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历史传统和现状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怎么样

清华大学怎么样

清华大学怎么样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清华大学官方给出的自我评价: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华的全称是什么学校

清华的全称是什么学校

清华的全称是什么学校清华大学,全名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清华大学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占地近1000公顷,地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之一的北京中关村科学园区。

学校历史清华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11年,当时称为“清华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一所西式大学。

清华学堂的创办者是爱国人士、教育家顾颉刚,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致力于培养国家的卓越人才。

在其发展历程中,清华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1928年,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大学,并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授予博士学位的高等学府之一。

1952年,清华大学成为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同时开展研究生教育。

2000年,清华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并,成为中国科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专业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拥有广泛的学科专业覆盖范围。

截至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个学院,包括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工程物理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航天航空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

除了以上学院,清华大学还拥有多个著名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如清华大学研究院、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前沿科学交叉研究院等。

这些机构和实验室为学校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科学创新的机会。

教学和研究清华大学以其严谨的学风和卓越的教学质量享有盛誉。

学校致力于培养拥有创新思维、扎实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清华大学的本科教育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

清华大学在各学科领域都有杰出的研究成果。

学校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清华大学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包括许多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教授和研究员。

这些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深厚造诣,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介-清华大学介绍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介-清华大学介绍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介|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52年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恰如清华园工字殿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感谢您的阅读!。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研究水平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多位中国科 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高,教学 和研究能力强。
教学研究水平
清华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学校注重 教学质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 才。同时,清华的科研成果也具有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和人 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词
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回到北京复校, 并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VS
详细描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回 到北京复校。在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迎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不断扩大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成为了中国最 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同时,清华大学也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 国家竞争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03
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传统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建筑风格独特,是典 型的中国园林式校园。这里的文化氛围浓厚,学术气息活跃 ,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文化氛围开放包容,注重创新和探索,鼓励学生 自由思考、勇于实践。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形成了独特的清华学派。
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
科研成果
清华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包括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在基础研究方面 ,清华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在应用研究方面,清华的科研成 果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
学术贡献
清华大学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为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科技支撑;二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 人才;三是推动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清华发展历程简述

清华发展历程简述

清华发展历程简述一、创办与初期发展(1911—1949)清华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11年的清华学堂,这是清政府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设立的一所新式学堂。

成立初期,清华学堂主要以培养留学生为主,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提高中国的科技和工程水平。

1912年,清华学堂升格为清华学校,并陆续开设了矿业、工业、农业等系,拓宽了学校的专业领域。

1925年,清华学校与北洋大学合并,成立了国立清华大学。

这一重要事件标志着清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国立清华大学实行了现代大学制度,引进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和学者。

在这一时期,清华大学逐步扩大了专业设置范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国家政治、社会动荡的影响也给清华大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因为战争而被迫撤离北京,转移至重庆。

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返京,开始恢复和重建工作。

二、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基石(1949—197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了学校名称的改为“清华大学”,并充分肯定了清华在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逐渐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经历了一次规模化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的院系设置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开设了更多的学科专业。

同时,清华大学积极参与国家的大型科研项目,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技术支持。

文化大革命给清华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重创。

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许多知识分子被迫下放插队。

然而,清华师生坚持科学思想,保持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并在文革后期开始逐步恢复和重建。

三、改革开放与国际交流(1978—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清华大学也积极参与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197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外国留学生教育办公室,招收了一批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学生。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今天真聆听了有关清华校史的精彩报告,以下为简要总结,并谈一下我对清华历史和清华人文精神的感想。

清华的历史清华大学的发展分为1911-1949年,1949-1978年以及1978年至今以下这三个阶段。

(1)清华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并于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并开设研究院。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并由清华校长梅贻琦出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实际主持校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2)解放后,1952年经过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后,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3)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等院系。

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感想:从这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清华早期的历史诠释了“国之不强则受辱”,清华建校乃清政府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而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

庚子赔款乃国耻之痕。

国耻的痛楚和重负,与振兴国运的责任和决心,就这样交织着凝结在清华的百年历史和过去一代代清华学子的身上。

如今这种社会责任感在祖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日益繁荣昌盛,国际地位与日俱增的环境下对于我们新一辈的清华人却更加强烈。

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介绍(一)清华大学的发展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4月29日,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当时为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改办大学,1928年正式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成为当时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国立清华大学”实行“教授治校”,体制,实施“通才教育”,学制四年,共设文、法、理、工四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1946年迁回原址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48 年12月,清华园解放。

