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思潮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反思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0a2a3f87c24028915fc390.png)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中国也通过改革开放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巨大利益,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使国内经济和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但是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也给全球带来更大的经济风险,一旦危机被引发,将可能陷入一场比20世纪30年代更恐怖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应对竞争力相对衰落和经济滞胀而产生了新自由主义,也意味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为了灵活地运用美元的贬值和升值,这就需要资本流动自由化;为了顺利转移生产基地,需要第三世界各国的配合,这就有投资自由化;为了加强美国商品的出口,这就有贸易自由化。
这是七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三大支柱。
资本流动自由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不再局限于技术、成本的竞争。
一国汇率贬值意味着该国的全部商品对外出口竞争力增强,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则意味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不仅如此,资本流动自由化还使一国调控经济的货币杠杆失灵,使国家的货币主权受到严重威胁。
资本流动自由化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使世界市场需求萎缩。
1966年美国的全部外汇交易额中,商品进出口额所占的比例为80%以上,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近三十年后,这一比例降到了1-2%。
这意味着大量资本停留在外汇市场,投入实际生产的资本下降,投资需求萎缩。
由于投资自由化,跨国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最低税收,迫使各国争相向跨国公司减让税收、压制劳工运动、减低工资。
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工厂关闭、转移的威胁,被迫接受资方裁减员工、降低工资、增加工作量的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则在跨国公司的打击下大量破产倒闭。
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
由于贸易自由化,各国中小企业和农业跨国界相互竞争,价格不断下降,工资成本不断被压缩,大量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倒闭,造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
因此,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既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又系统地加剧了国际竞争,为国际竞争的空前激化铺平了道路,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推向大萧条。
对反全球化的看法
![对反全球化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f25e5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0.png)
对反全球化的思考摘要;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值得社会高度重视,从全球化本身带有严重的弊端、缺失和问题, 得出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主体,特点,从而真正认识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应对。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科技革命和制度创新的双重影响下,社会生产力已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全球范围的资金流动, 扩大了国际市场促使各国经济更加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已锐不可挡。
因而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已不是一种选择, 而是必须面对的一种现实。
近年在全球化声浪日益高涨的同时, 出现了一种与之针锋相对的“反全球化”现象,并且呈现愈来愈烈的趋势, 从19 99 年西雅图反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规模骚乱以来,凡遇到一些重要国际会议, 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均举行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
如: 2 001 年的魁北克美洲国家组织会议、歌德堡欧盟峰会和热那亚八国集团峰会都遭到了反对全球化的抗议和示威, 在第三十一届世界经济论坛会开幕的同时, 由反全球化斗士参加的世界社会论坛也在召开。
可见, 反全球化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从一些新闻,报刊,说法中可以得到以下的的一些情况:(1)反全球化运动的主体参加反全球化运动的人是多种多样的, 但主要来自全球化的发源地欧美, 这既耐人寻味, 又发人深省。
通常我们认为, 发达国家在全球大市场的竞争中占优势地位, 通过经济全球化已获得了较多的经济利益, 它们更应该是全球化的忠实拥护者。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发达国家中的一些民间组织和部分阶层却成为全球化的坚决反对者。
从整体来看, 参加反全球化的队伍是由许多国家的多种非政府组织和多方面、多阶层人士组成的,有相当的广泛性。
在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组织中, 既有来自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 又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
在反全球化人士中, 有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的社会活动家、环境保护主义者、消费者利益保护者、宗教界领袖, 有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工会领导人和劳工, 有的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社会阶层的人士。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反思【推荐下载】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反思【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b876f853e87101f69e319582.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反思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工作,不断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本课授
课完毕,回顾课堂实施教学的过程及效果反馈,检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
一、可取之处:
1.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方式。
本课讲述的是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围绕主题,
课文介绍了全球化出现的背景、表现和影响以及我国如何应对全球化这四个主要问题。
知识点的逻辑结构比较清晰简单,所以在前两个知识点的处理上主要采用讲述、联系和呈现的方法,后两个知识点则采用启发、提问和讨论的方式。
本课的重点难点在后面两个知识点上,尤其是关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精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讲授历史课应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与我们的现实的生活
息息相关。
讲授本课的时候,我注意启发学生体会和发现身边鲜活的例子,用具体的事例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在上课前,还注意收集时事新闻中有关的本课内容的资料,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世界现状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
3.注重数据分析增强问题说服力。
经济的问题离不开统计数字的说明,或者说,离开了统计数字,谈经济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的利弊
![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3da08f0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6.png)
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的利弊正在20世纪末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一股与其针锋相对的“反全球化”浪潮也随之出现,并逐渐发展成_运动,影响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一起来看看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的利弊吧!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目前反全球化运动对我国的影响还较小,我国境内尚未发生大规模反全球化运动,但并不等于中国与反全球化运动已绝缘。
