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doc

合集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通知-教师厅[2014]5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通知-教师厅[2014]5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通知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通知教师厅[201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和有关申报遴选要求,经高等学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会议遴选,并经网上公示,确定华东师范大学“德业双修的卓越中学教师开放式养成计划”等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具体名单见附件)。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有关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工作,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项目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在招生选拔、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改革项目顺利实施。

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为契机,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要加强对改革项目承担高校的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并对参与改革项目的中小学在办学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教育部委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改革项目的指导、咨询服务等。

实行改革项目承担高校动态调整机制,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对实施成效显著的,予以相关倾斜支持;对检查不合格的,将取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资格。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10.30•【字号】浙教高教〔2018〕101号•【施行日期】2018.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8〕101号各普通本科院校: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立德树人。

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担当社会责任、关心他人和社会。

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和责任,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切实将育人工作具体落实到教学计划、教学环节之中,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质和审美能力,增强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

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高校要根据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基础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真编制新一轮专业建设规划。

要落实好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不断改善专业基础条件,积极开展专业认证。

建立专业人才预测和预警机制。

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专业条件公开制度,定期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提升课程质量。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整合,科学合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适当增加选修课。

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社会效益显著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为国家和地区的 软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发展与展望
持续改进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持续 优化和改进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 程师的培养方案。
推广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 总结和推广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成 功经验,推动更多高校实施卓越 工程师教育计划,为国家培养更 多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校企合作项目
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提高其职业素养。
04
师资队伍
教师资格要求
专业背景要求
技术能力要求
教师需具备软件工程或相关领域的硕士或 博士学位,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师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工 具,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经验要求
职业素养要求
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 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 时反馈和调整,不断优化教学方 案。
毕业生跟踪与反馈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 量等情况。
毕业生能力评估
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评 估,了解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 合素质。
反馈与改进
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 对培养方案进行持续改进,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 够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
完成跨领域的工程项目。
02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
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 基础等,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
科学基础。
专业课程
涵盖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开发 实践、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 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教高〔2018〕3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工信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服务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布局,以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为契机,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多主体共建的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等,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教师,20%以上的工科专业点通过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进入高等工程教育的世界第一方阵前列。

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1.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加快新工科建设,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发展新兴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

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1500字

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1500字

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1500字作为一项重要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优秀工程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该计划的一些建议和意见:首先,加强工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工科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实践教学是发展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

建议在教学中加大实验室建设和实践环节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其次,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因此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建议引入更多的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再次,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师培养应以实践能力为重点,建议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更多的工程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与实际工程单位合作,提供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此外,还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支持。

建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同时,还应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加强支持和合作。

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要得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合作,政府可以加大对高等工科教育发展的投入,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企业可以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工科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总之,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教高[2011]1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11.01.08【实施日期】2011.01.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实施好卓越计划,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

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

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主要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方案二0一0年四月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化学工程师。

毕业生能够适应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承担化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咨询和教育等工作职责;能够应用工程技术科学和其他有关科学知识,通过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毕业生达到见习化学工程师的能力水平,可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能在短期内获得注册化学工程师资格,成长为能够面向和引领未来的创新型工程师,也具备发展成为优秀企业家和知名学者的潜力。

毕业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化学工程跨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成为新兴产业的积极开拓者和新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

二、培养标准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IChem国际认证和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标准,结合浙江省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本专业培养的毕业学生应达到以下标准:(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工程职业道德,勇于进取,乐于创新,综合素质高。

(2)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理、文、商知识相互渗透。

(3)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协作意识强,能够在团队中发挥核心作用。

(4)具备宽厚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论文、报告和图纸等多种方式规范地表述工程技术观点。

(5)掌握科学思维方法,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6)深入了解并把握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具备面向和引领未来的发展潜力。

(7)系统地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技术开发。

(8)掌握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法和操作规范,具备解决单元设备操作问题的能力,具备标准设备选型和非标准设备设计的能力。

教育部关于实施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导

教育部关于实施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导

教育部关于实施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校培养的工程师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支撑。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决定实施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是该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导。

一、目标与原则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掌握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伦理意识的工程人才。

培养方案应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核心课程设置核心课程设置是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课程应包括基础课程、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物理、力学、电子电路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科课程要针对不同工程专业的特点设置,确保学生具有专业领域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实践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提供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机会。

三、实践训练与创新实验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实践训练与创新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在校期间应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实验要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与实验的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导师制度与学科竞赛导师制度和学科竞赛是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补充。

每位学生应有一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和个人发展规划;学生还应参与学科竞赛,通过比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应建立完善。

