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消毒技术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
洪涝灾害后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和饮用注意事项包括:
1. 饮用水消毒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对洪涝灾害后的水源进行消毒:
-煮沸法:将水煮沸3-5分钟,杀灭病原微生物。
-消毒片或液体:可使用含氯消毒片或液体进行消毒,按照说明使用。
-紫外线照射: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水进行照射,杀灭细菌和病毒。
2. 注意饮用水的来源:尽量选择来源可靠的水源,如自来水、瓶装水等。
避免直接饮用污染的水源,如池塘、河流等。
3. 保持水质清洁:在饮用水的处理和储存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和工具的清洁。
使用干净的容器储存水源,避免交叉污染。
4. 谨慎使用自然水源:在用自然水源如井水或地下水进行饮用前,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
5. 注意水源稀缺情况下的用水节约:尽量减少浪费,控制用水量,避免过度消耗可用的饮用水资源。
6. 按时更换水源:长时间存放的水容易被细菌污染,建议每天更换饮用水,避免饮用陈旧的水源。
7. 定期检测水质:可以使用水质测试工具检测饮用水的质量,
确保水源安全。
8. 避免污染饮用器具:使用干净的水杯、瓶子等器具进行饮水,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饮用水。
总之,在洪涝灾害后,正确消毒饮用水并严格遵守卫生习惯非常重要,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如果有可能,建议在当地卫生部门或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水源处理和消毒操作。
饮用水消毒处理.ppt
问题。 3)饮用水生物稳定性问 题。
氯,从而具有持续消毒
能力,消毒效果良好。
3)氯消毒历史较长,经 验较多,是一种比较成 熟的消毒方法。
4
二、饮用水消毒方法
2. 二氧化氯消毒
为了灭活两虫、减少氯代消毒副产物,采用二氧化 氯消毒成为新的选择之一。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 气体,具有与氯相似的刺激性气味,沸点1℃ ,凝固 点-59℃ ,极不稳定,在空气中浓度为10%时可能爆 炸,到目前为止将二氧化氯液化的种种努力都没有 成功,只能在使用现场临时制备。二氧化氯易溶于 水,溶解度约为氯的5倍,与氯不同,二氧化氯在水 中以纯粹的溶解气体存在,不易发生水解反应,水 溶液在较高温度与光照下会产生次氯酸根与氯酸根 ,因此应在避光低温处存放。二氧化氯浓度在10 g/ L以下时基本没有爆炸的危险。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 化剂,它在给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是脱色、除臭、 除味,控制酚、氯酚和藻类生长,氯化无机物和有 机物,特别是在控制三卤化物 的形成和减少总有机 卤方面,与氯相比具有优越性。
nm~295 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波长 2 5 4 nm附近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它的消毒原理 其实是一个光化学过程:当微生物体受到紫外线照 射时,会吸收紫外线的能量,从而引起DNA的损伤 并阻止了DNA的复制;另一方面,在紫外线的照射 下可以产生自由基引起光电离,造成微生物不能复 制繁殖,就会自然死亡或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不 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现杀菌作用。臭氧首先作用于细胞膜,使膜构 成成分受损伤而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臭氧继续 渗透穿透膜而破坏膜内脂蛋白和脂多糖,改变 细胞的通透性,导致细胞溶解、死亡。而臭氧 灭活病毒则是氧化作用直接破坏其核糖核酸 (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物质而完成的。 臭氧水中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与其对有机物的氧 化反应类似,微生物菌体既与溶解水中的臭氧 直接反应,又与臭氧分解生成的·OH间接反应 ,由于·OH为极具氧化性的氧化剂,因此臭氧 水的杀菌速度极快。
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02
氯消毒的原理是利用氯的强氧化剂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系统,从而杀灭或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03
氯消毒具有广谱、高效、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如 有机氯化物、自由基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氯消毒设备及参数选择
氯消毒设备包括加氯机、接触池、混合设备、沉 淀池、过滤器等。
氯与水的接触时间是影 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接触时间不足时,消 毒效果不佳;接触时间 过长时,可能会产生消 毒副产物。
水温也是影响消毒效果 的因素之一,水温过高 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 果。
PH值是影响消毒效果的 重要因素,PH值过高或 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 。
05
其他消毒方法
超声波消毒
原理
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水中的 细菌、病毒、微生物等击碎, 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消毒
加氯机是实现氯消毒的核心设备,按使用方式 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接触池是使氯与水充分接触反应的场所,一般采用 水力搅拌或机械搅拌方式,使水和氯充分混合。
混合设备是使氯消毒剂和水充分混合均匀的设 备,一般采用水力搅拌或机械搅拌方式。
沉淀池是去除消毒剂和杀灭的微生物沉淀物的 场所,一般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或斜板式沉淀池 。
质。
应用范围
03
适用于处理含有大量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水
。
微波消毒
原理
利用微波的能量将水中的细菌 、病毒、微生物等加热到高温 状态,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达
到消毒的目的。
特点
消毒时间短、效率高,能够处 理各种水质。
应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水质,特别适合处 理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微生
物的水。
06
臭氧消毒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 胞壁、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导致微生物死
