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地聚合原理
乙烯法pvc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乙烯法pvc用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乙烯法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塑料材料,它通过乙烯单体的聚合反应得到。
PVC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许多不同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乙烯法PVC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成本低廉,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工程塑料之一。
乙烯法PVC的生产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乙烯单体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
通过控制聚合反应的条件,可以调节PVC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乙烯法PVC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PVC的生产更加高效,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生产出不同性能的产品。
乙烯法PVC具有一系列出色的物理性质,包括高强度、耐热性、耐化学品侵蚀性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等。
这些物理性质使得乙烯法PVC在建筑、汽车、电子、医疗和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乙烯法PVC广泛用于管道、地板、窗框、壁纸等建筑材料的制造。
其耐腐蚀性和易加工性使得PVC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替代材料,取代了传统的金属材料,并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在汽车工业中,乙烯法PVC常被用于制造汽车内饰件、密封件和电线保护套等。
它的热稳定性和耐用性使得PVC能够在汽车的恶劣环境条件下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电子领域,乙烯法PVC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的绝缘层、电子元件的外壳和绝缘套等。
它的电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使得PVC成为电子产品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此外,乙烯法PVC还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输血管道和食品包装等领域。
PVC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医疗领域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然而,乙烯法PVC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加工和回收过程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引入到PVC的生产和处理中,以提高其环境友好性。
综上所述,乙烯法PVC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工程塑料,在建筑、汽车、电子和医疗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乙烯法PVC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并且逐渐取得更加环境友好的生产和处理方式。
pvc 原理

pvc 原理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和日常用品等领域。
其原理基于聚合反应,下面将详细介绍PVC的制备过程以及相关原理。
PVC的制备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氯乙烯生成和聚合反应。
首先,通过氯化工艺制备氯乙烯(C2H3Cl),这是PVC的基础单体。
氯化工艺通常使用氯化氢气和乙烯反应,生成氯乙烯。
氯乙烯生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聚合反应,构成高分子量的PVC。
聚合反应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其中,自由基聚合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自由基聚合是通过引入自由基引发剂来触发聚合反应。
自由基引发剂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自由基,然后与氯乙烯发生反应,并将其连接成高分子链。
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反应速度快,反应活性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备大量的PVC。
另一种聚合方法是阴离子聚合,它通过向氯乙烯中加入阴离子引发剂来触发聚合反应。
阴离子引发剂与氯乙烯反应生成阴离子,在此基础上进行链延长,形成高分子PVC。
相较于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速度较慢,但在制备特定性能要求的PVC时具有一定优势。
无论是自由基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制备出的PVC都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增塑剂和稳定剂来改善其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增塑剂可以提高PVC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稳定剂可以提高PVC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PVC的制备原理主要包括氯乙烯生成和聚合反应两个步骤。
聚合反应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两种方法进行。
通过控制聚合条件以及添加增塑剂和稳定剂,可以制备出满足不同要求的PVC产品。
氯乙烯本体聚合制备聚氯乙烯的合成工艺

3.5 氯乙烯本体聚合制备聚氯乙烯的合成工艺3.5.1 概述氯乙烯聚合为聚氯乙烯的反应属于自由基连锁机理。
由于生成的聚氯乙烯不能溶于单体氯乙烯而沉淀析出,氯乙烯的本体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
生成的聚氯乙烯产品为具有不同孔隙率的粉状固体。
世界上大规模生产PVC的方法有三种,悬浮聚合法占75%,乳液聚合法占15%,本体聚合法占10%。
我国悬浮聚合法占94%,其余为乳液聚合法。
本体聚合法仅在个别厂家计划生产。
