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正义的大规模战争。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这场捍卫中华民族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与所处的位置,每个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下面,我以我们小组收集的大量资料及部分史实谈一谈对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认识。

首先,对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我们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条件以及两党不同的抗战方针,因此,在抗战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即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起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由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虽然,这两个战场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

七七事变爆发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是蒋介石首先想到的,他要求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大使馆交涉,提出口头抗议,要张群起草讲和条件,并密派许英飞往东京,要孙科和宋子文分别拜访苏美大使馆,请求他们援助,并且立即对日抗议通电。

但外交谈判毫无结果,日本态度蛮横,一味抵赖,反要求中国严惩卢沟桥事件肇事者。被蒋介石给予希望的英美等国,也对日本实行所谓“不干涉”的绥靖政策,一纸空文的《和平原则十六条》于7月16日被美国国务卿对六十二国发表,除了“维护和平”“信守国际协定”等空话外对日本侵华战争只字不提。

在国内外交困难的情况下,蒋介石于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就卢沟桥事变及中日关系问题发表谈话,表示对日应战。

在这次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中,国民政府对处理卢沟桥事变以及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被蒋介石阐述的很清晰,要点如下:

一、任何解决不得伤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三、中央政府所派官员,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宋哲元等,不能受任何约束

蒋介石说这三个立场是弱国外交的最低限度,并敦促日本政府设身处地的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中日两国关系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的立场,应该不至于漠视。他警告日本侵略者继续一意孤行,中日战端一开,则“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都有责任守土抗战,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庐山谈话”确定了南京政府抗战的决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

下面,本文从抗日战争进程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对两个战场的作用进行讨论。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中,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一万余人。

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了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实力上的对比,日军优势很大;主观原因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日的同时,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以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发动和武装民众,战略战术上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1937年11月,日军攻占上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实际管辖区,人们通常称为国民党统治区,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

员会,下设政治部,聘周恩来担任副部长。1938年6月,成立了参政会。

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消极抗战。

伴随着抗战的发展,如何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这是所有爱国人士和在正面战场与敌人拼杀的国民党心中

所想,逐渐的国人便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并实行,那就是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

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相比于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共产党则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方

针。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的阐明了

持久抗战的方针。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成为了共产党人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指导,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与国民

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这两条不同的抗战

路线的存在,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

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

方发动民主自由的山地游击战争。

进入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总的来说,

共产党实行的方针就是逐步把落后的农村建设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逐步实现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是胜利的一场战争,在这场

战争中中国共同抗争,主要有两只抗日力量: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即有

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