民的支持。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美国对外进行赤裸裸的武装干涉时,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被武装干涉的国家得到国际上的支持及道义上的声讨,而美国本土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反战游行,其结局是美军以失败而告终并付出了惨重代价。
2.装备的军民兼用是战争速决速胜的物质基础武器装备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加速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尤其是“撒手锏”武器装备,能够使人民战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胜利与强大的兵力和快速的物资投送能力是分不开的。
美军战略投送主要依靠空运、海运和预置三位一体的运输体系,其空运力量有民用后备航空队的大力支援,海运力量主要是政府所属的后备役船只、国防部租借的商船以及从事国际贸易的商船,快速兵力物资投送推动了战争进程。
国际法在我军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战——信息化战争的助推剂在现代战争中,军队的作战行动与法律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战行动受制于法律,已经成为战争的一个客观规律。
现代战争必须考量的首要问题就是战争的合法性问题。
各国,包括像美国这样总想凭借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主宰世界的霸权国家,都普遍重视运用国际法、武装冲突法来维护其战争的合法性,为美国出兵赢得国内支持、拉拢国际盟友、主导国际舆论,进而保证战争胜利,实现战争目的。
现阶段我军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能力。
信息化战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政治对抗;第二、信息对抗;第三、体系对抗;第四、精确对抗;第五、全时空对抗;第六、全频谱对抗。
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政治对抗的问题,在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对抗不仅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且还指政治是重要的作战形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了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任务。
将法律战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一项内容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军队建设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一个重大创新。
法律战就是以法制敌,采取以运用法律与舆论宣传、心理感化等对敌政治斗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斗争形式,以完成对敌军事斗争需要为目的的一种政治斗争手段。
法律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包括合理地运用法律的作用趋利避害,以有利于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和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与巩固战争的成果。
一、法律战的特点一是使用的工具和武器是法律,同时使用的武器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
通常对国内问题,作为主权国家的政权有使用一切手段包括政治、军事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权力,不容外来干涉,也不需要国外的法律裁判者。
当国内的问题具有了国际化倾向或涉及到相关的国际法时,就需要军事和法律战并举。
所以法律战通常是多用在国际问题或国际性的冲突上。
二是法律战的作战方式具有复合性,综合性和多样性,主要是配合军事斗争的需要,是起辅助作用的,并不是单一的使用法律作斗争,还要同时运用军事的手段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
我国国家安全形势面临怎样的挑战我国的国家安全将面临哪些新的
我国国家平安形势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的国家平安将面临哪些新的既可以采取威慑、履行国际义务的坚强后盾。
为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打赢战争的充分准备,需要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为维护国家开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
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保护与利用、海上通道平安,国家利益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我军职能使命之中,国家的平安利益和开展利益扩展到哪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而且面临着恐惧主义。
面对不同的平安威胁,核心是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抓住开展重点、军事、外交等传统平安威胁的挑战,又要注重预防危机,通过有效运用军事手段。
当前,要紧紧抓住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性问题、指挥军事行动,不仅要参军事上考虑问题,更要注重从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出发,一贯慎重使用武力。
面对新的国家平安形势,我们要把慎战与善战、自卫与还击、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与非战争运用严密结合起来,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积极拓展战略运筹空间,军事上从来都坚持自卫的立场。
大兴军事训练热潮,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军事宣示、人道救援、海外重要资源产地平安,以及海外同胞和华人财产生命平安等面临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我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设想中来运筹,看工作筹划指导是否符合国家开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外交斗争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国家平安视野和军事战略视野,强化意识、推进和衡量各项准备工作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平安形势传统平安威胁与非传统平安威胁相互交织,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努力推动我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开展。
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我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的认识
为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它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中国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人民解放军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
为此,中国制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军队的战略目标。
第二,注重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国家利益全局,人民解放军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等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中国的安全环境十分复杂,主要战略方向和次要战略方向都存在发生危机和冲突的现实可能。
军事战略首先必须主动预防、化解危机,坚决慑止危机的爆发和升级。
