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合集下载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虽然经常被等同起来,但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截然不同的知识分子现象。

大多数著名的后结构主义者,尤其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1926 – 1984) 和雅克·德里达(1930 – 2004),都回避与后现代主义的任何联系。

只有 Jean-Fran ç ois Lyotard (1924 – 1998) 可以说跨越了这两个运动。

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特定的教义,也是一种感性或文化情绪。

它意味着与现代体验时间和空间的模式的决裂,连贯的意义和叙事的瓦解,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

在政治上,后现代主义通常被视为反映了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例如全球资本主义或反映文化差异而非统一的新社会运动。

虽然审美现代主义者经常将现代经验的碎片性质编织成一个统一体,但后现代主义者拒绝将统一性假设作为现代理性的形而上学残余。

后结构主义与整体分享后现代主义的不安,但它拒绝预示将取代现代的文化、政治或思想体验的新形式。

相当,的自我批评。

后结构主义者并不完全拒绝现代性的重要概念,例如知识、权利或主体性,但他们将这些概念置于一种批判之下,从而将它们从帝国或原始立场中剔除。

他们试图避免理性的极权主义和乌托邦式的自命不凡,并使它们受到永久的批判。

随着德里达,福柯,利奥塔和,突出后结构主义者包括德勒兹(1925 - 1995),罗兰·巴特(1915 - 1980),克里斯蒂娃和让-吕克·南希。

顾名思义,后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智力运动而兴起,以应对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结构主义方法的缺陷。

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 – 1913) 语言学和Claude Lé人类学中的 vi-Strauss 发展了将语言和社会行为分别解释为客观结构的产物的理论。

虽然结构主义者承认意义系统本质上是语言差异的任意系统,而不是跨时间或终极意义的反映,但根据批评者的说法,他们仍然犯有理性主义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意义的固定对象可以通过社会科学的客观化程序。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者把表面上“永恒的”、“固定 的”东西,揭示为特定社会状况下人为的、 暂时的建构物。 后结构主义的语言观,把“语言”看成是 “浑浊”的而不是“透明”的,语言塑造的 世界永远只是一个文本。 对于后结构主义来说,“批评”(criticism) 与“创作”(creation)之间并没有明确的 区别:两种模式都被纳入了“写作” (writing)本身。
Post-structuralism
后结构主义
什么是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 改造结构主义的思潮。 后结构主义是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方法论,是理论化的后现 代主义。 其代表人物大多数是原来的结构主义者,如 法国的巴特、福柯、拉康、索勒斯、德里达 等。
继承VS颠覆
后结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关系
后结构主义者与结构主义者最明显的区别是: 否定了结构主义的简化主义方法论。而追求 意符的无限扮演(play),且不会格外推崇 某种阅读方法。
后结构主义既是对结构主义的批评,又是对 结构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结构主义自我 反思的结果。
后结构主义诞生的标志
时间:1966年10月 地点: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召开的结构主义研 讨会。 宣言式论文:雅克•德里达-----《人文科学 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
后结构主义的特点
第一 后结构主义重解构 第二后结构主义是对传统的二元论逻辑的超越
第三后结构主义坚持反对总体性
第四后结构主义强调文本间性和学科界限的消失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及著作
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家:米歇尔•福柯、罗 兰•巴特、朱莉亚•克里斯蒂娃、雅克•拉康、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1961) 巴特的《符号学要素》(1967)

人物脚注: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人物脚注: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脚注
激进的后现代哲学:哲学解释学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 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 要代表之一。伽达默尔与其师海德格尔共同将传统 解释学放到现象学本体论基础上研究,他的出发点 是反对古典解释学的客观主义。1960年出版的《真 理与方法》是其代表作,也是解释美学的代表作, 书中传达的思想,直接启迪了接受美学流派。
激进的后现代哲学:后结构主义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 法国哲学家,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 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出身在阿尔及利亚近郊的一个 犹太裔家庭,十九岁获学士学位后,旋即赴法国,入巴黎 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60年,任教于巴黎大学。 1965年,回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史。七十 年代起,定期赴美讲学,影响日益扩大。
激进的后现代哲学:新实用主义
小约翰·柯布(John B. Cobb,1925-)是建 设性后现代思想奠基人、生态经济学家、过程 哲学家。自1969年起,一直专注于生态哲学 和生态文明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讲演 ,予以剖析和批判西式现代化过程中对自然、 社会环境及人类文明的破坏。他是西方社会绿 色GDP的提出者之一。代表作有《是否太晚》 《生命的解放》《可持续性:经济学、生态学 与正义》《后现代公共政策》等。
德里达以其“去中心”观念,反对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以来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传统,认为文本(作品)是分延的,永远在撒播。主要著作有《文字与差异》、 《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哲学的边缘》、《撒播》、《立场》等。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引言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兴社会学理论,该理论反思了现代社会学的局限性,并试图超越传统理论的范式。

