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高中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与思路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反应中过量问题总结,文档
高中化学反响中的过分问题总结一、过分问题解题思路1、过分问题的计算题平时有两个标志①同时给出两种反响物的量;②给出一种反响物和一种生成物的量③给出一种反响物和一种生成物的量2、过分问题的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分两步①经过化学方程式中两种反响物之间量的关系先判断出哪一种反响物过分②按量缺乏者计算 .3、判断过分的方法:①数值比较法②商值比较法③谈论法〔取值范围〕④极值法一、同时给出两种参加反响物的各自的量。
【例 1】 8molH2 与 6mol O2 充分反响,求生成水的质量。
【解析】设恰好跟8 molH2 反响的 O2的物质的量为x2H2 + O2 == 2H2O2128 mol x n(水)x = 4mol题目给的反响物O2为 6mol ,因此 O2是过分的,应以 H2 的量来计算。
n〔水〕 =2× 8/2=8 molm(水 )=8mol × 18g/mol=144g答:可生成144g 水。
二、过分问题常有题型1、给出两种反响物的量,直接选量计算这是最根本、最直接的过分问题,没有思想难度,只要循序渐进严实解题即可。
但应注意题目的综合解析,防范捉襟见肘。
例 221g 铁粉与 8g 硫粉混杂加热,假设不考虑其他损失,可生成硫化亚铁 a g;将上述反应后的固体混杂物全部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可得标况下V L 气体。
那么a、 V 的数值分别为〔〕〔提示: FeS H2SO4FeSO4 H 2S〕A. 33 、B. 22 、C. 29 、D. 22 、解析:依照题意n Fe,n(S)由 S Fe FeS可知Fe过分,按S的量计算,n FeS n(S) 0.25mol ,因此m( FeS)22g。
产生的气体为 H 2S和 H 2的混杂气体,由于Fe ~ H 2; Fe ~ FeS ~ H 2S,n H 2H 2 S n(Fe) 0.375mol ,标况下V8.4 。
选D项。
此题简单误选 B 项,只顾前面的解析,忽略了后边的综合。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1、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能量守恒等等。
①质量守恒——就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②元素守恒——就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③电子守恒——就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④电荷守恒——就是指在物理化学变化中,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
⑤能量守恒——就是指在任何一个反应体系中,体系的能量一定是守恒的。
2、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例1】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例2】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K)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例3】将一定质量的铁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质量为105.4g,求加的铁的质量3、就是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的两种或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系数(化学计量数)并用短线相连的方法。
其实就是为了在解题过程中方便一点,少写一点,而且看的清楚一点。
例如:2NaOH + H2SO4= Na2SO4+ H2O 可以写为2NaOH~ H2SO4量上2:1的关系4“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例 4】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此碱金属可能是()A. Na 钠B. K 钾C. Rb 铷D. Li 锂【例 5】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5g,投入组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得11.2L H(标准状况下),2则原混合物组成中肯定不能为下列的()A.Mg AgB.Zn CuC. Al ZnD.Mg Al【例 6】0.03mol Cu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 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A. 30B. 46C. 50D. 66【例 7】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和Na2CO3,经分析含钠元素.5%,含氯元素.08%(以上均为质量分数),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A. 25%B. 50%C. 80%D. 无法确定【例 8】已知25摄氏度下,0.1mol/L二元酸(H2A)溶液的PH大于1,其酸式盐(NaHA)溶液的PH小于7。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In places deeper than night, there must be darker eyes than nigh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就在下面,欢迎大家一起学习高中化学解题技巧、高中化学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哦!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一.守恒法: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质量守恒1、某露置的苛性钠经分析含水:9%(质量分数,下同)、Na2CO3:53%、NaOH :38%。
取此样品 10.00 g放入 100.00 mL 2.00 molL-1 的 HCl(aq) 中,过量的 HCl 可用 1.00mol/L NaOH(aq)中和至中性,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_______克。
2、Fe、Cu合金42g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无色气体为13.44L,将此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充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最后得混和氧化物,求氧化物的总重量。
二.估算法:1、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 两种元素,甲、乙中 X 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30.4% 和 25.9%。
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B.X2YC.X2Y3D.X2Y52、有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将5.6克样品跟足量稀H 2SO4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样品中一定含有(A)Cu(B)Al(C)Ca (D)Mg三.差量法:遇到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发生变化时,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总压强为 3.0107 Pa 时,N2、H2 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 1∶3)通入合成塔中,反应达平衡时,压强降为2.5107 Pa,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NH3 的体积分数为( )A.35%B.30%C.D.四.和量法:与差量法相反,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大全精编版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大全目录难点1 守恒法 ........................................ 难点2 估算法 ........................................ 难点3 差量法 ........................................ 难点4 和量法 ........................................ 难点5 ...................................... 难点6 .................................... 难点7 关系式法 ...................................... 难点8 虚拟法 ........................................ 难点9 .......................... 难点10 等质混和等体混 ................................ 难点11 浓度不同产物异 ................................ 难点12 顺序不同现象异 ................................ 难点13 较难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难点14 结晶水合物的析出 .............................. 难点15 多离子盐溶液的结晶 ............................ 难点16 水的电离 ...................................... 难点17 溶液的pH ...................................... 难点18 溶液的蒸干与浓缩 .............................. 难点19 平衡结果求取值 ................................难点20 等效平衡解题模式 .............................. 难点21 切割法 ........................................ 难点22 均摊法 ........................................ 难点23 燃料电池 ...................................... 难点24 电解原理 ...................................... 难点25 较难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 难点26 一类氧化还原反应的妙解 ........................ 难点27 一类无机推断题 ................................ 难点28 最低系列原则 .................................. 难点29 商余法 ........................................ 难点30 有机分子空间构型 .............................. 难点31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 难点32 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 难点33 列方程法求结构单元 ............................ 难点34 先定后动法 .................................... 难点35 残基法 ........................................ 难点36 构造法 ........................................ 难点37 数据推断题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难点1 .守恒法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7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7种基本计算题解法上了高中许多的学生都会发觉化学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化学中的计算题.正因为这样,他们一看到化学计算题就马上想到先放弃,先去做其他的,计算题最后做.其实这样的想法很盲目.以下是化学姐整理的一些经验所总结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可以有一点帮助吧.一、关系式法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
