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性质

合集下载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中央继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 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 将得到国内外投资者更 多的关注,更加有利于 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其 它省份企业的投资,从 而使得经济社会得以快 速发展。


1、合肥市现状工业用地主 要分布在各类工业园区;主 要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 2、合肥工业发展加速 3、合肥市已经进入工业化 中后期阶段 4、其产业体系既有综合性 又有特色性
合肥市的区位优势

合肥处于中国大陆南北交汇,东西贯通的中心优势区位,以合肥 为圆心,半径为500公里的范围内有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的 大城市和4亿人口。 作为长三角近邻和纵深腹地,合肥是全国重 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和通讯枢纽,是未来全国21个二级 交通枢纽之一。淮南线贯穿全境、合九、宁西、沪汉蓉铁路在此 交汇,随着宁西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时速达200公里,是国 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铜黄、合六叶、 合淮阜高速公路的建设、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机场的 迁建和升级(有直达全国的20多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 都将使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我市加强对 外联系和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增强城市集聚力,提供了 十分有利的条件。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3、水资源:合肥面临是水质性缺水问题,需要采取区域调水或 水质治理工程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提 出多项措施确保城市发展用水。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规划的实施, 提高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积极稳妥地推广再生水在农业、工业冷 却及生活杂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开发非 传统水资源,如雨洪利用、人工增雨等,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量。 4、其他资源条件: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合肥重要的竞争力,早在 1992年,合肥就与北京、珠海一起被命名为首批国家 “园林城 市”,城市已经形成了“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 一体”的城市园林特色。合肥市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优越,北依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以及一些小的水库,西近大蜀山,西南为 紫蓬山风景区,

关于合肥的冷知识

关于合肥的冷知识

关于合肥的冷知识
1. 合肥是中国的科教城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2. 合肥是中国的汽车城,拥有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多家知名汽车企业。

3. 合肥是中国的茶叶之乡,出产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茶叶享誉全国。

4. 合肥是中国的花卉之都,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花卉展览。

5. 合肥是中国的美食之城,特色小吃如合肥臭豆腐、合肥包子等深受人们喜爱。

6. 合肥是中国的足球之城,曾成功举办过2007年中国足协杯决赛等大型足球赛事。

7. 合肥是中国的自行车之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

8. 合肥是中国的动漫之城,拥有中国最大的动漫产业园。

9. 合肥是中国的绿色之城,市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0%。

10. 合肥是中国的温泉之城,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

我的家乡合肥

我的家乡合肥

吴山贡鹅
以吴山当地特产的鹅为原 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 成,味道鲜美,肉质细嫩 。
肥西老母鸡汤
选用当地优质老母鸡,搭 配多种药材精心熬制而成 ,汤汁鲜美,营养丰富。
民间手工艺品欣赏
剪纸
01
合肥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剪纸作品线条流畅、构图精美,是民
间艺术中的瑰宝。
面塑
02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揉捏、雕刻、上色等工序制成的各种
巢湖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合肥市 区东南部,湖光山色优美,拥有丰 富的水产资源和湿地生态景观。
紫蓬山
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境内,山峰叠嶂 ,林木葱郁,山间溪流潺潺,景色 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人文历史类景点推荐
安徽博物院
位于合肥市中心,是一座集历史 、艺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博 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 艺术品,展示了安徽悠久的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
三河古镇
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境内,是一座 保存完好的古镇,镇内古街、古 巷、古建筑等历史遗迹众多,充
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李鸿章故居
位于合肥市中心,是晚清名臣李 鸿章的故居,建筑风格独特,保 存完好,是了解合肥历史文化的
重要场所。
民俗风情体验活动
庐剧欣赏
民间艺术体验
庐剧是合肥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表演形式独特,唱腔优美动听。在 合肥的一些剧场和文化中心可以欣赏 到庐剧表演。
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形态逼真、色彩鲜艳。
竹编
03
利用竹篾编织成各种实用器具和装饰品,如竹篮、竹席、竹灯
等,工艺精细、造型美观。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驱动发展
合肥市将加强教育创新,推动教育理念、内容、 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人才。

