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_路增祥

合集下载

地下采深变化的露天矿残余边坡稳定性分析

地下采深变化的露天矿残余边坡稳定性分析

地下采深变化的露天矿残余边坡稳定性分析杨宇江;路增祥【摘要】为防止露天转地下开采中,露天矿残余边坡突然垮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以孟家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随着地下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露天矿残余边坡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的变化规律,以及覆盖岩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覆盖层散体能够吸收和转移露天矿残余边坡的应力,对能量释放起到缓冲作用,进而起到支撑边坡及围岩的作用;②随着地下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始终保持覆盖岩层上平面处于一个稳定的标高,能够有效改善露天矿边坡应力场和塑性区的分布状态,对边坡围岩变形起到一定的抑制和约束作用.【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6页(P168-173)【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地下采深;露天矿残余边坡;稳定性;数值计算【作者】杨宇江;路增祥【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辽宁鞍山114051;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辽宁鞍山114051;辽宁科技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辽宁鞍山11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1固体矿床露天开采过程中,提高边坡角、减少剥岩量,是提高露天开采矿山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1-2],但由此引发了滑坡等边坡失稳问题[3]。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4-6],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案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7-9]。

张旭[10]将突变理论与能量转化相结合,研究了城门山露天矿边坡系统的能量转化与耗散的突变规律,分析了边坡区域特征点的位移、速度和能量的时空演化规律与特征;杨明财[11]研究了爆破震动条件下南芬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

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边坡稳定性研究方面,王云飞等[8]通过相似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首钢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边坡破坏特性与灾变机理,并提出了控制冲击灾害的相应措施;黄波等[12]通过实时监测,从应力和位移2 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贵州息烽磷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复合扰动作用下边坡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孙世国等[13-14]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露天转地下开采对高大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滑移特点和变形发展趋势,研究了地下采区位于边坡下方不同位置时,地下开采对露天边坡的影响。

铁矿露天转地下高效开采技术探析

铁矿露天转地下高效开采技术探析

铁矿露天转地下高效开采技术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提高了,但是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自然的储备严重不足,尤其是铁矿。

开采范围的深入使得地下开采的难度也逐渐加强,而相关企业如何才能解决地下开采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所要重视的。

本文从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所面临的问题和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铁矿露天转地下高效开采技术探析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1.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于铁矿开场的现状来分析,露天转地下开采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在近些年,这种开采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当中逐渐普及,而且已经影响到我国铁矿资源的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借助于现代化技术实现高效率的开采也成为了相关企业目前所要重视的任务。

露天转地下开采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在改变的过程当中怎么才能将资源以最大化效率从集合转换到另一种开采的技术当中,从而减轻开采的成本投入是一大问题;其次,是如何利用传统的开采技术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借鉴,再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地下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一个问题;最后,是在开采的过程当中如果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突发情况的话,如何才能确保开采的顺利进行也是需要考虑的。

目前我国对于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重要过渡期,铁矿开产行业怎么样才能科学地相衔接然后提高开采的质量和效率这是重点。

再者是开采的过渡阶段当中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地下开采也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1]。

1.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1.空场法当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对应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是能够同时实现的,再利用隔离措施将两种开采的风格竞相结合,这样就能实现双向开采,并保证两个工作皆不会受到影响。

根据调查发现,我国的凤凰山铁矿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从露天向着地下开采转型,而且为了保证开采的总量不受影响,相关的人员就在矿场的坑底建设了一些厚度10米左右的顶柱,这样也就有效地实现露天和地下两种开采方式同时进行。

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采矿技术研究

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采矿技术研究

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采矿技术研究I. 前言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 目的和意义II. 文献综述2.1 露天采矿技术2.2 地下采矿技术2.3 转型和平稳过渡采矿技术III. 论述3.1 露天转地下采矿技术的优势3.2 露天转地下采矿技术的不足3.3 平稳过渡采矿技术的原则和要点3.4 平稳过渡采矿技术的工程实现IV. 实验和分析4.1 实验设计和条件4.2 实验方案和过程4.3 结果分析和结论V. 结论和展望5.1 结论与回顾5.2 展望到未来5.3 研究的意义和贡献VI. 参考文献提醒:此提纲仅作为参考,具体内容和章节结构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方向进行调整。

第1章节:前言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其中,矿产资源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资源之一,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在矿山开采中,采矿技术是决定铜价和采矿效率的重要因素。

因此,采取合适的采矿技术,提高采矿效率和质量,是矿产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

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是两种主要的矿山开采方式。

在早期,露天采矿曾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采矿方式,但其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大量的露天开采会破坏大量土地,影响生态环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而地下采矿虽然环保,但生产成本较高,采矿环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为了综合利用两种矿山开采方式的优点、避免其弱点,矿业界开始探索新的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采矿技术。