氯乙烯本体聚合的优点有聚合体系无需介质水,免去干燥工序;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产品热稳定性、透明性均优于悬浮聚合产品;产品吸收增塑剂速度快,成型加工流动性好。
但是氯乙烯本体聚合工艺也有一些缺点:聚合釜溶剂较小,目前最大为 50 M3 ,而悬浮聚合釜溶剂为 230 M3 ,产能有限;聚合工艺技术没有悬浮法成熟,本体聚合方法正处于发展之中。
表3-5-1本体聚合和悬浮聚合本体法生产的聚氯乙烯产品主要用途:管材管件、建筑及装饰材料、包装材料及薄膜、电子电器及电线电缆、交通运输材料、医用器材及制品等。
3.5.2 聚合体系各组分及其作用一、单体氯乙烯氯乙烯的沸点为-14℃,加压或冷却可液化,工业上贮运为液态;氯乙烯作为vc本体聚合的主要原料,对其纯度的要求相当高,一般大于99.9%,微量的杂质的存在对聚合过程和产品树脂的颗粒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氯乙烯有较强的致肝癌毒性,树脂中残留单体应5ppm 以下。
存放氯乙烯液体的贮槽装料系数不得超过85%。
二、引发剂氯乙烯本体聚合所用的引发剂多为有机过氧化物,一般为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PDEH或EHP)、过氧化乙酰基环己烷磺酰(ACSP)、过氧化十二酰(LPO)和丁基过氧化酸酯(TBPND)等,也可用将两种以上引发剂复合使用。
三、添加剂为了提高产品性能、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在聚合过程中需加入少量添加剂。
一般为有机或无机化学品。
①增稠剂一般是巴豆酸,乙酸乙基酯共聚物等,用来调节产品的黏度、孔隙度和疏松度,以便于提高初级粒子的粘度使之在凝聚过程中生成更为紧密的树脂颗粒。
聚氯乙烯合成原理

聚氯乙烯合成原理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常见的人造塑料材料,其合成原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原料制备
聚氯乙烯的合成需要以氯乙烯(VC)为原料,而氯乙烯的生产则通常采用乙烯氯化法。
首先,乙烯在催化剂(如三氯化铁)存在下进行氯化反应,生成二氯乙烷(DC)和少量三氯乙烷(TC)。
然后,二氯乙烷在热裂解反应中转化为氯乙烯(VC)和氢气。
2. 聚合反应
聚氯乙烯的聚合反应通常采用自由基聚合机理,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产生自由基并进而引发单体聚合。
具体聚合方法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等。
3. 产物分离
聚氯乙烯合成后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以去除其中的未反应单体、催化剂和助剂等杂质。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汽提法和醇洗法。
汽提法是通过在减压条件下将聚氯乙烯树脂中的低分子物质蒸馏出来,醇洗法则是用醇类溶剂对聚氯乙烯树脂进行洗涤,以去除其中的低分子物质。
pvc聚合反应热

pvc聚合反应热
PVC聚合反应是由氯乙烯(VC)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聚氯
乙烯(PVC)聚合物的过程,是一种放热反应。
PVC聚合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n(CH2=CHCl) → -(-CH2-CHCl-)n-
在聚合反应中,VC单体中的碳-氯键断裂,与其他VC单体或
聚合物链上的自由基发生反应,形成聚合物链。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导致反应温度升高。
聚合反应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聚合物热分解或产生不理想的聚合产物。
PVC聚合反应通常在高压下进行,可以使用过氧化物、过硫
酸盐等引发剂来加速反应速率。
反应温度一般在50-70℃之间,高温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也会增加热能的积累。
PVC聚合反应热除了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到反应体
系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
例如,常用的共聚单体如丙烯酸酯类、丙烯腈等会改变反应热。
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下,PVC 聚合反应热可以有所差异。
总体而言,PVC聚合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需要控制反应温
度和其他反应条件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pvc生产原理

pvc生产原理
PVC(聚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塑料,其生产原理是通过聚合反应将氯乙烯(VC)单体分子连接成长链聚合物。
以下是PVC的生产过程:
1. 氯乙烯制备:氯乙烯是从石油基础化工产品经过裂解或氯化生产的。
主要方法有乙炔法、乙烷氯化法和氯化乙炔法。
其中乙炔法是常用的制备氯乙烯的方法。
2. 聚合反应:将氯乙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同时加入过氧化物类或乙酰过氧乙酸类的引发剂,引发剂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与氯乙烯发生链引发反应,将氯乙烯单体分子连接起来形成线性聚合物。
3. PVC颗粒化:聚合反应后的PVC以悬浮液的形式存在于反应体系中。
通过加入棕榈油、硬脂酸等表面活性剂,使聚合物颗粒分散均匀,避免颗粒间的聚集。
4. 脱水和干燥:将悬浮液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去除大部分的反应剩余物和溶剂。
然后将湿润的PVC颗粒置于干燥室中进行烘干,以去除残余的溶剂和水分。
5. 熔融加工:将烘干后的PVC颗粒通过塑料挤出机或注塑机进行熔融加工,使其变为可塑性良好的热塑性塑料。
在熔融状态下,可以通过挤出或注塑成型,制备出各种形状的PVC制品。
PVC生产的关键在于聚合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化学添加剂的选择和控制,可以获得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PVC产品。
聚氯乙烯讲解

聚氯乙烯讲解什么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塑料,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得到。
聚氯乙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因其良好的物理性质和低成本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塑料之一。
聚氯乙烯的制备过程聚氯乙烯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氯乙烯制备: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通常通过乙烯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得。
