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的美国滞涨历史
美国上世纪80年代如何走出滞胀的
美国上世纪80年代如何走出滞胀的美国上世纪80年代如何走出滞胀的原作:龚蕾据Businessinsider杂志,华尔街有些担心美国经济可能会回到1970年代滞胀。
(一)美国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发生了什么?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采用凯恩斯理论,用财政支出与货币扩张缓解经济衰退,1969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通胀率大约为5%。
原因有几个:首先,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停滞,消费减少,其次,美国的出口额开始下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减少。
再次,财政扩张与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推升了通货膨胀。
(二)美国如何走出滞胀的?1、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滞胀就是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
一般地,经济停滞往往出现在萧条阶段,通货膨胀一般出现在繁荣时期,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却出现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现象。
2、经济数据表现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呈相反方向,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物价上涨因素有内部和外部,美联储低利率与外部石油市场在1973年和1979年禁运。
许多制造业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债券市场异常艰难,通货膨胀上涨,而工业生产不稳定,实际资产价值下降。
特朗普胜选,市场从预期宽松货币转望基础设施投资与财政支出。
而若提升关税或贸易降低,更加严格的移民政策,可能会推动美国经济走向滞胀。
经济学家认为,特朗普的财政支出计划于贸易壁垒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而财政支出计划旨在通过新项目来创建需求,启动民间投资,而货币乘数大小决定了货币供应的扩张能力,在美国已较为紧俏的劳动力市场,增长缓慢,货币乘数是否能够有效。
美银美林最新一份研究,大约23%基金经理认为美国经济可能有滞胀尾部风险。
目前美国是否回到滞胀或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美联储收紧货币。
第二,特朗普兑现承诺。
首先,若通胀率逐渐达到美联储目标,美联储决定加息,特朗普推出财政支出或推升通胀,美联储可通过限制货币供应或收紧货币来降低负面影响。
如果没有推出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了债券,美联储会选择怎样的金融工具呢。
美国的货币政策全解
美联储选择银行信用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为了刺激企业投资和个 人消费,在这个时期进一步推进低利率的廉价货币政策,使得信用急剧膨胀。
政策效果: 1974年到1975年和80年代初的两次经济危机期间,在 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 普遍大幅度上涨。
新经济时期
时间: 90年代初到现在
战后初期的政策
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
滞涨时期的政策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新经济时期的政策
战后初期
背景: 在30年代后半期全球性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了凯恩 斯主义,它主张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使 经济摆脱衰退状态。这一政策措施在当时存在大量失业资 源的情况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国 为维护其霸主地位,军事开支有增无减,导致财政赤字上 升,这样,只能用增发货币的方式来缓和;加之战时的物 价管制放开,致使通货膨胀率上升很快。
政策效果: 1、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时高时低,交替进行。总的趋 势: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年份带来了经济的衰退而低通 货膨胀率则是经济增长速度回升。
原因: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滞涨时期
背景: 在经历了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低通货膨胀率之后,从60年代后 半期开始,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进入70年代后出现了新的情况。 时间: 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 政策:
政策效果: 到1998年,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进入了第8个年头,
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
背景:雷曼兄弟公司于2008年9月倒闭 措施:在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购买了1.725亿美 元资产,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 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市场影响:从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美股 标普500指数涨幅为37.14%。美国经济在2009年中期 触底反弹,当年后三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速 从负值逐步增至5%。
70年代滞胀危机(转载)
70年代滞胀危机(转载)⼀、滞胀危机 1950-1973年是欧洲经济的黄⾦时代。
但是⼤约从1973年-198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以滞胀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滞胀的含义是:经济低速增长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并存发展、相互纠结的现象被称之为“滞胀”。
也可以简单地说就是⽣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说这是新现象是因为在通常的经济危机中,⽣产下降的同时,产品过剩,物价随之下降,银⾏信贷崩溃。
但是这⼀时期的危机是⽣产下降的同时,物价继续上涨。
过去解决危机的办法是⽤财政⾚字、⼤量发⾏货币的办法来提⾼物价,最终刺激⽣产来摆脱危机。
但是这个时候这种办法不⾏了。
因为⽣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同时存在。
所以这是⼀个新现象。
危机的表现主要为以下⼏个⽅⾯:⼯业⽣产⼤幅度下降、股票下跌、失业率增⾼、物价上涨、货币危机。
造成滞胀的原因,主要是三条:第⼀,财政原因。
西欧国家的经济由于国有化,造成⽣产效率低,甚⾄严重亏损。
再加上福利国家开⽀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这是⽣产发展速度减慢,物价上涨的⼀个原因。
第⼆,⾼税。
因为财政⾚字加上⽣产发展速度减慢,政府的财政困难更加加剧,为了弥补财政⾚字,政府只能增税,这就形成了⾼税,但是⾼税可能在⼀时增加政府收⼊、弥补财政⾚字,但是⾼税使企业利润减少,个⼈收⼊也减少,⼜使物价进⼀步上扬,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这段时期内发⽣的两次⽯油危机加剧了经济危机。
西欧国家对⽯油的依赖要⽐美国严重得多,除英国外,西欧国家的⽯油的3/4需要进⼝,主要是中东国家。
⽯油涨价使西欧国家的⽣产成本⼀下⼦提⾼。
⽯油价格虽然是经济体制之外的因素,但是产⽣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经济调整 由于从80年代初期起,西⽅各国陆续采⽤新的经济政策,逐渐⾛出滞胀局⾯,经济从衰落⼜重新⾛向低速发展。
这时期解决滞胀这⼀经济危机的新现象的办法主要是以撒切尔夫⼈和⾥根为代表的货币紧缩政策。