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 3%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H2O K2CO3+2HCl=2K Cl+H2O+CO2↑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 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A、N2B、NOC、NO2D、NH4NO3【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得电子的总数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解得n=3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考虑、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展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用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浸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7.定量问题定性化;8.近似估算;9.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10.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11.注意解题标准格式,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标准格式。
12.注意分步作答。
每年国家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
1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14.价配平法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响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15.万能配平法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此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展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16.合并配平法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方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17.拆分配平法合适氧化剂和复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且氧化产物和复原产物也是同一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配平技巧是将氧化复原剂〔或氧化复原产物〕根据需要进展合理拆分。
拓展阅读:高考化学选择题有什么解题技巧 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高考选择题往往考察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假如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高中化学学习细节(人教版)之有机合成及糖类、油脂、蛋白质:官能团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学习细节(人教版)之有机合成及糖类、油脂、蛋白质:官能团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有机合成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题型,其命题方式如下:? 以烃及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为内容的考查方式。
? 有机合成推断中渗透有机实验、有机物的相关信息处理等有机综合性问题。
有机合成的实质和相关知识:有机合成的实质是利用有机基本反应原理,进行必要的官能团反应,合成目标产物。
而有机推断的实质是具体物质的合成流程中的某个环节、物质、反应条件缺省,或通过已知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物的各种信息。
在推断和合成过程中都常涉及到下列情况:官能团的引入、官能团的消除、官能团的衍变、碳骨架即碳链的增减等。
在解有机合成试题时首先要注意:1(合成方法:识别有机物的类别,含何官能团,以及与之有关的信息。
据现有原料,信息及反应原理,尽可能合理把目标分子分成若干片断,或寻求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方法或设法将各片断拼接衍变。
正逆推,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一定要注意有机合成中断的什么线(化学键),连的什么点(原子)。
2(合成原则:原料价廉,原理正确路线简捷,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产率高3(解题思路:剖析要合成的物质(目标分子),选择原料,路线(正向、逆向思维,结合题给信息)。
合理的合成路线进行什么基本反应,目标分子骨架。
目标分子中官能团引入。
?原料分子(官能团有何不同)过渡中间产物(碎片分子中的官能团如何转化来的)碎片分子切割(断键部位要合理)目标分子【学习目标】认识有机合成中官能团之间的转化。
细节诠释一. 官能团的引入引入官能团有关反应烯烃与水加成,醛/酮加氢,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羟基-OH烃与X取代,不饱和烃与HX或X加成,(醇与HX取代) 22卤素原子(,X)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炔烃不完全加氢碳碳双键C=C某些醇(,CHOH)氧化,烯氧化,糖类水解,(炔水化) 2醛基-CHO醛氧化, 酯酸性水解, 羧酸盐酸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 羧基-COOH 酯化反应酯基-COO-二. 官能团的衍变:1. 烃和烃的衍生物转变主线2. 官能团的消除(1)与H加成消除不饱和键; 2(2)消去反应消除卤原子而形成新的C,C双键; (3)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或酯化反应等消除羟基(—OH);(4)加成反应或氧化反应等消除醛基(—CHO); (5)酯水解消除酯基。
2025届高考化学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知识清单
高中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与技巧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节选)目录一、差量法 (1)1、质量差法 (1)2、体积差法 (2)3、压强差法 (4)4、物质的量差法 (4)二、十字交叉法 (6)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7)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7)3、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7)4、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8)5、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8)6、有关混合物消耗量的计算 (9)三、守恒法 (10)1、原子守恒 (10)2、质量守恒 (11)3、电荷守恒 (12)4、电子守恒 (13)5、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 (13)6、化合价守恒 (15)7、能量守恒 (17)四、关系式法 (18)五、和量法 (22)六、等效思维法 (25)七、始终态法 (27)八、平均值法 (29)九、极值法 (32)十、虚拟法 (39)十一、奇偶数法 (44)十二、估算法 (47)十三、讨论法 (49)1、不定方程讨论法 (49)2、过量问题讨论法 (49)3、分析推理讨论法 (50)4、分类讨论法 (51)十四、设一法 (57)十五、拆分法 (59)十六、均摊法(晶体) (64)十七、切割法(晶体) (67)十八、商余法(有机物) (70)十九、残机法(有机物) (73)二十、构造法(有机物) (76)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
高中化学攻略04 沉淀溶解平衡-平衡类问题攻略 Word版含解析
攻略04 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的相关计算(1)溶度积和离子积以A m B n (s)m A n+(aq)+n B m-(aq)为例:溶度积离子积概念沉淀溶解的平衡常数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符号K sp Q c表达式K sp(A m B n)=c m(A n+)·c n(B m-),式中的浓度都是平衡浓度Q c(A m B n)=c m(A n+)·c n(B m-),式中的浓度是任意浓度应用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①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②Q c=K 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③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2)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以AgCl(s)Ag+(aq)+Cl−(aq)为例,已知K sp,则饱和溶液中c(Ag+)=c(Cl−)=,结合溶液体积即可求出溶解的AgCl的质量,利用公式=即可求出溶解度。
(3)已知溶解度求溶度积已知溶解度S(因为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很少,所以溶液的密度可视为1 g·cm−3),则100 g水即0.1 L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的质量m为已知,则1 L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便可求出,利用公式即可求出K sp。
