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林瑶敏; 吴楚忠; 聂时淮; 李华雨; 陈芬妮【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06(004)004【摘要】目的探讨超声、CT及MRI对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四种主要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中山眼科中心1999年1月~2005年6月经手术治疗,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眼眶神经源性肿瘤110例,回顾分析超声、CT、MRI检查的结果并与病理作对照,比较定性及定位诊断率。
结果超声均未作出定性诊断,故未能作出比较分析。
临床诊断四种疾病的的正确率分别是胶质瘤78.6%、脑膜瘤58.8%、神经鞘瘤42.9%、神经纤维瘤96.3%,CT诊断分别是55.5%、92.9%、71.4%、80.0%,MRI诊断分别是83.3%、100%、100%、100%。
定性诊断率临床为65%,CT为77.25%,MRI为95%。
定位诊断率超声为70%,CT为77.25%,MRI为90%。
结论CT和MRI对肿瘤定位准确,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眼科临床和超声。
【总页数】3页(P26-27,30)【作者】林瑶敏; 吴楚忠; 聂时淮; 李华雨; 陈芬妮【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眼科中心放射科 510060; 广州空军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814.42; R739.72【相关文献】1.CT与MRI对在眼眶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J], 李雪萍2.CT和MRI对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J], 林瑶敏;陈正华;凌坚;吴楚忠3.眼眶神经源性肿瘤49例 [J], 李素芳;魏锐利;金玲4.眼眶神经源性肿瘤45例CT与MRI表现 [J], 刘兆青5.眼眶神经源性肿瘤24例的临床分析 [J], 黄法友;杨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眶正常ct报告模板
眼眶正常ct报告模板引言眼眶正常CT报告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患者眼眶进行检查后所得出的结果报告,用于评估眼眶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该报告旨在描述患者眼眶的各项指标,并作出结论,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方法使用(CT机型号)进行了螺旋CT扫描,采用(扫描参数)进行扫描。
扫描范围为(眼眶附近区域)。
患者采用仰卧位,头部位置稳定,保持不动,配合技术员的指导,呼吸平稳。
结果1. 眼眶骨结构- 眼眶壁:各壁完整,无明显骨折。
- 眼眶底:整齐圆滑,无凹陷或隆起。
- 眶额隔:位于眼眶顶部,形态正常。
- 眶额裂:未见异常。
2. 眼眶软组织- 眼眶脂肪: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增生或萎缩。
- 眼肌:外直肌、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等位置正常,大小正常。
- 眼神经:未见明显异常。
- 眼眶血管:未见明显扩张或异常。
3. 眼眶内容物- 眼球:大小、形态正常,边界清晰。
- 眼眶脑蜂窝:未见明显异常。
- 眼眶窦:眼眶前、后或外侧窦,未见明显异常。
- 眼眶小结:未见明显增大或异常。
4. 邻近结构- 鼻窦:鼻窦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 眼眶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或异常。
讨论根据眼眶CT扫描结果,患者眼眶的骨结构完整,软组织正常,眼球大小、形态正常,眼肌位置正常。
邻近结构如鼻窦和眼眶周围软组织也未见明显异常。
综合分析,该患者眼眶正常,无明显病变。
结论眼眶CT扫描结果显示患者眼眶结构和组织正常,邻近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现有资料,排除了眼眶内外伤、炎症、肿瘤等病变。
因此,该患者眼眶正常。
附注本报告仅针对眼眶的CT扫描结果进行描述,不包括其他部位的检查结果。
如有需要,请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实际报告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
*。
眼CT、MRI影像表现
眼眶外伤
眼球破裂
CT
直接征象:①眼环不连续,伴有局部不规则增厚;②晶 状体脱位或者缺如;③眼球内出血、密度增高,眼内异 物、积气;④眼球变形缩小,内部结构无法辨认。 间接征象:①眼球表现,体积增大或者缩小;②眼球突 出或者内陷。
MRI
与CT表现想通,MRI还可以推测玻璃体出血时间的长短, 探查阴性异物的滞留情况。