合肥发展规划

合肥发展规划

合肥谋划“141战略”新格局新年上班第一天合肥向全球规划设计精英招标的消息引起关切。

现将我市谋划的“141战略”新格局再做详细介绍。

“九条新干线”的高水准设计要求以及具体实施,将使合肥在现有“二环九射”道路骨架的基础上实现高层次跨越——因为合肥“141战略”布局需要新的交通体系来支撑。

“141战略”的空间结构为:“一主城区”,范围为现在的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建成区。

“四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肥东化工工业园,形成东部组团;西南组团则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派镇为基础;西部组团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部组团将整合长丰双墩镇、三十头乡、双凤及庐阳工业区。

“一个滨湖新区”,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实施“141战略”需要城市干道连接。

鉴于此,按照上述城市空间布局及工业立市、县域突破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行全面整合,首当其冲的是对现有骨架道路网中的干道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九条干道资料:1.金寨路连接主城区与西南组团及联系现省、市行政中心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芜湖路——上派收费站,全长14.8公里。

主要交叉口约16个。

2.美丹路、美菱大道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南一环路——飞龙路,全长6.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1个。

3.马鞍山路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长江中路——机场连接线,全长7.9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3个。

4.望江路西部组团——主城区——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科学城——二环东路,全长17.4公里,主要交叉口约22个。

5.长江西路连接主城区与科学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西路——南岗收费站,全长14.7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2个。

6.长江东路连接主城区与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东路——店埠大转盘,全长12.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4个。

7.荣事达大道连接主城区与北部组团的干道。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74 附表 .................................................................76
2
第一章
第一节 一、项目来源
第三节 一、调查工作部署、方法
(一)工作部署、方法

本次工作概况
根据设计,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1.2008 年 3 月-6 月,开展第一阶段的工作 收集气象、水文、社会经济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 地下空间现状等数据后,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及存在的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要补充收集的资料和重点开展地面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案。重 点调查内容如下: 滑坡、崩塌、河岸崩塌等地质灾害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 水土污染及垃圾填埋场调查; 地下水动态及开采量调查; 其中水样和土壤样采样点布设按以下原则: 在污染源附近取水样进行分析; 地表水采样布置于垃圾场渗滤液; 土壤污染样品布置于垃圾场及周边、可能产生污染的大型企业附近;目的是初步 查明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及土壤污染现状。 2.2008 年 7 月,开展第二阶段的工作
序 言
项目概况
“安徽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针对城市环境地质 问题调查评价组织实施的,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 (编号: 水[2008]03-01-09)明确了该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
二、目的任务
查明安徽省合肥市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 评估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 失,提出防治对策措施和下一步工作建议;分析总结城市地质资源状况及其对城市建 设所起的作用;编制环境地质系列图件;建立数据库;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肥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合肥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合肥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之一,合肥市经济发达,那么合肥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是什么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合肥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合肥城市规划管理条例(2014年10月31日合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14年11月20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创建文明、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实施城市化管理区域内的城市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辖区内实施城市化管理的区域向社会公布。

本条例所称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卫生等公共事务和秩序进行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城市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以人为本、服务优先、依法综合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城市管理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属地管理,建立以县(市)区为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基础,部门联动、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城市综合管理目标,建立与城市管理工作相适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创新城市管理的运行服务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推动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

第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参与城市管理的权利,有维护市容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的义务,有权对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进行劝阻、举报。

第二章城市管理职责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城市综合管理目标,制定具体考核方式、方法,定期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公布结果;建立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城市管理中职责不明确或者涉及多个部门管理等问题。

合肥城市整体规划(2010-2020)文字说明

合肥城市整体规划(2010-2020)文字说明

合肥城市整体规划(2010-2020)合肥城市整体规划(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用地规模(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

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

包括:(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市域铁路系统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2)市域公路系统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形成“一环十射”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一、规划编制背景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相关规定,对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新一轮的修编。

