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是指中国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五个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这些理念包括:
1. 创新性: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 经典性: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理解和扎实掌握,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传统和经典概念的理解。
3. 连续性:强调数学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知识的连续框架,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融合性: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5. 实践性: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五大课程理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中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和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
新课程重视学习过程的设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数学教学,有目的地让学生经历各种过程,从中获得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体验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教师讲解各种解题“方法”和各种类型题目的结论,学生死记这些“方法”和结论,使用这些“方法”和结论来套出其他题目的答案,当遇到难题时,不是也不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求解问题,而是在头脑中搜索老师讲过的例题,其思维方式是回忆,而不是分析,由于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就会出现教师方法讲了三遍,但学生仍不能灵活掌握的现象。
学生运用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自主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有益的体验,这是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所必须的。
2.重视合作探究,忌停留于形式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学生由过去从开始学习科学的概念、规律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授人以渔”的模式则对我们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新课程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和独立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1. 提倡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动机和主动学习能力。
在教学《分数》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分数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培养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总结等方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几何》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些几何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比较不同的图形、进行推理论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创新意识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音频、视频、动画等,来呈现数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彼此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 •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
•在转换角色活动中学习 •在求变求异活动中学习 •在选择归类活动中学习 •在合作互动活动中学习 •在情境体验活动中学习
(三)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1.内容设计科学化
•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
•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 学习心理规律也是科学的总结。
•不要把统一讲解变成统一操练,也不要要求所 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认识,接受 同样的结论。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 而不是从教材或教师假想的问题出 发。
•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 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 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自 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 一矛盾,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思。
性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的转向
关注知识
给出知识
关注学生
引起活动
教材 教案 学案
(一)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三维”目标的有机整体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
Y
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核心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1.数学化设计理念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 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 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 过程就是数学化。
2.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数 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 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
3.活动化设计理念
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 动态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 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 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 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标数学完全解读

新课标数学完全解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新课标数学进行全面解读,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教学要求。
# 一、新课标数学的核心理念1. 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教学。
2. 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3. 知识与能力并重: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4. 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二、新课标数学的教学内容1. 基础数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数学概念和运算。
2.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3. 数学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数学文化: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 三、新课标数学的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学习数学知识。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项目式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数学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 四、新课标数学的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最终结果。
2.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形成性评价:通过定期的测试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 五、新课标数学的教学资源1. 教材:新课标教材注重内容的更新和丰富,以及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四要素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四要素作者:佚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的本质有了重大的改变,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
一、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知识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地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二、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寻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情况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当学生对他人的思路、方法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也应当首先对其尊重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结构化”数学教学课题

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结构化”数学教学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结构化教学,利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将各种知识构建成为知识框架,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整体性,进而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简,产。
一、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内涵结构化学习是以数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进行转化、迁移、梳理、归纳、整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与方式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观察、思考、假设、验证、反思,需要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需要发现本质的数学规律,从而建构出全新的认识结构。
结构化既体现在内容的结构性上,也体现在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构性上,既体现在知识系统的结构性上,也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结构性上,既体现在老师课堂结构、板书形式的结构化上,也体现在学生思维结构化的孕育和发展上。