通过逐步地将露天采矿的工作逐步移动到地下矿山深处,实现露天转地下的平稳过渡,避免了露天采矿对外部环境的破坏,同时也避免了地下采矿的不足。

1.2 目的和意义本论文旨在阐述露天采矿与地下采矿这两种采矿方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探究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采矿技术的研究现状、原则和要点,设计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本文最终的目的是研究出高效、低成本、安全、环保的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采矿技术,促进矿山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开拓系统衔接方案的确定原则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开拓系统衔接方案的确定原则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开拓系统衔接方案的确定原则路增祥;蔡美峰【摘要】Based on the cases of determining development program of a mine in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at home and abroad, development programs were categorized and four-principles were brought forward in this paper. Also. Main ways on how to actualize the principles were discussed simply and chiefly, expected to give a certain guidance to mines practicing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n the future .%根据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实例,对开拓系统衔接方案进行了归类,提出了确定开拓系统衔接方案的四大原则.并对实现原则的主要途径进行了简要论述,以期对将要实施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有所指导.【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1(020)009【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开拓系统;原则;途径【作者】路增祥;蔡美峰【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教育部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教育部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6.4;TD856.1当前,随着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浅部资源日益减少,露天开采矿山不断向深部及地下开采转移,国内外多座矿山相继进入或即将进入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状态。

归来庄金矿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高效采矿技术研究

归来庄金矿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高效采矿技术研究

归来庄金矿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高效采矿技术研究孙维强;张春旺【摘要】通过对归来庄金矿工程地质、资源储量及开采现状的综合分析,对于归来庄金矿露天开采长的安全性进行的分析,同时在近况的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通风问题和高效采矿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利用合理的开采方法,使得整个金矿的开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提升了金矿的开采安全性,建立了完善的金矿开采体系.文章中所提出的露天矿坑底部开采技术在实际运用当中有效解决了境界矿柱回采的技术难题,为更好地进行金矿的开采开采创造了有利条件.【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13【总页数】2页(P178-179)【关键词】露天转井下;边坡稳定;斜坡道;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境界矿柱【作者】孙维强;张春旺【作者单位】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3300;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61.1归来庄金矿是一个集矿石开采、矿藏选择、矿石冶炼等多方面工作为一体的现代化程度高的矿山。

(1)归来庄金矿的发展时间较长,但由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的现状,其生产压力较大。

(2)归来庄金矿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的过程中,会带有巨大的工作量。

在归来庄金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开采矿坑,其中进行工作的改革会产生巨大的工作量,并且在一定的位置存在着安全隐患[1]。

