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经典语句
王充名言大全
王充名言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王充名言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王充名言励志名言句子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王充名言一、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王充名言名句大全_名人名言
王充名言名句大全1、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
——王充2、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4、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王充5、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6、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
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王充7、凡学问之法,不为[畏]无才,难于距师。
——王充8、一幢房子里最有用的是厕所——王充9、所谓圣者,须学以圣——王充10、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11、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
——王充12、学士有文章,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
——王充13、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王充14、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王充15、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王充16、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王充1 / 217、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行。
不能辄行,宜问以发之。
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王充18、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王充19、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王充20、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王充2 / 2。
王充名言名句大全
xx名言名句大全本文是关于王充名言名句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
——王充2、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3、精诚所至,xx。
——xx4、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xx5、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6、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
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王充7、凡学问之法,不为[畏]无才,难于距师。
——王充8、一幢房子里最有用的是厕所——xx9、所谓圣者,须学以圣——xx10、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11、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
——王充12、学士有文章,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
——王充13、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xx14、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王充15、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王充16、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王充17、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行。
不能辄行,宜问以发之。
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xx18、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王充19、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王充20、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王充。
王充语句
王充经典语句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
《论衡·艺增篇》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论衡·超奇》外表与内里应相符相称,即表里如一,名实相符。
作者说:“实诚(指内在思想)在胸臆,文墨(指写出的文辞)著竹帛,意奋而笔纵(指思想感情充沛自然文笔纵横恣肆),故文见而实露也(所以写出的文章就表现了内在的思想)。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论衡·超奇篇》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论衡·实知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论衡·感虚篇》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
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论衡·累害篇(处在顶端的东西易生危险,状态丰满的东西容易亏缺。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论衡·佚文篇》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论衡·薄葬》对事物最好的证明是看看他是否有效,对理论最好的检验是看他有没有证据。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论衡·定贤篇》曲子高妙,不是人人都能和唱;说出真相,不是人人都能相信。
人人注重事实,但却不是人人都能相信事实,出于疑心,偏见,有不少的人虽然听到事实真相,却井不相信。
作者以“曲妙人不能尽和”作巧譬,道出了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含有深深的感叹,也道出了做真人,说真相的困难,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
《论衡·超奇篇》孔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论衡·书解篇》好品德越多的人文章越有文采.处逸乐而欲不纵,居贫苦而志不倦。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
《论衡·率性篇》好像白色的丝一样.放到蓝色的染缸中,就成为青色;放到红色的染缸中.就成为赤色。
说明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
苟子《劝学篇》的“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说明年轻人天真无邪,全在社会教育,环境影响。
王充名言名句
王充名言名句
王充,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论衡》被誉为卓越的文化经典。
在这部巨著中,王充提出了许多富有智慧和洞察力的名言名句,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例子:
1.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 这句话表达了王充对人生和世界
的观察和思考。
他认为人生中变幻莫测,世事难以预测,强调了人们要对变化和未知做好心理准备。
2. "贪得无厌的人,失去的东西也会无尽。
" 这句话警示人们
贪婪的本性会带来失去的无尽后果。
王充认为,贪婪是人类的弱点,过度追求物质会导致失去更多。
3. "志得意满,不易被动。
" 这句话强调了需要树立积极的心态。
王充认为,只有在追求目标并取得成就时,才能真正感到满足和坚持。
4. "大音希声,大象希影。
" 这句话揭示了王充对现实世界的
深刻观察。
他认为,真正重要和有价值的东西常常难以被察觉,需要细心的洞察和思考才能发现。
5. "天下之事无常,玩弄自己之智者为巧。
" 这句话反映了王
充对智慧与变幻的关系的思索。
他认为,世界变化莫测,谁能灵活运用自己的智慧,谁就能处于优势地位。
王充的名言名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他对人性、生活和智慧的独
特见解。
这些句子依然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引领着人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求智慧和平衡。
2019关于王充经典名言句子80句精选
2019关于王充经典名言句子80句精选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关于王充经典名言句子80句精选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4.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5.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6.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7.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8.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