他们采⽤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取⾃针对凯恩斯主义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考点: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时期发展特点原因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 ~1975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8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例题1以下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B.美国经济地位下降C.美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D.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答案B。
例题2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发展的制约因素是()A.通货膨胀B.原材料短缺C.日本的竞争D.经济政策不正确答案:A解析: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答案A。
1. 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对图示中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B.开始复苏和繁荣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2.1975-1982年的美国经济状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危机的影响B.朝鲜战争的爆发C.日本的崛起D.冷战的开始3.下列有关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没有显露出来B.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C.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D.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逐渐好转4.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是在()A.20世纪五六十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D.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答案】A【解析】图示中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内因的新探究
第34卷第1期许昌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Vol.34No.1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No.1,2015收稿日期:2014-09-28作者简介:张宏宇(198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经济史。
①参见张晓晶:《滞胀成因的重新审视与中国的滞胀风险》,《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7期。
②参见肖艳丽:《浅析滞胀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2期。
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内因的新探究张宏宇(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要: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爆发的滞胀危机主要是由于长期执行扩张型财政政策导致的后果。
约翰逊政府时期减税、增加社会福利和对越战争同时进行,财政赤字迅速增加,导致经济发展停滞,通胀严重。
尼克松时代,为抑制通货膨胀,实行价格管制,暂时遏制了通货膨胀发展的趋势,但随着管制的放松,通胀率报复性回升。
而其滞胀内因也因此表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上,由于美联储没有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屈从于政治压力,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发行量,使美国的通货膨胀愈加严重。
关键词:滞胀;价格管制;美联储中图分类号:K7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15)01-0094-0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美国政府制订经济政策最主要的依据。
在经历了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由此形成的危机对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研究滞胀危机的成因是研究美国历史的关键节点。
尽管学术圈对于滞胀原因的分析已有相关的论述,如中科院研究员张晓晶认为导致滞胀的因素主要有负向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影响以及实际工资刚性;①西南财经大学的肖艳丽则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滞胀成因,②但多数仅从政府财政政策方面论述滞胀形成的内因,缺少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分析。
滞胀的年代
由于我们没有滞胀的经验,很多预测和判断当然得从先进的美国经验入手。
下面就是对美国70年代到80年代滞胀的探讨。
当然我们滞胀与美国滞胀在定义上是有差别的。
我们滞胀的定义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什么Stagflation。
我们滞胀的情况将是物价不均衡上升(涨价主要集中在食品等农副产品及能源),经济不均衡停滞(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业增长缓慢甚至停止,而基础设施相关产业还会保持增长)。
近30年以来,我们国家经济表现形式一直是物价上涨时经济过热,GDP增长快(一般在9%以上,甚至超过10%)、失业率较低或下降(我国真实失业率一直没有准确数字,因为农民工的就业和失业无法统计,只有绝对就业人口这个数据)。
几次所谓宏观调控,也仅仅是短暂导致经济增长小幅回调,整个宏观经济在全球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一直有全球需求拉动,导致低附加值(很大程度是血汗工厂)产业一直快速增长,因此导致制造业的增长,带动服务业,原材料工业和能源需求增长,所以说出口加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发动机(据统计说占GDP增长率9%里面的2、3个点);另外一个增长发动机就是地方政府的GDP扩张渴望,政绩期望导致的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本质也是投资贡献);第三个,也是最大的发动机是中央和地方基于追赶战略掀起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高速增长;GDP 增长动力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消费增长的贡献。
这些宏观经济增长因素的特点与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因素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必须清醒,不能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他山之石有时也是废材。
我的资料来自于最近在看六卷本的《美国通史》(刘绪贻,杨生茂主编,人民出版社),看这本书是因为今后100年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美国,俗话说知己知彼,我们这种小老百姓也要凑凑热闹。
当然对政治、军事、外交我是不会有什么感受的,因为我不懂。
我主要还是结合我了解的一点点中国的经济情况有些心得。
我主要兴趣集中在以下三个主题:美国工业化进程;30年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70年代到80年代滞胀及里根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大事记--作业
