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施肥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精品PPT
合集下载
科学合理施肥是实PPT课件
![科学合理施肥是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d60407360cba1aa911da7f.png)
碳(C)、氢(H)、氧(0)、 氮(N)、磷(P)、钾(K); • 中量元素:3种 硫(S)、钙(Ca)、镁(Mg); • 微量元素:7种 铁(Fe)、锰(Mn)、铜(Cu)、锌(Zn)、 硼(B)、钼(M)、氯(Cl)。
-
8
4.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生产过程中,从土壤不断摄取矿质养分,随着生
产、收获、不断的带走大量的矿质元素,从而使土壤枯竭, 使产量下降,这就要求不断以肥料的形式来补充所带走的 养分。 5.报酬递减率
5.基肥、种肥、追肥配合施用
基肥、种肥、追肥各起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增产效
果,不可相互取代。
-
11
四)施肥技术
1.生产中常规施肥 看天、看地、看庄稼
2.测土配方施肥 是一种新型的施肥技术
-
12
三、测土配方施肥术
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以土 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 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 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 的施肥技术。
2.用地养地相结合原则 既保证产量的需求,又要保证土壤有一定的
储备,做到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体系。
3.高产与优质高效相结合 在争取高产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产品的品质,
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节本、 提质、增效。
-
16
四、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内容
• 五个环节 • 九项内容 • 四种方法
-
17
磷肥的利用率为20-30%,钾肥的利用率为
50%。
-
14
3.节约资源,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
每生产一吨合成氨需1000m3天然气或 1.5吨的原煤;磷肥生产需要磷矿。据统计 我国磷矿(高品位)仅可用至2012年,大 量靠进口。目前我国钾肥的70%依赖口。 如果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0%则每年可节约 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或原煤375万吨。
-
8
4.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生产过程中,从土壤不断摄取矿质养分,随着生
产、收获、不断的带走大量的矿质元素,从而使土壤枯竭, 使产量下降,这就要求不断以肥料的形式来补充所带走的 养分。 5.报酬递减率
5.基肥、种肥、追肥配合施用
基肥、种肥、追肥各起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增产效
果,不可相互取代。
-
11
四)施肥技术
1.生产中常规施肥 看天、看地、看庄稼
2.测土配方施肥 是一种新型的施肥技术
-
12
三、测土配方施肥术
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以土 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 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 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 的施肥技术。
2.用地养地相结合原则 既保证产量的需求,又要保证土壤有一定的
储备,做到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体系。
3.高产与优质高效相结合 在争取高产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产品的品质,
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节本、 提质、增效。
-
16
四、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内容
• 五个环节 • 九项内容 • 四种方法
-
17
磷肥的利用率为20-30%,钾肥的利用率为
50%。
-
14
3.节约资源,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
每生产一吨合成氨需1000m3天然气或 1.5吨的原煤;磷肥生产需要磷矿。据统计 我国磷矿(高品位)仅可用至2012年,大 量靠进口。目前我国钾肥的70%依赖口。 如果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0%则每年可节约 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或原煤375万吨。
《农作物施肥技术》PPT课件
![《农作物施肥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5cbae043323968001c927e.png)
13.01.2021
精选ppt
35
有机肥料
有机肥对于作物生长和土壤培肥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普通的农家肥存在脏、 臭、不卫生、肥效慢、体积大、使用不 方便等缺点,而经过工厂发酵加工和无 害化处理的商品有机肥,就较好地克服 了这些缺点。商品有机肥主要具有以下 作用:
13.01.2021
精选ppt
36
13.01.2021
精选ppt
41
六是改善土壤性能。
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土就会旱时 起粉尘,涝时易板结,粘土干时坚硬, 湿时泥泞,土壤的物理性能较差,施用 有机肥就会增加土壤有机质,逐步克服 这些弊端,使沙土不是很沙,粘土不是 很粘,从而方便耕作等农事操作,也有 利于作物生长。有机肥的这一作用也是 施用化肥所无法实现的。
13.01.2021
精选ppt
26
追肥:是指在作物生育期中施用的肥料, 它的目的是及时满足作物生育期间,特 别是强度营养期对养分的迫切需要。以 速效化肥为主,化学性质稳定。追肥一 般以氮肥为主,根外喷施也用氮、磷、 钾复合肥,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主 要方法有:条施、穴施、塞秧窝,撒施 结合灌水,根外喷施。
