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讲解
中学生常见心理疾病表现及解决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疾病表现及解决方法一、焦虑症焦虑症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表现为过度的紧张、担心和恐惧。
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容易导致焦虑症的发生。
焦虑症的表现包括心慌、胸闷、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解决方法:1. 学会放松:中学生可以通过听音乐、运动、呼吸练习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缓解焦虑情绪。
2.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老师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扰,获得理解和支持。
3. 合理规划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学习压力过大。
二、抑郁症抑郁症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病症之一,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卑、消极等。
中学生面临着身体发育、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困扰,容易引发抑郁症。
解决方法:1. 寻求专业帮助:中学生可以向老师、心理咨询师或医生求助,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2. 培养兴趣爱好:中学生可以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音乐、运动、绘画等,提高自己的情绪状态。
3.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学校组织、参加班级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增加社交圈子。
三、自卑感自卑感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之一。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容易对自己的外貌、能力等方面产生不自信的情绪,表现为自卑、自责、自我否定等。
解决方法:1. 培养自信:中学生可以通过与自己相似的成功案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2. 肯定自己的优点:中学生要学会发现和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自我价值感。
3. 积极进取:参加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四、厌学症厌学症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意去学习。
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容易导致厌学症的发生。
解决方法:1. 找出原因:中学生要找出自己厌学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学习压力太大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避免学习压力过大。
初中心理问题学生解决措施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
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如果家长对其苛责过多,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
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
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
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在青春期间表现尤为突出。
3.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
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
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
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
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
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4.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
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
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讨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以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
一、学习压力过大中学生常常面临着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下,容易出现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中学生常表现出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症状。
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逃避学习,甚至出现自残或抑郁的情绪。
二、情绪波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中学生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的高涨和低落,对同样的事情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有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情绪暴躁、易怒、情绪低落等情况。
这种情绪波动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三、社交问题中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社交问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些中学生可能会面临着孤独感、自卑感和适应困难等问题。
有的学生可能会被同伴排挤或欺凌,导致他们对社交关系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四、自我认同困惑青春期是中学生自我认同发展的重要时期。
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中学生可能会面临着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
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历身体形象不满、性别认同问题、文化冲突等困扰。
这种困惑可能导致中学生产生自卑感和自我评价不足的情绪。
五、焦虑和抑郁中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时,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焦虑和抑郁是心理健康问题中最为常见的表现之一。
焦虑和抑郁可能会导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等问题。
六、压力释放不良某些中学生可能会采取不良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如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沉迷游戏、滥用药物等。
这些不良行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及早干预和引导。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
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剖析
案例2:难以释怀的北大情结
唐X,女,初三学生。偏科,数学成绩 直线下降,压力大,压抑和不服气交织
作业:先平静下来,再仔细思考成绩下 降的原因
智力不低、遗传基因好、学习努力 诊断:学习时间和策略需改进 成绩有提高,但不稳定
(2)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 方法、地点的不适当,也往往导致逆反心理。
辅导要点
首先要顺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逐步 改变教育方法。
其次,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 的自主权利,与孩子谈话应平等商讨。
第三,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 的内心世界,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 温和的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
交往的程度
题目
选项 保持一定的距离
你们交 往到什 么程度
牵手 拥抱 亲吻 其他
人数 所占比例
24
12%
11
5.5%
7
3.5%
6
3%
8
4%
B、友谊与爱情
题目
选项 友情
你认为自己(或同学) 的这种行为属于
爱情
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
人数 49 10 37
爱情要素 ——弗洛姆(美国)