从趋势上看,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中国融人世界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人世”后,国际反全球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并将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1.反全球化运动对我国的正面影响反全球化运动能启示我们对全球化负面代价的理性思考。
反全球化运动所揭露出来的世界性问题是严重的。
在经济上,全球化带来的不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进步,而是全球性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加剧;在政治上,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民主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发展,而是更多的“民主赤字”和战乱;在文化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观的强制推行即“文化侵略”,损害了地区文明,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在价值观念上,西方在全球推广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不尊重他国的国情、历史和现行制度,其结果将不是全球化下各种价值观的共存共荣,而是冲突和灾难。
透过反全球化的声音,我们更容易注意世界经济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着的严重社会问题和危机,更容易看清全球化的实质及其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利与弊尤其是它的负面效应。
反全球化运动对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和利益分配上的诉求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益处。
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可能汇合成理性的合力,会使经济全球化变得比较平衡,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
![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3a465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2.png)
反思全球化I热点专题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文/盛斌黎峰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同时全球不平 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民悴主义右 翼势力利用民众不满情绪乘势掀起新一轮逆全球化思潮。
这股逆全球化的浪潮让我们思考一直以来的全球化“倡导 者”因何转变为“搅局者”?究竟什么因素导致发达国家 社会与民众萌发了如此强烈的逆全球化情绪?作为经济 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中国应当如何有效应对逆全球化 思潮?逆全球化思潮及其主要原因第一次全球化发生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之后,它的驱 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蒸汽机、汽船、铁路等新技 术革命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二是斯密和李嘉图等自由贸 易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主要西方国家政府均显著放松了 对贸易的限制;三是金本位制降低了汇率波动的不稳定性 与风险,从而更有利于贸易与资本流动。
在此背景下,全 球贸易和对外资本流动激增,大量人口在各国间和大陆间 流动。
然而,第一次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突出的利益 分配问题,利益受损阶层开始通过选举、投票等形式公开 表达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进而直接影响了各国的贸易政 策和移民政策。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间出现“离心”现象。
之后,在经济大危机的冲 击下,各国为应对衰退、失业和收入分配恶化的矛盾,纷 纷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战、货币战等超级保护主义政 策。
经济“大萧条”与贸易保护成为互为因果的恶性循 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建立起重塑全球治理的“布雷 顿森林体系”,西欧国家则联合起来共同面对战后的经济 社会发展问题,这些都导致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速发展,从而掀起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20世纪90年代 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交通和通信成本的不断下 降,国际分工呈现出贸易投资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的显 著特征,巨大的商业力量在各国经济自由化改革的迎合下 使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金融国际化进程加 快,加上国际组织与区域经济组织的经济协调作用日益凸显,使第二次全球化进入高潮期。
逆全球化思潮 3篇
![逆全球化思潮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c764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4.png)
逆全球化思潮3篇逆全球化思潮 1世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逆全球化首先,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在放缓,许多结构性困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第二,全球性收入分配差距与不平等问题不断扩大,致使很多人对全球化提出了批评意见,甚至否定;第三,全球化的贸易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等实际上也在下降,从客观上说,全球化的确在放慢。
这里面,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从过去二十年全球化的进展可以看到,全球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尤其是全球收入分配非常不平等,不同的国家之间,即使在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从全球层面来看,地区的收入差异也非常大,而且这种差异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亚洲与非洲的收入差异会比欧洲的收入差异要大得多。
全球性的产量分布和产出分布也极不平等,且在不同区域之间这种产量分布的差异也很大。
我们可以看到,前百分之十的人口占了财富的很大比例,而且这种不平等的现象还在逐渐加剧,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亚洲国家的不平等现象也在加剧,如基尼系数在亚洲国家的发展也是差距十分大。
另外,包括全球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全球资本回报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异也十分巨大,例如欧盟和美国,它们的私人资本和公共资本与国民收入之比的差距在拉大。
过去几十年发展中,人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推动全球化发展及其收益增长问题,换句话说,人们更加关心的是全球化机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却忽略了全球化带来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收入和财富如何更加合理地进行分配,这显然是当今全球化机制面临的巨大挑战。
所以,我们并不是要批评全球化,但我们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应对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种种挑战,尤其是全球化带来的收入差距和不平等的挑战。
因为,全球性的收入差距和不平等会造成很多其他的问题和挑战,会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的脚步,减缓贸易增长和投资增长。
另外,我们还看到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巨大差距,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全球商品流动也在放缓,甚至类似民粹主义也有萌发的迹象。
对反全球化思潮的认识与反思
![对反全球化思潮的认识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802b326f78a6529657d5322.png)
对反全球化思潮的认识与反思作者:杨佳维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2期摘要:全球化在经济和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逐步完善。
但在全球化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值得再思考、再反思的问题和短板。
反全球化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应深入了解反全球化群体以及反全球化的行为趋势,避免对市场经济造成破坏。
