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在中草药各部分提取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药 酶 提取 工业化

中药 酶 提取 工业化

中药酶提取工业化(最新版)目录1.中药的历史和现状2.酶提取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3.中药酶提取的工业化进程4.我国在中药酶提取领域的优势和挑战5.未来发展前景正文一、中药的历史和现状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独特。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用药理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酶提取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酶提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提取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药提取领域。

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酶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酶解提取皂苷、多糖等中药活性成分。

三、中药酶提取的工业化进程随着酶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中药酶提取已逐渐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工业化生产。

我国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有力推动了中药酶提取的工业化进程。

目前,许多中药酶提取产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我国在中药酶提取领域的优势和挑战我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在中药酶提取领域,我国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中药酶提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酶品种单一,缺乏高性能、广谱性酶制剂。

2.酶提取工艺稳定性和可控性有待提高。

3.中药酶提取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4.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

五、未来发展前景面对中药酶提取领域的优势和挑战,我国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中药酶提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中的酶的综述

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中的酶的综述
不同。
8。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枣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弘1为:调pH=7,先加胰蛋白酶3%, 6512水温浸1.5h,再加木瓜蛋白酶2.5%,5512温浸lh。 鲁云霞等№J选用了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扬子鳄肌肉组织蛋 白,并摸索了两酶加入的用量和顺序,结果显示胰蛋白酶:木瓜蛋白 酶=2:l,且同时加比分开加效果更好。 3酶用量的选择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酶用量能显著提高酶反应活化效果,但当酶量 超过一定量,经济成本增加,活化效果却不再明显增加。 酶用量测定方法:在同定基本反应条件及测定指标情况下,对定 量底物加入不同量的酶进行酶解,测定酶反应活性或酶解产物含量作 酶反应指标。以酶反应指标为纵坐标,用量为横坐标作图,该曲线拐 点所对应用量就是该酶的用量。 如木瓜蛋白酶在食物:酶(100mg:4mg)之前,增加酶量能显 著提高消化效果,但当酶量超过4mg以-卜变化则不再明显。 鲁云霞等161选用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为2:l用于扬子鳄肌肉组织 蛋白水解,结果显示总酶量对水解反应有商接影响。但用量过多,并 不能显著提高水解效率,反而由于酶量过多刚开始水解速度过快。vii 迅速降低至6.0以卜而抑制水解反应。 4影响酶反应的因素 4.1酶解温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升高,酶反应速度随之加快,但超出某一
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一类特殊的生 物催化剂。能够参与和促进活体细胞内的多种化学、生化反应。酶具 有的普遍特性:高效催化性:以发牛反应的分子数表示,酶催化反 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t比化学催化荆的催化速度高 107~1013倍,高度专一性:在酶蛋白质分子立体结构,存在特定的空 间位置,以便与底物的结构相适应,冈此一种酶只作用于某一种或某 一类特定的底物,如纤维素酶只能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脂肪酶 则专f j催化脂肪分解产生相应的脂肪酸和醇,失活变性作用:蛋白质 易于失活变性使酶具有不稳定性,凡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能破坏 酶,使之丧失活性,如强酸、强碱、高温等,可调控性:酶活力的调 控方式多种多样,如抑制作用、诱导作用,酶原激活、共价修饰,激 素调控等。使其反应条件温和,可在常温、常压和温和的酸碱条件F, 高效地进行催化反应。 近年来,利用酶具有的特性,选择相应的酶,在中药提取分离中, 分解、破坏细胞壁结构,有效成分溶解或助溶于溶剂中,从而达到在

酶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酶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的传统提取方法:
普遍存在着有效成分提取率不高、 煎煮法 杂质清除率低、生产周期长、能 浸渍法 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用这些 方法处理后的产品往往难以克服 渗漉法 传统中成药“粗、大、黑”的缺 回流法 点,疗效也难以有效提高.
酶法提取的原理: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细胞原生质体中的有效 成分向提取介质扩散时,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 间质的双重阻力。通过选用一些恰当的酶类, 使 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等物质降解,破坏 细胞壁的致密结构,引起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结构 产生局部疏松、膨胀、崩溃等变化,减小细胞壁、 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 散的传质阻力。
酶法
提取技术的优点
2.酶解法反应条件温和,能保 1.对原料进行酶解预处理,不仅 4.酶是具有专一性的。一 3.酶解法在原工艺基础上仅增 持天然产物的构象,不破坏其 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而且 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 加1个操作单元,而勿须对原有 立体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利于 改善了有效组分的分布,提高了 物质。 工艺进行大的改变,而且操作简 保持有效成分原有的药效。 产品的药用价值。 便易行,对设备的要求不高
酶法酶法提取技术的展望
目前对酶法中药提取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 在实验室的很小规模上,且主要针对某些单 个具体提取对象进行简单的工艺条件试验。 在酶类方面,降低酶法提取成本。在酶法工 艺方面,需改进对原有的提取工艺,开发出新 型的酶解反应装置,严格控制酶解反应的条 件,使酶发挥最大的活性。药液中的残留酶 的分离去除也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研究的主要方向
• 酶在中药提取过程中,对中药提取效率及生 成产物的控制 • 一些重要中药化学成分的酶转化及合成 • 建立酶提取中药产物药理活性的快速筛选 • 酶反应产物结构的快速测定 • 特殊活性酶的筛选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
华 东 理 工 大 学
中药现代化工程中心 韩 伟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 展
概 述 酶法提取的原理 酶法提取的优点 酶法提取的工艺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酶法提取灵芝多糖的研究 展 望
一 概