奉献:能为心爱者无私地贡献自己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 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 行为的结果。
案例3:频频上洗手间的男孩
Y,男,初二学生。性格孤僻,独来独 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也不善 于与人交往, 在同龄人中没有知心朋友, 对学习、生活、娱乐活动失去兴趣,对前 途失去希望,内心郁闷、孤独、沮丧。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1、厌学心理。
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2、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说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就会迷恋上网络。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时期正是叛逆期,部分学生会表现为在家里“不受教”、“不听话”,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4、早恋问题。
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平等对待,尊重孩子。
我们家长平时要像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平等,青春期的孩子很难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家长的命令。
所以家长把命令的口吻换成商量的口吻,把“有色眼镜”换成理解和宽容,避免因为压抑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2、建立信任关系。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第一步是建立与他们的信任关系。
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才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扰。
3、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父母要用对待青年、成人的态度,来引导青少年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少使用限制手段,在不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容忍孩子有不同意见。
简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简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很多的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家长们要做到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能让孩子不出现心理上的负担,也就不会对其生活、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下面也就是中学生经常出现的12种心理问题,各位家长可以参考一下!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1、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人群当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大多数家长,在跟老师谈到自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时,总会提到孩子出现的叛逆问题:孩子在家总是违背父母的要求,不听从父母的说教,我行我素。
这主要是由于不少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思较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其实我们这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开导和教诲,多学习一点育儿知识,也就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强迫心理这种心理问题表现为:孩子自己这时候还不能意识到这些不合理、不必要的存在,但仍然还是不能控制和摆脱,对于学生在中学的学习,以及生活就会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
所以,家长因为就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的强迫行为有所改变,这样对于孩子的学校生活才是有利的,孩子这时候也就能适应在学校的生活。
3、焦虑心理焦虑是孩子自己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通常也就会表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作决定。
4、自卑心理自卑是指孩子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作出低评价,感觉不如别人的心理感受。
其实适当的自卑可以激励孩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
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然后也就会形成一种自卑上的心理。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怎么解决1、及时鼓励孩子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正在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认知,他们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的孩子对考试有强烈的期望,你应该及时鼓励他们。
但是,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认识到,任何成功都需要努力和毅力。
中学生常见心理疾病表现及解决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疾病表现及解决方法一、焦虑症焦虑症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焦虑症的表现包括持续的担心和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睡眠困扰等。
解决焦虑症的方法包括积极面对问题、与他人交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此外,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方式进行放松,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症状。
二、抑郁症抑郁症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抑郁症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乐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解决抑郁症的方法包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中学生还可以参加兴趣班、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加生活的乐趣,缓解抑郁症状。
三、自卑感自卑感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自卑感的表现包括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缺乏自信、不敢与他人交流、容易受到批评和否定等。
解决自卑感的方法包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自我提升的培训课程、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班级和社团活动,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改变自卑感。
四、学习压力过大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学习压力,这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解决学习压力过大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等。
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放松身心的活动,缓解学习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五、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常常会面临人际关系的困扰,比如与同学之间存在矛盾、与老师之间沟通不畅等。
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包括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等。
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展人际交往的机会,增强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自卑感、学习压力过大和人际关系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中学生可以通过积极面对问题、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参加兴趣班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解决。