饮用水消毒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3.1 普通氯化消毒法 当水中需氯量较低,即水的浊度低,有 机物污染轻、且基本无氨(<0.3mg/L)时, 加入少量氯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一种消毒法。 此法产生的主要是游离性余氯,所需接触 时间短,效果可靠;但要求源水污染较轻, 且基本无酚类物质(氯能与酚形成有嗅味的 氯酚);游离性余氯较不稳定,不易在较长 管网中保持至管网末梢。
1.二氧化氯消毒
1.4 二氧化氯消毒
影响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温度, 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杀菌效力逐渐减弱。但 消毒效果不受PH值的影响(PH6- PH 10), 这使其对水质PH的变化比氯有更强的适应 性,特别适用于碱度较高的水源水消毒; 也不受天然水源中经常存在的氨的影响; 因此,二氧化氯作为饮水消毒有其特有的 实用性。
4.加氯地点和加氯设备
4.1.3 中途加氯 输水管线较长时,在管网中途的加压泵 站或贮水池泵站的补充加氯。采用此法既 能保证末梢余氯,又不致使水厂附近的管 网水含余氯过高。
4.加氯地点和加氯设备
4.2 加氯设备
大中型水厂一般均采用液氯消毒。 ①真空加氯机 真空加氯机上部为一玻璃罩,浸于水盘中,罩内压力较大 气压低。液氯钢瓶内的氯经减压气化后吸人玻璃罩内,由 另一管孔通往水射器,与压力水混合后送至加氯点。 ②转子加氯机 转子加氯机钢瓶内氯气先进入旋风分离器,除去铁锈、油 污后再经弹簧膜阀、控制阀到转子流量计和中转玻璃罩, 在水射器抽吸下,氯与压力水混合并溶解,氯浓度大于1 %,经加氯管道送往加氯点。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3.2 折点氯消毒法 采用超过折点的加氯量,使水中形成适量的 游离性余氯,称为折点氯消毒法。本法的优点是: 消毒效果可靠;能明显降低锰、铁、酚和有机物 含量;并具有降低臭味和色度的作用。缺点是耗 氯多,因而有可能产生较多的氯化副产物三卤甲 烷;需事先求出折点加氯量,比较麻烦,有时水 样折点不明显;会使水的PH值过低,故必要时尚 需加碱调整。
饮用水消毒技术
一、饮用水消毒饮用水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的孢囊等,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
对生活饮用水消毒是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对饮用水源水需要杀灭的生物包括:细菌、细菌孢子、病毒、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的孢囊、幼虫等。
消毒并不是杀灭水中全部的微生物,即使对于病原微生物也不是100%的杀灭,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指标的允许值,同时又要满足消毒副产物指标值的要求为合格。
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有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
消毒副产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卤乙腈、卤乙酸、氰基卤化物、卤代醛、酮、酚以及一些特殊的化合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技术主要有氯消毒和氯胺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1.1氯消毒氯消毒是国内外最主要的消毒技术,我国99.5的水厂仍采用氯消毒,即使在经济发达的美国,自来水厂也有94. 5%采用氯消毒。
其中氯消毒剂包括:氯、次氯酸、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一氯胺、二氯胺、三氯胺。
氯消毒原理:一般认为氯消毒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次氯酸HOCl起作用的。
在氯消毒水体中HOCl和OCl-都具有杀菌能力,但是OCl-是带负电的,细菌一般也是带负电的,因此很难接近细菌,杀菌效果较差;只用HOCl是中性分子,只有它才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氧化和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达到杀菌的目的。
氯胺、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和氯消毒机理相似,都是通过水解产生的HOCl而起杀菌消毒作用的。
氯消毒的方式:目前自来水厂普遍采用瓶装的液氯,先将液氯瓶中的液氯汽化,再通过氯气管道送到加氯机,向水体中投加。
氯消毒的效果:传统的给水处理观点认为,饮用水采用氯消毒就可以控制致病菌传播。
但是研究发现,即使保持一定余氯,在给水管道中仍可检出几十种细菌,并且氯消毒不能有效杀灭隐孢子虫及其孢囊。
饮用水净化技术——消毒
• (3)加氯点的选择
• 滤前加氯:
①将加氯点选在沉淀池前或水泵吸水井内,与凝聚剂同时投 加。
②滤前加氯既可以杀菌,又可增加混凝的效果,防止净水构 筑物中滋生青苔,同时还可以延长氯的接触时间,但加氯量 较大。
• 滤后加氯:将加氯点选在过滤之后,清水池之前的管道上,
适宜一般水质的水源,加氯量较少。
• 二次加氯:将投氯点分别放在滤前和滤后。滤前投加的作用是
杀菌,提高混凝效果;滤后投加的作用是保证出厂水中的剩余 氯。
• 出厂加氯:将投氯点选在清水池之后,二级泵站之前。适宜净
化水在清水池停留时间过长,不能保证出厂水中余氯量的情况
• (4)加氯设备 • 加氯机是将氯瓶流出的氯气先配制成氯溶液,然后用水射器
加入水中。有手动和自动加氯机。
水射器示意图
• 2.4.2 其他消毒法
• (1)漂白粉消毒 • 原理:加入水后产生次氯酸杀灭细菌,需配成溶液加注。
• (2)次氯酸钠消毒 • 次氯酸钠也是强氧化剂和消毒剂,但消毒效3)氯胺消毒
• 氯胺是由氯气遇到氨气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包括一氯胺
(主要作用)
• 次氯酸是中性分子,可以很快地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过细
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菌内部,通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起新陈 代谢催化作用的酶系统,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 (2)加氯量的确定
• 需氯量:是为了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等所消耗的部分; • 余氯:是为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防止输水管网中水
饮用水净化技术
消毒
• 消毒的作用:并非是要把水中的微生物全部消灭,只是要消
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 氯消毒技术
包括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氯胺等。
饮用水消毒处理
化学消毒法
氯消毒
利用氯的强氧化性破坏细 菌和病毒的蛋白质结构, 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如漂 白粉、次氯酸钠等。
臭氧消毒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 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和 DNA结构,从而达到消毒 目的。
碘消毒
利用碘的强氧化性和亲脂 性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结构, 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如碘 伏等。
生物消毒法
生物滤池
处理效果的监测
