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吸收式制冷循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4.2 氨吸收式制冷循环

系统中的压力和温度

吸收式制冷系统也被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部分。蒸发器和吸收器属于低压侧。蒸发器内的压力由所希望的蒸发温度确定,该温度必须稍低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吸收器内压力稍低于蒸发压力,一方面是因为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管道等的流动阻力,另一方面也是溶液吸收蒸气所必须具有的推动力。冷凝器和发生器属于高压侧,冷凝器内的压力是根据冷凝温度而定的,该温度必须稍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发生器内的压力由于要克服管道阻力等的影响而应稍高于冷凝器的压力。在进行下面的讨论时将忽略这些压差,然而在实际情况下,这种压差(尤其是蒸发器和吸收器之间的压差)必须加以考虑,特别是在低温装置中,蒸发器和吸收器之间的较小压差就能引起浓度的较大差别。

由于冷凝器和吸收器是用相同的介质(通常为水)来冷却的,如果冷却水平行地通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它们的温度可近似地认为是一致的;如果冷却水选通过吸收器,再通过冷凝器时,冷凝器内的温度将高于吸收器内的温度。发生器内溶液的温度取决于加热介质的温度,该温度稍低于加热介质温度。

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循环过程

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中,由于氨和水在相同压力下的气化温度比较接近(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力,氨与水的沸点分别为 -33.4℃和100℃,两者仅相差133.4℃),因而对氨水溶液加热时,产生的蒸气中也含有较多的水分。氨蒸气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装置的经济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氨蒸气的浓度,必须进行精馏。精馏原理已在前面"吸收式制冷机的溶液热力学基础"章节中作了介绍。实际上,精馏程是在精馏塔设备内进行的。精馏塔进料口以下发生热、质交换的区域叫提馏段,进料口以上发生热、质交换的区域叫精馏段。精馏塔还有一个发生器(又称再沸器)和回流冷凝器,前者用来加热氨水浓溶液,产生氨和水蒸气,供进一步精馏用;后者用来产生回流液,也供精馏过程使用。

图1为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流程图

浓度为 的浓溶液(点1a)进入精馏塔,在精馏塔内的发生器中被加

热,吸收热量 后,部分溶液蒸发,产生的蒸气经过提馏段,得到浓度为 的氨蒸气(1+R)kg,随后经过精馏段和回流冷凝器,使上升的蒸气得到进一步的精

馏和分凝,浓度提高到 (点5'' ),由塔顶排出,排出的蒸气质量为1kg。回

流冷凝器中,因冷凝Rkg回流液所放出的热量 被冷却水排走。在发生器底部

得到浓度为 的稀溶液(f-1)kg,用点2表示。

图1 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流程图

A-精馏塔(a-发生器;b-提馏段;c-精馏段;d-回流冷凝器);B-冷凝器;

C-蒸发器;D-吸收器;E-溶液热交换器;F、I-节流阀;G-溶液泵

从精馏塔A塔顶排出的几乎是纯氨的蒸气进入冷凝器B中,在等压、等浓度下冷凝成液体(点6),冷凝时放出的热量 由冷却水带走。液氨经过节流阀I,

压力由 降到 ,形成湿蒸气(7点),然后进入蒸发器C,在蒸发器C内,液氨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 而气化,然后由蒸发器C排出(点8)。点8的

状态可以是湿蒸气,也可以是饱和蒸气,甚至是过热蒸气,它取决于被冷却物体所要求的温度。

从发生器a的底部排出浓度为 的(f-1)kg稀溶液,经过溶液热交换器E 后温度降低到点2a,因为点2a状态的压力为 ,故溶液为过冷溶液。过冷溶液经过节流阀F,压力由 降到(即 ),状态由点3表示,然后进入吸收器D,吸收由蒸发器产生的1kg蒸气,形成了fkg、浓度为 的浓溶液(点4),吸收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被冷却水带走。点4状态的浓溶液经溶液泵G升压,压力由 提高到 (点4a),再经溶液热交换器E加热,温度升高到状态点1a,最后从精馏塔A的进料口进入精馏塔,循环又重复进行。

循环过程在图上的表示

上述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氨水溶液的图中表示,如图2所示。图中点与图1相对应。