2.聚合反应:将氯乙烯单体加入聚合反应釜中,加入聚合催化剂,并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可分为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两种方式。
3.稳定处理:聚氯乙烯的分子链容易发生断裂,稳定处理可以有效增加聚氯乙烯的耐热性和耐候性。
4.冷却和颗粒化:将聚合得到的聚氯乙烯糊料冷却并颗粒化,制得聚氯乙烯颗粒。
5.制品加工:聚氯乙烯颗粒可以通过挤出、注塑、吹塑等加工方法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聚氯乙烯的特性和优点聚氯乙烯具有以下特性和优点:•耐腐蚀性:聚氯乙烯对酸、碱、盐等多种化学物质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制作耐腐蚀设备和管道。
•耐热性:聚氯乙烯的耐热性较差,熔点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热稳定剂来改善其耐热性。
•电气绝缘性:聚氯乙烯是一种优良的电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电器配件等领域。
•可塑性: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软化后塑形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低成本:聚氯乙烯的原料可广泛获取,制备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塑料材料。
聚氯乙烯的应用领域聚氯乙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建筑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线管、地板、窗框、隔墙板等建筑材料。
2.医疗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输液管、医疗器械、医用手套等医疗器械和用品。
3.包装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塑料袋、瓶盖、塑料膜等各种包装材料。
4.汽车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汽车内饰件、导向管、电线套管等汽车零部件。
5.电子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电线电缆、插座、开关等电子元器件和配件。
6.农业行业:聚氯乙烯可以制作农膜、灌溉管道等农业用品。
聚氯乙烯是什么

聚氯乙烯是什么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是一种常见的合成塑料。
它由乙烯(ethylene)与氯气(chlorine)反应得来,属于热塑性塑料。
聚氯乙烯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建筑、医疗、汽车、电子等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聚氯乙烯的性质、制造过程以及应用领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聚氯乙烯的基本性质。
聚氯乙烯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的固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它是一种无味无臭的塑料,在室温下是不溶于水的。
聚氯乙烯可以通过添加剂的调整来改变其性质,例如增塑剂可以使其更柔软,而稳定剂可以提高其耐热性。
聚氯乙烯的密度通常在1.38至1.58 g/cm³之间,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制造不同硬度和强度的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的制造过程相对简单,它可以通过聚合反应获得。
聚合反应是将乙烯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
首先,乙烯分子中的双键被氯气中的氯原子取代,形成单体单元。
然后,这些单体单元在聚合催化剂的作用下连续连接在一起,形成高分子量的聚氯乙烯。
这种聚合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例如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等。
由于聚氯乙烯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使得它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聚氯乙烯在建筑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它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建筑材料,如窗框、地板、壁板等。
聚氯乙烯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可以很好地抵抗污染物和化学物质的侵蚀,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场所。
此外,在医疗领域,聚氯乙烯也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医疗器械、输液管等。
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耐高温性,非常适合医疗器械的使用。
在电子领域,聚氯乙烯也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及绝缘材料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应用领域,聚氯乙烯还可以用于制造水槽、家具、玩具、衣物等。
它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塑性,可以通过注塑、挤出、吹塑等加工方法制造各种形状和尺寸的产品。
聚氯乙烯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大量的日常用品的制造。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中乳液种子聚合的生产成本分析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中乳液种子聚合的生产成本分析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广泛用于建筑、汽车、电器等领域。
在PVC的生产工艺中,乳液种子聚合是一项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对乳液种子聚合在PVC生产中的生产成本进行分析。
1. 乳液种子聚合的基本原理乳液种子聚合是将氯乙烯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等原料加入反应釜中,通过搅拌控制温度和压力条件,使氯乙烯单体在乳液中发生聚合反应。
这个过程中,乳液中的乳化剂起到了稳定乳液并促进聚合反应的作用,而引发剂则引发了聚合反应的进行。
2. 生产成本的组成在乳液种子聚合的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人力成本以及其他杂费等。
2.1 原料成本原料成本主要包括氯乙烯单体、乳化剂、引发剂等的采购成本。
