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动机

合集下载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2)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2)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2)第4章社会动机第1节社会动机的研究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社会动机是推动个体具有某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力量。

传统的个体心理学把个体理解为自然人、生理的人,即使在谈论人的动机问题时,也多半只从人的生理需要方面来谈论人的动机。

第2节需要、动机和个体的行为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

需求是客观的,需要则是主观的,是对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现象,一种主观意识。

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则是推动个体活动的直接原因。

目的是个体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推动个体去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

动机必有目的,而没有动机所引起的和维持的个体活动,也达不到目的。

可以出于不同动机而具有相同目的;也可以出于相同动机而去达到不同目的。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动机推动个体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又能使动机得到加强、减弱或消失。

动机是内在的心理,动机的产生与对个体的影响都是个体之外的别人所看不见的,凡能见的只是个体的行为。

但动机与行为密切不可分,所以可据行为来追溯、窥察动机;而对某个个体的动机有相当认识之后,也可据以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

第3节动机的分类动机分类的标准按照四个方面来确定:(1)按照动机的性质来归类,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

自然动机:也称为物质性动机,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引起的,以个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

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引起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社会动机比自然动机更重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基础的自然动机,其它几种为社会动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的社会动机。

(2)按照动机的作用来归类,分为主导动机与一般动机。

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是主导动机,也可叫优势动机,它对个体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其它对个体行为不起支配作用的动机为一般动机,也称辅助动机,或非主导动机。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姚项哲惠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姚项哲惠

助理心理咨询师培训之《社会心理学》姚项哲惠2016.3.4 课程主题:社会动机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动机的概念,掌握动机的产生及动机产生的理论,理清理论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掌握六种动机产生理论教学难点:理解动机产生各因素间联系,理解动机产生理论的发展脉络,掌握各理论的要素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的产生;重点讲授动机产生的理论;完成练习进行巩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课程导入(7分钟):案例讨论:小A被领导要求前来参加助理心理咨询师培训,上课没精打采,只为获得证书;小B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希望能学习更多知识,每节课都认真听讲,表示有许多收获。

两人为何有不同课堂表现?教学过程(45分钟):一、社会动机的概念(5分钟)驱动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力量;外在的目标、方向&内在的动力;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社会动机的产生(15分钟)1.内驱力1)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维持和恢复生理平衡状态的产物。

2)平衡状态打破,导致生理性紧张,产生驱使个体恢复平衡的动力。

举例:血液血糖不足,感到饥肠辘辘,想吃东西。

3)生理内驱力&心理内驱力社会动机以心理内驱力和心理性需要为动力源泉。

举例:抛头颅洒热血完成大业的动机Vs.基于生理需要的动机。

2.需要:内驱力在个体心理和意识上的反映。

前提:有内驱力存在;意识到内驱力的存在。

3.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与内驱力对应。

4.动机产生:内驱力&需要+诱因→动机→行为讨论:自己学习助理咨询师课程的动机产生过程。

三、社会动机产生的理论(30分钟)课程小结及练习(8分钟):1.按照驱力理论,动机的产生是为了增加驱力。

(×)2.习得性无助导致成就动机低其主要是因为(C)A 容易退缩B 避免失败的恐惧C 对成功的希望小D 不想成功3.动机的认知理论包括(ABCDE)A 本能论B 驱力理论C 自我效能理论D 习得性无助理论E 需要层次理论。

社会心理学复习【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复习【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复习考核方式●●●●●●●课程完成(20%)平时小测(15%)讨论(5%)期末随堂闭卷考试(60%)选择(40)简答(40)论述(20)学习通考试课程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研究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五章:社会动机第七章:社会态度第八章:群体心理第九章:沟通心理第三章 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概述2 人际吸引3 亲密关系4 攻击行为5 利他行为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传递给他人。

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们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D.A.Taylor,1973)以自我暴露的程度作为衡量人际深度的参考指标。

