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解剖断层影像解剖讲义
合集下载
鞍区解剖及相关疾病PPT课件
视觉传导功能
视神经从眼球出发,经过 视神经管进入颅内,在鞍 区与大脑皮层相连,传递 视觉信号。
颅内血液供应功能
颈内动脉在鞍区进入颅内, 为大脑提供血液供应。
02
鞍区解剖结构详解
颅骨及脑膜
颅骨
鞍区位于颅骨内,周围有额骨、蝶骨 和枕骨环绕。颅骨对鞍区起到保护作 用。
脑膜
鞍区周围有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三层脑膜,对脑组织起到支撑、保护 和缓冲作用。
诊断方法与流程
诊断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
诊断流程
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的起始时间、 发展过程和伴随症状。然后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 的体征,如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等。根据需要,医 生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 以了解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理情况。最后,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如CT、 MRI等,以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脑实质及神经
大脑组织
鞍区位于大脑前部,周围有大脑额叶、颞叶和顶叶等区域。这些区域控制着人 体的各种功能。
神经纤维
鞍区内有大量的神经纤维通过,包括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等, 这些神经纤维对视觉、运动和平衡等功能起到调控作用。
垂体及垂体柄
垂体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位于鞍区的中央,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如生 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起 到重要作用。
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视野 障碍、颅内压增高等。
治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 疗和药物治疗等。
鞍区病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脊索瘤的MRI表现
脊索瘤在MRI上表现为鞍旁或鞍内的占位性病变,T1加权 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或不强化。
脊索瘤的诊断要点
脊索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线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04
鞍区病例影像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
CT检查
总结词
高分辨率成像
详细描述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的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鞍区的细微结构,对鞍区肿 瘤、炎症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
总结词
软组织分辨率高
详细描述
MRI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区的软组织和血管结构,对鞍区肿瘤、出血等病变的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核医学检查
别存在困难。
主观性
影像诊断结果受医生经验和技 术水平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 ,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例可能得 出不同结论。
辐射风险
影像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辐射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等敏感 人群。
费用较高
影像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对于 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造成
