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81c0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6.png)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高三化学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
下面是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备考。
一、化学基本概念1.原子与元素:原子的结构、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周期表。
2.离子与化合物:离子的定义、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4.化学计量与电子结构:摩尔与质量关系、原子量与摩尔质量。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氧化数的计算。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条件、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
4.勃朗斯特(E)方程:电解质的溶解与电离度、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离子反应与化学平衡。
5.平衡常数计算:物质摩尔浓度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3.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4.表观活化能与反应速率:表观活化能的概念、表观活化能与温度的关系。
4.平衡与反应速率:平衡体系与反应速率、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五、化学体系的熵1.熵的概念与变化:熵的定义、反应熵与熵变、熵变与反应性质的关系。
2.化学反应的熵变:化学反应的熵变计算、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3.熵变与化学平衡:熵变与反应方向、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六、化学平衡与电子转移1.电荷转移与配位反应:电子转移的概念、电子转移反应的特点。
2.电子转移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
3.电子转移反应与化学平衡:电子转移反应的平衡常数、电子转移反应与温度的关系。
4.电解与电池:电解概念与原理、电解与化学变化、电池的基本概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f383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b.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知识是学生们的必修课程,也是他们对世界认识的重要一步。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一、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1.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他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元素的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二、化学键和化合物。
2. 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H2O、NaCl等。
三、化学反应。
3.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四、化学平衡。
4.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比例固定,但并不意味着反应已经停止。
五、酸碱中和和盐类。
5. 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在一定的量下混合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盐类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它们通常是离子化合物。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6.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数量。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七、化学能量和化学动力学。
7. 化学能量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八、化学实验和化学工业。
8. 化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手段来验证化学理论和规律的过程,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工业是利用化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上就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e1ae4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4.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各种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各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fca9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d.png)
高中化学各种知识点总结一、原子与分子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2.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电子排布:电子按照能量级和轨道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能量最低原理。
4. 分子结构: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分子的几何形状对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5.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电荷吸引形成,共价键由电子对共享形成,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海形成。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等。
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可用速率方程来描述。
3.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常数K 表示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
4. 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定义酸为质子给出者,碱为质子接受者;布朗斯特-劳里定义酸为质子接受者,碱为质子给出者。
5.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氧化指失去电子,还原指获得电子。
三、溶液与化学计量1. 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液的浓度:通常用摩尔浓度(mol/L)表示,也可用质量百分比或体积百分比表示。
3. 化学计量: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4. 气体定律:包括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描述气体状态的变化。
5. 溶液的pH:pH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
四、周期表与元素性质1. 周期表结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分为周期和族。
2.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呈现周期性变化。
3. 主族元素: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氧族和卤素。
4.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中间的元素,具有不完全填充的d轨道,表现出多种氧化态。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129b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d.png)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高中化学总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9eea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f.png)
高中化学总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与化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 原子、分子和离子2.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反应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还原- 化学方程式-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3. 化学计量学- 摩尔概念-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溶液的浓度表示:摩尔浓度、质量浓度4. 化学能量- 能量的形式与转换-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与中和热- 电化学:伏打电堆、电解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的分布与周期性- 族与周期的特性2. 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与卤素- 氧族元素- 氮族元素- 碳族元素- 硼族元素3. 过渡金属与内过渡金属- 过渡金属的一般性质- 配位化学基础- 重要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4. 无机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 沉淀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配位反应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 碳的杂化与分子结构- 同分异构体与立体化学2. 烃类化合物- 烷烃、烯烃与炔烃- 芳香烃- 环烷烃与环烯烃3. 官能团化学- 醇、酚、醚- 醛、酮、醌- 羧酸、酸酐、酯- 胺、酰胺、硝酸酯4. 聚合反应与高分子化学- 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四、物理化学1.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学势与化学平衡2. 动力学- 反应速率与速率常数- 反应机理-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3. 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电池- 电化学系列- 电化学平衡4. 分析化学- 定量分析基础-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五、实验技能与安全1. 基本实验操作- 常用仪器使用-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 事故处理与急救3.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目的与设计- 数据记录与处理- 结果分析与报告撰写以上总结了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复杂反应的各个方面。
