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案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白杨礼赞》教案,一起来看看吧!《白杨礼赞》课文原文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故乡的印象,大家对故乡的印象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茅盾对故乡的印象吧!下面给大家带来白杨礼赞课文原文,请欣赏!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4 白杨礼赞》优质教案_2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4 白杨礼赞》优质教案_2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点:1、分析5、7段内容,归纳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2、学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嘉兴市的“嘉兴第一中学”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在嘉兴市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地高。

现在的嘉兴一中大门上“嘉兴一中”这几个字,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沈雁冰)。

你对他了解有多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白杨礼赞。

2、了解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作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蚀》三部曲、《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

3、预习检测、读准下列词语,并说出划线词语的含义。

大毡子外壳屈曲盘旋主宰倦怠虬枝婆娑楠木秀颀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纵横决荡4、整体把握:“礼赞”对某事物或人物的赞美,带有一种敬重和钦佩的味道。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1)直接赞美: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过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生长环境不平凡:色彩:黄绿错综面积:无边无垠地貌:坦荡如砥(3)外在形象不平凡:淡青色笔直光滑绝无旁枝紧紧靠拢片片向上(4)内在精神不平凡:▲先抑后扬“抑”的一面,节奏慢,语气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4《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

2.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分析5.7段内容,归纳托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去感受白杨树特有的精神美。

2.解题“礼赞”:“礼”,敬礼,致敬。

赞,赞美。

礼赞,崇敬与赞美。

以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二、作家作品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

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小说《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步曲、《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白杨树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是茅盾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它是我们学习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白杨树如何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回答,以便更好地把握他们的认知水平,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对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来表达主题。然而,我发现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显吃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让他们逐步理解这些概念。
4.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课文分析,深入理解;
-第三部分:课文拓展,联系实际。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
-通过对《白杨礼赞》的阅读与分析,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描述事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白杨礼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白杨礼赞

14白杨礼赞【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默读、标明方式来掌握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入理解。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刚毅不屈的革命质量。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景色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今天我们再来领悟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秀。

二、授课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 1:听读课文并思虑:文章标题中“礼赞”一词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语句能照料标题直接赞美白杨树?明确:“礼赞”是“崇敬”“赞美”的意思。

能很清楚地看出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第 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一般的一种树,可是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一般的一种树,可是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 8 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 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提问 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斩钉截铁,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确定了感情基调。

提问 3: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恹恹欲睡。

提问 4: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宏伟”“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度解读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第五、七、八自然段,尔后谈论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 5:白杨树外形的整体特色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详尽描述来突出白杨树的整体特色的?明确:作者描述白杨树的整体特色是:力争上游,倔强耸立。

作者是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来详尽描述白杨树的外形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们在讨论环节不够活跃。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尝试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2.教学难点
(1)情感把握: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背后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悟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2)写作技巧的运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
此外,关于课堂互动的开展。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尝试采用了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优化互动环节,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讲授法,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文化认同感的塑造: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课件
第一课时 白杨礼赞
茅盾
2024/8/25
2
解题导入:何为“礼赞”
“礼赞”的本意来自佛教, 指的是佛、法、僧礼拜并颂经, 也就是说,它本有某种宗教礼拜的意味。 茅盾的这篇作品,还有没有宗教色彩呢? 没有宗教意味,是不是误用了呢? 什么东西比宗教意味更令人感到精彩呢?
让我们带着疑问听配乐朗读。 要求:给生字注音;划出赞美白杨的句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石灰吟》(明朝 于谦)(六年级语文下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024/8/25
24
明确拓展3 估计词义
估计规律:
(1)并列词组,看位置对应词的词义,写 出意思即可。
潜滋暗长、旁逸斜出、不折不挠
(暗长) (伸出) (曲折,喻屈服)
2024/8/25
3
朗读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写前先有“志”,后托“物”。
联系写作背景,作者到西北高原(共产党抗日 根据地)走了一趟,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军民精神伟大,想要写文赞美,但身在国统区 重庆,没有言论自由,所以借礼赞白杨来表达 对共产党的崇高敬意。
写时先写“物”,后言“志”,重点描写事物 引出象征意义,运用象征手法,既含蓄又艺术。
3.估计加点文言词的词义:
妙.手.偶得,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 逸.斜出,不折不挠., 屈曲盘旋的虬.枝,高到丈许.,羞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抓住课文的主旨,感悟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而有的同学则对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对白杨树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讲述得过于抽象,导致部分同学难以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尽量结合生活实例,让理论更加通俗易懂。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针对“白杨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成果分享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代表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活动,鼓励同学们多开口、多分享。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白杨树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了解白杨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了解白杨树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理解其象征意义,并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举例:通过讲解白杨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坚韧、顽强等,让学生体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传承和弘扬的意识。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课堂引导和课后辅导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和成长。同时,我也将鼓励同学们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白杨礼赞》的主旨和象征意义,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观察实践、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力的尊重,培养他们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认同和追求。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白杨树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作为北方农民象征的深层含义。

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发现并表达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作者简介: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白杨礼赞》是其散文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对北方农民质朴、坚韧精神的赞美。

教学准备:《白杨礼赞》课文PPT课件,包含茅盾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白杨树及北方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白杨树的特点。