同时,也要分析反全球化思潮的起因,发现问题,进而一步步完善全球化进程,使全世界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反全球化认识反思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233-0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隐性和显性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基于对全球化的反思与批判,反全球化组织迅速集结并汇聚成为一种独特的学术风潮。
对此,我们要坚持选择正确的道路,明辨反全球化思潮的利弊,理智地参与全球化的进程。
一、反全球化思潮概况(一)反全球化思潮的主体力量从本质上去理解,反全球化是孕育于全球化进程之中的。
在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差距显著是全球化的主要矛盾。
而受到这种矛盾影响,并在这一矛盾下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各界人士都参与其中。
这些人士或组织都在为自己所面临的危机进行反抗斗争。
有些是为了抵抗西方外来文化攻击和价值观念力量的入侵;有些是为了反对跨国公司和美国资本的势力扩张;有些则是被剥削的工人集体反抗剥削势力而在劳工界形成的一种反抗运动;还有例如社会主义“左派”力量、环保主义者或人权运动分子等组成的反全球化组织。
这些人背景不同却在全球化负面效应的影响下集结在一起,并迅速地在国际论坛形成了一种学术思潮。
反全球化强劲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也离不开全球化的成果。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既对立又联系,在人们不同的呼声中不断向正确的发展之路前进。
(二)反全球化的原因反全球化的根本内容是反对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合理、不平等现象。
全球化发展至今,美国等西方国家始终作为国际市场的主人进行着国际贸易活动,而第三世界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15951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1.png)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在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时有发生。
这些思潮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中表现出来,不仅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紧张局势,还对国际合作与全球发展带来了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制定应对方案,以确保国家的长期利益和全球稳定发展。
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逆全球化思潮是一种负面的政治和经济现象,其关注点在于国内利益而非全球利益。
这样的思潮可能损害国际合作和全球化的速度和效果,阻碍全球经济的增长。
这种思潮源于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带来的文化和经济变化中受到挫折和恐惧,例如经济萎缩和失业率的增加。
然而,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维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们只考虑短期利益,不考虑长期后果。
这些思潮通常会导致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而不是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种更加平衡的全球化治理方式,其中各方都可以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利益。
中国应对方案1. 继续坚持开放政策。
2. 推行区域合作中国最近在亚太地区推出了一项名为“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为整个地区提供基础设施和发展支持。
这种合作方式是当前逆全球化思潮下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中国应继续加强这种区域合作,倡导开放和包容性的全球化经济治理方案。
3. 支持全球多边合作中国一直是全球多边合作的积极参与者,需要继续支持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工作。
在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中,这些机构需要更多的支持,以保护全球平衡、推动全球共同繁荣。
结论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需要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需要继续坚持开放的贸易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并支持多边合作机构的工作。
这样,中国将成为全球化过程的领导者之一,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基于列宁民粹主义与全球化批判的视角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基于列宁民粹主义与全球化批判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e46c01c5580216fc710afde8.png)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基于列宁民粹主义与全球化批判的视角作者:李爱丽张晓忠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李爱丽,张晓忠(江苏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摘要:在当前欧美民粹主义大行其道,逆全球化浪潮涌动的历史性转折点上,针对其现状与危害,基于列宁对俄国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逆全球化”观批判的视角,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研究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思潮的阶级实质、两面性及全球化的不平衡结构,提出对策建议,加以有效引导,抵制这股国内外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寒流。
通过构建习近平新型全球化思想来丰富和完善开放、包容、普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错误世界历史观斗争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列宁;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批判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9)01-0007-06近年来,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去全球化)力量急速上升,无论欧洲、美洲,还是亚洲,对全球化的负面情绪、言论和行动充斥各大媒体。
尤其2016 年英国脱欧公投、美国特朗普当选及意大利宪政公投失败三大黑天鹅事件促使民粹主义抬头,并首次在发达国家占据主流,民粹主义成为最受关注的思潮之一,令全球化遭遇重挫。
在列宁时代的批判与当下欧美和中国警惕民粹主义的实际工作之间建立联系,这是一个较新的的尝试。
一、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国际思潮的现状、根源及危害对民粹主义的绝大多数研究大都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伴随经济现代化而来的社会转型的一种反应。
也就是说,民粹主义是周期性复发现象,基本出现于社会转型期,并常常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新的社会问题相结合,而后以新的面目出现于世。
我国学者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
“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的应对之策
![“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的应对之策](https://img.taocdn.com/s3/m/e5166d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5.png)
“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的应对之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逆全球化思潮在国际社会中逐渐兴起。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必须对逆全球化思潮做出积极的应对,以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稳定。
本文将就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的应对策略。
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全球化抱有不满和质疑。
比如全球化带来了国际贸易不平衡、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性竞争、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反思全球化的利与弊。
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倾向和排外情绪也是逆全球化思潮兴起的原因之一。
这些国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试图削弱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程度,阻碍跨国公司的跨境投资和业务拓展,加强对本国市场的保护,以维护本国经济和利益。
逆全球化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受益于全球化。
