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导向的教学与科研:以哈姆利普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为例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f4d35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d.png)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进行了文献综述。
在介绍了该研究背景并阐述了文献综述的重要性。
在概括了“产出导向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前沿研究进展并提供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影响因素及未来研究方向。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这篇综述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进展、案例分析、应用探讨、影响因素、未来研究方向、成果总结、研究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背景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是一种注重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不断产出语言,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语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更注重输入环节,即学生接收和记忆词汇、语法等知识,而缺少对语言实际运用的训练。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应运而生,成为外语教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和实践方法。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对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发现该教学方法具有促进学生语言输出和交际能力提升的显著效果。
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和探讨。
了解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和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教学方法的视角。
1.2 阐述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在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术观点,从而为我们深入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我们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促使我们开展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工作。
成果驱动、面向学生:美国高校Syllabus教学应用的启示
![成果驱动、面向学生:美国高校Syllabus教学应用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5ed35f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1.png)
成果驱动、面向学生:美国高校Syllabus教学应用的启示作者:张金龙董庆文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年第09期[摘要]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优化高校课程教学指导文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研究考察了Syllabus与教学大纲在时效、内容和使用方面的差异,解析了Syllabus的结构与内容。
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高校Syllabus的设计理念与应用导向,提出将教学大纲与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优化整合,打造基于学习成果驱动、面向学生的学期教学指导文档,以提高教学的透明度和质量。
[关键词]金课;Syllabus;教学进度计划;学习成果[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9-0042-04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去水增金”成为高校课程教学研讨的热点问题。
[1]打造“金课”的第一步是创建科学实用的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等课程教学指导文件。
借鉴美国Syllabus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导向来优化课程教学指导文件有助于提升其实效性,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透明度和质量。
尽管Syllabus被译为教学大纲,但二者在结构、内容及使用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
在美国高校,Syllabus被普遍视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合同。
[2]这既體现了Syllabus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凸显了其面向学生的应用属性。
本文通过对比教学大纲和Syllabus分别在中美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从时效、结构和使用三个方面探讨了二者的联系和差异,重点分析了Syllabus 的设计体例,在此基础上从面向学生的应用导向、稳中有变的结构与内容设计及学习成果驱动的设计思想三个方面探讨了Syllabus对优化课程教学指导文件的启示。
一、教学大纲与Syllabus在中美高校中的应用比较(一)教学大纲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在国内,教学大纲承载着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角色。
一个专业通常由若干门相互关联的课程构成。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产出导向法的应用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产出导向法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dcecac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c.png)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产出导向法的应用作者:蒋慧玲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1年第02期【摘要】本文论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产出导向法的应用,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英语课程缺乏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滞后等问题,阐述产出导向法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程中应用产出导向法的作用和意义,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产出导向法的具体应用,以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35-03产出导向法(Prodoction-Oriented Apporach)是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提出的一种新兴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通常以学生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每单元/每章节的课程大纲,设置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等课堂教育环节。
这一理论涵盖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及关键能力说等教学理念,针对英语课程专业理论知识、表达实践的教育要求,以理论知识指导英语课堂实践、以课堂实践深化理论的掌握,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进而保证英语课程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结果的有效性。
本文试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产出导向法为依据,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状况,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流程的设计,并对产出任务和达成结果做出评价,以求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教育质量。
一、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英语课程缺乏明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多数高校在大学英语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通常依照英语教材大纲的知识体系,进行英语理论内容的“讲授式”传达,缺乏有关课外英语实践案例,且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对相关人文知识和课程思政内容的深度挖掘,原本属于英语实践技能的学习时间,被大量专业理论知识所挤占,导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英语课程“学以致用”的教学发展目标难以达成。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0170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c.png)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型院校的兴起,大学英语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语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为主,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成为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旨在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现有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和潜力,为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就是明确研究者在进行本项研究时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对研究背景进行具体细化和解读。
在本研究中,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研究产出导向法在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探讨其在这一特定背景下的运用效果和特点,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通过对产出导向法在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客观评估这一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促进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另外,通过研究产出导向法在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启示与建议,总结出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通过这些目的的实现,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产出导向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产出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并评估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产出导向法在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具体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于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13517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4.png)