高中化学全知识点
![高中化学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4b94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5.png)
高中化学全知识点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化学这门科目,掌握化学的各个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将系统地总结高中化学的全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复习。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化学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而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等。
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上发生改变,但其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反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二、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一类原子中只有一个类型的原子核和相同数目的质子的物质。
2. 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等不同种类。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非金属元素多为气体或固体,类金属元素性质介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3. 周期表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排列并分组的表格。
元素在周期表中按照周期和族的规律排列,周期性表征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 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为主族元素、副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三、化学键和化合物1.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连接力,使得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
2. 共价键和离子键共价键是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是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3. 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分子化合物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组成的。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eb12d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8.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代表6.022×10^23个基本单位。
-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
4.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给予者,碱是质子的接受者。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通常不导电。
- 半金属: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如硅和锗。
3.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氢、碳、氮、硫、磷、氯、钠、钾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几何形状的理论。
3. 晶体结构-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和固定熔点的固体。
- 晶格:晶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e710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a.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是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
1. 原子结构
- 元素、原子、分子的概念
- 电子结构:电子云模型、能级概念、电子排布规则
2. 化学键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概念
- 杂化轨道和化学键的形成
- 分子轨道理论
3. 物质的量和化学反应
- 摩尔概念和摩尔质量
- 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
-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4. 酸碱和盐
- 酸碱理论:Arrhenius理论、Brønsted-Lowry理论- 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 强酸强碱的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的概念和电子转移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别
- 电化学和电池的原理
6. 化学平衡
- 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 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
- 溶液的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7. 溶液和溶解性
-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 溶解度和溶解过程
-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
8. 化学反应速率
-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9. 高能化合物
- 化学能和反应热
-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 异常热效应和热力学定律
这些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0cc9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f.png)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详细总结高中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科学学科,涵盖了多个知识领域。
下面是对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1.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与性质-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2.化学计量与分子构型-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摩尔与化学计量-化学计量与反应的关系-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简单有机化合物3.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荷与电流-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性质-典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电化学电池和电动势4.化学能量与化学热力学-高温热力学与热状-化学能量的转化与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熵与自由能的概念与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溶解与溶液-溶液的概念与分类-溶解过程动力学与平衡-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液的稀释和浓度计算-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及酸碱中和反应6.酸碱与盐类-酸碱与pH值-强弱酸碱和酸碱中和-盐类的产生和性质-盐类的配位化合物与应用-盐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7.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性质-范德华力与氢键-共价键的形成与性质-共价化合物的构象和立体异构-同分异构体与功能性基团-配位化合物的键的理论和立体化学8.物质的相态与分离提纯-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图表示-纯度与分离提纯-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离子迁移、晶格能和晶体缺陷9.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的平衡及其表征-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函数关系-平衡与分布和乘除原则10.化学实验与化学方程式-实验分析与化学分析方法-化学计算和误差分析-化学实验操作与仪器技术-化学反应机理与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调整这些是高中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可以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和化学计算等相关技巧。
这些知识既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也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帮助。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ba91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5.png)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s、p、d、f区,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6.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6.022×10^23个粒子。
