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中国历史可以分为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
以下是对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的简要概括。
1.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初期王朝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而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制度逐渐稳定,农业生产开始发展,青铜文化繁荣。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持续了数百年。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分裂,思想文化繁荣。
各个诸侯国之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荀子等。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时期,有时也被称为中国的“封建时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经过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健全、农业繁盛、科技文化发达。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是东汉末年官僚制度瓦解后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裂,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民族大迁徙。
受到外族入侵和内部政治斗争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但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人墨客,如曹操、诸葛亮、陆机等。
5.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特别是唐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统一,社会繁荣,农业经济发达,对外交往频繁。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王朝之一,以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总结精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总结精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可以精简总结如下:
原始社会:以石器为主,群居生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社会组织简单。
夏商周:早期国家形成,青铜文明,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出现,王权与神权结合。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铁器牛耕推广,百家争鸣,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巩固,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佛教盛行。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科举制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充满活力。
宋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科技领先世界,民族融合加强,疆域辽阔。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经济发展,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这些阶段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手工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
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
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
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名师整理】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名师整理】一、夏商时期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0年的时期,它也是一个上古史的研究对象。
夏商时期是中国近三千年古代史的开端,也是我国最早的有着记载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中国古代社会从低级开始,在经历了坎亚伯汤时期的荒政,自负商以后,我国社会以其礼仪、治理、文化研究等方面向着高度的完善,发展神话、文学的乐歌、象形文字等文明,也形成了夏商之间的斗争等特点。
1、政治制度夏商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夏、商和周各族的政治礻会结构的形成,形成了逐渐完善的封建制度,它所建立的政治体系是以封建王国为主的三分天下政治。
这种政治制度是追求“延年”,以“君臣”、“贵贱”“宗法”为基础,其机构是祭酒、宗庙、司政、山头各级机构,宗礼以和调为核心,以阴阳二气为依据,以太极思想为指导,形成一个农耕性的王权社会秩序。
2、诸子百家夏商时期是一个繁荣的哲学、文化发展时期,席卷而至诸多思想流派交相辉映,这些思想流派被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统汇各种思想思潮,它们形成了哲学思想的文化中心,常常被归纳为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名家五大流派。
其中,儒家注重经典教诲、规矩典章,着重仁义礼智道、传统价值;道家肩负宇宙前后守正自然的使命,弘扬中庸之道的思想;释家致力于摆脱束缚,把“天下为公”之社会观融入传统道德之中;法家以法为本,强调行礼司民;名家侧重开拓生活技巧,启发实践辩证之精神。
3、文学艺术夏商时期是一个文体新兴而鼎盛的时代,以诗、曲以及历史文学为代表的文学艺术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商时期的文学活动表现出多样化,分为神话散文、新歌、曲词、教诰、感慨、抒情等多种形式,在这一时期,乐府史诗也完成了固定的创编著作,神话很早就出现,这是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而在此后的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神话文学又成为一个重要的形式。
4、象形文字夏商时期也出现了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是图形象征性文字,古文字学者称之为“象画”。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及重点问题提示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特征阶段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先秦1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历经夏(形成)、商(发展)、西周(鼎盛)和春秋(瓦解)四个阶段,至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分封制崩溃,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3国家分裂,战争频繁。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金(铜)石并用时代、再到铁器和牛耕时代的进步历程。
2铁器牛耕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使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剥削方式发生变化,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3原始农业出现后,农业在各经济部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
1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奠定了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
2以儒家思想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华夏族主干形成,不断与周边少数民族频繁接触,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秦汉1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巩固。
3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弊端开始暴露,导致封建王朝和封建国家灭亡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时期已大都出现。
1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取得的成就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确立了中唐以前的以人丁为主的封建赋税制度。
3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
1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国文化开始传向世界。
3出现文化专制,儒学取得独尊地位。
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
1中国通过海路和陆路与亚洲和欧洲开始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2对外交流以陆路为主。
魏晋南北朝1长期分裂割据,社会动荡。
2分裂中孕育着统一趋势。
1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水平的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打下基础。
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佛教得到进一步传播。
出现第二次民族大融合。