清华大学开始了新的纪元。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

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大学。

(二)清华大学有关统计数据面积:404.6公顷。

建筑面积:239.2万平米院系:15个院,55个系专业: 本科专业62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159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科、专业123个学生:本科生14285人;硕士生14090人;博士生6994人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教职工:7062人(三)清华大学校园“清华园”现泛指清华大学校园。

原来则专指以工字厅为主体的一组清室园林。

清华园原是熙春园的一部分。

熙春园是康熙的行宫,与圆明园同期建设,后各代皇帝世袭。

至道光时分赠子女。

熙春园被分为两处:西部称“近春园”,东部仍用“熙春园”旧名。

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易园名为“清华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被毁于兵火,沦为“荒岛”。

清华园则幸存完好。

今天的工字厅大门是原清华园的二宫门,现悬挂于工字厅大门上的匾额是咸丰皇帝的御笔所书。

清华大学校史讲义

清华大学校史讲义

华”胜景,称为“园中园”。 取自晋代诗人谢混诗句“水 木湛清华”。
(二) 清华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清华大学是前身是清华学堂,1911
年4月29日在清华园正式开学,这是 一所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建立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被称为 “赔款学校”。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
国,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丧 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 款4.5亿两白银,加利息共 9.8亿两白银,即骇人听闻 “庚子赔款”,分39年 (1902-1941)还清。
是想通过培养亲美领袖的方 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谋求 自身的战略利益。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总统的信)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 那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 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得最大的收获。如果 美国在三十年前已经做到把中国学生的潮流引 向这一国家来,并能使这个潮流继续扩大,那 么,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园满和巧妙的方 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 识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 “为了扩大精神的影响而花一些钱,即使从物 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获得更多。 商业追随精神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死后,又留给长子载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载濂
弟载漪是义和团首领之一。义 和团被八国联军镇压后,载漪 获“重罪”发配新疆,载漪也 被革职,清华园被皇室收回, 长期弃用。这为后来在此办学 提供了可能。

清华园初建时有两道宫门
大宫门→“二校门” 二宫门→工字厅大门
工字厅后门外,是“水木清
荷塘月色,水群,佼佼学子;
科技重镇,英才摇篮。
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建校百年,世界一流。

56年10月关于清华大学的简单介绍

56年10月关于清华大学的简单介绍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单介绍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到现在已经有45年的历史了。

当时是用中国被八国联军战败后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建立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是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之一;但是过去清华大学的爱国知识分子却仍然积极参加了历次的爱国学生运动。

解放以后,清华大学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学,1952年,为了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各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从原来包括文、法、理、工、农五个学院的大学改变为一座新型的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现在清华大学有机械制造、动力机械、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等七个系,包括了25个专业。

除建筑系外,其他都是五年制。

清华大学在解放时只有学生二千二百多人,现在是八千八百多人,其中女同学占到百分之19.50,工农成分的学生占到百分之54.90,学生经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不收学费。

全部学生都免费住在学校,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得到伙食补助,经济困难和工农学生还有特别补助。

全体学生都得到公费医疗。

院系调整后,我们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来改进学生的培养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每个专业的学生要根据教学计划学习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基础技术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工作能力,学生在五年中要有三次或四次到工厂、矿山、企业去进行生产实习,学生还要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供学生作实验和实习用的学校的实验室从过去的17个发展到目前的47个。

去年清华大学已经培养出了第一批做过毕业设计的四年制学生,明年暑假将有第一批五年制学生毕业。

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如学生学习负担太重,独立工作能力还不够等,正在设法改进。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以外,还通过劳卫制锻炼,各种文娱活动和社会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全校教师上学期有850人,这学期增加约300人。

全校一共有教授副教授105人,讲师95人,其他都是助教。

由于学校的迅速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少年青助教担任了讲课和指导设计的工作。

清华大学历史背景简介

清华大学历史背景简介

清华大学历史背景简介1 清华大学的概况清华大学是中国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双一流”中海油行列,无可争议的中国最高学府之一。

清华创办于1911年,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区,全校设有文、法、理、工、经、管、艺术、教育等九大学部,学科门类广泛、师资力量雄厚,是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型、应用型大学之一。

2 清华大学的历史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印证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事迹,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02年,当时由慈禧太后在北京奉贤洪福馆建立西洋中学,并把它命名为清华学堂。