中药所含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 中药所含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 分和有毒成分。 分和有毒成分。 为了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 为了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选用合理的 提取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提取方法( 如煎煮法、 提取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 传统提取方法 ( 如煎煮法 、 回 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 在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方面, 流法 、 浸渍法 、 渗漉法等 ) 在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方面 , 存在着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存在着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20世纪 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陆续有研究报道将酶用于 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中药提取,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酶法为中药提取提供 中药提取,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酶法为中药提取提供 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4.2 酶法提取的影响因素和优化
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及其优化: 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及其优化: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 反应的pH值 温度、酶的浓度、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反应的pH值、温度、酶的浓度、 生物催化剂, 配比和作用时间、 配比和作用时间、 激活剂和抑制剂等都会对酶的活性 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提取过程。 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提取过程。 根据实验来对酶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根据实验来对酶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 确定各参 优化, 数的最佳值。 数的最佳值。

酶在植物提取中的应用

酶在植物提取中的应用

酶在植物提取中的应用酶在植物提取中的作用是使植物材料降解形成更疏散的结构,有时甚至完全溶解植物材料以使植物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溶出,达到最高的提取收率。

另外酶还可催化有效成分转化成活性更强的形式,其中,生物转化的一种重要类型是糖基水解,它可通过酶催化或酸法水解的方式达到。

去糖基后会导致有效成分水溶性变差,如果水解程度可有效控制,则采取相应的处理工艺可进行有效的提取。

当植物材料被降解成较小的碎片后,它的物化特性也被改变,这种改变会对生产的经济性带来显著的影响,达到提高收率、降低成本或提高成品质量等效果。

提取时的收率提高酶的作用是帮助植物材料被降解形成更疏散的结构从而使有效成分更易释放。

植物的各部分都可被用于有效成分提取,而在植物不同部位,如根、茎、种子等之间的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别。

在果汁和饮料工业中已有许多种工业酶制剂被用于从植物内部释放更多产物,而提高苹果汁收率的酶与啤酒生产的酶是不同的。

因此,在这项应用中必须先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最佳的酶。

在诺维信实验室中,我们已经发现了适于下列提取及生物转化的酶:----葡萄籽中提取多酚----大豆中提取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去糖基降低持水率通过降低持水率从而使滤液在过滤时滤饼中释放出更多的水或溶剂。

更多的出液量意味着有效成分收率提高及回收溶剂量的提高, 即生产成本的降低。

磨碎植物材料导致持水量提高,而沉淀物或滤饼中的持水带来了收率的损失。

酶可降解植物高聚物成分如果胶、淀粉、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从而减少与之结合的水量,而这部分水或溶剂则意味着产物。

果汁及饮料工业的经验对这一应用很有帮助,而酶的这种作用只有在工厂的实验中才可得到最好的评估。

当使用的提取原料价格较贵或材料有限时,收率的提高则很重要。

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可使第一次提取更有效,从而减少提取次数并达到总收率较高的结果。

每步提取过程都应相应计算成本及产值,但通过第一步提取得到较高的收率意味着更易安排生产及降低总生产成本。

酶反应提取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酶反应提取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酶反应提取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王忠雷;杨丽燕;曾祥伟;李朋收;张小华【摘要】酶反应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提取技术)是利用酶反应所具有高度专一性的特点,通过适当的酶选择性地破坏植物细胞壁,使植物细胞内的成分更容易溶解、扩散的原理而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但具有条件温和、易除杂质、节约能耗、浸出率高、设备简易、减少热敏成分降解等优势,而且具有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潜力.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经广泛用于中药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蛋白质类、有机酸类等成分的提取.我们就该技术的应用进展及方法特点做一系统性概述,以期新技术能够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Enzymat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highly specific feature of enzyme, which is used to destroy the plant cell wall selectively, making active components inside plant cell more easily to dissolve and spread. Based on the above principle, this new technique is being broadly used in the aspects of TCMs extraction. This technology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 of mild conditions、removing impurity easily、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ratio high leaching、simple equipment and reducing degradation of thermal ingredient, but also has the potential of large —sca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xtrac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including polysaccharides、alkaloids、flavonoids、saponins、proteins、organic acids,et al. This article has made a systematic exposition to this technology' s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method characteristics,so as to make new technology can be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n active components extra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3(008)001【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酶反应提取技术;中药化学成分;应用进展;方法特点【作者】王忠雷;杨丽燕;曾祥伟;李朋收;张小华【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丰泰金源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中药研究与开发现代化的进程,经典的提取方法如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及升华法等因有效成分提取率不高、杂质清除率低等弊端,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实践案例
酶解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酶解法能够选择性降解植物细胞壁,提 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酶转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酶转化技术能够通过酶促反应将 无效或低效成分转化为有效成分,提高提取物的药效。
酶固定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酶固定化技术能够将酶固定在载 体上,实现连续化提取,提高提取效率。
酶工程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研究方向:深入 研究酶的特性和 作用机制,发现 新的酶品种和用 途。
发展趋势:开发 高效、环保的酶 提取和纯化技术, 提高中药提取的 效率和纯度。
技术创新:探索 酶工程技术与其 他生物技术的结 合,如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等, 以实现更广泛的 应用。
产业应用:加强 酶工程技术在中 药提取和制药领 域的应用研究, 推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和升级。
促进中药现代化:酶工程技术的引入可以推动中药生产工艺的现代化升级,提高中药产业的科技 含量和竞争力,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酶工程技术对中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单击添加标题
提高中药提取效率:酶工 程技术能够通过酶的催化 作用,加速中药有效成分 的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
率,降低生产成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击添加标题
优化中药品质:酶工程技 术可以通过定向修饰和改 造酶,提高酶的稳定性和 活性,从而提高中药有效 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优
酶工程技术对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提高中药提取效率:酶工程技术能够高效地分解和转化植物细胞壁,释放出更多的有效成分,从 而提高中药提取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酶工程技术可以降低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
优化中药品质:酶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控制酶的活性和浓度等参数,实现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定向提 取和纯化,从而提高中药品质。