MRI
对显示骨折继发的软组织改变较有优势,而对骨折本身 征象的展示不够充分。MRI更易观察眶内容物有无崁顿 或者疝出至邻近的鼻窦内。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左眼眶下壁骨折伴下直肌崁顿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视神经管THREE
眼眶肿瘤
眼眶肿瘤
眼球肿瘤:
MRI增强冠状位
1.颈内动脉,2.动眼神经,3.展神经,4.垂体,5.滑车神经, 6.三叉神经分支
PART TWO
眼眶外伤
眼眶外伤
眼部异物
CT
分辨率高,根据异物的密度和伪影可以大致确定异物的性 质(金属、合金或者更低密度异物),可以同时显示异物 与球壁的关系(球壁、球内、球外眶内),以及并发症, 多位学者认为,CT对异物的发现率高达100%,根据层面和 象限并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确定异物的位置。
CT冠状位
1.视神经管,2.视神经管内壁,3.翼管,4.翼突外侧板,5.视神经管上壁, 6.前床突,7.视神经管外壁,8.眶上裂,9.圆孔, 10.翼突根部,11.翼突内侧板
眼部解剖
CT轴位
1.眼球,2.上斜肌,3.颞肌,4.鞍上池,5.滑车,6.泪腺眶部, 7.眼上静脉,8.眶上裂,9.颈内动脉
CT轴位
1.前房,2.玻璃体,3.外直肌肌腱,4.外直肌肌腹,5.视神经眶内段, 6.角膜,7.晶状体,8.内直肌肌腱,9.视盘,10.内直肌肌腹, 11.肌椎内间隙,12.视神经眶内段
25例眼眶神经鞘瘤诊治分析
神经鞘瘤(neurilemoma),由于神经外胚叶的雪旺细胞增生导致机体内产生的一种肿瘤,在身体内各种神经周围均有可能出现,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眼睛神经鞘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是原发性引起眼眶肿瘤的第六大致病原。
居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之首[1]。
其中神经鞘瘤占眼眶良性肿瘤的6.43%,恶性神经鞘瘤占眼眶恶性肿瘤的0.8%[2]。
神经鞘一般为单发瘤,约占1.5%-18.0%。
伴有 I 神经纤维瘤病[3]。
神经鞘瘤多发于眼眶的上方,外侧[4]。
此文,笔者回顾我院在2005.6-2008.6期间收治的25例患者,对其入院后的临床资料中的MRI 成像,手术路径的选择,预后等资料进行统25例眼眶神经鞘瘤诊治分析王婷芝(安阳市中医院 眼科,河南 安阳 455000)摘要:目的 探讨眼部神经鞘瘤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特征、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6-2008.6我院收治的25例神经鞘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突眼和眼部周围的肿块。
肿瘤发生的部位为:眼眶外上方8例(32%)、内上方6例(24%)、内侧5例(20%)、外下方2例(8%),眼球表面4例(16%),眼部肿瘤多发于眼眶上方。
对本组25例患者进行MRI、超声波成像、CT 等方法进行检验得出初步结论。
病理学诊断结果为神经鞘瘤18例(72%),恶性神经鞘瘤7例(28%)。
结论 手术路径多采用外侧开眶,现代的检查方法中,MRI 成像技术对神经鞘瘤判断的诊断性高,对后来的手术路径的选择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神经鞘瘤;MRI;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9.7 文献标识码:B 计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的在2009.6-2011.6的25例经病理学确诊为眼眶神经鞘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发病眼眶中右眶12例(48%),左眶13例(52%)。
男性9例(36%),女性16例(64%);年龄最小8岁,最75岁,平均24岁,其中5例入院治疗时伴随有眼涨,头晕现象。
常见眶内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 )为婴幼儿最常
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 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倾向。 90%发生于3岁以前,多为单侧发病,双眼发病约占
30%-35%。 肿瘤生长较快,早期发生坏死变性,并有细砂样或不
规则钙质沉着。 肿瘤最初生长于视网膜,向周围浸润性生长,侵及玻
急性起病,但发展缓慢,可反复发作,但激素治 疗有效。
临床表现是眼眶痛、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眼球 突出,眼睑和结膜肿胀充血。