关于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性,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产出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文介绍了产出导向法的基本原理和必要性,并探讨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通过引入产出导向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积极性。
产出导向法还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沟通中。
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注重更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实践。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教学、应用方式、英语产出能力、沟通能力、课堂引入、学习积极性、意义、未来发展、作用。
1. 引言1.1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产出导向法具有重要性不可忽视。
产出导向法强调学习者的实际表达和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交流实践。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注重语法规则和词汇记忆,容易使学生产生僵化的语言学习模式,并且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
而产出导向法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交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通过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不再仅仅是passively receive knowledge,而是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anguage activities。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讨论、辩论、演讲、写作等,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运用知识,使英语学习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1.2 产出导向法的基本原理产出导向法的基本原理是一种教学方法论,其核心理念是将学习过程的重点放在学生的产出上,即强调学生通过实际的输出活动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育理论在科研导向教育中的实践
![教育理论在科研导向教育中的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f40282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8.png)
教育理论在科研导向教育中的实践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正在不断演进。
在这一环境下,科研导向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科研导向教育强调用研究方法和科研思维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一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扎实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以推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地。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理论在科研导向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探讨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素养。
教育理论为科研导向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现象,分析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及其结果,为교육实践提供指导。
在科研导向教育中,教育理论可分为几类: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
行为主义强调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适用于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通过适当的奖励来激励学生投入科研活动;建构主义则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通过项目研究、团队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人本主义强调个体差异与情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因素,以提升其对科研的兴趣与参与度。
科研导向教育的具体实施可以从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设计是教育活动的蓝图,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引导教育实践。
在科研导向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教育理论,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设定探索性学习任务,通过实验、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
课程设置是科研导向教育的核心环节。
课程内容应融合科研元素,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与科研密切相关的课程模块。
这不仅包括科研方法论、数据分析与处理技能等基础课程,还应增加跨学科的综合课程,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间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此外,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科研环境与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科研素养。
开题报告:以应用为导向:Scqra课堂教学建构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以应用为导向:Scqra课堂教学建构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2f1c1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c.png)
开题报告:以应用为导向:"SCqra〃课堂教学建构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题目:以应用为导向:"Scqra”课堂教学建构的实践研究研究背景:随着信息及其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强调应用能力的社会。
教育部也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软实力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我们要为此作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
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本研究将从应用为导向的SCqra教学模式入手,探讨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能力问题具有的实际指导和价值。
研究目的:1.探究Scqra教学模式的具体概念、特点和原理。
2.分析SCqra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价值和实际提高作用。
3.设计SCqra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实践,并通过案例分析评价。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SCqra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进行审读和归纳总结,以建构理论体系。
2.访谈法:对SCqra教学模式的相关实施者进行访谈,了解探索SCqra教学模式的经验和教训。
3.场证法: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以及实验,观察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课程效果的学习。
研究结论:2.Scqra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3.Scqra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需要教师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和管理能力,掌握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意义:1.对于Scqra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其他类似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2.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和新时代的学科建设有促进作用。
3.为推动素质教育和加强“两带一路”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研究计划:第一阶段(1-2周)1.文献综述和调研,总结SCqra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原理和理论基础,归纳总结教学设计的方法,制定研究框架。
2.确定研究对象,开展访谈和实验,探究应用能力的相关标准,制定课程大纲和教学方案。
第二阶段(3-4周)1.开展课程实验并收集数据,包括对于那些课程教学采用SCqra教学模式,对于不同课堂实现情况的观察和记录。
国内外教育科研案例(2篇)
![国内外教育科研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63f34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f.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在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科研案例,分别是我国某小学的STEAM教育实践和美国的PBL(项目式学习)课程改革。
通过分析这两个案例,旨在为我国教育科研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我国某小学的STEAM教育实践1. 案例背景近年来,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在我国逐渐受到关注。
某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入STEAM教育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2. 案例实施(1)课程设置:该校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了STEAM相关课程,如科学实验、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
(2)师资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参加STEAM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学生活动:开展STEAM主题的竞赛、展览、研学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案例成效(1)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2)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3)学校在国内外STEAM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三、案例二:美国PBL课程改革1. 案例背景美国PBL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案例实施(1)课程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问题解决、反思总结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和成长。
3. 案例成效(1)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高。