负担。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提高对微小病变和特殊类型 病变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颅咽管瘤的MRI表现
颅咽管瘤在MRI上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占位性病变,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的诊断要点
颅咽管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 线部位的影像CT表现
脊索瘤在CT平扫中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钙化常见,增强扫 描后可强化或不强化,形态多不规则。
脊索瘤在MRI上表现为鞍旁或鞍内的占位性病变,T1加权 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或不强化。
脊索瘤的诊断要点
脊索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线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04
鞍区病例影像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
CT检查
总结词
高分辨率成像
详细描述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的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鞍区的细微结构,对鞍区肿 瘤、炎症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
总结词
软组织分辨率高
详细描述
MRI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区的软组织和血管结构,对鞍区肿瘤、出血等病变的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核医学检查
别存在困难。
主观性
影像诊断结果受医生经验和技 术水平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 ,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例可能得 出不同结论。
辐射风险
影像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辐射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等敏感 人群。
费用较高
影像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对于 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造成
负担。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提高对微小病变和特殊类型 病变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颅咽管瘤的MRI表现
颅咽管瘤在MRI上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占位性病变,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的诊断要点
颅咽管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 线部位的影像CT表现
脊索瘤在CT平扫中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钙化常见,增强扫 描后可强化或不强化,形态多不规则。
鞍区解剖断层影像解剖PPT课件
YY
精品文档
50
YY
精品文档
51
YY
MR鉴别诊精品文断档 的欠缺
52
YY
MR鉴别诊精品文断档 的欠缺
53
CT鉴别颅咽管瘤的优势:钙化
YY
精品文档
54
实质性颅咽管瘤的鉴别要点:钙化
YY
精品文档
55
MRI:
间隔及囊壁显示 优于CT
钙化显示不及CT
YY
精品文档
56
鞍底病变
脊索瘤 斜坡转移瘤
YY
精品文档
100
外侧裂脑膜增厚
YY
精品文档
101
鞍区脑膜增厚与结核瘤
YY
精品文档
102
鞍区“簇”状分布结核瘤
YY
精品文档
103
鞍区脑膜增厚与结核瘤
YY
精品文档
104
YY
精品文档
105
(附壁血栓)
YY
精品文档
95
T1WI
YY
动脉瘤
(附壁血栓)
精品文档
T2WI 96
动脉瘤
(附壁血栓)
YY
精品文档
97
动脉瘤
(强YY 化前、后)
精品文档
98
鞍区结核病
脑膜炎:
鞍上池的脑膜增厚,不规则, 明显强化;钙化。
结核瘤:
厚壁环状结节灶,厚壁明显强 化,成“簇”状分布。
YY
精品文档
99
鞍区脑膜钙化
鞍区病变的CT、MRI表现
CT and MR of sella and parasella diseases
YY
精品文档
1
垂体 PITUITARY
断层解剖学课件:07-蝶鞍区断层解剖
垂体窝和鞍背等统称为蝶鞍。
