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数学区角
幼儿园数学区角操作活动初探
![幼儿园数学区角操作活动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5a9084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1.png)
幼儿园数学区角操作活动初探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中数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区角操作活动。
数学区角操作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
兴趣。
幼儿园教师可以将数学区角设计成一个小型的数学游乐场,其中有各种数学游戏和
活动,例如数学拼图、数学迷宫、数学益智游戏等。
在数学拼图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幼儿的拼图,让孩子们根据图案将拼图正
确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
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比
较和试错来解决问题。
数学迷宫活动是一种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好方式。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
迷宫图案,在迷宫中隐藏一些数字或形状,要求孩子们根据提示找到正确的路径并找到相
应的数字或形状。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除了以上的活动,还可以通过数学绘画、数学建模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幼儿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数学绘画的模板,让孩子们通过绘制图形来学习形状和颜色等数
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使用建模积木或泡泡堂等工具进行数学建模,让他们通过搭
建和组合来学习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
通过数学区角操作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和互动性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
习动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
础。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我要上小学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我要上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3ab2557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f.png)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我要上小学--数学区域游戏《毕业啦》的四阶段材料变迁大班下学期,基于《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课程安排和幼儿交往的需要,我班展开了数学区域游戏《毕业啦》。
下面将区域材料的设置分四阶段实行分析。
第一阶段:活动开始前,我们和幼儿一起准备活动材料。
1.教师用简笔画绘制电话的造型,并准备3种颜色供幼儿选择。
2.将三种颜色的电话分为三个难度层次,即分合式填空、图形加减算式、数字加减算式。
3.教师将幼儿的家庭电话号码根据幼儿选择的电话颜色设计成不同形式的数学练习题,写在方形的卡片上,由幼儿贴在自己的电话机中间充当按键。
4.教师和幼儿共同商量电话按键的排列方式。
分合式的电话按键为竖长方形,按键为横向排列,号码顺序为从左到右,先上后下;另外两种算式的电话按键均为横长方形,按键为竖向排列,号码的顺序为由上至下,先左后右。
5.幼儿将自己的大头贴贴在自己的电话上,独一无二的个性电话就完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始终兴致高昂,在选择电话颜色的时候,有的幼儿说:“我最喜欢大红色的电话,因为它的颜色像花一样鲜艳!”有的幼儿说:“我喜欢蓝色的电话,因为蓝色是男生的颜色。
”而在之后的活动中,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电话,他们总是饶有兴致地拿起一部电话,先看一看听筒上的同伴照片,指着旁边的名字逐字念出来,然后再开始看电话号码。
幼儿再也不是被动活动,而是兴致勃勃地自主活动。
发现的问题:1.幼儿活动时,大多是选择和自己关系好的幼儿的电话,几次下来,好朋友的电话都已经记得,并且能熟练掌握算式,但是对其他幼儿的电话却十分陌生。
2.虽然和幼儿口头约定了电话按键的操作顺序,但幼儿经常忘记,不知从哪里开始,操作步骤不明确。
3.电话使用之后,幼儿的操作结果没有办法很好地表现,缺乏操作活动的目的性。
改良策略:1.增加表示难易水准的标志,让幼儿接受从简单到复杂的挑战。
让幼儿有成就感。
2.使用电话的步骤用较为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来。
3.尝试设计相对应的记录表格,让幼儿更具目的地实行自主活动。
大班数学区角游戏活动教案
![大班数学区角游戏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a263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8.png)
大班数学区角游戏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具体内容为“认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通过区角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区分这三种图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这三种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磁性教具。
学具:学生用三角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三角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三角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讲解它们的定义和特征。
3.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剪刀、胶水将学具中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拼成不同的图案。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磁性教具,展示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组合图案。
学生根据磁性教具上的图案,用学具进行模仿。
5. 小组交流分享(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在操作过程中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 学生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创作,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图形的区分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用学到的图形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并尝试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创作。