(3)归来庄金矿的矿柱处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施工难度。

(4)归来庄金矿地下开采采矿方法复杂,产量需求大。

根据矿山规划,设计在露天坑内为井下施工一条斜坡道,担负过渡期及未来井下生产时,人员、材料、设备及部分矿石的运输工作。

斜坡道反向掘进从-70m标高向上掘进,设计在露天坑底部设置斜坡道措施口,使斜坡道与露天坑联通。

露天坑设计开采到-40m水平,能最快实现露天坑与斜坡道贯通[2]。

但由于该出口高程较低,在汛期或雨季,斜坡道面临淹井危险,因此在-30m水平又设计施工了新的斜坡道入口,有效提高了矿山的防洪能力。

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案优化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案优化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案优化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刘杰;赵兴东;路增祥【摘要】以孟家堡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实际情况为工程背景,利用强度折减法和FLAC3D数值模拟方法,以塑性区贯通、计算不收敛及位移突变为失稳判据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确定潜在滑移面,分析静态及开采扰动下的边坡稳定性;根据随采深下降的边坡破坏规律,对开采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无开采扰动下边坡安全系数为1.94,满足稳定性要求;不留境界矿柱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地下回采过程中,覆盖层厚度要达到25 m,其起到吸收并转移应力和减缓边坡能量耗散速度的作用.【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4)009【总页数】4页(P1327-1329,1334)【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稳定性;强度折减法;安全系数;FLAC3D【作者】刘杰;赵兴东;路增祥【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4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的移动、变形和稳定性问题已成为一个影响生产、安全和环境的突出问题[1-6],而且这一问题将随着开采向深部延伸更加突出.露天开采时期的大规模开挖,对围岩体造成较大的应力扰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开采,将引起边坡岩体的进一步变形和破坏,甚至出现滑坡失稳和巷道破坏等灾害[6].同时,露天转地下境界矿柱的留设会给地下开采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3].本溪孟家堡铁矿针对Fe10 号矿体的实际情况,计划露天开采坑底标高全部至+70 m后,转为地下开采,开采方式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且不留境界矿柱,分段高度20 m.由于不留境界矿柱,开采环境极其复杂,因此研究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稳定性对优化矿山开采方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逐渐成为新的趋势[7],该方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判断边坡达到临界失稳状态.一般使用求解过程中计算不收敛作为判据[8],塑性区贯通[9]判据和监测点位移突变判据[10]由于能够直观地反映边坡破坏过程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对三种判据的综合应用还较少,为此,本文采用自编强度折减法和FLAC3D模拟方法,综合三种判据分析不同方案下的边坡破坏特征,以边坡稳定性为依据,对采矿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优化.1 数值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案1.1 计算模型考虑边坡岩体破坏形态和对建模难易程度的考虑,对露天台阶进行了合理的简化.由几何模型(图1a),选取高陡边坡40#勘探线地质剖面为研究对象,建立单元模型(图1b),模型X 方向500 m,Y 方向20 m,坑底宽28 m,标高+70 m,设置2 个监测点,矿体上盘边坡最终边坡角63°,下盘边坡最终边坡角49°,其覆盖层用废石回填.图1 计算模型Fig.1 Computation model(a)—几何模型;(b)—单元模型.由于矿体倾向,上盘边坡角和高度均大于下盘边坡,故以上盘边坡为主要研究区域.露天开采属于浅部采矿,计算只考虑自重应力的影响.计算模型除地表设为自由边界外,底部设为固定约束,模型四周设为单向位移边界.岩石力学参数见表1,计算采用Mohr-Coulomb 破坏准则.1.2 计算方案首先分析无开采扰动下边坡的稳定性.然后,针对不留境界矿柱的地下开采,将+70 m 至+10 m的矿体分三层开采,每分层高度20 m,提出3 种方案:方案一,坑底无覆盖层;方案二,坑底覆盖层厚度为40 m,且随采深下降不再进行回填;方案三,坑底覆盖层厚度始终为40 m.表1 岩石类别及参数Table 1 Rock types and parameters2 模拟结果分析2.1 无开采扰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应用优化理论中的二分法,以塑性区贯通、计算不收敛及位移突变为失稳判据,编制强度折减法程序,求得无开采扰动下边坡安全系数Fs=1.94,大于规定的1.2,符合安全标准.边坡失稳破坏可以看做是塑性区的发展、扩大直至贯通而进入完全塑性状态,而无法继续承载.Fs=1.94 时,边坡塑性区(图2a)从坡脚贯通至坡顶,主体单元为剪切破坏,只在坡顶存在小范围拉破坏.边坡达到临界失稳时,根据临界破坏状态的塑性区及剪切应变增量云图(图2b)可以估计潜在滑动面.由图2b 知,边坡内剪切应变带已经形成,可得出潜在滑移面位置;边坡失稳时,局部化剪切变形会相对集中在局部化区域内,而区域外的变形相当于卸载后的刚体运动,滑坡体将沿某一滑动面滑出.滑动面两侧沿滑动面方向的位移差明显,存在较大的变形梯度,边坡失稳必然是其一部分岩体相对于另一部分岩体无限制的滑移,可采用边坡位移等值线确定滑动面,如图2c和图2d 所示.以位移值1 cm 的等值线为界,被明显地分为滑体和稳定体两部分,并且最大垂向位移产生于坡顶,达10 cm,最大横向位移位于最下方台阶的坡面中部,达12 cm;边坡失稳,滑体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同时产生很大且无限发展的位移,程序无法从数值方程组中找到一个既能满足静力平衡又能满足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准则的解,此时,不管从力的收敛标准还是从位移的收敛标准来判断,数值计算都不会收敛.计算过程中,最大不平衡力集中于边坡表面,计算无法收敛.图2 安全系数Fs=1.94 时边坡状态图Fig.2 Slope state diagrams forFs=1.94(a)—塑性区;(b)—剪切应变增量;(c)—竖直位移;(d)—水平位移.监测点的竖直位移随时步变化曲线见图3,位移持续发展,并未达到某一稳定值,表明边坡进入塑性流动状态.在不同的Fs下,监测点竖直位移与Fs的关系见图4,当Fs=1.94 后,位移变形量发生突变,表明此时边坡处于失稳临界状态.2.2 方案优化结果分析图5 给出了3 种方案不同回采分层边坡塑性区体积的变化图.受篇幅限制,图6 仅给出了3 种方案三分层回采后的塑性区分布情况.由图可知,边坡破坏主要集中在上盘边坡,且随着回采的进行,塑性区体积加速增长,方案一增长速度最快.方案一一分层回采后,仅在采场围岩附近形成贯通区域,围岩的局部破坏有利于分段崩落法的安全,计算安全系数Fs=1.54,则方案二与三回采一分层时,Fs必大于1.54,边坡安全;方案一二分层回采后,塑性区扩展较大,其Fs=1.18,边坡不安全,且三分层回采结束后,由于无覆盖层,边坡受开采扰动较大,塑性区(图6a)从坡脚贯通至坡顶面,其安全系数小于1,潜在大范围破坏.方案二一分层回采后,覆盖层下降约8 m,且二分层回采后,覆盖层下降约9 m,Fs=1.32,则方案三二分层回采后,Fs必大于1.32,边坡相对安全;方案二三分层回采后,覆盖层下降约10 m,此时厚度仅剩13 m,Fs=1.05,不安全,而方案三此时Fs=1.36,边坡稳定.基于以上分析,选取覆盖层厚度为25 m,计算此条件下三分层回采后Fs=1.24,边坡安全.覆盖层的存在对边坡及围岩起到支撑作用,松散碎石能够吸收及转移边坡应力,减缓边坡能量快速释放,起到缓冲作用,覆盖层完全为塑性(图6b 与图6c),从而有利于边坡的稳定.图3 安全系数Fs=1.94 时步-位移变化曲线Fig.3 Steps vs displacement curves for Fs=1.94图4 安全系数Fs-位移变化曲线Fig.4 Fsvs displacement curves图5 3 种方案分层-塑性区体积关系曲线Fig.5 Slicing vs plastic zone volume for three schemes图6 3 种方案三分层回采后塑性区分布图Fig.6 Plastic zone distribution of three schemes after the third slicing mining(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3 结论1)以塑性区贯通、计算不收敛性及位移突变为边坡失稳判据,确定无开采扰动下边坡的安全系数等于1.94,稳定性较好.2)采用不留境界矿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地下开采时,无覆盖层一分层回采时边坡安全,二、三分层回采时,要求覆盖层厚度至少25 m.3)覆盖层不仅起到填充空区的作用,而且起到吸收转移应力及减缓边坡能量耗散速度的作用,防止边坡进一步破坏.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Bye A R,Bell F G.Stability assessment and slope design at sand sloot open pit,South Afric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2001,38(3):449-466.[2]Rose N D,Hungr O.Forecasting potential rock slope failure in open pit mines using the inverse-velocity meth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2007,44(2):308-320.[3]Zhao X D,Li L C,Tang C A,et al.Stability of boundary pillars in transition fromopen 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19(11):3256-3265.[4]Wang J,Tan W,Feng S,et al.Reliability analysis of an open pit coalmine slop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2000,37(4):715-721.[5]He M C,Feng J L,Sun X M.Stability evaluation and optimal excavated design of rock slope at Antaibao open pit coal mi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2008,45(3):289-302.[6]Singh T N,Singh D P.Slope behaviour in an opencast mine over old underground voi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Reclamation and Environment,1991,5(4):195-201.[7]Zheng Y R,Tang X S,Zhao S Y,et al.Strength reduction and step-loading finite element approach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9,1(1):21-30.[8]GriffithsD V,Lane P A.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finite elements[J].Geotechnique,1999,49(3):387-403.[9]Matsui T,San K C.Finite element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J].Soils and Foundation,1992,32(1):59-70.[10]林杭,曹平,宫凤强.位移突变判据中监测点的位置和位移方式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7,29(9):1433-1438.(Lin Hang,Cao Ping,Gong Feng-qiang.Analysis of location and displacement mode of monitoring point in displacement mutation criterion[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7,29(9):1433-1438.)。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路增祥;孟凡明;蔡美峰【摘要】Based on the relativities of the time and the space,the schemes of transition of mining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were compartmentalized to project of transition with boundary pillar, transition in full-area and in subarea. The advantages and the shortages of the three schemes were expatiated simply. The stable transition project was brought forward with the case study of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n Mengjia Iron Mine. Also,the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is project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of opencast,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mine aspects. The authors are looking forward to giving certain guidance on mines being on the point of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n our country.%从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方面,将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方案划分为留境界矿柱过渡方案、境界内全区过渡方案和境界内分区过渡方案三种,简要阐述了各方案的优缺点.以孟家铁矿工程为例,提出了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并从露天开采的生产布局、地下工程设计与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实现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技术措施,以期对我国即将实施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有所指导.【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2(021)011【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平稳过渡;方案;关键技术【作者】路增祥;孟凡明;蔡美峰【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812;抚顺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抚顺113001;抚顺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抚顺113001;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8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03随着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浅部资源日益减少,目前我国许多矿山都相继进入或即将进入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的状态。