1911年清华学堂开始正式招收学生,故意称被称为清华大学创办之日。

初期,清华大学以文学为主,业务仅包括院校教学以及在本院举办各类读书会。

1912年,同化中学入库,学科定名为文学、化学、历史、物理等九科。

1924年,清华进行整顿,调整现代大学应有的核心功能,建立统一的科学研究管理机制,使之成为一所具备科研的学校。

3 清华大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在大学教育改革中处于领先地位,不断完善自身功能和机构安排,使之成为中国最高院校标准的学校,陆续荣立研究生院、团委、招生与就业处等组织机构。

不仅如此,清华大学还在研究生教学管理、教师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课程教学、科研管理、科学技术转移、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让人们注意到它的发展历程。

4 清华大学之未来在新一轮发展中,清华大学将继续在师资队伍、开放式教学、校本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期实现中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现代化伟业。

未来,清华大学将继续保持国际竞争力,树立中国高等教育的楷模,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未来的优秀人才,为构筑一个和谐的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历史系

清华大学历史系
清华历史学系成立于1926年,之初仅有“教授3人,学生3人,图书费年只数百元”。虽规模不大,但首任系 主任是陆懋德,他对历史学系的学术方向和学科发展做出了规划。他认为:“历史为陶铸国民性之工具,亦为养 成爱国心之教材”。然而旧制清华由于留美预备学校的性质,在课程设置上“素重西史而轻中史”。针对此弊端, 他提出了发展历史学系“宜中西并重”的设想,以期造就中西兼综的“全才”。
三个并重办系理念
1928年8月,罗家伦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后,对校政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重新选聘教授和系主任成为重 要举措之一。他力排众议,专程前往南开大学邀请蒋廷黻出任历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在蒋未到任之前,罗家伦 亲自兼任系主任。
1929年8月,蒋廷黻开始担任历史学系主任一职。多年接受的现代西方史学训练,使其对中西方在治史方面 的差异及中国传统史学的不足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附录四
怀念历史系的老师们
文 /张寄谦褚继善王宪铨齐世荣
我们都是清华历史系40年代的“老学生”,虽然已经离开母校多年,但是对当年在清华园学习的情景仍有很 深的印象,特别是怀念那些曾经教导过我们的老师们。
首先要提的是系主任雷海宗先生。他是一位中西兼通的历史学家,给我们讲授殷周史、秦汉史以及西洋中古 史等。上课铃响,雷先生会准时推门进来;下课铃响,又正好讲到一个段落。他上课从不带讲稿、提纲,只带两 支粉笔,所有人名、地名、年代、参考书都随手写在黑板上一字不差。他在参考书目中让我们读小说,说了解一 个时代,仅凭历史事件不够,还要懂得它的文学、哲学等。
艺术史研究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分工协作,四处搜集各类文物,李济、袁复礼负责史前陶器,吴泽霖在滇、 贵等地采集西南少数民族文物,陈梦家负责铜器,并与潘光旦共同总理全局。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短时间内便 收集了大批文物。其间还得到了校外热心人士的捐赠,如孙冰如、刘仁政、叶叔重捐献了部分家藏甲骨,芦芹斋 斋主岳彬捐赠了令狐君嗣子壶(该壶于 1928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金村,原为一对,为战国中期重要青铜器。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持续深化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奋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介绍

科学馆
科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与同方部遥 相对应,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大礼 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之一 。科学馆始建于1917年4月,落成于 1919年9月。建馆之初,这里是学校 理科教学和实验的场所,从1926年物 理系建系,特别是1929年清华理学院 建院以后,直到 1999年新理学大楼建 成,科学馆一直被作为物理系馆。如 今,完好如初的科学馆已作为杨振宁 和林家翘两教授回国工作后创建的两 个研究中心(即高等研究中心)及周 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的科研办公基 地,仍然屹立在校园中心大草坪西侧 。
理学院楼
理学院楼是理学院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由我校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 邺设计,国庆50周年前夕落成使用。它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是理学院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座楼。全楼整体采用西洋古典建筑形式,并具有现代化 气息,建筑周围有大片绿地,环境幽静,建筑典雅,是校园建筑的又一佳作。楼内共 设5个机构:理学院院部、物理系馆、数学系馆、高等研究中心和化学系分析中心实验 室。长期驻守在理学院楼里的理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业绩。清华大学理学院 创建于1929年,创始院长是我国现代科教事业创始人之一的杰出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 ,吴有训、熊庆来分别担任过院长或代理院长,80多年来,清华大学理学院培养出了 几十位两院院士和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国内有着较高的学术声望。
历任领导
梅贻琦 冯友兰
顾秉林 陈吉宁
胡和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名校友
(排名不分先后)
季羡林
钱学森
杨振林
邓稼先
梁实秋
在清华100多年的历史中,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 友(含协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7名校友当选美国国家院士。 约有1/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清华校友,500多名毕业生就任国内 院校校长、党委书记,以上数据在国内均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1978年以来,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清华大学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历史证明着清华的辉煌,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解放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清华人”占据了三分之一。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毕业。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4月26日,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6]。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和“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中国近现代很多学科的萌发和兴起最早都是从清华开始的,清华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群星。