本文将介绍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一种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后现代主义强调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质疑单一而普遍适用的真理和结构,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

这一理论批判了现代主义社会学在研究中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并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多种经验、立场和观念的复杂互动所构成的。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观点:1. 反抗主导话语: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传统社会学中的主导话语,并主张对不同的经验和观点给予同等的重视。

它不再认为唯一的正确观点是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多种合理的解释和理解。

2. 去中心化: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拒绝了物质或心灵的中心性观念,并认为权力和知识是多元化和相对的。

它拒绝了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和单一的解释框架,强调人类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解构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现代社会学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并倡导从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

它认为社会现象存在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不可简单地被归纳或解释。

4. 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强调语言和符号的作用,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符号和意义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并主张个体的主观性和独特性。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派别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派别众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派别:1. 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强调符号和意义的作用,关注社会结构的符号性解读。

代表人物有让-弗朗索瓦·里奇特等。

2. 反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批判了结构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代表人物有米歇尔·费柏等。

3. 批判性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关注社会的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强调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解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解构主义

后现代是超‎越现代的意‎思.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思想然而由于世‎俗由于现实由于社会由于命运由于......人们的思想‎被禁锢末测的思维‎成拉格式全国都唱东‎方红几亿人用一‎个思想如果有任何‎一种事物或‎意识能让这几亿‎人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想事竟可以这‎样做东西原来可‎以长这样....这些人发现‎的就是后现‎代主义.我的认为理‎解就算这理解‎是错的我也要坚持‎致死这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更后现代主‎义的是后现代实难‎定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的‎应用改变了‎西方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从而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的‎时代。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指出后现‎代社会是以‎计算机产业‎为基础的社‎会,知识作为生‎产力,体现为权利‎象征,谁掌握了知‎识谁就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即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这时的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变,各种文化思‎潮风起云涌‎。

随着文化广‎泛地渗透进‎商品的各个‎领域,出现了消费‎文化。

这样就使精‎神产品从高‎尚的地位下‎降为普通商‎品的地位,精神生产成‎为了商品生‎产。

为了适应商‎品的供求关‎系,这些文化产‎品就要不断‎地变换形式‎以满足大众‎消费的需要‎,那种消解中‎心、无确定性、无深度感、平面化的后‎现代艺术应‎运而生。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poststructuralism
后现代主义
现代哲学从黑格尔之后,就开始了解构古典哲学 的历程,诸流派都具有一定的“后现代特征”, 这一特征在后现代主义或解构主义那里得到了集 中表述。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反基础主义 反本质主义
poststructuralism
后现代主义
后结构主义 (Post-structuralism)
后结构主义是指跟随在结构主义觉醒之后出现的 一套思想,它试图去了解这个无法挽回地被分割 成数个体系的世界。 后结构主义者与它的结构主义前辈最明显不同的 地方在于,抛弃了结构主义的简化主义方法论。 他们挑战结构主义宣称自己是能够诠释所有文本 的批评后设语言(metalanguage),并且认为一 个文本之外中立全知的观点是不可能存在的。
post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区别
1. 解构理性主义传统 后结构主义致力于批判企图凭借对客观和 理性的确信来恢复对世界秩序的认识的西欧 形而上学根深蒂固的传统,特别是以尼采的 理论为依据,对构成黑格尔理论的各形而上 学命题进行彻底的批判。
poststructuralism
后结构主义
Poststructuralism
poststructuralism
现代思潮
“现代”在西方是指中世纪崩溃后的年代,随着 科学革、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成功,一个 自由、世俗、工商业化和科技化的现代社会也产 生 现代主义、启蒙精神、理性主义、人文主义、乐 观主义在某个程度上是描述同样现象的不同名词
post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所指只是那无休止指涉过程中的环节;意义不产 生于稳定的能指和所指之关系中,而是无限文本 之间能指的运作;不断制造差异,即播散(dissemination) 主体是由个体的塑造而来;拉康(Lacan)认为是 出现在个体进入语言象征之时。Althusser则认为 是出现在, 当个体被质询 (interpellation) 要 求认同某一立场之际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或现代派运动一词现在被固定作为一种国际倾向的综合名称,这种国际倾向出现于19世纪末期西方的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建筑和其他艺术领域,后来影响到20世纪大多数艺术的特征。

