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第二节 百日维新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
2020高中历史 第9章 中国戊戌变法 第2节 百日维新教案(含解析)1
第二节百日维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1.重点: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2.难点:维新变法的推行条件、特点及对其评价。
知识点一变法救亡呼声再度高涨1.导火线: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2.表现(1)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万言书,呼吁及时变法,革旧图新。
(2)1898年1月,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五位大臣会见康有为,康有为指出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康有为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并提出了具体变法措施。
(4)康有为进呈《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两书,为光绪帝提供实施“变政”的样板.(5)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保国会。
在其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实行维新变法。
2.内容(1)政治方面①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删订则例。
②开放言路,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③废除旗人靠国家供养特权,允许他们自谋生计.④整顿和澄清吏治。
(2)经济方面①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保护和促进农工商等各业的发展。
②改革财政,编制预算方案等。
(3)军事方面①用新法精练陆军。
②添置兵舰,扩建海军.③裁汰旧式军队.(4)文教方面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②设立大学堂和各级中小学堂,派遣留学生,实行新式教育.③设立译书局,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④奖励创新性著述。
3.评价(1)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2)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改革不彻底。
(3)在维新派的推动和光绪帝的督导下,有些新政得以实行。
(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深度点拨] 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阶级本质暴露无遗。
探究点百日维新的特点[史料应用](1)概括史料一中戊戌变法法令中的除旧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与弊端,说明了什么?【提示】(1)措施: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积极作用: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9章中国戊戌变法第2节百日维新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1)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9章中国戊戌变法第2节百日维新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1)1.导火线: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2.表现(1)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万言书,呼吁及时变法,革旧图新。
(2)1898年1月,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五位大臣会见康有为,康有为指出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康有为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并提出了具体变法措施。
(4)康有为进呈《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两书,为光绪帝提供实施“变政”的样板。
(5)1898年4月,康有为在发起组织保国会。
在其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深度点拨] 康梁等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的实质是什么?以康梁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这充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材整理2 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实行维新变法。
2.内容(1)政治方面①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删订则例。
②开放言路,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③废除旗人靠国家供养特权,允许他们自谋生计。
④整顿和澄清吏治。
(2)经济方面①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保护和促进农工商等各业的发展。
②改革财政,编制预算方案等。
(3)军事方面①用新法精练陆军。
②添置兵舰,扩建海军。
③裁汰旧式军队。
(4)文教方面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②设立大学堂和各级中小学堂,派遣留学生,实行新式教育。
③设立译书局,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④奖励创新性著述。
3.评价(1)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2)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改革不彻底。
(3)在维新派的推动和光绪帝的督导下,有些新政得以实行。
(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
[深度点拨] 如何看待光绪帝支持变法这一事实?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阶级本质暴露无遗。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3节《百日维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节《百日维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1一、基本说明模块: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年级:高中二年级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属的章节:第九单元第3课学时数:45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百日维新前瓜分豆剖的严峻局势、保国会的建立、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
(2)通过学习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百日维新的史实,理解变法与救亡之间的关系(3)通过对戊戌变法主要内容和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对百日维新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变法顺应历史潮流,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的精神。
2、内容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也是整个戊戌变法的高潮部分,从内容上分析,可以将本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的是促成戊戌变法运动进入政治实践阶段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的是百日维新的具体措施(内容),第三部分则是简要评述了百日维新的措施带来的直接影响。
3、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三中已经学习了戊戌变法的部分内容,结合初中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对本节所涉及的百日维新的直接背景及百日维新的简要评述都有比较翔实的了解,而对百日维新的具体措施相反显得陌生一些;经过对三本必修的学习,作为文科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归纳、概括、分析、评价历史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4、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本节知识已经比较熟悉的这种状况,决定运用开放的理念、民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掌握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理解变法的紧迫性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性,最后对百日维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历时概念。
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构建民主、开放、引导型的课堂,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参与。
高中历史9-2 百日维新教案人民版选修1
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
进步: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
总之,维新变法要求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4)政策:①对办事不力严惩不怠;②提拔维新派人士;③急颁诏令:(具体见教材第123-124页)
探究活动1: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三、维新变法的影响;
1、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维新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近代民族意识,促进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②内容:历陈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紧迫性。
③结果:最终引起光绪帝重视。
(2)康有为1898年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①原因:光绪帝诏令康有为拟出变法的具体办法。
②意义:它是康有为第一次受皇帝之命提出的具体变法措施,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
2、百日维新;
(1)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也是变法的宣言书),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进步:有利于保护农工商业,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军事
裁汰
绿营
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改用西法训练
进步: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九 二 、百日维新 Word版含答案
1.背景(1)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