根据其发生部位,眼眶炎性假瘤分型: ①眶隔前炎型:眼睑组织肿胀增厚;(病例一) ②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病例一) ③泪腺炎型:泪腺增大; (病例一) ④肿块型:眶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轻中度强化;(病 例二,三) ⑤肌炎型:眼外肌的肌腹及肌腱同时增粗,上直肌及内直 肌常见; (病例四) ⑥视神经束膜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病例五) ⑦弥漫型。
鉴别诊断 • 海绵状血管瘤 • 神经鞘瘤
与血管瘤鉴别: 肿瘤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渐进性强化,肿 块境界清楚,眼球壁和眼肌均不受侵犯,无 眼环和眼肌增厚的表现,瘤体内出现静脉石 有助于诊断。
与神经鞘瘤的鉴别: 神经鞘瘤一般与视神经联系紧密,根据其 成分的不同肿瘤可出现囊样变,增强扫描 其实性部分可见中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境 界清楚,病变生长方式与眶前后径一致呈 长椭圆形或条索状。但肿块型炎性假瘤与 眶内神经鞘瘤有时难以鉴别。
发生神经鞘瘤。 • 眶内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MRI表现为信
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 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特点。
有时在影像上两者较难鉴别。
Graves 眼病
(Graves ophthalmopathy)
眼眶肌锥内常见肿块CT、MR诊断
病 理 结 果 : 右 侧 眼 眶 海 绵 状 血 管
右眶球后、肌锥内结节,呈等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视神经 受压移位,增强扫描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范围逐渐扩大。
引用 南京 军区 福州 总医 院医 学影 像中 心病 例
右眶球后、肌锥肉团块,呈等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前缘可见弧形短T2 信号影,增强扫描中度不均匀强化,呈间接性填充式强化。
炎性假瘤
·根据类型不同影像表现不一,本次主要叙述肿块型炎性假瘤影像表现
CT:表现为眶内形态不规则或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边缘模糊或清晰。肿块位 置靠前,常贴附或包绕眼球及直肌附着点,件眼环增厚;位于眶尖部者,眶尖 正常脂肪消失,侵及视神经及邻近眼肌,致分界不清,常伴有视神经及眼肌 受压移位
MR:形态及边界表现与CT相同,T1WI上信号较低,T2WI上信号较高或较低,病灶 信号与病变纤维化程度有关,急性病例由于富含炎性细胞多表现为T1WI信号较 低,T2WI信号较高;而亚急性、慢性病例由于纤维化较多,一般多表现为T1WI及 T2WI均呈等信号,有的慢性病例甚至为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
炎性假瘤
·眼眶炎性假瘤为原因不明的眼眶内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所形成的肉芽肿 病变,临床症状取决于炎症发应程度、发病符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及 眶内结构受累情况
·眼眶炎性假瘤分型: (1) 泪腺炎型 (2) 肌炎型 (3) 巩膜周围炎和视神经 炎型 (4) 弥漫性眼眶炎症型 (5) 炎性肿块型
·炎性假瘤大多学者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
·
病 理 结 果: 右 侧 眼 眶 炎 性 假 瘤
右侧眼眶肌锥内可见占位性病变,病变边界欠清楚,形态尚规则,累及视神经 并有视神经增粗,与右侧内直肌分界不清,平扫呈等密度,增强病变呈中度强 化。骨窗示病变周围未见骨质破坏,激素治疗后病变缩小 病例来源DXY影像论坛
CT和MRI对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况和相邻组织关 系,T可作为常规检 查。临床应结合 两者 , 高诊断的准确率。 C 提
【 关键词】 眼眶肿瘤 影像学 诊断学
眼眶及眼球结 构和眶外 的许 多结构密 切相关 , 医 生必须根据影像 学特征 , 临床所见 , 结合 全面准确地作 出诊 断。术前 主要依靠超声 、T和 MR 等检查来作定 c I
a 值 P值
1 29 0. 7 0 01 . 5
4 . 4 2 4 l . 2 5 5 6 2 4 . 51 1 5 2 . 4 0. 0 5 9 0 0 2 . 8 0 0 0. 3 . 0 0 0 4
维普资讯
广东医学
9 9 +4 2一+6 3 9 219 1 0 2
4
6
3
1 1 4 0
+3 2一+5 1 6 4 2
1 5
0 1
2 l
O 6 6.+5 神经纤维瘤 2 1 +3 _ 2
性、 定位诊断。超声 回顾性 比较的意义不大 ; 本文研究
瘤 9例 , 来源于眶骨 的脑膜 瘤 5例 , 1例可见外直肌受
累, 眶颅交通有 2例 。神 经鞘瘤 1 4例均 呈等 密度 ,0 1 较均匀 , 4例不均 匀 , 1 位 于眼球前 方外 , 除 例 其余 均 位于眼球后 方 , 例 骨质受 累。神 经纤维 瘤 弥漫性 的 I 有l , 6例 孤立型 的有 4 , 例 眶颅交通有 1 。 例
11 一般资料 .