本次修编的根本目的是协调安排近期建设用地,为供电、中小学、环卫、公交、加油站、体育设施等专项预留布点空间,保障城市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形态,并对“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实施阶段提出明确建议。

二、开发区发展目标、性质及规划范围、期限1、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发展问题,将资源环境保护与控制作为发展的前提,科学预测人口规模,合理进行空间资源配置;上下协调、左右兼顾,突出特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应对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突出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以创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二)坚持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三)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共利益保障(四)坚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总目标2、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3、规划区范围开发区规划范围定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区域,包括桃花工业区、烟墩工业园及部分肥西县与包河区用地。

规划区范围控制为84平方公里。

4、规划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建设国内外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二)建设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基地(三)建设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四)建设省内重要的旅游、文化、教育和会展产业化基地5、产业发展战略根据合肥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构想,结合开发区的基础和优势,选择主要产业如下:(1)在制造业领域,应重点支持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日化与橡胶轮胎、食品加工五个支柱产业。

(2)发展高科技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

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一.研究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合肥市位于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

东端在肥东县元祖山,相邻滁州,西端在肥西县金桥乡西,交界六安,南端在三河镇杨婆村南,与巢湖地区相望,北端在长丰县赵大山,依舜耕山与淮南市相连。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

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把河之水穿流而过。

通过南把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合肥市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著《史记》,至今己逾二千二百年。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路交通枢纽。

合肥市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0.7%,人均绿地7.3平方米,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园林风格,有“绿色之城”的美誉。

图-1 合肥市地理位置2.自然条件概况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易涝易旱。

常年平均气温15.70C。

年平均降水量998.4毫米。

降水量集中在6-8月份,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1%。

年平均蒸发量为1514毫米。

年平均日照量为2163小时,以七、八两月最多。

无霜期230天。

冰冻期82天左右。

其自然条件具有如下特点:1、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合肥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感觉明显。

气象上常以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为春秋季,合肥市四季大致分配是:春季2个月,夏季4个月,秋季2个月,冬季4个月。

2、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合肥市地居中纬度,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在15-16'C之间,属于温和的气候型。

冬季,月平均气温在1.5-5.0℃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7.5-28.5℃左右,平均年较差各地在25-27℃之间,除个别年份外,严寒期与酷暑期短促;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940-1000毫米之间,雨量比较适中。

2011年2020年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年2020年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合肥市人民政府一、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二、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1、本次规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1)市域:为合肥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24.78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486.6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为合肥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结构比达到3:55:42。

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00亿元,全市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万元。

四、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五、城市性质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六、城市主要职能(1)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4)区域性交通枢纽。

(5)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七、合肥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9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1.5%;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10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3%。