论述生物酶在中药提取的应用

论述生物酶在中药提取的应用

论述生物酶在中药提取的应用中药提取一直是我国中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提取将有应用价值的中药成分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来,从而促进中药治疗有效的进行。

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破坏中药成分的药效或者促使中药成分中含有多种杂质。

随着可研究的发展,中药提取方法得到创新和优化,促使中药提取更加科学、有效。

应用生物酶进行中药提取就最好的说明,其通过酶技术的催化作用能够将中药成分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来。

笔者就酶技术应用现状、酶技术在中药提取中应用的特点、影响酶提取的因素三个方面详细地说明生物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1 生物酶介绍所谓生物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为RNA。

其具有较高的催化作用,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污染、简化工艺程序。

之所以酶具有良好的应用性主要在于其专一性强,催化条件温和,不需要满足某种特定的条件,从而有效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目前,酶的分类有六种,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聚合酶类、异构酶类、连接酶类。

这是跟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所进行分类,各种类型的酶具有独特的特点,具体的应用方面也不同。

2 中药提取现状我国的中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智慧勤劳的中国人在运用中药解除病痛,救治生命的同时,积累丰富的中药理论,发明创造了许多中药提取方法,提高了中药材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提取方法不断的创新,促使当下我国中药提取形成两大类,及传统中药提取方法和现代中药提取方法。

2.1 传统中药提取方法从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中药提取方法比较简单,操作容易,对于设备的要求较少,常见的传统中药提取方法有水蒸馏法、溶剂浸提法、煎煮法等等。

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是现代中药提取方法的基础,促进我国中药的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古人在研制中药提取方法时条件比较简陋,促使中药提取方法科学性和有效性不佳,常会导致提取的中药药效不佳,提取的中药含有多种杂质。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王源(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对酶法在中药成分提取中酶解作用机制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等酶能够破坏植物细胞壁,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在中药提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别叙述了酶法在多糖、黄酮、生物碱、萜类、蛋白质及肽类、油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与新技术结合用于中药提取,分析酶法的现存问题,展望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酶;生物酶解技术;提取;中药;纤维素酶;果胶酶[中图分类号]R25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2015)09-0614-04Application of Enzym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ANG Yuan(College of Life Science of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Abstract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enzymatic method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reviewed.Enzymes such as cellulase,pectinase and papain can destruct the cell walls of plants,which makes the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become easier,so they were widely applied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The application of enzymatic method in the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flavone,alkaloid,terpenoids,protein,peptides,oils and organic acids were described respectively.The enzymatic method was applied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ombination with new technology.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 of enzymatic method in extr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also analyzed.Key words biological enzymes;biological enzymolysis technology;extraction;Chinese medicine;cellulase;pecti-nase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中有效的化学成分,中药中植物药约占90%,由于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很多有效成分含量很低,因此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中药开发中的关键工序。

中药提取分离中酶的应用研究

中药提取分离中酶的应用研究

经验交流104 2015年16期中药提取分离中酶的应用研究任桂花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陕西延安716000摘要:酶作为特殊生物催化剂,可参与活体细胞内各种反应,且促进各种反应的发生。

目前于中药提取分离中经酶所具特性的应用,可对细胞壁结构进行分解和破坏,使有效成分溶解或者助溶在溶剂中,以此达到基于传统溶解提取法将细胞内所含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出来的目的。

本次研究笔者就中药提取分离中酶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酶;中药;提取;分离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6-0104-01酶具高效催化性,和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较,其催化速度可达百倍和千倍;同时酶还具有高度专一性,只作用于某一种或者某类特定底物,比如纤维素酶只可对纤维素进行催化,使其分解成为葡萄糖,而脂肪酶则主要催化脂肪,使其分解并产生醇以及脂肪酸;除此之外,其还具有失活变性、可调控性等作用[1]。

下面就中药提取分离中酶的应用研究进行详细地阐述。

1 常用于中药提取分离中的酶类型目前在中药提取分离中常用的酶有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胰蛋白酶、果胶酶、菠萝蛋白酶以及各种碱性、酸性和中性酶等[2]。