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中学生面临着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的影响,导致他们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
以下是本文对中学生中常见的6种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对策的分析。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贪图享乐心理现在有不少中学生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
这种思想在行为上表现为不爱劳动,好吃零食,衣着讲究,互相攀比等。
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中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
2、惟我独尊心理一些中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处处都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
在处世中,只能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不知关心别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逆反心理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4、自卑心理部分中学生由于研究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惩罚多于引导。
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自暴自弃,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还有部分中学生没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5、惧怕心理中学生存在着优等生惧怕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的现象。
个体层面上,存在着惧怕数学、语文或英语、惧怕使父母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现象。
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形成性格上过于羞涩和胆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会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研究上会随大溜,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
6、厌学心理部分中学生由于研究压力大、缺乏研究兴趣、研究方法不佳等原因,产生了厌学心理。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一、常见中学生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责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研究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研究能力,难以应对挫折。
此外,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等神经症性问题也是困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为了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XXX的XXX老师提出了九个标准,包括身体感觉舒适、能够控制情绪、智力水平与年龄相符、个性特征健全、应对压力的方式适当、生活理想和目标符合实际、有合理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自信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二、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原因,包括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问题。
社会因素包括重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和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
重大生活事件包括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等的事件,如父母离异、家人过世、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以求助者为核心,包括朋友和家人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包括早晨睡懒觉、生活黑白颠倒、夜里睡不着、白天无精神等。
认知因素包括个人成长史、自我认知系统、内心世界的持久偏见、负性情绪记忆、心理发育停滞等。
三、心理问题的干预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包括放松训练,以便随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
在干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青少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他们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和情绪波动。
了解这些问题及其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支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可能的行为表现:
1.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
- 过度关注成绩,表现焦虑和担忧
- 缺乏自信,害怕失败
- 做作业过度,缺乏休闲和娱乐时间
-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下降等研究困难
2. 社交压力:社交压力:
- 担心被同学嘲笑或排斥
- 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貌和形象
- 难以适应新环境或结交新朋友
- 出现自卑、孤立或退缩的行为
3. 家庭变化:家庭变化:
- 父母离异、搬家或其他重大变故造成的困扰
- 表现出对家庭问题的消极情绪,如愤怒、沮丧或回避
- 研究成绩下降,和家长关系紧张
- 可能出现逃家、旷课或违规行为
4. 身体形象:身体形象:
- 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过分关注,容易出现自卑情绪
- 希望减肥或增重,可能出现饮食失调行为
- 减少参与体育活动,避免穿着暴露的衣服
- 可能出现对自己或他人身体进行批评的行为
5. 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
- 出现持续的焦虑感和压力
- 表现沮丧、情绪低落或缺乏兴趣和动力
- 睡眠和饮食惯改变,可能出现失眠或暴饮暴食
- 抽象表达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文字、绘画或音乐作品
了解初中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在平时与他们的交流中更加敏感和理解。
如果我们观察到初中生出现这些问题,及时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其对策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其对策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八种表现状态,即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
笔者曾对汕头市8所中学的600名初中生和400名高中生进行过综合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以下八种表现形态。
(一)自卑心理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
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萎摩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
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还有部分中学生并不是其本身具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我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境地,心灵笼罩上永不消散的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
对于这类学生要多激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小赵是我班一位高一年级的男同学,他成绩上游,中等智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他去和同学玩,他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毛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
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
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毛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毛某闲谈,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毛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毛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毛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