城市规划的对象、任务与层面

城市规划的对象、任务与层面
M1:一类工业用地;M2 :二类工业用地; M3 : 三类工业用地; 4、仓储用地(W) 5、对外交通用地(T) 6、道路广场用地(S)
7
第一章:城市规划的对象、任务、层面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U1)供应设施:供水(U11)、供电(U12)、供燃气
(U13)、供热(U14)、 (U2)交通设施用地(公共、货运交通等用地); (U3)邮电设施用地 (U4)环境卫生用地(污水处理场、垃圾转运、处理用
地等) (5)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U6)殡葬设施用地 (U7)其它市政设施用地
8
第一章:城市规划的对象、任务、层面
8、绿地(G) G1:公共绿地:G11:公园;G12:街头绿地。 G2:生产防护绿地:G21:生产绿地;G22:防护绿地。 9、特殊用地(D) D1:军事用地;D2:外事用地;D3:保安用地(监狱、
(11)确定旧区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9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12)综合协调市区和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 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 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 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2
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
(4)、应当注意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革命纪念意义、科学和艺 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保 持民族传统和地方风貌,充分体现城市各自的 特色。
(5)、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实际 使用要求,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开发 经营的综合效益;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重视 节约用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地要尽量利用 荒地、少占耕地和林地。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声环境:总体质量较好。
结论:水环境有一定污染,对城市发展存在制约,需 要关注。
• 城镇密集区布局协调与城乡统筹
• 城市生态格局的继承与发扬
• 城市交通பைடு நூலகம்应性改造
• 新区建设特色与建设控制
汇报内容
1、 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2、 规划回顾与评价 3、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4、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5、 城市性质职能、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6、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7、 市域城镇体系与空间管制 8、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9、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0、生态与环境保护 11、城市综合防灾 12、近期建设与城市远景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汇报内容
1、 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2、 规划回顾与评价 3、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4、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5、 城市性质职能、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6、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7、 市域城镇体系与空间管制 8、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9、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0、生态与环境保护 11、城市综合防灾 12、近期建设与城市远景
城市建设历程
60年代以前自然蔓延发展 的“小团城”; 80年代以前规划引导发展 的“风扇叶”; 90年开始集聚扩张,环路 建设引导的“摊大饼”; 新时期指状延伸并形成新 的主力集群。
历版规划主要指标比较
规划名称 56版总体规划 79版总体规划
编制时间
1956年 1979年(82年批准)
91版总体规划 1991年(92年批准) 95版总体规划 1995年(99年批准)
规划期
1967 1985年(近期) 2000年(远期) 2000年 2000年(近期) 2010年(远期)
规划城 镇人口 55万 60万 70万 100万 135万 165万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ppt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ppt
(4)2002年以来,高速发展阶段。5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 260
141城市发展规划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 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 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 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 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 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 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 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 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 省级休闲旅游基地、综合 居住新区
生态建设区包括中
心城市等设施或人文规 划
生态协调区介于生
态保育区和生态建设区 之间
2 、绿地格局
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 数点的空间分布。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 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 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 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 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
合 肥 市 城 市 规案 划例
分 析
合肥市规划总图
城市性质
根据合肥市最近修编的总体规划,合肥市 的 城市性质是: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 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区域 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同时,合肥市也是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 金融信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种城市性 质决定了合肥市将来是客流、物流的聚集高地, 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将十分旺盛。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10•【字号】合政办秘〔2020〕61号•【施行日期】2020.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0年12月10日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一、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目的1.科学实现城市环境分区分类管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

2为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3.为城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意见。

二、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3.《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5.《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6.合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17年)7.《合肥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8.城市性质、结构特征、分区规划等。

三、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原则1.从整体性出发,遵循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2.各功能区分别执行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3.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促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4.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

5.以城市环境特征为基础,选择能反映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的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6.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各类标准适用区域解释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安徽行政区划

安徽行政区划

安徽行政区划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大陆面积第12大的省份。

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分为16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个省辖市、16个地级市和47个县级行政单位。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徽省的行政区划。

一、省辖市安徽省辖市为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合肥市下辖9个区和3个县。

作为安徽省的省辖市,合肥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安徽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二、地级市安徽省下辖16个地级市,分别是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和巢湖市。

这些地级市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县级行政单位安徽省下辖47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20个县、20个县级市和7个自治县。

这些县级行政单位在安徽省的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县级市是地方政府设立的具有城市管理权限的行政单位,相当于地级市的辖区。