(2)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3)美国教育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
四、案例分析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教育科研应关注学生发展需求案例一和案例二都体现了教育科研应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7edf2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0.png)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出导向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产出和应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发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和提高语言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更符合现代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产出导向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产出导向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通过产出导向法,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产出导向法有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丰富语言教学理论,拓展教学方法,推动英语教学改革。
通过深入研究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方法进行分析,揭示其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深入了解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旨在总结研究结论,指出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作用和不足之处,为未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该方法提供建议和展望。
2. 正文2.1 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基础产出导向法强调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掌握层面。
这意味着学习者需要通过实际的语言输出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不是仅仅通过被动的输入来学习。
教育技术学实际应用案例(2篇)
![教育技术学实际应用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d43a3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3.png)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学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以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辅助系统为例,探讨教育技术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价值。
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二、案例介绍1. 案例背景某中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引入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辅助系统。
该系统旨在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系统功能(1)智能学习分析:系统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智能推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系统会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如视频、文章、习题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为学生提供智能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智能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3. 应用效果(1)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智能推荐和辅导,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个性化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3)减轻教师负担: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智能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案例分析1.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1)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果。
(2)智能辅导: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acc8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1.png)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英语课程一直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而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然而,在当前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研究如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可以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国家建设。
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核,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产出导向法来改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出导向法能够更好地贴近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挑战。
产出导向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产出导向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应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大学英语教育朝着更加现代化、实践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以便找到适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通过分析产出导向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深入探讨产出导向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及操作规范;通过实地进行案例分析,了解产出导向法在不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总结优秀的教学案例,并寻找不足之处;通过效果评估,确定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实际效果,评估学生在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情况,从而为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以应用为导向的《波谱解析》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探索
![以应用为导向的《波谱解析》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be209d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c.png)
以应用为导向的《波谱解析》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探索沈薇;陈敏;黄丽琴【摘要】《波谱解析》课程是南京农业大学本科应用化学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对于有机化学研究方向或天然产物化学方向的本科生而言,是SRT和毕业设计进行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针对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近几年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探索。
通过这种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解析能力。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s a cor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of applied chemistry i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s is the basic tool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will continue SRT or graduation thesis on organic synthesis or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some exploration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s were discusse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as stimulated, while analytical abilities was also improv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2页(P202-203)【关键词】波谱解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作者】沈薇;陈敏;黄丽琴【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波谱解析》给学生的最大印象是内容繁杂,基本原理抽象,讲解内容枯燥,同学们难以理解[1-3]。
《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教学的案例研究》
![《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教学的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a927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b.png)
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教学的案例研究
概述
本文档将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技手段的案例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效
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通过介绍不同科技手段在各个学科领域内的应用实例,我
们可以深入理解科技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手段在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1.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在线英语学习平台和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提供自主式学
习,并提供实时反馈。
2.在外语口语课上使用虚拟现实(VR)设备,帮助学生沉浸式地练习对话并
提高口语流利度。
科技手段在数理化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1.数学课上运用交互式智能白板,让学生参与解题过程,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2.化学实验室采用模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科技手段在人文社科类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1.历史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历史事件和资料,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