9.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10.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11.誉人不增其美。
12.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13.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14.只有学习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如果耻于向人求教,许多东西就会永不知晓。
15.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16.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17.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18.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19.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20.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21.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
22.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23.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24.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25.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
26.处逸乐而欲不纵,居贫苦而志不倦。
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27.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28.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29.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30.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31.才有深浅,无有古今;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32.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33.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34.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35.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
36.不清不见坐,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谁的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这是东汉时期王充的一句名诗。
王充,字仲任,出生于公元27年,是浙江绍兴人。
他是东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从小便聪明好学,博览群书。
王充的思想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他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
“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王充的《论衡》。
其完整的句子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个房子漏水的人,就住在这个房子里面;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就是民间的老百姓;知道儒家经书之误的,正是读着诸子百家书的学子。
王充以屋漏、政失、经误为喻,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身处其中,方能明察秋毫。
换言之,只有深入实际,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
这句话反映了王充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观。
他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深入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儒家经书的批判态度,认为其中有许多误导人的地方。
这句话体现了王充的批判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
总的来说,“知屋漏者在宇下”是王充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诗。
它告诉我们,要了解事物的真相,就必须深入其中,进行实践。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对事物的批判态度,不盲目接受现成的观点和思想。
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坚持的态度。
王充的关于学与问的名句
王充的关于学与问的名句王充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他可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特别是在学与问的方面,真的是有独到的见解。
他有一句名言:“学而不问则罔,问而不学则殆。
”听到这句话,瞬间让人感觉被点醒了。
这种感觉,就像突然间明白了一个谜底,心里那种“哦,原来如此”的小雀跃,真的特别爽。
想想看,生活中有多少人一味地埋头苦读,眼睛盯着书本,却不去思考问题?就像是无头苍蝇,东撞西撞,最后只剩下迷茫。
王充提醒我们,光学不问可不行,脑袋里再多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吸收,最终也只是一堆死记硬背的东西。
记得有次跟朋友聊天,他说自己每天都在看书,但实际问题来了,不知道怎么应用,这就是没问的后果啊。
再说说问的部分,问其实是一种勇气。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明明不懂却偏偏装懂?那种场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王充说“问而不学则殆”,这就有点像是你问了个问题,结果人家给你答案,你却不去理解,最后自己还是在原地打转。
就像你问路,结果人家指了方向,你却没听清,最后还是迷路。
问和学真的是一对好搭档,缺一不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有这种学习和求知的热情。
想想看,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明天就要用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中。
那种感觉,就像是从课本走到了现实,活生生地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
学了再去问,问了再去学,才能够真正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还有一点,王充的名句不仅仅适用于学术,也适用于我们的人际关系。
大家都知道,沟通很重要,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提问,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说,跟朋友聊天时,问对方的看法,能让我们获得不同的视角,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拓宽自己的思维。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问一问,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问的问题很简单,怕被别人笑,其实大可不必。
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问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态度。
就算问题很基础,但背后所隐藏的求知欲,是多么珍贵啊。
这种勇于提问的精神,才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
王充经典语句
王充经典语句誉人不增其美。
《论衡·艺增篇》汉·王充《论衡·艺增篇》。
誉:赞美。
本句大意是:赞美别人的时候不要言过其实,凭空增加他的长处。
原作在后面还有“毁人不益其恶”之说,意思是批评别人的时候也不要凭空增加他的缺点。
对人进行褒贬要实事求是.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而夸大其辞。
添枝加叶的溢美或添油加醋的中伤都是不正派的表现,都应该避免。
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论衡·气寿篇》——王充经典语录汉·王充《论衡·气寿篇》。
本局大意是:世道太平,长寿人就多。
太平之世,兵乱不兴,天灾不起,政治稳定,物资富足,人民安居乐业,身心健康,长恒寿人就多。
本句多用于称赞太平盛世,也可用来说世凡多长寿是因为世道太平。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论衡·超奇》汉·王充《论衡·超奇》。
这两句大意是:外表与内里应相符相称,即表里如一,名实相符。
~两句,原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相符。
XXX说:“实诚(指内在思想)在胸臆,文墨(指写出的文辞)著竹帛,~,意奋而笔纵(指思想感情充沛自然文笔纵横恣肆),故文见而实露也(所以写出的文章就表现了内在的思想)。