蝶 鞍
前床突 后床突
鞍结节 垂体窝 鞍背
12
1视神经 2前床突
后交通动脉
鞍隔 滑车神经
展神经 眼神经 海绵窦
额叶 视交叉 垂体柄
额叶
动眼神经 垂体 颈内动脉
蝶窦 上颌神经 鼻咽腔
经垂体的冠状断面
3
1 4
2
关键结构:
1垂体 2海绵窦 3视交叉 4颈内动脉
大脑后动脉背侧丘脑 基 底 动 脉
鞍背
三叉神经 蝶 骨 大 翼
第三脑室 视束
经鞍背的冠状断面
颞叶 关键结构:
内动脉 海绵窦
上颌神经
鞍背
卵圆孔
鼻咽腔
1 3 2 5
4
经鞍背的MRI冠状图像
1视神经 2鞍背 3垂体 4脑桥 5基底动 脉
1 2 4
3
经垂体柄的MRI的断面图像
关键结构:
1视交叉 2垂体柄 3脑桥 4基底动脉
蝶鞍区断层解剖
位置: 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的区
主要结构: 特点:
影像上用冠状扫描方法:3mm
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域。该区的主 要结构有: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上池、鞍周血管、 神经及下丘脑等。
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域。该区的主 要结构有: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上池、鞍周血管、 神经及下丘脑等。
垂体层面:14
蝶 鞍
前床突 后床突
鞍结节 垂体窝 鞍背
12
1视神经 2前床突
后交通动脉
鞍隔 滑车神经
展神经 眼神经 海绵窦
额叶 视交叉 垂体柄
额叶
动眼神经 垂体 颈内动脉
蝶窦 上颌神经 鼻咽腔
经垂体的冠状断面
3
1 4
2
关键结构:
1垂体 2海绵窦 3视交叉 4颈内动脉
大脑后动脉背侧丘脑 基 底 动 脉
鞍背
三叉神经 蝶 骨 大 翼
第三脑室 视束
经鞍背的冠状断面
颞叶 关键结构:
内动脉 海绵窦
上颌神经
鞍背
卵圆孔
鼻咽腔
1 3 2 5
4
经鞍背的MRI冠状图像
1视神经 2鞍背 3垂体 4脑桥 5基底动 脉
1 2 4
3
经垂体柄的MRI的断面图像
关键结构:
1视交叉 2垂体柄 3脑桥 4基底动脉
蝶鞍区断层解剖
位置: 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的区
主要结构: 特点:
影像上用冠状扫描方法:3mm
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域。该区的主 要结构有: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上池、鞍周血管、 神经及下丘脑等。
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域。该区的主 要结构有: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上池、鞍周血管、 神经及下丘脑等。
垂体层面:14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ppt课件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45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颈内动脉动脉瘤MRI
2020/5/5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4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颈内动脉动脉瘤MRI
2020/5/5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4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动脉瘤,女,37岁,颅脑外伤后头痛
2020/5/5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48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020/5/5
2020/5/5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14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区冠、矢状位CT
2020/5/5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15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第三脑室前部层面(横轴位SET1)
2020/5/5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16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2020/5/5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17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2020/5/5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3