大班数学区角游戏活动教案
![大班数学区角游戏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dd98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04.png)
大班数学区角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名称《欢乐数字岛》二、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1.数字卡片:1-10,每个数字两张,共20张。
2.小岛模型:制作一个模拟岛屿,设有若干个岛屿区域。
3.小船模型:制作若干个小船,每艘小船可承载1-2个幼儿。
4.小礼物:准备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励。
5.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活动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活跃气氛。
(2)教师介绍活动主题,引发幼儿兴趣。
2.数字认知(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1-10的数字。
(2)教师与幼儿互动,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巩固数字认知。
3.小岛探险(1)教师介绍小岛模型,说明每个岛屿区域的特点。
(2)教师将数字卡片随机放在各个岛屿上,每个岛屿放置1-2张卡片。
(3)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领取一艘小船,按照数字顺序驾驶小船到相应岛屿。
(4)到达岛屿后,幼儿需找到相应数字的卡片,并将其带回起点。
(5)最快完成任务的组获胜,获得小礼物。
4.数字运算(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题目,如1+1、2+2等。
(2)幼儿自由组队,共同完成运算任务。
(3)完成任务的组可获得小礼物。
5.数字接力(1)教师将数字卡片1-10放在起点,幼儿分成若干小组。
(2)每组成员依次跑向起点,取一张数字卡片,跑回终点,传给下一位队员。
(3)一位队员将数字卡片放在指定位置,小组完成任务。
(4)最快完成任务的组获胜,获得小礼物。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活动中的快乐和困难,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五、活动延伸1.教师可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数学元素,引导幼儿关注数字。
2.家长配合,在家中进行数学游戏,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活动评价1.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观察幼儿在数学运算和数字认知方面的进步,评价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区角教研通讯稿
![数学区角教研通讯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99dab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f.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深化数学区域教研,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开展了数学区角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深化区域教研,共促数学教学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为老师们做了一场题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策略》的讲座。
讲座中,专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析了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2. 课例展示本次活动共展示了4节精彩的数学课例。
这些课例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展示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课后,听课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议课,针对课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区域交流活动期间,来自不同学校的数学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大家就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通过交流,老师们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教学思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4. 互动研讨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们的教研热情,活动还设置了互动研讨环节。
老师们围绕“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三、活动成果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数学教学策略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2. 优化教学设计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优化教学设计的建议,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 促进校际交流本次活动为不同学校的数学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活动总结本次数学区角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aaf59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8.png)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观察日期:2024年10月15日观察地点:中班数学区观察目的:观察中班幼儿在数学区进行区角活动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观察内容:1.观察对象:中班共有20名幼儿,他们的年龄在3-4岁之间。
2.活动内容:在数学区角,我为幼儿准备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玩具和材料,如计数板、积木、拼图等。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玩具进行自由游玩。
3.观察记录:-第一位幼儿是小明,他在数学区角选择了积木进行游戏。
他先用积木搭建了一个塔,然后又用手指一根一根地数塔的高度。
他数了10次后,很高兴地告诉我这是一个10层的塔。
-第二位幼儿是小芳,她选择了计数板进行游戏。
她一边按照计数板上的数字用手指点数,一边用嘴巴念出数字的名称。
她能够准确地念出1到10的数字,并且能够正确点数。
-第三位幼儿是小刚,他选择了拼图进行游戏。