氯乙烯单体是PVC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价格会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乳化剂和引发剂的选择与用量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
2.2 能源成本乳液种子聚合过程中需要提供搅拌、加热等能源,在成本上主要体现为电力费用和燃料费用。
稳定的供电和合理的能源消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2.3 设备折旧费用乳液种子聚合需要使用反应釜等设备,这些设备需要计算折旧费用。
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保养费用等都会对折旧费用产生影响。
2.4 人力成本乳液种子聚合过程需要操作和监控设备,以及进行实验室的质量检测等工作,因此需要考虑人力成本。
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培训费用都会对成本产生影响。
2.5 其他杂费包括工厂的租金、材料的储存费用、废料处理费用等其他杂项费用也需要纳入成本考虑范围内。
3. 生产成本降低措施为了降低乳液种子聚合的生产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3.1 原料优化选择合适的氯乙烯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通过优化配比和用量来降低成本。
同时,与供应商进行合作,争取价格优惠。
3.2 省能减排采用节能设备,优化工艺参数,如控制温度、压力等,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聚氯乙烯的聚合原理

聚氯乙烯的聚合一、聚氯乙烯悬浮聚合原理聚氯乙烯工业化生产方法有四种:悬浮法、乳液法、本体法、微悬浮法。
悬浮聚合: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把单体分散成无数的小液珠悬浮于水中由油溶性引起剂引起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溶有引起剂的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进行自由基聚合的方法称为悬浮聚合法。
整体看水为连续相,单体为分散相。
聚合在每一个小液滴内进行,反应机理与本体聚合相同,可看做小液珠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体系普通由单体、引起剂、水,分散剂四个基本组分组成。
悬浮聚合体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需借搅拌和分散剂维持稳定。
在搅拌剪切作用下,溶有引起剂的单体分散成小液滴,悬浮于水中引起聚合。
不溶于水的单体在强力搅拌作用下,被粉碎分散成小液滴,它是不稳定的,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散的液滴又可能凝结成块,为防止粘结,体系中必须加入分散剂。
悬浮聚合产物的颗粒粒径普通在0.05~0.2mm。
其形状、大小随搅拌强度和分散剂的性质而定。
悬浮聚合法的典型生产工艺过程是将单体、水、引起剂、分散剂等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并采取适当的手段使之保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离心脱水、干燥得产品。
悬浮聚合所使用的单体或者单体混合物应为液体,要求单体纯度≥99.9%。
表1.氯乙烯单体的指标,% 水,ppm 铁,ppm 乙醛,ppm 低沸物,ppm 高沸物,ppm 纯度≥99.9 ≤300 ≤5≤10≤10≤500在工业生产中,引起剂、份子量调节剂分别加入到反应釜中。
引起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1% ~ 1%。
悬浮聚合目前大都为自由基聚合,但在工业上应用很广。
如聚氯乙烯的生产75%采用悬浮聚合过程,聚合釜也渐趋大型化;聚苯乙烯及苯乙烯共聚物主要也采用悬浮聚合法生产;其他还有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酯类、氟树脂等。
聚合在带有夹套的搪瓷釜或者不锈钢釜内进行,间歇操作。
大型釜除依靠夹套传热外,还配有内冷管或者(和)釜顶冷凝器,并设法提高传热系数。
聚氯乙烯合成反应式

聚氯乙烯合成反应式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塑料,其合成反应式是:CH2=CHCl + nCl2 → (CH2-CHCl)n + nHCl反应式中的CH2=CHCl表示氯乙烯单体,nCl2表示氯气,(CH2-CHCl)n表示聚合物,nHCl表示氢氯酸。
该反应式描述了氯乙烯单体与氯气在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的制备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聚合、稳定和加工。
聚合阶段是指将氯乙烯单体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稳定阶段是指在聚合过程中加入稳定剂,以防止聚合物降解。
加工阶段是指将聚合物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大小和厚度。
聚合反应是聚氯乙烯制备的关键步骤。
在聚合反应中,氯乙烯单体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催化剂通常采用过渡金属化合物,如二乙基铝氯、氯化铜等。
催化剂的作用是促进氯乙烯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使聚合反应更加迅速和高效。
聚合反应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
温度一般在50-70℃之间,压力为2-4 atm,反应时间为6-8小时。
反应结束后,聚合物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工艺步骤进行纯化和收集。
稳定剂是聚氯乙烯制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聚合物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降解,延长聚氯乙烯的使用寿命。
常用的稳定剂包括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锑化合物、有机铅化合物等。
这些稳定剂在聚合反应中添加,可以有效地防止聚合物的降解。
加工是指将聚合物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大小和厚度。
加工方式包括挤出、注塑、吹塑等。
挤出是将聚合物加热至熔融状态,再通过挤出机将其挤出成所需形状。
注塑是将熔融的聚合物注入模具中,经冷却后形成所需形状。
吹塑是将熔融的聚合物通过吹塑机吹塑成所需形状。
总的来说,聚氯乙烯的合成反应式是CH2=CHCl + nCl2 →(CH2-CHCl)n + nHCl。
聚合反应是制备聚氯乙烯的关键步骤,稳定剂可以防止聚合物降解,加工方式包括挤出、注塑、吹塑等。
从聚氯乙烯到高分子化学-聚氯乙烯工艺学——高分子化学精品文档

许多烯类单体在光的激发下,能形成自由基而 引发聚合,这称做光引发聚合
高能辐射引发聚合
2.4 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
2.4.1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自由基聚合是链式聚合 ,至少由三个基元 反应组成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还可能伴有链转移等反应