(4)两溶液混合是否会产生沉淀或同一溶液中可能产生多种沉淀时判断产生沉淀先后顺序的问题,均可利用溶度积的计算公式或离子积与浓度积的关系加以判断。
2.溶度积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原理:当Q c>K sp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方法:①调节pH法。
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中,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 Fe(OH)3↓+3。
②加沉淀剂法。
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 等,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与思路整理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与思路整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离子方程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清楚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转化。
离子方程式则更加具体地展示了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和转化。
在解题时,正确地写出离子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方法和思路。
一、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概念离子方程式是用离子的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它将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分解成离子,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反应。
在离子方程式中,溶液中的离子用带电的符号表示,并且需要满足电荷守恒和物质守恒的原则。
二、离子方程式的解题方法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首先要明确所给出的化学反应,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已知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生成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反应。
反应物是氯化钠,生成物是氯离子和钠离子。
2. 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将它们分解成离子。
例如,氯化钠可以分解成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
3. 根据离子的电荷确定离子的数量:根据离子的电荷,确定离子的数量,使得离子的总电荷满足电荷守恒的原则。
例如,氯离子的电荷为-1,钠离子的电荷为+1,所以氯化钠分解成一个氯离子和一个钠离子。
4. 检查离子的数量和电荷是否平衡:检查离子的数量和电荷是否满足电荷守恒和物质守恒的原则。
例如,氯化钠分解成一个氯离子和一个钠离子,氯离子的电荷为-1,钠离子的电荷为+1,电荷平衡。
5. 补充反应条件和物态符号:根据实验条件和物质的物态,补充反应条件和物态符号。
例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可以写为NaCl(aq)。
三、解题思路的拓展离子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不仅仅适用于简单的溶解反应,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化学反应。
下面以酸碱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为例,进一步拓展解题思路。
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解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作者:樊春录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1期摘要:解化学计算题的方法很多,有的学生往往不知如何采用,能听懂他人的讲解,但自己解决问题时,不会分析,只会模仿,有时又感到束手无策,其原因是没有学习和掌握思维原则,没有重视思想方法的研究,因此仍未走出以“套路”代“思路”的怪圈。
本文将以教学实例,对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来自于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形成与基本知识及其体系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关,还与思想方法有关。
正确、灵活的思想方法又源于思维的原则和方式。
要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思维素质,应注意思维原则和方法论的研究与探讨。
解题首先要掌握“基本方法”,进一步要掌握“巧”、“活”、“快”、“准”的解题技巧。
一、关系式法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有关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量之间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尤其是多步反应的计算均可采用关系式法计算,此法不仅可简化计算,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打开解题思路。
用关系式法解题的主要法则是:关系式、关系量,这是根据不能忘;已知未知是条件,条件对准关系量;上下相比列比例,求得写答即完毕。
可以认为化学计算总是在准确寻找关系式及对应量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
例1 已知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g,配制20℃的氯化钾饱和溶液670g,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g?本题是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中溶剂、溶质、溶液的量之间的互算,可采用关系式法计算。
解:设20℃时KCl饱和溶液670g中含KCl的质量是x克,含水y克。
关系式:水——溶质——饱和溶液关系量:100g——34g——134g已未知:y——x——670g列比例:;求未知:y=500g;x=170g答:配制20℃时KCl饱和溶液670g,需氯化钾170g,水500g。
(计算熟练后,左侧的“关系式”等可以不必写出。
高中化学14种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14种解题技巧14种解题技巧快、准、狠!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解析】: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Zn和FeAl和ZnAl和MgMg和Cu【解析】: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高中化学模型记忆卡模型解题法(Word版)
高中化学模型记忆卡模型解题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模型口诀失升氧化还原剂,七字口诀要牢记,先定两剂与两物,再平电子和原子。
模型思考1.解读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先判断变价元素,然后按照“失(电子)、升(价)、氧化(反应)、还原剂”进行分析。
2.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第一步:先确定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生成物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第二步: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配平时的逻辑关系不能忽略,先要电子得失守恒,然后原子守恒。
若先原子守恒配平,必须验证电子是否守恒。
如果是氧化还原形的离子方程式则应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的逻辑关系。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模型口诀牢记“三死一灵活”,判断正误不迷惑,写、拆、删、查四步曲,正确书写不出错。
模型思考1.判定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方法按照“三死一灵活”的顺序判断,“三死”是指(1)“拆”得对否;(2)电荷、质量守恒;(3)盐类水解符号的使用和分步是否正确。
“一灵活”是指反应是否符合客观实事。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
3.解读是上述的逆向思维,要理解离子符号代表哪类电解质,才能确定该离子方程式代表哪类物质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模型口诀吸放热、对正负,标状态、定系数,按照目标变换式,盖斯定律大用处。
模型思考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易测得,通过已知反应的反应热,利用盖斯定律获得:第一步:要确定需要的反应的反应热,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和化学计量数关系。
第二步: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按照所要获得的反应,进行变换,对不需要的物质进行定量的“消元”——都是反应物(或都是生成物),可做减法;一项是反应物,一项是生成物,可做加法,同时可用相同的数学式计算出该反应的ΔH,最后书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平衡移动模型口诀审清特点与条件,再用勒夏原理判。
平衡程度比大小,建立模型解决它。
模型思考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密闭体系中的可逆反应,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遇到平衡移动问题,我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关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特点。
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
(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 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 =(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 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 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 NH3的混合气 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 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mol×12 g·mol-1=4.2 g。