他一边试图拼出拼图的形状,一边用手指指着拼图上的图案问我是什么。
我告诉他这是一只猫,他点点头表示理解。
-第四位幼儿是小红,她选择了数学拼盘进行游戏。
她用手指逐个数出拼盘上的数字,并用另一只手指按相应的数量放置相同的图板。
她非常仔细地数数,并且能够正确地放置图板。
-第五位幼儿是小亮,他选择了数学卡片进行游戏。
他先将数学卡片洗牌,然后一个个翻开卡片看数字。
他数出每个数字的数量后,将卡片按照数字的大小依次排列。
他能够正确地数数,并且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4.观察总结:通过观察,我发现大部分中班幼儿在数学区角活动中表现出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
他们能够运用不同的数学玩具和材料进行游戏,并能够准确地数数,并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他们还能够与我进行简单的数学交流,如询问图案和数字的名称等。
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也有一部分幼儿在数学区角活动中表现出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有的幼儿在数数时容易跳过一些数字,有的幼儿在数完后无法正确地表示出数字的数量。
这些幼儿在数学概念和技能的掌握上还有待提高。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3031e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4.png)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在中班的数学教学中,区角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是我对中班数学区角活动的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一:在一个角落,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了各种形状的图案卡片。
孩子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到三个人。
我观察到,小组的孩子们非常专注地观察和摸索着图案卡片。
他们用手指着不同的卡片,互相交流着自己的观察结果。
有的孩子主动将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别人,有的孩子则默默地思考着。
在观察过程中,我注意到孩子们对卡片上的颜色、形状和大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不仅仅观察了卡片的正面图案,还翻转了卡片,观察了卡片的背面。
有的孩子用手指触摸卡片上的图案,试图找出不同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注意到形状的特征,并试图进行分类。
观察记录二:另一个角落是一个小角色扮演区。
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扮演服装,并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数学活动。
我观察到,孩子们非常享受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他们沉浸在角色中,通过角色的互动来进行数学活动。
在一个角色扮演活动中,我注意到有几个孩子扮演了“商店老板”和“顾客”的角色。
他们用玩具货币进行买卖交易,并计算货币的数量和价值。
孩子们通过这种真实的角色扮演活动,理解了货币的概念和计算的方法。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购物时要比较价格并计算找零。
观察记录三:在另一个角落,孩子们有机会进行数学拼图活动。
拼图的图案由不同形状的小块组成,孩子们需要观察小块间的关系,并将它们正确地拼接起来。
我观察到,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展现了良好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将拼图块组合成完整的图案,而有的孩子则需要尝试多次才能完成。
他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小块间的关系,并寻找正确的拼接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区角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同时也积极地参与其中。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36d88a27284b73f3425012.png)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40篇!(1)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含反思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
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
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
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
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一”。
2.物质准备:(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幼儿园数学区角方案
![幼儿园数学区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8609f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f.png)
幼儿园数学区角方案幼儿园数学区角方案(通用10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
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数学区角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数学区角方案篇1教学目标:1、在理解5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教学准备:知识准备:1、幼儿分别对横的、纵的两方面的序数已有了解。
2、有少数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玩过此类游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材料准备:1、教师示范用不同的房子(有五间房子的平房一座,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一座,高三层、每层有两间房子的高楼一座);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的图片各一张。
2、幼儿操作用楼房每人一份(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分别为每层有两个房间的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的楼房及每层有三个房间的三层、四层的楼房若干,能力不同则提供给不同的材料。
这样,在横的、总的两方面都拉开了距离,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使不同幼儿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基础上经验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身上写有门牌号码的小动物若干。