(1)链引发反应:包括两个反应
2. 3 引发剂和引发反应
2.3.1 2.3.2
2.3.3
引发剂的种类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1) 引发剂分解速率 (2) 引发剂效率 (3) 引发剂的选择
其他引发作用
2.3.1 引发剂和引发反应
氯乙烯单体聚合需要使用引发剂; 引发剂的特点:
引发剂分子含有弱键, 热分解产生两个初级自由基
偶合终止:聚合度为两个链自由基的单体单元数 之和。生成的大分子的两端即为引发剂残基。
歧化终止:聚合度为原链自由基中所含的单体单 元数,各自含有一个引发剂残基端基(一个是饱 和端基,另一个是不饱和端基。)
终止反应的方式取决于单体的结构和聚合温度。
(4)链转移反应
向单体转移 向溶剂(或分子量调节剂)转移 向引发剂转移 向大分子转移
引发剂热分解是一级反应
速率方程式
引发剂分解速率 mol/(L·s)
积分得
分解速率常 数 s-1
一定温度下,测定不同时间t下的[I] 值,以 ln([I] /[I]0)对 t 作图
引发剂半衰期-- t1/2
对于一级反应,常用半衰期来表征反 应速率大小
半衰期是指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 半时所需的时间 t1/2
实际测定的是转化率 随时间的变化
聚合物浓度随反 应时间的增加
pvc在过氧化物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式

pvc在过氧化物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式
解析:
在过氧化物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PVC(聚氯乙烯)的聚合反应式通常可以表示为:nC2H5Cl → (CH2-CHCl)n
其中,n表示聚合度,即PVC链节中氯乙烯单元的数目。
在聚合过程中,过氧化物引发剂首先分解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氯乙烯单体反应形成单体自由基。
然后,这些单体自由基相互结合形成聚合物链,并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增长,最终形成高分子量的PVC。
PVC曾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应用非常广泛。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世界上产量第三大的合成聚合物塑料(仅次于聚乙烯和聚丙烯),每年生产大约4000万吨PVC。
PVC是氯乙烯单体(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
需要注意的是,聚合反应的具体细节可能因不同的聚合条件和配方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的聚合反应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聚氯乙烯的合成

聚氯乙烯的合成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一种常见的合成塑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包装、交通等领域。
它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因此备受青睐。
本文将介绍聚氯乙烯的合成过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聚氯乙烯的合成主要通过聚合反应来实现。
首先,氯乙烯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氯化反应,生成氯乙烯单体。
随后,将氯乙烯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将其分子链连接起来形成聚合物,即聚氯乙烯。
在聚合反应中,通常会添加稳定剂、塑化剂等辅助剂,以调节聚合物的性能。
聚氯乙烯作为一种塑料材料,在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PVC管道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常用于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建设。
此外,PVC地板、窗框等建筑材料也被广泛采用,为建筑提供了美观、耐用的装饰材料。
在医疗领域,聚氯乙烯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PVC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用于制造输液管、矫形器等医疗器械。
此外,PVC材料还被用于制造医用包装袋、输液袋等耐用的医疗用品,为医疗行业提供了便利。
在包装领域,PVC材料的透明度高、柔韧性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日用品包装等领域。
PVC包装袋、包装盒等产品在保护产品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PVC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
如地铁车厢内饰、公交车座椅、交通标识等产品均采用PVC材料制造,为城市交通提供了舒适、安全的环境。
总的来说,聚氯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塑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聚氯乙烯的合成,可以制备出各种性能优良的PVC制品,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聚氯乙烯的合成及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聚氯乙烯生产中乳液种子聚合的反应机理探究

聚氯乙烯生产中乳液种子聚合的反应机理探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线电缆、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
在PVC的生产过程中,乳液种子聚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对乳液种子聚合的反应机理进行探究。
一、乳液种子聚合的概述乳液种子聚合是聚合物反应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两个主要的步骤:首先是乳化剂的添加和乳液的形成,随后是乳液中单体的聚合反应。
乳化剂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促进单体的稳定分散以及抑制聚合反应的作用。
二、乳液种子聚合的反应机理1. 乳化剂的作用乳化剂是乳液种子聚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表面张力,使单体分散在水相中形成细小的乳液粒子。
乳化剂还可以与单体形成胶束结构,包裹住单体分子,避免其相互结合。
常见的乳化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
2. 乳化过程乳化是乳液种子聚合中的关键步骤,乳化剂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乳化过程包括两个关键步骤:首先是乳化剂在水相中形成胶束结构,然后是将单体分散到胶束结构中。