误诊为视神经肿瘤 ; 统计学表明 4种疾病 c T定位诊断
准确或表现为边缘 锐利或钙化 的差异有显 著性。4 种
1 月至 20 6月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 7 例 , 中男 3 05年 7 其 7 例, 4 女 0例。 12 仪器及检 查 方 法 c . T使 用 S esAtC i n r T扫 描 m 仪, 常规平扫 , 病例增强 , 部分 行横断面和冠状面 扫描 , 扫描条件是 10k 20m / 0 A, 2 V, A 30m 层厚 5ln 必要 0 l, n
眼科医生来教你如何分析眼眶CT
眼科医生来教你如何分析眼眶CTCT是目前眼眶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CT扫描可提供眼组织结构高分辨率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
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眼部病变的CT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眼内疾病的诊断超声优于CT,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CT优于超声。
本文就眼眶病变CT诊断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与眼眶病诊断有关的CT基础知识,这对全面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一、眼部CT扫描方法1.横断扫描患者仰卧检查床上,自眶耳线下方1cm向头颅顶作连续扫描,直至眶顶,4~5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
作薄层扫描时(1mm层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个层面。
2.冠状扫描患者仰卧或俯卧检查台上,头过伸,使头矢状线与床面一致,两侧眶耳线与扫描基线垂直,向外耳道前4cm处向前连续扫描,层厚4~5mm。
如作眼内病变CT扫描则自眼球开始向后扫描。
3.造影增强方法此方法是静脉给予一定量造影剂,注射完毕后再开始扫描。
4.压颈检查眶内静脉曲张常规CT扫描时多不显影,或仅显示小部分病变,欲观察病变全部范围可行颈部加压检查(图1,图2)。
将血压计袋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将气囊放松。
5.视神经扫描方法为详细观察视神经病变(肿瘤、外伤等),需要特殊CT检查方法。
首先需要1mm厚薄层面,因为正常视神直径约3~4mm,常规4~5mm厚的层面不利于分析。
第二需要特殊扫描角度,即作与眶耳线呈负15°的扫描线,再令病人眼向上视,这时视神经伸直,且与扫描线平行,CT即可在一个层面上观察视神经眶内段甚至管内段的全长。
二、眼部CT扫描层面厚度常规眼部CT扫描厚度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扫描8个层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内结构。
眶内病变体积较大,可采用5mm厚度的扫描层面。
但遇一些特殊情况或病变需较薄层面厚度扫描,如球内病变、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或估计病变直径小于5mm时,需要3mm或1mm层厚扫描,否则因层面厚,病变小,不利于诊断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遗漏病变的显示。
复旦眼科学课件05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化可轻度强化 ❖ MRI 晶体后方条索状影,T1WI稍高信号
T2WI中等偏低信号,可轻度强化
F/10月,发现右 眼白瞳
鉴别诊断要点
❖ 儿童多见
RB Coats PHPV
❖ 成人多见
黑色素瘤 转移瘤
有突眼表现
多发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外肌) ❖ 炎性假瘤(眼外肌、巩膜、泪腺等)
神经鞘瘤
❖ 约占眼眶肿瘤的5% ❖ 起源于Ⅲ、Ⅳ、Ⅴ、Ⅵ、交感、副交感等多
见于三叉神经眼支 ❖ 眶顶多于眶底,外侧多于内侧 ❖ CT 眶内梭形或哑铃形占位,密度多均匀,典
型时不均匀有囊变区,较早期强化 ❖ MRI T1WI略低信号T2WI不均匀略高信号和高
信号,不均匀强化有囊变。
视N胶质瘤
常见眼眶肿瘤的影像诊断
CT优的优点
❖ 断层影像,能避免影像重叠,而且没有层外结构的 模糊影像,可以显示许多细微结构
❖ 密度分辨率高,影像层次多;可以调节窗宽窗位以 突出显示某种结构,脂肪、肌肉、骨骼等
❖ 增强扫描有助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影像后处理,有利于诊断 ❖ 便于图像的存储、传输和远程教学、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中年女性多见,Graves眼病,眼型Graves病 ❖ 约15%-28%单眼突出80%双眼突出由此引起 ❖ 常累及下直肌内直肌,其次上直肌上睑提肌 ❖ CT表现为肌腹增粗肥厚、MRI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轻中度强化。晚期纤维化改变 ❖ 少数类似眼性假瘤改变,脂肪内密度增高影、
F/2y
病灶有强化
F/3 右眼前突5月余
黑色素瘤