各高校应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估。

评估体系要多元化,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科竞赛成绩、科技创新成果等。

教育部将定期组织对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

六、国际化和社会化交流与合作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要国际化和社会化交流与合作。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快,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进一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教育部特提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一、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卓越的专业知识、广泛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突出的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他们应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创新的需求。

他们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并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能力。

二、实施机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机构由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负责。

各高校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设置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或方向,并配备相关的师资和实验设施。

三、培养内容
1.课程设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应合理设计,注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践环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增加实践培训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工程实践和创新实验,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师制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立导师制度,以教师为主导,提供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计划。

导师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
学术水平,能够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制定了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设置
本人才培养方案将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和跨学科拓展课程的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同时,鼓励学生选修跨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人才培养方案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问题导向和案例教学,提倡小班授课和互动式教学。

教师将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

四、评价体系
本人才培养方案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评价方式将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五、实施机制
本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行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全程跟踪制度,建立健全的督导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方案实施效果。

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总之,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全校师生积极配合,共同落实好人才培养方案,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第2 5卷 第 3期
21 0 2年 9 月
高 教
与 经 济
Vo . 5 No 3 12 . S pt e .201 2
HI GHER ED UCA I & EC T ON ONOMY
“ 越 工 程 师 ” 划下 人 才 培 养 的现状 与对 策 研 究 卓 计
— —
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 院为例
6 9 7.
6 0 6.

从 表 1 以看 出 , 可 超过 半数 的卓 越 班学 生对 大多 数 题 目中列 出 的工 程知 识 和 技 能 的重 要性 具 有 明
确 的认 识 , 但也 有 很多 人对 “ 了解 工 程对 全球 及社 会 的影 响 ” 工程 伦 理和价 值观 ” 识不 足 。这 些 数 和“ 认 据表明, 自进入 卓 越班学 习 以来 , 生对 本专 业对 知识 基 础 和技 能 的要 求 的认 识 是 清 晰 和 明确 的 , 越 学 卓 班 教师 对 于设计 、 实验 能力 和创 造性 地解 决 问题 能力 的强 调也 得 到足够 的重 视 。同时 , 学生 在一定 程度
授, 博士 , 从事机械强度及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研究 ; 潘柏松( 9 8) 男, 16 一 , 浙江温岭人 , 教授 , 博士, 从事设计理论与方法学研究 。

4 ・ 4

珏 , :卓越工 程师” 等 “ 计划下人才培养 的现状 与对 策研 究
2 对 学 科知 识/ . 技能 重要 性 的认识 。问卷 借鉴 美 国工程 与技 术认 证组 织 A E B T著 名 的 E 20 ( n C 00 E — g e r gC t a2 0 ) 准 中对工 程 毕业 生评 估 的 1 项 标 准①, i ei re 0 0 标 n n ir i 1 以及 2 1 机械工 程及 自动化 专业 卓 0 0级 越 工 程师 培 养方 案所 制订 的培养 目标 , 出 了 1 个 题 目请学 生 选 择 其重 要 性 。将 重 要性 分 为 54、、 列 1 、 3

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振兴工程教育的一次重大探索,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推进我校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和"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我校与地方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我校与企业开展"3+1"人才培养所积累的成功经验,改革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地方优势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增强学生服务国家与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总体目标积极推进以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我校与地方政府及工业界的紧密合作关系,创建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机制;改革教师培养、考核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推进学校工程教育的国际开放与合作,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通过试点、总结、推广三阶段,分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最终将卓越计划覆盖至全校多数工科专业,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摇篮。

浙江工业大学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

浙江工业大学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

浙江工业大学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浙江工业大学“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教人[2004]4号)和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以及《浙江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工大发[2003]44号)文件精神,为更好地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队伍保证,经学校研究,决定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1、充分认识高层次人才队伍在学校创建国内知名大学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

加大高层次人才资源整合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特区。

2、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

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战略抓手,推进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和青年学术骨干培养,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

3、积极探索新的人才组织模式,汇聚学科梯队,凝炼学科方向。

以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创新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方向,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发展,造就一批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

二、培养目标到2010年,构建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阵容强大的高素质的学科建设梯队,为建设一批高水平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提供队伍支撑。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总目标:1、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和创新基地为平台,引进和选培10名能站在本学科前沿、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科带头人,能够带领本学科进入和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他们中的杰出者争取成为著名学者。