安徽省的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六安市下辖的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金安区;宿州市下辖的埇桥区、灵璧县、泗县、砀山县、宿州市萧县、宿州市砀城区;滁州市下辖的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滁州市琅琊区、天长市、明光市、滁州市南谯区;阜阳市下辖的阜南县、界首市、阜阳市颍泉区、临泉县、太和县、颍上县、阜阳市颍东区、阜阳市颍州区;铜陵市下辖的铜官区、铜陵市狮子山区、铜陵市铜陵县;安庆市下辖的岳西县、枞阳县、怀宁县、安徽市潜山市、安庆市大观区、安庆市少岭山区、安庆市宜秀区、安庆市迎江区、太湖县;黄山市下辖的黄山市黄山区、黄山市徽州区、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市屯溪区;宣城市下辖的宣州区、广德县、绩溪县、泾县、旌德县、郎溪县、宁国市;马鞍山市下辖的花山区、雨山区、鸠江区、含山县、当涂县;巢湖市下辖的巢湖市居巢区、巢湖市庐江县;淮北市下辖的杜集区、淮北市烈山区、濉溪县、淮北市相山区;亳州市下辖的谯城区、利辛县、亳州市蒙城县、涡阳县;池州市下辖的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池州市石台县;安庆市下辖的大观区、宜秀区、迎江区、潜山市、怀宁县、枞阳县、岳西县;淮南市下辖的田家庵区、淮南市大通区、淮南市谢家集区、淮南市八公山区、凤台县;蚌埠市下辖的龙子湖区、蚌山区、蚌埠市淮上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蚌埠市禹会区;滁州市下辖的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

合肥城市属性

合肥城市属性

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规划和建设
01
合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断得到提 升和优化
近年来,合肥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
02
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
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此外,合肥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
03
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可持
续发展
文化和旅游
文化和旅游
合肥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 游资源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 拥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 和旅游胜地,如置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淮河 之间,地理位置优越
作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 节点城市,合肥拥有得天独厚的 交通优势和物流优势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1
合肥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全国知名 的科技创新型城市
2
合肥的高新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
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创新中心
同时,合肥的城市 规划和建设也不断 得到提升和优化, 宜居宜业的现代化
城市逐渐显现
此外,合肥还拥有 丰富的文化和旅游 资源,文化旅游产 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在未来的发展中,合 肥将继续发挥自身优 势,推动经济和科技 的快速发展,打造宜 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
展目标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子女教育等福利,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这些政策措施为合肥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 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交通和物流
交通和物流
合肥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公路、铁路和水路等
1
交通网络发达
近年来,合肥的高铁建设和发展迅速,成为连接全国
2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章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9
三、城市规划与战略规划的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ESDP)
国土规划 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规划
区域规划
依据 反馈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18
(2)我国的城市分类 ①工业城市(单一工业、多种工业) ②交通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 埠) ③商贸城市 ④科研教育城市 ⑤综合中心城市 ⑥县城 ⑦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与休疗 养城市、边贸城市) 特点:以经济结构或用地结构等方面作为定性分类的 基础,未考虑城市人口构成等方面的差异
10
第二节 总体规划纲要
一、主要任务 · 研究确立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 确定城市化地域发展的重大部署 经相关部门审查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 依据
二、主要内容(参见编制办法,共9条) 三、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 1、多方案比较 2、规划成果: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研究报 告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11


作用:城市性质决定着总体规划中的一些重要特征 如:风景城市与工业城市之比较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 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3
14
二、城市职能
(一)何为城市职能 1、定义:职能——任务和作用 国内: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 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国外:城市所应具备的各种生产、生活、服务等各项作 用 2、城市的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 (1)一般职能:指集聚于城市中的生产、流通、分配、 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等项职能中的为每一个城市都必 备的职能,即一部分职能 (2)特殊职能:与一般职能相反,指那些不可能为每一 个城市所必备的职能

合肥城市规划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浅析

合肥城市规划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浅析

2013/4/15
2013/5/15
2013/6/15
2013/7/15
2013/8/15
2013/9/15
2013/10/15
2013/11/15
2013/12/15
2014/1/15
2014/2/15
图例
污染指数范围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Βιβλιοθήκη >300pany Logo
1.1合肥由来
水经注云 :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 (今东淝河),故曰合肥; 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 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1.2、合肥地形特点
合肥是属于丘陵地带。 地貌特征:地处江淮丘 陵,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 境内地形较平缓
2.1、1979年城市规划
污染指数 176 179 142 167 179 183
180 180 187 221
空气质量级别 Ⅳ级 Ⅳ级 Ⅲ级 Ⅳ级 Ⅳ级 Ⅳ级 Ⅲ级 Ⅳ级 Ⅳ级 Ⅳ级 Ⅴ级
空气质量状况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分析方法
该部分分别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合肥市现阶段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分析成果以 空气质量分布图呈现。前期需要对合肥市行政区划图和空气质量检测站点进行矢量化, 得到制图基础数据。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 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 312国道为界;
经开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的城市性质
姓名:伍运才班级:城市规划07-1 学号3070211132
摘要: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而确定一个城市的城市性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二是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三是城市的其它主要职能。