由此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

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4个阶段。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等(Z. Rubin & S. Shenker,1978)把自我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是自我最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次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如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自己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己的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不会轻易向别人暴露。

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

通过了解暴露的层次,判断彼此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规则●●●●Irving Altman于1973年提出了关于自我暴露的社会渗透理论(Socialpenetration theory) 。

互惠性规范(Self-disclosure reciprocity):即自己的暴露水平与他人的暴露自我水平相对应,他人暴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暴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 后来,他又以死本能解释侵犯行为,指出生本能 与死本能是人类基本本能,两者是对立的。死本能 是个体一种向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死本能受到求 生欲望的妨碍时,因而对内的破坏转向外部,以侵 犯形式表现出。
➢ 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的伤害意图和冲 动。若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则是竞技、冒险等。 社会认可的宣泄可视为替代性的侵犯冲动释放途径, 如体育、探险、登山、航海等没有破坏性的方式, 定期发泄。
第四章--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的概述
概念 动机的过程 社会动机的功能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 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 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 力。

由人的自然需要、自然属性引起的动
机称为自然动机;

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自控能力大小, 跟人的一生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2.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
麦克利兰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的 儿童读物中,发现在高度发展的国家里,儿 童读物中有较多的关于成就和成功的内容。
认为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 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成正比)
三、权力动机
亲合动机 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 侵犯行为 利他行为 (三个动机两个行为)
一、亲合动机(又称合群动机)
定义: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 建立协作友好联系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
亲合需要引起亲合动机,而亲合动机导致 亲合行为。 亲合需要→亲合动机→亲合行为
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 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 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

04节社会心理学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04节社会心理学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36
37 39
研究表明,侵犯行为与去个性化密切联系。
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人群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目标, 并且攻击的强度远超寻常而不能停止。
心理学家认为,
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 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常的 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 弱,从而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人 的侵犯行为增加。
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23
挫 折 与 攻 击 关 系 写 照
24
许多学者对这一学说提出修正。
米勒指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并 不一定引起侵犯。
图2-4 挫折-侵犯理论模型
25
伯克威茨认为,
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 状态即愤怒。
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 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
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 量必须宣泄出来,否则不 利身心健康。
20
(2)洛伦茨
洛伦茨认为侵犯是一 种本能,具有生物保 护的意义。
洛伦茨认为侵犯是人 类生活不可避免的, 为避免侵犯及其“升 级”,应采取耗散侵 犯本能的办法,如发 展冒险性体育活动。
21
猎豹的弱肉强食 羚 羊 的 妻 妾 之 争
知更鸟的领地之争
电视暴力与侵犯行为
攻击反应的持续时间(秒)
6 5 4 3 2 1 0
无暴力电视
暴力电视
男孩 女孩
50
34
专栏2-9 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
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 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 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 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
35

社会心理学教案全

社会心理学教案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心理学杨彬讲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定义:研究个人和团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科学❖是社会学和心理学在20 世纪初相互靠近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边缘性学科基础性学科实用性学科新型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 不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学的社会基础❖人类社会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社会化❖研究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包括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民族社会化、职业社会化、性别社会化等❖社会角色的形成研究人的社会认知❖三个方面:❖对他人的认知,又叫人际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又叫自我认知❖归因问题,研究人怎样寻找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研究人际关系❖包括人际吸引:如喜欢、爱恋等❖人际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人际互动:人际相互作用,如合作、竞争、模仿等研究个人行为❖包括侵犯行为、利他行为、从众、顺从、服从等研究社会态度和态度的转变❖社会态度的结构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态度的改变❖社会态度改变的条件及过程研究团体心理❖团体和成员的关系❖团体领导人❖团体一般心理:模仿、流行、流言、暗示、竞赛研究社会心理差异❖团体差异、文化差异❖比如东西文化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可以直接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环境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公关心理学❖新闻心理学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特点❖一、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人行为的生理机制❖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行为的科学、研究个体心理如何在社会团体影响下发生、发展和变化❖三、两种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社会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偏重阐释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四、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关系十分密切❖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学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学有很多相同之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研究对象方面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论❖最高原则❖原则性的指导思想❖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系统论的原则❖矛盾发展的原则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它主要特点是在研究者在不进行干预被观察者的情况下, 观察和记录发生的事实.❖研究者需预先明确目的和要求,设计好的观察程序, 作好记录, 方法很多:笔记、录音、录象等技术都可以使用❖一般观察法;指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一、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二、1.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络的一种心理倾向。