定期对饮用水消毒处理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处理 后的饮用水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的饮用水污染事件进 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04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实践应 用
饮用水消毒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处理
原水需经过沉淀、过滤等预处 理,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将水 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对 细菌和病毒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
活性污泥法
通过培养和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群落,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 质,同时对细菌和病毒起到一定的去 除作用。
03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标准与 法规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标准
微生物指标
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如细菌总 数、总大肠菌群等。
处理效果评估
02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对饮用水消毒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
整处理工艺和参数,提高处理效果。应急措施,如加大消毒剂
投加量、增加水质监测频次等,确保饮用水安全。
05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饮用水消毒处理面临的挑战
水源污染的多样性
微生物抗药性
饮用水消毒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新型消毒剂的研发
针对抗药性微生物,研究开发新型、 高效的消毒剂,如过氧化物、紫外线 等。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生活饮用水消毒是为了净化水质,保障人们的健康。
水质受到污染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如果直接饮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化学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1.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消毒方法。
将自来水或井水放入炉灶或电热水壶中加热至100摄氏度,持续煮沸5分钟以上,就能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通过高温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且不需要额外的消毒剂,非常适合户外活动或者水质不良的地区。
2.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使用化学药剂对水质进行消毒的方法。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氯等。
漂白粉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氯。
将少量漂白粉溶解于饮用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30分钟以上,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过氧化氢和臭氧都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化学剂,能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但化学消毒方法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浓度,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消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方法。
将自来水或井水通过紫外线消毒器辐射一定时间,即可达到消毒的效果。
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是通过破坏其DNA结构,阻止其繁殖来实现的。
相比于煮沸和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不需要加入额外的化学药剂,不会改变水的味道和气味,对水质没有任何影响。
除了以上的消毒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消毒技术值得关注。
比如臭氧消毒、超滤膜消毒等。
臭氧消毒是通过臭氧的强氧化作用,迅速氧化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超滤膜消毒则是利用微孔膜对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进行过滤和截留,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只选择一种消毒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例如,在户外野营活动中,煮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毒方法。
《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
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1 范围为规范生活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的技术条件和基本要求, 保障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和生产安全, 制定本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水厂及其输配水系统次氯酸钠消毒, 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次氯酸钠消毒。
3 生活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4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21 食用盐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19106 次氯酸钠GB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28233 次氯酸钠发生器卫生要求GB3980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CJJ58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HJ/T258 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DB32/T3701 江苏省城市自来水厂关键水质指标控制标准5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1商品次氯酸钠 commercial sodium hypochlorite由化工厂使用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制得的用于销售的次氯酸钠。
5.2次氯酸钠发生器 sodium hypochlorite generator采用食盐或工业盐溶液电解法产生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装置。