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这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第三,提高联合作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为适应现代战争体系对体系对抗的要求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人民解放军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提高军队威慑和实战能力,以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既要应对传统安全,又要应对非传统安全;既要维护国土安全,又要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既要维护国家发展稳定,又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为此,军兵种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陆军从区域防卫型转向全域机动型,海军从近岸防御型转向近海防御型,空军从国土防空型转向攻防兼备型,第二炮兵战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
第四,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人民解放军实施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战略,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民兵的快速动员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民兵的快速动员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徐奎近几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局部战争实践表明,动员的速度与质量日益成为制约整个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关键,快速动员也逐步演变为一种基本的动员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民兵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力量,是实施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如何组织实施民兵的快速动员,如何在平时提高民兵的快速动员能力,是我们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民兵快速动员的特点和要求(一)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形式,民兵快速动员必须保证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扩编和支援的需要。
联合作战是各军兵种在多维空间展开的一体化作战。
参战军兵种的增加,使作战力量中专业技术兵的数量和种类随之增长。
据有关资料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队的专业技术种类仅20多种,而现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军队中的专业技术种类已达5000多种。
满足现役部队组扩编和作战支援需要,是民兵的基本任务。
未来联合作战力量多元化、作战空间多维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民兵的快速动员必须着眼联合作战力量编成多元一体、高度整合的新需要,打破传统以陆军为主的动员模式,以联合作战的需求为牵引,广泛拓展动员范围,把联合作战所需的各种力量均列入动员对象,实施联合补充;把动员高技术武器装备和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动员补充的主流。
(二)动员速度与质量成为战争制胜的砝码,民兵快速动员应注重增强爆发力,在有限的时空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爆发突然,节奏和进程加快,客观上要求战争动员必须以快应变、以质取胜。
同时,受战争巨大消耗及外部可能干预的影响,必须速战速决,尽量缩短战争进程。
动员转化的速度和效能,对于能否抓住战机、适时采取决定性的战略行动至关重要。
受全面战争战略指导思想的影响,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所坚持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一直强调以时间换取空间、以数量弥补质量,为此我们一直比较重视动员的持久力,而对动员的爆发力重视不够,这显然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的几点启示
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的启示摘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随着战争形态逐渐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已经成为世界的必然趋势。
该文对我国国防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启示: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为核心,要注重综合整体的威力,加强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准备;以谋求打赢信息化战争理论创新为前提,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努力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关键字:信息化伊拉克战争高新技术一、引言信息战争是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高技术的时代,而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
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已经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二、信息战争的特点信息战争必然与高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都将完全融入到战争之中,因此,信息战争必然会有以下一些特点.1、武器信息系统化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1)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
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带巡航导弹.(2)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
旨在破坏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3)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
复杂电磁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复杂电磁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由于交战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信息化装备,从而形成电磁辐射源多样、干扰与反干扰共存的复杂电磁环境。
电磁侦察、电磁干扰、电磁攻击手段多样,类型繁多,面对如此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如何增强部队的作战、生存能力,对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复杂电磁环境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1、频谱规划与管理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各部队的指挥所、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电磁辐射体的位置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电磁环境也随之不断变化,在某一时刻相互兼容的环境,在另一时刻可能就不再兼容。
因此,战场电磁频谱管理对情况的变化必须快速反应,快速分析。
迅速制定新的频率分配方案,尤其对于重点方向、重点作战部队要优先保障频率使用。
对于战场上出现的未曾预料到的复杂情况,不能拘泥于战前制定的方案,要灵活机动地加以处置。
海湾战争一开始,美军电磁兼容分析中心即向美军中央司令部提供了多国部队用于频率指配的数据库、海湾地区电磁环境资料和分析资料,并专门从国防部电磁兼容中心抽调专家到沙特,组成多国部队的频谱管理机构,实施及时有效的频谱管理和无线电管制,为多国部队制定作战计划、实施指挥控制和协同作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无线电设备和武器系统的作用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得以有效的发挥,给伊拉克军队以重创。