理解。
2.地理课程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
的分布和变化。
科技手段在艺术体育类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1.音乐课上利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作曲和混音,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和音乐
表达能力。
2.体育课程引入智能穿戴设备,记录学生身体数据并提供个性化训练指导。
总结
通过以上案例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教学的潜力。
科技不仅能够提供更丰富、互动性强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教育。
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并广泛应用科技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产出导向法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生代英语》教学为例
![产出导向法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生代英语》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7106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0.png)
教学创新产出导向法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生代英语》教学为例□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迪【摘要】本文阐述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概况,并以《新生代英语》基础课程1Unit2 It’s raining hard为例,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驱动环节,明确产出任务,设计真实的交际场景;促成环节,设计多元化教学任务,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评价环节,选择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握教学方向。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高校英语教学新生代英语【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8-0147-03英语教学主要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核心能力。
产出导向法理论是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我国教育发展理念相符,适用于高校教学活动。
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目标,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
一、产出导向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综述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根据我国现有的教育情况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三个学说”“三个假设”和“三个阶段”,其中“三个学说”是指“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
“学习中心说”倡导一切教学活动都服务于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衔接者,强调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自主化权利,反对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学;“学用一体说”是指打破传统的硬式教育理念,通过设计真实性的交际场景,提升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推动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基础能力的巩固与提升;“全人教育说”提倡发挥语言教学的人文性,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
当前,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的学段和课程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以下将从高校以及高校英语两个方面,对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b457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5.png)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旨在探讨如何有效运用产出导向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在理论基础部分,本文介绍了产出导向法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接着针对应用型院校特点,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了该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在总结了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实践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理论基础,适用性分析,实践案例分析,实践策略,效果评估,结论总结,研究展望,实践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出导向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如何更好地将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而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产出,即通过实际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能力提升。
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鉴于应用型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就业需求,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产出导向法与应用型课程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开展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明确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理论基础,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 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应用型院校教学环境下的适用性,研究其与实际教学需求的契合度;3.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产出导向法在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从中总结经验和启示;5. 评估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验证其在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行动研究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行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70d1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7.png)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行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因此,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产出导向法(Product-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动机,注重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和可行性。
研究内容包括产出导向法的基本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流程等,以及该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通过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分析,评估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视角,促进英语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概述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它以学生的语言产出为目标,强调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该方法由我国著名语言教育专家文秋芳教授提出,并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核心在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以产出任务为驱动,通过完成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语言产出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输入材料的选择和输入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促成有效的语言产出,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产出导向法包括三个阶段:驱动、促成和评价。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及应用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ba49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8.png)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及应用1. 引言1.1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及应用的背景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是指以研究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当时,教育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他们提出了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的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逐渐在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以研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的意义和作用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是一种以科学研究和实践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法。
它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应用导向的教学实践(3篇)