5.3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5.4 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 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 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5.5次氯酸钠消毒液 sodium hypochlorite disinfectant由次氯酸钠发生器直接产生的、不含任何添加物质的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
矿泉水是如何灭菌的原理
矿泉水是如何灭菌的原理
矿泉水灭菌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热处理:矿泉水可以通过高温处理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一般会使用高温煮沸或高温加热的方式,将水加热至100C以上,持续一定时间,这样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2. 过滤:矿泉水通常会经过精密过滤装置,使用微孔滤网等技术过滤掉水中的微生物,如细菌和寄生虫。
常见的过滤技术包括纤维素膜过滤和石英砂过滤等。
3. 紫外线消毒:部分矿泉水生产厂商采用紫外线辐射来灭菌。
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通常通过将水暴露在紫外线源附近,将水中的微生物灭活。
4. 化学消毒:一些矿泉水也可能使用化学物质进行消毒。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氯化物、臭氧和过氧化氢等。
这些化学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需要注意的是,矿泉水的灭菌原理可能根据生产厂商和产品种类而有所不同。
不同的原理可能会对水的品质和味道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矿泉水时需注意产品标签和原料说明。
生活饮用水消毒的4种方法
饮用水消毒的4种方法饮水消毒是防止肠道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经混凝沉淀或过滤后,微生物虽可大大减少,但不能完全杀灭。
常用的饮水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1.煮沸:是利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杀灭水中微生物而达到饮水消毒口的的方法。
这种消毒效果可靠,但消毒的水量有限,只能满足直接饮水的需要。
2.氯化消毒:通常是在水中投加漂白粉或漂白精的方法达到消毒的目的。
这种方法效果可靠,经济简便。
3.简易持续消毒:在竹筒、空罐、玻璃瓶、聚乙烯(或丙烯)塑料瓶、袋或网制成的容器内,根据消毒水量的多少,放入几十克至儿百克漂白粉,先以少量水调成糊状,加水装满容器,容器挂在浮标下相距15-30厘米,然后放入水中。
打水时吊桶在水中的震动,漂白粉溶液可从容器溢出、渗入水中,发挥消毒作用。
在用水较少震动较小时因容器内氯的浓度较高,氯可自动扩散到井水中。
因此,水中经常保持一定量的余氯(0.1--0. 3毫克/升),为时短者3-.-7天,长者可达20天以上。
缸水也可采用类似的持续消毒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节省人力、减少每天投加消毒剂的麻烦,消毒效果也不错。
缺点是水中余氯不够均匀稳定,易过高或过低,可适当调整容器中漂白粉量,或溢出孔的大小和数目,以降低或增加水中的余氯含量。
4.井水、缸水消毒:先测量需要消毒的井水和缸水的水量,确定加氯量。
加氯量的多少取决于水质的优劣。
一般饮水消毒的加氯量约2-3毫克/升(即每立方米水加氯2-3克,折算成漂白粉约10克或漂粉精约5克。
如一口井,测得水量为2.5立方米、漂白粉有效含氯量如为25%,此井需要加漂白粉的量应为2.5x2/0.25=20克。
取20克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井水中,用吊桶在井水内上下搅动数次,使消毒剂均匀扩散在水中起到消毒作用。
消毒剂加到水中后需要经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消毒效果,因此,井水消毒一般在每天用水高峰前半小时进行比较合适。
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一.直接投加法:投药前按下式计算水量:水量(m3)=井水水深(m)×[水面半径(m)]2×3.14 一般井水消毒漂白粉投加量为4~6克/m3,较浑浊河水、塘水等漂白粉投加量为6~12克/ m3。
饮用水的消毒方法
液氯1.消毒原理和方法氯气的分子式为cl2,在常温常压状态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成液体后存储于钢瓶中,称为液氯。
液氯是最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液氯通过氯气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来消毒。
次氯酸能够扩散到带负电的微生物表面并穿透其细胞壁到内部,通过氧化作用使细菌死亡。
次氯酸或次氯酸根离子形态的氯称为游离性余氯,ph值越低,次氯酸对细菌的杀灭能力越强。
2.消毒副产物液氯及其水解物次氯酸会与水中天然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和无机物(如溴化物)发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生成超过300种副产物。
其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是对人和动物有危害的卤代酰胺。
有研究发现,在消毒副产物的总致癌风险中,卤乙酸的致癌风险占91.9%以上,而三卤甲烷的则小于8.1%。
3.应用和局限液氯消毒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消毒能力强且作用持久,已成为目前给水系统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但其消毒后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存在健康隐患。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关注液氯消毒副产物的危害性,因此,液氯消毒有被其他消毒方式逐步代替的趋势。
次氯酸钠1.消毒原理和方法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有较强的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受潮湿和光、热的影响易丧失有效成分,一般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取和使用。
次氯酸钠的灭菌大致有3种方式。
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二种,次氯酸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不带电荷且分子小,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以及酶等有机高分子发生氧化反应,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三种,次氯酸生成的氯离子能显著改变菌(病毒)体的渗透压,使其细胞失活而死亡。
2.消毒副产物次氯酸钠为含氯消毒剂,主要也是由氯代消毒副产物对人畜产生影响,同时,次氯酸钠消毒可能增加氯酸盐、次氯酸盐和溴酸盐等无机物副产物。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咱每天都得喝水,这水要是不干净,那可不行。
那怎么让咱喝的水干净又安全呢?这就得说说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啦。