纤维素酶主要针对纤维素,经降解使其生成为相应的葡萄糖,包括有β-葡萄糖苷糖、内切葡聚糖酶以及纤维二糖水解酶,这种类型的酶不仅可分解和软化纤维素,同时还可破坏细胞壁,使植物细胞内容物溶出量得以增加。

半纤维素酶的主要作用为对植物细胞壁进行分解,由内切型酶、外切型酶和乙酰木聚糖酶、阿拉伯糖苷酶、葡萄糖苷酶以及半乳糖苷酶等构成。

果胶酶主要作用于果胶质,其解酶机制为对果胶质脂肪产生果胶酸以及甲酸,经水解产生相应的寡聚半乳糖醛酸以及半乳糖醛酸,其作用温度通常为10℃~60℃,最适合温度一般为45℃~50℃,同时最佳作用的酸值为3.5。

胰蛋白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可分解肽链,消化溶解变性蛋白质,而对于没有变性的蛋白质则没有作用,该酶可溶于水但不可溶于酸,储存温度一般不可>20℃,同时溶液需新鲜配制,其作用最佳温度为50℃,最佳酸值为8。

半仿生-生物酶提取法在中草药中的应用

半仿生-生物酶提取法在中草药中的应用
semibionicenzymaticmethod?chineseherbalmedicine?extraction0前言中药的有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皂苷类等?无效成分通常指纤维素叶绿素树胶鞣质等?选择适当的方法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一直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热点?传统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及压榨法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工序多?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杂质清除率低?能耗大?提取率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14?张兆旺5等1995年针对中药口服制剂提出半仿生提取法?当时中药复方大部分药效物质尚未研究清楚?因此?其模仿口服给药在胃肠道的消化运转过程?采用选定ph值的水提取?不同ph值?多次提取?得到活性混合物?当然?这种提取方法与人体消化环境并不完全相同?仅半仿生而已?故称半仿生提取法?由于其较传统方法显著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提出伊始?受到广泛关注?但其采用高温水煎煮法?虽提高了提取效率?但破坏了其中的热不稳定成分?降低了药效?同时?高温酸碱环境可能引起某些成分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因此制约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6?随着现代提取技术的广泛应用?半仿生提取法也通过吸收借鉴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半仿生生物酶提取法78?由于中药经口服进入人体内?其消化和吸收除了ph值的调节外?还有多种酶在起着催化作用?在半仿生提取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酶以破坏细胞结构?加快有效成分的溶出?这种方法是半仿生法的收稿日期
流时间 2. 0 hꎬ提取率高且工艺稳定ꎮ
雒馨怡等 [16]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ꎬ采用响应
1 应用进展
面法ꎬ优选鹿衔草中总黄酮的酶联半仿生法提取工
1. 1 皂苷类
艺ꎬ总黄酮提取率较之前常用的醇提法提高了 2. 87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中酶技术的运用分析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中酶技术的运用分析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中酶技术的运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在中药成分分离提取中酶技术的运用情况。

方法: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酶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了采用果胶酶、纤维素酶以及木瓜蛋白酶对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酶解情况,探究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情况。

结果和结论:通过对近年来酶解在各类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情况显示其在生物酶解中的应用效果,同时与各项医药领域新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运用酶解的效用,值得在医药领域的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成分;分离提取;酶技术近年来,随着中药的临床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药成分提取也成为了医药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中药材多为植物药,其成分复杂并且含量较低,因此能将其有效的分离、纯化非常重要。

在传统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中其效率低,并且提取产物纯度不高。

本研究对近年来医药领域中酶解工程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运用情况作如下探究。

1 酶解原理在植物的生物酶解提取中时利用细胞中其有效成分想溶剂中扩散过程需要穿过细胞壁以及细胞间质。

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同时含有果胶等物质,同时选用生物酶对植物细胞壁进行作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纤维素酶、果胶酶,通过对细胞壁以及细胞质的结构物质进行酶解,从而降低其致密性,有利于有效成分浸入溶剂中,在此过程中能够有选择性的将有效成分提取出,然后做后期的提纯工作[1]。

2.酶解运用领域2.1 植物中药的分离提取通过生物酶与中药材进行混合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酶解,其按照常规的提取办法,在提取工业中运用较多的是淀粉酶、纤维素酶以及淀粉酶和木瓜蛋白酶,其提取效果较为显著。

2.2多糖提取有研究表明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复合作用能够将竹节参中的多糖,在有效酶解掉纤维素和果胶后,中药材的u盾藕塘成分渗出,在此过程中不破坏细胞结构,并且操作简单,耗能少,收益率高,作用周期段,其提取效率明显高于热水浸提办法。

另外有报道显示采用复合酶进行提取怀地黄中的多糖,经过浸提、脱蛋白提取后加入生物酶能够显著提高多糖的提取率,同时采用扫描倒置电镜显示药材在经过纤维素酶作用后其网状结构十分清晰,并且无任何附着物存在,在加入中性蛋白酶后其多糖提取更彻底,还能够降低提取液的粘稠度,提升了多糖的提取率[2]。

