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 (1)请选择材料一中的发明成果按要求填入下 表中,每项一个即可。
第一次工业 第二次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
革命
革命
命
发明
发明火车等 汽车、电灯电子计算机等
.
(2)从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中,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科 技革命?
A、科学技术对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 开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
863计划: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 术、激光技术、自动技术、能源技 术和新材料及后来的海洋高技术
.
神
州
系
列
飞
船
发
射
.
第科 一学 生技 产术
.
(三)助学----师生互动 合作提升
▪ 1.比较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共同点 ▪ 2.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 3.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
次第
▪ 1、通过用图表的方式整理知识,概述三 次科技革命的基本要素,把握其影响及其 对中国的影响。
▪ 2、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的 对比,学会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来巩固知 识。
▪ 3、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 的推动作用。
.
二、考点预测:
三次科技革命是中招历年考查的重点。 热点:“十二五”规划、“嫦娥二号”成 功发射、朝核危机,注意联系历史上科技革 命,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思考如 何避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 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精华版
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反咬树立科教兴过的战略思想。
美、德崛起,英丧失玲珑段地位。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美处于霸主地位——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形势——多极化趋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差距进一步拉大。
政治领域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初步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稳定,社会主义运动有挫折也有成功。
对中国的影响
(1)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3)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
多源地,范围更广
美国起主导地位
美国为起源国
突破口
轻工业为突破口
重工业为突破口
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尚未真正结合,发明成果来源于工匠的生产经验
开始紧密结合,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时代来临
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科技国范围
英、法、美等主要强国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活动空间突破陆地和海洋,冲上天空。
使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活动空间进入太空。
与资本注意列强对外侵略的关系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新工业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强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政府世界提供了物质基础,造成东方从属与西方的局面。
经
济
领
域
生产力
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社会关系
(1)两大对立阶级形成(2)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及经济全球化
首页
末页
我国应对经济全 球化的策略
1、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积极地对外开 放,促进经济发展。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 经验,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同时要制定防范 风险的有效政策。
3、中国分别于1991年和2001年主动加入亚太经合 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首页
末页
一、(2016•山东菏泽)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 ,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 ……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 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 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 能机器人革命。
时代 代、火车时代
代、汽车时代
网络时代
影响
①机器生产取代手 工劳动,社会生产 力获得突飞猛进的 发展。
②极大的改变了人 类生活的面貌。
③产生了现代工业 资产阶级和工业无 产阶级两大直接对 立的阶级。
④巩固了资产阶级 的统治。
①极大地改变了人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
们生产和生活的方 前发展,极大地改变了
主义国家间的力量 ④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
对比;主要资本主 相互渗透。
义国家相继进入帝 ⑤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
国主义阶段。
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首页
末页
对中 国的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机遇:20世纪80年代
专题八: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垄断;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 地之间的联系,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 (2)科技进步的消极影响: 1、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 后。 2、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差距。 3、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果无限制地发展工业, 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
科学技术转 化为生产力的 速度加快,缩 短了知识变为 物质财富的过 程;科学技术 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科 技进步在促进 经济增长的各 种因素中,比 重不断上升
影 响
大大促进了生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 产力的发展,为 力,使社会发生翻天 经济发展提供更 覆地的变化; 广泛的途径; 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使生产和资本高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 度集中,形成垄 封建主义; 断组织,19世纪 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 末20世纪初,资 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 本主义逐渐向帝 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国主义过渡; 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帝国主义国家之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间矛盾加剧,争 形成了西方先进、东 夺霸权和殖民地 方落后的局面 的斗争愈演愈烈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洲共同体
(1)原因(目的):加强国际合作,保证自己 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 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合并组成。1993年发展成为欧洲联 盟。 (3)影响:加强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合作,促 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欧洲国家 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 4、结合目前雾霾肆虐等环境问题谈谈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 (1)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转变生 产生活方式,健全监督机制。 • (2)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工业 节能减排,落实低碳生活理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 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七 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命题规律
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属于高频热点命题。伴随着“神舟 十号”发射成功,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 机正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2015年,科技专题和经济 全球化知识点必然再次成为中考热点命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新能源和交通工具的成就、科技发 展与环保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影响、中国如何应对经济 全球化等。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因此有关科学 技术的知识点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侧重点,并且能够与之关联命 题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应该作为复习备考的重点。命题的题型主 要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等。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七 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出现 原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 于缓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日益密切,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 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 立;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丰 富的资源和原料、 海外贸易的迫切需 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资本主义制度在 刺激;相对论等自
