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效应与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体位:能让病人呼吸肌放松,减少呼吸困难,提高肺 容积
常用:半卧位或坐位
与咳嗽对比:
1.二者均能有效地清除分泌物 2.但ACBT需要较少的力气,更加适合年老体弱的病人。 3.由于咳嗽时有较高的平均跨肺压,会使气道阻力增加、 气道变得更狭窄。这让气流受限,因此可能阻碍分泌物的 清除。
调整病人 的体位
体位性低血压等
相关概念
体位摆放(position):指运用身体位置的摆放来优 化氧的转运。它主要利用重力对心肺和心血管功能产 生的效应来达到效果
活动和运动(mobilization and exercise):指运用渐进 的运动训练来激发急性心肺和心血管反应以促进氧的 转运
优化氧的转运(optimizing oxygen transport):是体 位摆放和活动的目的
互相依赖性。在潮气量和肺活量时对扩大 肺泡的影响。
用力呼气技术(FET)包含了1-2个用力呼气“HUFF”, 随后进行呼吸控制一段时间,再开始。
先低肺容积位哈气,移除外周分泌物,再高肺容积位 哈气或者咳嗽,排出分泌物。
注意:
1.哈气时不能过度用力(不利于清除外周分泌物) 2.太短促的哈气是无效的(气道过早闭合) 3.哈气太长容易引发不必要的阵发性咳嗽
氧转运Baidu Nhomakorabea
氧储备能力在急性和慢性病理状态会降低,在危重患 者,氧输送严重降低时,耗氧量可能会依赖于氧供给。
在静息状态下,氧的需求反映了代谢需求。代谢需求 通常在重力(体位)、运动和心理应激源做出反应时 会有改变。
当氧转运的一个或多个步骤继发于心肺功能障碍而受 损时,静息需氧量和应激状态的需氧量就会显著增加。
预防卧床和制动引起的不良后果
制动和卧床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作用于心肺和心血管系 统的后果。
其它后果还包括:增加感染的风险、皮肤破损和畸形, 他们会显著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应当尽量让患者多活动和处在直立位。
系统反应 心肺
效应
↑肺泡通气 ↓气道关闭
↓分泌物聚集
通气、灌注分布以及通气血流比值的改变
特定体位 进行体位引流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它是一组特定的呼吸练 习,旨在去除支气管中多余的分泌物。
它由三个关键的部分组成:
(1)呼吸控制(BC)——放松 (2)胸廓扩张运动(TEE)——松动、移动分泌物 (3)用力呼气技术(FET)——清除分泌物
呼吸控制(BC)是正常的潮式呼吸,能帮助放松,防 止过度换气,并且可以帮助病人缓解呼吸困难的感觉。
体位摆放和活动的治疗效应
体位摆放和活动的三个显著效用:
提高急性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的氧转运 提高急性期后以及慢性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的氧转运 预防卧床和制动引起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对氧转运有
负面性影响的作用
体位摆放的原理
肺部通气(V),血流(Q)和通气血流比值主要受重 力的影响,因此也受体位的影响。
因此,治疗应由呼吸控制开始。
不同体位下进行呼吸控制
胸廓扩张运动(TEE)旨在在潮气量的基础上主动增 加肺容量,以实现:
- 松动、移动分泌物 - 塌陷肺组织再次膨胀 - 改善胸廓顺应性,并增加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和效率
关键:吸气后屏气3秒 注意:最多连续进行
3-5个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原理
通气旁路
肺动脉血容量改变
肺尖部扩张力改变
分泌物移除并重新分布
胸壁形态及肺部力学改变
呼吸做功叠加
心血管
改变了心脏挤压力(体位),室壁张力,灌注压 改变心脏前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 改变淋巴引流 心脏复合做功 促进液体转移 刺激血管舒缩活动 刺激循环的压力—容量调节机制 维持正常的液体平衡和分布
组织水平 改变静水压和组织灌注 维持氧萃取容量(活动)
正常的生理体位
主要活动 睡眠 吃饭 上下班 工作
业余活动
持续时间/天 8h 2h 2h 8h 4h
体位 卧位 坐位 坐位或站位 坐位或站位 坐位或站位
人体的生理体位为直立体位,包括坐位和站立位。
危重病人常见体位
仰卧位
半卧位
常见由体位引发的问题
肺部感染、坠积性肺炎
肺容积下降、胸肺顺应性降低 解决问题 咳痰困难、气道廓清障碍
直立体位和活动对心肺系统氧转运的急性影响
直立体位和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氧转运的急性影响
处理急性的心肺功能障碍,体位摆放和活动是作为首 要的治疗方式来促进氧的运输,同时也是贯穿各种治 疗间的一种干预方式。
为模拟正常的“生理性”体位,物理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要让患者直立并活动。
危重患者进行体位摆放和活动的治疗目的是要提高患 者的身体状况,改善机体氧的运输。
提高慢性心肺功能障碍的氧转运
体位和活动对慢性心肺功能障碍的氧转运的影响
在提高慢性心肺功能障碍中,氧转运障碍的主要后果 是功能性做功能力的下降,即完成某项功能性活动的 能力,做功能力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来提高。
为了让患者有最好的治疗反应,可以选择最有利于氧 转运的体位来进行运动训练。
体位摆放可用于运动训练后,能有助于在休息时优化 氧转运。
我们为患者选择特定的体位来增加动脉氧合作用时, 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必须考虑在内,如椎体骨折、肋骨 骨折
大量的文献论述了仰卧位/半卧位是不符合生理的,而 且会显著减少肺容积和气体流速,增加呼吸功。功能 残气量的减少会导致相关气道的关闭,减少动脉氧合 作用。
提高急性心肺功能障碍的氧转运
体位摆放和活动对心血管和心肺功能有很重要的急性 效用,因此对氧的运输能力有正性调节作用。
体位摆放和活动的预防作用
体位摆放和活动和一些预防效用上是差不多的,然而 活动产生的效用程度要大于体位摆放
其它体位
侧卧位 对于单侧肺疾病的患者,健侧卧位对患者更有 益处。双侧肺部受累时,选择右侧肺在下方,因为在 这样的体位下,心脏和邻近的肺组织受压减少。
俯卧位 俯卧位对动脉氧合作用的益处可能反应在肺顺 应性增加,而肺顺应性增加则继发于前胸壁、潮气量、 膈肌移动、功能残气量的稳定以及气道闭合的减少。
在直立位时胸膜内负压值减少。因此,肺尖比肺底的 初始容积大,顺应性小,因为在直立位肺底部的顺应 性更好,在通气过程中有更大的容积改变。
直立位时,肺下部的血流灌注增加,这就使肺尖部的 通气血流比值相对肺底部增加。体位的改变同时改变 了肺节段间和节段内关于通气、血流及其比值的决定 因子。
体位摆放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