15
科学施肥的基本原则或基本要求。
提高作物(包括果树、蔬菜等)的产量 和品质。
13.01.2021
精选ppt
16
提高土壤肥力,用地养地结合。
13.01.2021
精选ppt
17
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3.01.2021
精选ppt
18
不污染土壤、水质和作物。
13.01.2021
精选ppt
19
必须理解的4个基本原理或称基本规律。
育期吸肥百分率分别是:苗期吸钾占2%; 现蕾到始花期吸收钾占9%;始花到盛花 期吸收钾占36%;盛花到吐絮期吸收钾 占42%;吐絮到拔杆吸收钾占11%。
科学施肥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科学施肥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8750556c85ec3a86c2c50a.png)
玉米
6
水稻
6
小麦
6
花生
2
棉花(皮棉)1
油菜籽
3
香蕉
40
120 50 120 40 25 100 50 160 20 10 170 75 175 30 30 170 30 110 20 15 120 45 90 40 20 165 70 220 30 65 250 60 1000 140 15
(PPI/PPIC,1993)
原理一 植物矿质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 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植 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 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 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矿质营养学说的功过
✓基本上是正确的,驳斥了过去占统治地
位的腐殖质营养学说。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确立,建立了植物营养学
作用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作用五:保护环境
配方
习惯
配方+植物篱
Farmer’s BF
配方施肥对土壤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小麦+玉米/年)
农民习惯施肥
配方施肥
径流 mm 土壤流失 t/ha
产量 kg/ha
163 19 5116
12 0.9 5627
科学施肥=少打农药+其他
K与蚂蚁
K与叶斑病
Photo by Lu Jianwei
➢施肥技术包括确定施肥量与养分配比,选 择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位置; 采用适当的机具等。
科学施肥基本原理图示
1. 目标产量 和目标养分 需求量
•确定施肥总量 •进行分期调控
2. 土壤和环境 养分资源的充 分利用
3. 施肥补充 土壤和环境 养分供应不 足部分
二、科学施肥技术的作用
有机农业施肥技术PPT44页
![有机农业施肥技术PPT4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f3e1b4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f.png)
土壤结构---土质
砂土: 砂粒多,土粒中间空隙较多 空气与水流通容易 容易翻动 在春天轻易暖和起来,故宜种早茬作物。亦可
令作物提前成熟。 保水力差,在无雨季节里,容易变得干旱。 保肥力亦差,养分容易被冲走。 在大雨后容易变酸,泥面易形成硬表层,令部
分穿透力弱的幼芽如胡萝卜等,难以穿透表土而死 亡。
堆肥的影响因素
原料配比:C:N=25-40:1 湿度:65%-70% 温度:低温—升温—高温—降温 Ph 值
普通堆肥
高温堆肥
沤肥
沤肥是一种富含有机物和多种营养成分,以迟效为主的 优质有机肥,沤肥的材料与堆肥相似,与堆肥相比,原 料在淹水条件下进行沤制,以嫌气分解为主,发酵温度 低,腐熟时间长,有机质和氮素的损失少,其粗有机物、 全氮、全磷、速效氮的含量均比普通堆肥高。沤制好的 沤肥,表面起蜂窝眼,表层水呈红棕色,肥体颜色黑绿, 肥质松软,有臭气,不粘锄,丢在田里不浑水。
施肥的种类
肥料种类的选择要求:有机化、多元化、无害 化和低成本化
肥料的种类包括:农家肥、矿物肥料、绿肥和 生物菌肥
农家肥
人畜粪尿类 :人粪尿 、猪粪尿 、鸡粪 、马粪 厩肥:动物圈养的粪肥 庭院的废弃物的堆制物。
堆沤类肥料
堆肥 普通堆肥 高温堆肥 活性堆肥
沤肥 田间沤肥 沼气肥
堆肥原理
土壤结构---土质
粘土: 土粒细小,中间只留很小的空间 水和空气都很难通过 湿了,会结成团,难于翻动 干了,会变硬,甚至龟裂。除非以水浸透,
否则很难工作。 通常有大量有机物储藏在其中 保水力强,疏水不易 春天来临时,变暖较慢
如在旱天,形成裂痕过深,会令植物失水,并 弄断根部。
土壤结构---土质
壤土: 有适当比例的各类土粒 保水力,保肥力均适中 空气与水流动适中 适合较多类型的作物生长
科学施肥技术培训精品PPT资料
![科学施肥技术培训精品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85c3182f5335a8103d22052.png)
科学施肥技术培训
前
言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根据我国农民群众
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
工管”的农业八字宪法,把土壤和肥料排在最前面,
充分说明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类生存要靠从植物中获取吃的和用的东西,植物生
存也要靠从土壤中获取吃的和用的东西;人类为了追
求更好的生存条件,就要靠植物生产出更多的东西;
有机肥:以畜禽粪便、动物植物残体等为原料加工 制成的肥料 微生物肥:根瘤菌菌剂、根瘤菌菌剂、光合细菌菌 剂、解磷类菌剂等。 农家肥:人粪尿、畜禽粪尿、堆肥、饼肥、沼气肥等。 绿肥:毛苕子、尖舌豌豆、紫花苜蓿、草木樨等。 物理肥:光肥、声肥、气肥、磁肥等。
二、肥料基础知识
1、氮肥的特性和施用 碳酸氢铵(铵态) 特性 含氮量较低(17%),高温高湿时 极易分解挥发,溶于水后稳定,当溶解性 差。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长期施用不 会影响土质。 施用 作底肥要耕翻深施,作追肥也要 深施,还要及时浇水。不宜作种肥。
二、肥料基础知识
钾肥的合理施用 因土施用。要优先施在缺钾土壤上 。沙土地多施,粘土地少施。 因作物施用。施与喜钾作物(豆、 薯、油、糖、瓜、果以及玉米)。 因肥施用。 糖类作物、高效经济作 物、果树应选用硫酸钾,大田作物 宜用较便宜的氯化钾。
二、肥料基础知识
4、微肥的特性和施用 微肥种类
➢ 锌肥—硫酸锌(23%),底肥每亩1—2千克,喷施浓 度0.1—0.5%溶液,每千克用5克拌种子。