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可能会削弱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对中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逆全球化思潮可能会导致国际治理体系和国际合作机制的削弱,给中国的国际发展和对外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逆全球化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跨国公司的业务受到限制,对中国的市场开放和国际间经济交流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逆全球化思潮带来的挑战,中国可以制定多方面的应对策略。
中国可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推动全球化的公平和包容发展。
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政治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发展机遇。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内部改革和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中国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经济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可以加强地区合作,推动地区间的互利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开放发展,实现亚太地区的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c1da6631126edb6e1a1018.png)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
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需要教师指导并给予直观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师:我们先来听一段音频,听的时候注意听这个故事里牵扯到几个国家。
(播放声音<戏说全球化>)师: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一组:个师:不正确。
三组:个师:正确。
一共有十三国家。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国与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已经到了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面对经济全球化》。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请同学们思考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经济全球化趋势()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页内容,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一个产品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社会资源和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就是讲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的?学生举例说明。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反思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dc5c2d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c.png)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反思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没有问题的进程。
我们需要对其发展和影响进行深入的反思。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利益。
通过全球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各国都能够专注于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
这样,生产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多优质、廉价的产品,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此外,全球化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例如,全球化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和国际市场策略的过度竞争,这可能会导致市场对价值的确定过度主导,而不是消费者需求。
这样,我们就面临着另一个问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分化现象。
一方面,全球化为国家带来了经济机遇和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和人群被边缘化,更加贫穷。
这使得全球化的风险和不平等变得更加明显。
其次,经济全球化还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流通使得各地之间的资源流动变得更加快速和频繁。
这意味着更多的污染物被排放到地球上,可能导致气候变化和环境的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积极地采取行动来减少这些危害。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为人类及未来子孙营造更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最后,我们需要反思全球化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共同利益。
我们应该重视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对社会责任的忽视,比如对人权和劳工权益的忽略。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避免将文化和民族特色完全依靠市场和全球化的逻辑去衡量。
我们还需要为实现全球公平、全球合作等目标而采取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需要更加理性,注重平衡,以创造更加公正,灵活和有前途的全球性社会。
我们需要找到适合每个国家和人民的方法,以便让每个人都可以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反思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1812d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0.png)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反思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既带来了经济繁荣和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反思。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机遇。
通过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利共赢。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合作,使得全球经济更加高效和有序。
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
同时,发达国家也受益于全球市场的扩大,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和就业的增加。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尽管经济全球化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在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权益受到侵害,劳动条件恶劣,工资低廉。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失业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满情绪的增加。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随之增加。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牺牲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气候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
首先,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协调,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同时,各国应加强内部的政策调整和改革,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劳工权益保护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应加强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以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无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使其更加公平和有效。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df320462e3f5727a5e962ca.png)
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 。学 习本框题 内容有助
于学生放 眼世界 ,了解 经济全球 化趋势 ,深入 理解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 。 ( )本 框逻 辑 结 构 :本 框讲 《 对经 济全 球 4 面 化》 ,总共有两 目。第 一 目 “ 济全球化趋势 ” 经 。这
整 个教 学 过 程 渗 透 情 感 、态度 、价 值 观 教 育 。
2教 材 分 析 。 .