3、皱纸做的用于庆祝的彩带;录有《喜洋洋》音乐的磁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很多小动物们都围在小猴身边,他们在说什么呀?原来小猴告诉大家:“今天我去城里玩了,发现那里的人们住的都是高高的楼房,又宽敞又亮堂,我们也来盖楼房吧!”“好呀,好呀!”小动物们都欢呼起来。
二、巩固经验1、小动物们说干就干,不多久就盖出了一座新房子(出示有五间房子的平房)(1)请幼儿帮某个小动物搬进第一座房子(2)小兔问什么要住在这里?(此处要巩固的经验是:从左往右数房间,依次是:第一间,第二间以巩固幼儿在横的方面的序数经验)2、小兔觉得新房子虽然很宽敞,可并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又盖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盖起来了,好高呀!(出示高五层,美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1)请幼儿帮某个小动物们搬进第二座房子。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9e94a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d.png)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在中班数学区角活动中,我观察到了许多有趣的情景和孩子们的学习过程。
以下是我对这些观察的记录:一、观察1:数字记忆游戏在天的数学区角活动中,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款数字记忆游戏。
老师先拿出一排有数字的卡片,每个卡片上都写着不同的数字。
然后,她将这些卡片从孩子们面前掀过,孩子们要记住卡片上的数字,等卡片被遮住后,老师询问他们刚才的数字序列。
观察到的情景:-孩子们热情高涨,焦急地等待着游戏开始。
他们用指头迅速在桌子上记下数字序列。
-有些孩子坐得笔直,认真地盯着卡片上的数字,希望记住它们。
而有些孩子则大声喊着数字,希望通过声音记住它们。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争相向老师展示自己记住的数字序列。
二、观察2:形状拼图在另一次数学区角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形状拼图。
每个拼图由不同的形状构成,孩子们需要将这些形状正确地拼接在一起。
观察到的情景:-孩子们在桌子旁热切地观察着拼图的形状。
他们用手指着形状,试图辨认它们。
-有些孩子很快地找到了正确的拼图,并将它们有序地放在一起。
而另外一些孩子则遇到了困难,他们不断地试错,直到找到正确的拼图。
-孩子们彼此互动,帮助对方找到正确的拼图。
他们互相指点,共同完成形状拼图。
三、观察3:计数游戏在一次计数游戏中,老师将一些物品放在桌子上。
孩子们需要数一数物品的数量,并将正确的数字写下来。
观察到的情景:-孩子们非常仔细地数物品的数量。
有些孩子用手指点着物品数数,而有些孩子则用眼睛迅速扫过物品,试图记住它们的数量。
-有些孩子数的时候出现了错误,他们可能数漏了一些物品或者数多了一些。
当老师提醒他们有错误时,他们会重新数一遍。
-计数结束后,孩子们非常兴奋地向老师展示自己写下的数字,并相互比较谁数对了更多的物品。
总结: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区角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字、形状和计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努力学习。
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
![大班数学区角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ae8ff9caf8c75fbfc77db2bd.png)
大班数学区域活动:好玩的扑克
活动目标:
1.认识扑克牌,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
2.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感受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材料准备:
1.每组一副只保留四种花色的A~10的扑克牌。
2.扑克牌A改成数字1。
3.画有4种花色的一次性纸盘做扑克牌的家。
玩法: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扑克牌归类,帮扑克牌找家。
(1)按两种颜色,黑、红两种颜色色给扑克牌分成两类。
(2)按四种图案,把扑克牌分成四类。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按单双数,在分类盒里给扑克牌找到家。
第1格里放的是红心A1、3、5、7、9扑克。
第2格里放的是方块2、4、6、8、10扑克。
第3格里放的是黑桃A1、3、5、7、9扑克。
第4格里放的是梅花2、4、6、8、10扑克。
2.扑克猜数(两人合作游戏)
规则:
一名幼儿手拿"1-10"同一花色的扑克牌,把扑克牌洗好,另一名幼儿任意抽去一张,藏起来,第一名幼儿猜猜藏起来的是哪一张牌。
3.扑克接龙
规则:按规律图给扑克牌排序接龙。
如图:。
数学思维区角活动教案
![数学思维区角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3336b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6.png)
数学思维区角活动是一种结合了游戏、思维训练、数学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其通过通过引导学生在游戏氛围中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案编制、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估这三个方面对数学思维区角活动进行探讨。
一、教案编制教案编制是数学思维区角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一个好的教案可以让教学更加有效率,更具针对性。
针对数学思维区角活动的教案设计具有以下几点要素:1.活动介绍:介绍本活动的主题、目标、参与对象等方面信息,让学生知道活动的目的和完成标准。
2.教学准备:说明要进行什么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环境准备以及资源与材料准备。
3.教学过程:设计活动流程、环节、方式等,具体包括:口头指导、示范、练习、巩固、展示等流程,以及推屏提问、分组合作、小组竞争等方式。
4.课堂作业:设计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小组作业,或者对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巩固练习。
二、教学实施在教案定制好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数学思维区角活动的教学实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活动介绍,让学生知道活动的目的和规则。
教师还应该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环境营造: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气氛中学习、思考、探究。
3.学生引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活动知识和技能,开展各种思维活动训练。
4.反思分析: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反思整个活动过程,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针对性的反馈。