▪ 答案 B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 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A.84w321-w513w1 C.73w321-w412w1
B.84w311w-1w2 D.115w321-w81 4w1
练习
1.在含有 a g HNO3 的稀硝酸中,加入 b g 铁粉充分反应,铁
全部溶解并生成 NO,有a4 g HNO3 被还原,则 a∶b 不可能
为
( )。
A.2∶1
B.3∶1
C.4∶1
D.9∶2
解析 Fe 与 HNO3 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 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 Fe 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 3Fe(NO3)2+2NO↑+4H2O 则有5b6∶6a3=3∶8,解得:ab=31 此为 a∶b 的最小值。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 250 0 g CuCl样品置于 一定量的0.5 mol·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 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0.100 0 mol·L-1的 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SO4)2溶液 有关化学反应为 Fe3++CuCl===Fe2++Cu2++Cl-
高中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详解
高中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详解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注意化学的计算题,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的计算题的解题的思维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化学计算题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解法不一. 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却应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它强调解题应按一定的基本步骤进行,其中最不可缺少的4个步骤是:1?认真阅读,挖掘题示信息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关键题示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弄清题意后,在明确化学涵义的基础上,需选择、调用贮存在自己脑中的基础知识块,使之分解、迁移、转换、重组. 化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组合运用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融入思考,运用化学知识,找出已知项与未知项在量方面的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并抓准解题的关键环节;广开思路,使隐蔽的关系项变明显,最终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灵活选择适合的方法将题解出.4?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一旦形成解题答案后,有些学生或因盲目冲动、或因焦虑程度过高、或因"暗示"干扰等等,忽视了对解题过程的监控和答案合理性验算,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 尤其是化学计算,需要逐步认识和消除心理性失误造成对解题成绩的影响,才可能考出最佳水平. 以上4个步骤是解题思维的四个基本步骤.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能力,反映了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我们有时称"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为解题的能力公式.示例(2002年春季高考题)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2). 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它发生如下分解:C3N3(OH)3=3HNCO.(1)写出HNCO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别指明化合物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若按上述反应式进行反应,试计算吸收1.0kgNO2所消耗的三聚氰酸的质量.解析 (1)步骤:写出HNCO和NO2反应方程式?配平?确定化合价变化?确定N、C、O、H化合价?确定HNCO的结构式(H-NCO),问题得解. (审题、挖掘题示信息) (2)分析反应:H+→+CO2+H2O,反应前后H、O、N化合价不变,根据化合价升降数相等,配平.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形成另一答题点. (基础知识) (3)根据共价化合物化合价概念,可从结构式判断HNC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数=元素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数. 由配平的方程式确定计算关系式:C3N3(OH)3~3HNCO~9/4NO2. (逻辑思维) (4)检索审题:知识、方法、计算是否有疏漏,答案的合理性(如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有效数据取舍等,解题规范性等). (心理素质) 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2)1.2kg.高考化学知识点计算训练1?以微观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原子序数为主的有关原子结构的计算. 2?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价态,以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为主的有关化合价计算. 3?以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观粒子数为主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4?以多角度、多综合为主的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计算. 5?以物质的量浓度、pH、H+浓度、粒子浓度为主的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计算. 6?有关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相互关系的计算. 7?以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为主的计算. 8?以处理图表数据、定量实验结果等为主的应用性计算.题型训练例释 ?1? 今有0.1mol·L-1Na2SO4溶液300 mL,0.1mol·L-1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1A1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 1∶1∶1 B? 3∶2∶1 C? 3∶2∶3 D? 1∶1∶3 (浓度的计算及思维的敏捷性测试.答:D2? 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 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 0.28mol B? 0.31mol C? (n+0.2)mol D? (n+0.4)mol (化学方程式计算、守恒法运用. 答:C. )3?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等效平衡计算、思维多向性等.答:B、C. )4? 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6、C2H4、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 28 B? 30 C? 38 D? 40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守恒法和极端假设法运用等. 答:B、C. )5? 如图1表示金属X,Y以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量的情况,其中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下列有关Z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 n(Na)∶n(Fe)=2∶1 B? n(Mg)∶n(K)=1∶2 C? n(Na)∶n(Al)=1∶3 D? n(K)∶n(Al)=1∶1 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图像计算,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运用等.答:D.以高考Ⅱ卷为基准的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化学计算思想方法训练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Ⅱ卷中的化学计算试题,要求考生将题目中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学条件,边计算边讨论足量、适量、过量、不过量等各种边界条件,利用不等式、不定方程、几何定理、数轴、图像等数学工具,灵活机智地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将隐含的信息变为数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化学问题. 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使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1?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中定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2?分类讨论思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复杂、综合的计算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然后逐个解决. 适用于连续、多步化学反应过程的计算,一般使用"特值-数轴"法. 特值:按某个化学方程式恰好反应的比值确定. 数轴:用变化的量或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比值作为数轴的变量画出数轴,将连续分步化学反应过程分解为某个范围的特定反应过程,分段讨论,作出完整的答案.