2、促进植物生长: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 维生素、激素、异生长素、抗生素等对 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并能增强植物 抗性。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1、能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状结构的形成,
前
言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根据我国农民群众
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
工管”的农业八字宪法,把土壤和肥料排在最前面,
充分说明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类生存要靠从植物中获取吃的和用的东西,植物生
存也要靠从土壤中获取吃的和用的东西;人类为了追
求更好的生存条件,就要靠植物生产出更多的东西;
有机肥:以畜禽粪便、动物植物残体等为原料加工 制成的肥料 微生物肥:根瘤菌菌剂、根瘤菌菌剂、光合细菌菌 剂、解磷类菌剂等。 农家肥:人粪尿、畜禽粪尿、堆肥、饼肥、沼气肥等。 绿肥:毛苕子、尖舌豌豆、紫花苜蓿、草木樨等。 物理肥:光肥、声肥、气肥、磁肥等。
二、肥料基础知识
1、氮肥的特性和施用 碳酸氢铵(铵态) 特性 含氮量较低(17%),高温高湿时 极易分解挥发,溶于水后稳定,当溶解性 差。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长期施用不 会影响土质。 施用 作底肥要耕翻深施,作追肥也要 深施,还要及时浇水。不宜作种肥。
二、肥料基础知识
钾肥的合理施用 因土施用。要优先施在缺钾土壤上 。沙土地多施,粘土地少施。 因作物施用。施与喜钾作物(豆、 薯、油、糖、瓜、果以及玉米)。 因肥施用。 糖类作物、高效经济作 物、果树应选用硫酸钾,大田作物 宜用较便宜的氯化钾。
二、肥料基础知识
4、微肥的特性和施用 微肥种类
➢ 锌肥—硫酸锌(23%),底肥每亩1—2千克,喷施浓 度0.1—0.5%溶液,每千克用5克拌种子。
2、促进植物生长: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 维生素、激素、异生长素、抗生素等对 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并能增强植物 抗性。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1、能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状结构的形成,
肥料合理使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肥料合理使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6b51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f.png)
(二)土壤性状
土壤类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 生物性质等因素导致土壤保肥和供 肥能力不同,从而影响肥料效应。
(三)肥料性质
不同肥料种类和品种及其施用后的 土壤农化性质,决定该肥料适宜的 土壤类型、植物种类和施肥方法。
五、 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肥料种类、 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施 肥方法和施肥位置等。施肥量是施 肥技术的核心,肥料效应是上述施 肥技术的综合反应。
根据植物特性,选择适宜的施肥位 置。例如中耕植物追施化肥应根据 植物长势将肥料施于植株的侧下方。
一、合理施肥目标
合理施肥应达到高产、优质、 高效、防止环境污染和改土培 肥等目标。
二、 合理施肥原理
(一) 矿质营养理论
植物生长除需要光照、水分、温度 和空气等环境条件外,还需要氮、 磷、钾、钙、镁、硫、铁、锰、铜、 锌、硼、钼、氯等必需营养元素。 每种必需元素均有其特定的生理功 能,相互之间同等重要,不可替代。 有益元素也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一)肥料种类
根据土壤性状和植物营养特性确定 肥料种类。
(二)施肥量
确定施肥量的方法主要有地力分区 (级)配方法、目标产量分配方法 (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田间试验配方法(包括肥料效应函 数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等。
(三)养分配比
根据植物营养特性和土壤性状调整 肥料养分配比,实现平衡施肥。
三、合理施肥原则
在养分需求与供应平衡的基础上, 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 坚持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微量元 素相结合;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 坚持施肥与其他措施相结合。
四、合理施肥依据
(一)植物营养特性
不同植物种类、品种,同一植物品 种不同生育期、不同产量水平对养 分需求数量和比例不同;不同植物 对养分种类有特殊反应;不同植物 对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也有差异。
《科学施肥基础知识》课件
![《科学施肥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2581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a.png)
03
合理施肥要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来确定施肥量和施 肥方式。
注意施肥安全
施肥时要避免肥料接 触作物叶片和根系, 以免造成烧伤和毒害 。
对于有毒的肥料,要 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以免造成中毒事故 。
对于有异味的肥料, 施肥时要加强通风, 以免对施用者的健康 造成影响。
提高肥料利用率
采取深施、沟施、穴施等方法,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选择适当的施肥时机,如雨后、灌溉后等,可以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01
基肥
在播种或移植前施用的肥料,为植物提供长期养分。
02
种肥
在播种时与种子一起施用的肥料,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 生长。
03
追肥
在植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根据植物需求和生长阶段 补充养分。
叶面施肥方法
选择合适的肥料
选择溶解性好、易被植 物吸收的叶面肥料。
确定施肥浓度