李贵玲20世纪70年代世界大事记──有关管理会计的发展与演变一、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社会20 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滞胀: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
石油危机的发生导致美国企业能源成本大幅度提高,石油危机期间,国际油价从不足2美元暴涨至超过30美元,涨幅高达15倍之多。
货币过度发行和成本推动型通涨同时出现,加上美国高额税收抑制了投资和生产发展,经济陷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
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急剧贬值。
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本位时代。
整个70年代,美元贬值幅度超过10%,美元贬值加剧了全球通涨的趋势。
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具体是1973年。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继续发展、经济实力跃居西方世界第二位。
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 西欧和日本经济地位的上升, 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实力对比, 出现了美、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从新兴起。
20世纪70年代初后,美国的贸易逆差急剧上升,尤其是对日本,西德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为减少贸易逆差,美国一方面迫使日本等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加强限制进口的报复措施。
美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汇率长期失调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性的加强,贸易政策的连锁反映也更敏感,美国采取许多保护贸易措施,而这些措施反过来也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加蔓延与扩张。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
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这些问题构成了现阶段国际金融领域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的协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升级。
20世纪70年代世界大事记--作业
李贵玲200962900820世纪70年代世界大事记──有关管理会计的发展与演变一、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社会20 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滞胀: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
石油危机的发生导致美国企业能源成本大幅度提高,石油危机期间,国际油价从不足2美元暴涨至超过30美元,涨幅高达15倍之多。
货币过度发行和成本推动型通涨同时出现,加上美国高额税收抑制了投资和生产发展,经济陷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
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急剧贬值。
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本位时代。
整个70年代,美元贬值幅度超过10%,美元贬值加剧了全球通涨的趋势。
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具体是1973年。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继续发展、经济实力跃居西方世界第二位。
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 西欧和日本经济地位的上升, 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实力对比, 出现了美、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从新兴起。
20世纪70年代初后,美国的贸易逆差急剧上升,尤其是对日本,西德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为减少贸易逆差,美国一方面迫使日本等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加强限制进口的报复措施。
美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汇率长期失调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性的加强,贸易政策的连锁反映也更敏感,美国采取许多保护贸易措施,而这些措施反过来也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加蔓延与扩张。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
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这些问题构成了现阶段国际金融领域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的协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升级。
美国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状况
美国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状况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面临的经济难题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此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处于转折时期。
由于越南战争耗资巨大,加上长期赤字财政的后果开始显露,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不断加重,美元危机由此出现。
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19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不断上升,不少国家的政府将大量的美元资产兑换成黄金,西方金融市场的投机商们乘机兴风作浪,抛出美元,购进黄金和正在升值的西德马克。
1971年8月,为应付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所引起的美元危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挽救对外收支的困难局面,以及为对付国内的通货膨胀,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并且对工业产品的进口征收10%的附加税,这等于使作为外汇的美元贬值。
当年12月,通过华盛顿货币协定,美元正式贬值78%,美国官方维持的黄金比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每盎司38美元。
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
2月2日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3月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动汇率。
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
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形成所谓的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价格便宜的石油是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一旦油价大幅度上涨,就立即打乱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乃至引发经济危机。
