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优秀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语文表里的生物 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如生物的特征、分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生物特征。
(2)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
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特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生物知识。
4. 探究活动: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信息,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特征。
5. 总结反馈:课堂结束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生物特征图,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3. 完成探究任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6课《表里的生物》-人教部编版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准确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混淆形近字、同音字,如“蜻蜓”与“蜻蜴”,需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区分和正确运用。
-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通过对生物的描绘所要传达的深层意义,如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提到的生物及其特点。比如,蟋蟀、螳螂、蜻蜓等生物的习性。这些生物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作者对这些生物的观察和描绘。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这些生物的生动形象。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生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在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分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生物特点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表里的生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小生物?”比如,蚂蚁搬家、蜜蜂采蜜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小生物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表里的生物》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里的生物》人教部编版

-观察与思考能力:学生往往难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观察到深层次的哲理,如何引导学生从表里的生物联想到人生的思考是教学的难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如何让他们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识别并运用修辞手法是难点。
-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需要从字面意思深入到文本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传达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内容理解:理解作者通过观察表里的生物所引发的思考,把握课文的主线。
-修辞手法识别:识别并理解课文中使用的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文本分析与表达: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和表达。
举例:在讲解“钟表”一词时,教师可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其含义,并在语境中进行运用,如“他看着钟表,等待着朋友的到来”。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提升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表达,增强语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的观察与思考过程,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所展现的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本节课将重点关注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素养提升,与新教材要求相契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与运用: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钟表、蝌蚪、玻璃、珊瑚、航海”等,并能正确运用到语境中。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话可说。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讨论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第1篇】《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的教学设计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探究的每一个步骤,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或本探究的第一段文字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不是随便作出的,应有一定的依据,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
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健问题,教师可多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关健步骤。
有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而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和合作关系。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生命演化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圈和栖息地,初步认识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通过学习多彩的生物世界,知道了不同的生物类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但是,学生不知道环境中有哪些因素、通过何种方式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本节课就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方面探究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确立“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观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认真组织“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这一探究活动,结合自然界的实例,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帮助学生初步确立这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表里的生物 优质教案_

新课教学( 37 )分钟二、学习生字,自读课文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书写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 (3)教师适当总结。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琴弦清脆添加拒绝恐怖蟋蟀2.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条理不明显,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设置障碍。
①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
(板书:怀表有声音)②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
(板书:被迷住)③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作者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④作者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也不知说了多久。
(板书:见人就说)三、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6、7】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5 )分钟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齐读课题《表里的生物》 4.指名分段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探索言语形式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言语质量。
【学情分析】《表里的生物》讲述的故事贴近六年级学生的生活,文中父亲的态度和“我”的遭遇,都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不困难,可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单》来促进字词掌握,帮助梳理大意。
学生在三幅场景中几乎都能直接感受到“我”的好奇心,但“我”善于思考、善于联系这样的特点,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扣紧几处心理活动的句子去品读体悟才能发现。
揭示“三复情节”的过程不能枯燥生硬,必须在感性化的过程中借助假设推演来激励学生自己提炼。
帮助学生巩固深化的第二文本必须有助于新旧知识产生关联。
【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围绕“我”对父亲表里的生物产生好奇而展开,作者选取三幅场景来呈现“我”不断探索求证的过程。
最后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告知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
信以为真的“我”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颇具代表性,文字浅白易懂,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笔者先引导学生在父亲与“我”的三场较量中感受“我”好奇心的强烈,再锁定心理活动的句子探究“我”的善于思考、善于联系,接着在假设推演中发现“三复情节”的巧妙,最后布置课后练笔,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发展,从而实现“言意兼得”。
【教学目标】1.会写“清脆、玻璃、蟋蟀、蝎子”这4个重点词语。
2.了解父子间三场较量的结果,抓“我”的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3.在精读品悟中发现“三复情节”的写作手法,并创境练笔。
【教学重点】了解父子间三场较量的结果,抓“我”的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在精读品悟中发现“三复情节”的写作手法,并创境练笔。
【教具准备】教具:PPT课件。
学具:课前预习单1张。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梳理大意(一)师生谈话,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4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学字词1.激趣导入,读题设问。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
①学生发言交流。
②教师播放一组自然界中生物发出的声音。
(如牛、百灵鸟、鸭子、鹦鹉等动物的叫声)(2)讨论:除了这些有生命的生物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如雷、海浪、风等)(3)(出示旧式机械手表)这块手表能够发出声音,里面有生物吗?(4)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2)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的叫声和物体发出的声音导入新课,一下子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然后,出示旧式机械手表,学生更是充满好奇,从而引出课题“表里的生物”。
另外,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这是扫清字词障碍的必要环节。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填一填。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
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适当圈点勾画。
2.汇报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2)学生口头“填一填”。