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捷的解题途径. 可分为利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 按现行高考化学计算主流题型,分类设计针对性训练如下.1?混合物反应的计算①混合物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 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②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计算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二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③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极值法等方法,以简化解题过程.题1 在含有7.16g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硫酸溶液70 mL,完全反应后生成1.792L(标准状况下)CO2,计算原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答:2.12g.2?过量问题的计算过量判断的化学计算题出现较多,其判断的方法因题型(即所给已知条件)不同而不同. 常见的有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产物逆推法等. 因此判断的方法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难度.题2 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 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答:O2∶24g,H2∶2g或O2∶16g;H2∶10g.3?确定复杂化学式的计算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定其化学式. 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 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题3 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型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 mL溶液. 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g固体. 在余下的50mL溶液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 (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答:①20.45%. ②BaFe2O4(或BaO·Fe2O3).4?有机物计算推算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的计算,有机物燃烧反应有关量的讨论及有机信息迁移等有关计算.题4 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震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0,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8.2%,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3.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共有4个甲基. 请写出其结构简式.答:(CH3)3COCH3.5?多步反应的计算题目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是多个连续反应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 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列出计算.题 5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4FeS+7O22Fe2O3+4SO2 2H2S+SO2=3S+2H2O Na2SO3+SNa2S2O3用下列途径制备海波(Na2S2O3·5H2O):(1)计算:原料FeS在反应(a)和(b)中的理论分配比. (2)现有88gFeS,设NaOH溶液吸收SO2的吸收率为96%,问最多制备海波质量为多少﹖答:①2∶1. ②120g6?范围讨论计算依据的化学原理是反应物之间相对含量不同而产物不同(如H2S与O2反应、多元酸与碱反应、CuO与焦炭反应、Na2O2与NaHCO3共热、C12与NH3反应等),所以,此类题目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 范围讨论计算的解题方法思路是:(1)写方程式、找完全点. 即写出因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别计算找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特殊点.(2)确定范围、计算判断. 即以恰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为基准,讨论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情况,从而划出相应的区间,确定不同范围,然后分别讨论在不同范围内推测判断过量,从而找出计算根据,确定计算关系.题6 向300 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 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固体. 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答(1)4种. ①KOH、K2CO3. ②K2CO3. ③K2CO3、KHCO3.④KHCO3.(2)K2CO3∶6.9g,KHCO3∶5.0g;c(KOH)=0.50mol/L.7?信息迁移型计算题目材料给出与计算有关的新信息,为了将给出的信息迁移至题设情境中,需要调用苦干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信息迁移题的出现,有利于考查计算技能,有利于公平竞争.题7 参考下列(a)~(c)项的叙述并回答有关问题.(a) 皂化是使1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b) 碘值是使100g油脂加成碘的克数.(c) 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假设下述油脂皆为(RCOO)3C3H5型的单甘油酯):(1)主要成分皆为(C17H33COO)3C3H5(相对分子质理884)形成的油,其皂化值是_______.(2)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_________.(3)使碘值为180的鱼油100g硬化所需要吸收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至少是_______L.(4)比较油脂的皂化值大小,可推知油脂_____.答:①190. ②主要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酸. ③15.9,④不同的油脂,所含的CC数不同.8?半定量计算将化学概念、原理的定性知识和化学定量计算结合的一类试题. 解答此类题应注重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上,从而形成正确的解计算题的思想方法. 删减繁杂的数学计算是高考化学命题的趋势.题8 (1)由2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组成的共价合物,H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个,试写出其中一例的结构简式______.(2)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n(C)和n(N)分别表示C和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3)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C)、n(N)和n(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答:①7;H2NCH2-CH2OH. ②2n(C)+n(N)+2. ③2n(C)+n(N)+2.9?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数据缺省型题目的特点是:构成计算要素的已知量缺省,要求学生根据计算要求补充这一缺省量,然后进行有关计算. 数据缺省型计算题是近几年国家命题组开发出来的成功计算题型. 此类试题对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潜能特别有效.题9 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K2Cr2O7、Ca(ClO)2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氯化物+水+氯气. 将Ag漂粉精(过量)放入BLcmol/L浓盐酸中. 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欲测定盐酸被漂粉精氧化的最低浓度D,缺少的条件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并说明字母含义),列出求D的计算式,D=_____(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①漂粉精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反应为:Ca(ClO)2+4HCl(浓)=CaC12+2C12↑+2H2O,Ca(ClO)2+2HC1(稀)=CaC12+2HC10. ②需测定"标准状况下生成C12的体积VL". D=,或mol/L.10? 图表型的计算本题型特点是解题条件隐含在图表之中,旨在考查学生挖掘图表信息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等.题10 图2是100mg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试利用图2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_____,B 是______. (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 答:①CaC2O4? CaCO3. ②CaC2O4·H2OCaC2O4+H2O↑.③CaC2O4CaCO3+CO↑. ④56;CaO.11? STS计算计算背景材料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内容,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如最新科技、化工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计算.题11 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 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12→KOCN+2KC1+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 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移方向和数目:□KOCN+□KOH+□C12→□CO2+□N2+□KC1+□H2O(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_g.