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优化

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优化

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优化卢宏建;南世卿;甘德清;陈超;张亚宾;高锋【摘要】合理确定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庙沟铁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系统分析露天开采终了阶段,境界外矿体空间赋存状态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矿体开采进行方案设计,确定其基建时间节点与逐年产能;然后依据矿山开采现状与计划,结合挂帮矿体开采及覆盖层形成方案,分析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阶段的时空相关性,提出了4种可行过渡方案;最后以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为目标,结合现有规范、标准,提出方案优化的评价指标为投资、资源利用可靠系数、产能平稳系数和开采安全系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可行方案进行优化,确定了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为;北端帮挂帮矿体采用崩落法、西边帮挂帮矿体采用平硐溜井联合开拓和回填形成覆盖层的过渡方案.【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铁矿山;露天转地下;过渡方案;优化;评价指标【作者】卢宏建;南世卿;甘德清;陈超;张亚宾;高锋【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9;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07;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03露天开采是金属矿床开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我国80%的铁矿石产量来自于露天开采[1],经过多年的开采,许多大中型露天矿[2-4]陆续转入地下开采。

桑园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法的选择

桑园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法的选择

桑园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法的选择徐兴华【摘要】露天转地采矿山一般选用基建周期短和采矿成本低的地下采矿方法,如崩落法.然而,随着环保和土地保护的要求,矿山的开采一般不允许产生新的地表塌陷,转而采用充填法,对露天转地下矿山过渡时期的经营不利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露天开采已经对露天境界内地表造成了破坏,允许二次破坏,桑园铁矿提出了上部采用崩落法,下部采用充填法技术方案.为此,采用工程类比法和Laubscher法初步选定崩落法开采的高度,采用离散元的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崩落采矿高度和碎石覆盖层厚度联合选择研究,最终确定崩落法采矿的深度为108m、碎石覆盖层的厚度为40m.经济分析表明,桑园铁矿采用上部崩落法下部充填法联合开采,不仅可推迟充填站建设时间,而且节省约1亿元采矿成本.【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崩落法;充填法;碎石覆盖层;联合开采【作者】徐兴华【作者单位】北京建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密云1015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04对于地表浅部的矿体,当矿床赋存条件对开采方式不限时,应首先采用露天开采[1]。

这主要因为露天开采相对于地下开采有着较多的优点,如建设投产快、矿石产量高、劳动效率高、开采成本低、矿石贫化损失低、劳动条件好且作业安全等。

但随着露天开采的深度增大,剥采比也逐渐加大,因此,当达到一定的深度时,露天开采将不再有利。

当矿体从地表延伸较深时,矿山必然存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这一过渡时期。

随着露天矿山产量的逐渐下降,生产能力的衔接等问题直接影响整个矿山的正常生产[2]。

因此,很多矿山在寻求露天边缘矿的同时[3],也在提前加快地下开采的基建进度。

目前露天转地下矿山的开采方式主要有3类[4]:第一类是空场法,主要有房柱法、留矿法等;第二类是崩落采矿法,包括分段崩落法和阶段崩落法;第三类是联合采矿法,其实质就是房柱法和崩落法的相结合的方法。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安全风险特征与防范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安全风险特征与防范