酶技术在石斛多糖提取中的应用

酶技术在石斛多糖提取中的应用

酶技术在石斛多糖提取中的应用石斛多糖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能调节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及降低血糖等,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石斛多糖的提取分离技术与其他中药多糖的提取方法大致相同,主要是水提醇沉法,工艺相对单一,加入酸、碱又会破坏多糖结构,进一步纯化仍较困难。

现代研究表明,酶技术在中药提取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酶可较温和地将药材组织分解,促进有效成分的释放,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酶技术在石斛多糖的提取应用进展,为石斛多糖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酶技术;石斛多糖;提取方法;开发应用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为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新鲜或干燥茎的统称,具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润肺止咳等功效[1]。

多年来,诸多学者研究发现,石斛多糖是多种石斛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含量在3%-46%之间[2~5],其生物活性十分显著,在食品、药品工业中广泛应用。

酶具有催化效率高,作用专一和催化条件温和等特点,本文将对酶技术在石斛多糖中的提取应用作一分析概述。

1酶技术是在传统溶剂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酶反应具有高度的专一性等特性,选择相对应的酶水解细胞壁,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进而以提高其得率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

工业生产中可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等。

常使用的酶主要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以及复合酶等。

酶技术早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工业及天然产物的提取,20世纪90年代,陆续开展了将生物酶用于天然药物及中药的辅助提取,以达到提高有效成分浸出率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

2酶技术在石斛多糖提取中的应用石斛多糖传统的提取技术主要是水提醇沉法[7],但该方法耗时长、提取温度较高,容易导致多糖提取不完全致使提取率偏低、活性下降。

因此,近年来,诸多学者尝试了采用超声波辅助法[8]、微波辅助法[9]以及酶技术辅助提取石斛多糖。

现主要介绍酶技术,多项研究情况见表1,结果表明石斛多糖提取率明显提高。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展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展

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展标签:酶法;中药;提取;综述酶的反应具有专一性高、催化活性强及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自20世纪以来,酶化学与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医药和食品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酶法早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工业及天然产物的提取,20世纪90年代,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将酶的特性与生物细胞的结构联系起来,陆续开展了将生物酶用于天然药物及中药的辅助提取,以达到提高有效成分浸出率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笔者现就近年来酶法在提取中药各类有效成分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 酶法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1.1 多糖类在提取多糖的应用中,董氏等[2]选用纤维素酶提取首乌藤多糖成分,有效地软化和溶胀细胞壁,从而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在不破坏首乌藤多糖成分结构的同时使其快速浸出,且该工艺较为简单、耗能低、提取效率高,与传统水提醇沉法多糖得率(4.7%)和多糖含量(24.07%)相比,分别提高1.57%和6.96%。

廉氏等[3]采用超声波结合复合酶法提取沙枣多糖,因沙枣为果实类药材,沙枣中的果胶会造成提取液黏度增大,极大地影响有效成分的扩散。

故在第一阶段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联用,酶解细胞表面结构及胞间连接物,降低提取液的黏度,使溶于水的胞内多糖浸出率增加;第二阶段通过超声波空化效应对原料的破碎作用,加速欲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充分与溶剂混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2种工艺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提取效果,且二者联用还能弥补彼此间的不足。

许氏等[4]通过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的复合酶法与热水浸提法提取竹节参中多糖成分的工艺比较研究,得出复合酶法提取效果较好,多糖得率为14.3%,与热水浸提法多糖成分得率11.61%相比明显提高。

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纤维素酶的质量分数1.2%,果胶酶的质量分数1.0%,pH值为5.0,温度为50 ℃,酶解时间2 h,90 ℃灭酶和浸提2 h。

1.2 黄酮类化合物许氏等[5]在用酶法提取银杏总黄酮的研究中,由于银杏叶总黄酮在植物细胞中以苷元和苷的形式存在,故不宜以醇水体系提取,而利用转苷酶和糖等糖基供体将极性低的黄酮苷元、黄酮苷转为极性高的黄酮苷,提高了总黄酮在醇水中的提取率。

酶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酶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酶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潘天敏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酶工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探讨了酶工程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

其酶法在中药成分提取中酶解作用机制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叙述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与新技术结合用于中药提取,分析酶法的现存问题,展望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酶工程、黄酮类成分、中药。

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中有效的化学成分,中药中植物药约占90% ,由于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很多有效成分含量很低,因此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中药开发中的关键工序。

随着酶工程应用技术的发展,将酶工程技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取得了显著效益。

1.酶的提取1.1水溶液法常用稀盐溶液或缓冲液提取、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包括组织糜、匀浆、细胞颗粒以及丙酮粉等,都可用水溶液抽提。

为了数量和种类上不同材料却有很大的差别,组织中酶的总量虽然小少、仅各种酶的含量却非常少、从己有的资料看,个别酶的含量在0.01%—1%。

因此在提取酶时应根据各种酶的分布特点和存在特性选择适宜的生物材料-防}巨提取过程中酶活力降低,一般在低温下操作:但对温度耐受性较高的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却应提高温度,以使杂蛋白变性,利于酶的提取和纯化。