隋唐1封建国家统一强盛。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辉煌,涵盖了几千年的时间。
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人民在不同的朝代中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文明。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概述。
1. 夏、商、周:神话与实历中国历史的开端被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所纪录,然而真正有实证的是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以商汤和商湯的治理为代表,建立了亦真亦幻的王朝。
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2. 春秋战国:分裂与争霸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国家数量众多,势力割据。
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多的军事和文化盛世。
3. 秦汉隋唐:统一与繁荣秦朝的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中国。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期间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隋朝和唐朝则经历了一个繁荣和开放的时期,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辉煌。
4. 五代十国:动荡与割据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有许多的割据政权。
这个时期虽然经历了政治混乱,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5. 宋辽金元:封建制度的继承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延续了封建制度,朝中实行学士科举制度,使得政治和经济都出现了繁荣。
而辽、金、元三个王朝代表着外族的入侵、统治和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 明朝清朝:朝代的更替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统治的朝代。
明代经历了盛衰的过程,但仍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期较长,影响深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7. 近代中国:灾难与复兴19世纪末,中国逐渐衰弱并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
以清朝灭亡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动荡的时期。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时代。
历史干货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历史干货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夏商西周(约BC2070~BC771)1.基本史实政治:夏代王位世袭制建立;分封制、宗法制夏代建立商代发展西周完善;西周建立礼乐制度,选官实行世卿世禄制。
经济:原始农业粗放耕作;井田制;工商食官。
文化: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
2.要点强化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公共权力”日益蜕变为个人及家族权力的结果。
王权具有神权迷信色彩。
为巩固统治,周王把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形成了等级序列,统治力量加强。
但总体看来,周天子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西周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西周宗法制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格局,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使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王权较商代有所强化。
另一方面宗法制弊端明显,当社会生产资料基本分割完毕后,它就无法应付不断滋生的新贵,“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做法,也与政治机制不断更新的要求背道而驰。
在井田制下,土地公有,不能随便买卖、转让。
然而西周中后期开始有了变化,贵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已经出现。
虽然不能说已经出现了以土地买卖为标志的土地私有制,但却意味着传统“田里不粥(鬻)”的局面开始动摇,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各级贵族、平民。
不过西周中后期井田制仍有相当的生命力,距全面崩溃瓦解尚有一段时日。
井田制名义上土地国有(土地不可买卖),实质上是贵族土地私有制。
3.阶段特征:政治: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依靠神权和血缘关系强化王权维护统治秩序;具有贵族政治的特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等级森严,政治上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家族上大宗、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家国一体。
经济:生产力水平落后,处于铜石并用阶段;以宗族为单位组织生产;农工商业普遍实行名义上的国有制;文化:文字出现并发展;夏商形成“天命”观念,周初意识到“天命靡常”,提出“明德”“慎罚”“保民”思想,为以后儒家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全录”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2【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 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 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阶段,总是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时代背景,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理解这些阶段的特征吧。
一、先秦时期的思想启蒙1.1 诸子百家争鸣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活跃的阶段。
这个时期,孔子、老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涌现,形成了所谓的“诸子百家”。
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伦理观。
而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自然和谐,反映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索。
这个阶段的思想碰撞,为后来的政治和文化奠定了基础。
1.2 农耕文明的兴起与此同时,先秦时期的社会也经历了农业的大发展。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逐渐成熟,稻米和小麦的种植,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社会开始分化,出现了士、农、工、商等不同的阶层。
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为后来的封建制度打下了基础,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
二、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1 秦始皇的集权接下来的秦汉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集权制。
这种制度的确立,不仅让国家的治理效率大大提高,也使得各地区的文化逐渐融合。
在此基础上,汉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官僚体系,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2 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变得频繁。
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远销海外,同时也吸引了西方的香料、宝石等进入中国。
这种经济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商贸的发展,还让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更加频繁,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3 文化艺术的繁荣在这个阶段,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汉赋、汉乐府、以及陶瓷和绘画等工艺的兴起,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活力。