”我们也可借以称赞人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德。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论衡·实知篇》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这两句大意是:只有学习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如果耻于向人求教,许多东西就会永不知晓。
学习始终应是开放的过程。
而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出于自尊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羞于启齿向他人求教,这样就使他的学习成为一个封闭式的过程。
这句格言以其精粹的句式,质朴的语言,告诫人们要遵循学习的规律,虚心就学,不耻下问,养成良好的学风和谨严的治学态度。
它是一句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箴言,应该书之座右,铭记于心,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名言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论衡·感虚篇》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王充名言名句
王充名言名句
1.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就像我那次去村里,看到那些真正生活在基层的人们,对政策好坏的感受是最直接的。
2.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就像我写文章,如果对大家没用,哪怕写一堆也是白搭,反之,就算只有一点点,只要有用那就是好的。
3.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我认识一个人,品德不行,就总是斤斤计较,也没什么大的见识。
4.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还记得那次我为了修好那辆老自行车,费了好大的劲,最后终于成功了,真的跟这句话说的一样啊。
5.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我看到有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容易放纵,但也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却一直努力上进,很有志向。
6.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就像我学习做饭,不学习怎么可能自己就会呢,不请教别人也很难做好呀。
7.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我发现越是没啥本事的人越喜欢去迷信求福呢,可不就是这样嘛。
8.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就像我学了一门新手艺后,感觉自己都变得更有力量,更有自信去面对生活啦。
王充名言精选集
王充名言精选集
导读:1、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
2、一幢房子里最有用的是厕所。
3、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
4、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5、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
6、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7、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行。
不能辄行,宜问以发之。
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8、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
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9、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
10、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11、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12、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之行事未之有也。
13、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14、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15、凡学问之法,不为[畏]无才,难于距师。
16、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
17、学士有文章,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
18、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
19、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0、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东汉王充经典名言警句
东汉王充经典名言警句
1.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2.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3. 处逸乐而欲不纵,居贫苦而志不倦。
4.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淂宽;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
5. 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有之也。
6.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7. 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
王充年少是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
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
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
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
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
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官职名),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离开。
王充擅长辩论,开始的话好像很诡异,最后却又实在的结论。
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儒家了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
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
关于读书的名言王充
王充关于读书的名言
1.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2.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3.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4.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5.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6.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7.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暗之毁也。
8.凡学问之法,不为[畏]无才,难于距师。
9.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
10.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11.事莫明于有效,论奠定于有证。
12.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
13.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1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年级上册王充的名言
四年级上册王充的名言
四年级上册王充的名言如下:
1、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2、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5、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6、学士有文章,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
7、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
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9、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
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10、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
11、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12、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王充名言名句