这个过程涉及到乳化剂的浓度、水相的pH值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 聚合反应乳液中单体的聚合反应是乳液种子聚合的核心步骤。
在乳化过程中分散的单体与种子表面的活性中心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聚合反应的速率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乳液粒子大小以及乳化剂的类型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4. 乳液聚合的控制机制乳液种子聚合的反应机理主要有自由基聚合和离子聚合两种机制。
在大多数情况下,PVC的乳液种子聚合属于自由基聚合机制。
在这个机制下,单体通过与种子表面的活性中心发生反应,逐渐形成长链聚合物。
三、乳液种子聚合的应用与发展乳液种子聚合是PVC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够实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的制备,并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乳液种子聚合技术的发展使得PVC及其共聚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结论通过对聚氯乙烯生产中乳液种子聚合的反应机理进行探究,可以了解到乳化剂在乳液形成和单体聚合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中乳液种子聚合的工艺灵敏度分析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中乳液种子聚合的工艺灵敏度分析聚氯乙烯(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建材等各个领域。
在PVC的生产过程中,乳液种子聚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对乳液种子聚合的工艺灵敏度进行分析,以期优化PVC生产的工艺参数和提高生产效率。
一、乳液种子聚合的基本原理乳液种子聚合是一种将乳液粒子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
在PVC生产中,一般采用乳液法进行聚合。
其基本原理是将自由基引发剂加入乳液中,通过温控、搅拌等条件刺激引发剂产生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聚合形成PVC。
二、工艺参数对乳液种子聚合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影响乳液种子聚合的关键参数之一。
较高的温度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度,但若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乳液变稀或聚合剂的挥发,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PVC生产中,应选择适宜的温度范围,以保证乳液的稳定性和聚合的效率。
2. 配方比例乳液种子聚合的配方比例也是决定聚合效果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配方比例可以使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聚合活性,从而提高产物的质量。
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配方设计。
3.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是乳液种子聚合中的另一个关键参数。
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提高聚合反应的均匀性和速度,但若搅拌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泡沫的产生和乳液的泄漏。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确定合适的搅拌速度,以达到最佳的聚合效果。
三、工艺灵敏度分析方法1. 设计因素在进行工艺灵敏度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与乳液种子聚合相关的设计因素。
通常包括温度、配方比例、搅拌速度等参数。
在分析中,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设计因素的值,并观察其对聚合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各个因素的敏感度。
2. 响应值响应值是指工艺参数的变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乳液种子聚合中,响应值可以是产物的分子量、粒径、稳定性等。
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设置,观察这些响应值的变化,可以得出不同设计因素对聚合效果的敏感度。
3. 实验设计为了准确分析工艺灵敏度,可以采用正交设计等统计方法。
第15章 聚氯乙烯的聚合讲解

表4-3 PVC典型品种的性能
软质聚氯乙烯
通用型 电器用
密度(g/cm3)
1.2-1.6
硬质PVC 1.2-1.6
吸水性(浸24h)% 0.25
0.5-1
0.1-
拉伸强度(MPa) 10.5-21.1
10.5-21.1 45.7
断裂伸长率(%) 100-500
100-500 25
弯曲强度(MPa) ——
剂、水及乳化剂等组成
•PVC的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10% •溶液聚合: 很少 •悬浮聚合: ~80% •乳液聚合: ~10%
3.2 PVC本体聚合
按聚合物能否溶解于单体:
均相聚合:苯乙烯、MMA、乙酸乙烯酯等的 聚合物能溶于各自单体中,
非均相聚合:氯乙烯、丙烯腈、偏二氯乙烯 等的聚合物不溶于各自单体中。
及来说,增塑剂含量越多,拉伸强度、弹性模量较小,
而伸长率越大。
按增塑剂含量的多少,常将PVC塑烯塑料分为:
无增塑PVC, 增塑剂含量为0;
硬质PVC,
增塑剂含量小于10%;
半硬质PVC, 增塑剂含量为10-30%
软质PVC,
增塑剂含量为30-70%;
聚氯乙烯糊塑料,增塑剂含量为80%以上。
电性能
聚氯乙烯属于极性高聚物,对水等导电 物质亲和力较大,故电阻较非极性的聚烯烃要 小,但仍有较高的体积电阴和击穿电压。聚氯 乙烯的极性基团直接附着在主链上,在玻璃化 温度以下,偶极链段受到冻结构的主链原子的 限制,不能移动,因而并不产生偶极化作用, 可作室温的高频绝缘材料。聚氯乙烯的电学性 能见表4-3。
(2) 乳液聚合机理
聚合场所 成核机理 聚合过程
① 聚合场所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聚氯乙烯聚合原理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3
高聚物生产技术
3、引发剂
自由基型合成聚氯乙烯所用的引发剂 主
(AIBN)。 有机过氧化合物,例如,过氧化二苯甲
酰(BPO)。 无机过氧化合物,例如,过硫酸钾
(KSP)。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例如,过氧化氢
体系和过硫酸盐体系。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4
高聚物生产技术