合肥是安徽省的首府,它的城市性质也是在以上所述的三种依据中分析得出的。

合肥市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关键词:合肥,科研,制造,交通
安徽省的首府合肥: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

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

在2007年底,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正式认定合肥市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成为中国第12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2009年2月3日,国家正式批准合肥为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

合肥的科研教育:
合肥科教优势突出,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拥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59所,在校学生48万人。

博士授权点138个、有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排序第一;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家,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人。

科教人才比例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合肥科研基础雄厚,是除首都北京以外,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合肥)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国家重点科研设施及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等离子所已成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国际计划的主要参加单位。

合肥创新能力较强,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会员城市。

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机、微型电子计算机、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以及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机、变容式冰箱均诞生于合肥。

从2001年起,合肥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起国内、国际科技产业投资的平台,努力使合肥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合肥制造”与“合肥创造”比翼齐飞。

合肥的制造业发展:
合肥工业基础较好,现有34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类产品,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

家用电器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3位,汽车整车产量全国第9位。

合肥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平板显示之都”,投资175亿的京东方6代线正在建设,投资20亿的合肥等离子生产线将陆续开工,更高世代线正在规划,合肥正在向
着国内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平板显示产业生产基地稳步前进。

合肥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

联合利华、ABB、家乐福、麦德龙等25家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合肥。

美国微软在合肥设立了技术中心。

江淮汽车、美菱电器、荣事达电器、国风塑业、合力叉车、佳通轮胎、日立挖掘机等名企名品声名远播。

合肥相继被授予“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称号。

合肥城市整体竞争力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排名连年提位,2006年升至29位,2007年升至26位,2008年升至25位。

合肥的交通功能:
合肥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及“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毛主席曾赞誉“合肥不错,为皖之中”,历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

今日合肥,是沿海之腹地、内地之前沿、“泛长三角”经济区天然成员,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

合肥是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淮南、合九、合西铁路在此交汇,合宁、合武高速铁路也已建成使用,合肥到南京不超过一个小时,到上海、武汉只需2个多小时。

合福、合蚌、合杭客运专线和合铜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届时合肥到北京仅需3个小时。

206、312国道和合宁、合徐、合芜、合安、合淮阜、合铜黄、合六叶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到南京仅需2个小时,到上海、武汉等仅需4—5个小时。

合福、合马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

合肥水运经巢湖通江达海,是交通部规划中的内河航运中心,正在启动的江淮运河建设项目,将使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的水运中心。

合肥港近、远期计划各建一座集装箱码头。

合肥骆岗机场是全国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开通30余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今年已开通到韩国首尔的国际航班,到上海只需40分钟,到北京、深圳、香港只要一个半小时。

一座新的4E级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在建设中,预计2012年底投入使用。

淝水穿城而过,环城公园似翡翠项链;逍遥古津、教弩梵钟、包河秀色、蜀山春晓,徜徉其间,吊古论今,令人流连忘返。

合肥有的不仅是经济上面的优越,在人文上面也是有相当突出的表现。

它的庐剧、徽剧、黄梅戏等众多文化在全国都是有一定的声望的。

合肥在名胜方面更是没得说。

“包园清风、三河古镇、李府春秋、翡翠环城、天鹅湖畔、逍遥古津、墨荷琼林、蜀山览胜、科学绿岛、瑶岗风云”就是合肥在2006年诞生的“合肥十景”。

参考文献:
1.合肥市城市空间布局研究张云飞
2.城市性质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