1.2水溶液的PH选择对提取也很重要,应考虑的因素有:酶的稳定性、酶的溶解度、酶与其他物质结合。

性质、选择pH的总原则是:在酶稳定的pH范围内,选择偏离等电点的适当PH。

有机溶剂法某些结合酶,如微粒体和线粒体膜的酶,由于和脂质牢固结合,用水溶液很难提取,为此必须除去结合的脂质,且小能使酶变性。

2.酶提取技术的原理植物药提取过程中,细胞原生质中的有效成分向溶媒扩散时,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间质中存在纤维素、果胶等,通过选用一些适当的酶类,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作用于植物细胞,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物质降解,细胞的致密性降低,而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浅谈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浅谈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3 ) 1 6 — 0 0 8 8 — 0 2
( 2 ) 另外 , 有人将木瓜蛋 白酶用 于补骨脂煎提前 的预处理 ,
补骨脂系豆科植物补骨脂 的种子 , 含有 丰富的蛋 白质 , 蛋 白质
在煎 煮过 程中遇热凝固 , 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 。因此可在 补骨脂煎提前用木瓜蛋 白酶对补骨脂粉进行预处理 , 将 蛋 白质 水解 成多肽及氨基酸类 , 使其遇热不再凝 固 , 从而增加 各种 有 效成分 的煎出量。与普通煎煮法 比较 , 煎液总氮量提高了 2 倍, 磷脂提高 了 4 倍, 补骨脂素 、 异补骨脂素提高了近 1 倍。
酶法提取银杏 叶有效成分 的方法。该法通过加入糊精及对葡萄 糖残 基有转移作用 的葡萄糖苷酶 或转糖苷 酶 , 使脂溶 性 、 难溶
于水 或不溶于水 的有效成分转变成易 溶于水的成分而提取 出
来 。经分光光度法测定 , 其总黄酮含量为 1 3 . 6 %, 黄酮提取率为 0 . 3 8 %, 与 未经 转糖苷反应 的实验 ( 总黄酮提取率 为 0 . 2 2 %) 比 较, 总黄 酮提取率提高 了 0 . 1 6 %。 采用该法能同时提取 出银杏叶 中水 溶性和脂溶性有效成分 , 使有效成分 的提取 率提高 , 且使 转化为糖苷后的脂溶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率 大为提高。
糖苷 酶 , 使脂 溶性 、 难溶于水 或不溶于水 的有效 成分转移到水
溶性苷糖 中。酶反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 , 可较大 幅度地 提高产生效率 。在 国内, 上海 中药一厂应用酶法成功制备 了生
脉饮 口服液。
2 酶 法在 中药 产 业 中 的 应用 2 . 1 酶 法 用寸 中蟊提 取 中 的预 处 理

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8期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8 艺为加温 、 封闭空 间操作 , 可 以缩短 药材润制 时间 , 减少 用水量 , 提高工作 效率 ; 可 以避免 中药材 中 的有效成 分 的流失 , 提高药材
1 酶解 技 术 的 介 绍 中药的组成成分 以及细胞 结构存在 着很 大的不 同。因此不 酶解技 术是 一项新 型的中药提取技术 , 是 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 同类别 的中药进行提取的过程当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提取 效果 , 应
展 而逐渐发展起来 的。这 项新的 中药 提取技术 还没有让 大多数 当选用不 同种类 的酶进行 提取。现在 已经有部分 种类 的酶 已经
又减少 白芍有效 成分 的流失 , 保证了饮片的质量。 理, 减少浸润过程 中对药物的污染 ; 提高 了工艺 自动化 , 减轻 了工 人 劳动 强度 ; 润制过程 由电脑 自动控制 , 温度 、 水量均 为选取 的最
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 , 2 0 1 0 : 5 8 .
术出版社 , 2 0 0 5 : 9 .
品质。
表1 不 同润软工艺的白芍样品的测定结果
通过对根及根茎类 中药材 自动喷淋浸润 软化设备 实验 室阶 段 的实验 , 我们将扩大设备 的容量 , 考察设计 不同根及 根茎类 药 材 的润软参数包 , 以更好 的适 应工厂生 产 , 来 实现根及 根茎类 药
材润软的 自动化生产 , 推动企业产业化发展。
提取过程 中的工作原理 与其他提取技 术存在 着本质 的区别 。这 医药行业将酶解技 术应 用到生产 以及科学研 究过程 当 中之后 已 些 区别 主要表现在酶解技 术 的工 作原理上 面。为 了更好 的 了解 经取得 了非常大的进展 , 但是酶在 医药行业 当中的应用时间还 比

中草药提取新技术开发应用——酶法

中草药提取新技术开发应用——酶法

中药制剂的杂质为淀粉、果胶、蛋⽩质等,针对杂质可选⽤合适的酶予以分解除去。

酶反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可以较⼤幅度提⾼收率,故酶解不失为限度从植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的⽅法之⼀。

是很有前途的新技术。

在国内,上海中药⼀⼚⾸先应⽤酶法成功地制备了⽣脉饮⼝服液。

⽤于中药提取⽅⾯研究较多的是纤维素酶,⼤部分的中药材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纤维素则是由β-D-葡萄糖以1,4-β葡萄糖苷键连接,⽤纤维素酶酶解可以破坏β-D-葡萄糖键,使植物细胞壁破坏,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