❖ 中老年多见 ❖ 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常单侧 ❖ CT-无钙化、强化明显 ❖ MR特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强
眼眶肌锥内常见肿块CTMR诊断
·起自视神经孔附近,然后向眶内和颅内发展,单侧发病多见,部分患 者合并神经纤维瘤病
CT表现 MR表现
视神经梭形增粗、迂曲,颅内外视神经同时有病变呈“哑铃 状”改变,密度与脑白质密度相等,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
少部分病变不强化
视神经胶质瘤发生在视神经管内视神经时表现为视神经管内 视神经增粗和视神经管扩大,视神经管可轻微扩大也可明显
谢谢观赏
肿块内可见小点 状钙化灶,静脉石 形成,病变与视神 经分界清晰,视神 经及眼肌受压,视
神经管无明显扩 大
增强扫描病变呈渐 进性、填充式明显 强化
MR:眼眶肌锥内见 结节状肿块,呈长 T1长T2信号,边界 清晰,周围组织压, 脂肪间隙清晰
左侧眼眶肌锥内结节状占位性病变,呈稍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眼肌受压, 增强扫描病变呈渐进性填充式明显强化
·眼眶转移瘤表现与原发肿瘤基本相同,如原发病灶已明确,则诊断 较为容易
病例来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李挺老师
女,7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年,眼球突出半年来诊; CT右眼球后肌锥内见一梭形肿块影,内见钙化, 眼球受压前突,增强扫描不均匀环形强化,T1WI 呈等信号(对比眼外肌),T2WI以高信号影为主,肿 瘤边缘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眼眶炎性假瘤分型: (1) 泪腺炎型 (2) 肌炎型 (3) 巩膜周围炎和视神经 炎型 (4) 弥漫性眼眶炎症型 (5) 炎性肿块型
·炎性假瘤大多学者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
·根据类型不同影像表现不一,本次主要叙述肿块型炎性假瘤影像表现
CT:表现为眶内形态不规则或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边缘模糊或清晰。肿块位 置靠前,常贴附或包绕眼球及直肌附着点,件眼环增厚;位于眶尖部者,眶尖 正常脂肪消失,侵及视神经及邻近眼肌,致分界不清,常伴有视神经及眼肌 受压移位
眼眶疾病的影像诊断
窦壁是平滑肌
间质为结缔组织间隔
错构瘤
病理
类圆形或者是肾形
紫红色
无痛性、慢性进行性眼球突出
视力不受影响
眶前部肿瘤 局部隆起 蓝紫色
眶深部肿瘤 压迫眼球有弹性阻力
眶尖部肿瘤 视神经萎缩
眼球运动障碍、复视
眼底视网膜压迫条纹
临床概述
clinical feature
泪腺良性混合瘤
多形性腺瘤一例
FOR WATCHING
眼静脉:上下静脉
框内神经:II、III、IV、VI、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及交感神经
眼眶各解剖间隙常见疾病
眼眶淋巴瘤 (orbital lymphoma )
修正的欧美淋巴瘤分类按恶性度从低到高分为: 1)眼眶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 2)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3)滤泡性淋巴瘤 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5) 其他组织类型淋巴瘤 多属于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 可以是原发于眼眶的节外淋巴瘤,也可是是系统淋巴瘤蔓延至眼部 眼眶MALT淋巴瘤是眼眶最常见淋巴瘤,约占35-80% 眶内淋巴组织仅分布眼睑、结膜、和泪腺,框内其他部位无淋巴组织
01
02
病理pathology
标题
01
肿块型
02
弥漫炎症型 眼环增厚
04
肌炎型 一条或多条 累及肌腱
03
慢性泪腺炎型 基本保持泪腺形态
影像上分为四类
临床特点clinical feature
1
2
3
4
5
6
炎性假瘤一例 54 女
炎性假瘤一例 54岁 女
炎性假瘤第二例
女 53岁 大剂量激素治疗好转
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作者:李健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
方法对40例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病理切片结果行统计分析。
结果 40例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单眼渐进性突出,可触及到索状物及小结节,无痛表现。
其中24例视力障碍,30例眼球向正前方突出,10例眼球向外下方突出,且呈渐进性加重。
眼球突出度12~20 mm,平均(18.1±0.4)mm。
MRI检查示:20例患者由于视神经受压而向健侧移位、弯曲,10例眼球后上部边界尚清,内部信号不均匀,10例因视神经受压而向内下方移位。
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总体上,患者瘤细胞活跃,生长丰富,可见核分裂。
其中30例镜下可见大量染色深的梭形细胞,两端尖,波浪状,可视细胞束状排列,间质可见胶原纤维聚集及少量黏液基质,10例患者细胞栅栏状排列,亦可见间质聚集较多的胶原纤维。