尤其是汉字的规范化,为后来的文学和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们在这一时期,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开始追寻精神文化的享受。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通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1、请按顺序写出我们经常说的五种社会形态,其中中国古代史包括哪几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采集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耕文明)——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会主义社会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我们教材所说的中国早期国家包括哪几个?其中在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有哪些特征或史实?(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经济包括经济形态、劳动工具改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包括:夏、商、周政治: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政治实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少量用于农业生产,(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甲骨文祭祀蚕神;妇工;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思想: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甲古文、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表现: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和民族逐渐融合;奴隶社会瓦解,奴隶制日益崩溃,分封制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韩非子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选官制度:世官制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特点:精耕细作;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引言概述: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划分为六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的特征进行总结和探讨,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过程。
正文内容: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1. 建立者禹的功绩:禹治水,建立了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 皇位世袭制的确立:夏朝为封建社会的开端,皇位世袭制得到确立。
3.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一人独揽大权,大臣掌控朝政,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4.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夏朝农业取得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也开始兴起,生产力有所提高。
5.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朝时期,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1. 铸造青铜器的兴起:商朝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黄金时期,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礼仪和军事活动。
2. 建立奴隶社会:商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3. 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商朝君主独揽大权,独断专行,实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
4. 商王的祭祀活动:商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享有祭祀天地、祖先和众神的特权。
5. 商朝的繁荣与衰落:商朝经济发展繁荣,但由于君王的腐败和周边民族的入侵,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 西周王权的稳定:西周将商朝的王权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宗族共治,王权得到了稳定。
2.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西周以土地赏赐作为封建社会的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 分封制度的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将大臣封在各地,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4.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西周建立了严格的贵族等级制度,社会等级分明。
5. 礼乐文化的繁荣:西周时期,礼乐文化得到充分发展,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 封建制度的瓦解:春秋时期,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增强。
历史干货丨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历史干货丨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事件。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阶段,大约距今4000多年前。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社会由氏族制向王国制的转变。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者为禹。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建立者为商汤。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建立者为周武王。
夏商周时期,社会逐渐进入奴隶社会,贵族阶级与普通百姓之间的阶级矛盾逐渐加剧。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期阶段,大约距今2000多年前。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秦统一六国、成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并开始了列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法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新政策,如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存在的封建王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学术思想的儒家思想,成立了国子学、太学等教育机构,发展了汉文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过渡阶段,大约距今1600多年前。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中央政权的分裂和民族大迁徙。
三国时期,魏、蜀、吴分立。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南北分裂的王朝。
南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匈奴、鲜卑和后来的北朝,南方出现刘宋、南朝梁、陈和南朝宋等。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流是玄学思想,代表人物为玄学派创始人王弼、王献之等。
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后期阶段,大约距今1400多年至现代。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兴衰更替。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短的一个王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高宗和武则天是唐朝的代表人物。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封建王朝,文学、科学、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分别是:
1.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经济上出现了铁器和耕作,手工业技术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3.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与融合并存。
5.隋唐时期(589-907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商业繁荣,形成重要的商业都市。
文化上,唐文化博大精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6.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7.明清时期(1368-1912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1)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070年)一一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原始人类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
(2)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和鼎盛时期。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极少量的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
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一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战国治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泰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一封建大一统时期。