7.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mol/L、g/L等。
8.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9.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硫、磷等。
-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包括水、氨、硫酸、硝酸等。
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铝、铁、铜等。
-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卤化物等。
3. 配位化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常见的配体有水、氨、乙二胺等。
4.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电离产生H+的物质,碱是电离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5. 沉淀反应- 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e3dae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1.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需要掌握。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列出一些常用的化学公式供大家参考。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可以是均匀混合物或非均匀混合物。
2. 物质的三态-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是化学上最基本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式组成,具有特定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 单质与化合物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
- 双替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离子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2. 反应的平衡-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称为化学平衡。
三、化学键1. 钢的种类- 离子键:由带电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
- 共价键:由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
- 金属键:金属原子内外电子云重叠形成。
2. 键的性质- 键能:键断裂或形成需要的能量。
- 键长: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
- 键级:共价键中电子对的共享程度,一般由单键、双键、三键等表示。
四、离子反应1. 电离度- 溶液中部分分子发生解离的程度。
- 强电解质:电离度接近100%的溶质。
- 弱电解质:电离度较低的溶质。
2. 离子的移动- 电离溶液中离子向相反电荷方向运动的过程称为离子迁移。
五、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化学计量的单位,表示一个物质中包含的基本粒子的数量。
- 摩尔质量:一个摩尔物质的质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b37b34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a.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分布区域。
-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于核中质子数。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5. 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在同一列。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A至第8A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B至第2B族的元素。
2. 酸碱盐-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有机化学- 烃:仅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 醇、酚、醛、酮:含有氧的有机化合物。
- 羧酸、酯、胺、酰胺:含有羧基或氨基的有机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器材- 常用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分液漏斗等。
- 使用与保养:正确使用和清洁实验器材,防止污染和损坏。
2. 实验安全- 个人防护:穿戴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6340f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2.png)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质量、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等。
2. 分子结构:分子的组成、分子质量、化学式、化合价等。
3.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的种类、性质、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等。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法则和操作等。
2. 化学反应的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3. 反应热和反应速率:反应热的计算和测定、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速率方程式和速率常数等。
三、化学平衡1. 平衡的条件: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移动等。
2. 平衡浓度和平衡压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压强对平衡的影响、Le Chatelier原理等。
3.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平衡常数和反应热的关系、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等。
四、酸碱与盐1. 酸碱的性质:酸碱的定义、酸碱指示剂、酸碱中和反应等。
2. 盐的性质:盐的定义、盐的制备、盐的溶解度等。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滴定等。
五、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度、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电离方程式等。
2. 电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电解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等。
3. 电解和电镀:电解的化学方程式、电镀的原理和应用等。
六、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 化学能:化学能的定义、化学能的转化、化学能的测定等。
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燃烧热等。
3. 化学反应的速率:活化能、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催化剂的作用等。
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法、官能团的命名等。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共轭体系、取代基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等。
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酯化反应、醇的酸碱性等。
八、化学实验与安全1. 常用实验器材和仪器:烧杯、容量瓶、分液漏斗、PH计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058d1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b.png)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4)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碳元素包含^12C、^13C、^14C等不同的原子。
- 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蒸馏水。
-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
- 酸、碱、盐、氧化物:-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如HCl、H_2SO_4。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_2。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_2CO_3。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MgO。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组成。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_2 +O_2{点燃}{===}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3. 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mol)。
-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例如,H_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 气体摩尔体积(V_m):在标准状况(0^∘C,101kPa)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即V_m = 22.4L/mol。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ccc504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4.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掌握元素的分类、性质、电子排布等。
化学键:理解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掌握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二、有机化学烃类: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烃类的结构、性质和命名。