结论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其临床症状表现、影像学特点与一般眶内良性肿瘤区别不大,易混淆,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
肿瘤的病理构成与MRI信号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磁共振成像;病理[中图分类号] R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054-02神经纤维瘤作为眶内重要的周围神经良性肿瘤,常见类型有丛状型、弥漫型、局限型和切断术后神经瘤。
临床表现单发的神经纤维瘤凸出于皮面,圆形、结节状或呈梭形等,质软硬兼有。
孤立单发的神经纤维瘤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均相同,较难鉴别[1-2]。
本文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眼科经确诊的孤立性神经纤维瘤患者40例,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探讨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病理特征,为其更加有效的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4~62岁,平均(45.1±2.8)岁。
眼部肿瘤的CT诊断
第十五页,共五十九页。
CT表现上“轨道征”颇有特异性,视神经鞘脑膜 瘤仍保持了一般脑膜瘤的CT特征,如斑片状钙化; 在冠状面上显示为包绕视神经的环形强化—袖管 征;增强时强化程度较其他眶内占位病变明显等。 肿块亦可沿视神经管向颅内蔓延(màn yán).引起视神 经管的扩大和眶尖骨质增生、硬化。
第二页,共五十九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Rb)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临床上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具有遗传 性和家族性.多见于3岁以下(70%),而7岁以下者占85%.本病多 为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同时或先后(xiānhòu)受累。
生长模式:内生性、外生性、混合性、弥漫浸润性和自发萎缩 性.不同的生长方式有不同的表现。内生性者向球内玻璃体方向 发展,外生性者向视网膜下发展.
第十三页,共五十九页。
脉络膜血管瘤
属于良性、血管错构瘤性病变,大多数为海绵状血 管瘤,临床病理上,可分为孤立性和弥漫性两类: ①孤立性多发生于后极部,界限清楚,多发生于20 -50岁之间,常伴发视网膜脱离。②弥漫性无明显 分界,表现为后极部脉络膜弥漫性增厚,此类血管 瘤易引起广泛的视网膜脱离,较少见,多见于10岁 以下儿童,通常伴有脑颜面部血管瘤病。
③ 眼眶转移(zhuǎnyí)瘤:50%的转移瘤具有明确的原 发恶性肿瘤病史,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局部眶 壁骨质破坏。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九页。
眼眶 海绵状血管瘤 (yǎnkuàng)
是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展缓慢,大多 发生于20-40岁。其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眼球 突出。
CT表现:大多(约83%)位于肌锥内,其次位于肌 锥外。一般为单个肿瘤(zhǒngliú),少数可有多个病灶。 肿瘤(zhǒngliú)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肿瘤(zhǒngliú)有分 叶.边界清楚,与眼外肌等密度,少数肿瘤(zhǒngliú) 内可有钙化。增强扫描见肿瘤(zhǒngliú)呈缓慢进行性 强化,此为特征性表现。一般不累及眼球和视神 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48· 瘤可发生于眶内亦可发生于颅内, 多位于视神经附 , 。 近 然后向眶内和颅内发展 而本组 4 例行 CT 检 查的患者均发生于眶内, 另外 1 例行 MR 检查的患 者于眶内及颅内均见病灶。因肿瘤起源于视神经内 故其在 CT 像上表现为视神 的星形纤维胶质细胞, “梭” 经本身的呈 形或管状增粗, 且增粗的视神经迂 曲,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而肿瘤外围的硬膜可由于 肿瘤膨胀而过度紧张及变薄, 但仍保持完整, 且因脑 , 膜和肿瘤的密度不同而形成“双轨征 ” 但其轨间距 较宽, 为肿瘤组织横径。 脑膜瘤占眼眶原发肿瘤的 5% ~ 10% , 占视神 经肿瘤的 33% , 严重危害视力, 术后易复发。 本组 病例中就有 1 例为术后复发者。 而本组病例中有 5 例为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临床主要表 缓慢进行性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 , 且眼 现为无痛性、 [10 ] 与视神经胶质瘤 球突出常出现在视力下降之前 , 的临床表现相反。视神经鞘脑膜瘤因主要为视神经 周围的脑膜增厚呈结节状改变, 故在扫描层厚薄至 3 mm 以下均可见“双轨征 ” , 其与视神经胶质瘤的 “双轨征” 的不同之处在于视神经鞘脑膜瘤为轨道 增粗增厚, 轨间距不变或因肿瘤的压迫而变窄 , 后者 表现为轨间距变宽而轨道变细或变窄 。 