假定进入精馏塔内的状态为1a,浓度为的浓溶液位于饱和液体线的下方(忽略发生器与冷凝器之间的压力损失,认为= ),即处于过冷状态。

溶液经过提馏段到发生器,一路上与发生器中产生的氨蒸气进行热、质交换,首先消除过冷,使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1,随后在发生器中被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在等压条件下不断蒸发,浓度逐渐变稀,到离开精馏塔底部时浓度变为

,温度为 ,用点2表示。开始发生出来的蒸气状态和发生终了时的蒸气

状态分别用点1'' 和2'' 表示,它们分别与浓度为和的沸腾状态的溶液相平衡。因此离开发生器的蒸气状态应处于1'' 和2'' 之间,假定为状态3'' ,浓度为 。经过提馏段时,与浓度为的浓溶液进行热、质交换,理想情况下,出提馏段的蒸气浓度应与进料口处浓溶液的平衡蒸气 1''相对应,即氨蒸气的浓度由提高到,再经过精馏段和回流冷凝器,与从回流冷凝器冷凝下来的回流液进行热、质交换,蒸气的浓度进一步提高,温度降低,离开塔顶时,浓度为,用点5'' 表示。回流液在回流过程中,浓度逐渐降低,理想情况下,离开精馏塔最底下一块塔板时,浓度应与进料口浓度溶液的浓度相同。

浓度为的饱和氨蒸气离开塔顶后进入冷凝器,在等压、等浓度条件下冷

凝成饱和液体,用点6表示(冷凝后的液体也可以达到冷凝压力下的过冷状态,视冷却水的温度和冷凝器的结构而定),然后经过节流阀绝热节流到状态7,由于节流前、后的焓值与浓度均未发生变化,故在图上点6与点7是重合

的,但正象前面"溶液热力学"章节中已经指出的那样,这两点代表的状态是不相

同的,点6表示冷凝压力 下的饱和液体,点7表示蒸发压力下的湿蒸气,它是由饱和液体(点7' )和饱和蒸气(点7'' )所组成。节流后的干度为 ,温度可由试凑法确定,即首先在饱和蒸气压力液线上假定某一温度 (点7' ),通过辅助压力线找到相应压力下饱和蒸气状态点7'' ,连 ,如果该线正好通过点7,假定的温度即为节流后的温度,否则,重新假定 ,

直到 通过点7为止。节流后的湿蒸气进入蒸发器,在等压、等浓度下蒸发

至状态点8,点8一般仍处于湿蒸气状态,由点8' 的饱和液体和点8'' 的饱和蒸气组成。它的温度同样可用试凑法求出。

由发生器引出状态为点2的稀溶液,经过溶液热交换器,被冷却到 压力下的过冷状态2a(假定2a正好处在蒸发压力 的饱和液线上),再经节流阀节流到状态3,然后进入吸收器。同样,节流前、后的状态点2a和3在 图上是重合的,但代表的状态不同。在吸收器中,忽略蒸发器和吸收器之间的压力

损失,吸收过程是在 等压条件下进行的,状态为3的饱和稀溶液吸收由蒸发器出来的蒸气(点8),沿等压线浓度逐渐变浓,吸收终了时浓度达到 ,用

点4表示。点4状态的浓溶液经过溶液泵后,压力由 高到 ,用点4a表示,如果忽略因溶液泵对浓溶液作功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则点4与点4a重合,点4a表示 压力下的过冷液体,过冷液体经过溶液热交换器,在浓度不变的

情况下温度升高,用状态点1a表示,最后再进入精馏塔的进料口,循环重新开始。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在冷凝过程还是蒸发过程中,尽管是在定压下发生相变,但溶液的温度都不是定值。从图2可以看出,冷凝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由

降至 ;蒸发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由 升至 ,这与单一组分工质在等压

下相变时温度不发生变化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当压力保持不变时,随着冷凝或蒸发过程的进行,溶液的浓度在不断变化。冷凝过程中,溶液中低沸点组分(氨)越来越多,因此饱和温度越来越低;相反,蒸发过程中,溶液中低沸点组分越来越少,故饱和温度逐渐升高。出蒸发器时的湿蒸气的干度越大,最终蒸发温度越高,甚至有可能超过被冷却介质所允许的温度。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湿蒸气的干度来满足被冷介质温度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