鞍区的正常解剖(左图:正中矢状面解剖示意图;右图:MR正中矢状面 T1WI): (A =腺垂体, B = 神经垂体, C =垂体柄, D = 视交叉, E = 灰结节, F =三脑室前 部, G =乳头体, H = 脚间池, I = 桥前池, J =斜坡, K = 蝶窦)。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21
正常影像学表现
2020/5/5
脑MRA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22
三、疾 病 诊 断
常见鞍区肿瘤
✓ 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10%,大腺瘤、微腺瘤 ✓ 颅咽管瘤:占2.81%~6.16%,儿童常见。20岁以前接近
半数,常钙化
✓ 动脉瘤:粟粒状、囊状、假性、梭形、壁间动脉瘤 ✓ 脑膜瘤 ✓ 胆脂瘤 其他少见病变
蝶鞍区的断层解剖ppt课件
垂体断层扫描 门静脉
前叶与漏斗衔接部
门静脉
垂
升支
体
至漏斗支 下
降支 动 脉
静脉 垂体下动脉
远侧部
A 矢状层面
后叶
前叶外侧部
B 冠状层面
〔六〕海绵窦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鞍膈 视神经 垂体
颈内动脉 海绵窦
展神经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下颌神经
视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经垂体的MRI矢状扫描
(三)横断层
额
叶
视
基 底
垂体柄 动眼N
交 叉
动
脑桥
脉
1.经垂体柄横断层
额窦
鞍上池
桥
第四脑室
池
直窦
大
大脑中动脉
脑 后 动
鞍上池 脑桥
脉
经垂体柄的横断层
额叶 颈内动脉
垂体 鞍背 基底动脉 颞叶
小脑
视神经 前床突
动眼神经 桥池
小脑上动脉
脑桥
2.经鞍背的横断层
眼 神
蝶窦
经
垂体
基
4.鞍上池
内容:视束、视交叉、颈内A、漏斗、垂体柄、 动眼N、基底A、大脑后A、鞍背
后
床
漏
突
鞍上池
斗
脑
桥池
桥
小
脑
鞍上池与桥池
环池
脚间窝池
5.脚间窝池和环池
环池内容:大脑后A、小脑上A、脉络膜前后A、
基底V和滑车N
桥池
脑桥小脑 角池
6. 脑桥小脑角池
内容:面N、前庭蜗N、小脑下前A、迷路A
脑桥小脑角 池
前叶与漏斗衔接部
门静脉
垂
升支
体
至漏斗支 下
降支 动 脉
静脉 垂体下动脉
远侧部
A 矢状层面
后叶
前叶外侧部
B 冠状层面
〔六〕海绵窦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鞍膈 视神经 垂体
颈内动脉 海绵窦
展神经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下颌神经
视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经垂体的MRI矢状扫描
(三)横断层
额
叶
视
基 底
垂体柄 动眼N
交 叉
动
脑桥
脉
1.经垂体柄横断层
额窦
鞍上池
桥
第四脑室
池
直窦
大
大脑中动脉
脑 后 动
鞍上池 脑桥
脉
经垂体柄的横断层
额叶 颈内动脉
垂体 鞍背 基底动脉 颞叶
小脑
视神经 前床突
动眼神经 桥池
小脑上动脉
脑桥
2.经鞍背的横断层
眼 神
蝶窦
经
垂体
基
4.鞍上池
内容:视束、视交叉、颈内A、漏斗、垂体柄、 动眼N、基底A、大脑后A、鞍背
后
床
漏
突
鞍上池
斗
脑
桥池
桥
小
脑
鞍上池与桥池
环池
脚间窝池
5.脚间窝池和环池
环池内容:大脑后A、小脑上A、脉络膜前后A、
基底V和滑车N
桥池
脑桥小脑 角池
6. 脑桥小脑角池
内容:面N、前庭蜗N、小脑下前A、迷路A
脑桥小脑角 池
《鞍区解剖》课件
鞍区肿瘤
垂体瘤
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可引起 内分泌失调、视力障碍等症状。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起源于鞍区的胚胎残留组织 ,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视力视野障碍 等症状。
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区的脑膜组织 ,可引起视力障碍、头痛等症状。
视交叉胶质瘤
视交叉胶质瘤起源于视交叉区域的神 经胶质细胞,可引起视力视野障碍、 头痛等症状。
鞍区的解剖结构
总结词
鞍区的解剖结构包括蝶鞍、鞍背、鞍底和鞍侧壁等部分,其中垂体窝是蝶鞍内形成的空 腔。
详细描述
鞍区的解剖结构复杂,主要由蝶鞍、鞍背、鞍底和鞍侧壁等部分组成。蝶鞍是鞍区中央 的一个骨性空腔,呈双凹型,容纳垂体。鞍背是蝶鞍的后方,与颅后窝相邻。鞍底位于
蝶鞍的正下方,通常较平坦。鞍侧壁则是指蝶鞍两侧的骨壁,与海绵窦等结构相邻。
脊神经
第2-12颈神经
从颈部到肩部和上肢的神经。
第1-3腰神经
控制腰部和下肢的运动。
第4-5骶神经