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2、压力较大。
家长盲目攀比,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升学不惜一切代价。
如请家教、上补习班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还有家长期望值过高,做出偏激行为,如考不好就训斥,甚至打骂,缺少关爱等,又在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3、叛逆心理。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正确认识,他们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能及时预见和引导中学生远离叛逆心理。
最后,学校没能及时针对中学生展开心理知识普及和教育,没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
4、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能会有不怀好意的中伤他人,经常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1:有些中学生会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遭到了父母、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讥笑,那么这一次成绩就能够带给中学生很大的自卑心,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或者觉得自己很失败。
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定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失败,并且要明白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失败的时候。
方法2: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的外出散散心,比如去你想去的地方度度假,如果没有那个条件的话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到就近的地方去,比如去大自然中散散步或者慢跑,或者是每天到一个优美一些的环境中坐一坐。
这些行为都能够缓解你的心理压力,且这属于一种有氧运动,对你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方法3:学生年龄小,处事不深,想法幼稚,但不代表他们的想法有错,不代表他们的呐喊无用,当初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家长对他们想法的无视与不尊重,那他们内心的窗户就会慢慢关上,产生叛逆心理。
所以,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陪伴和爱,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引言中学生时期是一个心理发展较为关键的阶段,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焦虑与压力1. 问题描述中学生常常面临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交方面的压力,导致焦虑情绪增加。
2. 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压力。
•学会寻求帮助,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扰。
•培养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
•参加兴趣班或社团活动,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子。
二、自我认同与自尊1. 问题描述中学生在身份认同方面存在困惑,并容易受到同伴评价影响而产生自卑感。
2. 对策建议•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肯定。
•参加一些能够提升自信心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
•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同。
三、情绪管理与冲突处理1. 问题描述中学生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与同学之间的冲突。
2. 对策建议•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宣泄,如写日记、找朋友倾诉等。
•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避免情绪冲突的发生。
•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沟通、妥协和寻求第三方帮助。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厌学与学习困难1. 问题描述中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或遇到学习困难。
2. 对策建议•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分解任务。
•寻找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做好笔记等。
•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调整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五、家庭关系与独立性1. 问题描述中学生在家庭关系方面面临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容易产生紧张和冲突。
2. 对策建议•学会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权威,同时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与表现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 围,促进孩子的心 理健康发展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 求,及时沟通与疏 导
培养孩子的自我调 节能力,学会应对 压力和挫折
关注孩子的社交关 系,鼓励他们积极 参与集体活动
学校心理辅导的作用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学生面对压力和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兴趣下降,缺乏动力
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焦虑和 恐惧
学习成绩下降,自信心受挫
人际关系紧张
缺乏沟通:不愿与他人交流,难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交恐惧:害怕与人交往,不敢在 公共场合发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绪波动: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 焦虑、抑郁等
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 感受和想法,自我封闭,难以融入 集体
预防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促进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
家庭支持:家长 应关注孩子的心 理健康,提供情 感支持和帮助
学校支持:学校 应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提供心理 咨询和辅导服务
社区支持:社区 应开展心理健康 宣传活动,提供 心理咨询和辅导 服务
焦虑抑郁
添加标题
情绪低落:长时间感 到悲伤、无助、绝望
添加标题
兴趣减退:对以往感 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添加标题
睡眠障碍:失眠、早 醒、多梦等
添加标题
食欲变化:食欲不振 或暴饮暴食
添加标题
疲劳乏力:感到身体 疲劳,难以集中注意 力
添加标题
自我:避免与人 交往,不愿参加集体 活动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情感。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集中、听不进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继续学习,产生焦虑;有些学生害怕或回避上学,或产生恐惧反应,或处于抑郁状态;一些学生有矛盾的想法和愤怒的反应,使他们易怒和依赖。
2.行为。
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都存在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力抑制。
以前学习能力很好,成绩也不错。
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导致学习困难,上课记不了笔记,记忆力差,不会写作文,不会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无法继续做一件事,无缘无故停下作业或看书,摆弄小物件或漫无目的发呆。
第二,社交退缩。
与同学交流少了,学习生活活动少了,体育课不愿意说话,不愿意运动,成了同学活动的旁观者,脱离了同伴群体。
第三,品行混乱。
违反适龄社会规范和准则的行为,如逃学、打架、说谎、偷窃、吸烟、离家出走等都有可能发生。
也有一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迷于电子游戏,不遵守纪律和骚扰他人。
第四,行为退步。
