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教案课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心理学基础》

(Psychology)

课程教案

撰写人:朱晓斌

制作时间:2012年8月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案

《心理学基础》教案

专业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Psychology)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34 学时

授课教师:朱晓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院,心理学系主任)

网络课堂:

个人Email: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40%) + 闭卷考试(70%)

注意事项:迟到或早退一次,扣总评分5分。

上课缺席一次,扣总评分15分。

主要教材:

张厚粲:《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主要参考书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英]朱莉娅.贝里曼等:《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美]罗伯特.索拉索:《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上、下),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5. [美]加德纳.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6. [美].波林:《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主要学术期刊:

1. 《心理学学报》(中科院)

2. 《心理学新进展》(中科院)

3. 《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

4. 《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

5. 《心理学新探》(江西师范大学)

6.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

7. Educational Psychology(美国)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加德纳.墨菲)第一版前言:

心理学,就探讨精神的本质及其活动的意义来说,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学科,一门在古希腊就已达到高水平并随着欧洲文明每一发展阶段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哲学密切相关联)的学科。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要素。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研究意识的功能,认为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3. 格式塔心理学

研究意识的组织,认为意识体验与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4. 行为主义心理学

研究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认为只有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S-R)

5. 精神分析心理学

研究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认为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研究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认为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7. 认知心理学

研究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认为不了解人如何获取、储存和对信息的加工,就不可能对人的行为有真正充分的理解。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临床/咨询以及其它应用心理学;

认知神经科学;

分化趋势;

……

二、心理学的功能

1. 描述行为

2. 解释行为

3. 预测行为

4. 控制行为

5. 改善行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觉自己的活动正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从而导致结果失真。

2.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问卷法是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问卷要有信度和效度,调查对象具有随机性。

访谈法是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研究法。

3.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常用于临床、咨询中。

Eg:超常儿童。?

4.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第二章毕生发展

第一节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一、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一)认知发展特点

(1)由近及远,认识周围事物后扩展到较远的事物;

(2)由偏到全,先认识事物某一特征,进而认识其整体特征;

(3)由表及里,认识事物表面特征后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4)由浅入深,儿童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5)由绝对到相对;

(6)缺乏可逆性到具有可逆性。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可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2. 前运算阶段(2-7岁);

3.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 形式运算阶段(12-成人)。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的儿童通过感觉与行动的协调来组织经验,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平衡,而不是依靠语言,即前语言的认知行为。

儿童开始发现自己与外部事物的区别,并且开始懂得被遮住的东西还是存在的,即客体永久性或者物体恒常性(见实验一)。

实验一客体永久性实验

实验开始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以为这个玩具已经不存在,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说明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

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这说明儿童已经建立起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的儿童开始运用语言,并且学会用表征符号来表示周围的人事物。但是此时的表象是直观、静态的,且没有逻辑结构。

正因为表象缺乏逻辑机构,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无法达到守恒,缺乏可逆性(见实验二),还具有自我中心性(见实验三)。

实验二守恒实验

实验开始首先给儿童呈现两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状一样),然后把这两杯水倒入不同口径的杯子里,问儿童哪一个杯子的水多(或一样多)。7岁以下的儿童往往会认为杯子里水的高度越高,水就越多。

实验三三山实验

这个实验的实验材料是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