答:①C. ② ③33.5.题12 已知1mol e-转移时所通过的电量为1法拉第(F),1F=96500C. 现有一个铅蓄电池,最初有100gPb和100g PbO2加入过量的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Pb+PbO2+2H2SO4PbSO4+2H2O 理论上,一个电池可以放电直到其中的一个电极完全耗尽为止. 假如现不再充电,电池工作到反应完全,若该电池放电电流为1.00A. 通过计算求:(1)正、负极的电极材料,________极先消耗完.(2)理论上该电池放电最长时间是多少小时?答:①正. ②22.4h. 学生经过以上化学计算题型训练,可形成化学计算解题技能,并逐步培养《考试说明》规定的"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介绍一、电极反应书写常见错误举例及错因分析1.完成甲烷—硫酸构成的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1正极:2O2+8e- +4H+=4OH-2正极:O2+8e- =O2-3正极:2O2+8e- +4H2O=8OH-4负极:CH4-8e- +2OH- =CO2+6H2O5正极:CH4-8e- +3OH- =CO32-+7H+错因分析:在硫酸溶液显酸性,其中有很多H+,那么OH-、O2-、CO32-就不能存在的因此书写电极反应就应关注溶液的酸性;24中还存在质量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的问题;5中CO32-与7H+本来就不能共存的,且没有区分开正、负极2.完成甲烷—氢氧化钠燃料构成的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1正极:O2+8e- +H2O=8OH-2正极:O2+8e- +H+=H2O3负极:CH4-8e- +OH- =CO2+6H2O错因分析:在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其中有很多OH-+ ,那么H+、O2-、CO2就不能存在的因此书写电极反应就应关注溶液的碱性;1中还存在质量不守恒、23同时存在质量、电荷不守恒的问题。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
突破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思路)上了高中许多的学生都会发觉化学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化学中的计算题.正因为这样,他们一看到化学计算题就马上想到先放弃,先去做其他的,计算题最后做.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化学计算题很难,也都坚持”先其他,后计算”的解题路线.其实这样的想法很盲目,太过于绝对了.我个人认为化学计算题是很简单的,关键是解题的人有没有把问题简单化,分析化,也可以说是”干脆点理解”吧.其实我们想想也知道,在化学的计算题目中,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数据都不过是从那些长长的或者简短的句子中简化分析而来的.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要把那些句子用这种方式表示出来呢,而不干脆点直接告诉我们?”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一中老套的障眼法和耐力战吧,想用这或长或短句子把信息藏起来,也想用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得不耐烦了,把我们”打倒”.所以咯!狭路相逢,勇者胜!看你是不是勇者了!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所总结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可以有一点帮助吧.一.列方程组求解:这是我认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比如:1.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的CO2和C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谓求什么设什么,我们就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 ; CO的物质的量为Y(当然我们一定要在计算时熟知 n (物质的量) M(摩尔质量) m(一般的质量) V(标况下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知道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关系了,这道题目中的信息给得非常的全面了,直白点说就是单纯的初中数学题目---列方程组求解,不用我说都知道怎么列(根据”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可以得到两个方程| 44X + 28Y =15| 22.4(X + Y) = 10.08这样就很快了解出来了,再看看这道题,题目给到了总质量,和总体积,都有牵涉到两个未知数,这样就可以列出等式,并解出来了.但是有时候为了方便,也可以先设两种物质的其他的量为未知数最后化成所求的量.还有一种更简练的题型,就像我的原创题目一样2.标况下SO2和SO3混合气体在不考虑化学变化时,其中含O的质量分数是60%,求SO2的含量(质量分数).(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目可以用“看似条件唯一,却蕴涵条件无数”来形容) 这道题目如果也是用列方程组求解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要求的和已知的都和质量有关系,但是总质量不知道,乍看下最后所要的答案也没有总质量,这说明了总质量最后可以消去.于是我们就可以设总质量为100 g,那么O的质量就是60 gSO2的含量为X ; SO3的含量为Y就有 X + Y=1 ; 也可以知道SO2 , SO3的质量分别是100X , 100Y这里又会用到”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分数”于是我们就可以很快找到O的质量的表示关系1/2 * 100X + 3/5 * 100Y =60这样两个方程就都出来了,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解决还有一种类型是牵涉到化学变化的,不过也是非常简单的3.KCl 和 KBr的混合物共3.87 g全部溶解在水中,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银和溴化银共6.63 g , 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这个看上去好像是和前面的不一样,但是实际上还是一样的.从这道题目中牵涉到的方程式,我们可以发现有多少物质的量的KCl 和 KBr就可以生成多少物质的量的氯化银和溴化银,也同样设两个为知数,设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 原混合物中的溴化钾的质量为Y,可以得到:| X + Y = 3.87| 143.5/75.5X + 188/120Y = 6.63 (这里用到了质量守恒定律)特别提醒:如果反应不是一份生成一份的关系,一定要认真判断,用化学守恒来求出相对应的量,比如这道题里的信息如果全是物质的量, 反应不是一份生成一份的关系,则第二个方程一定要用物质的量守恒,求出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经常用在一些混合物的题目中求解和判断简单的化学式中用到.二.列化学方程式求多解:这个方法也是挺简单的,但是要是化学方程式不熟练,我的建议是去背化学方程式,这个方法和上面一种都是很常用的方法,一定要懂得灵活运用:这里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1.在硫酸工业中制造硫酸的一个步骤是在接触法装置中进行的,过程是将SO2转化为SO3,(全为标况下)接触室里为SO2和O2体积是VL,已知原来有SO2AL , 反应开始30分钟后SO2的浓度变为Hmol/L . 问SO2转化率多少? SO3的浓度,物质的量等等.这个看似很长的题目,其实废话太多,不信?我们把方程式写出来(并且把解题三步曲填好)2SO2 + O2 === 2SO3 (可逆)原来 A/Vmol/L (V- A)/Vmol/L 0 mol/L变化 (A/V – H)mol/L 1/2 (A/V – H)mol/L (A/V – H)mol/L现在 Hmol/L (V- A)/V - 1/2 (A/V – H)mol/L (A/V – H)mol/L一旦把这些填完整,这类题目中的问题差不多都OVER了.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果只是告诉了我们其中一个反应物的变化的量(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我们就可以求出其他的变化的量,若是再告诉我们原来或者现在的,我们就可以求出所对应的初始量或者剩余量.当然,这个三步曲并不是只能用来解反应速率的问题,三个量还可以用物质的量,反应速率,浓度等表示,也就是说,只要是知道了变化的量,再给予我们时间,体积,等对应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求出很多的量. 这个解法,最经常用在求反应速率,反应程度,总得来说只要是关于化学反应变化的我们几乎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解.还有一种最基础的类型,就是写出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求解.(高中不常用)三.最简比例计算1.种铁的氧化物A和B分别重0.4 g , 0.435 g . 加热下用足量的CO还原,并且把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得到0.75 g沉淀.试判断A和B的化学式.这种判断化学式的方法主要是判断下标,此题目中所求的化学式其实就是求元素Fe 和O的下标数值,更具体说是求下标的比值也就是找X和Y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设所求的化学式为Fe X O Y ,则有(因为铁氧化物中的一个氧原子失去就得到一个CO2分子,这也可以作为方程式配平的一个方法) 0.4Y/(56X + 16Y) =0.75/100 ---这个是A中下标的关系,B也是一样的方法列出关系式,求最简比例那为什么这样列呢?因为56X + 16Y 是A的摩尔质量, 0.4/(56X + 16Y) 求出了0.4 gA的物质的量, 0.75/100 求的是CaCO3的物质的量也可以是C或者CO2的物质的量,当然也就是CO的物质的量(这是元素或者原子数守恒的运用,下面也会介绍,这里是C守恒)这样就可以由CO转化成0.75/100实际也是0.4 g A中氧的物质的量,因此就有上面的式子,B呢?也就一样的解法了.2.像这样的有关求比例的计算,还有的是求一种矿石的组成成分化学式(例如题目有时候会让我们求高岭石:Al2(Si2O5)(OH)4或(Al2O3.2SiO2.2H2O) 的化学式,一般都是给予我们一些化学变化等实验过程得到的数据然后求出化学式为Al2O3.2SiO2.2H2O 最后得到Al2(Si2O5)(OH)4)3.有关比例的还有很多,例少量的Na , Mg , Al 和等量的HCl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相等,求消耗的Na , Mg , Al的物质的量的比.