世界范围的确立、然科学理论的发展
巩固和发展;自 和突破;各国大力
然科学的发展和 发展科学技术,加
突破
大科学技术转化为
生产力的步伐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七 三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具体 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 响增大。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④1995年1 月1日,世贸组织成立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PPT
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运转标志着囊括当今世界经济 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建立起来,该体制的特点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C、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D、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
自学检测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全球化产生了重要作用。回答4—6题。
4、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媒介是 A、价格底廉的商品 B、先进的政治制度 C、领先的生产技术 D、先进的生产方式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为人们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以下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①电话 ②电子计算机 ③汽车 ④汽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列强扩张 第二次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囊括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出现了许多不利生产要素 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因素
苏联(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 困 境 阶 段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设关税壁垒 (一战后一二战中) 世界大战的影响 制度化阶段 (二战后期至 20C8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联合国成立 1947年启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欧共体”成立与发展等 迅速发展阶段 (20C90年代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世界经济发展
课堂练习(三)
6、新航路开辟时,正值中国明朝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中国的影 响是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 B、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大量掠夺白银 C、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东南沿海地区 D、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遭受严重冲击 7、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主要是因为 A、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起决定作用 B、可使中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C、可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 D、可促使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业为主。
工业为主。
生产方式自动化、信 息化、智能化;从垄 断公司到跨国公司;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阶级关 系巨变
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两大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中产阶级大量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
世界市 场形成
蒸汽机、火车、汽船 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电灯、电话、电车、电 影、电报、汽车、飞机
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电子计算机、人造地 球卫星、现代生物工
程技术等。
经济全球化。
影响
国际关 系变化
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出现世界大战。
国际格局多极化。
人类生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存环境
但科技的发展又为污染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
生产力 飞跃
蒸汽机、火车、汽船 等。
电灯、电话、电车、电 影、电报、汽车、飞机
等。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电子计算机、人造地 球卫星、现代生物工
程技术等。
网络信息械化;从 生产方式电气化;从工
工场到工厂;轻纺工 厂到垄断公司;以重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以 固定汇率挂钩,在平价1%的范围浮动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35美元 一盎司(约31克)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
据材料概括《布雷顿森林协议》的主要内容。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阅读P151知识链接概括这两大机构各自的职能
WB:长期 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 IMF:短期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2010年10月在韩国庆州召开的G20 部长级会议上,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 界银行的投票权提高到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 位。”根据这两大机构的规则,中国投票权的上升, 主要取决于中国的?
A、相对经济实力 C、经济总量
B、国际影响力 D、军事科技实力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根据材料,请指出世界形势恶化的原因。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构建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
备几乎用竭。战争结束时英国债台高筑……昔日“大英帝国”称霸全
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经济达到辉煌的顶峰(见下图)。41%
当时,无论英、法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
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美国在5实9%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
位。
——朱文辉《改变世界——解读美国新经济》
1945年美国工业生产、黄金储备在世界所占比重
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一项法令,对890种商 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税率平均提 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 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中考选题复习八: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专题导读】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知识链接】一、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就主要成就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是其标志性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交通运输: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品系列74:《三次工业革命》精编课件
• ⑤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能力。
• 消极影响:
• 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加剧了当地的贫穷与落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 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消极:1.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2.各国之间围绕互 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3.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 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第一 次工 业革 命
时间
18世纪60 年代--19世纪中
代表 蒸汽机
生产力
极大的提高 了生产力, 进入蒸汽时 代,资本主 义由工场手 工业过渡到 机器大生产
社会结构
社会分裂 为两大对 立阶级: 工业资产 阶级和无 产阶级
世界格局
密切了世界的 联系,初步建 立了资本主义 世界殖民体系 和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
第二 次工 业革 命
第三 次科 技革 命
19世纪70 年代---20世纪初
20世纪 40-50年 代
电力 内燃机 新通讯 化学工业
原子能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 机
• 启示:
• 1.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在带给我们物质文 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分配的不 公。
• 2.我们不可能停止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问题 的本质是如何正确的利用资源。只有合理的 开发利用,并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形成良性循环,人类才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 3.针对目前青少年沉溺网络的现象,应采取 有效的措施,让网络的积极作用影响青少年。
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的整理