2、以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并利用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校“运河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引进和选培20名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学术成就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能够承担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取得重大成果,作为专家参与国家或省部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活动,担任本学科国家级学会或学术机构重要职务。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方案二0一0年四月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适应浙江省机械装备以及汽车零部件、模具等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构建CDIO 工程教育模式,以机械制造技术为主线,全面推行项目式教学模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优秀后备工程师。

二、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标准设计依据为CDIO工程教育大纲和我国机械行业专业本科标准的基本要求,旨在通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热流体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等领域课程学习,学校工程实践和企业现场工程师实践的工程能力与综合素质系统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机械制造工程实践能力。

1.工科通识与人文素养1.1具有宽厚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1.1.1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工程科学知识以数学和基础科学为主,掌握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模拟、仿真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具有从事机械工程所必备的数学、物理及计算机知识。

1.1.2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般知识,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文档处理软件,理解一般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知识点。

1.2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及实践能力1.2.1人文知识及实践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丰富的人文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1.2.2社会科学知识及实践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社会科学的知识。

2.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2.1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产品及零部件的辅助设计,掌握设计方法学和现代设计方法。

2.2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熟练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方法,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生产线和车间平面布置设计方法,具备解决现场工艺和设备问题的能力。

大学卓越人才实验班实施办法(试行)

大学卓越人才实验班实施办法(试行)

大学卓越人才实验班实施办法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培育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结合我校在学科和专业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学校决定从2022年启动“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并制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四新”建设、"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 0等重要教育改革战略,在我校优势和特色专业中组建卓越人才实验班。

整合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配备校内外优秀教学团队,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和社会实践平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和跨行业整合能力的卓越人才。

二、培养目标卓越人才实验班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多选择”的人才培养原则,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本科学生个性化、层次化培养,采用小班化、跨学科教学,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未来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模式(一)专业内选拔培养模式从本专业内选拔若干优秀学生,组建卓越人才实验班(学生脱离原班级),独立编制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不再参与原班级学习), 制订更高要求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卓越教师实验班、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等。

卓越教师实验班旨在培养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奠定基础。

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旨在培养宪法法律的信仰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 为全面依法治国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二)跨专业选拔培养模式面向全校所有专业选拔若干优秀学生,组建卓越人才实验班(学生不脱离原专业班级),另行编制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同时参与原专业和实验班的学习),确立培养跨专业领域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

自2010年6月正式列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后,我校以试点工作作为工程教育提升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面向浙江区域实际的工程实践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实现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精细化培养。

为此,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改革,如:修订相应专业标准,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国际交流等,积极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

目前两个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均已完成2010级、2011级、2012级校内二次招生工作;学生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充满兴趣、报名踊跃,经过选拔,两个专业分别独立组成了卓越工程师班,按专门制订的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学。

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顺利。

二、组织管理(一)“卓越计划”管理实施工作体系校院两级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卓越计划”管理实施工作体系,下设领导小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办公室。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由浙江省特级专家、校长张立彬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主要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政策协调、资源保障等;“卓越计划”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挂靠教务处;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由学校相关专业专家、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合作企业领导和教授级高工组成,指导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提出质量标准、协调校企关系、担任教学顾问(如图1所示)。

学院“卓越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卓越计划”工作实施小组主要由分管学院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各学科方向具有良好工程背景和素质的一线骨干教师组成;院级“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委员会由与培养专业相关、省内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设计院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学院教学、科研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审议工程师培养方案、拓展整合实践资源、组织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和聘请企业师资等,同时在合作企业,分别设立人才培养协调组、教师组、(实践课程)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及规划各项建设工作。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doc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doc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进一步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把握“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要求和建设规律,贯彻落实我校第八届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实施目的“卓越计划”是实施我校特色化、综合化、卓越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增强学校主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领域学校“卓越计划”的实施领域包括各类卓越人才(如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新闻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等),并根据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扩大实施领域和规模,优先考虑校级以上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申报。

以创新模式为载体,以提高能力为重点,以符合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契机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

四、申报和认定程序1.我校“卓越计划”采取“自主申报,择优立项”的方式,遴选“卓越计划”实施专业。

申报的专业应符合“卓越计划”实施领域,在同类型高校中具有竞争优势,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和满足“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师队伍和其他用于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资源。

由学院提出申请,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务处递交《浙江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项目申请表》等申报材料。

2.学校组织专家对学院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3.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确定校级“卓越计划”项目的立项,并予以公示和发文。

XX理工大学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

XX理工大学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

XX理工大学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未来十年,国家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结合我校在应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学校决定启动应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会计师培养计划”,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

一、“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目的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主动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校办学声誉。