势 的进一 步分 析 。这 一部分 的逻辑 顺序 是 :首先 ,
分 析 经 济 全 球 化 带 来 的 有 利 影 响 ;然 后 ,分 析 现 阶
() 《 1 课程标准》内容。
内容 目标 提 示与 建 议
一
(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通过分析 经济全球 3
化 趋 势 所 带 来 的 挑 战 ,让 学 生 认 识 到 ,要 应 对 这 些
挑战 ,关键 在于我们 自身 的努力 ,从而使 学生树 立 起努力 学习 、为 中华 民族 的振兴而努 力奋斗 的伟 大 志 向,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让学 生认 识什么是经济 全球化 ,认识 到经济全球 化
是 不 可逆 转 的 历 史 趋 势 。 第 二 目 “ 济 全 球 化 的影 经 响” 。这 一 目是 对前 一 目的深 化 .是 对 经 济 全球 化 趋
体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 ,贴近 生活 、贴近实际 ,使学生 在交流 、辩论 中获得认识 ,
于 成 熟 ,知 识 积 累 量 增 多 ,社 会 接 触 面 扩 大 ,社 会 交 往 更 加 频 繁 ,思 想 意识 日趋 活 跃 ,思 维 能 力 明 显
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剖析
![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b49d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c.png)
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剖析一、引言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反全球化思潮,提出保护主义的口号。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深入剖析。
二、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发展历程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在贸易、投资、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世界经济体系。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1914年,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各国开始大规模开展贸易活动,世界贸易迅速增长。
(2)第二阶段:1945年至1970年代初,二战后各国重建和发展需要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3)第三阶段:197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世界范围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1. 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2. 就业机会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3. 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4. 资源分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源的全球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四、反全球化思潮的出现及原因1. 反全球化思潮的定义反全球化思潮是指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对经济全球化持批评态度、主张保护主义政策的思潮。
2. 反全球化思潮出现的原因(1)失业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认为贸易自由化导致本国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
(2)文化冲击:一些国家和地区担心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造成价值观念混乱。
(3)贫富差距:一些国家和地区认为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
五、反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影响(1)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2)贸易失衡: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贸易失衡,损害国际贸易的公平性。
(3)地缘政治紧张: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2. 应对措施(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全球化思潮解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全球化思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6ed03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d.png)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全球化思潮解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化思潮一度风靡全球。
然而,自2016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以来,反全球化思潮开始显露出来。
一些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民粹主义政党,或者选出了反全球化候选人。
这些趋势引起了对于全球化是否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争议。
本文将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全球化思潮,并从具体角度阐述其中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全球化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背景是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出现。
自20世纪70年代末,全球金融市场不断扩张,全球经济交流、投资和贸易不断加强。
随着资本和技术的流动,全球贸易和对外投资比重进一步上升。
此外,大量的外来投资、发展中国家贸易及多边贸易谈判的加入,也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增加,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
早期的全球化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经济上,但随着科技、文化以及政治事务等方面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加强,全球化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二、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不公正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虽然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但其中存在不公正的现象。
全球化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对于一些人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更多可能是失业和健康问题,而不能享受所有的“全球成果”。
这些人们往往因为缺乏技能、文化或者机会等原因而被边缘化,他们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成为了一股趋势。
2.文化冲击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也促成了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
虽然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交流和互动,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于当下的文化,并不总是乐观。
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正在不断流失,被外来文化所替代。
3.政治原因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也和一些国家的政治发展密切相关。
民粹主义和所谓的“权利主义”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这些政治派别认为,全球化已经伤害了普通人的利益,导致了不安定的全球政治和经济环境。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反全球化的反思与启示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反全球化的反思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5dad3c5a1c7aa00b52acbb5.png)
当今 世界 是经济 全球化 的世界 。当全 球化 以它 汹涌之势席 卷 全球 , 且影 响越来越 深刻 、 并 越来越 广 泛之 时 , 反全 球化 的浪 潮却 又 在全 球 化 的进 程 中悄 然形 成 , 为另一 种新 的全球化 , 成 即反全 球化 的全球 化 。反全 球化 恰好 就 是 全球 化 的反 面 , 是 要 阻 碍 就
一