你想想,水从大自然里来,或者从水厂出来,一路上可能会碰到各种脏东西呢。
这就好比我们走在路上,难免会沾上灰尘一样。
那消毒就是给这水“洗个澡”,把那些脏东西都去掉。
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叫氯化消毒。
就好像给水里派了一群“小卫兵”,这些“小卫兵”能把水里的细菌啊、病毒啊什么的都给赶跑。
你说神奇不神奇?加一点氯进去,就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而且这个方法挺简单的,成本也不高,所以很多地方都用它呢。
还有臭氧消毒。
臭氧就像是一个厉害的“清洁大师”,它能快速地把水里的有害物质消灭掉。
臭氧消毒的效果可好啦,能让水变得特别干净。
不过呢,它也有个小缺点,就是成本稍微高了那么一点点。
紫外线消毒也很不错哦!紫外线就像是一束神奇的光,照一照,那些细菌病毒啥的就都不敢乱动啦。
它的好处是不会往水里加什么东西,不会影响水的味道。
咱平时喝的水,可都是经过这些方法处理过的呢。
要是没有这些消毒方法,那水可就没那么让人放心啦。
你说,要是没有氯化消毒,水里的那些细菌病毒是不是就会在我们肚子里“大闹天宫”啊?要是没有臭氧消毒,那些难搞的有害物质是不是就会一直赖在水里呢?要是没有紫外线消毒,水是不是就没那么纯净啦?所以啊,这些消毒方法可真是太重要啦!它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保护神,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饮用水安全。
我们每天能放心地喝水,可都得感谢它们呢!我们得好好珍惜这些经过消毒处理的水,可别浪费呀。
每次喝水的时候,都可以想想这些消毒方法是怎么保护我们的。
而且,我们也要保护好水源,别让它们受到污染,这样才能让消毒工作更容易进行呀。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法,虽然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我们要了解它们,也要感谢那些为了我们能喝上干净水而努力的人们。
让我们一起为了健康的饮用水而加油吧!。
安全饮用水技术
安全饮用水技术安全饮用水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本需求,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安全饮用水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安全饮用水技术。
第一种技术是物理净化技术。
物理净化技术主要包括过滤和消毒两个步骤。
过滤是通过不同孔径的过滤材料,如石英砂、陶瓷等,将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过滤出去。
消毒则是使用消毒剂,如氯、臭氧等,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物理净化技术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用于小范围的饮用水净化,但对一些化学性污染物无法有效去除。
第二种技术是化学净化技术。
化学净化技术使用化学反应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常见的化学净化技术有沉淀、吸附和离子交换等。
沉淀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氢氧化铁、氧化铝等,使水中的杂质沉淀下来。
吸附则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与树脂上的其他离子进行交换,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化学净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但操作复杂,维护成本较高。
第三种技术是生物净化技术。
生物净化技术依靠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生物净化技术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滤池法是通过将水流经含有微生物的生物滤料,使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附着在滤料上,达到净化的效果。
生物净化技术操作简单、经济实惠,适用于小规模自来水站和自然流水净化,但对一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较差。
最后一种技术是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一种或多种特殊膜材料,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将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去。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有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超滤是利用孔径在10-100纳米的超滤膜,将水中的微生物、微胶体、胶体等分离出去。
纳滤是利用孔径在1-10纳米的纳滤膜,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和离子分离出去。
反渗透则是利用孔径小于1纳米的反渗透膜,将水中的离子、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等彻底去除。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
1、漂白fen粉直接消毒法
我们会取用适当的漂白fen粉和清水一起搅拌均匀,然后等待一些时间,最后取一些直接投入到需要使用的水中,一般需要等到12小时候以后才能饮用。
2、使用消毒灵进行消毒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有的农村如果需要消毒的话会用到这种方法,因为携带和操作都很方便,而且经济实惠。
3、二氧化氯消毒法
这是一种很强的强氧化剂。
在饮用水中具有很强的消毒作用,高效灭菌、杀毒、去味,而且消毒比较快,还能防止再次污染。
是卫生组织最提倡的一种方法,还能用于医疗或水果等消毒,但是成本太高了。
4、用臭氧消毒
臭氧在常温下有一股很大的`味道,但是在水中会比较好用,在处理水的时候,能够无色无味,口感好,消毒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制作成本比较高,一般都不太会用于农村的饮用水消毒。
5、漂白fen粉持续消毒
漂白fen粉的消毒有很多使用方法,刚第一步介绍的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持续消毒,将需要的用量和清水搅拌成糊状,然后装入容器中,将边缘或者底部弄一个开口,将线缠住,放到水中,使消毒液一点一点的深入到水中。
6、注意事项
在使用含有氯的消毒pin品时要注意以下事项,因为他们具有脱色作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不要弄到衣服上,他们含有刺激性味道,所以在使用时,要带好口罩、眼睛,以免刺激到眼睛等脸部五官,具有腐蚀性,不要和铁的器具放在一起,不能让小孩碰到,万一喝了,
会烧伤肠道。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李俊设
1. 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
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后(如澄清效果不佳,可使用明矾进行混凝沉淀和滤沙过滤)再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精片或泡腾片。
使用方法为每担水(50 公斤)加漂精片1 片或泡腾片半片~1 片(视含有效氯浓度决定)。
先将漂精片或泡腾片放入碗中压碎,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分钟后测余氯不低于0.3mg/L 即可使用。