矿 业 工 程
第1 1 卷 第2 期
产方 式 有很大 差别பைடு நூலகம்,随之 带来 的是安 全管理 方式 也 有关 较 大的 区别 。
为突 出 。对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过 程 中 的 安 全 风 险特
年 ,采 场东北 帮 岩体 发 生 大 滑 坡 约 1 0 0万 m。 ,使
井下 巷道 局部 发生错 动裂 缝 ,威胁 到企业 的生 产安
全 。
— —
征 、风险 分 析 过 程 与 方 法 和 风 险 防 范 措 施 进 行 研 究 ,提高 矿 山对灾 害风 险的 预见性 和 防范能 力 ,是
全 教 育 内容 , 旨在 提 高 矿 山企 业 对 安 全 风 险 的预 警 和 防控 能 力 。
关 键 词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安 全 风 险 ;特 征 ;防 范 中 图分 类 号 :T D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8 5 5 0( 2 0 1 3 )0 2 —0 0 1 7 —0 3
化 ,采 矿工人 也从 熟悉 的工作 环境 和熟练 的操 作技
l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的安 全 风 险 特 征
露天 转地 下开采 是集 露 天和地 下两 种开 采工 艺
能 面临着 向陌生 的工作环 境 与生疏 的操作 技 能的转 变 ,生产 与安全 管 理人员 也需 要对 地下开 采 的生产 技术 与安 全管理 知识 进行 补充 与更新 。
矿 山的开 拓系统 更复 杂 ,露天 与地下 开拓
方式 有着本 质 的 区别 ,地 下开 采系 统 的复 杂性要 远
比露 天 的大 ,地 下 开 采 存 在 的安 全 风 险 因 素 也 更

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措施

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措施

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措施
1、拆除井口石板,维持贯入井宽度。

2、设置适当的临时井架,支撑稳定开采作业轨道,并保证安全。

3、安装照明装置,保证开采时的视野灯光。

4、安装宽大的采空区通风管,以不断获取新鲜空气,防止出现积烟、缺氧和其它的污染。

5、进行采空区的完整抽气,以便进行安全开采时及时发现瓦斯。

6、提高井口结构的刚度,确保井口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能的安全及其平稳的进行开采作业。

7、安排进行电气作业,确保安全。

8、选择合适的分量壁和管道,尽量增加采空区和井室的容积和使"关山无人,水独动"成为可能。

9、开采中定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采空区井壁的变形、移动等状况,及时采取
措施增强开采的安全性。

露天开采矿物向地下开采过渡的优选法

露天开采矿物向地下开采过渡的优选法
选择拉 沟位置有 利 于矿 山的发展 ,但是 要 注意采空 区对未来 矿 山开 采 的影 响 ,做好 采空 区和火 区灭火 工程完结 后 的防火工程 ,把露 天 矿建设 成为 经济效 益好、 高产 高效 、 环保节 能 的现代化 露天煤 矿 。 参考文献 :
[ ]阿拉 善盟顺 舸矿业有限 责任公 司北斗煤矿火 区勘察报 1 告 [ .08 R] 20 . [ ] B5 17 2 0 . 2 C 0 9 — 0 5 煤炭 工业 露天矿设计规 范 [ ] S .北京 :
4 结 语
方 案沿煤 层露 头拉沟 , 在横罗 村东 侧沟 内 , 沟
两侧 都有 煤层 露头 , 沿 沟 向西 、 可 向东双 向推进 , 因
沟东地势 较高 , 因此选在沟西拉沟 。拉 沟长度 7 0 0 m, 基 建工程 量 68 m , 期生 产剥采 比 81 。 .9M 一 . m/ 该 4 t
沿火 区工程 扩展 拉 沟 ,灭 火工 程拉 沟 长度 4 0 5 m, 天 开 采工 程在 此 基础 上拉 沟 扩 宽 3 0I 向西 露 1 N, 推 进并 向南 扩帮 , 建 工程 量 1.6Mm , 期 生产 基 21 一 剥采 比 78m / 该 拉沟方案 的优点 是在 灭火露 天 开 . 。 t 挖 的基 础上 直接扩 展露 天采矿 工程 ,即露天 采 矿 【
排 量大 、 运距 长 . 前期 平均运距 约 45k . m。
33 方 案 分 析 比 较 .
采 区拉 沟位置 的两个 方案 的对 比结果 见表 1 。
表 1 拉 沟 方 案 对 比 表
比较 内容 沿西部 2 煤层 : 露头拉沟
垫塑焦重
沿火 区工 程 扩展拉 沟
[] 3 刘宝龙 , 俊峰. 田地 面灭 火方 法的探讨 [ ] 露 天采 周 煤 J.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现状及关键技术探讨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现状及关键技术探讨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现状及关键技术探讨摘要:露天转地下开采在矿业市场是广泛存在的问题,也是矿业市场长足发展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及关键技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一、国内技术发展现状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有江苏的凤凰山铁矿、安徽的铜官山铜矿、湖北的红安萤石矿、甘肃的白银折腰铜矿、江西的良山铁矿、浙江的漓渚铁矿和山东的金岭铁矿等。