2.亲合起于依恋。

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

3.亲合的作用:⑴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⑵获得信息⑶减轻心理压力⑷防止窘境。

4.影响亲合的因素:⑴情境⑵情绪〔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高焦虑者亲和情绪较低〕⑶出生顺序。

三、1.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到达完善状态的动机。

2.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⑴目的的吸引力⑵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⑶个体施展才干的时机。

四、权利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别人的心理倾向。

五、1.进犯的构成:由伤害行为、进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2.挫折-进犯学说要点:⑴进犯强度同目的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⑵进犯的力量与该进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呈正比例关系⑶假如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进犯发生的可能性那么越小;假如预期惩罚一定,那么挫折越大,进犯越可能发生。

3.挫折:既指阻碍个体到达目的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4.进犯的影响因素:⑴情绪唤起程度⑵道德开展程度⑶自我控制才能⑷社会角色与群体〔假如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进犯性就会明显增加。

在群体活动时,个体进犯性也倾向于增加〕⑸群众传媒的影响。

5.去个性化和进犯行为:呈正相关。

⑴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才能降低的状态。

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⑵群体活动是去个性化最常见的情境⑶大量研究说明,进犯与去个性化有亲密的联络。

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人群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目的,并且攻击的强度远超寻常而不能停顿。

六、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⑴自然环境〔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行为〕;⑵社会情境〔别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因会导致去个性化,责任分散〕⑶时间压力〔自己很忙,时间紧张时,往往难于利他〕;⑷利他的对象的特点〔与利他者相似的人、为伤害过利他者的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容易被帮助〕。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涵义和特性
(一)社会动机的涵义 社会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 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动机与行为目标的关系:
联系: 由动机激发的行为一定是指向一定 目标的。此目标可能是现实存在的, 也可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某一产物。 行为目标与动机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 化。 区别:在较为复杂的活动中,动机与 行为目标之间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要有诱因的存在。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与行为之间具有依存性的关系:动 机是行为的原因,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 现。不存在着没有动机的行为,也不存 没有行为的动机。
(二)社会动机的特性和功能
1、动机的强度
测定动机强度的指标:需要的强度; 动机持续的时间 2、动机的清晰度 衡量动机清晰度的指标是:选择行为 的自觉性;可以测查的语言行为。
五、习得无助理论 由失败而获得的无助感具有弥漫的性 质,能够扩散到新的情境中,使个体 面临能够通过自身的反应逃避负性情 境时,也作出无助的反应。
第三节 动机受挫和行为反应 一、挫折概述
(一)定义:
是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 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 的一种情绪状态。
(1)有行动的动机和行动目的;
直接攻击
转向攻击
三、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挫折的应付) (1)合理化效应
(2)压抑 (3)幽默
(4)反向作用 (5)升华 (6)补偿
三、自我强化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虽然有些行为是靠后果来维持的,但绝大 多数活动是由自我强化来控制的。在这一 过程中,人们为自己确立了某些规范,并 以自我酬赏和自我惩罚的方式对自己的行 动做出反应。
四、归因理论 从人们内在的心理活动角度认识行为 动机。人们对未来的成就期望主要取 决于个人归因的稳定性。 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运 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则期望不会变 化;若归为能力不够、任务太难等稳 定因素,则期望因失败而降低。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主要社会动机全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主要社会动机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主要社会动机导语:社会动机(social motivation)就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

它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主要的社会动机是什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亲合动机: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