展的限制 , 会在尽可能大 的范围内实现经济资源的
最经济方式的配置 , 全球化是经济 自身发展 的必然 结果 。经济全球 化 的表现 是 : 产要 素 在全 球 范 围 生 内优化配置和 自由重组, 生产 、 投资、 金融、 贸易等经
济活动 在全球 范 围内实现生 产 、 配 、 分 交换 和消费 的
经济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实现 ; 经济全球化也把全球 紧密相连, 经济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人力 、 物 质、 资源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 这使世界各国、 各地区、 各产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 并且形成世
、
பைடு நூலகம்
反全球化 的产生 、 发展 和时代特征
全球化 是指世 界各 个 国家 由于 经济上 的相互 交
全球化从 兴起 到现 在经历 了以下 四个 阶段 :
来了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20 年, 0 1 反全球化 的声 音是连续不断 , 彼此起伏。20 年 2月, 02 在纽 约的 “ 世界经济论坛” 又爆发了反全球化示威游行 , 而在 巴西阿雷格里港针对“ 世界经济论坛”的“ 世界社会 论坛” 把反全球化又推向了一个新 的高潮 , 有意思的 是, 抗议者把他们 的行动称之为“ 人民峰会” 。 第三阶段 :03 2 0 年 。反全球化又进入 了 2 0- 07
“ 世界银行” 和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年会期 间和 1 月 0
关于反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思考
![关于反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e717ea0c77da26925c5b0d0.png)
关于反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思考作者:林佳楠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9期【摘要】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得以在全球快速无障碍的流通。
中国和其他各国也纷纷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然而今年世界各地陆续出现的反经济全球化声浪,不但有悖于之前的发展趋势,而且愈演愈烈。
因此反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经济建设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浪潮经济趋势2016年有一个问题在全球引起广泛讨论就是世界渐渐兴起的反全球化浪潮。
一方面中国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不久后全球贸易基础货币新增了人民币;在另外一方面,英国脱欧已成为历史,同时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里贸易保护主义,甚至是民族主义情绪逐渐出现。
一、近期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重要事件(一)特朗普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他声称要驱逐在美穆斯林,为了防止南部墨西哥的大量移民要修建像长城一样的铁丝网,并且指责中国抢走了美国人民的工作机会。
这个成为美国新任总统的特朗普展现出了强烈的保守贸易保护主义,但在美国却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同。
从1980年到2015年,美国20%底层家庭的总收入占全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由4.2%下降到3.1%,5%富裕家庭的总收入占比却从16.5%升至22.1%;在2015年富裕家庭总收入的2.2万亿美元是底层家庭总收入的7倍。
[1]如此看出美国的民粹主义渐现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贫富之间差距的拉大。
这意味着虽然媒体和许多知识分子觉得希拉里不会失败,但是广大的美国普通公民还是推崇特朗普经济主义。
当年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美国,现在因为全球化反映的种种现实弊端,有可能会变成反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支柱。
(二)英国脱欧与欧洲难民危机2016年欧洲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英国全民公投脱欧。
欧盟现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主要基于其拥有统一且自由流动的世界第二大货币欧元、GDP居世界首位的5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同时英国也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a408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9.png)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关注的挑战。
中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这一思潮。
中国应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长期以来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处理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通过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打破行政体制上的垄断,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可以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缩小国内外的发展差距,减少民众对于民粹主义的倾向。
中国应坚定支持开放、包容和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
在当前全球化遇到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应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倾向,坚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维护多边主义的原则和秩序。
中国还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改革和重建,推动国际规则的公正与合理性,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与人们对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欠缺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应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加强人文交流和外交合作。
通过增加对外投资和技术转让,推动共同发展,减少贫富差距,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中国应加强民众教育和舆论引导。
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与民众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满和焦虑有关,中国应加强民众教育,提高人们的全球意识和对于国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于民粹主义思潮的警惕和抵制能力。
中国还应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和拓展影响力,传播理性、包容和合作的价值观,减少民众对于民粹主义的倾向。
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思与中国应对方案可以从全面深化改革、支持开放多边主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加强民众教育舆论引导等方面入手,以应对这一挑战,维护国内外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反全球化思潮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反思
![反全球化思潮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a5f3b5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0.png)
反全球化思潮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反思
王佳菲
【期刊名称】《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当今世界中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激荡.伴随着这一进程,全球化的一些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作为这一现实在理论领域的反映,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的反思和批判逐渐汇成了一股国际性的学术思潮.通过反全球化思潮的视角,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引致的负面效应进行反思,并清醒地认识这一思潮的局限所在,有助于我们趋利避害,更为理性地认识和参与全球化进程.