控制臀部和下肢的感觉。
第1-3尾神经
控制尾骨和附近区域的感觉。
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
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跳加 速、血压升高。
副交感神经
调节身体的休息和消化,如减慢 心跳、降低血压。
06
鞍区的临床应用
鞍区结核性脑膜炎
鞍区结核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低热、精神症状等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垂体毛细血管位于垂体前叶表面,收集垂体的血液。
鞍区其他组织毛细血管
鞍区其他组织如视神经、眼动脉等的毛细血管也参与血液循环。
05
鞍区的神经结构
脑神经
01
02
03
04
鞍区
临床主要表现头痛伴视力障碍、中枢性尿崩症。
病理为鞍区的囊实性肿块,囊内有胆固醇结晶、角
蛋白脱屑及正铁血红蛋白。
颅咽管瘤
【影像学表现】颅骨平片常显示鞍区钙化、蝶鞍 异常和颅高压征。CT示鞍上池内类圆形肿物, 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前部,可出现脑积水。 肿物呈不均匀低密度为主的囊实性,囊壁的壳 形钙化和实性部分的不规则钙化呈高密度。囊 壁和实性部分呈环形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上 肿瘤信号依成分而不同,T1WI可为高、等、低 或混杂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MRA可显示肿瘤 对Willis环的形态和血流的影响。
颅咽管瘤
常发生于鞍上, 向鞍内生长, 压迫邻近结构。 混杂密度或信 号囊实性肿块
为其影像学特
征,增强后不 均匀强化。
50%有钙化。
5-10%可发生 于鞍内。
鞍上及鞍内生长的颅咽管瘤
Rathke’S 裂囊肿
• Rathke's 裂囊肿(Rathke's cleft cysts )表示位 于中间部的原囊病理性增大,可发生于腺垂体 生发通道的任一点。Rathke's裂囊肿可完全位 于鞍内或进入鞍上。囊壁由柱状或立方上皮组 成。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两倍,常见于40 ~ 60 岁之间。常无症状,偶见于尸检。占位效应可 引起症状。囊肿含有粘液或浆液,含有浆液成 分的囊肿在CT 上为低密度,在T1WI 上相对垂 体为低信号,而含有粘液成分的囊肿在CT 上 可为高密度,在T1WI 上为高信号。强化和钙 化少见。如有强化,则限于囊壁。
皮样囊肿
• 常见于儿童,男孩多见,常位于中线上,罕有 皮样囊肿发生于鞍旁或额叶下。这些肿瘤含有 皮附器、毛发、皮脂腺、汗腺和角化鳞状上皮 。在MRI 上呈混杂信号。在T1WI 上常可见肿 瘤内脂肪的高信号;偶见脂-液平面,钙化可为 无信号区,在CT 显示更佳。畸胎瘤可有类似 表现。皮样囊肿破裂时,由于内容物漏入蛛网 膜下腔和脑室而导致化学性脑膜炎,在脑脊液 内可见多个边界清楚的脂肪微粒,在CT 为低 脂肪密度,T1WI 上为高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鞍 旁 脑 膜 瘤
63
脑脑膜膜瘤瘤
64
鞍旁脑膜瘤
65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66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67
脑膜瘤与 海绵状 血管瘤的鉴别
相同点: 位于鞍旁 边缘光整 均质强化
68
脑膜瘤: 增强前高密度 海绵状血管瘤:增强前低密度
69
MRI T2WI 脑膜瘤:等或略低信号
血管瘤:高信号
70
鞍旁胆脂瘤
71
桥小脑角病变
72
桥小脑角
脑膜瘤
73
脑膜瘤
74
胆 脂 瘤
75
胆脂瘤 76
胆脂瘤
77
血管性病变
78
鞍旁动脉瘤CT表现
平扫,高密度结节; 增强,高强化,与血管时间同步,
密度同步; 如有附壁血栓,可见环状不强化。
79
鞍旁动脉瘤-1
80
鞍旁动脉瘤-2
81
含有附壁血栓的动脉瘤
82
动脉瘤
生殖细胞瘤 43
生殖细胞瘤 44
畸胎瘤 45
畸胎瘤
46
脂肪瘤
47
松果体囊肿
48
CT与MRI结合的优势
1、MR可以更好的鉴别鞍内与鞍上病变; 2、增强后观察血供状态有优势 3、钙化的显示是CT的优势,有时是鉴别
诊断的重要信息;
49
鉴别鞍内鞍上肿瘤
冠状和矢状切面的MR 是鉴别鞍内鞍上病变的最佳方法
(非增强)
92
动脉瘤
(增强后)
93
动脉瘤
(附壁血栓)
94
动脉瘤
(附壁血栓)
95
T1WI
动脉瘤
(附壁血栓)
T2WI 96
动脉瘤
(附壁血栓)
97
动脉瘤
(强化前、后)
98
鞍区结核病
脑膜炎:
鞍上池的脑膜增厚,不规则,明 显强化;钙化。
结核瘤:
厚壁环状结节灶,厚壁明显强 化,成“簇”状分布。
99
50
51
MR鉴别诊断的欠缺
52
MR鉴别诊断的欠缺
53
CT鉴别颅咽管瘤的优势:钙化
54
实质性颅咽管瘤的鉴别要点:钙化 55
MRI:
间隔及囊壁显示 优于CT 钙化显示不及CT
56
鞍底病变
• 脊索瘤 • 斜坡转移瘤
57
脊索瘤
58
脊索瘤
59
脊索瘤
60
斜坡转移瘤
61
鞍旁病变
• 脑膜瘤 • 海绵状血管瘤 • 胆脂瘤