单元结构化教学是基于数学大概念,以有结构的教,促进有目标、有结构、有关联地学。
将单元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认知,数学结构化教学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站在整体化,系统化的高度组织教学,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融会贯通,形成较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的教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可以改变以往零碎化知识教学的形式。
知识体系整体大于知识体系各部分之和,数学教学要用数学的"大概念、大情境、大主题、大任务、大问题”将数学知识中相同或相似乃至相对、相反的意义模块进行统整、优化、组合,使得数学知识成为更具生长力的结构体。
其关键是将”结构化"和"大概念"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全过程之中,“充分依据结构、牛成结构、拓展教学评研究结构、发展结构思维,培育数学素养"二、开展单元“结构化”教学的方法在开展基于单元整体的数学结构化教学时,教师应整合数学知识板块促进学生的思维结构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促进数学知识的整体化教学结构的关联使得数学教学脉络清晰。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如:方程 的 正根的个数是多少? 直接计算不容易, 把方程转化为两个函 数,分别作出图像, 交点中的正的x值
x 2 5x 2
2 x
就是正根。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原则 数学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水平。 低级水平是介绍数学概念,陈述数学定理 和公式,指出解题的程式和套路,以便通过考 试。 高级水平是着眼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 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 的数学思考,经过思维训练,获得数学美学的 享受。
南阳市教育局召开研讨会
双分管理教学课堂掠影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交,展示自我”教学模式
焦作永威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 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 ,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 ”字,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 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 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 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4.教师合理引导和学生探究发现相结合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个体的参与主要是学生 对于数学问题(包括数学习题)的探究,而教 师的引导,则主要表现为知识讲授的计划、数 学问题的设计以及在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提供 适当帮助等。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发 现活动将陷入盲目无章、毫无效率,三维目标 无从实现;而没有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 探究,知识就无法转化为能力,学生也不能获 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数学教育的三大功能: 1 实用性功能 2 思维训练功能 3 选拔性功能
初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现在,新课程理念已经在全国全面推行了.数学教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遭遇了强有力的冲击.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把之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重视情景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新课程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尽量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例1: 在教”扇形的面积”时,课题引入的部分可播放一段(上甘岭)中机枪扫射的战争场面.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敌人碉堡的机枪射程是100米,机枪转动的角度是60 “.那么机枪的控制区域是多大?”这就自然引入了扇形的面积问题,这本是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但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大多数同学都很感兴趣,因此解决问题就比较容易了.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从中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交流能力,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2: (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用火柴棒搭三角形的游戏来创设情景,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搭三角形,然后讨论搭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多少根?1,按图搭三角形2,找出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根数之间的关系3,得出结论这种开放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的数学基础,也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不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例3: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可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将下面这道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求解: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9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问题提出,学生反映热烈,根据掌握的程度,给出了很多答案,例如;1,甲乙合做,需多少小时完成?2,先由甲单独做2小时,剩下的部分甲,乙合做,共需多少小时完成?3,先由甲单独做2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剩下部分需要多少小时完成?4,甲,乙合做2小时,再由甲单独完成剩下的部分,共需要多少小时完成?这类题目,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进行创新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能力.不同能力的同学编出不同的题目,这样既能使学习较强的同学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能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独立完成作业.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由此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看一些课外书,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创新数学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例4: 在教学“二此根式的加减法”时,可让学生先自学课本内容.然后要求他们相互提出问题,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景:生1问:同类二次根式一定是最简二次根式吗?生2答:不是.如与是同类二次根式,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生1又问:为什么?生3抢着答:因为可化简为 , 可化简为 ,说明与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的被开方数相等,根指数也相同——这种学生争相发言,气氛热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听到了同学的发言,了解到他人的思路,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提升,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体现了合作交流.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树立新观念,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实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利用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深刻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评价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进步,并加以赞扬,让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合理应用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应用.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方式予以演示,使课堂气氛更加主动活泼,学生思维活跃,内容易于理解.但是,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使多媒体走入误区.本来一句话可以理解的,可利用多媒体增加了许多时间.只要一讲课就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未必好.数学重在培养学生思维,单靠视,听是不能解决的,要靠多动脑,多想象,多思维,其间利弊,要认真权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
-1 6— 1 — 3优化课 堂教学环节
学 。在教 学 中 ,从 高 一学 生 实 际 出发 ,采 取 “ 起 点 、 低
以函数 为例 , 逻辑 的角度看 , 从 函数 概 念 主要包 含定 性 、 期性 、 称性 等 性 质和 一 些 具体 的特 殊 函数 , 周 对 如指
值 奇 1 )立 足 课 标 和 教 材 ,尊 重 学 生 实 际 , 实行 层 次教 义域 、 域 、对 应 法 则 三要 素 ,以及 函数 的单 调性 、 偶
\ 学园地 \ 教
1 . 9 9 j i s . 6 1 4 9 . 0 0 1 . 1 0 3 6 / . s n 1 7 — 8 X 2 1. 0 16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数 学 教 学 策 略
玄立莲
1与时俱进的教学理 念
新 课 程标 准 理念 要 求 教师 从 片面 注 重 知识 的传 授 转
2 本 小节还有 哪些定理 、 质及公式 , ) 性 它们是如何得 到的, 数学 的思 考 ,用 数学 的 眼光 去 看世 界 ,去 了解世 界 。而 教 你 看 过之 后 能否复 述一遍 ?3 对照 课本上 的例 题 , 能否 对数 学 教 师来 说 ,要 从 “ ”的角 度 去 看数 学 去挖 掘数 ) 你
查 、 审视 学 生在 学 习过程 中学 到 了什 么 ,遇 到 了什 么 ,
要他 们 偏 离课 堂 主题 。一般 要 求课 堂 三 分之 二 的时 间是