是人际吸引的较低层次(1)亲合起源于依恋,合群在个体生命早期的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哭和笑有助于依恋的形成(2)亲合的作用: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3)影响因素:情境、情绪、出生顺序。

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情境和恐惧情绪增加亲合倾向,但高焦虑者的亲合倾向较低。

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比弟妹们强。

2、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是个体在各种情境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1)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和期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

代表一种主观愿望,与实际成就可能会有差距。

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如遇事想做、想做好、想超过他人,则个体的抱负水平就会较高。

与个体已往的成败经验也有关系,成功的经验可提高个体抱负水平(2)影响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3)是习得的社会动机,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家庭教养方式;强调、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

家长对儿童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3、权力动机: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权力需要是权力动机产生的心理背景。

温特认为存在两种权力动机:积极的和消极的。

前者常常表现为竭力去谋求领导职位或在“组织社会中的权力”;后者则通常表现为“害怕失去权力”,为自己的声望忧虑。

社会心理学04社会动机精选全文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04社会动机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概述 ◆社会动机理论 ◆社会动机举例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定义 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特点(性质)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1、动机是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 2、动机总是指向人类的一些基本目标或需求,有关动机
适当的干预和培训可以减少直至避免奖励的负面作用。
第二节 社会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人类的五种基本需要(人类的主要动机) (1)生理需要。由生理决定的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
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需要。
(2)安全需要。生理上的安全:免于恐惧、焦虑,免 受病毒侵害等。心理上的安全:工作有保障、收入稳 定、情感安适,对体制、秩序、法律的需要等。
构成一个优势等级序列。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 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 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以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为驱 动行为的动力。即较低层次的需要优先满足于高层次的 需要。一种需要满足之后,另一个更高的需要就立刻凸 现,成为引导人的行为的动力。
二、成就动机
1、定义 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获得较好的成就,达到
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 2、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宏观:社会文化因素 ; (2)微观: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程度、个性
特征等。
3、我国学者余安邦和杨国枢把成就动机分为社 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
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是指一种个人想要超越某种 外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而 该目标或优秀标准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如父 母、师长、家庭、团体或其他重要他人)。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pptx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pptx


的因素有哪些?
• 4、什么是利他行为?影响利他行为的因

素有哪些?
第48页/共4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9页/共49页
第7页/共49页
3、评价 合理性、合乎研究逻辑; 局限性:没有考虑特殊人的需要,缺
乏定量,是超阶级的人性论,重遗传 作用而忽视了社会作用 4、我国对马斯洛的研究和评价 林方《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8页/共49页
三、动机的特征 (一)动机的强度和力量
优势动机:决定人们行为并实际发挥作用的动机。 指标:持续性与可变性
习性学是研究动物习性的一门科学,代表人 物洛伦兹。认为 侵犯行为是动物的基本本 能,其作用在于保持本种一定的数量,保 持一定地盘和食物供应,释放刺激。
3、社会生物学
代表人物维尔森,认为许多社会行为都有遗 传基础,这种以遗传为基础的行为,如果 能加强遗传适应,便会得到保持,侵犯行 为有利于保存自己的种族。
2、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3、挫折、如何认识挫折及挫折的反应、如何对待挫折 4、影响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一般动机、期待与诱因价 5、如何控制侵犯? 6、如何促进利他?
第47页/共49页
• 思考题
• 1、什么是动机的挫折,动机挫折的主要

反应形式是什么?
• 2、 试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 3、什么是成就动机?影响成就动机强度
生理需要: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希望生活有保障 社交的需要:感情、友谊、归属 尊重的需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才华得到
赞赏和承认 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个人聪明才智、理
第6页/共49页
2、理解要点: ①五种需要是逐级上升的,低级的需
要满足之后,追求高一级需要成为动 力,但并非指100%的满足。大多数 人的需要层次是一个固定的系列。 ②人的行为由优势需要决定 ③五种需要是人类的共性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含义1,感觉和直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应,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或者体验。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2,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群体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他影响主题的心理活动。