吕卫明等介绍了⼀种从黄芩中提取分离黄芩素的新⽅法—酶⽔解法,并且和直接提取法相⽐较,结果新⽅法所得粗品中黄芩素达75.67%,收率为2.46%。

侯嵘峤等⾸先将⼯业纤维素酶应⽤于中药及药渣中,使中药及药渣的纤维素酶解为β-葡萄糖,变渣为药,变废为宝,这对中药制药⼯业是⼀开源节流的创举。

马⽥⽥⽤黄柏提取⼩檗碱之前经纤维素酶进⾏预处理,可提⾼⼩檗碱收率,并与未加酶的提取进⾏⽐较,有显著性差异。

因⽽考虑是否将纤维素酶⽤于其它天然产物的提取。

张彩霞等将纤维素酶应⽤于穿⼭龙提取薯蓣皂苷元,其⼯艺只⽐原⼯艺多了⼀步对原药材饮⽚的酶解处理,但在纤维素酶的作⽤下,提⾼了薯蓣皂苷元的收率,两种⽅法对⽐有显著性差异。

马桔云等在穿⼼莲提取穿⼼莲内酯之前,经纤维素酶进⾏酶解,与原提取⼯艺相⽐较,提⾼了穿⼼莲内酯的含量和提取量,经薄层层析检测,两种提取⼯艺所得成分没有差异,说明酶的加⼊对所提有效成分没有影响。

马桔云、赵晶岩等选⽤黄连提取⼩檗碱,研究了其加酶组和未加酶组对有效成分⼩檗碱提取的影响,新⼯艺⽐原⼯艺只是多了⼀步向其中加⼊纤维素酶的酶解过程,但两种⼯艺提取的⼩檗碱含量有显著差异,⽽提取的成分⼀致,因此,考虑是否将新⼯艺⽤于黄连提取的⼯业化中。

纤维素酶⽤于以纤维素为主的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的确能提⾼有效成分的收率,但要拓宽其应⽤领域,还需要进⼀步深⼊探讨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温度、酸碱度、抑制剂和激动剂等对提取物有何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介绍了提取新技术酶法的原理,以及酶处理技术在中草药各部分提取工艺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展望了酶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酶法,提取Abstract: The extra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new enzyme technology and processi ng technology of Chinese herbs in all parts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processing applications.Key words: enzymatic extraction[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现代中药提取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以快速、温和的分解细胞壁,使中药有效成分析出。

恰当地利用纤维素酶处理中药材,可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提高药效成分的提取率。

本文就酶法提取的原理以及酶法对于中草药不同部位的提取情况作一综述。

1.酶法提取的原理中药中植物药占90%,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及原生质体组成。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一般分为3层,即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为果胶质。

初生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

初生壁的结构甚为复杂,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微纤丝构成了其基本骨架,在微纤丝之间的空隙中,填着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的胶体状物质。

和初生壁一样,次生壁的骨架也是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微纤丝构成[1]。

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细胞原生质体中的有效成分向提取介质扩散时,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

通过选用一些恰当的酶类,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索酶、果胶酶等作用于药用植物细胞,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物质降解,破坏细胞壁的致密结构,引起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结构产生局部疏松、膨胀、崩溃等变化,减小细胞壁、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传质阻力,从传质角度促使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2]。

中药酶法提取是在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植物药材细胞壁的构成,利用酶反应所具有的高度专一性等特点,选择相应的酶,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结构,使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来,溶解、混悬或胶溶于溶剂中,从而达到提取细胞内有效成分的目的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

由于植物提取过程中的屏障——细胞壁被破坏,因而酶法提取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3]。

2.酶法对于植物药不同部位的提取效果2.1酶法在根茎类植物药中的提取应用邢秀芳[4]等采用酶法提取工艺提取葛根总黄酮,与未加酶组相比较,加纤维素酶组葛根总黄酮含量由7.68 %提高到8.68 %,含量相对升高了13 %,经t检验,P<0.01,说明加酶法与未加酶法提取效果有极显著差异。

马秸云[5]等采用酶法提取工艺提取黄连中的小檗碱,在提取小檗碱之前,将黄连经酶解处理,以未加酶组为对照。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经酶处理后,其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平均值为4.2 %,未经酶处理组的盐酸小檗碱含量平均为2.5 %。

说明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经t检验,P<0.01,表明两种工艺提取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将两种工艺提取物经薄层层析比较,结果显示,加酶组与未加酶组提取的成分一致。

表明纤维素酶的加入对黄连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性质无影响。

佟玲,张胜科,李锦[6]等以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从人工栽培的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酶解工艺,实验表明皂素的得率平均可达2.37 %,与直接酸水解法的得率1.84 %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金凤燮等[7]采用皂苷酶处理人参中常见组分Rb、Rc、Rd等二醇类皂苷生产出Rh等稀有皂苷。

经过酶处理生产Rh等人参稀有皂苷其转化率在60%以上,比从红参中提取率提高了500~700倍。

郭建鹏,张红梅[8]在对高山红景天进行酶解研究时发现酶解法提取红景天苷,与水提法相比提取量提高了166.54%。

2.2酶法在叶类植物药中的提取应用丛伟[9]采用酶法从银杏叶提取总黄酮。

在提取前,加入纤维素酶、果胶酶为主的复合酶液,首先对银杏叶的细胞壁进行破坏,与传统水浸提取工艺相比,其总黄酮得率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25.1%和24.7%。