形 成 了怎样 的 能力 ,发现 并 解 决什 么 问题 ,这 种 反 思有 属 于学 生 的 。在 课堂 上 ,让 学 生 学会 自己动 手 , 自己动 利 于 学 生观 察 能力 、 自学能 力 、实 验 能力 、思维 能 力和 脑 ,甚 至 可 以分 组讨 论 ,练 习 比赛 ,这样 可 以活跃 课堂 创 新 能力 的提 高 。 气氛 ,提 高学 生 学 习的 兴趣 与 信心 ,让 学生 自己体 会到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教学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要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以新课改为依据,不断总结、创新,改进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为有效,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本文在这种新形势下从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要求做到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使教学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年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思维活动。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不同,它具有自觉性与能动性。
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
那么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打好数学基础,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数学基础是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基本技能,如果只牢记一些定义、定理之类的基础知识,而不会用,那么这些基础知识也是无用的。
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在伴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进行的,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才能逐渐由学数学到会学数学、爱学数学,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要老师从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发展目标出发,调整我们的视角,树立新的观念,踏踏实实去做,一定会实现有效教育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强调数学的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过程中的一些结论,要相信“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
数学的教学过程分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应用解题的探索过程。
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
一份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的教学设计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新课标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数学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一份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的教学设计,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内容设计1.体现实际应用在新课标理念中,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可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数学建模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应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跨学科融合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入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跨学科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强调信息技术应用新课标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数学教学设计可融入信息技术,如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认识。
三、教学方法选择1.启发式教学法新课标倡导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教学设计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新课标倡导合作和共享,教学设计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学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新课标提倡多元化评价,教学设计中可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2.能力评价教学设计中可设置能力评价的环节,如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等,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3.自评与互评在评价方式中引入自评与互评的环节,让学生自主评价并接受同伴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五、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估1.教学实施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新课程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是当前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机械记忆和计算为主,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和厌恶。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小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法,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老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解题,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中心和孤立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老师还可以倡导学生在课外积极参与数学角逐、数学比赛等活动,通过参与竞赛来感受合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进。
新课程最大的变化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向学生主体的探究学习。
这一新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促进学生兴趣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只有让学生喜欢学数学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采用游戏方式教授数学问题,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讲述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让学生用图形、模型等方式来体验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把学生置于某种情境中,使之感受到身临其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场景、生活逻辑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重点。
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来感受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让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紧密抓住新课程理念,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观新课标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人格不断健全,道德不断发展,让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这一项已成为基础教育不能偏离的方向,而且是新的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使命。
具体地说有这样几层意思: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被认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新的地位,带来了教学设计理念的根本变革,那就是要从文本走向人本,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
它通过一系列有影响、有目的、有计划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不断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和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2、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的不同。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不但其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千差万别。
针对这一特点,新课程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引导学生。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透彻地理解数学课程理念,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建立起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
一、数学教学要生活化例如:小学数学中有一些常见量的教学,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和掌握起来困难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把这些常见量作为一种纯粹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就不利于学生对常见量的理解和掌握。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并解掌握这些常见量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相关的学习知识,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走进生活,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生活实践、操作、体验,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让生活走进教学课堂如我在教学元、角、分这部分内容前1——2天,布置以下几个作业,让家长帮助完成。
1、买一本作业本,一只铅笔,一块橡皮擦分别用多少钱?2、到超市里调查一下生活用品行(如一块香皂,一块毛巾,一瓶矿泉水,一包盐)的单价是多少?(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我在教学克、千克的时候,先让几个学生做“背一背”的游戏,又让学生把尺子、书分別放在手上掂一掂,引出物体有轻有重,然后问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有斤、公斤、克、千克后,接着问1克有多重?1千克又有多重?引出问题后,我把准备好的一些2分硬币分给学生,介绍一个2 分硬币大约是1 克,让他们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1克到底有多重?再把每袋1千克的食盐放在手上掂一掂,体会1千克到底有多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
