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由能源短缺引发的深刻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能源短缺引发的深刻思考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不合理利用,能源短缺所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也不得不面对能源“枯竭”和“耗尽”的危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

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动力资源,能源不仅是各种生产设备的动力来源,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逐渐成为了整个社会和经济进步的驱动力。自从工业革命以后,能源就和劳动力、资本一样,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及战略资源。但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能源短缺引发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如何协调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关系成为各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1、引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 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 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 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

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可以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在被开发利用时也从人类那里获得了再生能力, 从而使自然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度索取使得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确实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已渐渐的不复存在。

现代人类实践活动施加给生态环境系统的负效应超过自然自身的再生能力, 干预了自然界自我调节机制, 而这种自然平衡的改变, 又必然会转化为人的异己力量来危害人类自身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人口过快增长, 粮食供应短缺, 自然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在人与自然之间出现了极大的不协调。虽然人类的实践活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 人在自然界面前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在控制、调节和改造自然界的进程中,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但又同样以无数的事实说明人类在改造自然、建造人工自然系统的过程中, 明显地表现出自身调节控制实践活动的能力的局限, 存在严重的盲目性, 人类面临资源“枯竭”和“耗尽”的危机。

2.中国能源的供应现状:

2.1 非可再生能源的供应现状: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

中科院对我国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预测,如下表[1]:

这个有较大共识的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我国能源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目前,煤炭仍是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但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逐渐下降,然而我国近年的煤炭产量仍在快速增长,而且绝大部分用于发电。因此,煤电中提高效率与降低污染,实现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及其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能源科技重点。

其次,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关键,要解决石油供应问题,需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努力。开源方面包括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寻找石油替代资源,在节流方面,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耗大户,如果能减缓交通耗油增长,将对保障石油供应有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的煤炭以及石油,天然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天然气的利用率也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能源研究会在2006年初给出过这样一组数据:由于国内一次能源供应能力有限,煤炭可开发规模不会超过34亿吨,石油产量大约稳定在2亿吨,风电、光电、地热能等新能源短期无法成为主力能源。能源生产结构“先天缺陷”造成供应吃紧。我国能源结构极不平衡,煤炭占能源总储量的92%,石油占2.9%,天然气仅占0.2%,这使能源供应长期只能依赖煤炭。然而我国人均能耗水平低,能源需求空间巨大。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至2050年我国人均能耗将达2.5吨至3吨标准煤,那么国内能源总需求量为40亿至48亿吨标准煤,这个数字相当于20年前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由此可见,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将长期存在,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就成为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课题。

2.2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由于全球石油市场起伏不定,价格不断上涨,而且传统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燃烧传统能源所引发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各种可再生能源作为化

石燃料的替代能源,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特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和重视,将其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改善能源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力措施。这些共识的逐步形成有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近20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一是在技术开发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太阳能热水器、地热采暖等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政府的扶持下,大型并网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等实现了商业化。二是产业建设初具规模。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仍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是成本问题,这是制约其技术商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其次是市场障碍,主要表现为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小、不确定性大、缺乏相应的发展机制。最后是我国制造业基础薄弱,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的国产化和商业化严重受阻。

3、能源短缺所引发的问题:

近几个月来,全球油价一再突破历史最高点,在11月7日更是创下了每桶98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当然,这其中还包含着其他一些因素,但是石油资源的短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去年,西安、重庆、郑州、乌鲁木齐等地先后拉响“气荒”警报,致使入冬之后各地分别采取减少汽车用气或工业用气、重新启用燃煤锅炉等应急措施保证居民生活和取暖。

今年5月份,因为能源短缺问题,印尼成千上万的渔民连续5天不能正常的出海捕鱼,当地一名渔民称,燃油的价格已经从每公升0.5美元增长到了每公升1.1美元,他们根本买不起这样的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当地的石油气公司的存储量短缺。

由于全世界普遍出现能源短缺的状况,一些国家不得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能源储藏地。而近年来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对北极这一极寒之地的争夺除了某些政治因素外,资源因素也不容忽视。也许过不了几年,人们就要对北极的资源进行开采利用,然而资源开发必然导致环境污染。环境效应同样也是全球性的,不受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北极的环境特别是气候,对全球特别是北半球的气候变化和大气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两极的环境又非常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所以如何更加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来维持生活和生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能源发展战略。

4、缓解能源短缺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4.1 加快技术导入能源开发和有效利用:

4.1.1 煤炭方面:

我国的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已经探明的一次能源中煤占96%,但是目前我国煤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