同时,通过卓越人才培养试点,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引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思路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通过与行业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树立“大工程”教育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卓越会计师的培养:依托我校所具有的行业优势,着力培养造就创新意识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领域(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我校实际,可以从以下领域中选择目录专业或申请新专业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1. 优势与特色产业如交通、土木、水利、电气信息、能源动力、汽车机械等领域。

2. 新兴战略产业(1)新能源产业。

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新能源汽车等;(2)信息网络产业。

传感网、物联网技术等;(3)新材料产业。

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

(二)卓越会计师培养计划根据我校长期办学形成的特色,以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依托,面向交通、电力等行业,培养交通、电力等行业领域的卓越会计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工作,进一步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把握“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要求和建设规律,贯彻落实我校第八届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实施目的
“卓越计划”是实施我校特色化、综合化、卓越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增强学校主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领域
学校“卓越计划”的实施领域包括各类卓越人才(如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新闻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等),并根据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扩大实施领域和规模,优先考虑校级以上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申报。

以创新模式为载体,以提高能力为重点,以符合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契机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

四、申报和认定程序
1.我校“卓越计划”采取“自主申报,择优立项”的方式,遴选“卓越计划”实施专业。

申报的专业应符合“卓越计划”实施领域,在同类型高校中具有竞争优势,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和满足“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师队伍和其他用于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资源。

由学院提出申请,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务处递交《浙江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项目申请表》等申报材料。

2.学校组织专家对学院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3.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确定校级“卓越计划”项目的立项,并予以公示和发文。

五、建设要求
凡获批“卓越计划”建设项目的学院,应扎实做好相关专业、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工作。

加大投入,在卓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校企(校所)合作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卓越计划”的全面实施。

1.制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需遵循两个培养标准,即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

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遵照行业标准的规定,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势与特色进行制订。

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应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与行业企业联合设置课程和实践环节,应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

培养出来的卓越人才应掌握扎实的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行业知识背景,素质全面、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鼓励积极探索开展与研究生层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衔接的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

2.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修订科学的课程教学大纲,切实提高课程水平和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保证课程内容设计与专业培养标准的有效对应。

要注重专业标准在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充分体现,要充分吸收国内外同类型一流大学的课程内容,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要针对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着力推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将学习知识与研究问题相结合,训练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务必“真刀实枪”做好毕业设计。

3.完善校企(校所)等联合培养机制。

校内培养阶段要采用研究性、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实行个性化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企事业单位学习阶段是“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参与“卓越计划”的学院和企事业单位双方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学习企事业单位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文化。

要拟定“企事业培养方案”,并细化到每一周的学习安排,学校和合作单位要加强管理,确保联合培养的各项目标得到具体落实。

企事业单位学习阶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卓越计划”的学院要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要具备相关行业领域的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

学院要落实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工作1-2年,积累行业实践经验。

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
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5.积极推进“卓越计划”的国际化。

一是推进“卓越计划”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学院要加强与国外一流高校、一流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在“卓越计划”建设期内,要求工科类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促进工程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其它类专业参加行业性专业评估;二是推进学生培养的国际化,实施“卓越计划”学院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同时,积极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进校交流学习,支持更多的高水平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建设等。

六、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

实施“卓越计划”的学院,应成立“卓越计划”实施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

在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监督培养方案的实施,监控各教学环节,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卓越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保证“卓越计划”各项工作在学院层面顺利开展。

2.经费保障。

学校为“卓越计划”获批的项目设立专项建设经费,专项经费设立单独经费账户,主要用于补贴“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实训实习等费用。

项目资助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要求学院按照学校下拨的建设经费1:1落实配套资助,确保“卓越计划”各项改革项目的实施。

3.条件保障。

对于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教学资源配置上享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为“卓越计划”实施专业学生参加校内实验或实践提供场所保证。

在同等条件下,学生在申报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可优先考虑等。

七、考核与评估
1.学校“卓越计划”项目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项目进行管理。

对实施成效显著,通过中期检查的“卓越计划”项目,将根据《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下拨建设经费。

对措施不力,效果不佳,未通过中期检查的“卓越计划”项目,将责令限期整改,整改通过后,再补拨建设经费;整改无效的项目将发文终止。

2.“卓越计划”建设到期的项目,由“卓越计划”项目负责人填写《浙江工业大学教学建设项目鉴定书》,由学校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验收通过的,学校将根据《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下拔建设项目经费。

3.省级“卓越计划”建设项目的申报,将从校级“卓越计划”项目中择优推荐,优先支持验收优秀的校级“卓越计划”项目。

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将从省级“卓越计划”建设项目中择优推荐。

八、附则
1.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实施意见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