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交往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中,中学阶段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最为关键,最为躁动不安的时期,也是各种心理负担最为沉重的时期。因为摆在中学生面前需要面对的,如学习、交往、性发育和性成熟、升学、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以及社会转型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冲击与考验,都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就中学生而言,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有两个:即学习与人际交往。

学习与人际交往是每个中学生必须面对,根本无法逃避的问题,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没有交往,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西方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来自社交和处世。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成功学》中回忆到:他在18岁时有幸采访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演说家、人际关系学家、钢铁大王卡耐基……卡耐基发现希尔身上的创造性,并征求

..希尔是否愿意从事对美国成功人士的研究。

经过20年的不断努力,对包括福特、罗斯福、洛克菲勒、爱迪生等著名人士在内的500多位成功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为:成功=人际关系(75%)+业务能力(20%)+机遇(5%)。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更能助人走向成功。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存,他需要社会。”因此,我们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塑造自己,主动与别人沟通,学会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其实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动机

1、人际关系——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①个体与个体: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其中师生关系对学生影响最大。

学生与学生关系:交往什么样的朋友会影响一生。

学生与教师关系:教育力=人格魅力×业务能力(即Y=KX)

学生与家长关系:孩子是反映家长的一面镜子。包括家长的品质、性格、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教养方式等。

②个体与群体:学生所在学校、班级、家庭,其中是否爱班级对学生影响最大。

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什么样的学校,就塑造什么样的班级;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

③群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共存、竞争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制约的、相互影响的。群体之间的差异,实质上是领导者认知结构的差异。

领导者如何看待群体之间的关系及竞争,直接影响着群体及个体的发展。

2、交往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们参与交往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受多种条件制约和影响等复杂心理因素构成的。

人的一切交往活动都是由一定的交往动机所引起的。

中学生交往动机来源于两大方面:

①内部动力:包括需要、兴趣、信念、志向、抱负、价值观等等。

②外部动力:家庭、亲友、老师、同学的期待,必须履行的职责,监督,检查及竞赛等等。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联系的,外部动力则起鞭策作用。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和抱负水平则是影响中学生交往的动机,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而且起着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对人情绪的影响。

①良好的人际关系:

a、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有利于健康情绪的发展……

b、“量”好的人际关系较好,像尺子丈量一样,不近也不远,距离产生美。不

交往可以随时离开,想深入交往可以马上接近,富有弹性。

C、过密交往,会影响你发展的空间,过疏交往会使人孤独,失落感增加,个人

潜能难以发挥。

②和谐的人际关系:

a、和谐关系:即“和”有饭同吃,“谐”有话同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b、协调人际关系:即“协”十分努力去办,“调”说话尽可能照顾周全,即协调能力。

c、换位思考:发展人际关系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总而言之,学会看谁都舒服,

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d、学会赞美对方:你给对方一个赞美与鼓励,对方会给你一个甜甜的微笑;你

给对方一个微笑,对方会还你一个灿烂的天空。

我赞美敌人,敌人于是成为朋友;我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为手足。我要常想理由赞美别人,绝不搬弄是非,道人长短。想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羊皮卷》

e、坚持原则,灵活多变:灵魂流浪,精神漂泊,浮躁会成多发病。坚持做人原

则,守住灵魂家园,学会与各种品位的人相处。

f、体谅别人,反思自我:

与人相处,不要对别人有过高要求,这样会使自己失望;与人相处,关系不和谐,首先反思的是自我,而不是对方。

g、“自我交往”即自已与自已的关系:世界上没有第三个人能捆住自己的精神,

因此要学会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

③不良的人际关系:

a、使人紧张,压抑,焦虑、抑郁、损害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b、不良的人际关系是阻止人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c、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人生的意义淡然乏味。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动机的特点

中学生人际交往是中学生基本的社会性需要,进入中学后与小学时代的交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交往的实质上看,既有情感定向性,又有目的定向性。

首先,强烈的交往需要和渴望独立的心理是中学生交往的最显著的特点。

幼儿交往——由家长陪着——缺乏独立性,依赖性较强。

小学交往——打招呼,不用家长陪——既想独立,又有依赖。

中学交往——不打招呼,更不用家长陪——摆脱依赖性,独立性较强。

客观上:

①告别小学时代,由于知识的增长,原来的教育关系和教育力量已起不

到直接的作用。②教师、家长已失去往日的“威严”,不再是“正确”的代名词。

③小学时代交友情感性明显,中学生交往目的更突出些。

④新的伙伴,新的集体,新教师,需要建立新的交往模式。

主观上:

①告别童年时期,步入青春期,进入第二反抗期,父母进入更年期。

②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并逐渐加强。随之而来的进入更年期的父母自我意识也较强。“两强”相遇“麻烦”多多。

其次,中学生交往既想采取自主独立的行为倾向,另一方面,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