根据肥料说明书和植物 需求确定施肥浓度,避 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谢谢聆听
在灌溉过程中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管道,确 保水肥同步供给。
02
01
注意事项
注意控制灌溉和施肥的频率和量,避免过度 灌溉和施肥对植物造成伤害。
04
03
05 施肥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避免过度施肥
01
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盐分过高,影响作物生长,甚至导 致作物死亡。
02
过度施肥还会增加生产成本,浪费资源,同时也会对环 境造成污染。
02
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元素都会影响 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或品质受损。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物质,但这 些营养物质往往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 需要。
随着植物的生长和收获,土壤中的营 养物质会逐渐减少,因此需要补充。
[课件]第一章 植物营养学与施肥原理PPT
![[课件]第一章 植物营养学与施肥原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0efc6ee518964bce847c15.png)
植物的种类、生育期
土壤水分 气候(温度、光)
②土壤溶液中离子态养分的多少
硝态氮、钙、镁主要是由质流供给的,而 且钙、镁供应量常能满足一般作物的需要。 29
3、扩散(diffusion):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顺着浓度 梯度,由高到低向根表移动的过程。 影响因素:① 养分扩散系数
② 土壤养分离子浓度及梯度
1、有益元素:不是所有高等植物都必需的,但是对某些植 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营 养元素称有益元素。
Na — 盐生植物
Si — 水稻
甜菜
芹菜
Co — 豆科植物 Se — 黄芪 Al — 茶树 V — 删列藻 24 黄芪属的其它品种
2、有害元素:某些非必需元素和过量的必需元素。
36
离子泵学说
37
外部溶液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膜
液泡
阳离子
反向 运输?
反向 运输
协同 运输 pH5.5 阴离子
协同 运输? pH7.0~7.5
-120 -180mV
pH5.5
-100mV
植物细胞内电致质子泵(H+-ATP酶)的位置及作用模式
38
四、根系对有机养分的吸收
1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某些 有机化合物。
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
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作物 品质
肥料 有机肥料 氮肥 化学肥料 磷肥 生物肥料 钾肥 复肥 微肥
产量
肥料分类:
植物利用 直接肥料 间接肥料
基肥(底肥) 施肥时间 种肥(口肥) 追肥:根部追肥、叶面追肥7
有机肥料: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多种植物所需养分 的改土肥田物质。 化学肥料(矿质肥料):含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的无机化合物。(合成、天然矿物) 微生物肥料(生物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的 微生物制剂。(可提供营养元素、激素、酶)
施肥原理与技术 ppt课件
![施肥原理与技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828edc4afe04a1b071defa.png)
PPT课件 29
四、轮作制下养分归还特性
1、低度归还型 一般认为归还比例低于10%, 有氮、磷、钾三种元素。在施肥上必须重视氮、 磷、钾肥的补充,特别是磷的补充。 2、中度归还型 归还比例一般在10-30%,有 钙、镁、硫、硅和钠等元素。这些元素在酸性土 壤上应补给,而在石灰性土壤上可以不必补给。 3、高度归还型 归还比例一般大于30%,有铁、 铝和锰等元素。对于这些元素一般可以不必补给, 但在石灰性土壤上由于该元素的有效性低,有时 也可补充一些铁和锰。
第三节
轮作制度下施肥计划的制定
一、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
(一)了解当地的轮作方式及其产量水平 近三年有几种轮作方式 面积 作物的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和平均 产量 总结出当地的主要轮作方式和有发 展潜力的轮作方式。 PPT课件
38
(二)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和生产条件 近三年总产值; 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农田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 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找出当地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PPT课件 14
3、追肥:是指在作物生育期中施用的肥料,它的目 的是及时满足作物生育期间,特别是强度营养期对 养分的迫切需要。以速效化肥为主,化学性质稳定。 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根外喷施也用氮、磷、钾复 合肥,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主要方法有:条施、 穴施、塞秧窝,撒施结合灌水,根外喷施。
PPT课件
PPT课件
39
(三)了解当地肥料施用现状
常年使用的肥料种类; 每公顷肥料投放量; 施用方法及其相应的肥效; 肥料利用率; 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确定今后施肥的方针。
PPT课件 40
(四)了解当地的科技水平 主要了解农民的科学种田的普及程度以及 文化素质,专业户所占比例和农民对科学种田 的兴趣,确定科学种田的水平。 (五)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 包括光照、温度、降雨量及其分布、无霜 期,灾害情况等。 (六)了解当地的土壤肥力状况 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及其面积、质地,养分 状况,主要障碍因素及限制因素,确定施肥方 向。
四、轮作制下养分归还特性