(三)教学要以人为本,到生活活动中去学习、操作、体验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的教学,这几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尺子、手势比划出来,学生容易掌握,千米是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课堂上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到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先让学生测量出10米的长度,再测量100米的长度,学生知道了10米、100米有多长后,然后让学生明白1千米就是10个100米,让学生真正体会1千米的长度。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思维、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学习。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该适合新课程理念,注重从全面、多角度和趣味性的角度出发,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 多角度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案例学习、课题式学习等,以此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通过不同的视角去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
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趣味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例如通过游戏、竞赛、绘画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事物,比如魔术、足球、绘本等来设计数学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动力。
3. 互动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例如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利用小组学习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让学生在互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式教学,即以真实的场景为背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操场上测量面积,以此让学生深刻感受面积的概念和原理。
实践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5. 情感教育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样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人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多角度教学、趣味化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和情感教育。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精心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动脑、动口、动手的课堂实践活动,构建数学新课堂。
一、角色转换,激发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们要运用一些方法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测以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他们从信息的被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因此,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能使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再发给每个人一张纸,上面印着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是怎样的。
学生间的差异呈现出:有的画图、有的测量、有的计算、有的无从下手——。
这时我针对不同状况的学生予以提示,对发楞的学生说:告诉什么,你就能算了?你有办法知道所需的条件吗?对测量的学生说:需要注意,量出的长度会有误差,请取整厘米数。
对没有思路的学生说:如果这个图是长方形,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你有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经过我的启发,学生排除了探究障碍,畅通探究路径,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养教育的功能。
数学教育援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言语表达现实世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开展,探寻事物变化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一、新课标课程理念2022版新课标指出:探究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觉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运用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模型观念和数据观念。
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严谨、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能够回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情境设计情境包含: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每种情境可以分为熟悉的,关联的,综合的。
什么是问题情境根本解释是在肯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
心理学解释是在社会心理学中,情境指影响事物发生或对机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
也指在肯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感情气氛。
“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含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含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恰当的情境素材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
教学情境也指具有肯定感情气氛的教学活动。
它的意义在于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例如:认识三角形〞一节中,教师可以提出:我们农村盖房子,都用木头做的梁,你了解它是怎样做的吗?你能画出它的形状吗?你了解为什么这样做吗?问题刚问完,学生们的兴趣高涨,纷纷议论,学习气氛一下子被活泼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化被动为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究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给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本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把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揭示实际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例如,讲解概率知识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l.盒子里有4只黑球和5只白球,任意取一球,请问:取出黑球的概率是多少?取出白球的概率是多少?取出白球或黑球的概率又是多少?2.不玩电脑游戏的同学比经常玩电脑游戏的同学发生近视的概率低32%,请分析此说法的对错。
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讲解有关的数学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简单易懂。
另外,教师还要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如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等,都是数学资源的重
要途径和来源)并灵活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数学教学,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又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便于学生“攻坚”的课堂气氛,并给予充足的时间,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获得正确的数学知识。
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还拓展了他们理性思维能力,使之获得对于抽象知识的形象认识以及深刻理解。
比如在练习y=kx+b(k≠0)和 y=kx(k≠0)这两个函数时,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两个函数,可以提问学生:假如把前面的函数比做小蝌蚪,那么后面的函数应该比做成什么呢?学生略加思索,会回答:青蛙!这时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比做青蛙呢?学生们会回答:前一个函数的常数b就像小蝌蚪的尾巴,后面的函数没有尾巴所以就成了青蛙了。
这时教师应立即对他们的敏捷反应和准确表述给予表扬,从而刺激其他学生争着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能活跃起来。
三、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工作重心。
思维的主体是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提高要在问题情境
中展开,以问题为工具,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手段,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活跃度,突破思维的屏障,使思维模式成熟化。
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这一内容时,可以拿教室中的实物当做道具,如让同学们把教室中靠墙的拖把、悬挂的风扇叶,都看成一条直线,然后教师可以向同学们发问,这些直线和教室地面有什么位置关系?随后学生们利用以前所学的直线和平
面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回答教师是相交的,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学生们在仔细观察后得出有区别,直线和地面的相对位置不同。
于是教师就可以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所以线面相交不能准确地说明线和面的关系,所以我们还要考虑相对位置和夹角问题,这样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既可以把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展现给同学们,又可以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产生对未知的好奇和知识的渴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活动的效率,诱发学生的问题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于促进现代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中数学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让学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来开展教学,如教学“椭圆的定义”时,可以
设计一个制作椭圆的课题方案,让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来动手制作椭圆,探究椭圆的构造方法,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还可以利用形象直观的flash动画来帮助学生掌握椭圆和其他圆锥之间的联系,这就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了立体化的数学信息空间,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与类比,加强对椭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苏梅.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南方论刊.2007(01).
[2]王学红.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研究[j].管理观
察.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