2、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是体系战斗力集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种武器系统和作战体系,可以说都是电子化武装起来的,从通信、指挥和控制、导航、雷达预警和跟踪、武器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等,除了系统内的兼容问题外,在一定的空间行动时都会有体系的电磁兼容问题。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各体系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就有可能使各个作战体系之间互相影响而抵消战斗力,甚至造成作战失利。
解决联合作战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既需要各军兵种的共同努力,从电磁兼容技术与战术上找到有效方法,也需要加强电磁兼容专业力量建设,为解决联合作战条件下电磁兼容所面临的新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重点,大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和重要指导方式,是我军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战略任务重千钧。
人民军队按照中央军委既定的决策部署,向着军事斗争准备新征程阔步迈进。
走军事斗争准备理性化发展之路新中国走过近60年历程。
几十年来,国家一度强敌环伺、危机四伏,却始终屹立不屈,不断生息壮大。
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全面扎实的军事斗争准备。
可以说,正是有了人民军队“时刻准备着”,才铸就了祖国安全的钢铁长城,守护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回顾几十年军事斗争准备的风雨征程,在成绩的荣耀光环背后,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不够科学的地方。
比如不少单位抓军事斗争准备,在指导思想上过于强调具体威胁,过度依赖“情况刺激”,造成战备水平忽强忽弱,战斗力建设忽高忽低,军事斗争准备没有保持自主、健康地持续发展。
时异则事移,事异则备变。
当前,军事斗争准备又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
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一方面,我们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都在增加,世界主要大国在我周边地缘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周边国家政局持续动荡,地区安全环境存在诸多隐患,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猖獗,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军事斗争准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国际上单边主义受挫,金融危机拖延了全球霸权扩张,台海形势明显缓和,我主要战略方向压力有所减轻,军事斗争准备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个机遇既是战略性的,也是历史性的。
怎样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乘势推进,是当前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回答的现实命题。
经过30年改革发展,我军建设出现质的跨越,部队合成化、信息化程度更高,科技密集型、质量效能型特征更加明显,军事斗争准备有了可资利用的丰富成果和推进跃升的基础条件。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着眼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殊要求,赋予军队“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强调“我军必须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调整了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拓展了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内容。
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方针的确立,对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好中求快的更高要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标准来衡量,还有很多思想需要解放,很多工作需要创新,很多方面需要提高。
新形势下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因势求变、因情定策,立足新的起点,谋求新的发展。
应基于威胁抓准备,强化全方位的“威胁意识”和“敌情观念”,充分认清战争并不遥远且不只一种的严峻现实,坚定不移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应基于任务抓准备,军队的根本任务是打仗和准备打仗,仗可以百年不打,但准备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按照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标准,全面系统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应基于能力抓准备,跳出被敌情牵着走的被动应急准备模式,主动设计未来战争,有规划有计划地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稳步科学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以重点突破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没有重点就没有战略,没有重点就难以突破。
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重点内容谋求突破,既是遵循军事斗争准备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提高部队实战能力的迫切需要。
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军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战斗力生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
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军事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军事训练摆到战略位置,真正在部队形成大抓军事训练、大力推进训练转变的新高潮。
应抓住联合训练这个战斗力生成的关键环节,强化联合意识,提高联合素质,健全联训法规,完善联训机制,推动军事训练从形式到实质的联合。
应以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为重要切入点和抓手,积极探索组织指挥训练、战技术对策研练和武器装备操作使用训练的有效办法,加速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应以使命课题训练为载体,积极构设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探索以对抗训练、野战化训练和基地化训练、模拟化训练、网络化训练等为主要方式,以真、难、实为检验标准,以考、比、拉为落实机制的实战化训练路子,增强训练实效。
应积极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提高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技能,增强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人是战斗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人才准备是军事斗争准备中最重要、最艰巨的准备。
战争胜负决于战场,但决定胜负的环节却在平时的竞争之中,其中的重点就是人才。
当前,关键是要突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两个“战略抓手”,牵引和推动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整体发展。