官能团:理解官能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醇、酚、醛、酮、羧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反应:熟悉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
三、无机化学酸碱盐:理解酸碱盐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熟悉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滴定等)。
四、化学实验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设计: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五、化学公式大全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粒子。
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理想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升。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称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以上仅为部分高中化学知识点和公式的总结,建议查阅高中化学教材或参考书籍以获取更全面和详细的内容。
同时,多做练习题和进行实验操作也是提高化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44c22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b.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涵盖了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实验技能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 物质的分类与组成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的组成可以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结构描述了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
5.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6.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金属腐蚀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8. 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酸碱反应是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酸碱平衡描述了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强度,可以用pH值来表示。
强酸和强碱完全电离,而弱酸和弱碱部分电离。
9. 盐类水解与沉淀反应盐类水解是指盐溶于水后,其中的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
沉淀反应是指溶解度较小的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沉淀的过程。
10.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点
![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3a875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a.png)
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化学反应与能量溶液和胶体2、元素及其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3、有机化学烃烃的衍生物营养物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4、化学实验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实验设计与评价11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112 化学用语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11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mol)。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 g/mol。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约为224 L/mol。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是mol/L。
114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原电池和电解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和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115 溶液和胶体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介稳性等性质。
高中化学常用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常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d14cfe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7.png)
高中化学常用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知识点繁多且复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下面对高中化学的常用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又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有机化合物则是含碳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
2、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如 H 表示氢元素。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 H₂O 表示水。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约为 602×10²³个。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9b846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6.png)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分为s、p、d、f区。
-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和族分别代表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 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和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形成。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包括系数和化学式。
-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4. 化学计量学-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的数量。
- 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和浓度之间有换算关系。
5. 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 饱和溶液是指溶质达到最大溶解量的状态,不饱和溶液则未达到。
6. 酸碱与pH值- 酸碱是能够释放或接受质子(H+)的物质。
- 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度量,范围从0到14,7为中性。
- 强酸和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酸和弱碱则部分电离。
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释放电子。
- 氧化数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用于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可以通过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来预测。
8.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组成,可能包含氧、氮、硫等元素。
- 有机分子的命名遵循IUPAC规则,包括主链选择、取代基命名和编号。
- 有机反应类型包括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和重排反应。
9. 化学实验与安全- 实验室安全包括个人防护、化学品处理和紧急情况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一、几个常见的热点问题1.阿伏加德罗常数(1)条件问题: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增大,不能使用22.4 L/mol。
(2)状态问题:标准状况时,H2O、N2O4、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为液态或固态;SO3、P2O5等为固态,不能使用22.4 L/mol。
(3)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及微粒数目:如D2O、18O2、H37Cl等。
(4)某些特定组合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Ne、O3、P4等。
(5)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白磷(31 g白磷含1.5 mol P-P键)、金刚石(12 g 金刚石含2 mol C-C键)、晶体硅及晶体SiO2(60 g二氧化硅晶体含4 mol Si-O键)、C n (1 mol C n含n mol单键,n/2 mol 双键)等。
(6)某些特殊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与H2O、CO2的反应(1 mol Na2O2转移1 mol 电子;Cl2与H2O、NaOH的反应(1 mol Cl2转移1 mol电子。
若1 mol Cl2作氧化剂,则转移2 mol电子);Cu与硫的反应(1 mol Cu反应转移1 mol电子或1 mol S反应转移2 mol 电子)等。
(7)电解质溶液中因微粒的电离或水解造成微粒数目的变化:如强电解质HCl、HNO3等因完全电离,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CH3COOH、HClO等因部分电离,而使溶液中CH3COOH、HClO浓度减小;Fe3+、Al3+、CO32–、CH3COO–等因发生水解使该种粒子数目减少;Fe3+、Al3+、CO32–等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总数增多等。