一般认为这种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或战后不久达到了顶峰,至于它是否仍存在或者是否已经开始了一个随后的风格的时代,则仍不能肯定。

因此,F·克莫德(FrankKermode)提出了“对现代主义两个阶段之间有益的粗略区分”,即古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前者是早期的发展,后者则是超现实主义的和后超现实主义的发展。

其他一些人,特别是在美国,例如I·哈桑(IhabHassan),L·非德勒(LeslieFiedler)等,则主张有一种鲜明的区别,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一种合唱式的、综合的乡村艺术,即“后文化”时代的产物,在这里它强调从任意艺术、反艺术、反文学、自我破坏艺术和新小说等方面来论述艺术的发展。

七十年代后期,兴起于欧洲思想界的利奥塔德——哈伯马斯(注*)之争使这场局限于北美文化艺术界的讨论带有了哲学思辩的色彩。

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

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苏联以及西欧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

那么,是否就可以断言后工业社会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呢?让我们继续关注。

贝尔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轴原理”是说“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

从经济方面来说其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从职业方面来说,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

而这些,恰恰就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特征。

对此,也许我们可以解释:由于技术变革,而把马克思主义者赋予工人阶级的作为社会变革的历史代理人的作用取代了,而且这种取代正如历史发展一样是不可逆转的,后工业化必将来临。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11
後現代主義的主題在批判:科學知識是普遍的, 並且可以用一種與語境無涉的方式加以證實。 後現代主義者聲言,真理的標準是隨語境而定 的。歐洲和英美的社會科學知識標準不可避免 地與西方現代性的特定文化預設聯繫在一起。 如認知、真理與道德、審美知識相分離,賦予 認知真理以事實上的優先權,對命題知識的強 調,以及對什麼可被算作證據或事實所設立的 種種基本原理,都是在西方文化傳統中取得其 一致性的。
15
6
後現代拒絕所謂一致性、因果律;而採多樣 性、片斷性、不確定性 後現代的現實是無秩序的,不可知的;尋求 的不是相似而是差異 後現代訴求能將其理念表現在通俗藝術、即 興表演、多媒體聲光秀、搖滾音樂會,減少 了嚴肅的道德性,也使專家&外行人差距消 失,擁抱大眾文化
7
語言有兩性質: 1. 符號是任意的:能指&所指之間,沒有一固 定關係。 2. 符號是差異的:能指祇有參照另一個能指, 才能獲得意義。 後結構主義:signification必須在歷史中產生, 不斷變化著;意義是不確定的,沒有所謂再現 架構 (representational scheme).
14
後現代主義者採行的社會研究形式,融合了 明確的現實意圖和道德意圖,通常是隨環境 而變化的,並且受其關注焦點(當地題材優 先於一般題材)的制約,它們是由敘事構成 的,而不是表達了一般理論。 可預測性、概念的系統簡約性、或者可量化 性是現代主義主要的標準;而後現代主義則 強調解釋的全面性、描述的豐富性、推論的 中肯性,或者強調道德、政治和美學的標準。
8
所指祇是那無休止指涉過程中的環節;意義 不產生於穩定的能&所之關係中,而是無限 文本之間能指的運作;不斷製造差異,即播 散(dis-semination) 主體是由個體的塑造而來;Lacan認為是出 現在個體進入語言象徵之時。Althusser則 認為是出現在,當個體被質詢(interpellation) 要求認同某一立場 之際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认为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了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忽视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历史性等因素。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对人类认知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往往采用了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象学、文化相对主义等多个哲学流派的思想和方法。

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往往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强调了文化的混杂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了反传统和反规训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界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现代主义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对于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对其哲学和理论、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解构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