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
同时应注意:漂精片和泡腾片易吸水潮解,应保存于密封塑料袋或玻璃瓶中。
缸(桶)要经常清洗。
2. 井水的消毒处理
方法是:先将井水掏干(若井水中查出致病菌,应先消毒后再掏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漂白粉溶液(漂精减半)清洗后,再按加氯量10~15mg/L 投加漂白粉(或漂精片)即每吨水加40 克干漂白粉计,等待3~5 小时后把井水打完,待再来水即可消毒取用,必要时经细菌学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可分为烧开、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臭氧消毒等多种方式。
以下分别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烧开消毒烧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
将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水沸腾后再持续煮沸数分钟即可。
这种消毒方法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消毒手段。
二、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是一种无化学污染的消毒方法。
通过紫外线照射,可以直接破坏水中微生物的DNA,从而杀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这种方法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确保水质透明,否则光线无法透过水层达到消毒效果。
三、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等,这些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但是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用量,避免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四、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高效杀菌消毒的作用。
臭氧消毒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杀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质,改善水体气味和口感。
臭氧消毒的操作流程简单,但是需要配备专业的臭氧发生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五、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压力驱动水透过微孔膜,将水中的杂质、微生物等截留在膜外,从而达到消毒净化的效果。
超滤技术操作简单,对水质要求较低,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烧开、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臭氧消毒和超滤技术等。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同时在使用消毒方法时,也要注意对水质进行检测,避免二次污染,保证消毒效果。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家中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主要有烧开、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消毒。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三种消毒方法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烧开消毒:烧开消毒是一种古老有效的方法。
将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水沸腾后再持续煮沸数分钟即可杀灭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饮用水消毒流程
饮用水消毒流程饮用水消毒可是个超重要的事儿呢,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呀。
一、为啥要消毒饮用水。
咱们喝的水,来源可复杂啦。
可能是河水、湖水,也可能是地下水。
这些水里呀,有好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生物,像细菌呀、病毒呀,还有些小虫子呢。
要是不消毒就喝进肚子里,那可就容易生病啦。
比如说拉肚子、肚子疼之类的,可难受了。
所以呀,消毒就是要把这些坏东西都消灭掉,让我们能安心喝水。
二、常见的消毒方法。
1. 煮沸消毒。
这是最最常见,也是咱们在家就能轻松做到的方法哦。
把水放在锅里,开火把水煮沸。
一般来说,水沸腾个几分钟就好啦。
这个时候呢,那些细菌和病毒就被高温杀死啦。
就像给那些小坏蛋来了一场超级热的桑拿,它们可受不了就一命呜呼了。
而且煮沸后的水喝起来还有种暖暖的感觉,冬天喝特别舒服呢。
2. 氯气消毒。
这是在自来水厂常用的方法。
氯气可是个很厉害的家伙哦。
自来水厂会把氯气通到水里,氯气会和水里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发生反应,把它们都消灭掉。
不过呢,氯气消毒后的水可能会有一点点味道,有点像游泳池里的那种味道。
但是大家不用担心,这个味道对我们的健康是没有危害的哦。
而且自来水厂在消毒的时候也是控制好氯气的量的,不会放太多啦。
3. 紫外线消毒。
这个方法就比较高科技啦。
用紫外线照射水,紫外线就像一把把小剑,把细菌和病毒的身体结构都破坏掉,让它们不能再兴风作浪。
这种消毒方法很环保呢,不会像氯气消毒那样可能会产生一些其他的物质。
不过紫外线消毒设备可能比较贵,所以一般在一些比较大的水处理厂或者对水质要求特别高的地方才会用。
三、消毒后的检测。
水消毒完了可不能就直接不管啦,还要检测呢。
检测人员会看看水里还有没有细菌、病毒这些坏东西。
他们会用很专业的仪器和方法,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检查一样仔细。
如果检测发现还有问题,那就要重新消毒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啦。
只有检测合格的水才能送到我们的家里,让我们放心地喝。
饮用水消毒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的过程呢。
那些在自来水厂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就像水的守护者一样,认真地做好每一个消毒环节,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喝到干净、健康的水。
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分析
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分析【摘要】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和城市饮用水处理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原理,深入分析了其优势和应用案例,同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我们总结了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的潜力与挑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分析,原理分析,优势,应用案例,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分析,潜力,挑战,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传统的水处理方式中常常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化学物质残留难题以及耗能高成本等。