【总页数】5页(P20-24)
【作者】王佳菲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3
【相关文献】
1.透视反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2.反思"小女人散文"热--思潮视角下的再出发
3.对经济全球化思潮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研究
4.对经济全球化思潮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研究
5.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反全球化的反思与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全球化思潮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及其反思王佳菲2012-10-11 14:09:24 来源:《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济)2006年1期作者简介:王佳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邮政编码100872)内容提要:当今世界中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激荡。
伴随着这一进程,全球化的一些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作为这一现实在理论领域的反映,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的反思和批判逐渐汇成了一股国际性的学术思潮。
通过反全球化思潮的视角,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引致的负面效应进行反思,并清醒地认识这一思潮的局限所在,有助于我们趋利避害,更为理性地认识和参与全球化进程。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致整个世界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这一现实在实践和理论领域引起了双重反应:不仅世界反全球化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的反思和批判也逐渐汇成一股国际性的学术思潮。
一、当代世界反全球化思潮概况总的来说,西方左翼对全球化持批判和反对的态度。
当今西方左翼的反全球化理论形形色色,大致沿着依附论、世界体系论、陷阱论/拒斥论的发展轨迹。
依附论[1] 和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分别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不同的理论形式批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与地区的剥削与掠夺。
陷阱论的代表作是《全球化的十大谎言》和《全球化的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猛烈地批判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反全球化理论观点纷纷呈现,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到各主要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反全球化理论斗士。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新左派、生态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等等是全球化的主要批评者,只是视角各不相同。
自然,对于“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的理解,各界人士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它既可以指对经济全球化片面性的批评,对跨国公司、自由贸易、科技创新与国际经济体系全球扩张的担心,也可能是对目前西方国家主宰下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的不满,以及对全球化进程中加剧的贫富鸿沟、文明冲突、社会分化、环境灾难等后果的谴责。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0年发表的《千年报告》里指出的,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带来的悬殊差异、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等。
作为右翼学者,能够摆脱对全球化溢美之词的比较著名的如索罗斯(1998),一方面认为经济的全球整合带来的巨大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国际分工、规模经济带来的动态效益以及资源自由流动的非经济效益等等。
同时他认为,全球经济实际上应被视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而这一体系也存在缺陷。
罗伯特•萨缪尔森(2000)认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技术和提高富国与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犯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
[2] 曾经是克林顿政府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又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斯蒂格利茨(2001)在全球化问题上扮演了主流经济学反叛者角色,指出当下的全球化是以市场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是代表着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利益的国际组织所操控的全球化。
二、反全球化思潮对全球化负面效应的批判和反思目前,对反全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剖析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以及产生这些负面影响的原因和机制。
(一)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1.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带来了不平等。
一国可以通过参与全球化促进经济增长,许多学者作了理论说明和实证研究。
但是全球化带给各国的利益是不平等的,对某些国家来说甚至弊大于利。
由于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同,不可能有全球范围内真正的平等竞争,居于强势地位的发达国家以其在资源配置和游戏规则制定方面的优势来推行全球化,并使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3]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学者和西方左翼人士眼里,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的陷阱。
萨米尔•阿明(1996)认为,经济全球化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过分热衷于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结果却迷失了方向,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以及绝大多数居民人口的贫困化。
[4] 阿兰•伯努瓦(1996)认为,全球化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同时殖民主义仍然以其他方式继续存在。
[5] K•S•科摩指出,“事实上,现在的金融体系及其自由化仅使那些已经享有特权并且主宰世界经济的国家受益,代价却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它们当中最穷的国家承担。
”[6] 法国学者雅克•阿达(1998)指出,全球经济外围区域(撒哈拉以南非洲、阿拉伯世界、中亚、南亚)“直到现在仍在发展之外,除了石油,不对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起任何作用,受到私人资本的抛弃,通常又受到最严厉的金融限制。