解构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

解构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解构、结构主义与后现代简介:(deconstruction)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

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克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80 年代以来的事情。

对建筑而言,解构不是一种“主义”,它不过是“后现代”时代中几何手法的“异化”。

解构试图在一种纯几何语汇、纯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破坏创造出不纯的结构形式,从而使建筑语言变得更加丰富。

其可能的迹象是,在对全球一体化和国际标准的对抗之中,使地域的、民族的、历史的、个人的文化在当今世界中显示出意义,即使这种意义只在片断中呈现。

关键字:建筑艺术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从字义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

这里的所谓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是指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和标准。

因此,如果要对解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应该是从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或者是现代主义组成部分之一的结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

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与认识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对现代主义的真正了解和透彻认识,是没有可能对解构主义有真正的了解的。

乔治格鲁斯博格在他的《解构主义导论》一问中文说过,解构主义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个符号,它不过是一个激进的方面,目的是发现,和对于我们自身的发现。

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虽然一时先声夺人,特别在设计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研究生中非常热门,它却从来没有像20年代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年的荷兰的风格派,或者1919-1933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派那样成为一个运动的根源,更没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那种控制世界几十年之久的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它依然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学究味的尝试,一种小范围的实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时间:1966年10月 地点: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召开的结构主义研 讨会。 宣言式论文:雅克•德里达-----《人文科学 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
后结构主义的特点
第一 后结构主义重解构 第二后结构主义是对传统的二元论逻辑的超越
第三后结构主义坚持反对总体性
第四后结构主义强调文本间性和学科界限的消失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继承VS颠覆
后结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关系
后结构主义者与结构主义者最明显的区别是: 否定了结构主义的简化主义方法论。而追求 意符的无限扮演(play),且不会格外推崇 某种阅读方法。
后结构主义既是对结构主义的批评,又是对 结构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结构主义自我 反思的结果。
后结构主义诞生的标志
后结构主义与语言学
虽然作为一种“反索绪尔主义”,但后结构 主义仍然关注语言学方法,只不过后结构主 义采取了不同于结构主义的策略。 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中,不是强调所 指的优先性,而是更加关注能指方面;在对 文本的处理上,不再关注静态结构,而是着 眼于文本的能产性,并因此由规范描述转向 文本开放。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这个名称本身表明,它与结构主 义有直接的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后”是一个历史 时间标记,也是一个理论逻辑标记:后结构主义产生 于结构主义之后,是对结构主义的调整、改造和反 拨,或是对结构主义某一方面的发展、扩充和超越; 由于二者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有人愿意将后结构 主义称为“新结构主义”或“超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及著作
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家:米歇尔•福柯、罗 兰•巴特、朱莉亚•克里斯蒂娃、雅克•拉康、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1961) 巴特的《符号学要素》(1967)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05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意义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与颠覆
后现代主义与 解构主义文学 挑战传统文学
观念
01
• 质疑普遍真理和客观价值 • 强调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与 解构主义文学 颠覆传统文学
创作手法
02
• 质疑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叙事 结构 • 强调拼贴和混杂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03
解构主义文学的特点与表现
解构主义文学的主题与风格
01
解构主义文学的主题多样
• 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意志 •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和文化矛盾
02
解构主义文学的风格独特
• 强调反讽和戏谑 • 融合多种文学流派和手法 • 体现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解构主义文学的语言与修辞
解构主义文学的修辞手法丰富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的比较分析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反传统的 文化运动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都强调多元性和不确定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在文学中的表现
• 反对现代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 • 质疑普遍真理和客观价值
• 强调文本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 质疑传统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 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 质疑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叙事结构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修辞手法丰富
• 使用隐喻、象征和寓言等修辞手法 • 创造多层次的文本结构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后现代多样
• 强调拼贴和混杂 • 使用非线性叙事和元小说技巧 • 融合多种文学流派和手法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独特
• 创造多层次的文本结构 • 质疑传统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名词解释

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名词解释

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名词解释1. 引言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涌现了许多重要的人文精神讨论,这些讨论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等。

这些讨论不仅在当时对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2.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强调了碎片化、多样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现代主义的理想主义和普遍性观念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和相对的世界中。