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生成的气体肯定都是H2,而且根据它们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Na ----- 1/2 H2Mg ----- 1 H2Al ----- 3/2 H2因为生成的H2是一样的,则由上述的关系可化成:2 Na ----- H21 Mg ----- H22/3Al ----- H2则这样就可以得到生成的H2相同的时候消耗的Na , Mg , Al的物质的量的比为6:3:2当然咯,如果把题目改成Na , Mg , Al 的质量相等求生成气体体积比,或者生成的气体比例已经告诉你了求Na , Mg , Al的消耗量是多少,方法都是一样的.四,元素原子数守恒:这个也不是非常难的,应该也是比较简单的吧,这个方法的使用,其实是根据一条线思维的贯穿,因为在许多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题目中常常有牵涉到一个不变的元素(这个元素的原子数目会全部参加下一个反应的进行),正因为如此,常常看似很多步的反应其实可以一步到位,比如最简单的:1.实验小组为检测只含C的惰性矿石中的含C的物质的量,将该M g矿石放在氧气中燃烧,排除空气的影响.使C完全转化为CO2,并且把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收集到沉淀物干燥后的质量是N g.求含C的质量分数.看到这个题目就马上会让我们把题目中所牵涉到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这也许是我们养成的一个条件反射吧,虽然写出来的解法也是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有点麻烦和多余,所以在遇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找找是否有什么原子数目守恒,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发现,C元素在这一系列化学反应中全部参与各个反应,则说明这些变化中C一直都是恒定不变的,这样,我们知道题目要我们求的是”C的质量分数”,则设C的质量分数为X ,则惰性矿石中C的质量是MX,这是最初的,因为最后的C存在于CaCO3中,又知道CaCO3 的质量就是沉淀的质量是N g,根据CaCO3 中C原子的质量分数是12/100,不难得出C的质量是12N/100, 于是就有这样的等式 : 12N/100 = MX 这样就可以了,不是更快吗?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在考试的时候用最简单最快捷的解法解题,毕竟,考试的时间是不等人的.这样的方法一般都是解一些有很多连续步骤的化学反应(或者实验)类的计算题,但是能否找到切入点还是关键!五.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的一般步骤是先确定交叉点的平均值(一般题目会事先告之的),再写出产生平均值的两个分量(一般是摩尔质量),然后按斜线作差取绝对值,即得出相应物质配比,这个方法应该是前几届老学长,老前辈们经常使用的方法.现在的教学好像已经不用了,不过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解题方法,大家可以学习一下,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明下:1.将H2与CO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混合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8倍,求:H2与CO的体积比;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这道题目很明显用十字交叉法最快,从”混合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8倍”这句话可以得到现在的混合气体密度是16g/ mol(标况下取摩尔体积) 则可以按下列方法列式求解:则H2与CO的体积比是 6 : 7 简单吧,剩下的”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应该就没什么难度了.2.已知Na2SO3被部分氧化为Na2SO4后,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占混和物的36%,则Na2S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质量之比为多少?这道题目和上题所用的方法是差不多的,首先先求混和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然后以1molNa2SO3和Na2SO4的混和体系为基准物,以质量为物理量,用十字交叉法:质量(g)Na2SO3 126 14.21mol 127.8Na2SO4 142 1.8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求混合气体的各个成分的量,很好用,但是有局限性,个人建议:这个方法不是很好理解,希望学习的人不要随便用.六.差量法求解:虽然这个方法也是很经常用的,但是高中阶段一般只要我们能够在置换反应中运用到这个方法就可以了(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比如:1.M g Cu 投入硝酸银溶液中,若反应完全进行,则溶液减轻多少?这是非常典型的运用差量法求解的题型,我们知道这个反应的整个过程其实是Cu置换了Ag,而Ag明显要重于Cu; 它们之间的质量存在这样的关系:溶液中: Ag ====Cu108 64 ----差量=44M ---- 差值=44M/64则这个差值也就是溶液减轻的质量了.这个方法比较经常用在置换反应等有质量变化的反应(具体是在化合物反应后,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转移到另一种化合物中使反应前后的对应的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七.关于浓度的计算:这种题目说起来可以算是比较综合的题型,但是要看题目怎么出了:现在介绍下面这道题目的解答过程:1.CuSO4和Fe2(SO4)3 的混合溶液500 mL,加入21.7 g的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得到16.8 g的残留物,加入4 mol/L的B aSO4 溶液400 mL,恰好使溶液中的SO2- 完全沉淀,求原混合物中CuSO4和Fe2(SO4)3 的物质的量浓度.首先,我们必须判断加入的铁粉是先和哪个物质反应,从题目中可以知道是先和Fe2(SO4)3 反应, 且SO2- 的物质的量为 1.6 mol , 铁粉的质量减少(沉淀质量减少),又知道铁粉和CuSO4 反应沉淀增重和Fe2(SO4)3 反应减轻; 则设原混合物中CuSO4和Fe2(SO4)3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X和Y.则很容易根据”SO2- 的物质的量为1.6 mol”列出式子: 0.5X + 1.5Y = 1.6而第而个式子只是稍微运用下上面的差量法,就完成了也就是: 21.7 – 56*0.5Y + 8X = 16.8 简单吧! 多想想就知道了.以上的解题方法希望可以带给高中同学一些帮助,不要去惧怕计算,要被计算打倒,若是能够把上述的方法运用自如,那你就可以把计算”玩弄于股掌之间”了,加油了!。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方法与技巧有机物燃烧计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题型1 比较耗氧量大小此类题可分成两种情况。
1 比较等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耗氧量大小方法1 根据分子式CxHyOz计算x?y?z大小,x?y?z 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4242[例1]1mol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小的是()(A)C3H4 (B)C2H5OH (C)CH3OH (D)CH3CH3解析耗氧量分别为(A)3?4?4 (mol) (B) 2?6?1?3 (mol) 442(C) 1?4?1?1.5 (mol) (D) 2?6?3.5 (mol) 424答案应为(C)方法2 改写分子式改写分子式的原则是:若是烃则1molC与4molH耗氧量相等;若是烃的衍生物,则观察分子式,看是否可把分子式中的O、C、H写成“CO2”或“H2O”形式,再比较剩余的C、H耗氧量即可。
[例2]等物质的量下列物质充分燃烧耗氧量大小顺序为()(A)C2H2 (B)C2H4O (C)C2H6 (D)C2H4O2解析观察分子式可推知耗氧量C2H6>C2H2 C2H4O>C2H4O2∵C2H4O分子式可改写成C2H2·H2O∴耗氧量C2H2与C2H4O相等∴正确答案为(C)>(A)=(B)>(D)比较以上两种解题方法,[方法2]解题更简捷,更可取。
2 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思路解析 12gC燃烧耗氧气1mol,12gH2燃烧耗氧气3mol即等质量的C、H燃烧耗氧:H>C∴比较等质量烃燃烧耗氧量大小只要比较烃分子中H质量百分数即可,烃的H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就越大。
因此,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为:把烃分子式改写为CHx形式,CHx式中x值越大,烃的H质量百分数越大,烃燃烧耗氧量越大。
第 1 页共 5 页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与思路高考帮帮团整理难点1 .守恒法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难点磁场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现有19.7 g由Fe、FeO、Al、Al2O3组成的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在540 mL 2.00 mol·L-1的H2SO4溶液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 L。
已知混合物中,Fe、FeO、Al、Al2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84、0.183、0.274和0.259。
欲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至少应加入2.70 mol·L-1的NaOH(aq)体积是________。
●案例探究[例题]将 CaCl2和 CaBr2的混合物 13.400 g溶于水配成 500.00 mL 溶液,再通入过量的 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11.175 g。
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A.3∶2∶1B.1∶2∶3C.1∶3∶2D.2∶3∶1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
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容。
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n(Ca2+ )= n(Cl-) +n(Br-),错选A。
解题思路:1个 Ca2+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2n(Ca2+) = n (Cl-) +n (Br-)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答案:D●锦囊妙计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1.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
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包含两项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此外,还有物料平衡,将编排在第16篇——水的电离中。