30多年来,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虽然不多,但是通过试验和研究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研究适合我国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方法和手段创造了条件。

针对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技术要求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理论研究,如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利用技术创新资金,研究了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工艺技术,它包括联合穿爆地下出矿采矿工艺、露天漏斗法采矿工艺、地下穿爆露天出矿工艺等,同时也研究了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关键技术,为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提供了理论准备。

二、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通常是矿体延伸较深、覆盖层不厚,多为中厚或厚大的急倾斜矿床,由于这类矿床采用露天开采后,具有投产快、初期建设投资少、贫损指标优等优点,早期一般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采矿,但当露天开采不断延深后,这些矿山逐步由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最终全面转向地下开采。

因此,要求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进行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没计时,对前(露天)后(地下)期开采应统一全面规划,露天开采后期的开拓系统既要考虑地下巷道的利用,同时在向地下开采过渡时,地下开采也应尽可能利用露天开采的相关工程和设施等有利因素,使露天开采平稳地过渡到地下开采,使矿山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稳定。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整个矿山的开采期一般要经过露天开采期、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过渡期和地下开采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矿山的开采强度和矿山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考虑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开采工艺及工程布置时,必须研究与矿山矿床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开采强度和生产能力、以求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措施

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措施

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措施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露天转井下开采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矿产资源枯竭的今天,露天开采难以满足矿产资源的需求,而且它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以露天转井下开采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为了从露天转井下开采,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它需要加强安全设施的管理,建立一个安全的工作空间,并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制度,以便保护工人的安全。

同时,还需要对矿山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减少环境污染。

为了从露天转井下开采,需要增加开采设备的使用。

井下开采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也需要高科技设备,以保证安全性和效率。

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增加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从露天转井下开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

这一体系将涵盖技术和管理,它可以有效地指导开采活动,保证开采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以露天转井下开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开采方式,它将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平稳过渡,保证开采工作的正常进行。

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法的探讨

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法的探讨

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法的探讨【摘要】现如今,我国就露天转地下采矿方面的技术存在着许多不足。

本文主要对采矿的方法和采矿中的安全方面进行阐述,并基于目前技术讨论新方法的可实施性。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法;研究与探讨20世纪70年代至今,露天转地下采矿就已经开始实施。

因为,露天开采矿山的开采形式已经不在适合当今生产需求,特别是一些含有大量金属的矿山需要对其进行地下开采。

本文对于露天转地下采矿的开采方法进行讨论,为以后开采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1.露天转地下采矿的特点概述1.1可实现双重开采同时进行一般露天转地下采矿都是因为大多数矿山经过长期的露天开采,地表资源已经不能达到开采要求才开始实施的。

因此,以前地上的生产系统,如,供电供水厂、露天坑以及修理厂等生产配套设施,都可以进行再次充分利用。

同时,还要根据地下情况进行开采方案的设计,此外,还要设计地下运输系统以及井口选址的设计。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实现上部露天开采和深部地下开采的联合开采方式。

1.2可提供地下地质开采数据露天转地下采矿的实施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矿山的浅部采用露天开采,那么矿山的深部地质勘探程度可能达不到要求,所以有时还需进行补充勘探。

由露天转为地下,需要进行地下的地质勘探,这也是为了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

开采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情况发生,比如,在开采过程中如果矿山原岩层受到破坏,那么矿山就会失去原有的平衡,随之会产生应力,使露天周围出现高地压区。

为了防止类似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对原岩的应力进行地质测量和探究,制定出有效方案来解决地压和岩体问题,进而从开采方案中的开采顺序和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研究,选择出最优方案。

此外,开勘探初期,可能会对地下地质情况了解程度不深,这时需要进行补探勘察,提高储量级别,为以后的勘探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1.3地压管理与地表水处理的难关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周期长,是因为地下情况复杂,工程任务量巨大以及开采工艺需要不断完善等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基于这一问题,需要考虑露天转地下采矿的持续生产量和前期开采会遇到的问题。

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措施

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措施

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措施
万德庆;艾立新;周会志
【期刊名称】《矿业快报》
【年(卷),期】2001(000)009
【摘要】分析了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现状,制定了实现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技术措施。

【总页数】2页(P5-6)
【作者】万德庆;艾立新;周会志
【作者单位】唐钢矿业有限公司;唐钢矿业有限公司;唐钢矿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
【相关文献】
1.某金矿平稳实现由露天转井下开采的措施 [J], 尹开喜;王平
2.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 [J], 路增祥;孟凡明;蔡美峰
3.露天铁矿转井下开采中的安全监理 [J], 崔铁;修德江;于向东
4.露天矿山转井下开采覆盖岩层形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谢道雄; 王小琼; 张洪杰
5.露天转井下开采挂帮矿石处理及覆盖层形成方案研究 [J], 郁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增产衔接技术研究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增产衔接技术研究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增产衔接技术研究李楠【摘要】针对常规方法较难实现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增产衔接的问题,以小汪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为例,采用诱导岩体自然冒落形成覆盖层的方法,缩小了露天与地下生产的相互影响范围,延长了露天与地下同时生产的时间.通过优选露天与地下开采工艺,按便于矿石回采和效益最大化原则确定露采最终境界,并采取措施加快地下采矿进程,实现了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产量的逐年大幅度递增.【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露天转地下;过渡期;覆盖层;境界优选【作者】李楠【作者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在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内,不仅要处理好上部露天作业对地下开采的影响和互相干扰的问题,而且也要处理好过渡期的产量衔接。