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整理1、发明动力机、能源一革命:动力机--蒸汽机能源—煤炭二革命:动力机---电动机、内燃机能源--电力、石油三革命:能源—原子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沼气能2、交通工具一革命:汽船(1807年美—富尔顿)火车(1825年英—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二革命:汽车(1885年德—卡尔本茨汽车之父)飞机(1903年—美莱特兄弟)有轨电车(西门子)3、信息工具二革命:有线电话(美贝尔)有线电报(美莫尔斯)无线电报(意马可尼)三革命:国际互联网、电脑及电子邮件、手机4、对国家地位影响:第一次---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个工业化国)领先世界;第二次:使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走在世界前列5、对中国影响第一次---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为了获得原料及市场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第二次---促使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第三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863高科技计划,追赶世界先进水平6、对生产关系影响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第二次---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7、对国际关系、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一次---西方先进东方落后(资本主义对世界统治)第二次---加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引发一战;第三次---促使世界经济全球化8、社会生活:第一次-工业化、蒸汽时代;第二次—电气化、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信息化,实现了生活的现代化(彩电、空调、电脑、手机)9、(时间)世纪年代主要标志时代第一次 18 60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蒸汽时代第二次 19 70 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第三次20 40-50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信息时代生物工程。
经济全球化历程及其原因
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表现: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苏 联经济实力增中有减。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 原因:西欧内部经济联系加强,整体实力大增;日本 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特征:世界经济开始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 集团化也是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 影响: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 地位。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一度处于守势。美、日、欧 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使世界 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本历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时间:二战后至20世纪到90年代 推动因素: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教 训;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 体系)、关贸总协定(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基本历程:经济全球化总趋势加强: 时间:20世纪到90年代以来 推动因素: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 司;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 主要表现:区域经济组织建立;跨国公司国际 贸易大增
大国兴衰: 美国确立经 济霸主地位, 西欧、日本 重新崛起, 苏联(俄罗 斯)影响增 强,中国崛 起和富强, 世界经济走 向多极化和 区域集团化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表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 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原因: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 国。 特征: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 影响:美国利用经济优势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 场,使西欧、日本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 还大肆推行强权主义,使得整个世界动荡不安。
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表现: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成 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力量;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 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 大区域经济集团出现。 原因: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额 广泛建立;冷战结束。 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加强。 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 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张。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 机遇,也使其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区域经济集 团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但也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加剧了地区间 的不平衡。
图说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
从16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时代,市场 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从而启动并推动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 发展持续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并不存在世界经济。
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葡萄牙支持的迪亚士和 达·伽马向东开辟航路,西 班牙支持的哥伦布和麦哲 伦向西开辟航路。随后, 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 国家也纷纷加入新航路的 开辟,开辟了欧洲前往世 界各地的航路,结束了世 界各地相对孤立的孤立状 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 体,世界各地之间贸易增 多,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 现。
七、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WTO作为国际经济组织,其职能、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使世界经济 运行日益规范化和规则化,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 全球畅通,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八、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20世由贸易区和亚太经 合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 心的格局。区域经济集团 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具体 表现,是经济全球化的重 要补充和发展趋势。
五、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 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 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 建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六、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图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GATT、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标 志着经济全球化从自发过程开始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欧 盟
2
7 个 成 员 国 示 意 图
九、世界自由贸易区
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其中,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大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 专题10 三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
考点十、三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母题再现】高考选题:(2014年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题技巧:高考中的历史试题既强调考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积累与理解,又突出对主干、核心知识和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核。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中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不再单一强调面面俱到,而是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所以在解答试题往往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
规则不能不依,关键是养成好的习惯。
拿到一道试题,要知道怎么做,怎么样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并且,即使同一类试题,又有细微差别,不可能找到解决全部问题的灵丹妙药。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1.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是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启动了城市化进程。
2. 新兴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一面旗帜,也是英国城市化的体现。
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分布格局,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
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规模扩大,同时也使得城镇的范围扩大,渐渐发展为大城市。