●歼灭难点训练1.(★★★)将 3.48 g Fe3O4完全溶解在 100 mL 1.00 mol/L 的 H2SO4(aq) 中,然后加全部转化为 Cr3+。
则 K2Cr2O7入 K2Cr2O7(aq)25.00 mL,恰好使 Fe2+全部转化为 Fe3+,且 Cr2O 27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某露置的苛性钾经分析含水:7.62%(质量分数,下同)、K2CO3:2.38%、KOH :90.00%。
取此样品 1.00 g 放入 46.00 mL 1.00 mol·L-1 的 HCl(aq) 中,过量的 HCl 可用 1.070 mol/L KOH(aq)中和至中性,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_______克。
3.(★★★★)A、B、C三种物质各15 g,发生如下反应:− DA+B+C−→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30 g。
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 g A,反应又继续进行,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只剩余C,则下列说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B 9 g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C 6 g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D.第二次反应后,C剩余5 g4.(★★★★★)(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
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相同,Ni2+与最近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摩尔质量为74.7 g·mol-1)。
图1—1(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如图1—1所示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
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
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0.97O,试计算该晶体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
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守恒得如下关系:提示:根据 Na 原子守恒和 SO-242NaOH ~ Na2SO4~ H2SO4则:n(NaOH) = 2n(H2SO4)c(NaOH)·V [NaOH(aq)] = 2c(H2SO4)·V [H2SO4(aq)]V [NaOH(aq)]可求。
答案:800 mL歼灭难点训练1.提示:Fe3O4中+2 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 Cr2O-2中+6 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7相等。
1molg 232g 48.3-⋅×(3-2)= 0.02500 L ×c (Cr 2O -27)×(6-3)×2。
答案:0.100 mol ·L -12.提示:根据 Cl 原子守恒得:n (KCl) = n (HCl) = 1.00 mol ·L -1×0.04600 L = 4.60×10-2 mol ,m (KCl) 易求。
答案:3.43 g3.解析:第一次反应 A 不足,因为第一次反应后加入 A 又能进行第二次反应。
第二次反应后,只剩余 C ,说明 A 、B 恰好完全反应。
则:m 反(A)∶m 反(B) = (15 g +10 g)∶15 g = 5∶3第一次反应耗 B 的质量m B 为:15 g ∶m B =5∶3,m B =9 g 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B 质量为:15 g -9 g=6 g 。
可见(A)选项不正确。
根据m A +m B +m C =m D ,可知生成30 g D 时消耗C 的质量。
m C =30 g -15 g -9 g=6 g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C 质量为:15 g -6g=9g 。
又见(B)选项不正确。
易见反应消耗A 、B 、C 质量之比为:m A ∶m B ∶m C =15 g ∶9 g ∶6g=5∶3∶2 (C)选项不正确。
答案:D4.提示:由题得 NiO 晶体结构(如右图)。
其体积为: V = (a ×10-8cm)3右图向三维空间延伸,它平均拥有的 Ni 2+、O 2-数目为:N (Ni 2+) =N (O 2-) =81×4 =21=N (NiO) 由密度公式得:ρ(NiO) =A3812)cm 10(a mol g 7.74)NiO ()NiO ()NiO ()NiO (N V M V m -m ⨯⨯⋅==-。
(2)(电荷守恒法)设 1 mol Ni 0.97O 中含Ni 3+物质的量为x ,则Ni 2+的物质的量为(0.97 mol -x );根据电荷守恒得:3x +2×(0.97 mol -x )=1 mol ×2 x =0.06 molN (Ni 3+)∶N (Ni 2+)=0.06 mol ∶(0.97 mol -0.06 mol)=6∶91答案:(1)AN a 2)cm 10(mol g 7.74381⨯⨯⋅-- (2)6∶91 难点2 .估算法估算就是不算,估算法是通过推理、猜测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
●难点磁场不要计算,请推测下列题目的答案,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 、Y 两种元素,甲、乙中 X 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30.4% 和25.9%。
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 XY 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B.X 2YC.X 2Y 3D.X 2Y 5 ●案例探究[例题]在 100 mL 0.10 mol ·L -1的 AgNO 3(aq) 中,加入 100 mL 溶有 2.08 g BaCl 2 的溶液,再加入 100 mL 溶有 2.50 g CuSO 4·5H 2O 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混合过程中,逸出无色气体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 (Cu 2+) = 0.01 mol ·L -1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及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Ba 2+与 SO -24、Ag + 与 Cl -的反应及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数字运算失误。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计算法):n (Ag +) = 0.100 L ×0.10 mol ·L -1= 0.010 moln (Ba 2+) = n (BaCl 2) =1-mol g 208g08.2⋅= 0.0100 moln (Cl -) = 2n (BaCl 2) = 0.0200 moln (SO -24) = n (CuSO 4·5H 2O) =1-molg 250g50.2⋅= 0.0100 mol 首先 Cl - 与 Ag +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AgCl 沉淀: Ag + + Cl -==== AgCl ↓ 0.010 mol 0.010 mol 0.010 mol反应后剩余 Cl -:0.0200 mol -0.010 mol = 0.010 mol 。
其次 Ba 2+与 SO -24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BaSO 4 沉淀:Ba2++ SO -24==== BaSO 4↓0.010 mol 0.010 mol 0.010mol生成BaSO 4 0.010 mol 。
反应后溶液中含 Cu 2+,其浓度为:c (Cu 2+) =3L 0.100mol 010.0⨯= 0.033 mol ·L -1与备选项对照,可知答案。
方法2(估算法):最后 Cu 2+留在溶液中,溶液浅蓝色,A 项不可选。
由 CuSO 4·5H 2O 的质量是3位有效数字,及溶液的体积也是3位有效数字可推知c (Cu 2+)应为3位有效数字,D 项不可选。
由于溶液混合时,只发生 Ag +与 Cl -、Ba 2+与SO -24的反应,所以也不会逸出气体,C 项不可选。
答案:B评注:就解题效率而言,估算法大大优于计算法。
●锦囊妙计估算法虽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但其使用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大多数计算题是不能用估算法解决的。
尝试用估算法解题是好的,但面对每一个题都想用估算法解决,有时也会贻误时间。
●歼灭难点训练1.(★★★)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 10 倍 pH 增加 1 ,强碱溶液每稀释 10 倍 pH 减小 1,但此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
试问将 pH = 3 的 H2SO4(aq) 稀释 105,其 pH 为( )A.8B.7C.2D.32.(★★★★)将质量分数为 0.052(5.2%)的 NaOH(aq)1 L(密度为 1.06 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改变了 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NaOH的质量分数阳极析出物的质量/g 阴极析出物的质量/gA 0.062(6.2%) 19 152B 0.062(6.2%) 152 19C 0.042(4.2%) 1.2 9.4D 0.042(4.2%) 9.4 1.2−MR23.(★★★★)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反应可用下式表示:2R — H + M2+−→+ 2H+,若将 100 mL 水经过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后,流出液用 0.10 mol·L-1的 NaOH 溶液中和,完全反应后用去 NaOH 溶液 20 mL,若此水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 Ca2+,则 100 mL 水中含有 Ca2+为( )A.20.03 mgB.40 mgC.80.16 mgD.160.32 mg4.(★★★★★)图2—1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 X(X = 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 O2的物质的量n(O2),A、B 是两种可燃性气体,C 是 A、B 的混合气体,则 C 中:n(A)∶n(B)为( )A.2∶1B.1∶2C.1∶1D.任意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图2—1解析:由于甲分子中含 X:30.4%,且N(X)∶N(Y) = 1∶2,现乙分子中含X:25.9%,小于 A 中 X 的百分含量,故可估算出乙分子中,N(X)∶N(Y)必小于1∶2,只有 D 选项中N(X)∶N(Y) = 1∶2.5 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