清华大学校园概况

清华大学校园概况

清华大学校园概况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清华大学校园概况)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93年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校园景点:西校门、近春园、二校门、校训碑、大礼堂、清华学堂、工字厅、水木清华、图书馆、游泳馆、主楼、主校门(东门)。

清华大学名字由来

清华大学名字由来

清华大学名字由来清华大学的名字由来清华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清华大学的名字由来已久,与清朝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就来详细讲述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

清华大学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清政府设立的翰林院内设有亲贵子弟联读班,名为“清华堂”。

清华堂的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人才,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幕僚和导师,为社会服务。

清华堂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皇家家族成员和高级官僚的子弟,他们接受的是综合的文化教育。

清华堂的成立符合了清朝时期培养官员的需求,因此备受清政府的重视。

清朝皇帝对清华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多次拨出款项进行修缮并加以重视。

清朝皇帝的爱子溥仪也曾在清华堂学习,发表过不少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朝的覆灭和近代化的到来,清华堂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1909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的统治正式结束,清华堂停办。

然而,对于清华堂的概念和影响力的认可并没有消失。

1912年,清华堂在北京再次复校,并开始招生。

但与清朝时期的清华堂不同,这所新的学校名为“清华大学”,由于清华大学开始侧重于科学和工程教育,因此学校专业和规模都发生了相应变化。

不过,尽管经历了百年的变迁,清华大学一直保留着清华堂的名字,以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对学术精神的崇尚。

清华大学的名字代表了对清朝时期培养人才的追忆和对科学教育的思考。

清华大学不仅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也表现出了优秀的研究实力。

清华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声誉都非常高,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学府之一。

总之,清华大学的名字由来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清华堂”,这是一所为皇家家族子弟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学校。

清朝的覆灭后,清华大学以新的名字重开,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清华大学的名字寄托着对清朝时期培养人才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学术精神的崇尚和传承。

名校简介--- 清华大学

名校简介--- 清华大学

厉兵秣马,清华北大不是梦----------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

”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

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

东区校园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校园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为中国大陆高校最大的校园之一,校园内设有公共交通车,校园交通车面向社会开放,现在统一1元。

校园交通车从清华大学西门开始绕学校环形,每20分钟发车一班,双向对开。

09年增设电力驱动的环保观光车,西门设购票点,10元每人。

校图书馆建筑面积为3.9万平方米,藏书401.7万册,阅读座位2604个。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简介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

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

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

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庆祝清华大学百年,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

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

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

北大清华历史介绍

北大清华历史介绍

北大清华历史介绍清华大学的建校历史。

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

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近春园,东边的还是叫熙春园。

后来咸丰皇帝即位,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这就是我们今天清华园的由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遭到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当时一个美国政府就得到了3200万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较多,决定拿出一半赔款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

1908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没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姓氏)那桐批准,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取名清华学堂。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

知道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当时设立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院研究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型大学过度。

(北大清华历史介绍)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才算正式成立,1931年到1937奶奶是清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民主治校,而且还建立了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

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抗战胜利以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号召,调出农、文、理、法等学科。

纷纷组建海淀区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如北航、北医、地大、北科、农大、矿大等。

清华 开题报告

清华 开题报告

清华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传统。

每年,无数的学子梦寐以求能够进入这所学府,追求知识的殿堂。

然而,清华大学的知名度和声誉也给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清华大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所学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历史沿革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的清朝末年,当时的清华学堂是为了培养工程师和矿业专家而设立的。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清华大学逐渐成为了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学府,涵盖了理工科、文科、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

清华大学在科研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学术研究清华大学以其严谨的学风和卓越的研究成果而闻名于世。

在科研方面,清华大学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能源环境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此外,清华大学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世界各地的顶尖学府开展学术交流,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四、学生培养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学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清华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

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国内外各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

五、校园文化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拥有着独特的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也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和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兴趣爱好。

六、面临的挑战尽管清华大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学校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学者来校交流。

其次,学校需要加强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级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