后现代主义对于真理、权力、语言和身份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解。

2.1. 碎片化碎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指的是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90年代,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经验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这种碎片化使得人们的身份和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相对化,也挑战了传统的统一性和普遍性观念。

2.2. 多样性后现代主义强调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90年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人们开始关注不同文化、种族、性别和性取向之间的差异,并认识到这些差异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多样性的重要性也引发了对于平等、正义和包容的讨论。

2.3. 相对性后现代主义对于相对性的强调是对于普遍性观念的一种反思。

后现代主义认为,真理和意义是相对的,取决于不同的文化和语境。

这种相对性观念挑战了传统的权威和统一性观念,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观点和经验。

3. 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是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对结构主义的一种批判和超越,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系统的重要性。

3.1. 解构解构是后结构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对于语言和符号系统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和解构。

解构主张没有固定的意义和真理,一切都是相对的和流动的。

通过解构,人们可以揭示和挑战文本中的权力关系和隐含的偏见。

后现代主义(3)后殖民主义

后现代主义(3)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理论(14)
霍米· 巴巴的后殖民主义 霍米· 巴巴(Homi Bhabha,1949—),原是波 斯裔的印度人,早年去牛津大学学习,后在普 林斯顿大学任教,现为芝加哥大学教授。他的 著作有《文化的定位》(1994)等。
3
后殖民主义理论(15)
霍米· 巴巴除强调西方霸权主义对东方文化的侵略外, 还强调了东方人对西方文化入侵的抵制和反抗。 他认为后殖民思想对人心的入侵有许多是无意识的, 即是从一个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被迫感接入到适 应感接入的过程。 他还提出了一种解构主义的“文化杂交”(cultural hybrid)理论。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不是融合而总 是杂交。

后殖民主义理论(8)
从福柯的“话语权”理论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理论入手,结束西方的后殖民文化统治的最好 方法是实行“话语革命”,即通过他的关于后 殖民主义理论的宣传,夺回被西方文化霸权主 义剥夺了的东方人的自己表述自己的话语权, 重写东方以及整个世界的历史,超越东方主义。 在思想上和认识上消解或颠覆“西方”和“东 方”的二元对立和冲突,以唤醒人们认识到东 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本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界线。
后殖民主义理论(5)
当今全球性旧殖民制度虽已基本结束,通过武力进行 领土征服的殖民主义活动已经停止,但是通过文化霸 权在思想上征服第三世界以攫取资源,进行经济、政 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奴役的后殖民活动却有 增无减,新的“殖民主义者”通过文化霸权牢牢地统 治着东方(第三世界),奴役着东方人,这就是东方 主义流行的社会原因。 以西方文化霸权思想为指导,“研究”东方各国政治、 经济、文化等的西方学者称为“东方学者”或“东方 主义者”。
过程哲学与后现代主义 格里芬认为,当前自然科学的发展已为否定现 代主义,创建后现代主义作好了准备。自本世 纪以来,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灵学”(神 秘的超心灵之学)等等的发展,充分证明了物与 能、主体与客体、部分与整体的有机统一,从 而否定了“驱魔”的笛卡尔-牛顿力学,建立了 “复魔”(恢复魔力)的自由科学。

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




奥Leabharlann 德 里塔达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建设性”为主要特征。





庸俗的后现代主义是对否定的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 的后现代主义进行简单化理解的结果。
代表人物是杰姆逊。
三、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
❖ 批判现代性 ❖ 反基础主义 ❖ 反本质主义 ❖ 反中心主义 ❖ 反对确定性 ❖ 告别整体性(同一性)
与教育》; 1995年,温迪·柯里主编的《教育哲学中的批判性会话》等。
❖ (一)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研究 ❖ 向传统方法论原则的惟一性和普遍性宣战 。 ❖ 容纳一切规则、方案和标准。
❖ 重视边缘研究:吉鲁“边界教育学” ❖ 被压迫者教育、女性主义教育、民族教育等。 ❖ (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目的 ❖ 重新估量教育的目的: ❖ 教育应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 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 教育目的在于强调建立一种文化与社会环境和睦相处的社会
4.后现代作为一种价值观、思维方式与文化态度
❖ “现代”表征为进步、技术、理性、效率、行动、 成功,追求封闭性、确定性、中心性、普适性、 控制性;
❖ “后现代”表征为混沌、消解、非理性、解放、 交往、联系,追求开放性、不确定性、非同一性、 去中心、多元化等等。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派别:
❖ 激进的(也即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以“否定性” 为其特征。
反思。 ❖ 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对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
回应。
二、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和存在形态
界定: ❖ 利奥塔将“‘后现代’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
疑’ ”。 存在形态: ❖ 1.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的分期 ❖ 后现代是指西方现代社会之后的所谓“后工业社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挑战,其起源于20世纪的思想潮流。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核心理论观点,对社会学的启示以及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