二、聚乙烯聚合机理 1、聚合反应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链转移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5
高聚物生产技术
2、聚合机理 (1)链引发
①引发剂均裂,产生初级自由基。
②初级自由基与单体作用,生成单体 自由基。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6
高聚物生产技术
(2)链增长
链引发反应产生的单体自由基,可 与第二个单体发生加成反应,形成新的 自由基。这种加成反应可以反复多次一 直进行下去,形成新的链自由基。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7
高聚物生产技术
链增长过程中,链节的连接方式 有“头-尾相连”和“头-头相连” (或“尾-尾相连”)两种形式,一 般以“头-尾相连”结构为主。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8
高聚物生产技术
头尾相连的原因: (1)头-尾连接时,自由基上的独 电子与取代基构成共轭体系,使自由基 稳定;而头-头连接时无轭效应,自由 基不稳定。 (2)头-尾连接时,空间位阻要比 头-头方式结合时的小,故有利于头-尾 结合。
聚氯乙烯是无定型的线性聚合物,基 本无支链,连接排列规整。
聚氯乙烯生产技术
2
高聚物生产技术
2、自由基聚合
借助光、热、辐射、引发剂等的作用 ,使单体分子活化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中 心,自由基活性中心再与其他单体分子连 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氯乙烯的聚合在工业生产中,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分别加入到反应釜中。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1% ~ 1%。
悬浮聚合目前大都为自由基聚合,但在工业上应用很广。
如聚氯乙烯的生产75%采用悬浮聚合过程,聚合釜也渐趋大型化;聚苯乙烯及苯乙烯共聚物主要也采用悬浮聚合法生产;其他还有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酯类、氟树脂等。
聚合在带有夹套的搪瓷釜或不锈钢釜进行,间歇操作。
大型釜除依靠夹套传热外,还配有冷管或(和)釜顶冷凝器,并设法提高传热系数。
悬浮聚合体系粘度不高,搅拌一般采用小尺寸、高转数的透平式、桨式、三叶后掠式搅拌桨。
二、氯乙烯单体中杂质对聚合反应的影响1.VCM中乙炔对聚合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聚合时间和聚合度的影响上,见表1.表1. VCM中乙炔对聚合的影响可知聚合生产中除去单体中的乙炔很重要,一般要求低于10ppm (0.001%)。
乙炔的主要危害是和引发剂的自由基、单体自由基发生链转移反应。
当乙炔含量高时,生产上一般采取降低聚合温度的办法,以免树脂转型;或在聚合反应初期适当提高聚合温度,以消除诱导期的延长;2.VCM中高沸物对聚合的影响VCM中乙醛、二氯乙烯、二氯乙烷等高沸物,均为活泼的链转移剂,从而降低PVC聚合度和降低反应速度。
由于高沸物存在于VCM中不便于聚合温度的掌握,以及高沸物对分散剂的稳定性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因此对VCM中的高沸物含量要严加控制。
此外,高沸物杂质高,影响树脂的颗粒形态,造成高分子歧化,以及影响聚合釜粘釜和“鱼眼”等。
工业生产要求单体中高沸物总含量控制在100ppm(0.01%)以下,即单体纯度≥99.99%。
一般高沸物含量较高时,可借降低聚合反应温度来处理。
3.铁质对聚合的影响VCM中铁离子的存在,使聚合诱导期延长,反应速度减慢,产品热稳定性差,还会降低树脂的电绝缘性能(特别是铁离子混入PVC中时)。
此外,铁离子还会影响产品颗粒的均匀度。
4.水质对聚合的影响。
聚合投料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树脂的质量。
如硬度(表征水中金属等阳离子含量)过高,会影响产品的电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氯根(表征水中阴离子含量)过高,特别对聚乙烯醇分散体系,易使颗粒变粗,影响产品的颗粒形态;PH值影响分散剂的稳定性,较低的PH值对分散体系有显著的破坏作用,较高的PH值会引起聚乙烯醇的部分醇解,影响分散效果及颗粒形态。
此外,水质还会影响粘釜及“鱼眼”的生成。
表2. 纯水指标三、聚合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助剂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聚合配方体系或为改善树脂性能而添加各种各样的助剂,其中用得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分散剂、引发剂、PH 值调节剂、终止剂、消泡剂等。
1.分散剂从悬浮聚合的成粒机理可见,分散剂的作用是稳定由搅拌形成的单体油珠,阻止油珠的相互聚集或合并。
分散剂的组合将影响到聚合产品的主要性能,如:表观密度、孔隙率、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鱼眼”消失速度、热加工熔融时间乃至残留单体含量等。
常见的分散剂有: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等。
表1.常用聚乙烯醇规格表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规格2.引发剂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中,引发剂对聚合度无影响,而对调节聚合速率是重要的助剂,并对PVC颗粒形态有一定影响。
引发剂可分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类引发剂能溶于单体和油类中,适于悬浮聚合,无机类引发剂溶于水,适用于乳液聚合。
有机类引发剂又可分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
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其活性存在很大的差别,衡量引发剂活性的主要指标是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其在氯乙烯聚合条件下,在该温度时分解一半量所需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对同一种引发剂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半衰期,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则活性越高;对不同引发剂,在相同温度下半衰期不同,半衰期越短,则活性越高。
一般以60℃时引发剂的半衰期作为划分活性高低的界限:半衰期大于6h为低活性引发剂,半衰期1-6h为中活性引发剂,半衰期小于1h为高活性引发剂。
引发剂具有自身分解的性质,为安全起见,应采用低温条件运输和贮存。
3.终止剂当聚合转化率达到80%-85%时,大分子游离基之间的歧化终止增加,易生成较多的支链结构,影响树脂的热稳定性。
因此,在聚合反应结束(釜压下降0.1-0.2MPa)时,立即加入终止剂,以使游离基反应停止,从大分子结构上减少支链来提高树脂热稳定性。
4.PH值调节剂聚合用水须经脱离子水,处理后的水中钙、镁等金属离子、氯根离子、碳酸根等离子基本除净。
在聚合加水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很易溶入水中而降低水的PH值,一般常添加缓冲剂如碳酸氢钠(又称小打)来稳定体系的PH值。