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
接着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加拿大也先后被卷入。
从1973年开始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具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
首先,与战后曾经出现过的危机或经济衰退相比,在这次危机中西方各国的生产下降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美元指数的历史统计回顾1971年——2010年
美元指数的历史统计回顾1971年——2010年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美元泛滥的时代开始,开启了70年代的高通胀期。
1973年7月美元指数见低点90.53点后走强。
石油危机于此年爆发,可能当时美国政府见到石油危机来势汹汹便有所收敛。
1974年1月美元指数见高点109.5点后走弱,石油价格于该年见顶。
1975年3月美元指数见低点92.82点后回升。
1978年8月美元指数跌破1973年低位中国于次年开始改革开放,可能有大批资金从美国流向中国,造成美元破位下行。
1978年10月美元指数见当年为止的历史最低点82点,并开始在低位徘徊。
1980年10月美元指数重拾升势,并在随后的几年表现出历史最强的走势。
1981年12月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将联邦基金利率升至 20%1982年12月联邦基金利率降至8.5%后在8和10之间徘徊,但美元指数继续走强1985年2月美元指数见历史最高点164.72点。
根据美国的数据,美国对华贸易于此年从顺差变为逆差,过去的美元大牛市是因为中国刚开始改革,急需从美国进口各种设备和从世界进口原材料,而当时的中国还还没有外汇储备,便造成对美元的强劲需求,加上沃克尔一直保持谨慎的货币投放造成。
从1985年高位起,美元开始了历史最长时间的大熊市。
1987年保罗·沃克尔离开美联储。
1992 年9月美元指数创出历史新低点78.33点,比上一历史低点82点低了3.67点。
原因是,中国从85年开始对美国贸易顺差,并逐年扩大,因此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美元外汇储备,不需要再在市场上购买美元,加上美国连年贸易逆差,美国用美元支付贸易逆差。
1995年 8月又经过3年的低位徘徊,美元指数重拾升势,这次是因为信息网络时代在美国拉开序幕,资金追逐高利润率的新兴产业回流美国追捧信息网络公司和这些公司的股票。
美国 世纪 代经济滞胀ppt
•
70 年代,美国温和增长的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教育医疗业、房地产、住宿食品服务业、
文化娱乐业等行业,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基本实现正增长。信息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受到当时
美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格局被打破,行业竞争机制刺激了居民对通信的消费增长。
•
70 年代,美国增长呈现停滞状态的行业涉及面较广,包括,制造业、交运仓储、建筑业、零售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缘何失效?归根结底,是由于实体经 济缺乏增长点。扩张性财政
• 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浇油般 推高了通货膨胀。
为什么财政政策失灵
•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由价格目标向数量目标过渡。 但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美联储在实际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为货币政
滞胀的影响
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 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 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 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与美元贬值
• 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机所 引发,但实际上也与美元持续贬值不无关 系。1975 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 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 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由美元 标注,这造成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 动的逻辑关系。1970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崩溃后美元持续贬值,为油价上涨提供了 充分的理由。
业、批发贸易等,主要是受到经济停滞、失业率高的影响。
•
滞胀翘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导致了固定收益类资产贬值,经济衰退又拖累了股
市上涨,缺乏投资渠道的资金开始涌入大宗商品市场。黄金作为规避通货膨胀的保值工具在1980
有关美国70年代发生“滞胀”与80年代“反滞胀”的经验教训
、
本不 起作用
在 不 到三 周的 时间 全 国 1 5 0 0 家 最大的公 司 中有 1 / 3 提 出 1 9 7 2 年物 0 1 结果 了提价 申 请 而 被批 准与被 否决 的比例竟达 2 价在 3 2 5 帕 管制的 条件 下 仍 然上 涨 了 失业 率也保持在 肠 的水 乎上 物价
,
。
,
,
。
,
.
,
。
扶摇 直上
4 年全 年上 涨 1 2 肠 的历史最高纪 录 达到了19 7 到 1 9 7 4 年 8 月福 特 就任美 国 总统时 滞胀 的局面 已经 形成
, “ ”
,
。
。
直
到福 特卸任 为止
,
美国的宏 观 经 济政策 一 直 时紧 时松
、
,
疲于 应 付
,
而经
济却 一 直 呈 现 出高失业 高通 胀的 双 高 特征 为 了 降低失 业 率 卡特政 府在 1 9 7 7 年 执政 后开始实 行 刺激 经 济 增长
的财政政策和 货 币政 策
。
.
。
,
。
,
,
.
.
,
.
.
,
。
,
。
和 将宏 观 经 济政 策重 新 制定 0 年代初 开 始 陷入 了 不仅 是 美 国 整 个 西 方 世 界 均 于 7 泥 潭 西 方 七 个 主要发达 国家 的 G N P 平 均年增 长 率为 2 4 肠
_
。
滞胀 的 失 业 率为 5 3肠 消费物价指 数年 增长 率为 9 4 % 而 在 此 之 前 的 1 9 6 8 一 1 9 7 2 年 该七 国的平均 增长率 为 4 3 肠 平 均失 业 率为 3 2 肠 物价 平 均上涨 率为
美国70-80年代经济滞涨历史
美国70-80年代经济滞涨历史滞胀的成因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6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
走出滞胀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
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
因此,上世纪1970 年到1982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
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
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970-1982 年美国“滞胀”成因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70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
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70年代滞涨
量过大,被认为是推高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也对通货膨胀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直接上升至两位数