将对后现代主义与其他社会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独特之处。

结尾将探讨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对社会学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释,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后现代主义在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它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颠覆和挑战。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社会学、阐释、起源、核心理论观点、启示、影响、比较、意义、重要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引言: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和社会理论,它对传统现代主义和现代社会学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境、相对性和多元性,在对待现代社会问题和个体行为上持怀疑态度,强调了知识相对性、多元文化、权力关系和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在社会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为传统社会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启示和研究方向。

后现代主义不仅挑战了现代社会学的权威性和普遍性,还提出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新解释和理解。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读和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和方法论。

本文将围绕后现代主义这一主题展开阐释和深入探讨,探讨其起源与发展,核心理论观点,对社会学的启示,与其他社会学理论的比较,并分析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 正文2.1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在社会学领域,后现代主义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让-福科•利奥塔提出的。

利奥塔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后现代时代。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现代主义价值观和观念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调多元文化、相对主义和不确定性的世界观。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PPT课件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PPT课件
❖ 1962年,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出版了《野性的 思维》一书,书的最后一章“历史和辩证法”对存在主义哲 学的代表人物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的基本观点提出明 确挑战,引发了一场决定法国乃至西方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走向的学术论战,使结构主义取代存在主义成为当时占主导 地位的社会思潮。
-
3
什么是结构主义?
❖ 索绪尔更强调的是对共时语言学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语 言更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因此只有集中于某一状态,排 除历时的干扰,才能深入到它的系统内部去了解和描述它。
❖ 这一点也促使结构主义文论家对文学系统和它内部结构的注 意,成为结构主义文论将寻找和建构文学内在结构作为主要 研究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出发点。
-
22
主要著作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 《热带闲愁》1955 结构主义思潮产生 的标志 《结构人类学》(第一卷)1958 《野性的思维》1962 《神话学》(1-4卷)1964-1971
-
23
结构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
❖ 在人类学中,结构主义是作为结构-功能主义的 反题存在的。
❖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原始社 会的每个风俗与信仰在该社区的社会生活中扮 演着某种决定性角色,恰如生物的每个器官在 该有机体的一般生命中扮演着某些角色一样。” 他进一步提出,一切文化都有特定的功能,例 如安达曼岛民的信仰仪式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
-
12
第二节 索绪尔:结构主义先驱
❖ 索绪尔(1857—1913) ❖ 他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
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 的开创者之一。 ❖ 代表作:《普通语言学 教程》
-
13
❖ 该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基 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 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流派课件

后现代主义流派课件

后现代小说
定义
后现代小说是一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传统小说有所突破的文学形式,它强调对元叙事、非线性结构和互文性等手法 的运用。
特点
后现代小说通常打破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多视角、多线索的叙述方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拼 凑故事的全貌。
代表作品
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是后现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二战后的美国为背景,通过描述 一系列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和人物,展现了一个充满荒诞和无常的世界。
后现代主义流派课件
目录
• 后现代主义概述 • 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 • 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 • 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01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多元性定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概念,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它涉及哲学 、艺术、文学、建筑等多个领域,对现代社会和传统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
批判现代性
THANKS
感谢观看
主要发展阶段
后现代主义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 义、解构主义等,这些阶段都对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反理性主义
反传统观念
后现代主义对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进行批 判,认为理性是有限的,不能解决所有问 题,强调非理性、直觉和情感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化和观念进行反思和 批判,强调差异、多样性和边缘群体的声 音,反对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
以创造一种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02
特点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通常通过运用奇幻、神秘、梦境等手法,打破现实与
幻觉之间的界限,使读者置身于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之中。
03
代表作品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

第四讲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第四讲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始于文艺复兴?笛卡尔? 涉及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 信奉人类经验的统一性、权 威、进步、普遍性、系统性等