学生作业本、笔、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白杨”感悟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白杨树及北方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白杨树的生态特征。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茅盾的生平和《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白杨树描写的部分。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倔强”、“虬枝”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深入探讨(15分钟)1.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象征意义:讨论白杨树作为北方农民象征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象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举例:讨论作者为何选择白杨树作为赞美的对象,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历史背景。
-难点三: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可能难以从情感上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举例: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会到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写作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知识。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举例:解释课文中“它(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句话中的象征意义,将白杨树与人的品质联系起来。
-难点二:对文章深层意义的把握
-学生可能难以领会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所表达的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对时代的思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白杨树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进行创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4.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5.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6.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7.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白杨礼赞》,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白杨礼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白杨礼赞》

教案名称:《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茅盾的《白杨礼赞》,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散文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象征分析、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对白杨树的赞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力的尊重,培养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教学重点:散文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散文中对白杨树生命力的描绘和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含的民族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意写作表达个人对白杨树生命力的感悟。

教学准备:《白杨礼赞》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散文中白杨树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散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象征意义分析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散文中白杨树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茅盾的生平和《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分析:分析散文的象征意义、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象征意义分析:学生阅读文本,记录自己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散文中的描述,模拟白杨树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命力表现,加深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白杨树生命力的感悟。

2. 象征意义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分析,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白杨礼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白杨礼赞

14 白杨礼赞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一、导入新课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教学提示】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

教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14 白杨礼赞【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主题阅读【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这里有几种植物,看看大家都喜欢哪种?梅花、松树、白杨树、竹子、兰花。

(找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各种花、各种树都有被人喜爱、赞美的理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赞美白杨树的文章――《白杨礼赞》。

(板书文题)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小组展示作者及时代背影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

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小组内听写课后“读读写写”内容。

三、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小组内完成,班级展示。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依据问题思考,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________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

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________和________,突出了它的不平凡。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14白杨礼赞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14白杨礼赞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1.分析5、7段内容,归纳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2.学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激趣: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要讲清喜欢的原因)你喜欢这一种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呢?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喜欢白杨树,歌颂白杨树,赞美白杨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先生写作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难词,并标明自然段的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

然后教师补充:(1)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2)《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原载《文艺阵地》月刊第6卷第3期,1941年3月10日出版)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创意:以读识文、以读悟情、以读会意。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铺礼赞之情(一)解题,定情感基调。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4课《白杨礼赞》(板书)。

看文章题目,大家认为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明确:充满敬意的赞美。

礼赞。

崇敬和赞美。

(二)掠句,证情感深厚。

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赞美之情?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三)诵读,展情感浓郁。

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

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四)问疑,理情感层次。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提问: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

同时,更进一步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设计意图:通过解说文题中“礼赞”的意思,明晰本文的情感——崇敬和赞美;由此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直接表达赞美之情的文句,并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赞美之情;再抓住关键词设疑,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赞美白杨树时由浅入深感情递进的层次,既创意解读文本,又水到渠成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由浅入深,徜礼赞之线(一)通读全文,梳理线索。

文章围绕赞美白杨树的什么特点展开?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作者对白杨树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和情感层次。

)(二)研读文本,感知赞美1.初见白杨,昂扬情绪(1)在哪里初见白杨树?环境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文句看出来?明确:高原;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诵读)。

(2)这样的高原图景给了作者怎样的感想?明确:先是“雄壮”“伟大”,而后滋长出“单调”。

(3)“单调”的感受是怎样改变的?变成了怎样的情绪?“单调”有什么作用?明确:看见了一排,或者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诵读);变成了惊奇、昂扬(诵读);欲扬先抑。

2.凝视白杨,倾心形貌(1)过渡:既然白杨树让人在“惊奇”中叫出声来,那么作者当然会走近凝视、细细观察。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观察白杨树?它的形貌有什么特点?明确:开头一句用“笔直”点出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是总括;接下来的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这是第二层;最后两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强、倔强和不折不挠。

接下来,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给白杨树的气质以高度的评价。

(诵读)3.联想白杨,礼赞精神(1)过渡:这样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自然让人浮想联翩……(2)品读第7段四个排比反问句,说说这四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联想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的?明确:由树联想到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

(设计意图:依循作者对白杨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按“初见”—“凝望”—“联想”三个情感层次研读文本,解读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貌、内在精神的不平凡,文本内容和教学重点得以在徐徐呈现中逐一落实,循序渐进而又拾级通幽,别有趣味。

)(三)回望文本,小结脉络小结文本内容: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开头、中间、结尾又不断点题,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贯之的感情线索,统领全文。

而且,这条感情线索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表现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的不平凡,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情也浓浓,意也浓浓,令人回味无穷。

三、板书设计(略)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礼赞”是带着敬意赞美之意。

文章第1段、第4段、第6段、第8段、第9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并与标题形成呼应。

而且,文章从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三个方面,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沿着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感情线索,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既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能通过纵观文本,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做出铺垫。

)二、托物言志,品礼赞之意(一)设疑过渡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二)背景助学这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写于1941年。

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设计意图:引入文章的背景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三)精读探珠1.文章中哪些文句让你感受到“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明确:第7段、第8段(诵读)。

2.这种“对解放区人民”的赞美,作者并不是正面表达的,而是通过什么事物表达的?这是什么方法?明确:托物言志、象征。

通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怎样揭示出来的?明确:第7段,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第一句是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第8段则通过主旨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直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要赋予白杨树这样的象征意义,文章需要做怎样的铺垫?明确: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作者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观,在展示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独特的景象)、描写白杨树外在形貌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赋予白杨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象征意义。

5.你对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有了怎样的认识?明确:首先形神兼备地描绘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