世人常常把上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归因为石油价格上涨。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其后的经济衰退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3-1974 年。十月战争爆发,欧佩克为制裁西方,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国际油价从每桶3 美元涨到12 美元。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衰退。从1973 年到1975 年美国实际GDP 增长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9-1980 年。伊朗爆发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1970 年国债额为370 亿美元,1975 年国债额为5332 亿美元,1980 年国债发行额达到9077 亿
美元。人均负担的国债额从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亿美元。联邦政府每年为国债付出的利息也从 1960 年的92 亿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亿美元;利息约占每年联邦支出的10%左右。
时达10.8%。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从 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约有13 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 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
探析20世纪70、80年代美国青年失业的原因
Hale Waihona Puke 1 4 2 ・ 管 理论 坛
探析 2 0世 纪 7 0 、 8 0年代 美国青年 失业 的原 因
高咚咚
(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历 史文 化 学 院 , 四川 南 充 6 3 7 0 0 0 )
摘 要: 2 0 世纪7 0 、 8 0年代 “ 滞涨” 时期 , 美国存在着 高失业率的问题 , 而青年人 的失业率高于其他年龄层。 导致青年人 失业率特 别高 的原因除经济危机这一特定的背景下就业 岗位 减少 , 需要就业的人数增 多之外 , 更与青年人 群体 的 自身心理素质和就 业观念有关。 关键词 : 2 0 世纪7 0 、 8 o 年代 ; 青年失业; 美国; 原因
青年失业 问题 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 的话题 ,关 于 2 0世纪 7 0 、 7 O 、 8 0 年代时大致年龄处于 6 — 2 4岁 、 2 5 — 4 3岁 ,这个年龄段 的青年 “ 1 9 6 0 — 1 9 7 5年 的 8 0年代失业 问题 的研究 国内外都是有所讨论 ,得出 的结论无非是 人 多数 处于走 出校 门融入社会 寻找工 作的 时期 , 经济危机所导致 的,并没有深入地分析经济危机以外的其他 因素 , 十五年间 , ‘ 婴儿潮 ’人 口中处于 1 5 — 2 9岁 的人群 由 3 5 0 0万增 加到 5 7 0 0万 , 从 1 9 6 4年到 1 9 7 4年 十年里 , 平均每年 寻求就业 的 ’ 婴儿 但单就青年人高失业率而言 , 应该还存在一些更深层次 的原 因。 1就业 岗位的减少 潮 ・ 人数 就有 1 7 0 万 。” ⑥ 这 就造就 了就业人 口的增 多 , 他们虽然有 二战后 , 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发 展 , 各 个企业之 间的竞争越来越 的受 了高等教育 , 拥 有较高的知识水平 , 但是他们没有 多少工作 经 激烈 , 为了占有最大了经济利益 , 减少生产成本 , 纷纷将 资本投 资到 验 , 他们拥有 的只是纸上谈 兵的理论知识而已。 因此 , 与那些具有经 发 展中国家 , 大部分企业家纷纷在海外投 资设 厂 , 这些跨 国公 司中 验 的老职工相 比, 他们并不能得到雇 主的多大青睐。 尤其 以制造业最 为突出 , 据统计 , “ 5 0 、 6 0年代美 国制造业 对外 直接 在美 国的白人进行郊 区化 的同时 , 美 国本土 的黑人也 在大幅度 投 资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比重 的 3 0 %左 右 , 到了 1 9 7 0 年, 这一 比 的迁移 , 大批黑人成年人涌人美 国的城市和郊 区的就业 市场 , 这样 重 就 超过 了 4 0 %一 4 1 . 1 %…… 1 9 8 0年为 4 1 . 5 %, 1 9 8 5年 为 4 1 : 1 %, 势必会增加美 国白人青 年的就业压力 。 在5 O 、 6 0年声 势浩大 的黑人 1 9 8 9年为 4 1 . 7 %。” 些制造业企业将大量 的资金投资海外 , 势必 民权运动 的影响下 , 美 国政府 出台了一些相关 旨在加强对黑人贫 困 美 国 会缩小对美 国国内的投资 , 必然使得美 国国内的制造业工厂相对减 劳工的就业和技术培训的法律和政策。在法律 的保驾 护航 下, 少, 因此 , 最基层 的制造业岗位也会 随之锐减 。 黑人的就业率 明显提高 , 美 国白人青年的就业压力会逐步增加。 二 战结束后 , 人们开始喜欢寻找 宁静 的环境 , 追求 田园式郊 区 在面对如此大的竞 争压力 , 美 国政府也相应 的在 教育方面采取 但是 由于急功近利反而适得其反。 从 2 0世纪 6 0年代到 8 O年 生活方式 , 人 口逐渐 向郊 区转移 , 随之零售业来 到郊 区 , 再加上郊 区 措施 , 地价相对于城市便宜 、 劳动力工资低 、 生产成本低 , 吸引了一些制造 代末 , 美 国的高等教育在短暂 的 2 0年内就完全进入了普及化状态 , 业也扎 营于此 , 如, 化工厂 、 钢铁厂 、 石油提炼厂等一些 占地面积大 “ 据统计 ,到 7 0年代 中期 ,高等院校的数量 比 1 9 7 0年增加一半 左 的制造业 , 这样势必减少了大城市 的工作 岗位。“ 1 9 4 7年到 1 9 7 2 年 右 。 各类高等院校每年招生人数 由 1 9 4 0年的 1 5 0万增加到 1 9 6 0年 2 3 . 6万 , 1 9 7 0年增加 到 8 5 8 . 1 万, 1 9 7 7年 则增加 至 1 1 1 8 . 5万 , 问, 人 口超过 1 0 0万 的城市地区丧失了 8 8 万制造业工作 岗位( 净减 的 3 入学率 已经达到 5 0 %。⑦” 然而 , 并不是高等教育普及化 了就能完全 少) , 而郊区地带却增加 了 2 5 0万个岗位( 净增加 ) 。 ” ② 这样就导致了 城市 中许多人失业 , 也使一些面临就业 的城市青 年人 减少 了工作 的 促进就业 ,美国在短短 的 2 0年里实现了高等教 育额 普及化 为社会 机会 , 这必然会增 加城市青年 的失业率 , 同时青年人 一般都具有挑 提供 了大量的人才 , 但 是社会的容纳度是有 限的 , 社会并 不像学校 战和寻找刺激的心理 因素 , 他们绝大部分不会去郊区那种宁静而安 那样快速的提供一对一 的就业机会 , 短时间 内提供太多的高素质人 详的地方生活工作 , 因此 , 在此情况下他们 注定 是失业率最 高的一 才易导致就业市场的“ 消化不 良” 。 方。 注 释 在 科技 的推动下 , 医疗 卫生事 业也 随之 发展 , 像一 些如 , 肺 结 ( 1 ) 联合 国贸发会 . 2 0 0 1 年世界投 资报告, 3 5 . 核、 霍乱 、 白喉 、 天花 、 猩红热等传染性 的疾 病不在是置人们 于死地 ② 【 美】斯坦利 ・ L ・ 恩格 尔曼 , 罗伯特 ・ E ・ 高尔曼主编, 高德步 , 王珏 的重病 了, 这样 就降低 了人们 的疾病死亡率 , 人们 的寿命就会增长 , 译. 剑 桥 美 国经济 史: 2 0世 纪 【 M 】 .北 京:中 国人 民 大学 出版社 , 那么在短时期 内将会有许多人会留在原来 的岗位 上甚 至是 升迁 , 易 2 00 8, 3, 1 37. 导致人 才市场长期处于饱和状态 , 因此就很难为年轻人腾 出新 的工 ③ 戴超 武著. 美国移 民政 策与亚洲移 民[ M 】 . 北京: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 作岗位 。 社。 1 9 9 9 . 2 0 3 . 美国 自开 国之初一直 以“ 熔炉 ” 而著称 , 他 的人 民主要是外来移 ④ U . S . I m m i g r a t i o n a n d N a t u r a l i z a t i o n S e r v i c e , 1 9 8 9 . 民组成 , 据统计 , “ 1 9 7 6 — 1 9 8 0 年, 合法入境移 民达到 2 5 6万 , 1 9 8 0年 ⑧ 王旭. 美国城 市发展模 式一 从城 市化到大都市化【 M ] . 北京: 清华大学 为5 3 万 ,而 1 9 8 1 年和 1 9 8 0年每年平均为 6 0万人 , ” @ 在这些移 民 出版 社 , 2 0 0 6, 2, 2 0 2 . 中,亚裔移 民占多数 , “ 来 自亚洲的移民则从 5 O年代 的 3 0 %上 升到 ⑥ L a n d o n Y . J o n e s ,G r e a t E x p e c t a t i o n s :A m e r i c a a n d t h e B a b y 7 0年代 的 7 5 %、 8 0年代的 8 0 %” @ 这些来 到美国的亚裔移 民大 多是 Bo o m Ge n e r a t i o n ,L o n d o n, 1 9 8 6 P .1 7 6 . 专业性 的合 法移民 , 这些移 民原来在本 国从事专业 性的职业 , 具备 ⑦u . S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o m m e r c e ,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b s t r a c t o f t h e u n i t e d 定 的技 能 , 因此受 到雇主们的青睐 , 那么 留给青年人 的 岗位就必 S t a t e s ,W a s h i n g t o n D. C. ,U. S .G o v e r n me n t P r i n t i n g O f f i c e ,1 9 9 8 . 然减少 了。 2 需要就业人数的增多 随着 二战的结束 以及经济危机 的解除美 国的社 会经济暂 时出 现繁荣 , 这就鼓励 了他们早婚和早育。 除此之外 , 还有一些亲临战场