(8)由于生成小分子的聚集体(胶体)使溶液中的微粒数减少:如1 mol Fe3+形成Fe(OH)3胶体时,微粒数目少于1 mol。
(9)此外,还应注意由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微粒时,是否告知了溶液的体积;计算的是溶质所含分子数,还是溶液中的所有分子(应考虑溶剂水)数;某些微粒的电子数计算时应区分是微粒所含的电子总数还是价电子数,并注意微粒的带电情况(加上所带负电荷总数或减去所带正电荷总数)。
2.离子共存问题(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会生成正盐和水: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Al3+与HCO3–、CO32–、HS–、S2–、AlO2–等;Fe3+与HCO3–、CO32–、AlO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I–、S2–、SO32–、Fe2+等;ClO–与I–、S2–、SO32–等。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Fe3+与SCN–;Al3+与F–等(AlF63–)。
(8)此外,还有与Al反应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H+;可能OH–,含H+时一定不含NO3–);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可能为酸溶液或碱溶液)等。
3.热化学方程式Q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Q>0,放热反应,Q<0,吸热反应;注意:①同一热化学方程式用不同计量系数表示时,Q 值不同;②热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表示物质的量;③能量与物质的凝聚状态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中需标明物质的状态;④Q 用“-”表示吸热;用“+”表示放热;⑤在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前系数为1,并注意生成的水为液态。
4.元素周期率与元素周期表(1)判断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①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如:H +<H <H –;Fe >Fe 2+>Fe 3+;Na +<Na ;Cl <Cl –②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即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则半径越小。
如:① 与He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H –>Li +>Be 2+② 与Ne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 2–>F –>Na +>Mg 2+>Al 3+③ 与Ar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S 2–>Cl –>K +>Ca 2+③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同主族: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论是原子半径还是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
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
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比较时要把阴阳离子分开。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半径。
例如:Na +<Cl –;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 ,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 3+(3)元素周期结构元素个周期周期周期 完 全个 第Ⅷ族7个主族周期第1、2、3周期4、5、6第周期7第元素种类分别为 :元素种类分别为:元素种类若排满,为 :列纵 16个族(7个稀 有气体为 7个横 个 副族个 0族2、8、818、18、3232ⅠA ~ ⅦA ⅠB ~ ⅦB第8、9、10个纵列,第18(4)位、构、性间关系最 外 层 电子数主族序数质子数位 同化学性质同位 近化学性质近变性递相 似性同主族变性递性质位 置结构==8主族=、原子半径=周期序数电子层 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同周期、负 价对值绝主族数最 外 层 电子数最 高正价(除O 、F 外 )最 外 层 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5.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a A(g)+b B(g)c C(g)+d D(g)反应任一时刻:v (A)正∶v (B)正∶v (C)正∶v (D)正=a ∶b ∶c ∶dv (A)逆∶v (B)逆∶v (C)逆∶v (D)逆=a ∶b ∶c ∶d平衡时:v (A)正=v (A)逆,v (B)正=v (B)逆,v (C)正=v (C)逆,v (D)正=v (D)逆(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① 固体物质的浓度可以视作常数,故其反应速率与固体的用量无关。
② 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
③ 压强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
④ 充入“惰性气体”:恒温、恒容:不影响反应速率;恒温、恒压:反应速率减小。
⑤ 催化剂可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影响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2)平衡常数(K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K 为定值。
常用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平衡时组分浓度、反应物平衡转化率等的计算(计算时特别注意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使用的是组分的平衡浓度....)。
(3)平衡标志① 宏观: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③ 微观: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③ 其他:如气体颜色、反应物转化率、产物产率、组分百分含量、气体密度、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等,若平衡移动时该量改变,则不再改变时即达平衡状态。
(4)平衡移动方向v 正>v 逆,平衡正向移动① 改变条件的瞬间: 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v 正<v 逆,平衡逆向移动因此,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反应的过程有关,是过程函数,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改变条件瞬间的v 正、v 逆之间的关系。
② 浓度熵(Q )法:按平衡常数计算式算出改变条件的瞬间值,然后与平衡常数进行比较。
Q <K ,平衡正向移动改变条件的瞬间: Q =K ,平衡不移动Q >K ,平衡逆向移动6.电解质溶液 (1)溶液的导电性: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相反,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
(2)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能水解盐的水解程度与电解质浓度间的关系:弱酸或弱碱的浓度越大,则其酸性或碱性越强,但其电离程度越小;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强碱盐的浓度越大,则其酸性或碱性越强,但其水解程度越小。
(3)溶液中微粒浓度的比较①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首先判断溶液中的溶质..;然后根据溶质组成初步确定溶液中微粒浓度间的关系;接着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或题中给出);最后根据溶质是否因电离或水解而造成微粒浓度的变化,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电离和水解程度的大小,写出微粒浓度间最终的大小关系。
②微粒浓度间的守恒关系:电荷守恒:借助于离子浓度(或物质的量)表达溶液呈电中性的式子。
物料守恒:溶液中溶质微粒符合溶质组成的式子。
(4)原电极及电解(铜锌原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氯化铜溶液)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级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二、无机物的特征性质与反应1.常见物质的颜色(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Fe(SCN)3(血红色)(3)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固体:Fe(OH)3;蓝色固体:Cu(OH)2;黑色固体:CuO、FeO、FeS、CuS、Cu2S、Ag2S、PbS;浅黄色固体:S、Na2O2、AgBr;黄色固体:AgI、Ag3PO4(可溶于稀硝酸);白色固体:Fe(OH)2、CaCO3、BaSO4、AgCl、BaSO3等。
(4)反应中的颜色变化① Fe2+与OH–反应: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② I2遇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
③苯酚中加过量..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三溴苯酚能溶于苯酚、苯等有机物)。
④苯酚中加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⑤ Fe3+与SCN–:溶液..呈血红色。
⑥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出现黄色浑浊(蛋白质的变性)。
2.常见的气体(1)常见气体单质:H2、N2、O2、Cl2(2)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溴蒸气(红棕色)、NO2(红棕色)。
(3)易液化的气体:NH3、Cl2、SO2。
(4)有毒的气体:F2、O3、HF、Cl2、H2S、SO2、CO、NO(NO、CO均能与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NO2(制备时需在通风橱内进行)。
(5)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HBr;易溶于水的气体:NO2、SO2;能溶于水的气体:CO2、Cl2。
(6)具有漂白性的气体:Cl2(潮湿)、O3、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