王充名言名句王充(公元27年-公元97年),字仲弓,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是《论衡》的作者,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的大型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哲学、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等各个领域的思考。
王充的思想开创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古代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一些王充的名言名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他的智慧。
1. "道德行为是无法被世俗的荣誉和财富所替代的。
"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不应被金钱和荣誉所蒙蔽。
王充认为,人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道德的高尚。
2. "君子自强不息,不管是在逆境还是顺境中都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行动。
" 这句话表达了王充对君子品德的理解。
君子应该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困苦,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准则。
3. "人类的智慧不是在书本知识中获得的,而是通过深思熟虑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 王充提倡实践和思考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和思考,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4. "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生物更高级,是因为我们具备理性和良知。
"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人类能够思考和分辨是非,具备责任和道德感。
5. "人之为人,不在于出生,而在于是否具备仁义道德的品质。
"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的品德和教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出身,而在于他是否能以仁义为准则行事。
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心和睦才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 王充认为,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基础。
只有人心和睦,才能实现社会的繁荣和安定。
7. "真正的智慧是能够超越个人的利益,为整个社会谋福利的智慧。
" 王充强调了智慧与利他主义的关系。
真正的智慧是为社会福利着想,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沉迷于狭隘的利己主义。
8. "只有舍弃个人的私欲和欲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完善。
王充的经典名言语录(39条)
王充的经典名言语录(39条)王充的名言更多名人>>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4、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5、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6、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7、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8、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
9、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10、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11、誉人不增其美。
12、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13、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14、只有学习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如果耻于向人求教,许多东西就会永不知晓。
15、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16、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17、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18、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19、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20、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21、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
22、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23、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24、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25、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
26、处逸乐而欲不纵,居贫苦而志不倦。
27、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28、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29、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30、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31、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32、才有深浅,无有古今;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33、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34、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35、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36、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
37、不清不见坐,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
38、人不博览者,不闻今古,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39、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知此草木所此草木所不能用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充经典语句誉人不增其美。
《论衡·艺增篇》汉·王充《论衡·艺增篇》。
誉:赞美。
本句大意是:赞美别人的时候不要言过其实,凭空增加他的长处。
原作在后面还有“毁人不益其恶”之说,意思是批评别人的时候也不要凭空增加他的缺点。
对人进行褒贬要实事求是.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而夸大其辞。
添枝加叶的溢美或添油加醋的中伤都是不正派的表现,都应该避免。
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论衡·气寿篇》——王充经典语录汉·王充《论衡·气寿篇》。
本局大意是:世道太平,长寿人就多。
太平之世,兵乱不兴,天灾不起,政治稳定,物资富足,人民安居乐业,身心健康,长恒寿人就多。
本句多用于称赞太平盛世,也可用来说世凡多长寿是因为世道太平。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论衡·超奇》汉·王充《论衡·超奇》。
这两句大意是:外表与内里应相符相称,即表里如一,名实相符。
~两句,原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相符。
作者说:“实诚(指内在思想)在胸臆,文墨(指写出的文辞)著竹帛,~,意奋而笔纵(指思想感情充沛自然文笔纵横恣肆),故文见而实露也(所以写出的文章就表现了内在的思想)。
”我们也可借以称赞人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德。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论衡·实知篇》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这两句大意是:只有学习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如果耻于向人求教,许多东西就会永不知晓。
学习始终应是开放的过程。
而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出于自尊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羞于启齿向他人求教,这样就使他的学习成为一个封闭式的过程。
这句格言以其精粹的句式,质朴的语言,告诫人们要遵循学习的规律,虚心就学,不耻下问,养成良好的学风和谨严的治学态度。
它是一句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箴言,应该书之座右,铭记于心,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名言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论衡·感虚篇》谗言伤善,青蝇污白。