历史上的滞涨
历史上的滞涨
上世纪70年代,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进⾏托底,然⽽,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双双失灵,⾮但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反⽽助推了通货膨胀,陷⼊了长达10年的“滞胀”期。
80年代末的巴西、墨西哥,90年代的韩国和台湾也经历了类似情况。
美国⾃60年代中期开始,⼯业经济增长放缓,出现产能过剩,产能利⽤率下滑。
科技发展则处于低潮,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明显减弱,全球出⼝份额占⽐不断下降,进出⼝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
伴随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持续攀⾼,通胀长期在5%以上徘徊,并⼀度升⾄10%以上。
⽇本在1973年前后,经济由⾼速发展转⼊中速增长,与之对应的是经济结构转型,⼯业化步⼊后期,⼯业占GDP⽐重在回落,城市化率见顶下滑。
同期CPI由5%左右激增⾄20%以上。
联邦德国,GDP增速由69年的7.5%⼀路下滑⾄75年的-0.9%,同期CPI由2%以下攀升⾄7%左右。
滞胀时期,⾦融市场表现各异。
美国市场,国债收益率迭创新⾼,股市微涨。
美国国债收益率与CPI正相关,⽽美国股市则与GDP正相关。
⽇本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飚⾄20%以上,股市温和上涨。
德国市场,国债收益率随CPI起伏,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5%左右激增⾄10%,股市则下滑。
滞胀时期,除⽯油外,黄⾦和⼤宗商品价格均⼤幅上升。
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ppt
“滞胀”与经济调整
增续 范 美 。下 围 图降 的 石 国 标 为, 经 油 失 美导 济 价 语 国致 危 业 上 加工 机 格 工 猛 写 油厂 。 涨 人 着 站处 危 , 游 等于 机 使 : 待半 期 生 行 我 加停 间 产 , 们 油产 , 成 要 的状 美 本 的态 国 增 工 车, 的 加 作 队失 工 , 业业引 人生发 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 数产世 猛持界 危机。图为美国一加油站“今日无油可售”牌子。
里根政府的反滞胀措施
• 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 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他看到的是2位数的通货膨胀、 高失业率以及超过20%的高利率。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 向右转”(里根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赫伯 特· 斯坦语)。 里根政府认为,造成“滞胀”这种经济困局的直接原因既 不是由于国际性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也不是由于市场经 济本身的失控,而是由于政府职能的过度膨胀。于是,以 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为理论基础,里根政府适时推 出了“里根方案”的基本大纲。1981年2月,里根总统向 美国国会提交了《经济复兴计划》这一纲领、60年代,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经济虽有起伏,但由于采 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用财政支出和货币扩张来缓解衰退,经济的起伏 要比战前平稳得多: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4.6%,生产率年平均增长3.2%;就业情 况大为改善(其中,50年代的平均失业率为4.5%,60年代为4.7%);消费物价指 数的年平均上涨率仅为2.5%。以致于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美国经济的“黄金时 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36届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 (Great Society)的内政纲领,其核心是保障民权,向贫困宣战。它向美国人民 许诺了宏伟的目标——即通过社会变革,可以消灭贫困,实现种族平等。它扩大 了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责任,其福利范围和对象比原先更 广泛,主要表现在有关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法律 的颁布、机制的设置和政策的实施上。 当时美国经济周期正处于景气扩张阶段,联邦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州 和地方政府却面临着技术和财源的不足,于是约翰逊决定通过授权计划的方式将 联邦资源输送到州和地方政府。由于美国人民对肯尼迪总统英年早逝表现出前所 未有的同情心,美国政府和国会达成了罕见的高度一致,一系列相关法案被迅速 通过。在约翰逊时期,美国共制订和实施了近500项计划,用于增加社会福利开 支。
美国历年的通胀率
美国历年的通胀率
从20世纪开始,美国历史上通胀超过10%一共经历过5次:
1917-1920年,最高通胀23.7%。
这一时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此期间,欧洲国家的黄金疯狂流入美国,购买战争用品,美元地位不断提升,但是美联储把这些黄金作为了法定货币,导致了通胀疯狂上涨,最高时在1920年超过了20%。
1941-1942年,最高通胀13.2%。
二战高峰期,这期间世界货币体系混乱,各国都在疯狂印钞,美国间接受伤并且愈发不可控,美国开始设计了“怀特计划”,美元与黄金挂钩初具端倪,直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
1946-1948年,最高通胀19.7%。
战后修复期,美国出台大量刺激措施,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在这期间美元开始向全球疯狂渗透,当然美国自身也造成极为严重的通胀。
1974-1975年,最高通胀12.3%。
美元疯狂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欧洲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退出固定汇率制,另外此时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飞涨,美国工业生产急剧下滑,失业率暴增。
1979-1981年,最高通胀14.8%。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伊朗爆发革命,石油出口完全停滞,这引发了第二次石油价格暴涨。
油价一年内从13美元/桶暴涨至32美元/桶。
美国宣布加息20%,经济直接硬着陆,失业率被迫长期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卡特政府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卡特政府上世纪70年代冷战处于苏攻美守阶段,美国的境遇可谓颇不乐观。
1、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及石油景气,苏联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于1975年左右达到发展高峰,并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全方位扩张。