表现得像个孩子,学习没有目标,活动没有计划,喜欢小孩子的游戏,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因为不能和同学一起玩,一起说话。
3.生理功能。
表现为头晕、脑胀、入睡困难、腰酸、心悸、乏力等。
,但是体检没有具体的身体问题。
心理学消除紧张的妙招1、保持充足的睡眠。
2、每天花15~20分钟静坐、深呼吸和冥想宁静画面。
3、练习太极拳或瑜伽。
4、学一种新的业余爱好。
5.发脾气前先数到10,会缓解压力。
6.不要通过喝酒、抽烟、喝咖啡、吃吃喝喝来消除紧张情绪,这样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7.避免让你不开心的情况和你讨厌的人。
高三学生心理疏导方法1.自我调节:高三学生需要知道自己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每天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之余,适当运动,听歌,和朋友聚会等活动。
不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你应该放松一下。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总之,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和解决。家长和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中学生也应学会适应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1. 学业压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的巨大压力,如考试、作业等。对策是建立良好的学 习习惯,合理规划时间,避免拖延,寻求帮助和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
2.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份认同的阶段,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的影响而产生自我 价值感不足的问题。对策是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与积极正向题及其对策简析
3. 情绪波动: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中学生常常会经历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对 策是学会情绪管理,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如运动、写日记等,同时与家人和老师 保持沟通。
4. 社交困难:中学生在社交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如羞怯、孤独等。对策是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主动结交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可能包括:
1.情绪问题:如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焦虑、抑郁,或者情绪低落,对日
常活动失去兴趣。
2.学习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
这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大,或者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3.行为问题:如逃学、逃课、沉迷网络、过度消费等。
这些行为可能是对现
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的一种逃避方式。
4.人际关系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紧张,缺乏社交技能,
难以融入集体等。
这可能会影响高中生的社交和情绪状态。
5.自我认知问题:如自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高
中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表现并不是所有高中生都会出现的,也不是一定表示存在心理问题。
如果家长或老师发现高中生出现以上问题,可以尝试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扰和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问题严重,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3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
由于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一个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时期。
所以中学生中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很多,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
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和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1、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在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将不利于自我意识的确立和.个性的发展。
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由于初中生生理发展迅速,促进了中学生心理的成熟。
这个时期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独立自主性发展很快,他们极力想争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此,这个年龄段被称为个体发展的“心理断乳期"。
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主观愿望和成人感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各个方面对成人还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中学生常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矛盾的状态之中。
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不同步的矛盾中学生显得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参加各种活动的需要较为强烈,但他们相应的能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
两者互不适应的矛盾如果适度,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否则会出现各种消极后果。
例如,有的学生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而导致活动失败,就很轻易产生挫折感,从自信甚至是自负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
交往性与心理闭锁性的矛盾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交往需要很强烈,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和理解。
但是随着内心世界秘密的增多、自尊心的增强以及个性的明朗化,他们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心理闭锁性,即不愿将自己的秘密、体验轻易告诉别人,从而构成交往性与闭锁性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们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通常是寻找朋友或者记日记。
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学生大都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美好的向往,常常想像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理想我”。
但是中学生的想像中幻想成分居多,他们的“理想我”往往脱离实际。
因此,他们的“理想我”与“现实我”往往相差悬殊,两者常处于矛盾之中。
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是教育与引导中学生客观地认识现实,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
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的矛盾中学生第二性征的出现,促使他们性意识的觉醒并日趋强烈,而如何处理与异性关系的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2、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中学生自我意识虽然趋于成熟,但这还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即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比较成熟,也可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缺陷。
归纳起来,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幼稚性自我意识的幼稚性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他的年龄不吻合,似乎还停留在孩童时期。
这种幼稚性表现在自我认识上处于模糊、笼统、简单的状况。