目前,国内外过渡方式主要有:①停产过渡;②不停产过渡[1],两者相比,不停产过渡的优势明显。

国内外许多矿山由于及时开展地下开采工作,实现了不停产过渡,如加拿大基德克里克多金属矿、国内的凤凰山铁矿、厂坝铅锌矿等[2-4],但在矿体条件受限的不利条件下实现过渡期产量的增加却是常规方法难以完成的。

小汪沟铁矿矿体倾角为25°~40°,平均厚度为24.15 m,走向长度为260~380 m,+300 m水平以上应用露天开采,+300 m以下转入地下开采,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由于上部矿体厚度、倾角较小,而且矿体走向长度不足,导致露天转地下的自由作业空间小,首采矿段的回采工作面较少。

在不留境界矿柱的前提下,常规方法难以保持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间矿山生产能力的不降低。

因此,为了实现在过渡期内尽可能增大产量,分别从露天转地下覆盖层的形成、露天开采境界优化、加速地下施工等方面,对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增产衔接技术进行了研究。

1 诱导冒落法形成覆盖岩层为了实现增产衔接,提出采用诱导边帮岩体自然冒落形成地下开采覆盖岩层的方法,以减小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的相互影响。

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的过渡与效果

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的过渡与效果

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的过渡与效果
柯人;谢凤琴
【期刊名称】《采矿技术》
【年(卷),期】1989(000)031
【摘要】目前苏联的大型露天铁矿的实际深度处于100~325米的范围。