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发展迅猛,不少小城镇就是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发展起来的。
比如曼彻斯特就是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典型。
【考点揭秘】高频考点一:三次工业革命【例1】【浙江省余姚市2014届高三冲刺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机器大工业生产 B.工业城市生活方式C.工厂制组织形式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例2】【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B.世界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逐渐结束C.西欧商业经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D.从此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名师揭秘】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即出现了机器制造业),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①1764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它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第二、工业革命后,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
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新能源的开幕式发和利用;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③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成三轮汽车;⑤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备注:本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和电力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一般的家电,如电灯、电影放映机出现了,另外,飞机、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电车、蓄电池、装甲车也已应用于生活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影响是促使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教案: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信息社会
历史教案: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信息社会第一节: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一系列发展进程,主要以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核心。
本文将从其背景与特点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一、背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科技进步、全球化与经济转型。
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突破,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效率的提升。
全球化的进程也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经济转型的需求也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产业的衰退引发了对创新和新兴行业的需求。
二、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迅捷和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实现无缝连接和沟通。
这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2. 新技术的涌现与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新技术的涌现与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依据,物联网连接无数设备和物品,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生产方式的转型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传统的工业模式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新的生产方式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网络化和协同化的生产组织模式。
企业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提高效率,实现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第二节:信息社会的定义与特征一、定义信息社会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信息资源与知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和主要生产要素,并且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利用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和行为。
第三次工业革命
分享到:更多3D打印机改变了制造业的游戏规则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如何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就成为全球性的争论,为此也引发了国外诸多学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
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于18世纪后半叶以英国纺织机械化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诞生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以数字化制造及新型材料应用为代表,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的基础上,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也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个性化制造的崭新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质是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已经发生突破但仍处于演进中的工业系统变革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能简单理解为由3D打印、计算机模拟等个别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引起的整个工业系统的突变,其实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已经发生突破但仍处于演进中的工业系统变革。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突破性表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新生产制造技术体系及技术经济范式。
这个体系的底层是高效能运算、超级宽带、激光粘结、新材料等“通用技术”,中层是以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制造技术和工具,高层是应用了前述新的通用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大规模生产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可重构生产系统。
这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形成了全球化生产、个性化制造、社会化制造等新的技术经济范式。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演进性表现在这场变革还处于“梯度、渐次”推进过程中。
例如,高效能运算、虚拟设计与制造是近期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应用的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处于由传统日用消费品、医疗器械向汽车、航空等新领域快速渗透的阶段,而可重构生产系统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工业国家为迎接全球制造和个性制造、为解决大规模定制系统无法很好地解决产品成本和产品多样性、产品性能之间冲突所做的战略性技术准备,目前仍然处于科学研究和概念设计的阶段。
国外的科学家、未来学家和媒体之所以在今天大肆宣扬“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并不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基础制造技术刚刚出现,事实上,这些基础制造技术的发明和工业应用大多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而是由于经过了长期的科学探索和技术积累,这些基础技术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成本已经达到了使其在制造领域进行较大规模应用和推广的水平。
中考冲刺历史专题卷08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解析版)
中考冲刺历史专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工业革命成果的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B.斯蒂芬森——汽车C.凯伊——飞梭D.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凯伊发明了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A、C、D均搭配正确。
斯蒂芬森设计了蒸汽机车并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B错误。
故此题选B。
2.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③为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④推动机器化大生产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蒸汽机用机械力(蒸汽力)取代了自然力(人力、水力、风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使用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明制造;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机器化大生产(生产部门机器改革),提高了生产效率。
①③④正确。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②。
故选C。
3.“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为了工人无产者,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的这段话评价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B.工业革命的影响C.交通工具变革的作用D.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题干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选B。
4.19世纪70年代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新能源是A.煤炭B.蒸汽机C.电力D.内燃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