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推恩令”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历史9大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历史9大阶段特征详解中国历史可以被分为九个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以下是对这九个阶段特征的详细解析:第一阶段:古代初期(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历史上首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央政权,以初代皇帝为首的王朝,并建立了衍生的帝制体制。
农耕文明开始发展,人们通过农业和手工艺品的生产实现了初步的经济繁荣。
社会等级逐渐形成,开始出现贵族和平民的区别。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件是周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
第二阶段:帝国中期(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在此阶段,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帝国的兴起和崩溃。
首先,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统一了整个中国。
随后,汉朝承袭了秦朝的帝位,并且延续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体制,使其得以继续繁荣。
然而,汉朝后期出现了独裁统治和腐败,导致了民族起义和分裂。
在这个阶段的最后几个世纪,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几个短暂的王朝和帝国,如魏晋南北朝,直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第三阶段:中古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个重要的王朝和帝国。
隋朝和唐朝是中古时期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它们分别恢复了中央集权的帝制体制,并且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唐朝的开放政策促进了与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使得中国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然而,唐朝后期的分裂和战乱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最后,在这个阶段,宋朝成功地恢复了中央集权,但由于北方的入侵和内部的腐败而丧失了对外界的控制。
最终,元朝建立了一个外族皇朝来统治中国。
第四阶段:帝国晚期(公元1279年-公元1644年)在这个阶段,元朝的外族统治导致了大规模的族群起义和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明朝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恢复了汉族统治,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重建国家。
明朝的繁荣时期带来了文化和艺术的辉煌,并且成为一个重要的海洋国家。
然而,由于内部腐败和外部威胁的增加,明朝渐渐的衰落了。
最终,明朝的统治被满洲人建立的清朝取代。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超全面)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中国古代史是一段丰富多彩的旅程,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和特征。
咱们先从最早的朝代说起。
一、夏商周时期1.1 夏朝建立了华夏文明的雏形。
这个时期,部落逐渐发展为国家。
权力集中,礼制逐步形成,大家都知道,夏朝的禹王治理水患,真是了不起。
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的基础在慢慢建立。
1.2 商朝则是青铜器的时代,金光闪闪,真是个厉害的时期。
商王朝的神权统治,祭祀活动频繁,巫术、占卜盛行,社会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
商代的甲骨文,开启了文字的历史,让咱们现在也能读懂当时人的心声。
2.1 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诸侯割据,权力分散。
周天子号令四方,虽然声势浩大,但各地诸侯各自为政,真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这个时候,文化开始蓬勃发展,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交相辉映,真是热闹非凡。
2.2 周朝的礼乐文化影响深远,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成了后世的道德标准。
人们开始讲究道德,家庭观念也愈发重要,家家户户都传承着这种精神。
二、春秋战国时期1.1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竞争激烈,齐桓公、晋景公等人物纷纷崭露头角。
历史就像是一部精彩的连续剧,角色不断变换,战争频繁。
这个时候,士人的地位逐渐上升,带来了新的思想与活力。
1.2 战国时期,七国纷争,各国为了生存发展,纷纷改革,商鞅变法、齐国的田单、楚国的屈原,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虽然局势动荡,但这也是思想碰撞的黄金时期。
2.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个时期的诗歌文化也开始繁荣,屈原的《离骚》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人感受到古人深沉的情感。
2.2 然而,战国的割席断交,也让人感叹。
虽然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但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痛苦。
古人常说“刀枪无眼”,打仗的时候真是见血封喉。
三、秦汉时期1.1 秦朝的统一,真可谓“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个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开创了万里长征,功不可没。
不过,暴政也让人们心生怨恨,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短命。
中国古代史单元阶段特征总结
中国古代史单元阶段特征总结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单元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
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
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
B 大国争霸。
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
C分封制瓦解。
D 民族融合。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
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
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
(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单元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
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
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
【2020高考历史】专题0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具体史实】一、先秦和秦汉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即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与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
政治上: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渐确立了封建制度。
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经济基础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金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文化上: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文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1)王位世袭制:它的确立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其继承方式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按血缘关系传承王位。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开端,也是历史的进步。
(2)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①目的:周王加强对西周地方的统治。