深度超
过150米的露天矿数目占63%,200米的占33%。

设计的最大深度平均为500米。

根据资料的分析表明:到2005年,苏联露天矿的深度将增加到350米,其中大多数矿山即将采完。

因此,今后露天-地下开采整个矿床的当务之急是在露天矿即将开采终了时确定其下部采区水
【总页数】3页(P3-5)
【作者】柯人;谢凤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
【相关文献】
1.用菱形矿房充填法从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 [J], 米.,ГГ;胡爱华
2.急倾斜矿床由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 [J], 诺.,МГ;牛成俊
3.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的效率问题 [J], 诺.,МГ;江成博
4.大坡铁矿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的探讨 [J], 高照云
5.露天开采矿物向地下开采过渡的优选法 [J], 英国斯吉尔林格大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在露天转地下 开 采 过 程 中,由 于 矿 体 的 赋 存 状
态和矿床的开采技 术 条 件 的 差 异,以 及 露 天 与 地 下 开采的设计方案和 工 程 建 设 具 体 条 件 的 不 同,许 多 矿山采取了不尽相同的过渡方案。为确保露天开采 平稳过渡到地下开 采,实 现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期 间 矿 山生产能力的 平 稳 过 渡,李 斯 基 根 [1] 据 国 内 外 有 关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 山 的 实 际 资 料,探 讨 了 实 现 露 天 开采不停产向地下开采过渡的相关问题。王运敏等 人[2]通过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的 研 究,力求解决露天与 地 下 联 合 开 采 带 来 的 特 殊 技 术 问题,实现矿 山 生 产 的 平 稳 过 渡。 甘 德 清 等 人 结 [3] 合宽城建龙铁矿的开采现状和对稳产过渡的要求,
摘 要:从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方面,将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方 案 划 分 为 留 境 界 矿 柱 过 渡 方 案 、境 界内全区过渡方案和境界内分区过渡方案三种,简要阐述了各方案的 优 缺 点。 以 孟 家 铁 矿 工 程 为 例,提 出 了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并从 露 天 开 采 的 生 产 布 局、地 下 工 程 设 计 与 建 设 等 方 面,探 讨 了 实 现 该 矿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平 稳 过 渡 的 技 术 措 施 ,以 期 对 我 国 即 将 实 施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的 矿 山 有 所 指 导 。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平稳过渡;方案;关键技术 中 图 分 类 号 :TD803/80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4-4051(2012)11-0091-04
92
中国矿业
第 21 卷
通过对多种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 较,提出了该矿保证 过 渡 期 时 间 和 产 量 的 合 理 衔 接 的露天转地 下 开 采 的 稳 产 过 渡 方 案。 还 有 人 结 [4-9] 合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 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过渡期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措施。 平稳过渡方案的研究是确保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 产量衔接的关键技 术 内 容 之 一,本 文 基 于 露 天 转 地 下相互协调安全高 效 开 采 关 键 技 术 的 研 究,以 本 溪 罕王矿业有限公司孟家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为 例,对露天转地下开 采 平 稳 过 渡 的 关 键 技 术 进 行 了 研究,以期对我国即 将 实 施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的 矿 山 有所指导。 1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的 过 渡 方 案
Research on schem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steady transition of mining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e
LU Zeng-xiang1,2 , MENG Fan-ming2 ,CAI Mei-feng1 (1.Schoo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2.Fushun Hanking Aoniu Mining Co.,Ltd.,Fushun 1130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vities of the time and the space,the schemes of transition of mining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were compartmentalized to project of transition with boundary pillar,transition in full-area and in subarea.The advantages and the shortages of the three schemes were expatiated simply.The stable transition project was brought forward with the case study of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n Mengjia Iron Mine.Also,the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is project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of opencast,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mine aspects.The authors are looking forward to giving certain guidance on mines being on the point of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transition from open 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transition period;steady transition; scheme;key technique
第 21 卷 第 11 期 2012 年 11 月
采选技术
中 国 矿 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1,No.11 Nov. 2012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
路 增 祥1,2, 孟 凡 明2, 蔡 美 峰1
(1.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812; 2.抚顺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 抚顺 113001)
3)境界内分区 过 渡 方 案。 此 方 案 是 根 据 露 天 开采在平面范围内的不同降深和地下开采工程的进 展 ,沿 露 天 坑 长 度 方 向 进 行 平 面 分 区 ,实 施 露 天 分 区 段结束、坑内分区 段 投 产 过 渡 的 方 式。 该 方 案 的 优 点在于地下开采系 统 的 分 区 段 提 前 投 产,有 利 于 抵 消露天采矿能力下降给矿山生产规模带来的不利影 响 ;露 天 生 产 的 分 区 段 结 束 ,使 生 产 区 段 的 剥 离 可 以 实现废石的内排,有 利 于 降 低 过 渡 期 的 矿 山 生 产 成 本。其缺点 是 地 下 开 采 与 露 天 开 采 会 产 生 相 互 影 响。全部地下采矿方法均适用于此方案。 2 孟 家 铁 矿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过 渡 方 案 2.1 矿 山 露 天 开 采 现 状 及 地 下 开 采 工 程 概 况
2)境界内全面 过 渡 方 案。 此 方 案 是 露 天 开 采 境界范围露天坑的底板标高已全部达到露天极限开 采深度,在露天开采 境 界 范 围 内 全 面 展 开 转 入 地 下 开采工程的方案。 该 方 案 实 施 时,矿 山 的 露 天 开 采 已全部结束,地下开 采 根 据 采 准 工 程 的 准 备 情 况 和 井下生产规划与总 体 布 局 方 案,可 全 面 展 开 也 可 局 部展开地下开采。该方案的优点在于露天开采与地 下开采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影响。其缺点表现在若生 产组织稍有不慎,则 有 可 能 会 导 致 矿 山 生 产 接 续 出 现困难。全部地下采矿方法均适用于此方案。
收 稿 日 期 :2012-05-10 基金项目:国 家 “十 一 五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资 助 (编 号 2006BAB02A17) 作者简介:路增 祥 (1965-),男,汉 族,陕 西 富 平 人,采 矿 高 级 工 程 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 研 究 方 向:金 属 矿 床 开 采 及 矿 山 安全管理。
孟家铁矿于 2003 年 建 成 投 产。 孟 家 铁 矿 矿 区 地处辽东山区,矿区 地 势 平 缓,铁 矿 体 倾 角 为 62°~ 87°,矿体厚度6.0~43.2m,矿 体 赋 存 标 高 +200~ -300m 之间。根据孟 家 铁 矿 床 矿 体 的 赋 存 特 征 及 开采技术条件,该首 期 采 用 了 露 天 开 采 方 式 进 行 回 采。经过近十年的 开 采,该 矿 已 由 山 坡 开 采 转 入 凹 陷开采,露 天 坑 封 闭 圈 标 高 为 +155m,坑 底 最 低 标 高为+70m。到2009年1月止,露天开采 境 界 范 围 内 保 有 的 可 采 储 量 约 2856.6kt,按 1200kt/a的 采 矿 生 产 能 力 ,露 天 开 采 的 剩 余 服 务 年 限 仅 有 2.38 年 。
从矿山采矿生 产 是 否 停 产 角 度,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的过渡方案可分为矿 山在露天转地下开采中采用了不停产过渡方案。
从时间和空间 的 相 关 性 方 面,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 的过渡方案可以以下几类:
1)留境界矿柱 过 渡 方 案。 此 方 案 是 在 露 天 与 地下开采之间留设 境 界 矿 柱,该 境 界 矿 柱 即 露 天 开 采与地下开采隔离 层,同 时 也 是 地 下 开 采 的 安 全 顶 柱。该方案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消除露天开采与地下 开 采 的 相 互 干 扰 ,实 现 露 天 与 地 下 同 时 施 工 作 业 ;能
随着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 加 大 ,浅 部 资 源 日 益 减 少 ,目 前 我 国 许 多 矿 山 都 相 继 进入或即将进入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的状态。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存在着露天开采临近结束和地 下 开 采 逐 步 开 始 的 交 替 时 期 ,在 此 时 期 内 ,露 天 与 地 下两种开采方式存 在 着 时 间 和 空 间 上 的 相 关 性,表 现出露天开采量不断减少而地下开采量逐渐增加的
够实现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矿山生产规模的最大 化 ;能 有 效 地 防 止 露 天 积 水 大 量 涌 入 地 下 ,使 地 下 建 设与开采更加安全。能够消除地下通风系统的漏风 问题,使通风效率 大 为 提 高。 其 缺 点 是 若 境 界 矿 柱 永 久 保 留 则 造 成 大 量 矿 石 损 失 ;若 回 收 境 界 矿 柱 ,则 在安全与技术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凤凰山铁矿和 石人沟铁矿南区的 露 天 转 地 下 开 采,均 采 取 了 留 境 界矿柱的过渡方案。除崩落法以外的全部地下采矿 方法均适用于此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