83
基底动脉瘤(附壁血栓)
84
三维显示的优势和缺点
85
前交通动脉瘤
86
前交通动脉瘤
87
前交通动脉瘤
88
MR观察动脉瘤的注意点
1、流空征象是诊断动脉瘤的重要参考; 2、MRA有助于全面显示动脉瘤; 3、要掌握附壁血栓的辨认; 4、注意流空现象的误区。
89
基底动脉瘤 90
动脉瘤
91
动脉瘤
鞍区脑膜钙化
100 100
外侧裂脑膜增厚
101
鞍区脑膜增厚与结核瘤
102
鞍区“簇”状分布结核瘤
103 103
鞍区脑膜增厚与结核瘤
104
105
16
垂体发育障碍
垂体柄消失、 垂体后叶上移
17
垂体腺瘤
蝶鞍扩大 鞍上池 被肿块占据
18
垂体瘤
19
垂体腺瘤
20
垂体腺瘤
21
垂体腺瘤 22
垂体腺瘤
(瘤内坏死)
23
垂体腺瘤
(侵犯蝶窦)
24
垂体腺瘤
(球形增大)
25
垂体微腺瘤
CT: 增强后低密度 局限性鞍底凹陷 垂体柄偏移
26
垂体微腺瘤
鞍区解剖断层影像解剖
垂体 PITUITARY
2
正常垂体
3
增 强 后 垂 体
4
垂体柄 5
上缘平坦型
6
上缘下凹型 7
上缘上凸型
8
鞍上池 9
10
鞍 上 池 的 形 态
11
CT正常垂体 12
空蝶鞍 13
蝶鞍扩大的 空蝶鞍
14
正常蝶鞍的 空蝶鞍
15
垂体发育障碍
垂体柄消失、垂体后叶上移
27
垂体微腺瘤
28
垂体微腺瘤
29
鞍区其它病变
30Ratch囊肿
32
颅咽管瘤
钙化、囊
33
颅咽管瘤
34
颅咽管瘤
35
颅咽管瘤 36
颅咽管瘤
37
颅咽管瘤
38
鞍结节脑膜瘤
39
鞍结节 脑膜瘤
(A)
40
鞍结节 脑膜瘤
(B)
41
生殖细胞瘤 42
鞍 旁 脑 膜 瘤
63
脑脑膜膜瘤瘤
64
鞍旁脑膜瘤
65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66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67
脑膜瘤与 海绵状 血管瘤的鉴别
相同点: 位于鞍旁 边缘光整 均质强化
68
脑膜瘤: 增强前高密度 海绵状血管瘤:增强前低密度
69
MRI T2WI 脑膜瘤:等或略低信号
血管瘤:高信号
70
鞍旁胆脂瘤
71
桥小脑角病变
72
桥小脑角
脑膜瘤
73
脑膜瘤
74
胆 脂 瘤
75
胆脂瘤 76
胆脂瘤
77
血管性病变
78
鞍旁动脉瘤CT表现
平扫,高密度结节; 增强,高强化,与血管时间同步,
密度同步; 如有附壁血栓,可见环状不强化。
79
鞍旁动脉瘤-1
80
鞍旁动脉瘤-2
81
含有附壁血栓的动脉瘤
82
动脉瘤
生殖细胞瘤 43
生殖细胞瘤 44
畸胎瘤 45
畸胎瘤
46
脂肪瘤
47
松果体囊肿
48
CT与MRI结合的优势
1、MR可以更好的鉴别鞍内与鞍上病变; 2、增强后观察血供状态有优势 3、钙化的显示是CT的优势,有时是鉴别
诊断的重要信息;
49
鉴别鞍内鞍上肿瘤
冠状和矢状切面的MR 是鉴别鞍内鞍上病变的最佳方法
(非增强)
92
动脉瘤
(增强后)
93
动脉瘤
(附壁血栓)
94
动脉瘤
(附壁血栓)
95
T1WI
动脉瘤
(附壁血栓)
T2WI 96
动脉瘤
(附壁血栓)
97
动脉瘤
(强化前、后)
98
鞍区结核病
脑膜炎:
鞍上池的脑膜增厚,不规则,明 显强化;钙化。
结核瘤:
厚壁环状结节灶,厚壁明显强 化,成“簇”状分布。
99
50
51
MR鉴别诊断的欠缺
52
MR鉴别诊断的欠缺
53
CT鉴别颅咽管瘤的优势:钙化
54
实质性颅咽管瘤的鉴别要点:钙化 55
MRI:
间隔及囊壁显示 优于CT 钙化显示不及CT
56
鞍底病变
• 脊索瘤 • 斜坡转移瘤
57
脊索瘤
58
脊索瘤
59
脊索瘤
60
斜坡转移瘤
61
鞍旁病变
• 脑膜瘤 • 海绵状血管瘤 • 胆脂瘤
83
基底动脉瘤(附壁血栓)
84
三维显示的优势和缺点
85
前交通动脉瘤
86
前交通动脉瘤
87
前交通动脉瘤
88
MR观察动脉瘤的注意点
1、流空征象是诊断动脉瘤的重要参考; 2、MRA有助于全面显示动脉瘤; 3、要掌握附壁血栓的辨认; 4、注意流空现象的误区。
89
基底动脉瘤 90
动脉瘤
91
动脉瘤
鞍区脑膜钙化
100 100
外侧裂脑膜增厚
101
鞍区脑膜增厚与结核瘤
102
鞍区“簇”状分布结核瘤
103 103
鞍区脑膜增厚与结核瘤
104
105
16
垂体发育障碍
垂体柄消失、 垂体后叶上移
17
垂体腺瘤
蝶鞍扩大 鞍上池 被肿块占据
18
垂体瘤
19
垂体腺瘤
20
垂体腺瘤
21
垂体腺瘤 22
垂体腺瘤
(瘤内坏死)
23
垂体腺瘤
(侵犯蝶窦)
24
垂体腺瘤
(球形增大)
25
垂体微腺瘤
CT: 增强后低密度 局限性鞍底凹陷 垂体柄偏移
26
垂体微腺瘤
鞍区解剖断层影像解剖
垂体 PITUITARY
2
正常垂体
3
增 强 后 垂 体
4
垂体柄 5
上缘平坦型
6
上缘下凹型 7
上缘上凸型
8
鞍上池 9
10
鞍 上 池 的 形 态
11
CT正常垂体 12
空蝶鞍 13
蝶鞍扩大的 空蝶鞍
14
正常蝶鞍的 空蝶鞍
15
垂体发育障碍
垂体柄消失、垂体后叶上移
27
垂体微腺瘤
28
垂体微腺瘤
29
鞍区其它病变
30Ratch囊肿
32
颅咽管瘤
钙化、囊
33
颅咽管瘤
34
颅咽管瘤
35
颅咽管瘤 36
颅咽管瘤
37
颅咽管瘤
38
鞍结节脑膜瘤
39
鞍结节 脑膜瘤
(A)
40
鞍结节 脑膜瘤
(B)
41
生殖细胞瘤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