5.消泡剂在聚合反应结束出料时,须回收未反应的单体,往往由于气体降压而引起体积的急剧膨胀和料层液态单体的沸腾,使回收的气相单体夹带许多泡沫树脂,造成回收系统管道堵塞,因此在聚合釜出料之前应加入消泡剂。
四、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1 .温度对聚合的影响①根据一般反应动力学其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速。
聚合温度每升高10℃,聚合速度约增加3倍。
②对聚合度的影响若温度升高,引发剂的引发速度加快,活性中心大大增加,因而使聚合物分子量缩小,黏度下降。
一般温度波动2℃,平均聚合度相差336,分子量相差21000左右,所以在工业生产时,在工艺设备固定的前提下,聚合温度几乎是控制PVC分子量的唯一因素。
而把引发剂浓度的改变作为调节聚合反应速度的手段。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聚合反应温度。
以求得分子量分别均匀的产品。
一般要求聚合釜温度波动±0.3℃。
表1.聚合温度与聚合度的关系2.PH值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体系的PH值对聚合反应影响很大,一般必须严加控制。
一般的,PH值升高,引发剂分解速度加快,对缩短反应时间有好处。
但PH值>8.5时,如果使PVA作分散剂,PVA中的酯基可继续醇解,使醇解度增加,从而使VCM液滴发生兼并,粒子变粗或结块。
PH值过低,影响分散剂的分散和稳定能力,用PVA作分散剂时,粘釜加剧。
PH值严重偏碱性时,分散剂的保胶能力对PVC树脂表观密度、吸油率的影响将被破坏,会出颗粒料。
3.搅拌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聚合釜的搅拌主要目的是使VCM单体均匀地分散成微小的液珠悬浮于水中,并得到预期大小和形状的PVC树脂粉,其二是使釜物料在纵向、横向均匀流动和混合,有效地除去聚合热,使釜温度均一。
搅拌作用影响到PVC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孔隙率极其相关性质。
从分散剂角度看,增加搅拌强度,将使液滴变细。
但强度过大,促使液滴碰撞而并粒,使颗粒变粗。
4.引发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引发剂的选择和用量对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
①引发剂浓度和引发剂活性的影响引发剂分解活性高时,一般链引发速度也大,对同一种引发剂,链引发速率随温度而迅速增加。
引发剂用量多,单位时间所产生的自由基也相应增多,故反应速度快,聚合时间短,设备利用率高。
但用量过多,反应激烈,不易控制,如反应热不及时移出,则温度、压力均会急剧上升,容易造成爆炸聚合的危险。
②不同引发剂对树脂质量的影响使用不同的引发剂不但可以决定氯乙烯单体聚合时分子间结合的方式和引发速度,而且也影响树脂质量。
引发剂还对PVC树脂的结构疏松程度以及颗粒尺寸均匀性有较大影响。
③引发剂的分类选择为了保证聚合反应和树脂质量,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是非常重要的。
常常由引发剂的半衰期来进行选择。
在聚合反应时,为使引发剂尽量分解完全,减少残存量,必须考虑单体在一定温度下,完全聚合反应的时间,例如:对氯乙烯聚合来说,反应时间通常为所用引发剂在同一温度下引发剂半衰期的三倍。
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半衰期来估算该引发剂在给定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而且当需要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完成聚合反应时,可以根据引发剂的半衰期选择适当的引发剂。
如:当需要8h完成氯乙烯聚合反应时,就得选择在给定温度下半衰期为8/3≈3h的引发剂。
5.分散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从悬浮聚合的成粒机理可以看出,分散剂的作用,是稳定由搅拌形成的单体油珠和阻止油珠的相互聚合和合并。
分散剂的组合将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同时影响聚合产品的主要性能,如表观密度、孔隙率、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鱼眼”消失速度,热加工熔融时间乃至残留单体含量等。
分散剂的水溶液具有保胶功能,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散剂,其水溶液的黏度是依分子量(聚合度)而变化的,即黏度越大或分子量越高,吸附于氯乙烯—水相界面的保护膜强度越高,愈不容易发生膜破裂的并粒变粗现象。
分散剂的水溶液具有界面活性,分散剂水溶液的表面力越小其表面活性就越高,所形成的单体油珠越细,所得到的树脂颗粒表观密度愈小,也愈疏松多孔。
分散剂加人的先后对PVC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先加分散剂后加VCM。
如果在加完VCM单体再加分散剂,则会使PVC“鱼眼”数增多,也会使PVC颗粒变粗。
6.水油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在PVC悬浮聚合中,水是分散介质,并作为传热介质。
水油比就是指水和单体的质量比。
水油比的大小影响单体分散液滴的数量和大小,从而影响聚合体系的分散、合并速度、直至宏观成粒过程,最终集中反映到树脂的颗粒特性上。
随着水油比的降低,表观密度和吸油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一般水油比大,VCM分散好、传热好、反应易控制。
但为提高设备利用率,生成上尽量采用小水比。
随着水油比的缩小,体系中固体体积分数上升,当水油比小到一定值时,体系黏度骤升,因此,水油比不能无限缩小。
否则,由于体系黏度大,影响传热及搅拌均匀性(易发生分层现象),甚至爆聚结块。
五.影响聚氯乙烯颗粒形态的因素影响聚氯乙烯形态的主要因素有搅拌、分散剂、最终转化率、聚合温度、水比等。
①搅拌在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搅拌起着双重作用,液-液相分散、均匀物料、帮助传热、保持颗粒悬浮等。
搅拌作用影响到PVC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孔隙率极其相关性质。
对于同一装置,用转速来表征搅拌强度。
一般认为搅拌愈强烈,由剪切所形成的油珠愈细微,但也愈容易发生临界破裂的并粒,所以反应应在适宜的搅拌强度下进行。
②分散剂选择分散剂应该具有降低界面力有利于液滴分散和具有保胶能力,以减弱液滴或颗粒聚并的双重作用。
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中单一分散剂很难满足上述双重作用,为了制得颗粒疏松匀称、粒度分布窄、表观密度适合的PVC树脂,往往采用两种以上的分散剂复合使用,甚至还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作辅助分散剂。
分散剂在PVC树脂颗粒表面形成皮膜。
在聚合初期,水相中分散剂迅速吸附在单体液滴表面,最后形成皮膜。
③转化率要获得质量较好的疏松型树脂,必须使最终转化率控制在85%以下。
当聚合转化率达到80%-85%时,大分子游离基之间的歧化终止增加,易生成较多的支链结构,影响树脂的热稳定性。
④聚合温度在无链转移剂时,聚合温度是决定PVC树脂分子量的唯一因素。
聚合温度对PVC颗粒结构的影响将深入到初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