神经鞘瘤是一种神经鞘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 由雪旺氏细胞构成, 故亦称雪旺氏瘤。 肿瘤包膜 完整、 光滑, 且生长缓慢, 较少见于眼眶。 肿瘤可能 故肿瘤常 源于眼眶除视神经之外的其他感觉神经, 呈长椭圆形或条索状, 且与眼眶前后轴一致。 临床 上以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 偶尔出现视力下降。 可 发病于任何年龄。故在 CT 像上常表现为发生于眼 眶中后部, 肌锥内或外间隙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 亦 可沿神经干生长, 呈长条状、 长椭圆形、 长梭形、 串珠 [11 ] 。 、 状或哑铃形 需与海绵状血管瘤 脑膜瘤及血管 平滑肌瘤鉴别。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周围神经的良性肿 瘤, 可单发, 亦可为神经纤维瘤病的一部分。可分为
扫描范围为眶下缘至眶上缘水平, 根据需要加扫包 。 括全部病灶 1. 3 影像及统计学分析 由两位高年资 CT 诊断医师共同审阅所有 CT 图片并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分析病变的位置、 大小、
形态、 密度、 边界、 对相邻结构的推移及是否累及眼 外肌及眶壁骨质结构。 应用 SPSS 17. 0 软件包对 4 组患者年龄行多个 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取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结果 2. 1 4 组肿瘤的发病年龄比较 2 P= 经多样本 比 较 的 秩 和 检 验 ( χ = 14. 050 , 0. 003 ) 。按 α = 0. 05 水准, 各组肿瘤的发病年龄不 视神经胶质瘤的发病年龄最小( 平均秩 2. 5 ) , 神 同, ( 15 ) 。 经鞘瘤的发病年龄最大 平均秩 各组肿瘤的 CT 表现 4 眼 ) 。 表现为视神经呈 视神经胶质瘤 ( 4 例, “梭 ” ( 图 1 ) 。行 形 增 粗, 眶 尖 扩 大, 见“双 轨 征 ” 2. 2 MRI 未行 CT 检查的视神经胶质瘤, MRI 表现为球 后及颅内视神经区各见一长 T1 、 长 T2 信号, 呈不均 (图 匀明显强化, 外围见变薄的硬膜, 呈“双轨征 ” 2) 。 6 眼) 。4 例表现为视神经 视神经脑膜瘤( 5 例, 密度增高, 呈明显强化, 见“双 增粗或小梭形肿块, ( 图 3 ) 。1 例 ( 2 眼 ) 表现为沿视神经偏心性 轨征” 生长的肿块。 神经鞘瘤( 3 例) 。表现为肌锥内或外间隙类圆
视神经胶质瘤及视神经脑膜瘤 CT 像上均表现为视神
“双轨征” , “双轨征 ” ; 后者则表现为轨道增宽的 “双轨征 ” 。 眼眶神经鞘瘤 经增粗, 均见 前者表现为轨间距增宽的 CT 表现为球后长轴与眼球前后轴平行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 。 眼眶神经纤维瘤 CT 表现形式多样。 本研究中各类
2 P = 0. 003 ) 。 结论 肿瘤患者在发病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 = 14. 050 ,
[8 ] 视神经原发肿瘤的 66% 。 好发于儿童。 本组病 例均为儿童, 与文献报道一致。 视神经胶质瘤的典
且视力下降多 型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 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前, 文献报道这是视神经胶质瘤
[9 ] 区别于其他肌锥内肿瘤的一个特点 。 而本组患 者均有视力下降或丧失, 亦与文献相符。 临床上肿
眼眶内组织结构复杂, 故眶内肿瘤的组织类型 亦多种多样, 且肿瘤的发生率与年龄亦有密切关系 。 笔者搜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解放军第一五 三中心医院 2002 年 7 月至 2010 年 11 月间 16 例 ( 17 眼)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的 CT 及 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 1 1.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视神经胶质瘤 4 例( 4 眼 ) , 均为单眼发病, 男1
CT 在诊断眼眶神经源性肿瘤方面有 神经纤维瘤 X线 体层摄影术,
一定的特异性。 【关键词】 眼眶 计算机 神经源性肿瘤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鞘脑膜瘤 神经鞘瘤
CT Features of Neurogenic Tumors in Orbits
YUE Junyan, YAN Yutao, Du Yibing, et al. Image Center, the 1st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Weihui, Henan Province 453100 , P. R. China