(地方政治制度)②实施办法: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1、请按顺序写出我们经常说的五种社会形态,其中中国古代史包括哪几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采集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耕文明)——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会主义社会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我们教材所说的中国早期国家包括哪几个?其中在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有哪些特征或史实?(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经济包括经济形态、劳动工具改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包括:夏、商、周政治: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政治实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少量用于农业生产,(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甲骨文祭祀蚕神;妇工;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思想: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甲古文、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表现: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和民族逐渐融合;奴隶社会瓦解,奴隶制日益崩溃,分封制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韩非子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选官制度:世官制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特点:精耕细作;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1)思想百家争鸣,出现儒、道、墨、法等学派;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3)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
科技:天文《甘石星经》;医学《黄帝内经》;战国司南,有关火药知识的记载文字:大篆;文学《诗经》,楚辞与屈原;绘画:壁画,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4、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请按顺序写出封建社会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王朝?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宋元)——明清5、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政治: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政治:政治措施: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对南越地区管理:设三郡;西汉:中外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东汉:尚书台、州郡县制;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经济:农业:重农抑商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牛耕逐渐普及全国;汉代田庄;行“泰半之赋”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发明犁壁、耧车、耦犁等先进农具和代田法、垄作法;水利:东汉王景治黄河;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手工业:统一货币、度量衡;工官制度,盐铁官营制度;长沙马王堆素纱蝉衣,丝绸之路,成熟青瓷,煤炭作燃料;水排;商业:商运活跃,对“市”管理严格,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开,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外贸发展;思想:(1)思想专制,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罢黜百家…,仁政和纲常),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科技、文化、教育、绘画得到很大发展,奠定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形成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形成和扩展:造纸术的发明,汉《神农本草经》,东汉张衡地动仪,秦小篆,汉隶、楷书;汉赋;壁画、帛画;太学出现、察举制;秦汉乐府机构、乐舞百戏;6、魏晋南北朝作为上承秦汉下连隋唐这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具体表现:政治: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农业:《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大成就;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灌溉工具),均田制、屯田制推行;手工业:发明灌钢法,钢质、量大为提高,成熟白瓷;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
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1)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佛、道精华取得新发展——“三教合一”;士人群体的形成(2)科技: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和绘画: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晋代盛行行书,书法家王羲之和《兰亭序》;绘画理论精辟,士大夫画家活跃,文人画注意以形写神,画家顾恺之和《女史箴图》;7、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政治:隋朝开创或沿用前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唐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唐以755年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a唐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政治比较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流盛况空前,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b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地方上形成藩镇割据,中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政局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民起义打击唐统治瓦解。
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道州县,科举制,主要问题: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经济:农业:耕作技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区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精耕细作的曲辕犁。
发明灌溉工具筒车;地税——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水利——大运河。
南方进一步开发,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
丝织业技术精湛、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海上丝路;匠户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兴起。
商业:商业贸易蓬勃发展、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市——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后期商业经营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草市作用显著,夜市繁荣;金融货币——出现柜坊和飞钱;外贸——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商船规模大、利润可观,海上丝绸之路。
思想: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思想:儒学发展更为辉煌,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儒学复兴;科技: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火药发明;文艺:唐诗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光耀千古,名家辈出,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传奇小说表现爱情主题者成就最高。
书法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注重规范法度;草书大家张旭、怀素,潇洒奔放,尽显时代气息。
绘画产生许多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山水画展现盛唐景象;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时步。
教育:科举制度推行;音乐舞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称燕乐,反映民族融合;宫廷舞规模宏大,吸收各族风格;8、经历了隋唐时期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特别是宋元)成为封建社会第三个政权并立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为第一、二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中心南移,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政治: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政治制度及措施:中央: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地方:派文臣任地方官,更戌法,设通判、转运使;宋代改道为路,设路州县三级;监察:设通判监察地方官。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枢密院。
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西南土司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