1、低度归还型 一般认为归还比例低于10%, 有氮、磷、钾三种元素。在施肥上必须重视氮、 磷、钾肥的补充,特别是磷的补充。 2、中度归还型 归还比例一般在10-30%,有 钙、镁、硫、硅和钠等元素。这些元素在酸性土 壤上应补给,而在石灰性土壤上可以不必补给。 3、高度归还型 归还比例一般大于30%,有铁、 铝和锰等元素。对于这些元素一般可以不必补给, 但在石灰性土壤上由于该元素的有效性低,有时 也可补充一些铁和锰。
第三节
轮作制度下施肥计划的制定
一、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
(一)了解当地的轮作方式及其产量水平 近三年有几种轮作方式 面积 作物的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和平均 产量 总结出当地的主要轮作方式和有发 展潜力的轮作方式。 PPT课件
38
(二)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和生产条件 近三年总产值; 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农田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 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找出当地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PPT课件 14
3、追肥:是指在作物生育期中施用的肥料,它的目 的是及时满足作物生育期间,特别是强度营养期对 养分的迫切需要。以速效化肥为主,化学性质稳定。 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根外喷施也用氮、磷、钾复 合肥,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主要方法有:条施、 穴施、塞秧窝,撒施结合灌水,根外喷施。
PPT课件
PPT课件
39
(三)了解当地肥料施用现状
常年使用的肥料种类; 每公顷肥料投放量; 施用方法及其相应的肥效; 肥料利用率; 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确定今后施肥的方针。
PPT课件 40
(四)了解当地的科技水平 主要了解农民的科学种田的普及程度以及 文化素质,专业户所占比例和农民对科学种田 的兴趣,确定科学种田的水平。 (五)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 包括光照、温度、降雨量及其分布、无霜 期,灾害情况等。 (六)了解当地的土壤肥力状况 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及其面积、质地,养分 状况,主要障碍因素及限制因素,确定施肥方 向。
合理施肥一PPT课件
![合理施肥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f10f39bb68a98271fefa44.png)
郭能松
中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镁
1.镁是叶绿素的组分 2.镁是酶的活化剂,能促进酶的活性,如丙酮酸激
酶,磷酸果糖激酶 3.镁促进磷酸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转 4.镁参与脂肪代谢,促进维生素A,维生素C的合成
中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硫
1. 是许多蛋白质的成分。(只有三种氨基酸含有硫) 2. 是许多酶的成分,如脂肪酶,脲酶等 3. 豆科作物提高固氮效率,必需要有硫 4. 参与调节体内氧化还原过程 5. 硫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提示: 这就是土壤中养分总量并不少,而不能满足作物需 要的原因。只有合理施肥才能获得作物高产。
不同类型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类型 暗栗钙土 白浆土 褐土 灰钙土 黄棕壤 红壤 砖红壤
阳离子交换量 mmol·kg-1
主要黏土矿物
663
蒙脱石(水云母、蛭石)
492
水云母(蒙脱石)
559
水云母(蛭石、高岭石)
接近成熟时,由于根系活力下降,吸收养分的速度 逐渐减缓,有时甚至停止吸收某种养分。
作物施肥方案就是依据作物的营养阶段性制定出来 的,其内容包括:基肥,种肥,追肥三种施肥方式
养
分 %
P2O5
K2O
越 冬 期
返 青
拔 节
孕 穗
开 花
乳 熟
完 熟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养分累积吸收曲线
养 分
碳
45
钙
0.5
氧
45
镁
0.2
氢
6
硫
0.1
氮
1.5
磷
0.2
钾
1.0
氯 100
铁 100
锰
50
硼
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ppt课件
![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b08e1bc8d376eeafaa316e.png)
❖
棉花: 现蕾初期
❖钾:水稻 : 分蘖期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作物生长快,吸收养分多,施用肥
料能产生最大效能的时期。 氮:
玉米 :大喇叭口-抽穗期 棉花:盛花期 油菜、大豆 : 开花期
❖作物营养有各自的阶段性,但各 生育期又是连续的,前阶段的营 养状况直接影响后一阶段的施肥 数量和时期,所以应相互联系, 灵活运用。
地上各部分 筛管 叶柄
少量随光合产物通过叶脉 茎根
♣在上述养分循环中,优先分配于代谢旺 盛,合成能力和长势强的生长中心。
如:分蘖期增加分蘖数,拔节期增
加有效分蘖。
♣ 营养元素不足时,新形成的生长中心 会摄取前一个生长中心的养分。
如:开花期氮不足,会摄取茎叶养分, 使茎叶早衰。
★ N P K Mg:易运转,可再利 用力强,缺素症易表现在老 叶上。
土壤
Mn2+
0.005
土壤
BO33- B4O72- 0.002
土壤
Zn2+
0.002
土壤
Cu+ Cu2+ 0.0006
土壤
MoO42- 0.00001 土壤
十六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不能缺少,但不一定都需 要通过施肥补充。 C H O: 过去认为大气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现在保护地施CO2肥 :
2NH4HCO3+H2SO4 (NH4)2SO4+2CO2+2H2O N P K: 土壤中含量少〔相对),作物需要多,需施肥 补充 , 称肥料三要素。 S Ca Mg: 北方土壤一般够用,施磷肥时有所补充
1.98 0.01-0.24
PO43-
0.89 0.00001-0.001
扩散系数单位:cm2/s×10-5
合理施肥原理PPT课件
![合理施肥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d0a095a8956bec0875e304.png)
养分
.