在这种背景下,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方法。
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利用紫外线照射水中的微生物,通过破坏其细胞核酸结构来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相比传统的化学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技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操作简单,且对水质无任何影响。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用水需求的增加,紫外线消毒技术在饮用水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从城市自来水厂到乡村小型水处理设备,都可以见到紫外线消毒技术的身影。
其高效、环保的特性使得其在水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紫外线消毒技术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设备性能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智能化,降低了使用成本,改善了消毒效果,进一步推动了该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在未来,随着人们对安全饮用水需求的不断提升,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必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保障人们健康饮用水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1.2 研究意义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消毒技术一、饮用水消毒的重要性“凡味之本,水为最始”。
科学研究证明,一切事物的起源都是从水开始的,水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物质,可以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存在。
在城镇建设发展中,给水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城镇给水系统来说,生活饮用水的供应量、供水水质是衡量一个水厂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是最基本的水处理工艺,它是保证用户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机构指出,人类约有80%的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其中60%以上的疾病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的,80%的人类疾病与50%的儿童死亡率与饮用水的水质有关,平均每年约有2.5亿人因饮用不洁净的水而发生疾病。
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无法根除水媒传染病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不能得到洁净的饮用水,人类要把平均高达1/10可用于生产的时间消耗在与水有关的疾病上。
历史上因水质问题对人类造成过许多危害。
1854年间英国伦敦遭受霍乱菌的袭击,John Snow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确认了水媒疾病的严重性和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但是直到1880~1885年间,Louis Pasteur确立了疾病的细菌理论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水是消化道致病的重要媒介。
2004年阿根廷罗哈斯市由于自来水系统维护不力,3/4的投药设备发生故障,没有消毒,城市管网系统缺乏维护,蓄水池及二次水池没有清洗消毒,造成痢疾杆菌通过自来水管道传播蔓延,导致该市 2.3万人中有近3000人感染了志贺细菌性痢疾。
今年4月,贵州的“竹园”桶装水也由于消毒出现问题,导致了多家单位人员感染甲肝。
二、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控制指标1、水中的病原体及其传播1)水中的病原体能感染人类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真菌等五类,其中一些需要水生的宿主来完成其生命周期,另一些是以水为媒介来感染人类。
细菌的尺寸一般为0.2~80微米的范围,通常病原细菌要小些,一般不超过5微米。
一般细菌的等电点大都以PH3.0~3.5左右,所以在常见的PH 值范围6.5~8.5内,水中的大多数细菌是带负电的。
这个性质使得带负电的消毒剂分子不易接近细菌,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但是由于细菌是带负电,因此能在水处理的混合沉淀工艺中被部份去除。
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细菌主要有杆菌、弧菌、钩端螺旋体及其它病菌等。
对人类致病的原生动物主要有各种溶组织变形虫、贾第虫、隐孢子虫等。
其虫体和卵囊的大小在0.75~21微米的范围内。
常见的危害人类的寄生虫有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丝虫,以及肺吸虫、血吸虫、麦地那龙线虫等。
病毒的体积要比细菌小得多,大小范围约为0.02~0.45微米。
病毒外部有蛋白质外壳保护内部的核酸,消毒剂必须进入外壳破坏核酸才能将病毒杀死。
水可传播病人的排泄物中的上百种病毒。
水中寄生性真菌一般并不通过水感染人类,但一些真菌可通过公共浴场和泳池形成皮肤交叉感染,如霉菌等。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被某种消毒工艺杀死以后,一般其分解产物可能仍在水中,这些分解产物对水的大多数用途没有影响,但如将含有这种产物的水作为医用注射稀释液时,会引起实验动物或人类的体温升高,因此这种产物被称作“热原质”,有的消毒工艺(如膜过滤法)可以去除这种热原质。
2)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病原体的存活需要一定的温度等条件,在进入水体后,由于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会逐渐死亡(所以水窖对水的长时间贮存也具有消毒作用),但它们仍能在水中存活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仍然有感染力。
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期间以人类直接接触和被宠物、鼠类等动物接触间接感染人类的方式传播疾病。
2、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生物控制指标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有很多种,这些微生物的浓度很低,测定手续复杂费时,工作人员还有被感染传播的危险,因此在实际水质检验中常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示生物指标来衡量饮用水的消毒效果。
常用的指示微生物有总大肠菌群、粪大肠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一般对人体无害,只是在病原体存在的地方也存在,数量大于病原体的数量,并且对水处理消毒的耐受性比病原体强,检验也方便快捷。