调节主题的社会行为•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社会知觉的独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二,自我知觉以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原点•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分为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识,或是自我图式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特征的认识结合。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1,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测•社会比较: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

2,自我概念的作用•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还影响个体的想法,情绪,行为。

•自我表达的动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及自我概念。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对于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取的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

3,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2,自我描述问卷1,2,3三,自尊及其测量1,自尊的构建•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

2,自尊心的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表四,自我认同1,认同的含义•认同理论有三大取向:生物取向,心理取向,社会取向•认同在心理学上只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性,经过认同,帮助形成人的自我概念。

•认同在社会学上泛指个人与其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为他人的情感和经验所同化,或者自己的爱情和经验足以童话他人,彼此间产生内在默契。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动机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动机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8
第四章 社会动机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 后期开始是成就动机发展的黄金时期。 1、麦克里兰的实践研究
第一个全面系统地研究成就动机的是麦克里兰。1953年 《成就动机》在做了最初的理论研究后,他迅速转移到解 释实际生活,把成就动机的个体或文化差异与广泛的、社 会性的问题例如:经济增长和发展联系起来
精选编辑ppt
2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27
精选编辑ppt
5
二、社会动机的特征
1. 强度 2. 清晰度 3. 更替性 4. 复杂性 5. 活动性
精选编辑ppt
第四章 社会动机
6
三、社会动机的功能 1、推动和维持功能 2、强化功能 3、指向功能
精选编辑ppt
第四章 社会动机
7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第二节 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成就动机是个体对于社会成就获取的动力, 是一种想要做好各种事情从而产生成就感的动 力。(是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所认为最有 价值的工作,并设法将其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 力量。)与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关,与个人 的高抱负水平有关。
成就动机的个别差异: 高成就动机:力求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 低成就动机:力求成功的倾向小于避免失败的倾向。
精选编辑ppt
10
第四章 社会动机
高成就动机
选择目标 难度适中的目标
完成任务 追求成功的倾向强
心理机制 通过各种活动努力 提高自尊心和获得 心理上的满足
失败的归 努力不够、即使失

败也不灰心,相信
2、阿特金森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 (2)安全需要: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吓、焦躁、混乱的折磨,对体制、 秩序、法律、界限的需要;对于保护者实力的要求等等 。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 心理上的安全 (3)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与他人建立、维持、发展良好的关系的需要。这种 爱既包括很强的联系,例如友谊和健康,也包括友善的礼貌的、和睦的关系 (4)尊重需要:自尊的需要,包括获得信心、能力、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 望。对于名誉和威信的欲望。来自他人对自己的尊敬和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具有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 。自我 实现者是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是自发、坦率,以问题为中心,具有超然 独立的个性等等特点。
• 哈克曼、奥尔德姆认为,有五种工作特 性能够引发人们的内在动机:技能多样 性;任务多样性;任务重要性;自主性 和回馈性
• 过度辩护效应 •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 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动机对 行为的影响程度。 • 注意:激发行为的外在动机可能会降低 行为的内在动机 • 讨论:如何使用和控制奖励机制?
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
• 三、动机的功能 • 1、激发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推动 作用 • 2、维持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强化 作用 • 3、引导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对其 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 四、动机的分类 • 1、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 生理性动机是指具有生理基础的行为动 力,如饥渴动机、性动机、母性动机等。 • 心理性动机是指人类心理性行为产生的 内在原因,如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 力动机等
• 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研究动物的社会行为, 《论攻击》1963。他认为攻击与食、性、逃跑是动物 的四种本能。攻击具有适应性功能 • 劳伦兹指出,每种动物都有该物种特有的行为,即其 习性。 • 关键期是指动物行为的发育具有阶段,某些行为的发 育需要在特定的时期完成。如果在此特定的时期内, 外在条件具备,该行为就会出现或者比较容易出现,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该行为就不会出现或者很难出 现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四、动机与目的、效果
• 动机与目的虽有区别但紧密相连,二者 可以相互交替和转化。
• 动机和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动 机可以促进行为效果,行为效果可以增 强动机作用。但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 作用往往要通过许多中介因素(如智力、 技能等)来实现。
五、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 首先,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 的,有动机才会有行动。动机是人行动 的原动力,它具有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
需要与行为
动机 兴趣爱好 理想信念 价值观 自我意识 情感、意志等
需 需要 要
行为 行为
动机与行为
需要 兴趣 爱好 理想 信念 价值观 自我意识
动 动机 机
行 行为