(但人们也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或者现代主义和现代性。 所有这些词在指涉上都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






2、后现代的主要特征(摘引自沃.威尔什《我们的后现代的 现代》) A “后现代”是一个人们用以看待世界的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的时代。(决定论、稳定性、有序、均衡性、渐进性有限性 关系已失去效用) B 后现代是一个告别了整体性、统一性的时代。 C 后现代是一个彻底的多元化已成为普遍的基本观念的历 史时期。 D 后现代的基本经验,是完全不同的知识形态、生活设计、 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E 反对任何统一化的企图。

2)现代性元叙事有两类:关于知识统一性的宏大 叙事(grand narrative)和关于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 一切知识包括科学都从宏大叙事那里获得自己 的合法性。 3)后现代产生于人们对现代性宏大叙事的信任危 机。 在后现代,具有异质性和多元性的各种小叙事 逐渐繁荣起来。小叙事是在语言游戏活动自然形成 的,人们遵从习惯同时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人们 可以在一个游戏中活动,也可过渡到其它游戏。

3、后现代哲学 后现代哲学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整体 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是现代哲学的进一 步发展。


二、李奥塔论后现代
1、后现代知识状况: 二战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的性质和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已经被量化、 信息化和商品化,知识成为权力的战场;人们对对知识的合 法性产生了信任危机,导致宏大叙事的衰落和小叙事的逐渐 繁荣。 2、大叙事和小叙事 1)有两类话语:叙事(narrative)知识和科学知识 叙事,即故事,人们解释他们自己现在的存在状况、过去 的历史以及未来的抱负 科学描述物理世界,但也得借助叙事来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 这本书中,索绪尔关于语言、意义、 语音、文字有关内容的两组陈述
A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这系统里,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 要的。 B文字本身虽然与内部系统无关,我们也不能不重视这种经常用来表现 语言的的手段。……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 在理由在于表现前者。 C 词的书写形式使人突出地感觉到它是永恒的和稳固的,比语音更适宜 于经久地构成语言的统一性,但是比起自然的唯一真正的纽带,即声音 的纽带来,更易于为人所掌握……人们终于忘记一个人学习说话是在学 习书写之前,而他们之间的自然关系就被颠倒过来。 第二组 D 语言是一个系统,它只知道自己固有的秩序。……国际象棋由波斯传 到欧洲,这是外部事实。……我把木头的棋子换成象牙的棋子,这种改 变对于系统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假如我减少或增加了棋子的数目,那么 这种改变就会深深影响“棋法”。 E 语言的要素与语言符号的表音特点无关。 F 在语言中只存在差别……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




B 系谱学
3、监督与惩罚:考察人是如何在知识、权利的机 制、制度中被塑造成的。整个社会是一座庞大的圆 形监狱,个人和他人都是自己的看守。 4、身体是被塑造出来的,是加诸身体的权利和身 体自身强力斗争的结果。 5、有性欲的身体也是被社会塑造出来的,性是社 会话语的历史性产物。



替补 之链(The Chain of Supplements ):“所谓的‘物自身’始终
是一种逃避直观证据的单纯性表象。表象只 有通过产生指代者才能起作用,而这种指代 者本身也是一种符号,如此类推,以至无穷。 所指的自我同一性不断隐藏起来,并且不断 推移。”(《文字学》)


A卢梭(1712-1778)与他人断绝往来只是为了更好 地表现自己——不在场是为了更好地在场(《文字 学》) “如果我抛头露面,人们绝不知道我有什么用 处”——选择价值,而不选择在场


Derrida and Deconstruction: Key Points
Exploring (and excavating) specific tensions and instabilities within a text (including social and cultural "texts"). Deconstruction is not something critics do to a text, but a way of highlighting things that texts do to themselves and each other. Questioning the priority of things which are set up as original, natural, and/or self-evident. Charting how key terms, motifs, and characters are defined by binary oppositions within a text, how the oppositions are hierarchical (one term is prioritized and the other treated as derivative or subordinate), and demonstrating that these oppositions are unstable, reversible, and mutually dependent on one another. (The verb "deconstruct" most often refers to this kind of reading, as in "Frank Miller's work deconstruct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hero and villain by treating Batman as a specific type of villain --a vigilante.") Attending to how texts subvert, exceed, or even overturn their author's stated purposes.
一、生平与思想概述 1、生平(1926-1984)法国 哲学家 和“思想系统的 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 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 科学史 (尤其 医学史 )、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 大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一后结构主义者,但其早期 思想基本上是结构主义的。