(2)康有为再次上书,终于引起光绪帝的重视。
(3)1898年1月,康有为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呼吁实行变法。
2.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是维新变法的宣言书和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
3.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方面: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3)军事方面: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
(4)文教方面: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校,创办各种专业学堂以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4.光绪帝采取猛进政策诏令各官署,应办诸事,限期执行,否则严惩不贷。
[深化认知]变法措施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只字不提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个要害问题,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变法只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发动广大民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度的巨大力量。
1.新政危机(1)原因:变法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招致他们的抵制和反对。
(2)表现:①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免去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沉重打击了光绪帝和维新派。
②胁迫光绪帝,规定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③大力提拔亲信荣禄,授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④袁世凯倒向慈禧一边。
2.戊戌政变(1)囚禁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2)搜捕维新党人:①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流亡日本。
②谭嗣同、刘光第等人被捕,慷慨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③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罢黜,或被放逐。
(3)变法失败:政变之后,顽固派取缔学会,封闭报刊,新政措施中唯有京师大学堂等得以保留。
“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深化认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3《百日维新》优质学案(5页)语文
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程标准: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百日维新的特点。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①认真阅读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百日维新(1)概况导火线:1897年11月,。
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上呈,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颁布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持续时间:至(2)内容内容进步性或局限性政治经济军事文教2.戊戌政变(1)原因:戊戌变法的一系列措施损害了一慈禧太后为首的的利益,招致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2)概况慈禧逼迫光绪帝免去的一切职务。
慈禧重新控制了光绪皇帝,抓住了朝廷的,使光绪帝无法重用维新派和支持变法的帝党官员。
慈禧提拔亲信授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面对慈禧的打击,光绪和维新派试图抗争,但他们、,走投无路之下便去拉拢新军统帅。
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倒向慈禧太后一边。
9月28日,、、、、、等六人慷慨赴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3)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将光绪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3.戊戌余音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的阴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维新变法传播了西方的和,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维新变法促进了的迅速到来。
(二)预习检测1.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解析:C项使一部分顽固派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触及其利益。
答案:C2.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解析: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并非受到慈禧太后指使,而是由他的反动本质和两面三刀的做人原则所决定的。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4课戊戌政变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顽固派对变法的破坏1.代表人物(1)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
(2)新势力:以光绪帝为首。
2.交锋举措(1)旧势力①慈禧太后解除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官员对新政抵制。
④荣禄等人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
(2)新势力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没有结果。
[深度点拨] 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的权力;维新派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变法的结果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杨锐等人商议对策,授以密谕。
(2)谭嗣同带密谕夜访袁世凯。
(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经过(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军机四卿及其他维新派人士。
28日,谭嗣同等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3)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深度点拨]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37“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谭嗣同这些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提示一方面表现了维新志士浓烈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变法简单而偏颇的认识。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二节百日维新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
第二节 百日维新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简述百日
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 维新的主要内
张的原因。 容,分析其特
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 点。
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变法救亡呼声再度高涨 1.背景:1897 年冬,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悍然 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历程 (1)面对危局,康有为向光绪帝上__万__言__书____,呼吁及时变法, 革旧图新。
百日维新的特点 史料一 19 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必须对帝国进行一次 彻底的改革。1898 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 被称为“百日维新”。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①建 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 立一支军队。
史料二 下图是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 感召之下,②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 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
①体现了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②说明光绪帝并没有实权,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1)据史料一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 提示 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君”与“秀才”共谋国是的 结果是什么?“秀才”的哪些主张未被国君采纳? 提示 颁布《定国是诏》,进行戊戌变法。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 为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 张。
(4)1898 年 4 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___保__国__会___,已与近代资产 阶级政党有相似之处;发表演说,救亡保国。又成立了保滇会、 保浙会、__保__川__会____等团体。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深度认识] 戊戌变法是在 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 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 场政治活动。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百日维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张的原因。
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变法救亡呼声再度高涨1.背景:1897年冬,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悍然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历程(1)面对危局,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万言书,呼吁及时变法,革旧图新。