![应用导向的教学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ab499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2.png)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导向的教学实践,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素养培养”为例,探讨应用导向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教学背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渠道多样、内容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过载、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信息素养:1. 信息获取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2. 信息辨别能力:能够识别信息真伪,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3. 信息分析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4. 信息利用能力:能够将信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二、教学目标基于上述背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获取、辨别、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信息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应用导向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素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选取网络谣言、信息安全、网络暴力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媒体产品设计、网络营销策划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利用等技能。
3.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翻转,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阅读等方式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则进行讨论、实践等活动。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实际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4. 分组合作分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课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项目、分析案例等任务。
研究成果应用教学实践(2篇)
![研究成果应用教学实践(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84f06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1.png)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某高校某学科为例,探讨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应用,旨在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研究成果的应用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高校某学科为例,分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列举几种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环节与课后自主学习环节进行调换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将研究成果制作成教学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则进行讨论、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研究成果中的成功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将研究成果中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列举几种研究成果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1)更新教材:将研究成果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融入教材,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增加实践环节: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研究成果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1. 创新课程体系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创新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以下列举几种研究成果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1)跨学科课程:将研究成果中的跨学科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模块化课程:将研究成果中的知识点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教学模式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实践部分 实践模块 (I-V)
实践学期/ 国外留学学期
限选模块 实习研讨会 实习阶段 培训阶段 实习学期 国外留学学期 实习学期 培训学期
学习地点 学校 合作企业 合作企业 如:工厂 合作院校 合作企业 合作企业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总结
通过新建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能够系统的从博洛尼亚进程 (Bologna-Prozess)中受益。(博洛尼亚进程是29个欧洲国家 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该计 划的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
• 这部分内容由在校大学生和合作企业协作完成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控制能力
实习模块
机电一体化 核心能力
项目工作和 学士论文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学习重心
各种能力的百分比分配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控制能力 (软能力)
为培养较高的职业能力或毕业生为迎接职场生活最需具备的非专业能力:
工作技巧和自我管理 书面交际和科学工作方法 口语交际和展示能力 商务英语和技术英语 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 人员管理 变革管理 服从命令和职业道德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重点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mpetenzfelder 能力领域
实践部分 Praxisanteile
软能力 Softskills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模块版图
与工业伙伴对话,分析实际需求,设计专业学科 具备较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的地方企业致力于以下几个商业领域: − 汽车和飞机电子技术 − 空调技术 − 插座连接和 − 自动化解决方案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行7学期制,学士专业,210学分绩点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用性强,学成即被授予工程师学士学位 此外,机电一体化专业推行“双元制”教学模式 这种“双元制”教学模式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目标设定
针对德国空缺的工程师岗位,德国工程师协会在2011年公布了一 份最新数据
迅猛发展的环保技术行业或是工业4.0项目都将需要更多的工程师 (工业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 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 的研发与创新。)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能力领域 结合各种不同的专业知识为一个能力领域 以数学为例: − 结合物理和数学专业知识为一个能力领域,即“数学和物理基础原理” − 目标设定:把数学专业内容与物理专业内容结合应用 − 模型: 数学 “需求"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和研究 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实践部分 (双元制教学模式) 实习模块和实习学期 (在合作企业里) (20 %) 课程安排以外的部分* 在合作企业里的实习阶段 (大约6 – 10 %) 在合作企业里完成项目工作和学士论文 (14 %) 在校大学生约40%的时间在实践
应用导向的教学与科研: 以汉姆-利普斯塔特应用科技大学为例
重庆, 2013年10月 教授/工程博士 Peter Kersten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内容概要
目标设定 机电一体化专业 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实例 国际化 总结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通过限选模块确定教学模式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教学模式 i. ii. iii. iv. XX
X X
X X X X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来源:飞利浦
来源: 柏林工业大学
来源: 费斯托(Festo)
灯光系统工程
系统设计工程
全球产品工程
因此,改变工程师短缺的局面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 德国汉姆-利普斯塔特应用科技大学开设的专业学科致力于研究数
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领域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与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区域经 济繁荣保持紧密一致
科研机构和组织 − 智能产品和产品系统 (工业 4.0)
• 位于利普施塔特( Lippstadt )的车辆电子学能力中心 (KFE) − 车辆电子学和电子动力 • 基金教授席位 − “光子学和材料科学 "领域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实例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国际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拟在第4学期实习或出国留学 建立合作院校网络. 计划与重庆邮电大学密切合作 9学期制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学位项目: − 第1-6学期: 在重庆邮电大学学习 − 第7学期: 在德国学习语言 − 第8-9学期: 在德国汉姆-离谱斯塔特应用技术大学学习 − 毕业后获双学位证书
Source: KFE
车辆电子学能力中心 (KFE), 在校大学生可在KFE 实验室完成项目工作和学士论文.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实例
2013年Carolo杯-车辆自动驾驶比赛大学生合影, 主办方为德国不伦瑞克大学.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实例
• 德国汉姆-利普斯塔特应用科技大学参与不同的研究项目 • 目标: 为理论和研究注入新动力, 如: • 智能技术系统东威斯特法伦-利普( Ostwestfalen Lippe ) − 技术网络 “it´s OWL”(它是东威斯特法伦-利普) 来自 174家企业,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应用型理论与研究 机电一体化专业
现有
• 传统的教学模式 • 学习地点:学校
国际化
• 海外实习或 • 到国外合作院校学习
双元制 • 利用无课时间实习 实践培训 • 学习地点:学校和合作企业
双元制 理论培训
• 一体化的手工业培训 • 两次结业考试:专业知识考试(职业学校的工程师学位)
Prof. Dr.-Ing. Peter Kersten
05.11.2013
Danke für Ihr Interesse. 谢谢
除传统的大学学习模式之外,同时提供双元制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利用40%的时间在企业里实习以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学徒的控制能力(软能力)以补充专业技能。
学校对日益发展的电动汽车领域的投入为跨学科研究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并为朝气蓬勃的年轻大学生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职业前景。