例如,有的中学生在自我角色认识方面能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孩子,是教自己的老师的学生,却不能理解自己与其他亲戚、其他老师的关系,在社会上更不知道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因此,总是出现学生或孩子的角色行为,似乎永远长不大。
在自我评价方面,有的中学生还只会用教师或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也没有将教师或父母的评价内化为自己的评价。
在自我情感体验方面,反映为起伏不定。
昨天因为某同学要与自己一起回家觉得他对自己好,很高兴;今天那位同学又要与自己一起回家,觉得他是把自己当小孩看待,似乎是为了保护自己,感到自己受了侮辱,很生气。
在自我期待方面有的学生更是一天一变。
第一天要当作家,第二天想当演员,第三天又认为当医生很崇高。
此外,自我意识的幼稚性在自我控制上还表现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环境的要求,随意性大。
有的孩子常常是刚捶胸跺脚地下了决心,转身就忘得干干净净。
他们每天都要下同样的决心,同样每天都可以找到可以原谅自己没有做到的理由。
幼稚性的基础是依赖性与缺乏自信。
超限性中学生心理自我意识的特点反映出他们正迈向成熟,为走上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作了准备。
但是,如果有些特点有了超限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就像真理过了头就成了谬误一样,过度地关注自己往往给人自我中心、妄自尊大、自私自利等不好的印象。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超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敏感。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由于生理上的发育,体态上的变化,初中生对自己比较敏感。
这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如果过分敏感,对外部刺激就会由于应接不暇而出现焦虑与紧张。
自我意识的过度敏感主要是察觉他人对自己态度的敏感,及对自己生理心理变化的敏感。
过度敏感的学生会察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微变化。
他人一瞥的目光,一皱的眉头,一抿的嘴唇,都会引起他许多联想。
例如,有位初二女生,一次在上课时肚子气胀,排了气。
在她听到声音,也闻到臭味的同时,觉得周围人都在看她,尤其是有好几位男生。
她觉得非常难堪。
回家后细想,排气是因为吃了食物,要不排气最好不吃饭。
从此,她果真不吃饭,直到被送医院打点滴。
后来班主任在了解情况时才发现,其实没有人知道她曾经在课堂上排气。
其他一些情况,如有的学生因为脸上出现了青春痘,老师在课堂上多问了几句,或走近熟悉人群时他人的谈话戛然而止等等,都会敏感到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过度敏感的基础是过分的自我关注。
如果再加上过多的思虑,就容易形成多疑的个性。
(2)过度独立。
独立性的发展本是孩子长大的必然趋势。
从小学高年级起,许多学生不喜欢成年人唠叨的嘱咐;也常有将自己的小秘密锁进抽屉里不愿让人知道的;不愿父母打听自己接到的来信或电话;外出活动宁可与同龄人一起,不愿与父母同行。
这正像小鸟翅膀长硬了要展翅飞翔一样,是长大了的一种心理需要,这对将来走上社会独立生活十分有益。
因为只有在独立活动中才能深刻地获取积极的经验或消极的教训。
然而过度独立就具有消极性甚至危险性,有的甚至会造成终生遗憾。
因为过度独立表现在拒绝成人的任何积极建议,排斥成人的善意劝告,我行我素等行为上。
甚至以逆反心理对待成人,一切都反其道而行之。
有的中学生就是因为这样而成为失足少年的。
父母提醒他们:不要吸烟、远离****、不能进游戏厅……他们却是“你越不让做,我偏要试试"。
最终欲罢不能,越陷越深,以至于违法犯罪。
过度独立的基础是过分自信、性格上的执拗及认识上的偏差。
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对抗及******心理。
(3)过分自尊。
自尊心也称自爱心,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情感体验。
自尊心使一个人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中,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阿谀奉承,不容别人歧视侮辱。
正常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自强精神相联系,相信自己的力量,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一个没有自尊心的人则会成为不识好歹、难辨荣辱、毫无羞耻心的人,成为表扬无用、批评无效、难以接受外界教育的人,也就成为无法进步的人。
过分自尊的中学生很多也是过分敏感的人。
在与人交往时,认为他人动作、表情、姿态的细微变化是因自己而出现的,十分警觉,若感到有损于自尊,在情绪上立即有体验,有的在行为上随即作出反应。
这类中学生,如果性格是外向的,可能暴跳如雷;如果性格内向,则可能躲在一边偷偷落泪。
前者可能做出危害集体、危害他人的行为;后者可能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实际上过分自尊的中学生里有不少是自卑者,他们用过分自尊来掩盖自卑。
由于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又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在交往中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过分自尊的基础是过于看重自己的名誉和面子。
为了保住一时的面子,取悦他人,可能导致说谎,甚至做出不该做的害人害己的事情。
(4)过分自责。
自责与内疚很相似。
但是自责内容的范围比内疚宽泛,对自己的外貌、智力、由于不满意而产生自责。
内疚则常由于出现不道德的行为,甚至出现不道德的念头而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责备。
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对自己的责备。
正常的自责体验有助于消除缺点,改正错误,提高个人修养,这是可贵的品质,是自我控制的重要基础。
这种自责体验在一个时期中感到痛苦,随着对自己出现问题原因的认识,随着对自己改正错误信心的认定,这种痛苦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回到自尊、自信的状态。
但是,过分自责却是消极的。
一般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中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长时间地进行自责,因而在心理上长期受着折磨;第二种情况是即使错误缺点很轻,中学生自己却反映强烈,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有的学生由此出现不能自控的自我伤害行为;第三种情况是很多中学生对自己偶然的错误缺点夸大为整体的、甚至是品质性的错误、缺点,对自己全盘否定,划入坏人范围,从而出现自我惩罚的行为;第四种情况是有些学生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错误缺点归咎于自己,总认为是自己不好,使自己长时间地陷入自责的痛苦之中,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
过分自责的基础是认识偏差与思维方式的不科学、不合理。
(5)过分的自我表现。
只要社会上有两个人存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向他人表现自己。
中学生希望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在他人面前充分显示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以获取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与钦佩,树立威信,这本是无可非议的。
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在介绍自我、推销自我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本身也是自我力量的显示,是自信的反映。
然而在很多中学生身上常常会出现过分自我表现的现象,他们不讲场合、不分时间、不辨对象地出现表现自我的行为,或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某些人或某人在场,就会情不自禁地表现自我,出现不应该出现的行为。
其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威信反而成为他人的笑料。
如果这个学生又是自责心重的人,在他一旦感到自己行为的失当后,立刻会产生严重的自责体验。
过分自我表现的基础是自我中心与渴望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6)过分的自我掩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掩饰自己的弱点、劣势。
化妆、美容、挑选适合自己体形的服饰,就是一种自我掩饰。
这不仅可以增强自信,也给他人愉悦的美的感官享受。
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表现自我良好的掩饰。
例如,看到好朋友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弄坏了,虽然心痛极了,但是,看到他已经很难过,自己可能会说不要紧,它本来就是坏的。
用自我掩饰来安慰他。
在拥挤的环境中或在激烈的活动中难免磕磕碰碰伤害了自己,即使很疼,知道他人是无意的,会自我掩饰说:没事没事,没关系,不疼。
这种自我掩饰表现出对他人的宽容,对他人的理解,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过分的自我掩饰则是出于担心别人窥探自己的内心活动,时时事事都想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自己实际的行为动机,生怕别人了解自己不愿或尚未暴露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