(2)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五大臣,奉旨在总理衙门西花厅会见康有为,康有为指出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仿效日本变法是有效的途径。
(3)光绪帝特让康有为“条陈所见”,康有为再次上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具体变法措施;相继向光绪帝进呈了《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两书,坚定了光绪帝实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4)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保国会,已与近代资产阶级政党有相似之处;发表演说,救亡保国。
又成立了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等团体。
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深度认识] 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
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
二、百日维新1.实施: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实行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又称其为“百日维新”。
2.主要内容(1)政治:精减机构、裁汰冗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特权,自谋生计;整顿吏治。
(2)经济: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保护和促进农工商等各业的发展;改革财政,编制预算方案等。
(3)军事:用新法精练陆军;扩建海军;裁汰旧式军队。
(4)文教: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大学堂和各级中小学堂,派遣留学生;设立译书局等。
3.评价(1)不彻底:没有涉及实行宪政的事项,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新政方案大多没有实行。
(2)积极作用: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一些新政措施得以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
[名师点拨] 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而维新派主要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最终目的的不一致使他们很难走到一起。
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阶级本性暴露无遗,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也体现了出来。
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和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2.百日维新在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史料一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①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己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史料二“皇上若决定变法,请②先举三者。
……诏定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通‘值’)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
……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①说明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②说明康有为上书请求皇帝先办好三件事,提出了变法的纲领计划。
(1)根据史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
提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史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提示有利于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有利于维新派和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推动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
(3)《应诏统筹全局折》在变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提示《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客观条件醒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相继成立维新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个人努力百日维新的特点史料一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必须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
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①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史料二下图是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②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
①体现了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②说明光绪帝并没有实权,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1)据史料一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
提示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君”与“秀才”共谋国是的结果是什么?“秀才”的哪些主张未被国君采纳?提示颁布《定国是诏》,进行戊戌变法。
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百日维新的特点从维新变法的内容、性质、目的、作用等多个角度来把握,具体表现如下:(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上至经济基础,下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戊戌变法的性质1.从背景和条件来看: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的,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因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从纲领和内容来看: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要求光绪帝仿效日本、俄国的改革进行变法,从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适应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一、选择题1.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在必行。
这是基于(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解析:选A。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就是受这一背景的影响。
B、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2.1898年1月,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系统阐发了维新变法的理论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建议D.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解析:选C。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变法建议,蕴含了百日维新的指导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内容;B、D两项是康有为在1895-1898年一贯宣传的思想主张。
3.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A.强学会B.保国会C.共进会D.兴中会解析:选B。
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各地设立分会,已具有了政党性质。
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解析:选D。
维新派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的科举制度,这本身已上升到制度变革的层面。
因此,“中体西用”的基本含义,是用西方进步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这里所说的“体”“用”与地主阶级洋务派有着明显的不同。
5.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外务部解析:选A。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书并未涉及设立议院和制定宪法的内容,设立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
6.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办学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D.行宪法,大开国会解析:选D。
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并不代表实行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其变法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故D项不属于维新变法的法令,符合题意。
7.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答谢康有为救驾B.挽救民族危亡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D.做一个有为之君解析:选C。
A项是干扰项,D项是现在的评价;B、C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根本目的”之意的是C项。
8.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A。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书皇帝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变法的方式;从康、梁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从变法法令的具体内容可看出缺乏维新派力主的君主立宪等核心内容。
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A项符合题意。
9.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解析:选A。
依据教材可知,光绪帝并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张,故百日维新未能全面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10.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解析:选B。
作为亲王,雇外国军官训练自己的儿子,这是受戊戌变法军事改革措施的影响,说明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