——王充经典语录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论衡·累害篇》见王充《论衡·累害篇》。
颠:顶端。
丰:满。
亏:缺。
这两句大意是:处在顶端的东西易生危险,状态丰满的东西容易亏缺。
“处颠”与“势丰”是事物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无以复加,故矛盾必向其相反方面转化,易生危险,易生亏损。
可用于说明某种事物的态势或事物矛盾转化的哲理。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论衡·佚文篇》——王充名言汉·王充《论衡·佚文篇》。
这两句大意是:文人的笔,是用来劝人为善,惩戒恶行的。
王充在这里说的是一种写作目的,认为文人应该用自己的笔来“劝善惩恶”。
这里的“善”、“恶”,自然是以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
但王充已经认识到文学的社会性,指明了文人的社会责任,这是应该肯定的。
社会主义时代的文学家,应该用自己的笔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倡好人好事,惩戒恶行劣迹,爱憎分明,褒贬得当。
从这个意义来看,~两句对当前的写作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论衡·解除篇》汉·王充《论衡·解除篇》。
衰:没落。
好(hào浩):喜好。
这两句大意是:没落的时代喜好相信鬼魅,愚蠢的人们喜好祈求福分。
世上本无鬼,鬼由人心生。
而人们之所以心中生出鬼来,则是由于世道纷乱,灾祸并作,人们生活不安定,精神有所困惑不安所致。
若处盛世,诸灾皆无,人们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可惧可惑的,鬼从何而生?一个人的祸福,一个朝代的盛衰,都有一定的现实因素,都是前有因后有果,如何能祈求得来?只有愚蠢的人才会不从现实的努力中去创造幸福,而向冥冥中去祈祷福佑。
这两句表现了王充无神论者的唯物思想。
可用于分析信鬼求福的现实原因,让人们破除迷信,致力于现实的创造。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王充经典语录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论衡·程材篇》汉·王充《论衡·程材篇》。
这两句大意是:宰牛的刀可以杀鸡,杀鸡的刀难以宰牛。
宰牛的刀可以宰大畜也可以杀小禽,而杀鸡的刀则只能杀小禽而难以宰大畜。
人才亦如此,知识渊博、本领高强的大才,可以办大事成大业,也可以办小事成小功;而知识浅薄,本领低微的小才,则只可以办小事成小功,而不能办大事成大业。
这两句多用于比喻应尊重和信任才能高强的人,不要大材小用,更不能小才大用。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论衡·超奇篇》汉·王充《论衡·超奇篇》。
中:通“衷”,内心。
文语:指文章的内容。
这两句大意是:所表达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情,因而他的文章能深深地感动人。
这两句意思与“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相近,是从正面强调抒发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说明在文学创作中,只有那些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才具有感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论衡·薄葬》——王充名言王充《论衡·薄葬》对事物最好的证明是看看他是否有效,对理论最好的检验是看他有没有证据。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论衡·定贤篇》汉·王充《论衡·定贤篇》。
言是:道出真相。
是,实。
这两句大意是:曲子高妙,不是人人都能和唱;说出真相,不是人人都能相信。
人人注重事实,但却不是人人都能相信事实,或出于疑心,或由于偏见,有不少的人虽然听到事实真相,却井不相信。
可见人的心理是多么复杂,要人相信事实是多么困难!作者以“曲妙人不能尽和”作巧譬,道出了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含有深深的感叹,也道出了做真人,说真相的困难,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
《论衡·超奇篇》汉·王充《论衡·超奇篇》。
迹:行程。
铦(xiān先):锋利。
这两句大意是:脚力不强劲,行程就不会远;刀刃不锋利,割东西就不会深。
做任何事情,干任何事业都需要凭借一定的条件,不创造必要的条件,不事先作充分的准备,就难以取得最佳的工作效益和巨大的事业成就。
孔子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是很有道理的话。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论衡·书解篇》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弥(mí迷):越,更加。
盛:多。
缛(rù入)繁多。
彰:明显,明:明智。
这两句大意是:好品德越多的人文章越有文采.,好品德越显著的人越明智。
虽然文章写得华丽的人或才智超群的人并不一定品德好,但具有优良品德的人必定有超出常人的聪明才智。
本名句可供论述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时引用,也可用来称赞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处逸乐而欲不纵,居贫苦而志不倦。
——王充经典语录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
《论衡·率性篇》汉·王充《论衡·率性篇》。
练丝:白色的丝。
蓝:青色染料。
丹:红色染料。
这几句大意是:好像白色的丝一样.放到蓝色的染缸中,就成为青色;放到红色的染缸中.就成为赤色。
这几句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
苟子《劝学篇》的“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可以成为这几句的注解,说明年轻人天真无邪,全在社会教育,环境影响。
英雄不是天生的英雄,罪犯不是天生的罪犯,成语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可以这几句说明教化的重要。
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论衡·别通篇》汉·王充《论衡·别通篇》。
闭心塞意:闭目塞听,不思不想。
高瞻览:高瞻远瞩,博览广识。
这几句大意是:闭目塞听,不思不想,不登高博览远望的人,和死人是一类的啊!作者把博览群书,有远见卓识的人,比作能敞开窗户,照进阳光,登到楼台高处远望四邻的人,把闭目塞听,不肯学习的人,比做紧闭门户,坐在阴暗角落,挖个墓穴睡在里面的人,这种人不是和死人一样吗?比喻多么形象,讽刺又何等深刻啊!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论衡·案书篇》——王充名言汉·王充《论衡·案书篇》。
相割:相砍,相削。
订:订正,交锋。
这几句大意是:用两把刀子割东西,就知道哪一把锋利,哪一把不锋利;两种不同的观点经过交锋,是非曲直自然显现。
这几句讲出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经过比较,通过考察才知哪把刀子锋利,哪把刀子不锋利,单凭主观的猜测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
同样,对立的观点,只有经过辩论交锋,才能得出孰是孰非的结论。
若只允许一方发言,不允许另一方辩护,或论辩双方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论争,都达不到交锋的目的。
因此,~几句可借以说明真理越辩越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才有深浅,无有古今;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论衡·案书篇》汉·王充《论衡·案书篇》。
文有真伪:指文章有的真实,有的虚假。
这两句大意是:才华有高下之分,没有古今之别;文章有真实、虚伪之差,没有新旧之异。
原文是作者针对当时食古不化的社会风气有感而发的,这几句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反对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的观点。
现在可仅用其字面上的意思,说明古往今来,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人才,文章无论今古,只要表现的是作者的真实的思想感情,阐发的是真实的道理,都是好文章。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论衡·自纪篇》汉·王充《论衡·自纪篇》。
世:社会。
补:益。
这几句大意是:对社会有用的,创作百篇也没有害处;对社会无用的,写一章也没有好处。
以现在的观点看,作者的这个论断未免有点偏颇,因为对文学创作不必采用实用主义态度,要求所有的作品全都为现实所用,但考虑到作者提出这个论断时,正当铺排辞藻、润色鸿业的宫廷文学——汉赋风行天下的时候,这个论断在当时还是很有意义的。
可供论述文艺创作要尽可能地为社会现实服务时引用。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论衡·实知篇》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这几句大意是:不用学习天生就知道,不用求教于人什么都明白,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从未有过啊。
此条以否定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凡是治学,必须勤学不已,虚心好问。
任何人不要幻想不学自知,不问自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本名句阐明的道理。
它从否定方面开始行文,采用否定之否定的论述方法,乍看起来,极为通俗平常,仔细推敲,处处暗藏机巧,可表面上又让人感觉不到,毫无斧凿痕迹,可谓炉火纯青。
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王充经典语录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别通篇》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