课件出示: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部编六下语文《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表里的生物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结合预学单和《作业本》,会写“脆”“怖”“蟋”等8个生字,重点书写“蟋”“蟀”等易错字。
(二)利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梳理文中“我”形成观点的论证过程,并完成《作业本》第三题,借助图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和文中的“我”有相似经历的趣事,感受童年时代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和想象。
二、教学准备预学单,课件,磁性板贴。
三、教学过程(一)预学反馈,整体感知梳理经历1.利用学习单,交流字词的预学情况。
反馈预学,聚焦易写错词语“蟋蟀”“清脆”,在《作业本》第一题的空格内写一遍。
强化练读易读错词语“蝎子”“钵子”“蜇人”。
2.利用预学单,交流整体感知的预学情况。
(1)呈现预学单,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学生预学成果,比较发现,教师点拨。
①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发现几种答案都有最初的观点和最终的结论。
②教师点拨。
我们发现同学通过抓关键句找到了作者的最初观点和最终的结论,但是对于中间探究的过程(画波浪线的部分)大家有一些分歧,那我们就来探究小作者究竟经历了什么。
3.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探究的过程。
(1)个体学习,提取信息。
学生在书上圈画“我”如何从最初的观点得到最终结论的关键词句。
(2)展示对比,归纳提炼。
同屏展示学生的圈画的结果,聚焦共同圈画的两个方面。
(相机板书:疑问和猜想)(3)合作学习,完成导图。
(出示学习要求,明确步骤)①交流:提炼一致内容②填写:抓关键词句③练说:连起来说探究过程图示样式(4)展现学习成果,交流发现。
①聚焦第二个猜测,容易产生分歧。
预设一:表里有活的生物。
预设二:有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②点拨。
把同学的发现做一个整合提炼,就是“表里有蝎子,会蜇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贴,在黑板上共同完成导图。
③组内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导图。
(二)借助导图,分析过程探寻逻辑1.探究推测证据,感受思维过程。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会写“诞、澡”等11个字,会写“真理、定理”等28个词语。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
并说说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真理向前一步,即是谬误。
同学们,那么,真理到底是什么(唤起学生对真理这个话题的兴趣)(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简单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叶永烈探讨真理为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吧!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诞(dàn)生锲(qiè)而不舍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诞”“澡”“械”“域”“锲”,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诞”右部是“延”,不要写成“廷”;“澡”是三点水旁;“械”“域”不要忘写倒数第二笔短撇;“锲”右上部是“丰”和“刀”,不要写成“丰”和“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
(标题本身就是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学习第2自然段,并思考:句子中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不用文字而是用符号代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指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这里用符号而不是用文字,能形象地表述由“”到“!”的“拉直”。
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和“!”的区别和联系。
)3.课文是通过哪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有同一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六年级下册 语文表里的生物 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表里的生物》。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表里的生物》。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表里的生物》及相关生字词卡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物知识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2)通过展示生物知识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表里的生物》。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通过卡片或黑板,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生物知识是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动物表里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2.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能较好地观察、分析并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结构特点等;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尊重生物,和谐共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动物的表里结构及其功能;2.了解肢体的工作原理以及内脏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1.对动物的形态结构、内脏器官的名称和作用进行全面理解;2.通过对比分析动物结构的异同,推知其习性和生长发育。
教学方法1.观察法2.比较法3.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想并说出上课学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如:蚂蚁、蜜蜂和海马等。
2.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动物的表里结构及其功能,引出对动物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
3.出示蟋蟀和老鼠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它们是否有相同之处,进一步激发对课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动物的表里结构及其功能1.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普知识普及。
如:人的耳朵可以听声音,眼睛可以看到外面的事物等。
介绍动物的肢体结构及其作用,启发学生思考生物的表里结构功能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学习动物内脏器官,了解其名称和作用,并掌握相关概念。
第三步:巩固练习1.翻开课本,完成相关习题,帮助孩子深挖课程内涵,并大胆发问有关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第四步:课堂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对一些生疏的概念或问题进行澄清和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改进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关注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比较和思考有关生物结构和功能的问题,拓展其研究领域和思考角度,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2.进一步介绍动物的分类和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探讨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其生存和繁衍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通用5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5个字,会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印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人们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手表,那你们听说过表中的生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表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2.大致了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冯至,看看他在小时候是如何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蝎(xiē)子钵(bō)子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脆”“蟋”“蟀”,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2.点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
(在小时候的作者看来,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3.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表在那个贫困年代,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除了具有掌握时间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生物的组成和分类;2.能够了解生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形态特征;3.能够理解植物的特殊生长形态;4.能够学会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5.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的《表里的生物》一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内容:1.生物的组成和分类;2.生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形态特征;3.植物的特殊生长形态;4.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5.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设计知识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上一个主题的知识;2.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生物,让他们了解自然中的生物种类和生活习性。
核心教学生物的组成和分类1.竖排读课文,对生物的基本组成及分类进行简短讲解;2.制作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生物;3.总结不同生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生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形态特征1.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生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形态特征;2.让学生将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总结生物的适应性。
植物的特殊生长形态1.通过图片展示植物的特殊生长形态;2.让学生将不同植物的生长形态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
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1.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形态的观察和记录;2.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生物形态进行记录和汇总;3.讨论不同学生观察到的同一种生物的共性和差异性。
实验探究1.设计一项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形态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享。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与反思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回答学生的疑问,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反馈。