突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重点建立健全战略战役层次指挥员培养提高模式,围绕完善联合作战人才培训体系、改革联合作战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大指挥军官岗位轮换和交叉培训力度、加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急培训等,加强和完善有关措施。
突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住龙头、带动整体的原则,重点培养能够跨学科领域谋划组织重大项目攻关的科技领军人才、能够指导推进学术技术创新发展的学科拔尖人才、能够解决装备技术保障复杂难题的技术专家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兵贵神速是战争指导的铁律,信息化条件下更强调“速度优势”。
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衡量一支军队战备水平和实战能力的重要标志。
应健全灵敏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
在总结梳理近年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抓好相关成果的固化和转化,建立应急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完善机构设置,制定应对预案,组织相关研练,确保一旦有事能快速反应、高效指挥、正确行动。
应建立先进可靠的指挥信息系统。
按照互操作性好、反应灵敏、安全保密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和综合一体、层级简捷的指挥系统,依靠信息技术提高应急指挥与快速反应能力。
把握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特点规律,重点发展战略运输机(舰)、军用直升机和新型航行器,统筹考虑交通战场建设,探索建立顺畅高效的指挥管理机制,整体推进战略输送能力建设。
保障也是战斗力。
现代战争中的任何一次作战行动,都是体系的对抗,对综合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
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全面提高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装备保障等综合保障能力。
我军历来注重协调推进作战力量与作战保障力量建设,侦察预警、指挥通信、测绘导航、气象水文、工程防化等保障能力总体实现了同步提高。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战场空间的不断拓展,作战保障能力体系开始出现新的“短板”,必须尽快补齐,以形成全维战场的联合作战整体优势。
后勤保障重点是提高现代化水平。
按照时代发展要求,稳步实施后勤改革,将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推动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装备保障重点是加强配套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型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不断优化我军武器装备结构体系。
注重装备的体系配套、系统配套和保障配套建设,提高装备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水平,逐步推进装备成系统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加快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和维修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发展装备的路子。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军事斗争准备路径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思维方式,探索创新军事斗争准备的发展路径。
继续解放思想,在军队改革大潮中整体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军事斗争准备越深入,触及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越多,推进的难度也越大。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解放思想、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
军队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与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是一致的。
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改革的龙头和牵引,军队改革则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和优化条件,二者目标一致、互为促进。
因此,新形势下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与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结合起来,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衡量改革措施,检验改革成效,在改革中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加强科学统筹,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协调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个大系统,军事斗争准备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军事斗争准备做好了,就能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提供明确具体的需求,提供实实在在的抓手,形成巨大的牵引力量。
必须站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高度,切实统筹好主与次、远与近、建与用等关系,把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变成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变成服务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使二者互为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信息主导,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创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也在改变着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敏锐地适应这个新形势,主动跳出机械化思维定势,强化信息主导观念,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探索创新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军事理念、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着力提高军事人才培养、武器装备发展、人与武器最佳结合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军事训练转变,逐步确立新型战斗力生成与提高的有效机制,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实现质的跃升。
突出实战牵引,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国际局势如何演变、军队的职能使命如何拓展、多样化军事任务多么繁重,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维护和平始终是我军职能的重中之重,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永远是我军的核心任务。
只有具备了核心军事能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才有坚实基础。
必须始终把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瞄准根本职能推进全面准备,做到多手准备而不“单打一”,分类准备而不“一刀切”,深入准备而不“表面化”,努力使部队具备适应各种条件、应对各种情况、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赵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