如果取水水源中没有检测到这些指示微生物,可以理解为水源没有受到粪便病原体污染。
但是,在饮用水消毒中,由于消毒灭活各类微生物要求的消毒剂浓度值以及杀灭作用时间不同,病原体的生存规律也和大肠菌不是完全相同,因此大肠菌作为饮用水生物安全性的控制指标实际上并不全面,因此在饮用水水质分析中通常是用浑浊度、PH值、消毒剂接触时间及剩余浓度等指标与指示微生物检验结果综合作出判断。
在我国2006年新颁的《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饮用水消毒后的微生物控制指标为:浊度≤1NTU;接触30分钟后,氯消毒余氯≥0.3mg/L,二氧化氯余氯≥0.1mg/L;细菌≤100cfu/100ml(国家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中规定细菌≤80cfu/100ml);总大肠菌群(MPN/100ml)不得含有。
三、饮用水消毒技术发展历史历史研究表明,埃及人首先采用明矾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估计在文明开始的时候,人们就将水煮沸后饮用。
一份4000年前的古印度文指示人们在饮用不干净的水之前应煮沸,在日光下暴晒,将一块灼热的铜在水中浸泡数次,并用土制容器过滤和冷却。
在十八世纪80年代中期细菌致病理论建立之前,人们认为臭味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并据此假设发展水和污水消毒的实践。
十九世纪开始,人类主动利用氯系化合物等化学药剂消毒杀菌,1820漂白粉的被发明后,应用到饮用水的消毒和创伤感染治疗上,效果良好,是化学消毒杀菌法的第一个里程碑。
此后人们在饮用水消毒剂方面又开发了第二代消毒剂二氯异氰脲酸(其钠盐即二氯异氰脲酸钠又称为优氯净)和第三代消毒剂三氯异氰脲酸(又称为强氯精),它们目前仅用于小规模的消毒。
华宁县自来水厂现在使用的二氧化氯被称作第四代杀菌消毒剂。
1)氯消毒一开始氯是作为水的除臭剂而不是消毒剂使用的。
据记载约1835年有建议在沼泽水中加氯使之适口。
1897年英国在伤寒流行之后使用漂白液对管网水进行消毒。
将氯作为水常规处理工序,一般认为是从1902年开始的,比利时的Maurice Duyk在滤前使用氯化石灰和高氯酸铁,应用于Middlelkerke城的供水。
1914年预氯化工艺被引进美国,作为助凝措施和消毒,1940年进行了折点加氯实验。
2)臭氧消毒最早的臭氧饮用水处理是从19世纪末在德国、荷兰和法国开始的。
中国在解放前曾使用过一台德国的制的臭氧发生器进行少量的饮用水处理,1964年开始研究臭氧发生器,1969年开始应用于实践。
3)二氯化氯消毒1900年就有人尝试用二氧化氯消毒,1944年在尼亚加拉瀑布水厂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以控制酚味和臭味。
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二氧化氯逐渐在饮用水消毒领域得到应用。
1970年二氧化氯被广泛接受为饮用水消毒剂,欧美数百家水厂都相继开始用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
中国国内是在近几年开始试行二氧化氯或二氧化氯—氯气混合消毒,取得了显著效果。
4)碘消毒碘酊消毒是在1915年提出的,1945年生产出稳定的碘片,每升水加1~2片,10min后能杀死肠道细菌、阿米巴孢囊和血吸虫尾蚴,该碘片1950年被美国军队采用。
5)紫外线消毒1909-1910年,紫外线消毒设备在法国马赛水厂实验性应用成功,规模为25M3/h,至今在欧洲采用紫外线消毒的饮用水处理厂已超过2000多座。
由于人们发现紫外线在控制病原虫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紫外线消毒下逐渐成为净水处理中的重要手段。
四、饮用水消毒效率及其影响因素1、消毒效率的影响因素1)目标生物的种类、浓集程度、分布和在水中的聚集状态2)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反应产物的性质和接触时间3)被消毒水的性质4)混合情况5)水的温度2、消毒剂的作用方式1)消毒剂的主要作用机理①破坏细胞壁②改变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渗透性能③改变细胞原生质的性质④破坏细胞生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2)消毒剂的作用过程对于常用的消毒剂而言,消毒机理至少涉及两个阶段:一是消毒剂通过细胞壁侵入细胞;二是消毒剂与细胞内部的酶反应。
由于细胞壁一般带负电,因此中性分子的消毒剂比带负电的消毒剂更为有效。
3、消毒方法的选择1)消毒效果2)消毒剂的价格3)消毒剂应用的健康考虑4)消毒反应产物的性质和后果5)药剂发挥作用的稳定性6)可监测性7)消毒作用的灵敏性和作用范围8)消毒剂性质的可操作性五、饮用水物理消毒技术1、物理消毒技术概述物理消毒法一般是采用某种物理效应,如起声波、电场、磁场、辐射、热效应等作用干扰或破坏微生物的生命过程,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加热、辐射、过滤、电场处理、磁场处理、超声波处理等。
加热是最古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之一,加热杀菌的机理通常认为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有机物(包括酶)的凝集变性,使对生物生命过程很关键的细胞器功能失效。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种。
非电离辐射不能使空气介质电离,它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
其中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加热杀菌。
电离辐射能使射线穿过的空气介质电离,它包括高能量的X射线、r射线和电子流(阴极射线)。
过滤也属于物理消毒的范畴,在水处理的历史上,曾经有采用慢滤池供水的水厂限制了霍乱和伤寒蔓延流行的事例,通常认为当出水浊度在0.1NTU时病原菌的去除率在99.99%。
过滤有深层过滤、生物膜过滤和膜过滤等。
2、紫外线消毒技术1)紫外线的性质及产生日光照射是天然的消毒方法之一,人类在晾晒食物和物品的时候注意到日光有杀菌、除臭和漂白的作用,但很久以后才将这些效果归功于紫外线。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在100~400纳米范围内的不可见光,通常波长低于200纳米的紫外线能有效地生成臭氧;200~280纳米的范围是杀菌的波段。
最常见的紫外线源由水银蒸汽电弧灯产生,用石英玻璃或对紫外线透明的材料制造外壳。
一般在消毒实践中采用的是200~275纳米波段的紫外线。
2)紫外线杀菌原理紫外线在波长为240~280nm的范围内最具有杀菌效能,尤其在波长253.7nm杀菌能力最强。
此波段与微生物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紫外线吸收和光化学敏感性范围重合,通常认为紫外线能改变和破坏核蛋白质(DNA 和RNA),导致核酸结构突变,改变了细胞的遗传转录特性,使生物体丧失蛋白质的合成和繁殖能力,其它的的蛋白质吸收(苯基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中的芳香环的吸收峰约为280nm)也对紫外线的杀菌过程发挥作用。
DNA核酸的相对分子量约为107,是微生物的信息复制中心。
核酸中诸如胸腺嘧(mì)啶(dìng)等成份能确定分子中化学反应的位置。
胸腺嘧啶会吸收光子并由此在DNA编码系统中引入错误。
因此在吸收紫外线辐射后,紫外线的能量会激发细胞的分子,产生细胞分子结构的变化,使下述的各种过程(都可能?)发生:对胸腺嘧啶或胞核嘧啶进行水解;产生胸腺嘧啶二聚物,导致DNA链内环丁烷的生成;在DNA链之间生成环丁烷二聚物;产生二聚物,生成特殊结构,如在嘧啶基上生成所谓“孢光产物”;在蛋白质和DNA之间生成交联键;破坏DNA分子基本结构中的磷酸键;不可逆的破坏氢键;在光催化作用下微生物细胞膜的不饱和磷酯发生过氧化,导致细胞膜到渗透性改变,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瘫痪;细胞内酶的作用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