2、考察秩序是如何通过社会社会结构和知识被赋 予世界的,它们在时间中的变化、崩溃,以及新秩 序的出现。考察现代理性和人类主体性兴起的社会 历史条件。

痕迹(trace\arche-trace):使符号等在场或不在场得
以可能,先于一一切实体性的差异,是一切差异的起源。 (实际上取消了本体论意义上的起源,在传统本体论意义上 它是一种非起源,一种不是起源的起源)


在场(presence)(对意识直接显现的)存在者的存
在。(但是这种与自身同一的没有差异变化的直接显现、在 场如何可能?因为所谓在场、善、本质、肯定等是相对于不 在场、恶、偶然、否定而言的。在场是第二位的,依赖于一 种在先的原始差异,依赖于一种替补结构)




在所指——语音——文字这个序列中
如果绝对强调所指(意义、存在、本质、理 性等),就是逻各斯中心主义。 如果认为只有语音才能最好地使所指(意义、 存在、本质、理性等)在场、显现,就是语 音中心主义。


原始书写(arche-writing)在语音和文字原以为有的
关系破解之后,就可以追溯到一种原始书写,一种纯粹的痕 迹,在任何实体性的文字(语音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文字) 出现之前纯粹形式性的差异结构。







第一组可以表明:
所指(意义等)——语音(能指)——文字(能指) 构成一个从前到后或从上到下的一个序列,其中,语音跟意 义具有一种自然的联系,跟意义更亲近,在表达意义上具有 优越性;而作为语音的代表,文字与意义的关系疏远,是一 种非自然的关系,只起替代性作用,过分使用就会破坏自然 秩序。这也即是说相对于语音而言,文字外在于语言。


第二组可以表明:
语言是一个有对立与差异原则组织起来的系统,语音和文字 作为实体性的东西都是外在于这个系统的,这个系统的要素 用语音(听觉)、文字(视觉)或是其它的东西表示都是可 以的。

这两组陈述· 的相互抵触表明,索绪尔借以说 明他基本观点的那些二元性的结构(如原初 与派生、优越与次等,自然与非自然,内在 与外在)崩溃了。解构的目的不是为了颠倒 原有的秩序,而只是显示它那样安排事物和 思想的虚妄性。


二、主要思想
其思想的演变以1868年为界可分为考古学和系 谱学两个阶段。考古学和系谱学是考察问题的两种 方式。 考古学(archaeology):考察各种知识系统出现 的条件,以及在某一知识系统下一个陈述有效的方 式。反对知识的连续性和历史的进步性。这样的考 察相对于系谱学来说是中性的(较少关涉权利、政 治)。 系谱学(genealogy):考察就知识的本性而言 一开始就是追求控制和权利的斗争,它们不断相互 促成。

第一节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雅克·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年~ 2004年)是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 家之一,法国哲学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 生于阿尔及利亚。19岁时回法国就学,1956 年~195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60年代成 为《泰凯尔》杂志的核心人物。60年代末与 该杂志分裂。后一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 教。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访 问教授。

分延(趋别?延异)(diffé rance(differ + defer))一般性意义上的差异,通过空间化 和时间化,使差异(difference)和事物的呈 现得以可能同时又使这一呈现异于自身的结 构和运动。

散播(dissemination)表示本文意义 生生不息的多样性。


第二节 福柯




A 考古学
1、癫狂与理性:(他对癫狂的历史性考察说明)理
性时代的来临是偶然历史事件促成,而非理性科学 发展的结果。



a 17世纪前,癫狂可以是通向另一世界的桥梁。
b后,癫狂在科学的秩序中,被定义为病人。



2、知识型(episteme):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 的知识型(事物被组织起来的方式),之间 不可通约,不可评论高低。
16世纪以来主要的三个知识型:
直到16世纪,事物按相似性组织起来。
17世纪,基本特征是表象,事物按同一与差异的原则组 织起来。 19世纪开始,事物按“科学”的方式组织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