小结
• 动机是人类行为社会性本质的体现,是 人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因此只有人 才需要有行为动机; • 动机是行为价值评价的重要心理依据, 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信任的重要 条件,对个体行为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 具有重要意义。
• 其次,唤起行动之后,动机指导个体始 终将活动趋向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表现 出将活动引向他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 再次,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动机可 以加强行动的力量,强化活动的目的。
• 最后,动机的最佳水平取决于所 要完成的任务的难易程度。比较 容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水 平的提高而上升,动机的最佳水 平较高。如果任务越是困难和复 杂,最佳动机点就越低。动机水 平超过最佳动机点后,工作效率 随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这个原理通常称为耶克斯-多德 森定律。
二、驱力理论(赫尔)
观点
①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
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 平衡状态。 ②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 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③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 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④P=D×H-I(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H习惯强 度;I抑制)。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动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而社会动机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产生行为动力的心理因素,它可以推动个体参与社会交往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追求了解个体是如何对待他人,以及他人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揭示了人们是如何被社会环境塑造和影响的。

而社会动机则关注的是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原因和动机。

它研究个体在社会互动中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行为动力。

社会动机的核心在于个体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社会动机认为,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

亨利·杜拉德提出了社会动机的三个基本需求:权力需求、成就需求和归属需求。

权力需求指个体渴望在社会中获得支配他人的能力和地位;成就需求指对个体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追求;归属需求指个体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获得认同和归属感。

这些基本需求在不同的人群中有不同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它们构成了社会动机的核心。

社会动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理解社会动机来解释和预测人们的行为。

比如,一个人努力工作追求升职,背后可能是他的权力需求在推动。

一个人为了获得成就感而投身于志愿者工作,背后则是成就需求的驱动。

此外,社会动机还可以应用于组织管理、教育等领域。

管理者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社会动机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

在社会互动中,个体的行为受到他人的影响。

社会动机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机构的规范。

比如,一个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可能会选择顺从,因为他担心违背社会期望会导致他与他人的关系受到损害。

另外,社会动机也指出了群体效应的存在。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可能与其在个体情境中的行为不同,因为个体在群体中会考虑到群体认同、社会规范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动机的性质和功能
1、动机的性质:
(1)动机是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例如吃东西不是肚子要吃是整个人要吃。除了肠喂功能方面有变化,身体的其它部分也有变化。
(2)动机总是指向人类的一些基本目标和需求。动机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例如需要钱——买车——维护自尊。
(2)外在刺激。(吃饱了后闻到美味还想吃)
(3)本能。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倾向。只是人类简单行为的部分动因,不能用来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
2、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受社会个体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条件调节的,是带有社会内容的内驱力。因而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它不同于以生理内驱力为基础的如饥渴动机和性动机。而是个体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得来。如成就动机,因而称为衍生性动机、习得性动机。
本能
相伴随的情绪
避害本能
惧怕情感
好斗本能