2、由于石油危机引发的滞胀,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
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越战失利及卡特内政外交的,使美国陷入了危机,不得不战略收缩。
卡特,半人半神,超级扣将,多次被诟病,后期转型成功,甘当配角。
简单的分三点说;1.超级扣将这个大家都知道,扣篮大赛的视频大家都看过多少次了,卡特的扣篮可以说比较刚猛,比较硬,垂直起跳高度就不用说了,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因为卡特在正式的比赛中扣过法国队中锋。
2,卡特以扣将出名,前期备受质疑,大家吐槽卡特只会扣,也就是突破和下快攻还行,得分手段太单一。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磨练出中距离的进攻,大家又开始吐槽他三分不行,总之大家对他有点苛刻,后来练出三分也就岁数上去了,就是说什么都有,扣篮最牛。
但是没有当过球队老大,算是合格的二当家吧。
3,后期转战多个球队,甘当配角,偶尔还能一展昔日的风采,是不是扣一个或者三分,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室的稳定器,值得尊敬的是没有为了总冠军,投靠超级球队,不愿意甘当饮水机看守,混一个总冠军,令人尊敬。
此外,身体保养的真的好,后期还能扣。
欢迎各位发表看法,不吝赐教?从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宏观数据分析来看,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的繁荣期。
战争时期被严重压抑的民用需求迅速得到释放,在家电、食品、汽车、建筑等初级消费的拉动下,美国经济快速增长。
该时期在美国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CPI,即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态势。
(2)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期。
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初级消费需求放缓以及石油危机等因素,美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社会矛盾凸现。
该时期美国的 GDP 增长缓慢,CPI 处于较高的水平,即属于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经济70-80年代的美国滞涨历史美联储大规模的注资计划,失业率向双位数的进军,黄金,石油价格的上涨,人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将进入滞涨的时代了?先不去讨论会不会,先看看我们的世界曾经经历过的滞涨的历史吧。
本文就 70 年代滞胀成因,滞胀对经济、股市的影响,如何走出滞胀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以史为镜,给读者以启发。
滞胀的成因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
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
因此,上世纪197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
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
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970-1982 年美国“滞胀”成因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 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
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较为罕见。
二战后至1970 年间美国共发生了四次经济衰退(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49 年10 月,1954 年5 月,1958年4 月,1961 年2 月)。
经济衰退发生时,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同时物价也会下降;危机过后,生产增长,就业增加,物价也会上涨。
是什么导致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经济不振同时存在?我们还应该从滞胀产生的原因说起。
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是“滞胀”的根本原因美国经济出现停滞始于 1969 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约在5%左右。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其一,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
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
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发展处于低潮。
20 世纪40 年代末,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来推动了美国工业的高速增长。
但经过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
直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全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
自196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
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1960 年下降到%,1970 年再降到%。
1美国从1971 年首次出现了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1975 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直接推动了通货膨胀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曾对 50 到60 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失业率下降以及促使经济危机程度减弱和时间缩短,起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在70 年代,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却双双“失灵”了。
第一、财政政策为什么“失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数届政府皆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借以刺激经济回升,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战后至1981 年为止的36 个财政年度,有27 个财政年度有赤字。
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赤字在1976 年和1981 年分别创下了694 亿美元和739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在1970 年至1979 年的10 年中,政府的财政赤字预算达5128 亿美元。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
1970 年国债额为370 亿美元,1975 年国债额为5332 亿美元,1980 年国债发行额达到9077 亿美元。
人均负担的国债额从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亿美元。
联邦政府每年为国债付出的利息也从 1960 年的92 亿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亿美元;利息约占每年联邦支出的10%左右。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缘何失效?归根结底,是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
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浇油般推高了通货膨胀。