三、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评估是对教学结果进行检验、评价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数学思维区角活动的教学效果评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知识技能评价:对学生活动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理解了活动的规则和原理,是否掌握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幼儿园数学区角设计
![幼儿园数学区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c6b4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8.png)
基础数学知识
数的认识
01
包括数字的认读、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等。
图形与空间
02
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及空间关
系,如上下、左右、里外等。
时间概念
03
认识日历、星期、季节等时间单位,以及整点、半点等时间概
念。
数学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
通过数学游戏和题目,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排序、分类 、推理等。
兴趣与专注力
注意儿童在活动中的兴趣和专注力,是否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数学活 动的兴趣。
互动与合作
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互动和合作情况,是否愿意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
活动效果评价
学习成果
评估儿童通过区角活动 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是 否掌握了相应的数学知 识和技能。
问题解决能力
观察儿童在活动中解决 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游戏化学习
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和 效果。
04
CATALOGUE
区角活动实施
教师引导
01
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中,教师引导是关键。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当
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02 03
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讲解、示范、问答等,来引导幼儿参与 数学区角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 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提供探索机会
为了支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探索机会。这包括提供多样化的数学 材料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操作、自由探究。
中班数学区角《小小快递员》的层次性
![中班数学区角《小小快递员》的层次性](https://img.taocdn.com/s3/m/fd13e4c328ea81c758f578a8.png)
数学区角的层次性背景:中班数学区角《小小快递员》设置有两栋房子,1号楼是四层楼每层四户,每层贴出两个门牌号;2号楼是三层楼每层三户,全部表明了门牌号。
幼儿根据快递单上的信息送一定数量的货物到指定房间。
实录:重点观察了洋洋在区角中的操作情况。
第一次洋洋选择的快递单是送土豆到1号楼203房,数量是6去掉1。
幼儿数数方法是拿一个数一个,1,2,3,4,5,6,数到6以后说“好啦”就直接去找门牌号。
一边说“1号房203”,一边在1号楼已有的房间号里进行比对,可是没有看到203。
洋洋把快递单放在403的楼下,说“3楼3号”,停留一下后说“也不对”,转而向老师求助。
老师问“203是几楼的?”幼儿说“3楼的”。
老师问“第一个数字代表几楼”,幼儿说“第一个数字是203”最终旁边一男生告诉洋洋203的位置,洋洋说“在这儿,你别骗我”,一边把快递单插进去一边说“你在这里玩过你才知道”。
评析:(一)分析幼儿:1、能看懂快递单上的部分信息:几号房。
但是对门牌号的实际意义不明确。
2、幼儿数数方法需要借助口头语言,能准确数数但是不理解数的形成。
3、幼儿遇到困难会向老师求助。
4、对同伴的帮助表示质疑,但最终相信同伴是在这里玩过所以知道。
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尝试对幼儿引导,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序数不够理解,并不能根据老师的引导找到正确的房间号。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去看看二号楼。
(二)调整策略:1、按照难易程度给任务卡贴上标记:一颗星是简单的按数取物和已标注的门牌号;二颗星是包含环装数数的按数取物和未知的门牌号;三颗星是包含数的形成的按数取物和未知的门牌号。
2、投放初期可以在每层楼前面标注楼层号,在一号楼也增加门牌号,比如每层楼有三个门牌号,留下一个让幼儿思考的,既对幼儿起一定的暗示作用,也能在投放初期降低难度。
等到后期门牌号越留越少,难度也相应增加。
3、家园共育,请家长结合生活帮助幼儿丰富关于门牌号的经验。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053381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c.png)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区角是指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角。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区角,我们进行了一次中班数学区角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开始前,我向幼儿们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区角,为什么要学习区角,以及区角的特点。
我告诉他们,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学习区角的概念。
活动一: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区角,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区角。
然后,我向幼儿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看到的这些区角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幼儿们经过一番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
有的孩子说:“它们都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
”有的孩子说:“它们的端点是共享的。
”有的孩子说:“它们都不在同一直线上。
”听到幼儿们的答案,我对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到很惊讶。
活动二:接下来,我给每个幼儿发了一个纸上面画了两条射线,让他们自由发挥,用各种形状的纸折叠出不同的区角。