母爱情感
求偶本能
妒忌情感
求新本能
好奇情感
服从本能
自卑情感
支配本能
自负情感
合群本能
怕孤独情感
求食本能
食欲情感
收集本能
占有欲情感
构造本能
创造欲情感
在麦独孤的理论中有明显的缺陷,有不少难以自圆其说的困难,自1919年起,就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特别是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家批评本能论缺少自然科学的根据,没有实验的支持,是冥想的结果。有些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家还通过实验来否定本能论。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在1930年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把小猫分成四组:第一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不能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第二组小猫与母猫一起生活,可以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第三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而与老鼠一起生活;第四组组小猫看到老鼠时就受到电击,形成了逃避老鼠的条件反射。这些小猫长大后,见到老鼠的反应就不一样:第一组无动于衷;第二组表现出捕鼠行为;第三组即使见到别的猫抓老鼠,也不会去模仿;第四组则是猫怕老鼠,见到老鼠就逃跑。这个实验表明,即使是低级动物的本能,也会因为后天的生活条件而改变,人类的“本能”就更加如此了。
(4)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连续不断的,无休止的。
(5)动机有强弱、清晰程度。
并非所有行为和反应都是有动机的。如表现性行为并不是有动机的,例如说话的方式、自然的成熟过程。
2、动机的功能:(1)激发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推动作用。(2)维持个体活动,对其行为具有强化作用;(3)引导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对其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社会动机
一、社会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
1、与动机有关的几个概念。
个体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刺激决定的。(1)内在的因素包括均衡作用、需求、内驱力。均衡作用指的是人体保持体温、血糖水平、体液含量、酸碱比例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平衡机制。当某些方面失衡时,就会产生恢复平衡的需要。这种需求,即生理上的困乏就会产生内驱力,成为行为的动机。(肚子饿了想吃)
(三)动机的类型
1、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指具有生理基础的行为动力。例如饥渴动机、性动机、母性动机。心理性动机是指人类心理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因。如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力动机等。(后面再详细讲)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内在动机。
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老鼠也有自发性的行为,例如在转动的轮子上奔跑,享受运动的乐趣,或者探索有趣的迷宫。
(1)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是用来满足这些动机或需求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
(2)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同样的动机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行为,同样的行为背后有不同的动机。
(3)人类存在无意识动机或潜意识动机。人们可以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部分动机,但不可能对自身的动机有全面的清晰的认识。
二、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介绍几种曾经对动机研究以及心理学体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
(一)麦独孤的本能论。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导论》中构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形成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的学说。他认为,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作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能不仅是天生的能力,而且是天生的行为推动力,是策动和维持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而本能的核心是情绪体验,因此,各种本能都有相伴随的情绪。
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引起:一是好奇心,对于求知和探索的兴趣。二是好胜心,即胜任工作、表现能力的欲望;三是互惠的内驱力,即与他人和睦相处,相互协作的需要。
哈克曼与奥尔德姆认为有五种工作特性能够引发人们的内在动机:一是技能多样性有挑战性;二是任务多样性,即工作内容比较丰富,而不是单调乏味。三是任务重要性,即工作有意义,有影响。四是自主性,即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自己作主,对工作结果负责。五是回馈性,即人们能够及时知道工作的结果。
为了避免奖励的负面作用,一些学者提出了几点看法:
1奖励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降低内在动机,只有在内在动机本来就比较高的情况下,才有这种效果。
2不同的奖励类型有不同的效果。表现性奖励(根据完成任务的质量来奖励)能增加内在动机。
3适当的干预和培训可以减少直至避免奖励的作用。让小学生参加旨在让他们专注于内在动机、思想上远离外在诱因的训练,可以保持他们对活动的内在兴趣。
(二)劳伦兹的习性论。
劳伦兹指出,每种动物都有该物种特有的行为,即其习性。并提出关键期的概念。例如幼鹅在其幼年的关键期,会跟随在它们所看到的任何移动的大物体后面,就象跟随母鹅一样。关键期是指动物行为的发育具有阶段,某些行为的发育需要在特定的时期完成。如果在此特定的时期内,外在条件具备,该行为就会出现或者比较容易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该行为就不会出现或者很难出现。人的关键期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
(2)外在动机
相对内在动机而言,即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所引起的动机。
(3)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关系。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对人类的行为起作用,但两者并不都是简单相加的关系。存在过度辩护效应。
所谓过度辩护效应是指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格瑞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沙莲香第15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