”[7]对此作出理论说明的如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新国际分工”论题,认为由于世界范围的资本追逐廉价劳动力,促成一个以全球产品市场为导向的世界范围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无限量供应导致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即经济剩余从外围经济体向输出资本的发达国家转移。
而不发达的外围经济体则陷入“低技能/技术,低工资”的发展陷阱。
[8]对全球化中的不平等作实证研究的有:钱达(Chanda, 2001)使用资本账户的开放度指标发现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中蒙受损失而不是受益。
Ralph E. Gomory& Willlian L Baumol(2004)的研究指出,尽管经济学家把全球化看作温和的现象,但是它仍然会对一些国家产生不好的影响;不过,源于全球化的增长的经济压力,将会促进创新和增长,因此长期来讲全球化会使每个国家都受益。
Stielitz(2004)研究了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全球化的关系,他强调发展中国家已经可以适应全球化进程并能有效参与且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同时他也承认一些国家出现了贫困。
[9]2. 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通过推行私有化、自由化来促进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损失。
佩里•安德森认为,新自由主义在当代已经确立了霸权地位,一个时期以来,新自由主义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各个国家进行以私有化、资本市场自由化、价格市场化、自由贸易为“四部曲”的“结构变革”,这种改革大大伤害了从工人就业到发展中国家主权等方面的利益。
反全球化组织“全球化国际论坛”在其宣言中写道,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打着自由贸易和解除贫困的旗号,将一种“跨国公司凌驾于工人利益之上、外国投资者凌驾于民族工商业者利益之上、发达国家凌驾于发展中国家利益之上”的发展模式强加于各国。
[10] 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一书中,斯蒂格利茨尖锐地指出,当下的全球化,就是由被市场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同时又代表着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利益的国际组织所操控的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实际上成为美国财政部的工具,四处推行华盛顿共识,结果是有利于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而不利于被援助国的弱势群体与贫困人口,因此应该对诸多发展中国家及转型国家的发展失败负责。
斯氏反对的并非是全球化本身,认为放弃全球化既不是可行的,也不是人们所希望的。
“全球化带来了更好的健康状况,以及为更多的民主和更大的社会正义而斗争的积极的全球化公民社会。
因此难题不在于全球化,而在于它的管理方式。
其中部分难题存在于国际经济机构,包括IMF、世界银行和WTO(这些组织协助建立游戏规则)。
”[11] 俄罗斯学者波兹南斯基(2003)认为全球化过程中的所有制不合理,同时私有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提出反全球化国际的纲领是,“我们完全不反对人类的团结一致,不反对人类的一体化。
我们只反对我们称之为帝国主义全球主义的特殊形式的一体化。
”[12]3. 经济全球化助长了对发展中国家工人的盘剥,恶化了就业状况,妨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有利于资本在不同国家的转移,助长了资本对整体工人阶级毫无节制的剥削,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工人的盘剥,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是用“血汗工厂”式的恶劣劳动条件生产出来的。
加拿大学者马乔里•格里芬和斯蒂芬•麦克布莱德(2004)对全球新秩序提出了质疑,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弱势群体值得关注。
程恩富(2001)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外企是否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多种经济变量或假设条件。
在不少情况下,所谓外企创造的岗位中很多是原本就存在的岗位,甚至外企的进入还大大减少原来的岗位数目,中国的企业在合资后首先面临的往往也是裁员。
阿克兰姆劳地(1991)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农业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调整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但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正在发生。
正当他们在解决农民问题的时候,遇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仅给他们带来了跨国资本这样严峻的挑战和竞争压力,而且已经不再能够向经济全球化时代之前那样,动用国家的力量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因此面临着更大的复杂性。
[13](二)对发达国家的影响1. 经济全球化给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了危机。
国家政府迫于全球性的竞争,不断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哈贝马斯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合组织国家的福利支出遭到削减,失业压力加重,放弃社会福利导致社会福利国家曾经抑住的危机趋势重新抬头。
经济全球化破坏了暂时实现了的社会福利国家妥协的历史局面。
[14]2. 全球化竞争对某些行业形成毁灭性打击,加剧失业和两极分化。
自由贸易使工人之间的竞争加剧;工业资本家不断增加生产资料,从而使一些小企业主破产,扩大无产阶级的队伍。
一些学者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失业的根源,造成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乃至直接威胁民主。
资本为了追逐更高利润而转移他国,导致失业增加。
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廉价劳动力成本的压力下,某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纺织、玩具等等,纷纷受损,许多传统产业解聘工人。
利佩兹认为,在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危机后,新泰勒主义或自由的生产模式主导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过程,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是沙漏型的,即中产阶级受挤压,下层劳动者的收入大幅度降低,少数富人的收入显著增加,结果收入向储蓄阶层和金融资产所得集中,导致了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
[15](三)对世界的影响1. 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破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带来了经济的严重失败。
全球化缺乏世界管理使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大为提高。
吉姆和艾文等人(Jim and Irwin, 2003)通过实证研究,对于全球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他们发现了这种新的制度框架下两种危机的来源: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二是国际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危机,但是这些还不足以阻止全球扩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