然后,我请每个幼儿将自己做的区角贴到黑板上,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区角的两条射线和端点,以便更好地展示和分享。
活动三:在第三个活动中,我准备了一些实物,例如书桌、椅子、玩具等,在实物上贴上了纸片,上面画了两条射线,让幼儿观察并指出实物上的区角。
同时,我还向幼儿们提出了问题:“你们平时生活中还能看到哪些事物上有区角呢?”幼儿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他们指出了门、窗户、电视机等物体上都有区角。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巩固了区角的概念,并扩展了对区角的认识。
活动四:最后一个活动是用图片进行观察。
我给幼儿们展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比如树、花、云朵等,让他们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区角。
幼儿们通过认真观察,纷纷指着图片中的区角,兴致勃勃地分享自己的发现。
观察结束后,我对幼儿们的观察结果进行了总结,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区角。
这次区角活动非常成功,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了区角的概念。
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不仅从书本中学习到了知识,还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活动中,幼儿们不仅积极参与,而且表现出了很强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数学区角观摩教研
![幼儿园数学区角观摩教研](https://img.taocdn.com/s3/m/23dc0c3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05.png)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
数学区角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教师对数学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我园于近日开展了数学区角观摩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观摩数学区角活动,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
2. 分析数学区角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探讨提高教师指导策略。
3. 总结数学区角活动的有效经验,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活动过程1. 观摩活动本次观摩活动分为大班、中班、小班三个年龄段,分别展示了三个不同主题的数学区角活动。
活动中,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数学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1)大班数学区角活动:《图形拼搭》活动目标:认识各种图形,学会图形拼搭。
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并通过拼搭游戏,让幼儿掌握图形的特征和拼搭方法。
(2)中班数学区角活动:《数字认知》活动目标:认识数字1-10,学会数字的书写。
活动内容: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幼儿认识数字1-10,并学会数字的书写。
(3)小班数学区角活动:《颜色分类》活动目标:认识颜色,学会颜色分类。
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并通过颜色分类游戏,让幼儿掌握颜色分类的方法。
2. 教师互动交流观摩结束后,教师们针对三个年龄段的数学区角活动进行了互动交流。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摩活动,对数学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教师A:观摩活动中,我发现大班幼儿在图形拼搭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而中班幼儿在数字认知方面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互动。
小班幼儿则更注重颜色分类的直观体验。
(2)教师B:在指导数学区角活动时,我们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和内容。
(3)教师C:数学区角活动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91165811bb4cf7ec4afed0fe.png)
中班数学区角活动《数字花园》班级:20162100姓名:徐露学号:2016210235序号:26中班数学区角活动一、活动名称:数字花园二、活动目标:①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②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相应的数量。
③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三、材料解读①数字花盆纸板方便幼儿操作,简单明了。
②花朵色彩鲜艳,吸引幼儿兴趣。
③材料与活动内容主题相符合。
四、材料构成①数字花园纸板10张,1~10数字10个。
②足够数量的各色花朵。
五、操作步骤①取出数字花园厚纸板,按1~10的顺序排列整齐。
②点数出与数字相应的花朵,插入花盆旁边的嵌板中。
③依此方法点数所有的花朵,将花朵逐一对应插到与数字花盆对应的卡槽中。
④指读数字1~10。
六、错误控制纸板上有与花朵相应数量的数字嵌板。
七、注意事项教师引导幼儿检查花朵的数量是否正确对应。
八、变化延伸①花朵按从多到少进行排序。
②区分单双数。
九、活动反思①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
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
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
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②教师指导不当,有时会急于求成,导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
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我们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
附观察记录表:活动区域:数学区活动主题:数字花园班级:中班。
数学区角活动设计四则
![数学区角活动设计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a60073d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9.png)
数学区角活动设计四则目的:1.引导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片自由拼搭各种物体,并学习从数、量、色、形等角度进行统计。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片若干。
2.统计表若干份(如图一)。
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