39
(二)最小养分律(李比希)
1. 要点:
2. 1)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 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 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3. 2)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 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宜植物生长的水平
过低:吸收困难; 过高:造成盐害
二、光照
光合作用
光合磷酸化
ATP
吸收
三、温度
呼吸作用
氧化磷酸化
ATP
吸收
.
18
一、介质中的养分浓度
要求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维持在适 宜植物生长的水平。
.
19
吸收率(µmol/g鲜重×h)
8
K+
6
Na+
4
2
0
1
2
3
4
5
浓度(mmol/L)
KCl和NaCl浓度对离体大麦根吸收K+和Na+速率的影响
58 58 76 78 107 103 85 5
56 40 33 41 64 68 46 65
5 17 15 13 49 40 22 35
.
24
遮荫和去基部叶片对水稻根呼吸作用 和32P吸收率的影响
处பைடு நூலகம்
理
每株干物 根呼吸作用 32P相对吸收速率 质重(g) (O2 µL/g干物质) (cpm/g 干物质)
硼的相对吸收率与外部溶液pH值的关系
以pH6时各种供应浓度的吸收量为100,其中实线:未解离
H3BO3的百分数; :10 mg/kgB; :2.5 mg/kgB;
:5.0 mg/kgB; :7.5 mg/kgB; :10.0 mg/kgB
.
39
(二)最小养分律(李比希)
1. 要点:
2. 1)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 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 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3. 2)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 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宜植物生长的水平
过低:吸收困难; 过高:造成盐害
二、光照
光合作用
光合磷酸化
ATP
吸收
三、温度
呼吸作用
氧化磷酸化
ATP
吸收
.
18
一、介质中的养分浓度
要求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维持在适 宜植物生长的水平。
.
19
吸收率(µmol/g鲜重×h)
8
K+
6
Na+
4
2
0
1
2
3
4
5
浓度(mmol/L)
KCl和NaCl浓度对离体大麦根吸收K+和Na+速率的影响
58 58 76 78 107 103 85 5
56 40 33 41 64 68 46 65
5 17 15 13 49 40 22 35
.
24
遮荫和去基部叶片对水稻根呼吸作用 和32P吸收率的影响
处பைடு நூலகம்
理
每株干物 根呼吸作用 32P相对吸收速率 质重(g) (O2 µL/g干物质) (cpm/g 干物质)
硼的相对吸收率与外部溶液pH值的关系
以pH6时各种供应浓度的吸收量为100,其中实线:未解离
H3BO3的百分数; :10 mg/kgB; :2.5 mg/kgB;
:5.0 mg/kgB; :7.5 mg/kgB; :10.0 mg/kgB
《施肥技术》课件
![《施肥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0d1b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7.png)
施肥方法
1
确定施肥量
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需求,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2
施肥方式
根据状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如撒施、渗灌、叶面喷施等。
3
施肥技巧和注意事项
避免施肥过量或不当,保证植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避免浪费。
施肥管理
1
施肥量的监测和调整
通过监测植物生长状态和土壤养分状况,
施肥的时间和次数
2
及时调整施肥剂量和方法。
磷肥是植物发芽生长必需的元素 之一,对形成花芽和果实有重要 作用。
钾肥
钾肥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
施肥时机
植物生长的四个阶段
从发芽期、生长期、开花期到结果期,这四个阶段所需的养分数量和比例不同。
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方法
根据植物所处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施肥剂量和施肥方式(根部施肥、草叶施肥等)。
《施肥技术》PPT课件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合理使用施肥技术,可以显著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施肥技术概述
意义和重要性
施肥可以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植物生 长发育,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分类
根据施肥材料的来源,施肥分为有机肥、无机 肥和生物肥料等。
化肥的种类
氮肥
磷肥
氮肥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一种元素, 可促进植物生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论
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选择正确的施肥方式和施肥时间, 是实现高效农业的关键。
根据植物的需求和生长环境,合理控制
施肥时间和次数。
3
施肥的后续管理
及时清理施肥物残留,防止污染,保持 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施肥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科学施肥技术
充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如作物的需肥特性、 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农业化学性质及其与土壤 的相互作用等,在土壤肥力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试 验的基础上,确定各项施肥参数,拟定施肥方案, 并与现代作物栽培技术结合,尽量采用现代机械, 以提高施肥效率,减少肥料损失及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肥效,谋求肥料的最大经济效益。
不科学的施肥已经带来严重的后果!