第二、货币政策为何“失灵”?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由价格目标向数量目标过渡。
但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美联储在实际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体系的首要地位。
因此,在此转变阶段,货币政策不稳定,再加上,高通货膨胀背景下,利率波动较大,最终导致了货币供应量过大。
具体而言,虽然197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后就宣布以货币总量为供给目标,但是实际上却是以联邦基金利率为最终目标。
每隔六个星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就会重新制定各种货币总量的目标区间,以及与该目标区间所匹配的联邦基金利率。
如果联邦基金利率高于或低于目标区间,就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手法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标区间内。
因此,货币供应量往往会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极不稳定。
另外,选择利率作为调控目标,也有不利的一面。
首先,虽然关于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
其次,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预期的长期真实利率。
所谓预测的长期真实利率,就是市场参与者通过在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来推测的真实利率。
而恰恰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出现了比较高的通货膨胀。
在这样高的通货膨胀时期,名义长期利率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既不稳定,也不能预测。
因此,在滞胀期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能够帮助经济增长,反而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大,被认为是推高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也对通货膨胀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直接上升至两位数世人常常把上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归因为石油价格上涨。
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其后的经济衰退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3-1974 年。
十月战争爆发,欧佩克为制裁西方,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
国际油价从每桶3 美元涨到12 美元。
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衰退。
从1973 年到1975 年美国实际GDP 增长下降了%。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9-1980 年。
伊朗爆发革命,随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
石油日产量锐减油价骤升,从每桶14 美元飞涨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1979 年到1980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
第三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90 年。
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国对伊拉克开战。
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价格从每桶14 美元上涨至40 美元。
从1990 年到1991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
为什么油价上涨会引起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呢?首先,生产率与石油价格关系密切,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生产率下降。
美国工业部门在19 世纪70 年代对石油的使用量达到高峰,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使用石油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产部门。
其次,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率。
石油以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这两种形式影响物价的走势。
除此之外,不仅是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由于粮食紧缺而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
1972 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
前苏联在这一年到处抢购,大量进口,造成战后前所未有的粮食短缺。
1974 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
第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现世界粮食短缺。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973 年和1974 年,美国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和%;1978 年和1979 年,上涨幅度分别达到%和%。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与美元贬值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机所引发,但实际上也与美元持续贬值不无关系。
1975 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石油价格由美元标注,这造成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
1970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持续贬值,为油价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滞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滞胀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一方面,美国工业经历了长时间的生产下降。
1973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持续时间为18 个月;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持续时间约44 个月。
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到战后历次危机的最高值。
197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近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最高时达%,失业人数约836 万。
在197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
企业破产数量达25 300 家,失业率最高时达%。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
“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
从 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约有13 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
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 平均增长速度只有%,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