可引导幼儿按形状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掳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汔、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唾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昊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姊自己的统计结果。
建议:1.统计难度应墅根据幼儿的能力逐步增加。
2.鼓励能力强事的幼儿根据统计出的各部分数量计算出某一项埕目的总数。
3.该活动适合大班幼儿。
狴目的: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
贝壳若干(其中凸出的一面分别涂上红昀、黄、绿色,凹的一面分别写上1~10的数︸字)。
1.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如喈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一个红贝壳,一个爪黄贝壳……2.按数序排列贝壳。
3.比痃大小。
两个幼儿同时翻出一个贝壳,比比谁的£数字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最后比比谁赢得噱多。
4.撒贝壳,练习数的组成。
看看正面竣朝上的有几个,反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说出盹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5翡.将贝壳拼成各种图案,并说出结果。
如:“枸我用7个贝壳拼了一朵花。
”该活耩动适合中、大班幼儿。
帮豆豆搬家目的:鲺1.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区别1泐0以内数的单、双数,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磊。
2.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蚕豆、筷子若干,画有数字或图形的纸板图若干张吧(如图二)。
玩法:1.用筷子将一粒蚕a豆依次从1搬(夹)至10或从10搬(夹)朵至1。
等熟悉玩法后进行“夹豆子”比赛,又缏快又正确者为赢。
2.分别按单、双数练习染帮豆豆搬家。
数学区角活动空间
![数学区角活动空间](https://img.taocdn.com/s3/m/1cab3b0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4.png)
标题:几何之地,心灵之旅昔日学府中,有一数学之角,壁挂图形,陈设仪器。
学子群聚于此,探求知识之真谛也。
时有少年名翔,每至课余,必趋此地,耽于思而悦于心。
一日,翔独坐其间,凝视一图,为直角三角形。
忽感图中角度似含玄理,乃取尺规,细绘其形。
正专心致志之际,一少女姗姗来迟,名曰颖。
颖走近翔旁,温言问道:“君独研此图,莫非有所悟?”翔回眸一笑,答曰:“愚兄觉此图形之中,蕴藏深意。
观其直角,若似人生之坚毅不屈;而两锐角,宛如人生道路之选择。
”颖闻之,嫣然一笑:“君言是也,几何之中确有哲理。
譬如此三角形,虽由三线组成,却能映射万物。
”遂指点图形,续言:“此等边三角,底边如人之初心,两边如行动与结果。
初心定,而后行为成。
”翔侧首沉思,恍若有悟:“贤妹言之有理。
吾视此空间,非但是探索数学之地,亦是沉浸心灵之所。
”颖含笑点头,愿与翔共论天地。
二人交流甚欢,时而比划图形,时而探讨道理。
翔取圆规作圆,语颖曰:“圆者,无极也。
象征循环不息之宇宙,亦如人生无穷之可能。
”颖则取直尺比划,回翔曰:“直尺者,正直也。
指引人生之路,需守正不阿。
”日落西山,霞光射入窗棂,映照二人。
翔收起工具,对颖道:“今日之交流,令吾受益匪浅。
几何之地,果然奥妙无穷。
”颖轻叹一声,答曰:“时光易逝,知识无穷,吾等当珍惜光阴,不负韶华。
”翔起身整理衣冠,向颖一揖:“贤妹高见,他日再会,愿再讨教。
”颖还礼道:“君子之交淡如水,期待再与君共论人生。
”言罢,各自离去。
自此之后,数学之角落,成了翔与颖心灵对话之地。
二人或论图形之美,或谈人生之道。
情感真挚,友谊渐深。
终于一日,学院宣告大考。
翔与颖相约考前至此地,互相勉励。
翔曰:“此次考试,吾等须尽力而为。
”颖答:“无论成败,重在参悟。
”考后,二人复至此处相见。
翔喜形于色,告之曰:“多亏贤妹启迪,吾考得佳绩。
”颖亦欣然:“彼此彼此,君之鼓励亦助我成功。
”日后岁月流转,翔与颖各奔前程。
然每每回忆起数学区角之时,心中常怀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策
1、对于数数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丰富与积累经验。如提供合作游戏的材料,引导幼儿强弱组合,发挥同伴互动作用,在共同游戏中尝试新方法。
分析与思考
1、现有的材料能否推动幼儿数数经验的发展:在按数取物的操作中,孩子们依然处于小班时期手口一致点数的水平。而中班幼儿应学习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而迅速地数数。我们发现现有材料都是单个呈现的,比如一条一条的塑料小鱼,一个一个的彩色套圈……立体材料虽然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但比较单一,在颜色、大小、形状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缺少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只采用逐一点数的操作方法。
(1)各种颜色、四种形状的图形卡片若干。
(2)四种形状的房子图(每图形宝宝的家。
(2)右手拿着图形,左手按住房子图,将图形从上往下插入回形针内。
3、教育功能:
(1)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2)让幼儿进一步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知道图形之间的区别。
幼儿操作情况
在操作中,孩子们的数数方法挺丰富,大多能快速而准确地目测6以内数量。而对于封闭状排列的物体,他们能尝试自主确定起数点,有的幼儿还会用笔、贴纸等做标记。
分析与思考
通过不断调整材料,孩子们在操作中逐步丰富数数经验,提高数数能力。对孩子们来说,综合运用确立起数点数数和目测数群数数这两种方法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适当地调整材料,以促进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
幼儿操作情况
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孩子们,有的饶有兴趣地给一只一只小猪喂奶,有的专心致志地把奶牛一头一头请到草地上,有的学着小鸭叫,让鸭子一只一只游到池塘里……我则在一旁观察、指导。宁宁选择了“小猫吃鱼”的材料。他将塑料鱼从小盘中拿出来一条一条地喂给3只小猫吃,不一会儿,12条小鱼被平均分给了3只小猫。尔后,他倒出小鱼,给它们排起队来。“现在,小猫又饿了。”我在一旁指着猫身上的数字轻轻地提醒,“不过,不同的小猫吃的鱼可不一样多,吃得太少要饿,吃得太饱对身体不好。”在我的提示下,宁宁又开始操作,他看了看猫身上的数字,又将盘中的塑料鱼一条一条地喂给小猫:“1、2、3,3条鱼。”“1、2、3、4,4条鱼。”……“3条鱼,4条鱼,5条鱼。”宁宁用手逐一点数。
观察要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记录的能力。
与同伴分享、共同游戏。
《水真有用》谁喝得多(试验操作)
卖汽水(高矮排序)
给玩具洗澡(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洗涤方法)
奇妙的乒乓球(感知水的吸力)
《火辣辣的夏天》小蜻蜓(制作)
切西瓜(美工制作)
奇妙的扇子(美工制作)
娃娃去沙滩(封闭数数、点数匹配)
其他区角:
表达表现区:制作彩球
蝴蝶飞来了(手工纸、废旧材料制作)
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废旧材料制作)
蚕宝宝找桑叶(相邻数)
桃花盛开(剪贴)