270-300kg N/ha,减产
我国氮磷钾化肥利用率
NP
K
15-35% 10-20% 30-50%
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世界是如此复杂
三、科学施肥技术的基本原理
★矿质养分学说 ★养分归还学说 ★最小养分律 ★肥料报酬递减律 ★因子综合作用律
原理一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 1840年,李比希,德国
• 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 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植 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 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 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矿质营养学说的功过
✓基本上是正确的,驳斥了过去占统治地
位的腐殖质营养学说。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确立,建立了植物营养学
最 小 养 分 律 之 木 桶 图 解
50年代,我国农田土壤普遍缺氮。
60年代,磷成为限制作物产量提高最小养分。
70年代,土壤中钾的耗竭加剧, 我国长江以南,钾转化为最小养分。
80年代以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严重阻碍 作物产量的提高,微量元素成为最小养分,其中 缺乏面积较大的微量元素主要是是锌、硼、钼。
(二)意义:
正确对待最小养分律,就可以因地制宜 根据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的需要来选择肥料 品种和养分比例,提高施肥针对性,较好地 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从而收到增产、节 肥、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最小养分律:解决施什么肥的问题!
原理三 最小养分律
(一)定义:
最小养分律亦由李比希提出。其表述为: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 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 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 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 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 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作用一:增加产量
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施肥效益
调肥增产 即在不增加化肥投资的前提下,调整化肥中氮、
磷、钾及微肥的比例,纠正偏施,提高产量。
减肥增产 即在经济比较发达、以高肥换高产、施肥经济
效益低的地区,适当减少某一肥料的用量,能取得增产或 平产的效果。
增肥增产 即在化肥施用量水平很低或单施一种养分肥料
➢施肥技术包括确定施肥量与养分配比,选 择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位置; 采用适当的机具等。
科学施肥基本原理图示
1. 目标产量 和目标养分 需求量
•确定施肥总量 •进行分期调控
2பைடு நூலகம் 土壤和环境 养分资源的充 分利用
3. 施肥补充 土壤和环境 养分供应不 足部分
二、科学施肥技术的作用
• 提高肥料利用率 • 提高作物产量 • 改善农产品品质 • 培肥地力,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 保护环境 • 节支增收
作用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作用五:保护环境
配方
习惯
配方+植物篱
Farmer’s BF
配方施肥对土壤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小麦+玉米/年)
农民习惯施肥
配方施肥
径流 mm 土壤流失 t/ha
产量 kg/ha
163 19 5116
12 0.9 5627
科学施肥=少打农药+其他
K与蚂蚁
K与叶斑病
Photo by Lu Jianwei
玉米
6
水稻
6
小麦
6
花生
2
棉花(皮棉)1
油菜籽
3
香蕉
40
120 50 120 40 25 100 50 160 20 10 170 75 175 30 30 170 30 110 20 15 120 45 90 40 20 165 70 220 30 65 250 60 1000 140 15
(PPI/PPIC,1993)
的地区,农作物产量未达到最大利润施肥点或者土壤最小 养分已成为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因子,适当提高肥料用量 或配施某一养分元素肥料,即可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
作 用 二: 提 高 土 壤 肥 力
克服障碍因子,提高土壤肥力
➢ 矫正偏施、克服土壤障碍因子是配方施肥的 重要内容。
➢ 配方施肥能培肥地力,维持土壤的持续生产 力。
科,从而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 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 认识不够。
原理二 养分归还学说
• 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J.V.Liebig)提出
• (一)定义:由于人类在土壤上种植作物并把这 些产物拿走,这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 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 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东西,不然 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 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
作用三:提高品质
科学施肥在品质中的作用
➢ 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减少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
➢ 提高蔬菜、瓜果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其他营养 物质含量;
➢ 提高棉花衣分、绒长和铃重,减少蕾、铃脱落;
➢ 提高食品中矿物质含量;
➢ 减少农药污染;
提示:
➢ ……
农产品品质是遗传因子的具体体现。 只有提供足量而平衡的氮、磷、钾 及各种中、微量元素营养,才能使 其遗传性得到充分表达,获得产量 高、品质好的农产品。
(三)实质:
为了增产必须以施肥方式补充植物从 土壤中取走的养分,这就突破了过去局限 于生物循环的范畴,通过施加肥料,扩大 了这种物质循环,从而为作物稳产高产和 均衡增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动物
肥料
动物
土壤
植物
土壤
植物
(四)局限:
➢归还是正确的,但绝对的全部归还是 不必要的,不经济的。
提出养分需要归还:解决了要不要施肥的问题。
(二)要点:
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 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
2、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 会逐渐下降
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 全部东西
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
一些作物利用养分的近似值
作物
产量(t/ha)
移走的养分(kg/ha) N P2O5 K2O MgO S
一、什么是科学施肥技术
充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如作物的需肥特性、 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农业化学性质及其与土壤 的相互作用等,在土壤肥力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试 验的基础上,确定各项施肥参数,拟定施肥方案, 并与现代作物栽培技术结合,尽量采用现代机械, 以提高施肥效率,减少肥料损失及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肥效,谋求肥料的最大经济效益。
不科学的施肥已经带来严重的后果!