奚奇辉[10]用竹叶提取黄酮,增加了纤维素酶处理步骤后,其含量比原方法分别提高23.5%。

傅博强,谢明勇,周鹏[11]等,采用低温水提、酶提二次结合法提取茶多糖,其多糖的提取率为0.64%,粗多糖(干重)的提取率为1.11%,分别占二次总提取量的21.5%和14.0%,而在相同条件下无酶提取,提取率仅为0.39%和0.56%。

相对水提法,酶法的多糖提取率分别增加63.3%和98.9%,多糖总提取率达2.97%,粗多糖(干重)的总提取率为7.93%。

2.3酶法在花类植物药中的提取应用林丹[12]等用水提法、水提醇沉法、酶解法以及醇提法对金银花进行提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依此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由实验结果可知,以绿原酸作为指标来考察各种方法优劣,尤以醇提法较好,绿原酸的含量可达到15.28%;以提取物得率作为指标来考察,以酶法为最好,提取物的得率可达到37.91%。

藤利荣等[13]研究热水法及复合酶法提取百合多糖的最佳条件,对两种方法得到的多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复合露法能显著提高百合多糖的提取率,可达31.03%,是热水法的2.85倍,且生物活性高于水提取的多糖。

王晓,耿岩玲,李福伟,等[14]对酶法提取牡丹花总黄酮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液初始pH值、酶解时间和用量对总黄酮产量的影响。

酶法提取牡丹花总黄酮与传统乙醇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酶法提取工艺比传统乙醇提取法牡丹花总黄酮产量提高了19.8%。

薄层层析结果显示,酶对提取物性质未产生影响。

2.4酶法在果实类植物药中的提取应用陈炳华[15]等利用果胶酶,将山楂中的果胶完全分解后,再进行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含量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山楂果肉粉末总黄酮含量达7.0~7.5 %,这与传统常用的提取方法获得的结果差异显著,且显色稳定和重复性好,在60 min以内稳定性相对偏差≦5 %,平均回收率104.6%。

赵宁[16]等在提取干红辣椒中辣椒素的研究中,得出结果:酶法提取工艺比传统丙酮浸提法辣椒素产量提高了30%。

吴茄笛[17]等在苦瓜水溶性多糖的浸提及脱蛋白过程中分别加入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水解条件分别为:纤维素酶,提取温度50 ℃,pH6.0,酶用量5%;中性蛋白酶,水解时间48 h,pH7.0,酶用量10%。

与常规的水溶醇沉法相比.双酶法苦瓜水溶性多糖的收率提高了1倍多,含糖量提高了11.5%,蛋白含量降低了75.2%。

3 酶法提取技术的展望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酶法用于中药提取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故酶法不失为一种最大限度从植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之一,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

在国内,上海中药一厂首先应用酶法成功地制备了生脉饮口服液[18],是酶法产业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但是目前对酶法中药提取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实验室的较小规模上,且主要针对某些单个具体提取对象进行简单的工艺条件试验。

酶法提取技术需要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在酶类方面,需进一步研究不同种中药提取的酶类选择的依据,并且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构建高产高酶活的产酶菌株,降低酶法提取成本[19]。

在酶法工艺方面,需改进对原有的提取工艺,开发出新型的酶解反应装置,严格控制酶解反应的条件,使酶发挥最大的活性。

参考文献[1] 李雄彪,吴奇.植物细胞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2] 余洪波,张晓昱.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5,27(5):1591.[3] 何际婵.浅谈酶法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5,23(9):1713.[4] 邢秀芳,马秸云,于容芬,等.纤维素酶在葛根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1,32(1):37.[5] 马秸云,赵晶岩,姜颖.纤维素酶在黄连提取工艺中的应用[J].中药,2000,31(2):103.[6] 佟玲,张胜科,李锦,等.酶解法提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自然科学版),2003,31(2):81-83.[7] 金凤燮.酶法改变人参皂苷糖基制备稀有人参皂苷的方法[P].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公开号CN1229086A.[8] 郭建鹏,张红梅.高山红景天酶解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818-1819.[9] 丛伟.酶法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的研究[J].山西食品工业,2000,(1):13.[10] 奚奇辉,等.纤维素酶在竹叶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中草[J].中草药,2004,35(4):166-167.[11] 傅博强,谢明勇,周鹏,等.纤维素酶法提取茶多糖[J].无锡轻工大学报,2002,21(4):362-366.[12] 林丹,赵国玲,刘佳佳.金银花不同提取方法的绿原酸比较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2):124.[13] 滕利荣,孟庆繁,刘培源,等.酶法提取百合多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41(4):538-542.[14] 王晓,耿岩玲,李福伟,等.酶法提取牡丹花总黄酮[J].山东科学,2005,18(4):14-17.[15] 陈炳华,张其清,谢必峰,等.酶解法对山楂总黄酮提取及含量分析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3(4):90.[16] 赵宁,等.酶法提取辣椒素酶解条件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3,11(11) :15-18.[17] 吴笳笛,阚国仕,陈红漫,等.双酶水解法提取水溶性苦瓜多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73.[18] 杨庆隆,许顺荣.浅谈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中成药,1995,17(6) :4.[19] 陈栋,周永传.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99-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