观察要点: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里朋友多》 朋友的电话号码(点数对应)
朋友的生日(认识月历)
我为朋友造新房(建构)
美丽的像框送给你(装饰)
朋友链(美工)
好朋友手拉手(绘画、折纸等)
勇夺金牌(合作玩棋)
2、教师的介入是否适宜:刚开始操作时,有一部分幼儿并没有理解材料的设计意图,操作的目的性不强。比如宁宁并没有关注到小猫身上的数字,而是自由地给小猫分鱼。其实,操作过程是幼儿感知和体验材料的过程,教师过早介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对策
1、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幼儿充分操作,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玩法。
主题区角:
《玩具总动员》 保龄球(数的分合)
新车上牌(数的排列组合)
圆球拼搭(时间的初步感知)
观察要点: 积累有关数的分合、排列组合的经验。
《好吃的食物》食物放进冰箱里(分类摆放)
蔬菜拼盘
种子贴画
荤素搭配营养好
观察要点:操作、使用的方法。
积累点数对应、封闭数数等的经验。
《春天来了》柳树姐姐的长发(剪贴、打结)
幼儿操作情况
有的幼儿在操作“小鸭学游泳”的材料时,先让3只组合排列的鸭子游到池塘里,再让其他鸭子一只一只游到池塘里;有的幼儿选择了“勤劳的蜜蜂”的材料,先用手指将花园里已有的4只蜜蜂画个圈,接着边念“5、6、7”边将蜜蜂一只一只地送进花园。
在操作中,我们发现宁宁、蕾蕾、小凡均选择了材料“饲养员请客”,但操作方式有明显差异。宁宁拿起一张卡片逐一点着小草的数量,边数着“1、2、3、4……”,边将小草喂给贴有相应数卡的动物,“小羊,请你吃6棵草”“小牛,请你吃8棵草”。蕾蕾则拿起卡片迅速地分给相应的动物,不一会儿就分完了所有卡片。我们问她怎么数的,她说:“这张是2、4、6,一共有6棵草,喂给小羊吃。”“这张两边都有4棵草,4加4等于8,喂给小牛吃。”“这张是5、6、7、8,也给小牛吃。”小凡每次拿起一张卡片,都先用手遮住数量少的一部分草,然后接着数:“3棵大草,4、5、6,一共6棵。”“2棵深绿的草,3、4、5、6、7,一共7棵。”……
分类经验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数活动是比较有效的。中班主题活动“在农场里”开始前,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一定的材料,以帮助幼儿积累分类经验。以下为您介绍“中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案例,供您参考。
第一次投放材料
我们制作并投放了有关“给动物喂食”的材料,如“猫抓老鼠”“小兔吃萝卜”“小鸡捉虫”等,这些材料大多是立体的,幼儿可以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或小圆点数给它们喂相应数量的食物。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材料的立体化、情景化,以吸引幼儿操作。同时,我们根据中班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特点,要求幼儿在小班5以内点数的基础上小幅递进,以感知6以内数量的物体为主。
其次,给“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的材料增加难度,如在同一张卡片上呈现颜色、大小、形态等多维度变化,使幼儿在操作同一材料时能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可提供计时器,引导幼儿挑战数数速度
第三,逐步投放一些难度不一的封闭状排列物体。如,我们由易到难地投放封闭状排列的平面材料、小型的可整体观察到的封闭状排列的立体材料、大型的无法整体观察到的封闭状排列的立体材料。而在这三种层次的材料中,每一种又分出若干小层次,如物体有大小或颜色等差异、可供幼儿确定起数点的材料,物体无差异、需要幼儿自定起数点的材料,等等。
(3)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要点:
1、当幼儿操作有困难时,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图形,找到对应的家。
2、当动手能力较弱的小朋友不能完成时,可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帮助。
中班数学区域材料如何投放
在中班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作为教师,如何提供区域活动材料,如何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调整活动材料,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
结束语: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有意识地观察,有针对性地调整,避免一刀切和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区域活动中材料的作用,积极推进幼儿数经验的提升。
分析与思考
1、调整后的材料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数数经验吗:调整材料后,孩子们逐一点数的情况明显减少,呈现出多种数数方式,大部分幼儿在操作中无需教师提示,就能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的方法。由此可见,采用组合排列或呈现部分物体的方式能暗示幼儿采用其他数数方法,同时也能迁移幼儿前期的分类经验,并尝试目测数群。但是,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幼儿的目测能力还较低。
彩泥
脸谱
大头贴
观察要点: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
创造和想象的能力。
探索发现区:送小鱼回家
开锁取物
资料库
百变图形
答案自己找
观察要点:专心完成自己的游戏并对自己的游戏进行记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图形
目的: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加深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
材料介绍:
1、材料提供:
2、针对幼儿大多采用手口一致点数的现状,在后期的操作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尝试默数操作。
3、调整材料,启发幼儿探索新的数数方法。如将单个呈现的立体食物调整为平面的食物卡,使幼儿由关注材料转向关注操作过程。
第二次调整及投放材料
一方面,我们将有些单个呈现的立体材料加以组合,如将几只小鸭粘合在一起,将几个套圈固定在一起;另一方面,我们投放平面材料,如不同数量的鱼的卡片,卡片上鱼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也有变化。此外,我们还采用呈现部分5以内数量物体的方式来投放材料,如在贴有数字7的花园中呈现4只蜜蜂等。
2、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对数数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封闭状排列、交叉排列的材料等,以提高目测难度。同时保留一些简单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可利用集体活动让幼儿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带动全班幼儿数数经验的丰富与提升。
第三次调整及投放材料
首先,撤除原先保留的单个物体,同时将有些材料合并,比如将“小猫吃鱼”和“猫抓老鼠”合并成“小猫的美餐”,以提高操作难度。此外,新投放的材料数量增至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