270-300kg N/ha,减产
我国氮磷钾化肥利用率
NP
K
15-35% 10-20% 30-50%
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世界是如此复杂
三、科学施肥技术的基本原理
★矿质养分学说 ★养分归还学说 ★最小养分律 ★肥料报酬递减律 ★因子综合作用律
原理一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 1840年,李比希,德国
• 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 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植 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 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 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矿质营养学说的功过
✓基本上是正确的,驳斥了过去占统治地
位的腐殖质营养学说。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确立,建立了植物营养学
最 小 养 分 律 之 木 桶 图 解
50年代,我国农田土壤普遍缺氮。
60年代,磷成为限制作物产量提高最小养分。
70年代,土壤中钾的耗竭加剧, 我国长江以南,钾转化为最小养分。
80年代以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严重阻碍 作物产量的提高,微量元素成为最小养分,其中 缺乏面积较大的微量元素主要是是锌、硼、钼。
(二)意义:
正确对待最小养分律,就可以因地制宜 根据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的需要来选择肥料 品种和养分比例,提高施肥针对性,较好地 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从而收到增产、节 肥、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最小养分律:解决施什么肥的问题!
原理三 最小养分律
(一)定义:
最小养分律亦由李比希提出。其表述为: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 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 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 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 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 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作用一:增加产量
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施肥效益
调肥增产 即在不增加化肥投资的前提下,调整化肥中氮、
磷、钾及微肥的比例,纠正偏施,提高产量。
减肥增产 即在经济比较发达、以高肥换高产、施肥经济
效益低的地区,适当减少某一肥料的用量,能取得增产或 平产的效果。
增肥增产 即在化肥施用量水平很低或单施一种养分肥料
➢施肥技术包括确定施肥量与养分配比,选 择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位置; 采用适当的机具等。
科学施肥基本原理图示
1. 目标产量 和目标养分 需求量
•确定施肥总量 •进行分期调控
2பைடு நூலகம் 土壤和环境 养分资源的充 分利用
3. 施肥补充 土壤和环境 养分供应不 足部分
二、科学施肥技术的作用
• 提高肥料利用率 • 提高作物产量 • 改善农产品品质 • 培肥地力,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 保护环境 • 节支增收
作用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作用五:保护环境
配方
习惯
配方+植物篱
Farmer’s BF
配方施肥对土壤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小麦+玉米/年)
农民习惯施肥
配方施肥
径流 mm 土壤流失 t/ha
产量 kg/ha
163 19 5116
12 0.9 5627
科学施肥=少打农药+其他
K与蚂蚁
K与叶斑病
Photo by Lu Jianwei
玉米
6
水稻
6
小麦
6
花生
2
棉花(皮棉)1
油菜籽
3
香蕉
40
120 50 120 40 25 100 50 160 20 10 170 75 175 30 30 170 30 110 20 15 120 45 90 40 20 165 70 220 30 65 250 60 1000 140 15
(PPI/PPIC,1993)
的地区,农作物产量未达到最大利润施肥点或者土壤最小 养分已成为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因子,适当提高肥料用量 或配施某一养分元素肥料,即可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
作 用 二: 提 高 土 壤 肥 力
克服障碍因子,提高土壤肥力
➢ 矫正偏施、克服土壤障碍因子是配方施肥的 重要内容。
➢ 配方施肥能培肥地力,维持土壤的持续生产 力。
科,从而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 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 认识不够。
原理二 养分归还学说
• 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J.V.Liebig)提出
• (一)定义:由于人类在土壤上种植作物并把这 些产物拿走,这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 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 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东西,不然 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 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
作用三:提高品质
科学施肥在品质中的作用
➢ 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减少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
➢ 提高蔬菜、瓜果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其他营养 物质含量;
➢ 提高棉花衣分、绒长和铃重,减少蕾、铃脱落;
➢ 提高食品中矿物质含量;
➢ 减少农药污染;
提示:
➢ ……
农产品品质是遗传因子的具体体现。 只有提供足量而平衡的氮、磷、钾 及各种中、微量元素营养,才能使 其遗传性得到充分表达,获得产量 高、品质好的农产品。
(三)实质:
为了增产必须以施肥方式补充植物从 土壤中取走的养分,这就突破了过去局限 于生物循环的范畴,通过施加肥料,扩大 了这种物质循环,从而为作物稳产高产和 均衡增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动物
肥料
动物
土壤
植物
土壤
植物
(四)局限:
➢归还是正确的,但绝对的全部归还是 不必要的,不经济的。
提出养分需要归还:解决了要不要施肥的问题。
(二)要点:
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 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
2、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 会逐渐下降
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 全部东西
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
一些作物利用养分的近似值
作物
产量(t/ha)
移走的养分(kg/ha) N P2O5 K2O Mg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