Cma and optic nerve sheath meningioma included enlargement of the optic nerve and double track sign, the former showed the the track space widened,and the later showed the track widened. Neurilemoma showed a round like soft tissue mass with its axis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eyeball. CT features of orbital neurofibromas were various form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orbidity age in all those tumors. Conclusion 【Key words】 Orbit lipoma Neurgenic tumors Optic gli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T is helpful to diagnosis neurogenic tumors. Neurilemoma Neuofibromas Optic nerve sheath meningioma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年第 30 卷第 12 期
· 1747· 形软组织肿块, 边缘清晰, 相邻组织结构受推压移位 ( 图 4) 。 神经纤维瘤( 4 例 ) 。1 例表现为肌锥外间隙孤 边缘清晰, 相邻结构受推 立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移。3 例表现为眼球周围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的软 组织密度影, 不局限于一个间隙并延至眶尖( 图 5 ) 。 3 3. 1 讨论 眼眶的影像学分区 眼眶解剖结构复杂, 可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不
2
[1 ] 同区域 , 且对眼眶进行分区有利于对病变的准确 定位, 从而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 国内外关于眼眶 [2 ~ 7 ] , 影像学分区种类繁多 包括八分区法、 五分区法 及四分区法。各分区法间虽存在争议, 但本质上却
大同小异。笔者采用五分区法。眼眶及其内容物可 眼球悬韧带和肌间 被主要的筋膜组织 ( 眼球筋膜、 膜) 、 骨膜及视神经鞘分成以下五个区域: 眼球区、 视神经鞘区、 肌锥内间隙 ( 中央间隙 ) 、 肌锥外间隙 ( 周围间隙) 及骨膜下间隙。 3. 2 各类肿瘤的病因病理、 临床和 CT 表现及其鉴 别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起源于视神经内的神经胶质, 属 于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占所有眼眶肿瘤的 4% , 占
作者单位: 453100 河南省卫辉市,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 像中心( 岳军艳、 吴清武、 窦文广、 杨瑞民) ; 康复科 ( 马以勇 ) ; 450042 河南省郑州市,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 闫宇涛、 杜忆 兵) ; * 通讯作者
例, 女 3 例, 年龄 3 ~ 5 岁, 平均( 3. 75 ± 0. 96 ) 岁。病 史为眼突 3 个月 ~ 3 年不等。 视神经鞘脑膜瘤 5 例 ( 6 眼) , 5 例单眼发病; 男 3 例, 其中 1 例双眼发病, 女 2 例, 年龄 37 ~ 52 岁, 平均 ( 45 ± 6. 4 ) 岁; 病史为 视力下降或丧失 2 个月 ~ 4 年, 或体检发现。 神经 鞘瘤 3 例, 均为单眼发病; 男 1 例, 女 2 例, 年龄均为 59 岁; 病史为眼突 4 个月 ~ 2 年。神经纤维瘤 4 例, 均为单眼发病; 男、 女各 2 例, 年龄 14 ~ 32 岁, 平均 ( 19. 25 ± 8. 54 ) 岁; 病史为发现眼睑肿胀或眼部肿 物或眼突 2 ~ 16 年。 1. 2 检查方法 16 层螺旋 CT 和 Toshiba 采用 GE 单层螺旋 CT、 4 层螺旋 CT 扫描机行轴位扫描, 以平行于视神经的 眶下缘为基线, 层厚 2 ~ 5 mm, 层距 2 ~ 5 mm, 能重 建机器重组层厚 0. 5 ~ 1 mm, 并行冠状位重组, 常规
图1
“双轨征” 图 2A ~ C 右眼视神经胶质瘤 。CT 平扫轴位像示视神经增粗 , 见
左眼视神经胶质瘤。A. T1 WI 平扫轴位图; B. T1 WI 增强矢
“双轨征 ” 图 状位图; C. T2 WI 平扫矢状位图像示球后及颅内视神经区各见一长 T1 、 长 T2 信号, 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外围见变薄的硬膜, 呈 3A、 B B: CT 增强轴位图显示视神经增粗, “双轨征 ” 图 4 右视神经脑膜瘤。A: CT 平扫轴位图, 密度增高, 见 图5 左眼神经鞘瘤。 CT 平扫轴位 像示肌锥内间隙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 边缘清晰, 相邻组织结构受推压移位 不局限于一个间隙并延至眶尖 则的软组织密度影, 神经纤维瘤。CT 平扫轴位像示眼球周围范围较大、 形态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