四、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学生上课的参与度、专注度等;2.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课后测验,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3.收集学生的成果,包括记录和汇总的笔记和实验报告,查看学生学习的收获和进步。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学习:教师讲授、组卡片分类、图片展示、实验探究等。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设计方案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一)生字:秒:秒表,秒针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拨:拨号,拨弄,拨打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怖:恐怖,阴森可怖(二)正音字:琴弦(xián)清脆(cuì)立即(jí)玻璃(li)蝉(chán)(三)多音字: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动)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四)近(反)义词:立即--马上呈现--显现增加--减少拒绝--接受(五)生词解释: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四,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表里的生物》教案(最新5篇)

《表里的生物》教案(最新5篇)《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知道“我”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并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表里面有没有什么生物?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
(1)读通读顺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3)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
2、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3、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是分两部分写的: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被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只许看,不许动。
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三、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进行体会。
(学生画出相关句子,思考,朗读)(1)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里的生物》部编版

-在写作实践的难点上,教师应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如构思、草稿、修改等过程,并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蚂蚁搬家的过程,运用说明方法和生动语言,写成一篇富有画面感的短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里的生物》部编版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表里的生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表里的生物》的阅读与理解;
2.学习生字词:譬如、PIAO piāo、规律、清脆、纳闷等;
3.体会作者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奇妙现象的过程;
4.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5.学习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特点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表里的生物》课文,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提升写作技巧;
3.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生物奇妙之处,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表里的生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一些小生物的行为?”(如蚂蚁搬家、蜜蜂采蜜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物的奇妙世界。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含义,如生物的规律行为与生活哲学的联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第1篇】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需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
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
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效的。
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物”这个概念,了解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学习使用“表里”这个词语,理解其在生物学中的含义;
3.掌握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教学重点
1.生物的特点及分类;
2.“表里”在生物学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生物的表里之分;
2.掌握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践。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引入生物知识:小动物、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
2.导入“表里”概念:提问学生“什么是表里?在生物学中,‘表里’有什么含义?”
讲解环节
1.讲解生物的特点及分类:从形态、生命活动、生境等方面进行讲解;
2.讲解“表里”概念:生物的内部和外部都有表里之分,比如鱼的鳞片、人的皮肤、狗的毛发等。
实践环节
1.观察生物的表里:让学生观察鱼类、昆虫、植物等生物,感受他们内部和外部的不同;
2.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设计一个“表里”主题的海报,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练习环节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表里”方面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2.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与生物有关的话题,写一篇文章。
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生物的特点、分类和“表里”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同时也鼓励他们思考与交流,使学习更加活跃和生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里的生物》优秀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表里的生物》优秀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写“脆、拦”等5个字,会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印证自己的观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人们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手表,那你们听说过表中的生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表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
2.大致了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冯至,看看他在小时候是如何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蝎(xiē)子钵(bō)子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脆”“蟋”“蟀”,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
2.点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
(在小时候的作者看来,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3.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
(表在那个贫困年代,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除了具有掌握时间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
父亲怕被孩子弄坏了,所以规定:不许动。
)
4.读课文第2~1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怎样的好奇心驱使下,发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作者唯恐父亲把这个“美丽的世界”盖上指的是什么
(在“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的驱使下,父亲终于打开了表盖。
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指“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面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
四、课堂小结。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现象,然后经过思考得出结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点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从“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认知下,到发现手表发声和谐的好奇,再到推测表里有生物,最后到作者懂得其中道理,不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为止。
)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强烈好奇心以及想探究事物本质的煎熬。
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示表里的生物。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父亲,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3)点名说说这些描写哪些让你很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读,听后进行点评。
2.思考下列问题。
(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
(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
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听声音,想伸手摸一摸表。
父亲却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好奇心强。
)
(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些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渴求知识、求知欲强)
三、深入学习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表达了作者的惊讶之情,整段表现了“我”弄清事情缘由之后的满足和愉悦。
)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
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有疑惑,但是整段侧重于表现美妙声音带来的愉悦。
)
3.课文中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
候才不说了。
”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慢慢长大了,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所以不说了。
)
四、拓展延伸。
1.童年的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当时你是怎么
想的
(提示:重点在好奇心的产生和探究的过程上。
)
2.文章中多处使用了引号,说说它的作用。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作用:表示引语;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等。
)
3.结合课文分析:为什么童年的事件是人生的珍宝?
(童年时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
4.作业: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你的童年趣事写一写。
(提示:注意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
)
表里的生物思考观察探索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关于生物声音的相关情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时,重视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同时重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回忆,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